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知识总结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知识总结一、方程基础概念方程是数学中用于描述两个数学表达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由未知数、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
在中考数学中,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理解方程的定义、解的概念以及方程解的性质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其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 ≠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掌握这些步骤,能够高效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
其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 ≠0`)。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当判别式`Δ= b^2 - 4ac`大于或等于0时,可以使用公式法求解。
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为`x = [-b ±√(Δ)] / (2a)`。
掌握公式法,能够准确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五、不等式与解集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表达式之间不等关系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用“<”、“>”、“≤”、“≥”等符号表示。
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不等式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的集合。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是求解不等式的基础。
六、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解不等式时,当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专题——方程与不等式(附答案)
知识点一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0(0)ax b a +=≠.注意:x 前面的系数不为0.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一元一次方程0(0)ax b a +=≠的求解步骤知识点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中同一个字母代表同一个量,其一般形式为111222a xb yc a x b y c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将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2)加减消元法:将方程组中两个方程通过适当变形后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三分式方程及其解法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第二步:解整式方程;第三步:.(3)增根:在进行分式方程去分母的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使原方程分母为的根,称为方程的增根。
因此,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验根的方法是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为的根是增根应舍去。
(4)产生增根的原因: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乘以使最简公分母为的因式。
知识点四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五章 方程与不等式 第2讲 不等式(组)课件
变式运用►3.[2017·常州中考]某校计划购买一批篮球和足球(zúqiú) ,已知购买2个篮球和1个足球(zúqiú)共需320元,购买3个篮球和2个 足球(zúqiú)共需540元.
(1)求每个篮球和每个足球的售价; (2)如果学校计划购买这两种球共50个,总费用不超过5500元,那么 最多可购买多少个足球?
(1)甲种商品与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各多少元?
(2)若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5400万元,则至少销售甲种商品多 少万件?
【思路分析】(1)可设甲种商品的销售单价(dānjià)为x元,乙种商品 的销售单价(dānjià)为y元,根据等量关系:①2件甲种商品与3件乙种 商品的销售收入相同,②3件甲种商品比2件乙种商品的销售收入多 1500元,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可设销售甲种商品a万件,根据甲 、乙两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5400万元,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2021/12/9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4.[2012·泰安,6,3分]将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biǎoshì)出来,正确的是( C )
得分(dé fēn)要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要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大, 同小取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021/12/9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命题点2 确定不等式组中字母(zìmǔ)的取值范围
2021/12/9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类型(lèixíng)3 不等式的应用
【例3】[2017·宁波中考]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hézuò)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 (hézuò)协议,某厂准备生产甲、乙两种商品共8万件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和地区.已知2件甲种商品与3件乙种商品的销售收入相同,3件甲种商品比 2件乙种商品的销售收入多1500元.
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二元二次方程组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二元二次方程组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k 为何值时,方程组2216x y x y k ⎧+=⎨-=⎩只有唯一解? 【答案】k=42±.【解析】【分析】 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0求解即可.【详解】2216(1)(2)x y x y k ⎧+=⎨-=⎩ 由(2)得, y=x-k (3)将(3)代入(1)得,2222160x kx k -+-=,要使原方程组有唯一解,只需要上式的△=0,即22(2)42(16)0k k --⨯⨯-=,解得,k=42±.所以当k=42±时,方程组2216x y x y k⎧+=⎨-=⎩只有唯一解.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高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掌握当判别式为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2.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材料: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法可解形如的方程组. 如:由(2)得,代入(1)消元得到关于的方程: ,将代入得:,方程组的解为 请你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答案】解:由(1)得,代入(2)得化简得:,把,分别代入得:,,【解析】这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把二元二次方程组利用代入消元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的解即可3.解方程组:⑴3{351x yx y-=+=⑵3+10{2612x y zx y zx y z-=+-=++=【答案】(1)2{1xy==-;(2)3{45xyz===【解析】(1)先用代入消元法求出x的值,再用代入消元法求出y的值即可.(2)先利用加减消元法去z得到关于x、y的两个方程,解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求出x、y,然后利用代入法求z,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1)2{1xy==-; (2)3{45xyz===“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把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4.如图,要建一个面积为45 m2的长方形养鸡场(分为两片),养鸡场的一边靠着一面长为14m的墙,另几条边用总长为22 m的竹篱笆围成,每片养鸡场的前面各开一个宽l m的门.求这个养鸡场的长与宽.【答案】这个养鸡场的长为9m,宽为5 m.【解析】试题分析:设鸡场的长为x m,宽为y m,根据鸡场的面积和周长列出两个等量关系,解方程组即可,注意鸡场的长小于围墙的长.解:设鸡场的长为xm,宽为ym,由题意可得:322245x y xy +-=⎧⎨=⎩,且x <14,解得y =3或5; 当y =3时,x =15;∵x <14,∴不合题意,舍去;当y =5时,x =9,经检验符合题意.答:这个养鸡场的长为9m ,宽为5m.5.解方程组:2322441x y x xy y +=⎧-+=⎨⎩【答案】2112115,175x x y y ⎧=⎪=⎧⎪⎨⎨=⎩⎪=⎪⎩【解析】分析:把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变形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与组中的第一个方程构成新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2322441x y x xy y +=⎧-+=⎨⎩①② 由②得2(2)1x y -=,所以21x y -=③,21x y -=-④由①③、①④联立,得方程组: 2321x y x y +=⎧-=⎨⎩,2321x y x y +=⎧-=-⎨⎩ 解方程组2321x y x y +=⎧-=⎨⎩得,{11x y == 解方程组2321x y x y +=⎧-=-⎨⎩得,1575x y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111x y =⎧=⎨⎩,221575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解决本题亦可变形方程组中的①式,代入②式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6.解方程组:22x 2xy 3y 3x y 1⎧--=⎨+=⎩ 【答案】x 1.5y 0.5=⎧⎨=-⎩【解析】【分析】把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分解因式求出x 3y 3-=,再解方程组解x y 1x 3y 3+=⎧⎨-=⎩即可. 【详解】由22x 2xy 3y 3--=得:()()x y x 3y 3+-=, x y 1+=Q ,x 3y 3∴-=,解x y 1x 3y 3+=⎧⎨-=⎩得:x 1.5y 0.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高次方程组,能把高次方程组转化成低次方程组是解此题的关键.7.解方程组:2220334x y x y y -=⎧⎨+-=⎩. 【答案】21x y =⎧⎨=⎩或63x y =-⎧⎨=-⎩【解析】【分析】由①可知x=2y ,代入②可得一个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答,求出y 值,再进一步求x 即可.【详解】解:2220......33 4......x y x y y -=⎧⎨+-=⎩①②, 由①得:2x y =………… ③将③代入②,化简整理,得:2340y y +-=,解得:13y y ==-或,将13y y ==-或代入①,得:21x y =⎧⎨=⎩或63x y =-⎧⎨=-⎩.【点睛】考查了解方程组,解答此类题目一般用代入法比较简单,先消去一个未知数,再解关于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把求得结果代入一个较简单的方程中即可.8.22x -y -3x 10y ⎧=⎨++=⎩,①,② 【答案】x 1y -2=⎧⎨=⎩ 【解析】【分析】根据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步骤求解即可.【详解】解:由方程①得:()()x y x-y -3+⋅=,③由方程②得:x y -1+=,④联解③④得x-y=3,⑤联解④⑤得x 1y -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 1y -2=⎧⎨=⎩ 【点睛】本题考查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先消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再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之.9.解方程组:222232()x y x y x y ⎧-=⎨-=+⎩. 【答案】111,1x y =⎧⎨=-⎩;223232x y ⎧=-⎪⎪⎨⎪=⎪⎩;331252x y ⎧=-⎪⎪⎨⎪=-⎪⎩. 【解析】分析:把原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通过分解因式降次,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再分别和第一方程组合成两个新的方程组,分别解这两个新的方程组即可求得原方程组的解.详解:由方程222()x y x y -=+可得,0x y +=,2x y -=;则原方程组转化为223,0.x y x y ⎧-=⎨+=⎩(Ⅰ)或 223,2.x y x y ⎧-=⎨-=⎩ (Ⅱ), 解方程组(Ⅰ)得21123,1,21;3.2x x y y ⎧=-⎪=⎧⎪⎨⎨=-⎩⎪=⎪⎩, 解方程组(Ⅱ)得43341,1,21;5.2x x y y ⎧=-⎪=⎧⎪⎨⎨=-⎩⎪=-⎪⎩, ∴原方程组的解是21123,1,21;3.2x x y y ⎧=-⎪=⎧⎪⎨⎨=-⎩⎪=⎪⎩ 331,25.2x y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解题的要点有两点:(1)把原方程组中的第2个方程通过分解因式降次转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并分别和第1个方程组合成两个新的方程组;(2)将两个新的方程组消去y ,即可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0.解方程组:222221x y x xy y +=⎧⎨++=⎩【答案】1110x y =⎧⎨=⎩,2234x y =⎧⎨=-⎩. 【解析】【分析】由方程②得出x +y =1,或x +y =﹣1,进而解答即可.【详解】222221x y x xy y +=⎧⎨++=⎩①②,由②可得:x +y =1,或x +y =﹣1,所以可得方程组221x y x y +=⎧⎨+=⎩①③或221x y x y +=⎧⎨+=-⎩①④,解得:1110x y =⎧⎨=⎩,2234x y =⎧⎨=-⎩;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1110x y =⎧⎨=⎩,2234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关键是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消元解答.11.解方程组: 22320449x y x xy y -+=⎧⎨++=⎩.【答案】1111x y =⎧⎨=⎩,2213515x y ⎧=-⎪⎪⎨⎪=-⎪⎩. 【解析】【分析】由完全平方公式,组中②可变形为(x +2y )2=9,即x +2y =3或x +2y =﹣3.这样原方程组可变形为关于x 、y 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原方程组的解.【详解】22320449x y x xy y -+=⎧⎨++=⎩①②由②得:(x +2y )2=9,即:x +2y =3或x +2y =﹣3所以原方程组可化为3223x y x y -=-⎧⎨+=⎩; 3223x y x y -=-⎧⎨+=-⎩. 解方程组3223x y x y -=-⎧⎨+=⎩;得1111x y =⎧⎨=⎩; 解方程组3223x y x y -=-⎧⎨+=-⎩.得2213515x y ⎧=-⎪⎪⎨⎪=-⎪⎩. ∴原方程组的解是得1111x y =⎧⎨=⎩;得2213515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解方程组: 2223412916x y x xy y -=⎧⎨-+=⎩. 【答案】1212117,210x x y y ⎧=-=-⎧⎪⎨⎨=-=-⎪⎩⎩ 【解析】【分析】根据代入消元法,将第一个方程带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即可得到两组二元一次方程,分别计算解答即可【详解】2223412916x y x xy y -=⎧⎨-+=⎩①② 由②得:(2x ﹣3y )2=16,2x ﹣3y =±4,即原方程组化为23234x y x y -=⎧⎨-=⎩和23234x y x y -=⎧⎨-=-⎩, 解得: 1212117,210x x y y ⎧=-=-⎧⎪⎨⎨=-=-⎪⎩⎩, 即原方程组的解为:1212117,210x x y y ⎧=-=-⎧⎪⎨⎨=-=-⎪⎩⎩.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将第一个方程式带入到第二个方程式中得到两组方程组13.222102520x y x xy y +-=⎧⎨-+=⎩ 【答案】111412x y ⎧=⎪⎪⎨⎪=⎪⎩,222515x y ⎧=⎪⎪⎨⎪=⎪⎩. 【解析】【分析】首先将二元二次方程进行因式分解,然后组成两个新的二元二次方程,求解即可.【详解】222102520x y x xy y +-=⎧⎨-+=⎩①② 将②因式分解,得()()220x y x y --=∴方程组可化为两个新方程组:21020x y x y +-=⎧⎨-=⎩,21020x y x y +-=⎧⎨-=⎩∴方程组的解为:111412x y ⎧=⎪⎪⎨⎪=⎪⎩,222515x y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4.前年甲厂全年的产值比乙厂多12万元,在其后的两年内,两个厂的产值都有所增加:甲厂每年的产值比上一年递增10万元,而乙厂每年的产值比上一年增加相同的百分数.去年甲厂全年的产值仍比乙厂多6万元,而今年甲厂全年产值反而比乙厂少3.2万元.前年甲乙两车全年的产值分别是多少?乙厂每年的产值递增的百分数是多少?【答案】前年甲厂全年的产值为92万元,乙厂全年的产值为80万元,乙厂每年的产值递增的百分数是2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设前年乙厂全年的产值为x 万元,乙厂每年比上一年递增的百分数为y ,则甲厂前年的产值为(x+12)万元,利用甲厂和乙厂的产值关系列出二元二次方程组,解得即可.【详解】设前年乙厂全年的产值为x 万元,乙厂每年比上一年递增的百分数为y ,根据题意得 ()()()()21210161210101 3.2x x y x x y ++-+=⎧⎪⎨+++=+-⎪⎩ 解得8020%x y =⎧⎨=⎩80+12=92(万元),答:前年甲厂全年的产值为92万元,乙厂全年的产值为80万元,乙厂每年的产值递增的百分数是20%,故答案为:92,80,2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组的列式求解问题,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5.解方程组:2263100x y x xy y -=⎧⎨+-=⎩ 【答案】11126x y =⎧⎨=⎩,1151x y =⎧⎨=-⎩ 【解析】【分析】先将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方程,则原方程组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2263100x y x xy y -=⎧⎨+-=⎩由②得:()()250x y x y -+=原方程组可化为620x y x y -=⎧⎨-=⎩或650x y x y -=⎧⎨+=⎩, 解得:11126x y =⎧⎨=⎩,1151x y =⎧⎨=-⎩. ∴原方程组的解为11126x y =⎧⎨=⎩,1151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高次方程组,将高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解方程组:2220{25x xy y x y --=+=①②【答案】5{5x y ==-或21x y =⎧⎨=⎩. 【解析】【分析】将①左边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分别与②联立构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 2220{25x xy y x y --=+=①②由①得()()20x y x y +-=,即0x y +=或20x y -=,∴原方程组可化为0{25x y x y +=+=或20{25x y x y -=+=. 解0{25x y x y +=+=得5{5x y ==-;解20{25x y x y -=+=得21x y =⎧⎨=⎩. ∴原方程组的解为5{5x y ==-或21x y =⎧⎨=⎩.17.解方程组:22222303x xy y x xy y ⎧--=⎨-+=⎩【答案】111,1.x y =⎧⎨=-⎩【解析】【分析】首先将由22230x xy y --=得30x y -=或0x y +=,分别与223x xy y -+=求解即可.【详解】解: 22222303x xy y x xy y ⎧--=⎨-+=⎩①②由①得30x y -=或0x y +=,原方程组可化为22303x y x xy y -=⎧⎨-+=⎩;2203x y x xy y +=⎧⎨-+=⎩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11,7x y ⎧=⎪⎪⎨⎪=⎪⎩227x y ⎧=⎪⎪⎨⎪=-⎪⎩331,1,x y =-⎧⎨=⎩441,1.x y =⎧⎨=-⎩ 【点睛】 此题考查二元二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8.解方程组:2234021x xy y x y ⎧--=⎨+=⎩. 【答案】112316x y ⎧=⎪⎪⎨⎪=⎪⎩,2211x y =-⎧⎨=⎩ 【解析】【分析】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可因式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这两个方程与组中的另一个方程组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得原方程组的解.【详解】解:2234021x xy y x y ①②⎧--=⎨+=⎩, 由①得:(x ﹣4y )(x +y )=0,∴x ﹣4y =0或x +y =0.原方程组可化为4021x y x y -=⎧⎨+=⎩,021x y x y +=⎧⎨+=⎩. 解4021x y x y -=⎧⎨+=⎩,得112316x y ⎧=⎪⎪⎨⎪=⎪⎩;解021x y x y +=⎧⎨+=⎩,得,2211x y =-⎧⎨=⎩.∴原方程组的解为112 316xy⎧=⎪⎪⎨⎪=⎪⎩,2211xy=-⎧⎨=⎩【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熟练掌握解法是求解的关键.19.有一直立杆,它的上部被风吹折,杆顶着地处离杆脚20dm,修好后又被风吹折,因新断处比前次低5dm,故杆顶着地处比前次远10dm,求此杆的高度.【答案】此竿高度为50dm【解析】【分析】由题中条件,作如下示意图,可设第一次折断时折断处距地面AB的高为x dm,余下部分BC长为y dm,进而再依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组,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第一次折断时,折断处距地面AB=x dm,余下部分为BC为ydm.由题意得22222220;(5)(5)30.y xy x⎧=+⎨+=-+⎩解得2129xy=⎧⎨=⎩此杆的高度为x+y=21+19=50 dm答:此竿高度为50d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20.解方程组:22560{21x xy yx y+-=-=①②【答案】11613{113xy==-,221{1xy==.【解析】【分析】先将方程①变形为(x+6y )(x ﹣y )=0得x+6y=0或x ﹣y=0,分别与方程②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方程的解.【详解】解:方程①可变形为(x+6y )(x ﹣y )=0得x+6y=0或x ﹣y=0将它们与方程②分别组成方程组,得(Ⅰ)6021x y x y +=⎧⎨-=⎩或(Ⅱ)021x y x y -=⎧⎨-=⎩ 解方程组(Ⅰ)613113x y ⎧=⎪⎪⎨⎪=-⎪⎩,解方程组(Ⅱ)11x y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11613113x y ⎧=⎪⎪⎨⎪=-⎪⎩,2211x y =⎧⎨=⎩. 故答案为11613113x y ⎧=⎪⎪⎨⎪=-⎪⎩,2211x y =⎧⎨=⎩. 【点睛】此题是解高次方程,解题思路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差不多,都是先消元再代入来求解,只是计算麻烦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考知识点梳理第5讲一次方程(组)第6讲一元二次方程第7讲分式方程三、知识清单梳理第8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一: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不等式的相关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例:“a与b的差不大于1”用不等式表示为a-b≤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若a>b,则a±c>b±c;性质2:若a>b,c>0,则ac>bc,ac>bc;性质3:若a>b,c<0,则ac<bc,ac<bc.牢记不等式性质3,注意变号.如:在不等式-2x>4中,若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可得x<2.知识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3.定义用不等号连接,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若230mmx++>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的值为-1.4.解法(1)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失分点警示系数化为1时,注意系数的正负性,若系数是负数,则不等式改变方向.(2)解集在数轴上表示:x≥a x>a x≤a x<a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及其解法5.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在表示解集时“≥”,“≤”表示含有,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表示不包含要用空心圆点表示.(2)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求字母系数时,一般先视字母系数为常数,再逆用不等式(组)解集的定义,反推出含字母的方程,最后求出字母的值.如:已知不等式(a-1)x<1-a 的解集是x>-1,则a的取值范围是a<1.6.解法先分别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各个解集的公共部分7.不等式组解集的类型假设a<b解集数轴表示口诀x ax b≥⎧⎨≥⎩x≥b大大取大x ax b≤⎧⎨≤⎩x≤a小小取小x ax b≥⎧⎨≤⎩a≤x≤b大小,小大中间找x ax b≤⎧⎨≥⎩无解大大,小小取不了知识点四:列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列不等式解应用题(1)一般步骤:审题;设未知数;找出不等式关系;列不等式;解不等式;验检是否有意义.(2)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情况:a.关键词:含有“至少(≥)”、“最多(≤)”、“不低于(≥)”、“不高于(≤)”、“不大(小)于”、“超过(>)”、“不足(<)”等;注意: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设未知数时,不应带“至少”、“最多”等字眼,与方程中设未知数一致.。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第3讲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梳理)
整式知识点梳理考点01 方程的有关概念一、等式1.等式:用“=”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2.等式的性质:(1)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b a =,那么c b c a ±=±(c 为一个数或式子))。
(2)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b a =,那么bc ac =.如果)(0≠=c b a ,那么cb c a =) 3.等式性质的延伸:(1)对称性: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相等,即如果b a =,那么a b =。
(2)传递性:如果b a =,c b =,那么c a =。
二、方程的概念和方程的解1.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2.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中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即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4.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不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1)它是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2)将它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
5.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6.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解方程则是得到这个结果的一个过程。
7.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8.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拓展:(1)“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2)一元一次方程满足3个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次数是1.(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0(0是已知数、b a a b ax ≠=+。
考点0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解一元一次方程1.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把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若分子是多项式,要添括号).(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等号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化成“b ax =”的形式(0≠a ).(5)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方程的解为ab x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分式方程和不等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分式方程和不等式(组)(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分式方程和不等式(组)【知识梳理】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的方程叫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3.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设辅助未知数,并用含辅助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方程中另外的代数式;②解所得到的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新方程,求出辅助未知数的值;③把辅助未知数的值代入原设中,求出原未知数的值;④检验作答.4.分式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似,不同的是要注意检验:(1)检验所求的解是否是所列;(2)检验所求的解是否 . 5.易错知识辨析:(1)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2)解分式方程的重要步骤是检验,检验的方法是可代入最简公分母, 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值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应舍去,也可直接代入原方程验根.(3)如何由增根求参数的值:①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将增根代入变形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的值.6.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的不等式的解的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7.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 <b ,则a +c c b +; (2)若a >b ,c >0则ac bc (或ca c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b ). 8.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ax b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1.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10.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x a x b <⎧⎨<⎩的解集是x a <,即“小小取小”; x a x b >⎧⎨>⎩的解集是x b >,即“大大取大”;x a x b >⎧⎨<⎩的解集是a x b <<,即“大小小大中间找”; x a x b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取不了”.11.易错知识辨析:(1)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来表示时,注意“空心圆圈”和“实心点”的不同含义.(2)解字母系数的不等式时要讨论字母系数的正、负情况.如不等式ax b >(或ax b <)(0a ≠)的形式的解集: 当0a >时,b x a >(或b x a <); 当0a <时,b x a <(或b x a>); 当0a <时,b x a <(或b x a>). 12.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求这些特殊解应先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再找到相应答案.13.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②设: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③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不等关系;④列:根据这个不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不等式(组);⑤解:解所列出的不等式(组),写出未知数的值或范围;⑥验: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⑦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14.易错知识辨析: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不等号的变化,其根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真题回顾】一、选择题1.(2010年山东菏泽全真模拟1)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0)a ac c b bc =≠ B.1a b a b--=-+2(4)4-= D.x y y x x y y x --=++ 2.(2010年江西省统一考试样卷)若分式2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1C .x ≠0D .x ≠-13.(2009年孝感)关于x 的方程211x a x +=- 的解是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且a≠0 C .a <-1 D .a <-1且a≠-24.(2011.鸡西)分式方程)2)(1(11+-=--x x m x x 产生增根,则m 的值是( ) A. 0和3 B. 1 C. 1和-2 D. 35.(2009年安徽)甲志愿者计划用若干个工作日完成社区的某项工作,从第三个工作日起,乙志愿者加盟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则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 )A .8 B.7 C .6 D .5二、填空题1.(2010年西湖区月考)若分式22221x 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2.(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题)使代数式4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3.(2009年滨州)解方程2223321x x x x --=-时,若设21x y x =-,则方程可化为 . 4.(2011襄阳)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31=-+-xx m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 5.(2010新疆乌鲁木齐)在数轴上,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2 ,15+-x x ,且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x 的值为 。
中考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对于提高中考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1. 移项: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侧,得到ax = -b。
2.化简:将方程中的系数和常数进行运算和化简,得到x的系数为1,b的相反数为其常数项。
3.消元: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系数a,得到x=-b/a。
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²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 和 c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1. 判别式:计算判别式D = b² - 4ac。
2.判断解的情况:a.当D>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b.当D=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c.当D<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3.求解实根:根据判别式的情况,应用二次根式公式x=(-b±√D)/2a求得方程的实根。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 + b > 0 或 ax + b < 0的不等式,其中a、b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如下:1.移项:根据不等式的符号,将常数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侧。
2.化简:将不等式中的系数进行运算和化简。
3.计算不等号的符号:根据不等式的规则,计算出x的取值范围。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形如{ax + by > 0, cx + dy < 0}的不等式组,其中a、b、c、d 是已知数,x、y 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如下:1.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
2.将解集进行交集操作,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
中考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汇总
中考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汇总方程与不等式是中考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知识点的汇总及相关解题方法。
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一个等式,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通过求解方程可以确定未知数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形如ax+b=0(a≠0)。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两边进行运算,将未知数的系数移到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然后化简得到未知数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 如果a≠0,方程ax+b=0有唯一解x=-b/a;2.如果a=0,b≠0,方程0x+b=0无解;3.如果a=0,b=0,方程0x+0=0有无数解。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形如ax²+bx+c=0(a≠0)。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x=(-b±√(b²-4ac))/(2a),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 当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当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当b²-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方程组的基本概念:方程组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集合,方程组中的所有方程要同时满足。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只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将方程组化简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解未知数的值。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如果方程组有唯一解,那么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解是一组有序实数组成的;2.如果方程组有无数解,那么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是等价的;3.如果方程组无解,那么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是矛盾的。
二元二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是指只有两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组。
求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将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组中,然后化简方程组并求解未知数的值。
中考数学复习: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专题复习
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中考预知 •1、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实际的应用。
考点1:分式方程的解法
•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 (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约去分母,
化成整式方程;
• (2)解这个整式方程; • (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
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典例精讲
•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 A.ax2 bx c 0
• B.x2 2x x2 1
• C.x 1x 3 0
• D. 1 x 2 x2
• 2、分别用下列方法解方程
• (1)(2x 1) 2 9(直接开平方法)
(2)4x2–8x+1=0(配方法)
2cx+a=0,cx2+2ax+b=0,不可能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七、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 例7 设a、b、c是△ABC的三边长,且关于x的方程c(x2+n)+b(x2-n)
-2ax=0(n>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的形状.
• 八、讨论方程有理根的问题 • 例8 m为有理数,讨论后为何值时,方程x2+4(1-m)x+3m2-2m+4k=0
典例精讲
• 1、已知a,b,c均为实数,若a>b,c≠0,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 是( )
• A.a+c>b+c
B.c-a<c-b
• C.
D.a2>ab>b2
• 2、若a>b,则下列不等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 A. ac bc
B. a b cc
C. c a c b D. a c b c
精品 中考数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04 课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04课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知识点:⎪⎪⎪⎪⎩⎪⎪⎪⎪⎨⎧⎪⎩⎪⎨⎧⎪⎪⎪⎪⎩⎪⎪⎪⎪⎨⎧<>>>>⎪⎪⎪⎪⎩⎪⎪⎪⎪⎨⎧不等式组的解集。
的公共部分,作为整个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个不等式的解集;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解不等式组步骤:。
;;;)(法: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式组的解集。
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几个不等式解集的组中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几个不等式所组成的定义:含有相同未知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步骤: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公式表示:若,,不等号的方向不等式两边性质那么,公式表示:若,,不等号的方向不等式两边性质,那么公式表示:若,,不等号的方向不等式两边性质不等式的性质。
,小向大向圆圈;再确定方向:则是原点;不好喊边界点,若解集包含边界点,是界点。
体表示方法是先确定边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具以在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可解集。
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叫做不等式的解。
成立的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等式,常见的不等号有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不等式定义:用不等式)2()1()4()3()2(1,,,,0.3,0.2.1c b a c b a b a 同步练习:1.根据下图甲、乙所示,对a,b,c 三种物体的重量判断不正确的是()A.a<cB.a<bC.a>cD.b<c2.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1)1(+>+a x a 的解集为1<x ,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A.a>0B.a<0C.a>-1D.a<-13.已知方程组21321x y mx y m +=+⎧⎨+=-⎩的解满足0x y +<,则()A.m >-1B.m >1C.m <-lD.m <1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52->+m x 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 的值为()A.1B.0C.-1D.-25.不等式组⎩⎨⎧-<++≤14242x x xx 的正整数解有()A.1个B.2个C.3个D.4个6.已知a,b,c 均为实数,若a>b,c≠0,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a+c>b+cB.c-a<c-bC.a c 2>bc2D.a 2>ab>b27.已知关于x,y 的方程组⎩⎨⎧=--=+a y x a y x 343,其中﹣3≤a≤1,给出下列结论:①⎩⎨⎧-==15y x 是方程组的解;②当a=-2时,x,y 的值互为相反数;③当a=1时,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x+y=4-a 的解;④若x≤1,则1≤y≤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函数31x 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9.若y x y y x y x >-->+,,那么(1)x+y>0;(2)y-x<0;(3)xy≤0;(4)yx<0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
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不等式【考点聚焦】“方程与不等式”包括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两方面内容.“方程与不等式”均存在标准形式,其解法具有程序式化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基本技能.“方程与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解法与自身的应用来说,“方程与不等式”是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就所蕴含的“方程思想和转化思想”而言,它更是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想方面的重要源泉和场所.同时对“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查,一方面注重对其解法和与其它知识点联系的考查,另一方面更注重对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考查..【热点透视】热点1:设计重结果的问题考查方程与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例1(1)二元一次方程组320x yx y-=-⎧⎨+=⎩的解是()(A)12xy=-⎧⎨=⎩(B)12xy=⎧⎨=-⎩(C)12xy=-⎧⎨=-⎩(D)21xy=-⎧⎨=⎩(2)不等式组24010x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热点2:设置具体的情景考查同学们构建方程(不等式)模型的能力.例2在一幅长为80cm,宽为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1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2cm,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A)213014000x x+-=(B)2653500x x+-=(C)213014000x x--=(D)2653500x x--=例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乡镇决定对一段公路进行改造.已知这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40天完成;如果由乙工程队先单独做10天,那么剩下的工程还需要两队合做20天才能完成.(1)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2)求两队合做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热点3:设置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的问题考查运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例4小刚、小明一起去精品文具店买同种钢笔和同种练习本,根据下面的对话解答问题:小刚:阿姨,我买3支钢笔,2个练习本,共需多少钱?售货员:刚好19元.小明:阿姨,那我买1支钢笔,3个练习本,需多少钱呢?售货员:正好需11元.(1)求出1支钢笔和1个练习本各需多少钱?(2)小明现有20元钱,需买1支钢笔,还想买一些练习本,那么他最多可买练习本多少个?热点4: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方程(组)与不等式(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5某班到毕业时共结余经费1 800元,班委会决定拿出不少于270元但不超过300元的资金为老师购买纪念品,其余资金用于在毕业晚会上给50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文化衫或一本相册作为纪念品.已知每件文化衫比每本相册贵9元,用200元恰好可以买到2件文化衫和5本相册.(1)求每件文化衫和每本相册的价格分别为多少元?(2)有几种购买文化衫和相册的方案?哪种方案用于购买老师纪念品的资金更充足?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需要其他的数学知识.好的决策型问题在考查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度,因而,决策型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常见的考查同学们运用“方程与不等式”思想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目.热点5: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组)与其它数学知识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6如图2,已知直线12y x=-与抛物线2164y x=-+交于A B,两点.(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线段A 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3)如图3,取与线段A B 等长的一根橡皮筋,端点分别固定在A B ,两处.用铅笔拉着这根橡皮筋使笔尖P 在直线A B 上方的抛物线上移动,动点P 将与A B ,构成无数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中是否存在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最大面积,并指出此时P 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课后练习】1.方程组3520x y x y +=⎧⎨-=⎩的解是____________. 2.分式方程532x x =-的解为x =____________.3.不等式组2450x x >-⎧⎨-⎩≤的解集是( ) (A)2x >- (B)25x -<≤(C)5x ≤ (D)无解4.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到3.06%.某人于2007年6月5日存入定期为1年的人民币5000元(到期后银行将扣除20%的利息锐).设到期后银行应向储户支付现金x 元,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50005000 3.06x -=⨯% (B )5000205000(1 3.06)x +⨯=⨯+%%(C )5000 3.06205000(1 3.06)x +⨯⨯=⨯+%%%(D )5000 3.06205000 3.06x +⨯⨯=⨯%%%6.为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市冷水滩区在许多街道和居民小区都种上了玉兰和樟树,冷水滩区新建的某住宅区内,计划投资1.8万元种玉兰树和樟树共80棵,已知某苗圃负责种活以上两种树苗的价格分别为:玉兰树300元/棵,樟树200元/棵,问可种玉兰树和樟树各多少棵?7.某商场用36万元购进A B,两种商品,销售完后共获利6万元,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1)该商场购进A B,两种商品各多少件;(2)商场第二次以原进价购进A B,两种商品.购进B种商品的件数不变,而购进A种商品的件数是第一次的2倍,A种商品按原售价出售,而B种商品打折销售.若两种商品销售完毕,要使第二次经营活动获利不少于81 600元,B种商品最低售价为每件多少元?8.市政公司为绿化一段沿江风光带,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500株,甲种树苗每株50元,乙种树苗每株80元.有关统计表明:甲、乙两种树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0%和95%.(1)若购买树苗共用了28 000元,求甲、乙两种树苗各多少株?(2)若购买树苗的钱不超过34 000元,应如何选购树苗?(3)若希望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不低于92%,且购买树苗的费用最低,应如何选购树苗.。
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及经典例题解析
中考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及经典例题解析【考纲要求】1.会从定义上判断方程(组)的类型,并能根据定义的双重性解方程(组)和研究分式方程的增根情况;2.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明确解方程组的实质是“消元降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无理式为有理式”;3.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以及求特殊解集;4.列方程(组)、列不等式(组)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5. 解方程或不等式是中考的必考点,运用方程思想与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的难点和热点.【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5.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作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要点诠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工效工作量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全体部分比率= 比率部分全体=;(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101,利润=售价-成本,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圆=2πR ,S 圆=πR 2,C 长方形=2(a+b),S 长方形=ab , C 正方形=4a ,S 正方形=a 2,S 环形=π(R 2-r 2),V 长方体=abh ,V 正方体=a 3,V 圆柱=πR 2h ,V 圆锥=31πR 2h.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21,240)2b x b ac a-±=-≥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b x x -=+21,a cx x =21.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要点诠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是特殊方法,比较简单,但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用这两种方法去解,配方法和公式法是普通方法,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解.(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0≠a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考点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①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②解所得的整式方程;③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3.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换元法: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要点诠释:解分式方程时,有可能产生增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因此必须验根.增根的产生的原因: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考点四、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by=c(a≠0,b≠0).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3.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或两个以上)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6.三元一次方程(组)(1)三元一次方程把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2)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要点诠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1)代入消元法: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2)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即有唯一解、无解、无限多解.教材中主要是研究有唯一解的情况,对于其他情况,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予渗透.考点五、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将x项的系数化为1.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①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如下表.注:不等式有等号的在数轴上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点诠释:用符号“<”“>”“≤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1)不等式的其他性质:①若a >b ,则b <a ;②若a >b ,b >c ,则a >c ;③若a ≥b ,且b ≥a ,•则a=b ;④若a 2≤0,则a=0;⑤若ab >0或0a b >,则a 、b 同号;⑥若ab <0或0ab<,则a 、b 异号. (2)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①a -b >O ⇔a >b ;②a -b=O ⇔a=b ;③a-b <O ⇔a <b .不等号具有方向性,其左右两边不能随意交换:但a <b 可转换为b >a ,c ≥d 可转换为d ≤c .【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的综合运用1.如图所示,是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的一次函数y 1、y 2的图象1l 、2l ,设111y k x b =+,222y k x b =+,则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 )不等式组 (其中a >b )图示 解集 口诀x ax b >⎧⎨>⎩ bax a > (同大取大)x ax b <⎧⎨<⎩ b ax b <(同小取小) x ax b <⎧⎨>⎩ bab x a << (大小取中间)x ax b >⎧⎨<⎩ba无解 (空集) (大大、小小找不到)A .2,2x y =-⎧⎨=⎩ B .2,3x y =-⎧⎨=⎩ C .3,3x y =-⎧⎨=⎩ D .3,4x y =-⎧⎨=⎩【思路点拨】图象1l 、2l 的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象1l 、2l 的交点的坐标为(-2,3),所以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3.x y =-⎧⎨=⎩【总结升华】方程组与函数图象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也是中考所考知识点的综合与相互渗透.2.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汽油价格不断上涨.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帮小明计算今年5月份汽油的价格.如图所示.【思路点拨】根据“用150元给汽车加油今年比去年少18.75升”列方程. 【答案与解析】解:设今年5月份汽油价格为x 元/升,则去年5月份的汽油价格为(x-1.8)元/升.根据题意,得15015018.751.8x x-=-,整理,得21.814.40x x --=.解这个方程,得x 1=4.8,x 2=-3.经检验两根都为原方程的根,但x 2=-3不符合实际意义,故舍去. 【总结升华】解题的关键是从对话中挖掘出有效的数学信息,构造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类型二、解不等式(组)3.已知A =a+2,B =a 2-a+5,C =a 2+5a-19,其中a >2. (1)求证:B-A >0,并指出A 与B 的大小关系; (2)指出A 与C 哪个大?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计算B-A 结果和0比大小,从而判断A 与B 的大小;同理计算C-A ,根据结果来比较A 与C 的大小. 【答案与解析】(1)证明:B-A =a 2-2a+3=(a-1)2+2.∵ a >2,∴ (a-1)2>0,∴ (a-1)2+2>0.∴ a 2-2a+3>0,即B-A >0. 由此可得B >A .(2)解:C-A =a 2+4a-21=(a+7)(a-3). ∵ a >2,∴ a+7>0.当2<a <3时,a-3<0, ∴ (a+7)(a-3)<0.∴ 当2<a <3时,A 比C 大;当a =3时,a-3=0, ∴ (a+7)(a-3)=0.∴ 当a =3时,A 与C 一样大;当a >3时,a-3>0, ∴ (a+7)(a-3)>0.∴ 当a >3时,C 比A 大. 【总结升华】比较大小通常用作差法,结果和0比大小,此时常常用到因式分解或配方法.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渗透了求差比较大小的思路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222+-a a ,B=2, C=422+-a a ,其中1>a .(1)求证:A-B>0; (2)试比较A 、B 、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A-B=222222(21)a a a a a a -+-=-=- ∵1>a ,∴0,210a a >-> ∴A-B>0(2) ∵C-B=22224222(1)10a a a a a -+-=-+=-+> ∴C>B∵A-C=22222242(2)(1)a a a a a a a a -+-+-=+-=+- ∵1>a ,∴20,10a a +>-> ∴A>C>B【变式2】如图,要使输出值y 大于100,则输入的最小正整数x 是______.【答案】解:设n 为正整数,由题意得 ⎩⎨⎧>+⨯>-.1001342,100)12(5n n 解得⋅>887n 则n 可取的最小正整数为11.若x 为奇数,即x =21时,y =105; 若x 为偶数,即x =22时,y =101. ∴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x 是21.类型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4.宏志高中高一年级近几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去年达到550名,其中有面向全省招收的“宏志班”学生,也有一般普通班的学生.由于场地、师资等限制,今年招生最多比去年增加100人,其中普通班学生可多招20%,“宏志班”学生可多招10%,问今年最少可招收“宏志班”学生多少名? 【思路点拨】根据招生人数列等式,根据今年招生最多比去年增加100人列不等式. 【答案与解析】设去年招收“宏志班”学生x 名,普通班学生y 名,由条件得550,10%20%100.x y x y +=⎧⎨+≤⎩将y =550-x 代入不等式,可解得x ≥100,于是(1+10%)x ≥110. 故今年最少可招收“宏志班”学生110名.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列方程与不等式组综合题. 举一反三:【变式】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某中学和交警大队联合举行了“我当一日小交警”活动,星期天选派部分学生到交通路口值勤,协助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若每一个路口安排4人,那么还剩下78人;若每个路口安排8人,那么最后一个路口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求这个中学共选派值勤学生多少人?共有多少个交通路口安排值勤?【答案】设这个学校选派值勤学生x 人,共到y 个交通路口值勤.根据题意得478,48(1)8.x y x y -=⎧⎨≤--<⎩①②由①可得x =4y+78,代入②,得4≤78+4y-8(y-1)<8,解得19.5<y ≤20.5.根据题意y 取20,这时x 为158,即学校派出的是158名学生,分到了20个交通路口安排值勤.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1)0m x m x m ---+=.(其中m 为实数) (1)若此方程的一个非零实数根为k , ① 当k = m 时,求m 的值;② 若记1()25m k k k+-+为y ,求y 与m 的关系式;(2)当14<m <2时,判断此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于k 为此方程的一个实数根,故把k 代入原方程,即可得到关于k 的一元二次方程,①把k=m 代入关于k 的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②由于k 为原方程的非零实数根,故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k ,便可得到关于y 与m 的关系式; (2)先求出根的判别式,再根据m 的取值范围讨论△的取值即可. 【答案与解析】(1)∵ k 为2(2)(1)0m x m x m ---+=的实数根,∴ 2(2)(1)0m k m k m ---+=.※① 当k = m 时,∵ k 为非零实数根,∴ m ≠ 0,方程※两边都除以m ,得(2)(1)10m m m ---+=.整理,得 2320m m -+=.解得 11m =,22m =.∵ 2(2)(1)0m 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 m ≠ 2. ∴ m= 1.② ∵ k 为原方程的非零实数根,∴ 将方程※两边都除以k ,得(2)(1)0mm k m k---+=. 整理,得 1()21m k k m k +-=-.∴ 1()254y m k k m k=+-+=+.(2)解法一:22[(1)]4(2)3613(2)1m m m m m m m ∆=----=-++=--+ .当14<m <2时,m >0,2m -<0.∴ 3(2)m m -->0,3(2)1m m --+>1>0,Δ>0.∴ 当14<m <2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法二:直接分析14<m <2时,函数2(2)(1)y m x m x m =---+的图象,∵ 该函数的图象为抛物线,开口向下,与y 轴正半轴相交,∴ 该抛物线必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当14<m <2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法三:222[(1)]4(2)3613(1)4m m m m m m ∆=----=-++=--+.结合23(1)4m ∆=--+关于m 的图象可知,(如图)当14<m ≤1时,3716<∆≤4; 当1<m <2时,1<∆<4.∴ 当14<m <2时,∆>0.∴ 当14<m <2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总结升华】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问题往往可以借助于二次函数图象解决,数形结合使问题简化.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2+4x+k ﹣1=0有实数根,k 为正整数.(1)求k 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x 的二次函数y=2x 2+4x+k ﹣1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答案】解:(1)∵方程2x 2+4x+k ﹣1=0有实数根,∴△=42﹣4×2×(k ﹣1)≥0,∴k≤3.又∵k 为正整数,∴k=1或2或3.(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当k=1时,方程为2x 2+4x=0,解得x 1=0,x 2=﹣2;不合题意,舍去.当k=2时,方程为2x 2+4x+1=0,解得x 1=﹣1+,x 2=﹣1﹣;不合题意,舍去. 当k=3时,方程为2x 2+4x+2=0,解得x 1=x 2=﹣1;符合题意.因此y=2x 2+4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出y=2x 2﹣2.【变式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22=-+-+k x k x (1)求证:方程()0322=-+-+k x k x 总有实数根;(2)若方程()0322=-+-+k x k x 有一根大于5且小于7,求k 的整数值; (3)在⑵的条件下,对于一次函数b x y +=1和二次函数2y =()322-+-+k x k x ,当71<<-x 时,有21y y >,求b 的取值范围.【答案】⑴证明:∵△=(k -2)2-4(k -3)=k 2-4k +4-4k +12= k 2-8k +16=(k -4)2≥0∴此方程总有实根。
中考数学复习分类精品课件:第二单元《方程与不等式》
;
(2)已知 A,B 两件服装的成本共 500 元,鑫洋服装店老板分别以 30% 和 20%的利润率定价后进行销售,该服装店共获利 130 元,问 A,B 两件 服装的成本各是多少元?
解:设 A 服装的成本为 x 元,根据题意,得 30%x+20%(500-x)=130.解得 x=300. 则 500-x=200. 答:A,B 两件服装的成本分别为 300 元,200 元.
的关系;
(2)设:设关键未知数(可设直接或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题意寻找⑲ 等量关系
列方程(组);
(4)解:解方程(组);
(5)验:检验所解答案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情况;
(6)答:规范作答,注意单位名称.
2.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及基本数量关系:
常见类型
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
行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2)面积问题常见图形:
(3)利润问题; (4)握手问题.
7.(1)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 100 元降为 81 元.已知两 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 x,那么 x 满足的方程是 100(1-x)2=81 ;
(2)某机械厂七月份营业额为 1 000 万元,第三季度总的营业额为 3 990 万元.设该厂八、九月份平均每月的营业额增长率为 x,那么 x 满足的方程 是1 000+1 000(1+x)+1 000(1+x)2=3 990 .
3.解下列方程: (1)2(x+3)=5x; 解:去括号,得 2x+6=5x. 移项,得 2x-5x=-6. 合并同类项,得-3x=-6. 系数化为 1,得 x=2.
(2)x+2 1-2=x4. 解:去分母,得 2(x+1)-8=x. 去括号,得 2x+2-8=x. 移项,得 2x-x=8-2. 合并同类项,得 x=6.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十四讲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课件
则不等式-kx-5> 的解集是
( B )
A.x<0
C.x≠0
B.x>0
D.x<1
23
考点3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例3】(2024·遂宁中考)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且a≠0)的对称轴
为直线x=-1,且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的交点B在(0,-2),(0,-3)之间(不含
解得b=-1.
(2)∵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既大于函数y=x-1的值,也大
于函数y=-x+3的值,
∴m≥1.∴m的取值范围是m≥1.
16
【方法技巧】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两类综合问题
1.一次函数与方程:
(1)已知一次函数的函数值的问题,对应方程kx+b=0或kx+b=m;
12
知识要点
5.二次函数与含a、b、c不等式的关系
(1)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抛物线位于_________上方对应的点的横坐标的
x轴
取值范围.
(2)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抛物线位于_________下方对应的点的横坐标的
x轴
取值范围.
(3)二次函数y=ax2+bx+c与一次函数y=kx+m相交
第十四讲
函数与方程、
不等式的关系
必备知识·夯根基
高频考点·释疑难
山东3年真题
必备知识·夯根基
3
知识要点
1.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
(1)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是一个______________方程.
最新届中考数学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知识点总结及经典考题选编
中考数学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方程【知识梳理】1、知识结构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的关系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2、知识扫描(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含有2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3)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法和法.(5)只含有1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0(02a cbx ax。
(6)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①直接开平方法;②配方法;③公式法;④因式分解法例:(1)042x(2)0342x x(3)4722x x (4)0232x x(7)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ac b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02a cbx ax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
(8)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0(02acbx ax的两个根是21,x x 那么ab x x 21,ac x x 21(9)一元二次方程)0(02a cbx ax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aacb bx(10)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1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验根。
注意:(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即把分式方程化为我们熟悉的整式方程,转化的途径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2)因为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检验是解分式方程必要的步骤.二、不等式【知识梳理】1、知识结构解法性质概念不等式2、知识扫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 0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与不等式综合复习【考纲要求】1.会从定义上判断方程(组)的类型,并能根据定义的双重性解方程(组)和研究分式方程的增根情况;2.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明确解方程组的实质是“消元降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无理式为有理式”;3.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以及求特殊解集;4.列方程(组)、列不等式(组)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5. 解方程或不等式是中考的必考点,运用方程思想与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的难点和热点.【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b0≠ax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为未知数,)(0ax5.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作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要点诠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工效工作量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全体部分比率= 比率部分全体=;(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101,利润=售价-成本,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圆=2πR ,S 圆=πR 2,C 长方形=2(),S 长方形, C 正方形=4a , S 正方形2,S 环形=π(R 22),V 长方体 ,V 正方体3,V 圆柱=πR 2h ,V 圆锥=31πR 2h.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21,2(40)2b x b ac a-=-≥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b x x -=+21,a cx x =21.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要点诠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是特殊方法,比较简单,但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用这两种方法去解,配方法和公式法是普通方法,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解.(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0≠a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考点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②解所得的整式方程;③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 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 3.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换元法: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 要点诠释:解分式方程时,有可能产生增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因此必须验根.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考点四、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0,b≠0).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3.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或两个以上)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6.三元一次方程(组)(1)三元一次方程把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2)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要点诠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1)代入消元法: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2)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即有唯一解、无解、无限多解.教材中主要是研究有唯一解的情况,对于其他情况,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予渗透.考点五、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将x 项的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当任何数x 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①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如下表.注:不等式有等号的在数轴上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点诠释:用符号“<”“>”“≤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1)不等式的其他性质:①若a >b ,则b <a ;②若a >b ,b >c ,则a >c ;③若a ≥b ,且b ≥a ,•则;④若a 2≤0,则0;⑤若>0或0a b>,则a 、b 同号;⑥若<0或0ab <,则a 、b 异号.(2)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①>⇔>b ;②⇔;③<⇔<b .不等号具有方向性,其左右两边不能随意交换:但a <b 可转换为b >a ,c ≥d 可转换为d ≤c .【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的综合运用1.如图所示,是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的一次函数y 1、y 2的图象1l 、2l ,设111y k x b =+,222y k x b =+,则方不等式组 (其中a >b )图示 解集 口诀x ax b >⎧⎨>⎩ bax a > (同大取大)x ax b <⎧⎨<⎩ b ax b <(同小取小) x ax b <⎧⎨>⎩ bab x a << (大小取中间)x ax b>⎧⎨<⎩ ba无解 (空集) (大大、小小 找不到)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 )A .2,2x y =-⎧⎨=⎩ B .2,3x y =-⎧⎨=⎩ C .3,3x y =-⎧⎨=⎩ D .3,4x y =-⎧⎨=⎩【思路点拨】图象1l 、2l 的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象1l 、2l 的交点的坐标为(-2,3),所以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3.x y =-⎧⎨=⎩【总结升华】方程组与函数图象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也是中考所考知识点的综合与相互渗透.2.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汽油价格不断上涨.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帮小明计算今年5月份汽油的价格.如图所示.【思路点拨】根据“用150元给汽车加油今年比去年少18.75升”列方程. 【答案与解析】解:设今年5月份汽油价格为x 元/升,则去年5月份的汽油价格为(1.8)元/升.根据题意,得15015018.751.8x x-=-,整理,得21.814.40x x --=.解这个方程,得x 1=4.8,x 2=-3.经检验两根都为原方程的根,但x 2=-3不符合实际意义,故舍去. 【总结升华】解题的关键是从对话中挖掘出有效的数学信息,构造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类型二、解不等式(组)3.已知A =2,B =a 25,C =a 2+519,其中a >2. (1)求证:>0,并指出A 与B 的大小关系; (2)指出A 与C 哪个大?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计算结果和0比大小,从而判断A 与B 的大小;同理计算,根据结果来比较A 与C 的大小. 【答案与解析】(1)证明:=a 2-23=(1)2+2.∵ a >2,∴ (1)2>0,∴ (1)2+2>0.∴ a 2-23>0,即>0. 由此可得B >A .(2)解:=a 2+421=(7)(3). ∵ a >2,∴ 7>0.当2<a <3时,3<0, ∴ (7)(3)<0.∴ 当2<a <3时,A 比C 大;当a =3时,3=0, ∴ (7)(3)=0.∴ 当a =3时,A 与C 一样大;当a >3时,3>0, ∴ (7)(3)>0.∴ 当a >3时,C 比A 大. 【总结升华】比较大小通常用作差法,结果和0比大小,此时常常用到因式分解或配方法.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渗透了求差比较大小的思路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222+-a a ,2, 422+-a a ,其中1>a .(1)求证:>0; (2)试比较A 、B 、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22222(21)a a a a a a -+-=-=- ∵1>a ,∴0,210a a >-> ∴>0(2) ∵22224222(1)10a a a a a -+-=-+=-+> ∴C>B∵22222242(2)(1)a a a a a a a a -+-+-=+-=+- ∵1>a ,∴20,10a a +>-> ∴A>C>B【变式2】如图,要使输出值y 大于100,则输入的最小正整数x 是.【答案】解:设n 为正整数,由题意得 ⎩⎨⎧>+⨯>-.1001342,100)12(5n n 解得⋅>887n 则n 可取的最小正整数为11.若x 为奇数,即x =21时,y =105; 若x 为偶数,即x =22时,y =101. ∴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x 是21.类型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4.宏志高中高一年级近几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去年达到550名,其中有面向全省招收的“宏志班”学生,也有一般普通班的学生.由于场地、师资等限制,今年招生最多比去年增加100人,其中普通班学生可多招20%,“宏志班”学生可多招10%,问今年最少可招收“宏志班”学生多少名? 【思路点拨】根据招生人数列等式,根据今年招生最多比去年增加100人列不等式. 【答案与解析】设去年招收“宏志班”学生x 名,普通班学生y 名,由条件得550,10%20%100.x y x y +=⎧⎨+≤⎩将y =550代入不等式,可解得x ≥100,于是(1+10%)x ≥110. 故今年最少可招收“宏志班”学生110名.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列方程与不等式组综合题. 举一反三:【变式】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某中学和交警大队联合举行了“我当一日小交警”活动,星期天选派部分学生到交通路口值勤,协助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若每一个路口安排4人,那么还剩下78人;若每个路口安排8人,那么最后一个路口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求这个中学共选派值勤学生多少人?共有多少个交通路口安排值勤?【答案】设这个学校选派值勤学生x 人,共到y 个交通路口值勤.根据题意得 478,48(1)8.x y x y -=⎧⎨≤--<⎩①②由①可得x =478,代入②,得4≤78+48(1)<8,解得19.5<y ≤20.5.根据题意y 取20,这时x 为158,即学校派出的是158名学生,分到了20个交通路口安排值勤.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1)0m x m x m ---+=.(其中m 为实数) (1)若此方程的一个非零实数根为k ,① 当k = m 时,求m 的值;② 若记1()25m k k k+-+为y ,求y 与m 的关系式;(2)当14<m <2时,判断此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于k 为此方程的一个实数根,故把k 代入原方程,即可得到关于k 的一元二次方程,①把代入关于k 的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②由于k 为原方程的非零实数根,故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k ,便可得到关于y 与m 的关系式; (2)先求出根的判别式,再根据m 的取值范围讨论△的取值即可. 【答案与解析】(1)∵ k 为2(2)(1)0m x m x m ---+=的实数根,∴ 2(2)(1)0m k m k m ---+=.※① 当k = m 时,∵ k 为非零实数根,∴ m ≠ 0,方程※两边都除以m ,得(2)(1)10m m m ---+=.整理,得 2320m m -+=.解得 11m =,22m =.∵ 2(2)(1)0m 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 m ≠ 2. ∴ 1.② ∵ k 为原方程的非零实数根,∴ 将方程※两边都除以k ,得(2)(1)0mm k m k---+=. 整理,得 1()21m k k m k +-=-.∴ 1()254y m k k m k=+-+=+.(2)解法一:22[(1)]4(2)3613(2)1m m m m m m m ∆=----=-++=--+ .当14<m <2时,m >0,2m -<0.∴ 3(2)m m -->0,3(2)1m m --+>1>0,Δ>0. ∴ 当14<m <2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法二:直接分析14<m <2时,函数2(2)(1)y m x m x m =---+的图象,∵ 该函数的图象为抛物线,开口向下,与y 轴正半轴相交, ∴ 该抛物线必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当14<m <2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法三:222[(1)]4(2)3613(1)4m m m m m m ∆=----=-++=--+.结合23(1)4m ∆=--+关于m 的图象可知,(如图) 当14<m ≤1时,3716<∆≤4; 当1<m <2时,1<∆<4. ∴ 当14<m <2时,∆>0.∴ 当14<m <2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总结升华】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问题往往可以借助于二次函数图象解决,数形结合使问题简化. 举一反三:【变式1】(2014秋•天河区期末)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2+4﹣1=0有实数根,k 为正整数. (1)求k 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x 的二次函数2x 2+4﹣1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 【答案】解:(1)∵方程2x 2+4﹣1=0有实数根,∴△=42﹣4×2×(k ﹣1)≥0, ∴k≤3.又∵k 为正整数, ∴1或2或3.(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当1时,方程为2x 2+40,解得x 1=0,x 2=﹣2;不合题意,舍去. 当2时,方程为2x 2+41=0,解得x 1=﹣1+,x 2=﹣1﹣;不合题意,舍去.当3时,方程为2x 2+42=0,解得x 12=﹣1;符合题意.因此2x 2+4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出2x 2﹣2. 【变式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22=-+-+k x k x(1)求证:方程()0322=-+-+k x k x 总有实数根;(2)若方程()0322=-+-+k x k x 有一根大于5且小于7,求k 的整数值;(3)在⑵的条件下,对于一次函数b x y +=1和二次函数2y =()322-+-+k x k x ,当71<<-x 时,有21y y >,求b 的取值范围. 【答案】⑴证明:∵△=(k -2)2-4(k -3)2-44-412= k 2-816=(k -4)2≥0∴此方程总有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