海德格尔的_精神现象学_解读_三个简论

合集下载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精神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杰作,首次出版于1807年。

这部作品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黑格尔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详尽地描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各个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包括“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

这些阶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

黑格尔认为,这些阶段是人类意识在历史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缩影。

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意识的演进和发展。

其次,《精神现象学》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

黑格尔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例如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人类意识的发展与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等。

然而,尽管这些见解有着极高的价值,但黑格尔始终将“绝对精神”作为自己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

这使得辩证法和历史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于“绝对精神”。

这一观点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和人类意识的发展。

此外,《精神现象学》初步建立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和基本概念。

它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并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

这部作品对于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不仅奠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而且对于后续的哲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F·W·J·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

这一决裂进一步凸显了《精神现象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部阐述黑格尔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纲领性巨著,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对于后来的哲学家,尤其是海德格尔来说,《精神现象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在某些哲学观点上有着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对待绝对知识与经验的关系、认识如何起始等方面。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自我意识、自由、宗教、艺术等。

在这部作品中,黑格尔对现象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现象学是一门探讨现象本质和现象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学科。

下面将以1000字的篇幅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进行现象学阐释。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对人类意识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探讨的一部著作。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是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实现的,而这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由矛盾和对立推动的。

黑格尔将这种发展过程称为“辩证法”,它是一种思考和理解现象的方法。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将现象学视为一种研究现象的本质和实质的方法。

他认为,现象不仅是直接感知到的外部世界的表象,也是内在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表现。

黑格尔主张,要真正理解和认识现象,必须超越表象,深入到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之中。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的观点,解释了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他认为,现象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对立的力量推动的。

在这种对立中,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相互冲突,最终达到一种更高级别的统一。

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的折衷或平衡,而是一种自我超越和转化的过程。

在现象学的阐释中,黑格尔强调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核心,也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自我意识,人们能够超越个体的局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个体,与世界和他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黑格尔的现象学阐释还包括对艺术、宗教和哲学等领域的探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通过表现形式来展示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方式。

宗教则是人类对绝对真理和神圣存在的追求和信仰。

而哲学则是对现象和世界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学阐释。

他通过辩证法的观点,强调了现象的发展和变化的内在机制,以及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他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意识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以及现象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海德格尔现象学

海德格尔现象学

海德格尔现象学海德格尔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重要思想体系,也是现象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它以人类的存在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存在的真实本质。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核心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概念海德格尔现象学是一种对存在进行研究的哲学学派,它试图从存在本身出发,揭示存在的真实面貌。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他将存在分为“存在性”和“存在”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具体的存在现象,后者则指的是存在的本质。

海德格尔主张通过“解构”来研究存在。

他认为,传统哲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常常掩盖了存在的真实面貌,所以需要对这些概念和理论进行解构,以揭示存在的本质。

通过解构,海德格尔试图找到存在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规律,从而实现对存在的深入理解。

三、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核心思想1. 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存在与时间的结合”。

他认为,存在是一种不断流动的过程,是在时间中不断变化的。

只有通过时间的存在,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存在的本质。

2. 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意义在于人们对存在的决定和选择。

他主张人们应该积极地面对存在,主动地去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

只有通过对存在的决定,人们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3. 存在的困境:海德格尔指出,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匿名化”的趋势,人们往往追求表面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质存在。

这导致了人们的存在变得虚无和空洞。

他呼吁人们要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自己的存在意义。

四、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影响海德格尔现象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哲学对存在的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

海德格尔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框架。

海德格尔现象学是一种对存在进行研究的哲学学派,通过解构和深入思考,试图揭示存在的真实面貌。

概述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

概述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

概述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
(1)从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向是海德格尔引发的,他认为理解是“此在”在世的基本方式,或此在自我确立的基本方式,因此理解不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是此在的本体论问题。

(2)理解作为此在在世的基本方式总是从人的既有之“此”即人生存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处境出发的,这既有之“此”表现为理解的“先行结构”或“先入之见”,故理解是一种在时间中发生的历史性*行为,不存在客观解释学所认为的那种超越时间和历史的纯客观理解。

(3)为解决相关问题,海德格尔提出了清除流俗之见从事情本身出发来组建理解之先行结构的现象学方法。

(4)对于这一问题,海德格尔认为答案存在于语言之中,尤其是他所谓的诗性语言之中,理解的先行结构总是有语言方式在场的,语言具有诗性语言(彷佛来自未来)与非诗性语言(来自过去)的双重性。

由此海德格尔从早期的本体论解释学转向了后期对诗语的思考。

(5)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在伽达默尔那里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其对伽达默尔的启示有二:一是理解的本体论性质;二是理解的历史性。

但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理解与阐说实际上是以其早期的思想为基础的,而不是后期对诗语的思考。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观及对西方美学的拓展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观及对西方美学的拓展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观及对西方美学的拓展肖朗【摘要】柏拉图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来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生成和显现的,美自身以自身作为根据,而不是被另外的东西规定的.西方传统美学的根本特征是理性,现代美学的出发点是存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存在;理性【作者】肖朗【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重庆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对美的本质的追问历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的显现和生成,这也正是海德格尔现象学事物自身显现之意,因此海德格尔的美学可以称为现象学美学。

①海德格尔在其思想开端的1923年夏季学期讲稿、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早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等地方都明确地根据古希腊词义将现象学一词解释为:让人从显现的事情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

海德格尔现象学美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期谈艺术,是真理的生成和显现,晚期谈诗意居住,是天地人神四元世界的生成和显现,这里的显现的美都不需要设定外在的根据。

在海德格尔这里,美学或艺术就不再是被理性所规定,但也不是非理性去规定,而是由存在自身的显现。

海德格尔的美学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并且是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完成的。

一、海德格尔对美学史的现象学解读海德格尔在《尼采》中也认为柏拉图带出了美学问题,不同的是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对艺术问题的探讨带出了美学问题。

传统的看法是以本质和现象的视角去看柏拉图,海德格尔则是分析柏拉图艺术是理念的显现问题来入手,海德格尔主要以外观和光亮为中心分析了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因此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理解套路是现象学的显现,而非传统形而上学现象和本质二分的套路,海德格尔将现象学的理解为事物自身的显现,并且海德格尔用此方式分析了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和尼采等西方历史上重要的美学家。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精神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的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海德格尔对于精神现象学的独特见解,也对自己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书中,海德格尔首先对于精神现象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精神现象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存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等精神活动。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对于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往往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人类存在的主观性和个体性,因此他主张通过对于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来重新审视精神现象学这一学科。

在书中,海德格尔对于精神现象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存在的探讨上。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人类的存在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而不是在世界之外存在的。

这种存在的方式被海德格尔称为“存在-世界关系”,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对于世界的开放和展现,人类通过自己的存在来理解和认识世界,同时也通过世界的存在来理解和认识自己。

海德格尔还对于精神现象学中的时间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时间是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类的存在是在时间中存在的,时间是人类存在的展开和展示。

同时,历史也是人类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人类存在的展示和表现,它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和形式。

通过对于《精神现象学》的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海德格尔对于精神现象学的独特见解,也对自己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他通过对于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重新审视了精神现象学这一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

通过对于书中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人类思想的深刻影响,也对自己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对于《精神现象学》的阅读,我对于精神现象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他通过对于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重新审视了精神现象学这一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

海德格尔 现象学基本问题

海德格尔 现象学基本问题

海德格尔现象学基本问题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重要哲学思想体系。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他提出了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围绕着人类存在的本质、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与世界的关系展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是存在的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一种根本的现象,它不仅仅指人类的存在,还包含了世界的存在。

他认为,存在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存在的实现。

存在是人类自身展开的一个过程,从存在的角度看待世界,使人能够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

其次是时间的问题。

海德格尔强调了时间对于存在的重要性。

他指出,时间是存在的存在方式,是存在者与世界之间的连接。

时间是一种存在的流动,它使得存在者能够与过去和未来相连接,通过时间的流动,人们能够在现实中具有存在的意义。

第三是空间的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空间是存在的特定场所。

他强调了存在者与空间的关系,存在者通过空间与世界相联系。

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包含了一种存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存在者与世界共同存在。

第四是自我意识的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存在的核心。

存在者在与世界的接触中,通过体验和感知,获取自我意识,从而认识自己的存在。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通过自我意识的思考和反思,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与身份。

最后是存在与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与世界是相互依赖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的存在。

存在者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他们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关系,实现自己的存在。

世界是存在者存在的背景和环境,存在者通过世界的存在,获得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基本问题围绕着存在、时间、空间、自我意识和存在与世界的关系展开,他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现象学并非解决问题的终点,而是为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对象,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世界和存在的视角。

海德格尔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pdf

海德格尔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pdf

海德格尔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pdf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入解读和阐述,被誉为现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影响深远,不仅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对其他领域如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黑格尔哲学的重要著作,海德格尔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他以独特的角度探讨了思维的运动和真理的生成,并对思维和存在、自由和必然、主体和客体等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剖析。

海德格尔在书中首先从黑格尔对哲学历史进程的阐述出发,指出了精神的本质以及其运动的动力。

他强调精神是向前推进的,通过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实现自身的自觉。

海德格尔把精神现象学看作是实践哲学,呼吁人们主动参与到社会和历史的变革中。

海德格尔进一步分析了黑格尔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他批评了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论,并提出了对黑格尔哲学中的物质性和运动性展开了具体的批判性思考。

海德格尔认为,黑格尔的思想犯了抽象推理的错误,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独特的存在方式。

此外,海德格尔还探讨了黑格尔哲学中关于自由和必然、主体和客体的问题。

他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主观的自由选择,而是自觉地融入于客观世界中的行动。

他还对黑格尔的概念和辩证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揭示了其内涵和意义。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意义远不止于哲学领域。

海德格尔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也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思维和存在、自由和必然、主体和客体等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运动规律,从而为社会变革和进步提供思想支持。

总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本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经典之作。

它对黑格尔哲学的解读和阐述为我们深入理解思维和存在、自由和必然、主体和客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同时,该书展现出海德格尔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世英: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评析

张世英: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评析
大家可能对黑格尔都有所了解。他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大哲学家,也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各位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其中有一个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而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便是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他不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最杰出的代表。或者也可以说他是西方传统哲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这意味着他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分水岭,他之前的西方哲学都属于西方传统哲学,从他之后,一直到现在,就属于西方现当代哲学。 哲学是讲什么的?恩格斯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哲学就是讲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是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比如,人是思维者,是一个主体,所有外界的事物都是客体,都是对象,都是存在。哲学就是讲主体怎么去认识客体的规律,把握客体总的概念,最后去征服客体。打个比方说,我去认识自然,我对自然的某个东西得到一个总的概念,得到一个必然性、规律性的认识,这时我就可以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客体)为我( 主体)所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的主体认识过程去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上面的这套思维方式,就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思维方式。但在2 000多年前 的古希腊,不是这样的,特别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古希腊。早期哲学还没有把人和自然分成为主体和客体,那时二者是混为一谈的。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后,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就有了一个转变,即转变成为主、客体分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后,经过1 000多年的酝酿和发展,到西方文艺复 兴 时期,就演变成为西方近代哲学。文艺复兴后,以笛卡尔的哲学为标志,形成了“主体客体,思维存在”这种思维方式。 把人作为主体,把外界作为客体的思维方式,在欧洲是经过中世纪觉醒,宗教神学思想统治结束以后才确立起来的。从笛卡尔开始,经过康德、谢林,到18世纪末、19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精神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于1927年所写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结构,对人类经验、感知、意识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阅读《精神现象学》,我深受启发,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思考的灵感。

首先,在阅读《精神现象学》时,我被书中对存在问题的讨论所吸引。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在世界中总是与世界相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来理解自己和世界。

他提出的存在论观点,即存在是一种持续的意识和体验的活动,对于理解人的存在和世界的本质非常重要。

通过对世界的感知、意识和理解,人才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这种存在论观点启发了我对自己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存在和与世界的联系。

其次,海德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还讨论了时间和历史的概念。

他将时间看作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生活的基础。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种线性的流逝,而是一种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

海德格尔指出,人通过对历史的理解,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世界的变化。

这一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时间的概念,并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

时间的概念不仅仅是一段流逝的过程,而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存在方式。

此外,海德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还探讨了语言和理解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是人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人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也能够理解世界。

然而,他同时强调了理解的深度和复杂性。

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一种超越表面的深入探索,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

只有通过真正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人的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这种对理解的思考让我重新思考了语言的作用和理解的过程,也引发了我对于真实和表面的思考。

最后,海德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了\。

“精神之存在是一块骨头”——论《精神现象学》中的“观察的理性”

“精神之存在是一块骨头”——论《精神现象学》中的“观察的理性”

D0I:12.13776/j.u VP1021-SH.2222.04.024“精神之存在是一块骨头”—论《精神现象学》中的“观察的理性”—姜勇君摘要:《精神现象学》中论及的“观察的理性”明显影射理性在近代科学中的表现。

黑格尔认为,“理性”在进行“观察”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意图何在,它以为自己在客观地研究物之为物的本质,但它实际所做的事情只是用自己的概念占有自然,只是将自身当作直接存在着的物来寻找。

这种意图在“观察的理性”的最后经验中表露无遗:“精神之存在是一块骨头”。

然而,在黑格尔的时代,“观察的理性”其实还没有将自己充分展现出来,所以黑格尔并没有真正看到它的最后形态。

但根据黑格尔的诊断,这种理性最后一定会将自己表达为直接的物,而他在“头盖骨相学”中看到了这种倾向,因为在这门“学问”中,精神被视为与物直接等同。

然而,“观察的理性”的最后经验或许并非“头盖骨相学”,而恰恰就是现代技术,因为当前这个时代正热衷于将精神表达为物。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观察的理性”;近代科学中图分类号:B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21-5219(2222)24-0225-08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1222160QD251);国家留学基金委“青骨项目”(221726295255)作者简介:姜勇君,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哲学博士(陕西西安712129)。

黑格尔有如今的名声,《精神现象学》功不可没,它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今天人们仍然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黑格尔这部早期著作的讨论之中”但是,《精神现象学》中也有一些内容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比如“理性”篇第一部分“观察的理性”,尽管其篇幅相当于“自我意识”篇的两倍,但是研究它的二手文献数量要远远少于研究后者的文献数量。

黑格尔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是与他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对话,这些对话的对象在今天看来早已过时,甚至有些还非常可疑,比如黑格尔着重讨论的“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这或许就是“观察的理性”受冷落的最主要原因。

《哲学导论》题集

《哲学导论》题集

《哲学导论》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康德C. 萨特D. 尼采2.“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笛卡尔B. 黑格尔C. 马克思D. 孔子3.下列哪项不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 《判断力批判》D.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4.“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观点出自哪位哲学家?A. 培根B. 洛克C. 休谟D. 笛卡尔5.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上帝已死”的论断?A. 尼采B. 海德格尔C. 萨特D. 祁克果6.“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属于哪个哲学流派?A. 唯理论B. 经验论C. 智者派D. 斯多葛学派7.下列哪项不是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贡献?A. 提出了实体论B. 创立了逻辑学C. 提出了形式与质料的学说D. 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8.“存在即被感知”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贝克莱B. 休谟C. 康德D. 黑格尔9.以下哪位哲学家是逻辑原子论的代表人物?A. 罗素B. 怀特海C. 摩尔D. 以上都是10.“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一观点出自哪位哲学家?A. 叔本华B. 尼采C. 海德格尔D. 萨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古希腊哲学家______提出了“原子论”,认为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2.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______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考察。

3.“______”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4.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的______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5.哲学家______提出了“精神现象学”的概念,认为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发展过程。

6.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______,强调感官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7.尼采在其著作《______》中,提出了“超人”的理念和“上帝已死”的论断。

8.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强调了______在认识中的首要地位。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提出了他的存在论观点。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进行解析,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对哲学的影响。

一、存在论的背景与概念1.1 存在论的背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在传统哲学中,存在往往被视为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海德格尔认为这种观念是片面和不完整的。

他试图通过重新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超越传统哲学的限制。

1.2 存在论的概念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存在被理解为“存在者存在”。

他认为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与世界相互关联的根本特征。

存在不是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二、存在论的核心思想2.1 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存在者存在”。

存在者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人类。

存在者通过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与世界相互关联,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

2.2 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在于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不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可能性的过程。

通过与世界的相互关联和对自身的反思,人类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2.3 存在的困境海德格尔指出,人类的存在常常陷入困境。

这是因为人类往往被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束缚所限制,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

他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困境,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对存在的思考,找到超越困境的出路。

三、存在论对哲学的影响3.1 超越传统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对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存在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在观念。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3.2 引发对存在问题的关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引发了对存在问题的广泛关注。

他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存在的思考和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马克思特别注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

马克思这些意味深长的断语应该怎样理解呢?我们认为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与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意思基本上相同。

所谓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意思是说,精神现象学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打开黑格尔哲学的秘奥的钥匙。

什么是这种关键和秘密呢?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这也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所谓“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在贯穿着“精神现象学”的“异化”或“自我意识的异化”这一概念上。

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就是“按照实际人的存在、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去加以研究”,因而“掌握这种知识的科学”。

换句话说,精神现象学就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的科学。

马克思也洞见到精神现象学作为研究意识形态的科学,也就是以研究人或自我意识异化的各种不同形态为对象。

他写道:“人的异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也就只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的形态”。

由于马克思抓住了精神现象学中所表述的“异化”——“否定性的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关键和合理内核,他还进一步肯定“精种现象学里面包含有‘批判的成分’”。

尽管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潜伏着黑格尔后来的著作中的无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无批判的唯心主义”的“萌芽”,尽管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是潜蕴着的、自身还不明白的和神秘化的批判”,但是他却独具只眼地发现了里面的批判成分说道:“但是,只要精神现象学坚持人的异化,纵使人只表现为精神的形态——则在它里面便潜伏着批判一切的成分,并且常常就会准备着并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这就是说,“异化”的概念,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包含有批判成分的,加以吸收、改造、颠倒、剥掉其神秘化的外壳,就可以“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形式化与形式显示

形式化与形式显示

形式化与形式显示【摘要】:海德格尔关于形式显示的论述的积极意义在于克服、抛弃对象化、理论化的先入之见,寻找一种前理论、非对象性的经验构成方式和与此相应的言说方式,真正实现”让那自身显现者以自己显示自己的方式在自身中被观看”的”面对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态度,就此而论,海德格尔声称自己比胡塞尔更为彻底的贯彻了现象学精神。

【关键词】:形式化;形式显示;现象学作为现象学家的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现象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而要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现象学性质进行具体而微的思考,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存在与时间》而应该将这一思想源头推进到他的早期现象学思想。

1919年一战结束后,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开了一门题为”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的课程,其中较为集中的探讨了他对哲学本身、对作为哲学的现象学的思考,根据布莱希特所做的笔记,海德格尔一开始就宣称”现象学的基本态度唯有作为生命本身的生活态度才能达到。

”为了详细的阐述这一观点,海德格尔对两种体验--”问题体验”与”周围世界体验”作了分析。

所谓问题体验就是我们对”有东西吗?”这一问题的体验,他认为”在问题开端’有……?中,就研究有某个东西了。

”面对或更准确的说--投身这一问题之中,意味着我们要严格的遵守现象学”无前提性”的原则,如其所是的体味这一问题在海德格尔看来当我们质朴的投身于这个体验之中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一个过程,一个发生事件的什么,在这里尚没有什么生理心理的区分,这种区分恰是对象化反思的结果,因此恰恰使体验自身实体化了,在对这个貌似最微薄贫瘠的”有……?”的体验中,我们已然”听”出了动因,而在这里其中的关键是,在质朴的观审中并没有一个”自我”这样的东西。

但海德格尔认为这个摆脱了所有具体的什么的”有本身”,恰恰因为它的简单性而有了它的多重神秘性,在这个”有……”之中,一个的东西被绝对的给于,这一体验包括所有的体验就其本身的内在含义而言都不是实事,不是像一个过程那样生硬的实存、开始终止的实事。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摘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哲学家,也是一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在近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实现了对传统美学主体主义特性的超越。

海德格尔的美学如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带有明显的反主体性色彩,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弊端使艺术逐渐堕落成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艺术的本质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海德格尔试图用其对艺术的独特思考方式唤醒迷失的艺术家,试图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他美学思想中最伟大的一点。

关键词:主体性;美学;存在;艺术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基础之上,了解其哲学思想是通向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美学和形而上学一样存在着主客二分的弊病,且艺术的美学化倾向日益加深,艺术品变成人们的审美对象,被人任意评判,但艺术本来并不是作为一个对象被人们所感知经验的,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某一特定世界的显现和象征,在这一特定世界中它通过与人的相互联系而作为存在者存在。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而且也为近现代中西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要想了解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便首先要深入其哲學世界,尤其是他对形而上学的追问和研究,不夸张的讲海德格尔全部哲学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的,。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理论的确立,使得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有了明确的区分,与此同时笛卡尔的哲学理论不仅为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基调,人们开始把一切与人无关的事物当作是认识的对象,试图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观看本质,人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而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并没有在笛卡尔奠定的哲学线路中有大的突破,直至尼采提出超人哲学的提出,需要注意超人并不是指神人或者非寻常人,所谓的超人指的是对以往的人的超越和克服,他颠覆以往哲学家对理性的重视,表示人应该忠实于自己身体的本能和欲望。

海德格尔受尼采哲学的启发,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已经彻底远离了真正的形而上学,甚至声称传统形而上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遗忘史,他提出要回归原始的形而上学,从此在入手对存在的意义进行追问,他认为把这个在作为最值得追问者来经验并理解,专为这个在来追问,这就不折不扣地叫做:追问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

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

海德格尔以现象学方法和本体解释的步骤描述“存在”的生存状况,并且把“存在者”解释为在“领会”中去存在的“存在”论。

结合此意海德格尔分析了“真理”、“技术”、“语言”等概念本质,最后得出“存在”存在于“天地神人”四重合一家园的哲学结论。

海德格尔主要的哲学观点1、死亡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否定。

当人面对死亡时,才会停止对世界的忧虑和担心,从陷落中孤立出自己,成为真正的存在。

死亡是属于个人的事,他人无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体验死亡。

2、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

3、人必须正视死亡,从恐惧中明白自己活着的重要性。

为自己计划未来时,必须包括死亡,人不该只接受生命, 而拒绝接受死亡高三政治的学习方法1、回归梳理课本。

高中政治总共五个课本,内容很多,如果想把它们都记住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从大脑中调取出来,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习高中政治首先要对原理进行一定的归类,浅层次的的归类是遵照高中政治课的三个板块来进行的,分为常识知识、经济知识还有哲学知识。

然后的层次归类是在已有的三个板块中,把每一个板块都按照课*节的内容或者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结构进行,如何有利于记忆就如何做。

如此这般就可以顺应成为一个逻辑联系的结构图,对政治知识的记忆裨益是很大的。

2、背书。

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分主次的背,内容会很多,压力也会变大。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是20世纪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存在的意义,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存在本身”,并提出了存在哲学的概念。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存在哲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存在的本质、存在的历史和存在的现实。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存在的本质是时间、存在的历史是西方哲学的历史和存在的现实是技术的危机。

一、存在的本质是时间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时间。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量的概念,而是存在的方式。

时间是存在的基本维度,没有时间就没有存在。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存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时间是存在的基本特征,存在本身就是时间的存在。

海德格尔进一步认为,时间是一个开放的维度,它不仅涵盖了过去和现在,还包括了未来。

时间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未来是时间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体现。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时间是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存在的基本问题。

二、存在的历史是西方哲学的历史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历史是西方哲学的历史。

他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一个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

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是存在哲学的基础,也是西方哲学的根源。

海德格尔进一步认为,西方哲学的历史是一个存在的历史,它涉及到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西方哲学的历史是一个关于存在的历史,它反映了人类对存在的认识和探索。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存在的历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对存在的思考和探索的历史。

三、存在的现实是技术的危机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现实是技术的危机。

他认为,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它对人类存在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和存在的本质,使得人类的生存和自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海德格尔进一步认为,技术的危机是存在的危机,它涉及到人类对存在的认识和探索。

自身意识与基础问题——论海德格尔对《精神现象学》之主旨的阐释

自身意识与基础问题——论海德格尔对《精神现象学》之主旨的阐释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Basic Problem:On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作者: 张柯[1]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哲学研究
页码: 116-12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海德格尔;精神现象学;自身意识;人与存在之关联
摘要:海德格尔1930/31年对《精神现象学》的阐释在这部著作的效应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海德格尔极为重视其中的"自身意识"之思,认为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已经触及了作为形而上学之隐秘根据的"基础问题",对未来思想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海德格尔的阐释指明了"自身意识"的关键性,但这种阐释的基本意图和问题语境却长期没有得到深究,以至于这一阐释工作本身的深远意义还需一种适宜的澄清与照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变化 : 从 《精神现象学 》标题而来的位置勘查
从 《意识经验的科学 》到 《精神现象学 》, 关于书名变更及其意蕴的探讨 , 构成了上述三次 《精神现象学 》探讨的共同入口 , 而其中最详尽 的探讨见于 《全集 》32卷的导论部分 。
严格来说 , 还不是简单地从 《意识经验的科 学 》到 《精神现象学 》这两个标题之间的变更 , 而是三个标题的更替 : 从 《科学体系 : 第一部 , 意识经验的科学 》 (初始命名 ) 到 《科学体系 : 第一 部 , 精 神 现 象 学 ( D ie Ph nom enologie des Geistes) 》 ( 1807年初版单行本 ) , 再到 《精神现 象学 ( Ph 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 1832 年全
① 参见柯 小 刚 : 海 德 格 尔 与 黑 格 尔 时 间 思 想 比 较 研 究 [M ]. 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4年 , PP. 2 - 3.
② Heidegger, Martin, Gesam tausgabe Bd. 32: Hegels Ph nom enolog ie des Geistes, Frankfurt am Main: V ittorio Klostermann, 1980. 后文凡涉及德文海德格尔全集 , 皆简称 GA或 《全集 》加 卷数并不再详注出版信息 , 如此书简称为 GA32 或 《全集 》32 卷。
这个基于存在历史思想的释读整体表明 : 海 德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解读并不是像它表面上 所显示的那样是尚未完成的解读 , 而是已经完成 了的解读 。只不过这仅仅是在海德格尔的基于存
者 , 我们今天阅读这些文本的任务在于 : 找到一 条道路 , 勾连黑格尔和海德格尔而又区分他们的 道路 , 无论精神的经验还是存在的经验都经验于 其上却对之语焉不详的道路 。这个任务要求我们 衡论黑 、海 , 允执厥中 。我们能做到 , 因为作为 斐洛索菲亚 ( philosophia) 的异乡人 , 作为 “说 异言之民 ”④, 只有我们保有距离 。
【关键词 】黑格尔 ; 海德格尔 ; 《精神现象学 》; 经验 ; 道路 Abstract: This is an introduction to Heidegger’s reading of Hegel’s Phenom enology of S pirit. Heidegger’s three efforts and the related texts of interp reting Phenom enology of S pirit have been dis2 cussed at first. Then comes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main points of Heidegger’s reading work, which begins w 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ubtle changes in the title of Phenom enology of S pirit. A t last,
2. 1942年的未完成手稿 《黑格尔 〈精神现 象学 ·导论 〉阐释 》, 与另外一部关于黑格尔的 手稿 《否 定 性 》 ( 1938 /39 ) 一 起 , 由 Ingrid Schüler编为 《海德格尔全集 》第 68 卷于 1993 年出版 , 成为 《全集 》第三部分中稍晚于 GA 65 即 Beitr ge zur Philosophie而整理出版的第二部未 刊手稿 。此书尚未见英译本和中译本 。手稿 《黑
2007年是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发表 200 周年 。在这个纪念的时节阅读海德格尔对这本书 的解读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个意义的特别之处还 主要不在于 “200周年 ”这个数字 , 而在于 “精 神现象学 ”这个书名及其 “发 表 ”。因 为正 是 200年前这本书的发表所带来的书名的改变 ——— 简言之 , 从 “意识经验的科学 ”到 “精神现象 学 ”———, 启发海德格尔找到了一条解读这本书 的隐秘道路 。从上世纪 30年代到 50年代 , 海德 格尔先后尝试的三次 《精神现象学 》解读之旅 , 无一不是行进于此道路之上 , 并受此道路之导 (道 ) 引 : 行其所能通达 , 亦止于其所不能逾越 。 (西方 ) 哲学道路之短长与开阖 , 于斯可见一斑 。 这于是也构成了我们重新解读海德格尔之 《精神 现象学 》解读的意义 。
格尔 〈精神现象学 ·导论 〉阐释 》把 《精神现
象学 》导论 ( Einleitung) 的十六节文本划分为 五个部分 , 依次读解 。其中 , 针对最后一部分 (即导论之第 16节 ) 的读解尚未完成 , 仅列出规 模宏巨的提纲 (分为 18个部分 ) 。
3. 初版于 1950 年的 《林中路 》收入文章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 ”, 是对 《精神现象学 》导 论十六节文本的逐节解读 (不再划分为五个部 分 ) , 有 Julian Young和 Kenneth Haynes的 2002 年英译本和孙周兴的 1994年 、1997年及 2004年
( Einleitung) ”④, 解 读 了 “意 识 ”和 “自 我 意 识 ”两部分共四章的文本 。略过导论的缺憾后来
在 1942年的手稿和 《林中路 》的文章中得到了 补足 , 后者构成了下面的两个文本 。或许 , 这三 个文本本就共属于一体 , 而且甚至早在 《存在与 时间 》的一个脚注里就已埋下伏笔 ⑤, 又直到存 在历史 ( Seinsgeschichte) 的提法中贯通一气 。⑥
3 作者简介 : 柯小刚 , 哲学博士 , 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26
海德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解读 : 三个简论
three possible directions of further reading have been p rovided. Key words: Hegel; Heidegger; Phenom enology of S pirit; Experience; W ay 中图分类号 : B5161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7660 (2007) 03 - 0026 - 06
③ Hegel’s Phenom enology of S pirit, translated by Parvis Emad and Kenneth Mal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8.
④ GA 32, S. 1. ⑤ 在 《存在与时间 》第 82节的一个脚注里 , 海德格尔曾 以黑格尔时间概念与亚里士多德以降时间概念史的关系为线索 , 提示了对于黑格尔哲学的通盘的存在论阐释计划 。对这个脚注 , 德里达曾在 “Ousia et Grammè”一文中有过解读 。 ⑥ 这种贯 通性尤 其可见 于海德 格尔 《路标 》所收 入 的 “黑格尔与希腊人 ”一文 (1958年 ) 。
在历史思想的存在论解释学所能通达的范围领域 之内才可以说是完成了的解读 , 而对于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自身所开辟的广阔领域来说 , 它 仍然是尚未完成的 , 甚至只是浅尝辄止的 。就 “经验 ”一词 , 海德格尔读出的是 Bewusst - sein (意识 ) 中的 Sein (存在 ) , 而这个 Sein又是在 笛卡儿以降的近代意识哲学中被确定为主体之主 体性的东西 。这个解读固然居功厥伟 , 因为它无 比清晰地揭露了全部黑格尔哲学立足于其上的主 体性 “陆地 ”②, 但是 , 由于存在论思想在面对 “伦理实体 ”时的先天贫弱 , 大半部 《精神现象 学 》的实体经验却旁落于 “存在之光 ( das L icht des Seins) ”③ 的照拂之外 。这里清晰地显露了海 德格尔之精神现象学解读的全部深刻和贫弱 , 它
三个文本 : 海德格尔解读 《精神现象学 》的经验
海德格尔的黑格尔解读文献 , 拙著 《海德格 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 》曾经历数 ①, 此 不赘述 。其中涉及 《精神现象学 》解读的主要有 三个文本 , 在此结合我们眼下的考察略为陈说如 下:
1. 1930 /31 年 冬 季 学 期 弗 莱 堡 大 学 讲 稿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 由 Ingtraud G rland 编 为 《海德格尔全集 》第 32 卷 ②于 1980 年出版 , 1988年出英文译本 ③。尚无中译本 。此次讲座 , 在作了一个长达 40多页导言 , 由 《精神现象学 》 书名变化而来探讨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 “科学体 系 ”中的地位和任务之后 , “略过 [ 《精神现象 学 》的 ] 篇 幅 宏 巨 的 序 言 ( Vorrede ) 和 导 论
① 英译本 : Off The Beaten Track,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ulian Young and Kenneth Hay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中译本 : 林中路 [M ]. 孙周兴译. 台湾时报出版有限公 司 , 1994 年 ; 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 1997 年 ; 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 2004年 。
海德格尔的 《 精神现象学 》解读 : 三个简论
柯小刚 3
(同济大学哲学系 , 上海 200092)
【摘要 】该文是对海德格尔之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解读工作的一个简述 。文章首先简 述了海德格尔解读 《精神现象学 》的三次尝试及其相关文献情况 ; 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之 《精神现象学 》解读中所致力考察过的三个要点 , 这三个要点都是从 《精神现象学 》一书标 题之变更出发而引伸出的重大问题 ; 最后 , 文章提示了进一步解读的三个可能方向 。
海德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解读 : 三个简论
“20世纪哲学家眼中的 《 精神现象学 》”专题
编者按 : 《精神现象学 》可以说是黑格尔哲学著作中的一只 “丑小鸭 ”: 在它的第一个百 年中 , 它不仅没有得到其他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重视 (马克思或许是一个例外 ) , 甚至连黑 格尔本人对它也不看好 ; 但在它的第二个百年中 , 它却成为许多大哲学家和无数哲学史家竞 相解读 、研究的对象 ,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入 20 世纪的哲学史 , 具有了一种明确的当代相 关性 。2007年适逢 《精神现象学 》出版 200周年 。为了纪念这一充满创造性和深远影响的哲 学经典 , 本刊编发了这组由几位青年哲学工作者完成的笔谈文章 。他们通过解读海德格尔 、 卢卡奇 、科耶夫 、阿多诺这四位 20世纪大哲学家解读 、研究 《精神现象学 》的重要哲学文 献 , 从不同侧面揭示出了 《精神现象学 》的丰富思想内涵 、独特理论魅力及其当代效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