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2、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B细胞需在活化TH细胞辅助下,才能完成活化、 增殖与分化。B细胞的完全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和 细胞因子的作用。
B细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活化信号 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 TH细胞与B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B细胞和TH细胞通过 细胞间膜分子的接触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
• 特异性: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产生的抗体或效 应细胞,发生的免疫应答
• 记忆性:初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可长 期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发生再次免疫 应答
• 放大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少量抗原的刺激即 可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应答
• MHC限制性:免疫细胞只有在双方MHC分子相同 时才能相互作用
3.抗原注射的途径 诱导耐受: 静脉注射 >口服 >腹腔注射 > 皮 下及肌肉注射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低剂量抗原持续刺激 免疫耐受 抗原消失 免疫耐受逐渐消退
5.不添加佐剂 抗原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则易诱导免 疫应答
• 机体因素
1.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抗原 胚胎期或新生期 易诱导免疫耐受 抗原 成年期 不易诱导免疫耐受 2.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不同种属: 大鼠和小鼠:胚胎期和新生期易建立免疫耐受 家兔、有蹄类和灵长类:胚胎期可诱导免疫耐受
2R 自分泌作用 细胞增殖周期继续进行,促进T细 胞分化。
注:CD8+T细胞的活化较CD4+T细胞需要更强的协 同刺激信号,IL-2 对此起重要作用。实验证明,IL-2减 少,T细胞就不能增殖。
三.效应阶段
介导特异性免疫效应的T细胞:CD8CTL、 CD4Th1
免疫学复习题及答案修订版word版本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 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 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 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 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E.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易发生肿瘤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染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 易发生免疫耐受4.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5.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6.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A. 巨噬细胞B. B细胞C. T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浆细胞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肿瘤B. 超敏反应C. 移植排斥反应D. 反复感染E. 免疫增生病9 •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E.英国X型题20.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A.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B.有针对性C.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D.出生时就具有E.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21 •属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有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B.吞噬细胞的吞噬病原体作用C.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D.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补体成分E. 组织损伤局部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22 .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23.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25.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E.免疫增生病26.免疫监视功能是指A.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B.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C.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D.异嗜性抗原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E.类属抗原D.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E.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A.蛋白质27.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B.脂质A.免疫监视 C.多糖B.免疫稳定 D.核酸C.免疫防御 E.脂多糖D.免疫调节9. 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E.免疫耐受 A.在胸腺中产生的第二章抗原 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一、选择题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A型题 D.仅在于T细胞上1.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A.异嗜性抗原这种抗原的抗体B.抗体10.接触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C.补体这反映了D.半抗原 A.抗原的特异性E.细菌多糖 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病毒的超感染2.类毒素的性质A.有免疫原性,有毒性 D.先人免疫B.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主动保护C.有免疫原性,无毒性11.属于自身抗原的是D.有毒性,无免疫原性 A. ABO血型抗原E.有过敏原性,有毒性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3 .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 C.类脂具有A.构象决定簇D.眼晶体蛋白E .破伤风类毒素B.不同的抗原决定簇12.属于冋种异型抗原的是C.功能性决定簇 A. ABO血型抗原D.共同抗原决定簇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E.连续性决定簇 C.类脂4.有的抗原称为Tl-Ag,这是因为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D.眼晶体蛋白E .破伤风类毒素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13.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 A. Rh抗原与人的RBC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 B. AFP与乙肝病毒决定簇 C.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 D.大肠杆菌014型的多糖抗原与人结需T细胞辅助肠粘膜5.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E.类毒素A.异种抗原14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交叉抗原 A.抗原的大小C.超抗原 B.抗原的物理性状C. 抗原结构的复杂性D. 抗原的种类E. 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5. 半抗原A. 是大分子物质B. 通常是蛋白质C. 只有免疫原性D 只有反应原性E.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1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须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艮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18.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IgME.细菌脂多糖X型题37. TD抗原A.通常是蛋白B.引起强的IgG应答C.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D.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的参与E.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38. 簇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系统B.HLAC.Rh系统D.补体系统E.AFP40.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B.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一.选择题A型题1 .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B.SIgA多为双聚体C.IgM分子量最大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2. Ig分成五类的依据是A.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B.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C.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D.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E.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3 .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是A.IgMB.IgGC.IgED.IgAE.IgD4 .下列哪种液体中分泌型IgA的含量最咼A.唾液B.尿液C.初乳D.支气管粘液E.肠道分泌液5.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A.AbB.IL-1C.IL-2D.IFNE.TNF6.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分类是根据A.H链和L链均不同B.V区不同C.L链不同D.H链不同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冋9 .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C. 诱导免疫耐受D.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 增加抗体效价周血中何种lg水平升高A. IgMB. IgEC. IgGD. IgA C. IgED. SIgAE. IgD10•关于Ig分泌片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E. IgDA.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17.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B.能连接两个IgA分子单体 A. IgMC.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IgA B. IgGD.分泌片与IgA的形成无密切关系 C. IgEE.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D. IgA11.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 E. IgDA. VH和CH18. CDR即为B. VL 和VH A. Fab 段C. FC 段 B. Fc 段D. VH和CL C. CD分子的受体E. CL和CH D. HVR12.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 E. Fd 段是22.关于ADCC勺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IgM A. IgM可介导ADCCB. IgG B. M©不具有ADCCC. IgE C. CTL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D. SIgA D. ADCC勺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E. IgD E. E.ADCC需要补体参与13.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23.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主要Ig是 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A. IgG 和IgM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B. IgD 和SIgA表面及其分泌液中C. SIgA 和IgG C.抗体是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D. IgM 和IgE球蛋白E. IgE 和IgD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14.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E.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A. IgG1、lgG2、IgG4、IgM24.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B. IgG1、IgG2、IgG3、IgM A.唾液C. IgG、IgA、IgE、IgM B.初乳D.聚集的lgG4、IgA、IgE C.汗液E. IgG4、IgA、IgE、IgD D.肠道分泌液15.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支气管黏液A. C区有4个功能区25.各种Ig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B.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乍用C.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D.是天然的血型抗体位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E.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16.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 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为哪类Ig不足 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吞A. IgM噬作用B. IgG26. IgG分子能与细胞表面FC Y R结合的区域是A. VLB. VHC. CH1D. CH2E. CH328.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lg分子的A. 轻链恒定区B. 轻链可变区C. 重链铰链区D. 重链恒定区E. 重链可变区30. 表面无FC Y R的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B细胞C. 红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NK细胞第四章补体一、选择题A形题1•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 C4aB. C3bC. C5bD. C2bE. C3a3. 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细菌脂多糖及凝聚的lgG4、IgA所激活B. B D P因子参与作用C. C3转化酶是C3bBb3bD. 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E.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选择题A型题21 •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分子:A. 只表达MHC-H类分子B. 只表达MHC-I类分子C. 同时表达MHC-I、MHC卫类分子D. 仅同时表达MHC-I、MHC皿类分子E. 同时表达SIgM和SIgD分子22. 对人而言,HLA分子属于: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肿瘤相关抗原E. 超抗原X型题54.关于MHC艮制性,下述正确的是:A. 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受MHC限制B. Th细胞与APC间作用受MHC艮制C. Tc细胞杀伤靶细胞时受MHC艮制D. 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时受MHC艮制E. Th细胞与B淋巴细胞间作用受MHC 限制第六章CD分子和黏附分子一、选择题:A型题1 .以下哪种CD分子是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A. CD28B. CD19C. CD3D. CD8E. CD43.下列构成HIV的受体的CD为:A. CD3B. CD4C. CD8D. CD21E. CD407. 同时表达CD3和CD4分子的细胞A. NK细胞B. Th细胞C. B淋巴细胞D. 巨噬细胞E. 树突状细胞8、MH ffl类分子的配体是:A. CD28B. CD8C. CD2D. CD4E. CD3A型题9、能与EB病毒结合的CD分子是: 1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A. CD21 A. 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B. CD8位C. CD2 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D. CD4所E. CD19 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X型题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26、与B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有关的分子有:分布、定居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A. CD19 D.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B. CD21所C. CD28 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D. CD40所E. CD86 2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第七章细胞因子 A.淋巴结和脾脏一、选择题 B.胸腺和骨髓A型题 C.淋巴结和胸腺1.下列哪种不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子: E.淋巴结和骨髓A. IL-13.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 IL-2 A.骨髓C. IFN- 丫 B.法氏囊D. TNF-3 C.脾脏E. IL-4 D.胸腺2. IL-1 主要由哪种细胞产生: E.淋巴结A. TH 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 TC A.骨髓C. TDTH B.腔上囊D. TS C.脾脏E.巨噬细胞 D.胸腺4. IL-2主要有哪种细胞产生: E.淋巴结A. Tc细胞第九章淋巴细胞B. TH细胞一、选择题C. M©A型题D. B细胞 2 .下列哪种细胞不具有Fc Y R?E. Ts细胞 A.单核细胞28. IL-2 的作用有: B.红细胞A.活化CD4细胞 C.巨噬细胞B.活化CD8细胞 D. NK细胞C.刺激NK细胞增殖 E.中性粒细胞D.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3. Fc Y R的功能不包括E.所有T细胞均可产生 A.介导巨噬细胞的ADCC第八章免疫器官 B. 调理吞噬一、选择题 C.清除免疫复合物D. 介导NK细胞的ADCCE. 介导I型超敏反应6.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A. 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B. CD40 与CD40L结合C. BCR与抗原结合D. CD28与B7结合E. CD19与抗原结合7. 以下哪种CD分子是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A. CD28B. CD19C. CD3D. CD8E. CD48. 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A. ADCC乍用B.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C. 免疫黏附作用D. 毒素中和作用E. 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9.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A. CD2B. CD8C. CD4D. CD79E. CD310. ThO细胞在哪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成Th2细胞?A. IL-4B. IL-3C. IL-5D. IL-2E. IFN- 丫14.关于TCR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与CD3形成TCR-CD3复合物B. 不能与游离的抗原结合C. 由异源二聚体组成D. 能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 识另U的表位是构象决定基16. 鉴别T细胞和B细胞的依据是:A. 形态不同B. 大小不同C. 膜表面标志的差异D. 胞浆内颗粒的差异E. 细胞核的差异17. 关于NK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杀伤靶细胞必须依赖IL-2B. 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C. 参与ADCCD.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E. 不需要抗原致敏19、Th0细胞在哪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成Th1细胞?A. IL-12B. IL-10C. IL-5D. IL-4E. IL-323、下列可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的分子是:A. CD2B. CD4C. MHC- I类分子D. MHC- n类分子E. CD8X型题56、具有Fc受体的细胞是:A. NK细胞B. Tc细胞C. B细胞D. 单核细胞E. 中性粒细胞57、效应性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有A. 分泌穿孔素B. 分泌抗体C. 分泌颗粒酶D. 分泌颗粒溶解素E. 表达FasL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一.选择题A型题1.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吞噬作用B. 胞饮作用C. 抗原特异性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F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E. 补体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4、B细胞区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A. 吞噬摄取抗原B. 胞饮摄取抗原C. 通过甘露糖受体摄取甘露糖化抗原D. 通过BCR直接摄取抗原E. 通过FC受体摄取抗原抗体复合物第十一章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Tc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A. TCR与MHQ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B. TCR与MH ffl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C. TCR与MHCI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E. Sig与抗原肽结合2. 以下哪种CD分子与B细胞活化有关A. CD16B. CD21C. CD3D. CD8E. CD46.APC上的B7的配体是A. CD2B. CD4C. CD8D. CD28E. CD1610.TH1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作用是A. 活化NK细胞B. 活化TH2细胞C. 活化M6细胞D. 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 活化肥大细胞13. 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艮制的是A. CTL与肿瘤细胞B. 活化M©细胞与肿瘤细胞C. TH与B细胞D. 树突状细胞与TH细胞E. M©细胞与TH细胞14. 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的协同刺激分子是A. B7 与CD28B. CD4与MHC4IC. CD40L与CD40D. IL-2 与IL-2RE. BCR-CD79复合物与抗原31. 参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有:A. IL-4 ___________B. IL-5C. IL-2 ___________D. IL-1E. IL-3第十二章免疫耐受一.选择题A型题8.可通过打破免疫耐受进行治疗的疾病A. 慢性病毒性肝炎B. I型超敏反应C. 骨髓移植排斥反应D. 类风湿性关节炎E. 多发性硬化症第十四章超敏反应一.选择题A型题1.川型超敏反应引起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重要特征是A.红细胞浸润B.巨噬细胞浸润C.淋巴细胞浸润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中性粒细胞浸润2. 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补体无关?A.肾小球肾炎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甲状腺机能亢进D.接触性皮炎E.血清病3.下列生物活性介质中哪一种与I型超敏 B.自身抗原的改变反应的发生关系不大? C.交叉抗原的存在A.备解素 D.克隆激活自身反应性T、B淋巴B.白三烯(LTs) E.分子模拟C.前列腺素第十七章移植免疫D.组胺一、选择题E.血小板活化因子(PAF)A型题8. I型超敏反应是由哪类抗体介导的1.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A. IgG最严重?B. IgE A.急性排斥C. IgA B.超急排斥D. IgD C.亚急性排斥E. IgM D.慢性排斥14. 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属于 E.迟发排斥A. I型超敏反应2.骨髓移植时,预防GVHR勺特定的预防方B.n型超敏反应法是:C.川型超敏反应 A. ABO血型配型D. W型超敏反应 B. HLA配型E.不属于超敏反应 C.选择性地去除移植物中针对宿主抗15.下列哪项属于川型超敏反应原的T淋巴细胞A.溶血性贫血 D. ABO血型配型和HLA配型B.接触性皮炎 E.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C.哮喘3.同种内遗传基因不同个体间的移植称为:D.类风湿性关节炎 A.同种移植E.异种皮肤排斥反应 B.异种移植第十五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C.同系移植一、选择题 D.自体移植A型题 E.以上都不是1.关于自身抗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5.下列哪种移植一般不会发生GVHR 的? A.骨髓移植A.可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B.脾脏移植B.自身免疫病人血清中才可检出C.胸腺移植C.转输同种动物可引起自身免疫病D.肾脏移植D.为器官特异性E. E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接受输血E.均为IgM抗体X型题3.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肾小球12.器官移植前为选择理想的供体,受者可肾炎是由于:进行哪些检杳?A.链球菌与肾小球基膜有共冋的抗原 A.检测ABO血型B.进隐蔽抗原的释放 B. HLA分型C.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引起 C.检测血清总补体含量D.身抗原的改变 D.受者血清中细胞毒性预存抗体测E.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疋4.超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病的机制是: 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型别鉴定A.隐蔽抗原的释放第二十章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一、选择题A型题2 •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A. 过继免疫B. 人工被动免疫C. 人工自动免疫D. 自然自动免疫E. 自然被动免疫。
第十一,十二章 免疫应答

第十一 ~ 十二章免疫应答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1.细胞免疫效应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__•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2.细胞免疫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 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4.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再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5.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________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包括_______细胞的直接杀伤和_______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的免疫作用。
6.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另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
前者由________细胞来完成,后者由•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来完成。
7.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阶段, 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阶段。
8. TD-Ag需要有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的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9. 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是_____,它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该B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________。
10. Th细胞激活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TCR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的,信号2是______________信号,如CD28与B7相互作用产生,B 细胞激活也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_______与抗原结合产生,信号2是由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产生。
11. CD4+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其中在介导DTH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学《免疫学》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
Th
MHCII
Y
1. TCR
信号1 抗原-BCR
2. CD4 3.CD40 L
20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21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抗原特异性B和Th
外周免疫器官的T细胞区相互作用
B活化后进入B
细胞区
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
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2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29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30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一)初次抗体应答的特征
抗原初次进入集体所引发的应答称之为初次应答。 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四个阶段:
1. 潜伏期 2-3周,无抗体产生
2. 对数期 抗体水平呈指数增长
3. 平台期 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并相对稳定
4. 下降期 抗体降解,或与抗原结合而被清除
3)Ig的类别转换 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 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机制:同一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C基因的重排
27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Ig类别转换
28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分化
分泌
4
B细胞抗原受体及其识别抗原的特点 BCR可直接识别多种天然抗原物质(天然蛋白、多肽、核酸、多糖、和小 分子化合物) BCR可以识别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BCR识别抗原无需APC的提呈 BCR识别抗原不受MHC限制
5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I 与 TD 抗 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
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
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体液免疫应答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发生在身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系统释放出抗体和免疫细胞来攻击并消灭这些入侵的病原体。
以下是体液免疫应答的简述及其过程:
1. 刺激因素:病原体或其他刺激物质,如化学物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能够进入血液循环并影响免疫系统。
2. 细胞反应: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开始产生抗体和其他免疫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
3. 细胞介导反应:抗体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酶类,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反应被称为细胞介导反应,因为它由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4. 免疫记忆:当身体再次受到类似的病原体刺激时,免疫系统可以更快地识别和响应。
这种记忆可以通过T细胞和B细胞的长期记忆来实现。
5. 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可以监视并识别出病原体,防止它们在体内繁殖。
这种监视可以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实现。
体液免疫应答在身体抵抗病原体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体液免疫应答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从而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传播。
此外,体液免疫应答还可以在疾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
除了了解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外,我们还可以探究免疫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例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和行为。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体液免疫应答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例如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
病时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第十一章细胞免疫2

TCR搜索特异性Ag肽-MHC复合物
成功Biblioteka 失败免疫突触分离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s)
–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过程中,由TCR和肽-MHC复 合物及聚集的黏附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圆柱状 结构 –中心:TCR--肽-MHC复合物 –内层:B7--CD28;CD58--CD2 –外围:IFA-1—ICAM-1;CD45等
Clonal sel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PC
T
IL-2
Effector T cell
T cell activate,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under the control of autocrine IL-2 to an effector T cell
CD4+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和Th2细胞
CD8+T细胞在Th1细胞辅助下分化成CTL
记忆T细胞的产生
–体内长期存在 –高水平表达黏附分子,易激活 –更迅速强烈的再次免疫应答或记忆性免疫应答
三、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由淋巴结移行至抗原所在部位, 清除抗原
–不再表达L-选择素 ----不再进入外周淋巴器官再循环 –诱导表达VLA-4,加强表达LFA-1 ----穿越血管,移行至炎症部位 ----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发挥效应
缺乏第二信号,T细胞无能(anergy)
CD8+T细胞的活化
第一信号
–TCR——Ag肽-MHCⅠ分子复合物 –CD8——MHC-Ⅰ类分子 –通过CD3向胞内传递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
–CD28——B7 –CD2——LFA-3 –LFA-1——ICAM-1
CD4+T细胞的辅助
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绪论1.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
大多数情况下对机体有利,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初次应答:指宿主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特点:①潜伏期比较长,一般为6-10天。
②初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为低亲和力的,后期为IgG。
③血清中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而且维持时间较短。
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
在一感染性疾病中存活的动物常不再感染此病,这是因为它们的快速再次应答,也就是说它们对此病产生了免疫。
特点:①潜伏期较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
②抗体浓度增加快,含量比初次应答高,维持时间长。
③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再次应答。
④再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为IgM。
⑤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⑥IgM产生的数量和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
3.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IT):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4.自身稳定:指免疫具有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维持正常的机体内环境。
5.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体内表达新生抗原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该功能失调可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时,机体的防御机制,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6.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先天性、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天然免疫。
免疫学11第十一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过程13-03.SWF
5. T细胞与其它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T细胞与其它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胞表面膜分子 定向聚集在彼此接触部位,形成超分子黏附复合物,即免 疫突触。
意义:保证各种信号有序转导并相互协同;形成相对封闭空 间,有利于非特异分子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选择性作用 于靶细胞,保证作用的特异性。
活化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有助于控制免疫应答强度,以 适时终止免疫应答和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活化淋巴细胞凋亡 涉及两条途径 .
①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激活的T细胞可高表达死亡受体Fas及Fas配体(FasL),二 者结合后可启动Caspase酶联反应而导致细胞凋亡。AICD有 助于控制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扩增水平,从而发挥重要的负向 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初始T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外 周淋巴器官,并周而复始地在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之间再循 环,直至遭遇特异性抗原。
初始T细胞膜表面抗原识别的受体TCR与抗原提呈细胞 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称为抗原识别。
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 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这种特性 称为MHC限制性。
(1)激活巨噬细胞: Th1 细 胞 与 巨 噬 细 胞 所 递 呈 的 特 异 性
3. T细胞共受体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中,T细胞表面CD4与CD8分 子是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CD4和CD8可分别与APC(或靶 细胞) 表面MHC-Ⅱ和MHC-I类分子结合,从而增强TCR与特 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的亲和力,使T细胞对抗原 应答的敏感性增强(约100倍)。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9. 单克隆抗体是实验室和临床中的强有 力的工具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 系统疾病
1.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可分4种类型,常见的为速发型: 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 蛋白质,蜜蜂刺蛰。
组胺的释放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依赖胰岛素的糖 尿病综合症 硬化病 肌无力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这个名 叫David的 男孩已近 10岁了, 他生下来 就在隔离 室中长大。
(2)艾滋病(AIDS)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补体的特点: ► 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 ► 一系列的蛋白质分子: C1 ~ C9; B因子(酶原分子); D因子(酶原分子) ► 不是抗体(不含Ig) ► 正常情况下无活性
补体反应
补体可通过2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和 旁路活化途径,最后形成破膜复合体 ( C5b - C6,7,8,9 )。
补体(无活性) 与细胞性(细菌)抗原或抗体结合
补体激活
补体互相结合(极复杂的过程,级联反应)
破膜复合体
► 破膜复合体可使靶细胞溶解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为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
一组蛋白质。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得名。可分为 α、β、γ3种类型。
型
型
什么是受体? 识别和结合 转导信号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抗原受体: ►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 ► 能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特异性 ) ► 种类很多(数以百万计)
免疫学练习题09(第10~11章)答案

第十章T淋巴细胞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C5、B6、D7、B8、C9、A 10、C 11、D 12、C 13、B 14、C 15、C 16、B 17、A 18、C 19、B 20、C 21、D 22、A 23、D 24、B 25、B 26、D 27、D 28、D 29、A 30、C 31、A 32、B二、名词解释1、T细胞库:在免疫系统中,每个T细胞克隆通过其TCR特异性识别相应抗原,所有T 细胞克隆组成了T细胞库。
2、(胸腺的)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中,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抗原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CD8+或CD4+的单阳性(SP)细胞,而亲和力不足或过高的DP细胞则发生凋亡。
3、(胸腺的)阴性选择:SP细胞在胸腺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者,则被清除,而不结合的SP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熟。
4、TCR-CD3:由TCR与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表达于T细胞表面。
其中,TCR的作用是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D3分子的功能是传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5、ITAM: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是免疫细胞某些跨膜分子胞浆内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含保守序列YxxL/V),易被PTK作用而发生磷酸化,在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和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6、CTLA-4: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配体是APC或靶细胞表面的B7分子。
CTLA-4与B7分子结合产生抑制性信号(胞浆区有ITIM),终止T细胞活化。
三、填空题1、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性,自身免疫耐受2、TCR胚系基因重排,阳性选择,阴性选择3、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4、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B7(CD80,CD86),B7(CD80,CD86),CD40,LFA-3(CD58),ICAM-1,LFA-15、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四、简答题1、简述 T细胞的表面标志、抗原识别等特点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体液免疫应答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等调节B细胞的活化。
(二)B2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B2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 B2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 生IgG为主的抗体,部分B2细胞分化为记 忆性B细胞,在再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1. B2细胞的活化
第一信号:抗原识别信号 BCR特异性识别抗原(B细胞表位),产生抗原识别 信号,Igα/Igβ将抗原识别信号传递到B细胞内,共受 体复合物
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
Th细胞的激活 外源性抗原由APC捕获,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片 段,以MHC-II—抗原肽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并提供第二信号,使其活化,分化为Th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
Th细胞提供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活化的Th细胞识别B细胞表面特异性p-MHC,诱导 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分子结合产生B细 胞活化所需第二活化信号。
Igα/Igβ将B细胞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
到B细胞内
B cell receptors (BCR)
---BCR即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 蛋白
---成熟B 细胞表达两种BCR
Ig: IgM 、IgD.两种
---BCR的胞内区非常短,仅
有三个氨基酸残基
BCR can recognize epitopes directl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浓度TI-1抗原是多克隆活化剂
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特点
TI-2抗原多属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成分,具 有高度重复的结构。使成熟的抗原特异性B 细胞的BCR发生广泛交联。且不易被降解, 使抗原信号延长和持续。,但过度交联可产 生耐受。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由Igα/Igβ将信号传递到B细胞内 * 辅助受体:CD21/CD19/CD81
(2)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 活化Th2与B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相互作用 (如CD40L/CD40);
(3)细胞因子(IL-1、IL-2、IL-4等)
(二)TI-1抗原(如LPS等) 1. 高剂量--多克隆诱导B细胞活化 2. 低剂量--产生泛特异性抗体
(三)TI-2抗原(如聚合鞭毛素、荚膜多糖等) 通过与B细胞表面mIgM交联结合,使B细胞活化、 增殖,产生某种泛特异性抗体。
2020/7/15
TD抗原与TI抗原的区别
项目
TD抗原
TI抗原
组成 B细胞和T细胞决定簇 重复B细胞决定簇
CD8+CTL
成熟
效应
CD8+CTL 效应
效应
CD8+CTL
CD8+CTL
3. CD8+效应CTL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主要作用:清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主要作用方式: (1) 溶解靶细胞或诱导凋亡: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2) 诱导靶细胞凋亡:表达FasL和分泌TNF-α等CK CD8+效应CTL杀伤、破坏靶细胞后,可循环利用,继续
2020/7/15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解析免疫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 和“非己”
➢ 阐明免疫应答过程和免疫耐受等有关机制
• 临床实践意义
➢ 疾病的发生、转归 ➢ 疾病防治(超敏反应、移植免疫等)
• 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2020/7/15
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 – 自身组织抗原天然诱导耐受 – 非自身抗原(如细菌、病毒、毒素、异种个体 组织抗原等)
11 体液免疫应答

B2 B细胞
• CD5-, sIgM+, sIgD+,通常所指的B细胞; • 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30%; • 主要位于周围免疫器官的淋巴滤泡中; •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16
17
MHC Ⅱ
mitogen receptor
18
B2 细胞表面重要的膜分子
19 19
一、体液免疫应答简介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22
TI 与 TD 抗原
TI-1 抗原 12
B1 细胞
TD 抗原
CD4
1 2
B2 细胞
CD40/CD40L
Th细胞
23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 BCR介导; • 抗原性质:蛋白质、多肽、核酸、多糖、小分子化合物 等;游离抗原,不需APC呈递,无MHC限制性。
低浓度时,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
53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54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1、具有适当间隔、高度重复的B细胞表位,可导致 BCR交联,多为细菌胞壁和荚膜多糖;
2、TI-2抗原表位密度过低,不足以激活;密度过 高,耐受;
3、仅激活成熟B细胞,主要是B-1细胞; 4、主要产生IgM抗体; 5、细胞因子可增强其应答,并发生IgM IgG类别转
4
1、Th1的效应
IL-2: 促进抗原特异性Th、CTL细胞活化;为部 分CTL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IFN-γ: 活化MØ; 刺激B细胞产生IgG2a、 IgG3 (可以与三 种Fc γ 受体结合,有很强的免疫调理作用); 抑制Th2活化;
IL-3 、 GM-CSF:诱生、募集Mo/MØ; LT-α、TNF-α:活化Neu。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3. 特点:应答发生早,无Ig 类别转换亲和力成熟 无免疫记忆。
4. 意义:在抗胞外病原体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
1. 多为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具有多个重复排列的表位。
(二) B细胞活化需要的双信号
第一信号: BCR - Ag
▽BCR直接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表位结合; 由Igα /Igβ 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
▽辅助受体CD19/CD21/CD81→增强B细胞对抗 原刺激的敏感性,降低B细胞的活化阈值。
第二信号: 协同剌激信号 CD40 - CD40L
B7 CD28
2. 只能激活成熟B细胞, 主要是B1。婴幼儿易感染含TI-2 抗原的病原体。
3. 可直接激活B1细胞,但在Th分泌的CK作用下,可发 生Ig的类别转换,产生IgM及IgG。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分为 四个时期,即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和下降期。 这几个时期所呈现的特征与机体是初次或再次接 触抗原而有所区别。
BCR直接识别抗原的B细胞表位
Vesicles and Present Peptide Fragments from Proteins B细胞in内化M处H理C-提I呈I 递抗原
*B细胞特异性结合抗原,向B细胞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通过BCR摄取抗原,并将抗原降解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 物,供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
浆细胞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TI-Ag的特点
1. TI-Ag有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主要的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B7.1和B7.2 表达细胞 配体 APC CD28 CTLA-4 T细胞 B7/CD28 (活化T细胞) B7/CTLA-4
(抑制T细胞活化)
CD2 T细胞 LFA-3
CD40 B细胞 CD40L
配体表达 细胞
主要功能
淋巴细胞和 所有APC
活化T细胞
活化的T细胞
B细胞活化最 强有力信号
第二节 B细胞激活 一、B细胞活化信号
1.TI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直接作用 2.TD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需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 第二信号(Th细胞信号)Th细胞-B细胞间接触作用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绝大多数是由TD抗原引起
二、细胞的协同作用
抗体产生过程中细胞的协同作用
1.APC与Th细胞相互作用
L
APC与Th细胞相互作用
2. 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 ●初次应答: APC活化的Th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激 活B细胞。 ●再次应答: 已扩增的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 胞相互作用,诱导活化。 Th细胞及B细胞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 Th活化信号 TCR-Ag-MHC CD28/B7等 B细胞活化信号 BCR-Ag CD40/CD40L
(三)意义
1.证明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
2.是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
3.非活疫苗预防接种常需二次以上
四、抗体的免疫效应 (一)中和作用:IgG和SIgA
1.结合外毒素 2.结合病毒 中和毒性 阻止病毒吸附进入宿主细胞
(二)激活补体
Ag-Ab(IgG,IgM)复合物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膜攻击复合体 溶解靶细胞
一、B细胞记忆的诱导
Ag 成熟B细胞(生发中心) 增殖分裂成 中心母细胞(centroblast) BCR改变 与FDC(滤泡性树突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
BCR(低亲和力) B细胞阴性选择,发生凋亡
BCR(高亲和力) B细胞阳性选择,发育成浆细
胞或者记忆细胞
1.体细胞超突变
抗原特异性B细胞在生发中心克隆扩增之后, 重链基因VDJ的超突变以点突变的形式发生, 增加抗体亲和力。 2.受体编辑
三、记忆B细胞对抗原的再次应答
抗原再次暴露 记忆B细胞克隆快速大量扩增 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进入记忆细 胞库)
思考题
1.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类型有哪些? 2.简述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的过程?
3. 试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哪些异同?
●活化特点: 与特异性BCR结合 BCR交联 传入 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
B细胞识别TI2抗原
二、 对TD-Ag的识别与提呈
1. TD-Ag: 蛋白质抗原
2. 识别与提呈 (1)B细胞表位与特异性 BCR结合 (2)T细胞表位-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 APC细胞表面 TCR识别Th细胞活化 辅 助B细胞活化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绝大多数是由TD抗原引起
抗体的免疫效应
第四节
●B细胞免疫记忆:
B细胞 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抗体的现象。
●B细胞记忆产生的过程:
1) B细胞记忆的诱导:特异性抗原激活B细胞进入 生发中心(GC)所发生一系列事件。 2)记忆B细胞库的维持:B细胞记忆通过记忆B细 胞和长寿浆细胞来维持。 3)记忆B细胞对抗原再次应答。
第三节 抗体的产生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 一、B细胞对TI-Ag和TD-Ag应答的区别
TI-1、TI-2和TD抗原体液免疫应答的区别 TI-1抗原 抗原
APC提呈 抗原识别 receptor 活化B细胞 类别转换 记忆B细胞 T细胞辅助 LPS 不需要 Mitogen receptor B1 无 无 -
3. 细胞因子的作用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信号 2
细胞因子 IL-4 IL-5 IL-6 IFN-g TGF-b
B B B
B B
B
Th
B B B B B B B B B
PC
信号 1
IgM IgG3 IgG1
Y
增殖和分化
IgG2b IgG2a IgE IgA
IL4 inhibits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induces IL-5 augments IFN-g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TGF-b inhibits inhibits induces induces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 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2.熟悉 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 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3.了解 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TI-2抗原 多糖等
不需要 BCR B1 少数有 个别有 -
TD抗原
蛋白質 需要 BCR B2 有 有 +
二、Ig类转换(isotype switch):
是指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然 后转为合成IgG等类别的抗体。
Ig类转换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三)免疫调理
IgG-颗粒性Ag Fc段
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 结合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IgM/IgG-Ag
↓
激活补体→C3b
结合
巨噬细胞表面C3bR
(四)ADCC
IgG + 靶细胞 FcγR 杀伤靶细胞
(五)粘膜抗感染
SIgA 粘膜抗感染
(六)超敏反应:可引起I、II、III型超敏反应 (七)自身免疫病 (八)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第一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提呈
一、 对TI-Ag的识别(B1细胞)
1. 识别TI1抗原(细菌的脂多糖LPS等)
●高浓度TI1: 与丝裂原受体结合,多克隆激活B细胞
●低浓度TI1: 与BCR结合,激活结合TI1抗原的B细胞
2.识别TI2抗原:肺炎球菌多糖等
● TI2抗原结构特点: 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 簇, 呈线形排列,在体内不易降解。
主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功能 细胞因子 促进T和B细胞增殖 IL-2 刺激B细胞产生IgG2 IFN-γ 1.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因子,导致IgG1和IgE产生 IL-4
2.T细胞生长因子,促进Th2分化,增强抗体应答 3.参与I型超敏反应;
IL-5 IL-6 IL-10 IL-12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因子 B细胞的分化因子 1.抑制Th1细胞因子产生 2.促进Th2细胞因子产生和B细胞激活 促进Th1产生、活化巨噬细胞和NK细胞
1.概念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3)抗体亲和力低 (4)维持时间短 (5)总抗体水平低
(二)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1.概念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短(约2~3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3)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4)维持时间长 (5)总抗体水平高
自身反应性B细胞通过其轻链基因二次重排修 正BCR的特异性称为受体编辑。
3.阳性选择和亲和力成熟
在抗体生成过程中,抗体分子的平均亲和力随 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抗体分子 的亲和力成熟 。亲和力成熟发生在抗原特异B 细胞的发育过程中。
脾脏生发中心的 形成和GC循环
二、记忆B细胞库的维持
1.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信号不断更新维持记忆 2.抗原特异性长寿浆细胞分泌抗体维持特异性高亲 和力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