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
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
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
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
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
对初次和再次应答现象机制的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表11-2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特性初次再次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抗原浓度高低抗体产生延迟相5~10天2~5天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亲和力低高无关抗体多少二、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抗体产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
他用早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细胞。
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全身X-线照射周围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产生移植物排斥反应未身X-线照射148 000 ++ +++ ++胸腺摘除9 000 ++ + -法氏囊摘除13 200 --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Claman 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
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明了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应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这一问题。
抗体产生的规律及临床应用
抗体产生的规律及临床应用在人体内,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具有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的能力。
抗体产生的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产生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抗原的识别。
当人体内部有外来的抗原侵入时,免疫系统会立即对其进行识别。
抗原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也可以是人工引入的化合物或细胞。
免疫系统会通过抗原的表面结构来辨识其是否为外来物质。
其次,抗原呈递。
免疫系统中的抗原提呈细胞会将识别到的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它们具有产生抗体的能力。
当B细胞接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会开始产生特异性抗体。
接着,抗体产生。
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这些浆细胞会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
抗体可以精确结合到特定的抗原表面,从而协助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
最后,抗体记忆。
产生的抗体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会在体内形成抗体记忆库。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识别并启动抗体产生,从而更快速地清除病原体。
抗体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免疫疗法。
利用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来治疗疾病。
例如,抗体药物可以在癌症治疗中靶向特定肿瘤抗原,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其次,诊断标志物。
某些特定的抗体可以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标志物。
在临床检验中,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定抗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接着,预防接种。
疫苗通过引入微量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形成免疫记忆,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预防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最后,输血治疗。
在临床上,输血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接受输血的患者可以获得供体的抗体,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抗体产生的规律和临床应用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机制,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抗体的规律,可以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
体液免疫应答详解演示文稿
第62页,共94页。
细胞废用性死亡(被动)
抗原剌激↓生长因子↓ ---- 细胞代谢↓ 线粒体退变
---- 细胞色素C释放 ---- caspace级联反应 ---- 细胞凋亡
第63页,共94页。
Fas三聚体胞内有3DD→吸引胞
浆内FADD(DD+DED)
→激活caspase8→启动半胱 (C)天冬(asp)蛋白酶(-ase)的级 联反应→DNA片段化、染色质 浓缩、胞膜泡化、细胞皱缩
1.活化的两个信号 2.Th1细胞募集巨噬细胞到感染部位
(1) 分泌IL-3和GM-CSF :刺激骨髓内新单核细胞 的产生;
(2) 分泌TNF-和TNF- :扩张血管和改变血管内皮细 胞粘附分子(如ICAM-1)的表达,分泌MCP-1 吸 引聚集巨噬细胞。
第44页,共94页。
第47页,共94页。
第31页,共94页。
第32页,共94页。
(2)对MHC II类分子提呈抗原的识别
——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 指抗原在囊泡系统内被酶降解成小肽片段,与MHCII
类分子结合,运送到细胞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的过程。
第33页,共94页。
第34页,共94页。
二、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接受信号刺激、转导信号、胞内酶活化,
表达的Fas 结合,启动凋亡程序;
3、反复循环杀伤
第65页,共94页。
本章要点
1.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 2.TD抗原处理,加工和递呈的一般途径; 3.T细胞的抗原识别方式; 4.T细胞活化的信号刺激; 5.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第66页,共94页。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表面TCR与APC表面的抗原 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过程,是T细 胞特异性活化的第一步。
【精品】体液免疫应答
【关键字】精品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此过程称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B细胞识别的抗原包括T细胞依赖抗原(TD-Ag)和T细胞非依赖抗原(TI-Ag),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辅助。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
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的激活有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与其BCR结合的抗原,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而活化的Th细胞通过表达的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又可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CR对抗原的识别与TCR识别抗原有所不同:①BCR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②BCR可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的表位的空间构象;③BCR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的加工和处理,也无MHC限制性。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即特异性抗原传递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
B细胞活化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
(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1.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 BCR与特异性抗原的表位结合,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但由于BCR重链胞浆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需由与mIg组成BCR复合物的Igα/Igβ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
BCR被多价抗原交联后,活化Blk、Fyn或Lyn等酪氨酸激酶后使Igα/Igβ胞浆区的ITAM模体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从而募集并活化Syk(类似于TCR信号转导中的ZAP-70),进而活化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最后经PKC、MAPK及钙调蛋白三条途径激活转录因子(NF-κB、AP-1和NFAT等),参与并调控B细胞激活、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图13-1)。
食品免疫复习资料
1.免疫的概念:古典免疫的概念:动物(或人)机体对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和对同种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的防御能力。
简言之,凡是对传染病的不感染状态便叫做免疫(Immune)现代免疫的概念:动物(或人)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性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2、特异性(Specificity)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免疫的基本功能:功能生理病理免疫防御抗感染亢进:变态反应低下或缺陷:机会感染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控制癌变细胞发生肿瘤3.免疫学在食品中的应用1.免疫系统(1)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及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包括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器官。
包括L结,脾脏,扁桃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切除免疫器官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幼年时期:成年时期:(3)免疫活性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骨髓、法氏囊(腔上囊)(4)完成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器官?初始T、B淋巴细胞(未接触抗原,骨髓和胸腺) ——>血液循环经毛细血管——>外周淋巴组织——> 淋巴管——>血液。
(5)体内产生抗体最多的器官?脾富含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因此是全身最大的抗体产生器官。
2.免疫细胞(1)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来源分布?(2)T/B细胞的表面标志?T细胞的表面标志1)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 )TCR-CD3复合物--- 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产生应答的基础。
TCR只能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嗜细胞)上的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片断或抗原决定簇, 不识别和结合单独存在的抗原片段或决定簇。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讲课讲稿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
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
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
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
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
对初次和再次应答现象机制的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表11-2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特性初次再次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抗原浓度高低抗体产生延迟相5~10天2~5天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亲和力低高无关抗体多少二、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抗体产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
他用早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 细胞。
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 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全身X-线照射周围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产生移植物排斥反应未身X-线照射148 000+++++++胸腺摘除9 000+++-法氏囊摘除13 200--++阳性反应;-阴性反应Claman 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
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明了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应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这一问题。
免疫学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 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
• B细胞可识别TD抗原和TI抗原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分泌大量抗体,不能再与抗原起反应,也失
去了与Th相互作用的能力
----大部分迁入骨髓,持续产生抗体
• 5、记忆B细胞(Bm)的产生
----部分活化B细胞不产生Ig而成为记忆细胞,参
与再循环,再次抗原刺激后迅速应答,产生大量Ig。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中和毒素 激活补体 调理作用 介导ADCC 介导超敏反应
迁移进入初始淋巴小结,进一步形成生发中心,并在生
发中心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受体亲和力成熟及类 别转换,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 • 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Antigen
Antigen processing, presenting help
• NK细胞为什么能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 某些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 点和相互关系?
•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GC):
http://www.xjclinimmu .com/html/VOD/2010/ 0629/390.html •初级淋巴滤泡经抗原刺激而形成,内含大量增生 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此外尚有10%抗原特异性T
与抗原的亲和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高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PPT资料优选版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思考题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1)指导预防接种方案; 1)指导预防接种方案;
B—细—胞抗对体•T产D抗生比原的的一较应般答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唐翔宇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指导预防接种方案; ---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抗体效价 低 ---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高
1)指导预防接种方案;
抗体维 短 1)指导预防接种方案;
长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持时间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主要抗 低亲和力 高亲和力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体类型 的IgM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唐翔宇
的IgG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免疫效果 差
好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临床意义
1)指导预防接种方案; 2)IgM 早期诊断、宫内感染; 3)动态变化 了解病程,评估疾病转化。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3页
2.识别TI2抗原:肺炎球菌多糖等
● TI2抗原结构特点: 含有多个重复出现抗原决定簇, 呈线形排列,在体内不易降解。
●活化特点: 与特异性BCR结合 BCR交联 传入 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4页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识别TI2抗原
主要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B7.1和B7.2 表示细胞 APC
CD2 T细胞
CD40 B细胞
配体
配体表示 细胞
CD28 CTLA-4 T细胞
主要功效 B7/CD28
(活化T细胞)
B7/CTLA-4
(抑制T细胞活化)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LFA-3
淋巴细胞和 全部APC 活化T细胞
CD40L 活化T细胞 B细胞活化最 强有力信号
B1
无 无
TI-2抗原 多糖等
不需要 BCR
B1 少数有 个别有
TD抗原
蛋白質 需要 BCR
B2 有 有
T细胞辅助
-
-
+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20页
二、Ig类转换(isotype switch):
是指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然 后转为合成IgG等类别抗体。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5页
二、 对TD-Ag识别与提呈
1. TD-Ag: 蛋白质抗原
2. 识别与提呈 (1)B细胞表位与特异性 BCR结合 (2)T细胞表位-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示于 APC细胞表面 TCR识别Th细胞活化 辅 助B细胞活化
免疫学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
第一信号:BCR识别抗原
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
(三)效应阶段 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抗体为:IgM、IgG、IgA、IgE 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Ig的转换。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 1、中和作用 2、调理作用 3、ADCC作用 4、激活补体
1、中和作用 IgG(血液)和SIgA( 粘膜)
免疫应答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转化成浆细胞产 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抗原分两类 TI-Ag(TI1、TI2)(细菌的脂多糖) TD-Ag。(细菌、异种血清、蛋白质抗原)
TD抗原需要APC和Th的参与。 TI可直接引起体液免疫。
一、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Ag-Ab(IgG, IgM)复合物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膜攻击复合体 溶解靶细胞
谢 谢!
二、TI-Ag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
TI-Ag分为TI-1Ag和TI-2Ag两类。 可直接激活B细胞,不需APC和Th细胞辅助,
可迅速诱导产生低亲和力抗体IgM。
不产生记忆B细胞,无再次应答。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TD-Ag经过外源性抗原呈递 的过程以及CD4 T和B细胞对其识别的阶段。
(二)、活化、增殖与分化阶段
1、Th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TH细胞需经两个信号的刺激才能活化:
第一信号:双识别 TCR识别抗原
CD4识别MHC Ⅱ类分子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2、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也需要两个信号刺激才能活化
(一)初次应答: 抗体潜伏期长、抗体浓度低、维持时间
短、亲和力低、以IgM为主;
(二)再次应答: 抗体潜伏期短、抗体浓度高、维持时间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2.innate immune response 固有免疫应答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在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体内凋亡,畸变的细胞等“非己”的抗原异物后迅速活化并有效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或体内“非己”的物质,产生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监视,自稳等保护作用的生理过程。
3.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适应免疫应答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4.antigen determinant 抗原决定基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5.adjuvant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6.Superantigen(SAg)超抗原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7.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指具有杀伤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死靶细胞的过程。
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互补决定区即抗原互补决定区。
VH和VL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plement 补体是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0.cytokine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1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分化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简单说明抗体产生的规律
简单说明抗体产生的规律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抵御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的入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体产生的规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抗原刺激、淋巴细胞激活、抗体类别转换和记忆反应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抗体产生的规律。
首先,抗原刺激是抗体产生的前提。
抗原是免疫系统识别和应对的外来物质,它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表面蛋白、细胞壁成分、毒素等。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会被专门的抗原递呈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或B细胞、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BCR和TCR)识别。
其次,在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被激活并开始产生抗体。
这一过程涉及到抗原被抗原递呈细胞处理和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帮助B细胞。
经过受体修饰,抗原特异性B细胞开始增殖并分化为抗体生产细胞。
这些细胞被称为浆细胞,它们在骨髓和黏膜组织中产生和分泌抗体,以对抗病原体。
第三,抗体的类别转换是抗体产生的重要特征。
初次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以发生类别转换来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
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应答的亲和力成熟阶段。
类别转换的核心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特定信号分子的作用。
这些信号分子会引起B细胞基因的表达变化,从而导致抗体类别的转换。
例如,IgM类抗体在初次免疫应答时首先产生,然后B细胞可以经过类别转换产生IgG、IgA或IgE等类型的抗体。
最后,抗体产生还具有记忆性。
免疫系统对初次抗原刺激的应答主要是IgM类抗体的产生,这是因为初始B细胞是未经过亲和力成熟的。
然而,一旦初始免疫应答结束,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会形成。
这些细胞携带先前接触过的抗原信息,并可以快速应答于再次抗原刺激。
记忆性B细胞可以迅速分化为抗体生产细胞,并且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长的寿命。
总结起来,抗体产生的规律包括:抗原刺激、淋巴细胞激活、抗体类别转换和记忆反应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各个方面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并为发展和改进疫苗和其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习题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2.免疫学(immunology)3.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4.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5. 反向免疫学(reverse immunology)二、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A. 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B. 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C. 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D. 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E. 发现并清除体内衰老细胞的能力2.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始于A. 1897年B. 1789年C. 1798年D. 1879年E.1721年3.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是A. 免疫学的四大内容B. 免疫细胞的四大功能C. 免疫器官的四大功能D. 免疫系统的四大功能E. 免疫分子的四大功能4.免疫防御是指机体能A.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B. 清除衰老和损伤的细胞,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C. 监视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作用D. 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E. 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5.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能A. 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B. 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C.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D. 监视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作用E. 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6. 免疫对机体A.有利B.有害C.有利又有害D.无利也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7.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A.Jenner B.Burnet C.Owen D.Koch E.Pasteur8.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固有免疫应答不经历克隆扩增B.T细胞可直接识别游离的多肽C.B细胞可直接识别可溶性抗原D.T细胞的充分活化需要APC和细胞因子的辅助E.B细胞的充分活化需要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辅助9.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接种"人痘”预防天花B.接种"牛痘”预防天花C.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D.抗体的发现E.免疫耐受的发现10.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的研究内容?A.减毒活疫苗的发现B.抗体的发现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D.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E.免疫耐受的发现11.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抗体是四肽链结构B.抗体是免疫球蛋白C.感染者血清中的"杀菌素”为最早发现的抗体D.抗体是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E.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辅助12. 哪位学者在异卵双生的小牛中首先观察到了免疫耐受现象?A.Burnet B.Owen C.Medawar D.Landsteiner E.Jenner13. 哪位学者提出鸡的腔上囊是抗体生成细胞的中心?A.Glick B.Miller C.Good D.Gershon E.Coons14. 哪位学者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A.Warner B.Mitchison C.Metchnikoff D.MitchellE.Claman15.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细胞是A.NK细胞B.NKT细胞 C.αβ+T细胞D.γδ+T细胞E.B-1细胞三、X型题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A.T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B淋巴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2.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包括A.T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B淋巴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A.免疫防御功能B.免疫监视功能C.免疫耐受D.免疫调节E.以上都不对4.关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固有免疫比适应性免疫发挥作用快B.固有免疫比适应性免疫发挥作用强C.固有免疫具有非特异性,但无记忆性D.适应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E.固有免疫在防止再次感染中无作用5.免疫学可应用于哪些项目?A.预防传染病B.治疗肿瘤C.治疗慢性传染病D.妊娠确诊E.ABO血型定型6.以下哪些内容属于现代免疫学时期的研究内容?A.超敏反应B.DNA疫苗C.自身免疫病D.凋亡E.完全人源抗体7.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理论研究包括哪些内容?A.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B.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的特异性C.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D.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E.抗体是免疫球蛋白8.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应用研究包括哪些内容?A.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广泛应用B.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C.免疫细胞治疗D.显微镜技术的应用E.完全人源抗体9.21世纪免疫学的研究手段包括A.cDNA微阵列法B.蛋白质组学C.生物学信息学D.转基因动物E.基因敲除10.免疫应答不适宜导致的免疫性疾病为A.超敏反应B.粒细胞功能缺陷C.自身免疫病D.肿瘤E.AIDS四、问答题1. 简述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简答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球蛋白,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入侵机体的抗原,发挥重要的体液免疫作用。
抗体产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抗原的性质、数量、途径、佐剂、机体的状态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一、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初次应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潜伏期长:指由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到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被检出之间的阶段,一般为5~7天,取决于抗原的性质、数量、途径等。
抗体浓度低: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或效价,一般为1:10~1:100。
半衰期短: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最先产生IgM:指血清中出现的第一类特异性抗体,其分子量大、亲和力低、互补结合位多,能够激活补体系统。
亲和力低: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巩固程度,反映了抗体与抗原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再次应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潜伏期短:指由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到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被检出之间的阶段,一般为1~3天,远远短于初次应答。
抗体浓度高: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或效价,一般为1:1000~1:10000,有时可比初次应答高10倍以上。
半衰期长: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为几个月到几年。
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指血清中出现的主要类别的特异性抗体,其分子量小、亲和力高、互补结合位少,能够穿过胎盘、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等。
亲和力高: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巩固程度,反映了抗体与抗原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再次应答是由于初次应答后形成了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迅速活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再次应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次抗原刺激的间隔时间长短:间隔短则应答弱,因为初次应答后存留的抗体可与再次刺激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被迅速清除;间隔太长则反应也弱,因为记忆细胞只有一定的寿命。
兽医免疫学试卷及答案
兽医免疫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1.免疫:2.monoclonal antibody:3.补体:4.ADCC:5.MHC:6.免疫细胞:7.淋巴细胞表面标记:8.抗原决定簇:9.白细胞介素:10.独特型:11.疫苗:12.免疫失败:13.超敏反应:14.凝集反应:15.ELISA: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答案写在表格中,写在其他地方无效)1.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的是()A.特异性B.先天性C.记忆性D.自限性E.识别异己2.最早使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中国D.美国E.英国3.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耐受C.免疫识别D.免疫防御E.免疫自身稳定4.与T细胞受体组成复合物并参与信号转导的CD分子是()A.CD1 B.CD2 C.CD3D.CD4 E.CD85.与B细胞受体组成复合物并参与信号转导的CD分子是()A.CD2 B.CD3 C.CD79D.CD21 E.CD406.能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CD分子是()A.CD2 B.CD4 C.CD28D.CD40 E.CD87.只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并对T细胞的活化具有负调节作用的CD分子是()A.CD152 B.CD4 C.CD8D.CD28 E.CD38.T细胞发育的正选择是指()A.CD3+T细胞凋亡B.CD4+CD8-T细胞凋亡C.CD4-CD8+T细胞凋亡D.不能识别自身MHC的T细胞凋亡E.识别MHC-自身抗原肽的T细胞凋亡9.抗原特异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A.抗原的化学性质B.抗原决定簇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D.抗原的物理状态E.抗原的分子量大小10.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好的是()A.多糖B.脂肪C.蛋白质D.核酸E.激素11.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2.所有抗体的基本结构都是()A.单体B.二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E.多聚体13.IgG的重链是()A.α链B.δ链C.μ链D.ε链E.γ链14.介导青霉素过敏的抗体是()A.IgM B.IgE C.IgDD.IgG E.IgA15.参与黏膜免疫反应的主要抗体是()A.IgM B.IgE C.IgDD.IgG E.分泌型IgA16.外源性抗原主要提呈给以下哪类细胞()A.CD8+Tc细胞B.CD4+Th细胞C.B细胞D.破骨细胞E.肺泡细胞17.经典的MHC基因分为()A.2类B.3类C.4类D.5类E.6类18.关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吞噬功能B.免疫辅助功能C.分泌细胞因子D.免疫记忆功能E.免疫抑制功能19.关于干扰素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其本质是糖蛋白B.可参与免疫调节C.由机体的细胞产生D.干扰病毒复制E.干扰细菌繁殖20.BCR可直接识别()A.APC摄取加工的抗原肽B.MHC-I类分子C.天然的蛋白质类抗原D.MHC-II类分子/抗原肽E.MHC-I类分子/抗原肽21.CD8+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特点是()A.必须借助巨噬细胞参与B.无抗原特异性C.受MHC-II类分子限制D.借助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E.可通过释放胞浆颗粒杀伤靶细胞22.再次免疫应答能迅速产生抗体是因为机体内存在()A.活化的巨噬细胞B.效应T细胞C.ADCC效应细胞D.树突状细胞E.记忆细胞23.在体液免疫的再次应答中,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是()A.Th细胞B.Tc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24.在体液免疫应答后期,对抗体产生具有抑制作用的抗体为()A.IgM B.IgE C.IgDD.IgG E.IgA25.下列复合物中,能以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是()A.2个IgE与抗原组成的复合物B.2个IgA与抗原组成的复合物C.1个IgM与抗原组成的复合物D.1个IgG与抗原组成的复合物26.补体系统激活三条途径都必须有的成分是()A.C3 B.C1 C.C2 D.C4 E.B因子27.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A.多效性B.高效性C.拮抗性D.特异性E.网络性28.沉淀试验可用于检测()A.细菌B.红细胞C.外毒素D.颗粒抗原E.以上均可29.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原,酶应标记在哪种物质上()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原-抗体复合物D.抗免疫球蛋白抗体E.补体30.给初生雏鹅注射抗小鹅瘟病毒高免血清,属于()A.人工主动免疫B.天然主动免疫C.天然被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免疫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述家禽的免疫器官及其功能。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之欧阳语创编
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
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
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
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
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
对初次和再次应答现象机制的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表11-2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特性初次再次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抗原浓度高低抗体产生延迟相5~10天2~5天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亲和力低高无关抗体多少二、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抗体产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
他用早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 细胞。
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 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全身X-线照射周围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产生移植物排斥反应未身X-线照射148 000 ++ +++ ++胸腺摘除9 000 ++ + -法氏囊摘除13 200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Claman 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
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明了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应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这一问题。
列表比较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列表比较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是一种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到入侵机体的病原体,从而协助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
抗体的产生是机体对外界抗原的免疫应答的重要过程,它遵循一些一般规律。
一、抗体产生的起始信号抗体的产生通常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抗原的识别和激活所引发的。
当机体免疫系统遇到外界抗原时,抗原会与机体中的抗原呈递细胞相互作用,激活抗原呈递细胞。
激活的抗原呈递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如细胞因子IL-4和IL-5,这些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二、抗体产生的关键细胞——B细胞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关键细胞。
在抗原的刺激下,活化的B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是短寿命的细胞,能够大量分泌抗体;记忆B细胞则可以长期存活,对再次遇到同一抗原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三、抗体的类别抗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IgM、IgG、IgA、IgE和IgD等。
不同类别的抗体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Ig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能够固定补体并参与细胞毒性反应;IgG是主要的体液免疫抗体,能够中和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反应;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起到阻止病原体侵入的作用;IgE参与过敏反应等。
四、抗体的亲和力成熟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
在抗体产生的过程中,抗体的亲和力会经历成熟过程。
初次接触抗原时,产生的抗体通常亲和力较低,但随着免疫反应的进行,亲和力会逐渐增强。
这是由于B细胞在与抗原接触后,会经历亲和力成熟的过程,即高亲和力的B细胞会得到更多的刺激和增殖,从而产生亲和力更高的抗体。
五、抗体的记忆效应抗体产生后,一部分B细胞会分化为记忆B细胞,并长期存活于机体中。
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够迅速活化,并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实现更快速、更强效的抗原清除。
这就是机体对抗原的记忆效应。
总结起来,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包括起始信号的激活、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抗体的类别和亲和力成熟以及抗体的记忆效应。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抗体发生的普通规律之杨若古兰创作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必定潜伏期才干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保持时间短,很快降低,称这类景象为初次免疫应对.若在抗体降低期再次给以不异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对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保持时间长,称这类景象为现次免疫应对或回忆应对.因为对抗体分子结构研讨的进展,发现初次应对发生的抗体主如果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而再次应对则次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TD抗原可惹起再次应对,而TI抗原只能惹起初应对.对初次和再次应对景象机制的研讨,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和对本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成绩的研讨,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对表11-2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对特性特性初次再次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抗原浓度高低抗体发生延迟相5~10天2~5天Ig类别次要为IgM IgG、IgA等亲和力低高有关抗体多少二、抗体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抗体发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实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他用初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实了有二类分歧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 细胞.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构成有关(表11-3).表11-3 重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全身X-线照耀四周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未身X-线照耀148 000 ++ +++ ++胸腺摘除9 000 ++ + -法氏囊摘除13 200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Claman 给经X-线照耀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实只要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干发生抗体.是以证实了抗体发生须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实了巨噬细胞在抗体构成中的次要感化.他们利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讨这一成绩.根据小鼠细胞对玻璃面或塑料面的粘附性,可将脾细胞分为二种,其一为有粘附性细胞属巨噬细胞(Mφ),另一种为非粘附性细胞属淋巴细胞,包含T和B细胞.当将这二种细胞分别与羊红细胞(抗原)在体外培养时,皆不克不及发生抗体,只要在二种细胞混合培养时才干发生抗体,自此证实了M φ也参予抗体的发生(表11-4,5).表11-4 T 和B 细胞在抗体发生中的感化X-线照耀鼠入的细胞 抗体发生脾细胞(含有T 和B ) ++胸腺细胞(T 细胞) ±骨髓细胞(B 细胞) +胸腺细胞+骨髓细胞 +++表11-5 M φ在抗体发生中的感化体外培养细胞 抗体发生粘附细胞+羊红细胞非粘附细胞+羊红细胞 粘附细胞 + +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表11-6 促进B 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名称 感化IL-1 IL-4 IL-5 IL-6 IL-2促进B 细胞活化与增殖 促进活化B 细胞增殖 促进B 细胞分化 与IL-1协同 在同一时期Gershon 等又证实了按捺性T 细胞(TS )的存在,对免疫应对起按捺感化.是以TH 和TS 可视为免疫调节细胞,而TC 和TD 可视为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通过上述研讨,证实了抗体发生须要三种细胞参予,即单核吞噬细胞系、T细胞系和B细胞系.从而否定了过去认为抗体发生是由单一淋巴细胞克隆发生的观点.是以抗体发生不只是涉及抗原与免疫细胞间的彼此感化,即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的激发感化,同时也涉及免疫细胞间的彼此感化,,即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过程.这二个过程是紧密交织在一路的,为此必须进一步探讨在免疫应对过程中,三种细胞各自觉挥什么感化?和它们之间的彼此感化又是如何进行的.三、免疫细胞在抗体生成中的感化上述三类细胞都参予抗体生成过程,但各自觉挥的感化分歧.现已证实Mφ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无特异识别抗原的功能.T细胞系主如果TH和TS,它们对免疫应对有调节功能,所所以免疫调节细胞,有特异识别抗原的功能.B细胞系既具有呈递抗原的感化又是发生抗体的细胞,也具有特异识别抗原的功能.(一)Mφ的感化Mφ在免疫应对的全过程都发挥次要感化,在抗原识别过程中,即在免疫应对的引诱期,它表示为具有摄取、处理加工、存贮和呈递抗原的感化.它活化后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合成和分泌的IL-1有促进T和B细胞的活化感化.是以,不克不及认为Mφ只是机械的将抗原决定簇呈递给淋巴细胞,它还具有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感化.抗原性物资进入体内后,必须先经Mφ摄取、加工处理,然后才干呈递给淋巴细胞.Mφ是有吞噬细胞功能的细胞,已证实在其细胞概况有多种受体分子,但无抗原识别受体.它主如果以吞噬、吞饮和自动吸附等方式捕获抗原,可摄取任何抗原性特质,所所以非特异性的摄取抗原性物资.摄入的抗原大分子,可在细胞内被降解为很多小肽片段.其中一些免疫原性决定簇可与细胞内的本人MHCⅡ类分子相结合,然后输送至细胞膜概况,构成所谓润色的本身复合物分子(即异种抗原X+本人MHCⅡ类分子)此即Mφ对抗原的处理和加工过程.Mφ将这类复合物分子,呈递给有抗原识别功能的淋巴细胞,才干激发免疫应对.不难看出,识别这类复合物的抗原识别受体,必须是既能识别异种抗原X,又能同时识别自已MHC分子.这就是免疫细胞间彼此感化的MHC限制性的由来.(二)淋巴细胞的感化淋巴细胞具有抗原识别受体,所以T和B细胞都是抗原识别细胞.每一细胞克隆可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所以这类识别是有特异性的.B细胞概况抗原识别受体是膜Ig分子,它可识别天然蛋白质抗原分子概况的构像抗原决定簇(即B 决定簇),在识别抗原时无MHc 限制性.而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为异二聚体分子,即TCRαβ,它能同时识别经加工处理的序列决定簇肽片段(即T决定簇)和本人MHC分子,所以有MHC限制性.四、细胞因子在抗体发生中的感化细胞因子(cytokines)在抗体发生应对过程中的感化有下述特点:1.细胞因子的感化既无抗原特异性也无MHC限制性当TH 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就可感化于任何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和任何MHC单倍型(haplotype)的B 细胞.2.在B细胞发生免疫应对的分歧时期有分歧的细胞因子起感化即B细胞的增殖期与分化期,或Ig的分泌期可有分歧的细胞因子在起感化(表11-6).此外,分歧的细胞因子间的组合有的起拮抗感化,有的起协同感化.3.细胞因子还可感化于旁路(bystander)B细胞使之活化这些B细胞对抗体应对的抗原没有特异性(非抗原特异性B细胞).它们存在于抗原刺激的特异B细胞四周,在抗原活化特异B细胞时,因发生细胞因子而被活化并发生非特异抗体.4.在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中,有些是来源于巨噬细胞或其他非T细胞所发生(如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潜伏期
•对数期
•平台期
•下降期❖再次应答
•潜伏期短
•抗体浓度增加快
•抗体维持时间长
•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
•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IgG
初次免疫应答再次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场所胸腺依赖区(T细胞区)生发中心
抗体生成潜伏期5~10天1~3天
抗体峰值(生成量)低高
持续时间短长
抗体类别IgM>IgG IgG、IgE、IgA
抗体亲和力低高
免疫剂量高低
抗体生成场所淋巴结髓质、脾脏红髓骨髓、黏膜淋巴组织B细胞库正常,同中枢免疫易发生高频突变
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V区
•中和抗原、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C区
•激活补体
•调理作用
✴抗体(尤其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
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V区
❖C区
•中和抗原、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激活补体
•调理作用
•ADCC
•介导I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黏膜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阻止病原体入侵
中和作用 活化补体
溶解细胞或细菌
联合调理作用
通过胎盘
被动免疫
调理作用 ADCC 结合Fc 受体
Ig 特异性结合抗原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靶细胞
CD69
CD16
CD2
FcγRⅢ
杀伤细胞NK 等
B淋巴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TI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
T
H2 B
TI Ag
TD Ag
B
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
LPS
受体
TI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
❖TI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
•不出现二次回忆性应答,无抗体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化,一般仅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TI-1抗原:B细胞丝裂原,诱导多克隆B细胞(成熟or不成熟)增殖和分化,无需Th辅助。
•TI-2抗原:具有高度重复结构,仅能激活成熟B-1细胞,无需
Th辅助,高浓度或低浓度易诱导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