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用于IT环境的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
数据中心各空调系统对比

数据中心各空调系统对比数据中心各空调系统对比1. 引言本文旨在对数据中心中常用的各种空调系统进行对比,以便管理员在选择适合其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们将详细介绍每种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优点和缺点,并针对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2. 传统空调系统2.1 工作原理传统空调系统主要通过制冷剂循环来实现室内空气的降温。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蒸发,然后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并凝结成液体。
2.2 优点- 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价格相对较低- 易于维护和维修2.3 缺点- 能耗较高- 不适合大规模数据中心- 对环境的影响较大3. 精密空调系统3.1 工作原理精密空调系统使用制冷剂和水来实现空气的降温。
与传统空调不同的是,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3.2 优点- 更精确的温湿度控制- 较低的能耗- 适合中小型数据中心3.3 缺点- 成本较高- 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4. 新风空调系统4.1 工作原理新风空调系统通过引入新鲜空气,并与室内空气进行混合来实现空调效果。
这种系统可以有效排除室内污染物,并提供良好的通风。
4.2 优点- 提供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 节能环保4.3 缺点- 需要专门的新风系统安装- 成本较高5. 水冷系统5.1 工作原理水冷系统通过将热量转移到冷却介质(通常是水)中来实现空气的冷却。
冷却介质通过水冷却机组循环运行,从而带走热量。
5.2 优点- 散热效果更好- 节约空间- 适用于高密度数据中心5.3 缺点- 价格昂贵- 安装和维护要求高6. 对比分析在以下方面,我们对上述四种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 能效比- 适用规模- 成本效益- 维护要求- 环境友好性7. 结论根据我们的分析,不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在选择空调系统时,管理员应考虑数据中心的规模、预算和环境要求,并综合权衡好处和成本。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制冷剂:一种用于吸热和释放热量的介质,在制冷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WP59_R3_用于数据中心的各种制冷技术

用于数据中心的各种制冷技术版本3作者 Tony Evans简介2 各种排热方式 2 制冷系统各种选项 14 结论 15 资源 16点击内容即可跳转至具体章节目录第59号白皮书有13种基本的排热方法可以用于冷却IT 设备并将这些废热排至室外大气。
本文使用了基本术语与图表阐述这些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这些方法中,有11种将制冷循环作为主要的冷却手段。
泵循环制冷剂系统将IT 设备与主要的排热系统进行隔离。
将直接与间接空气换热作为主要制冷手段的方法依赖于室外气候条件,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具有较好的能效。
本文提供的信息使IT 人员能够更多地参与可更好地符合IT 目标的精确制冷解决方案的制定工作。
摘要>施耐德电气旗下 的白皮书现收录于施耐德电气白皮书资料库数据中心排热是所有关键IT 环境处理中最为基本而又最少为人所了解的内容之一。
由于最新的计算设备变得越来越小,而耗电量则与其所替代的设备相同甚至更高,数据中心会有更多的热量产生。
精密制冷和排热设备用于收集热量并将其输送至室外大气中。
本文解释了旨在将热量从IT 环境输送至室外大气中的13种制冷技术及它们的组件。
以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IT 专员能够成功的管理IT 环境制冷系统的规格选择、安装和运行。
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各种术语的定义,请参考第11号白皮书《IT 环境中制冷和空调术语解释》。
空调机的工作原理第57号白皮书《IT 设备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关于IT 环境的热学特性,制冷循环的运行,精密制冷以及室外散热设备基本功能的相关信息。
制冷系统结构一种制冷架构可以从根本上描述成:1. 一种特定的排热方法2. 一种特定的气流分配方案3. 为IT 设备直接提供冷风的冷却装置的位置为了提供关于整个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信息, 下文将对以上三个基本元素进行简单描述并附有它们所参考的白皮书。
排热排热是本文的主题。
气流分配气流分配是制冷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大大影响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发表时间:2016-08-03T16:11:03.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唐华[导读] 本文针对数据中心的设计中的注意点以及机房的节能进行了简单探讨。
上海航天建筑设计院上海 200000摘要: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不同于其他空调系统,其具有显热负荷密度大、显热比高,但对温、湿度要求高等特点。
本文针对数据中心的设计中的注意点以及机房的节能进行了简单探讨。
Abstract: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data cente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heat load density, high heat and high temperature, bu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quirement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energy saving in data center are discussed.关键词:数据中心;系统设计;控制Keywords:Data centers;System design;Control1 概述数据中心是容纳计算机房及其支持区域的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物中的某个部分,主要设置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中心呈现指数性发展,随之而来的其能源消耗指数性增长,据统计数据中心的能耗约占总耗电量的2.5%。
数据中心用空调用负荷约占54%,空调节能至关重要。
2 数据中心环境要求2.1数据中心IT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发热量,为了保证设备工作安全可靠,必须为IT类设备提供正常工作的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
数据中心空调

目 录
•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概述 •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原理 •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效与节能 •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案例分析
01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概述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是指为数据中心提 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设 备、设施和技术的总称。
案例二:某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总结词
节能减排、降低成本
详细描述
通过对原有空调系统的升级改造,采用智能控制和变频技术,优化系统运行,降 低能耗和排放,同时减少维护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案例三:某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
总结词
快速响应、精准诊断
详细描述
该数据中心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机制,配备专业的维护团队,确保在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响应, 精准定位问题,及时修复故障,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绿色数据中心
为了降低能耗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绿色数据中心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其空调系统也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分类与比较
风冷空调系统
采用自然风或机械通风方式进 行散热,适用于小型数据中心
。
间接蒸发冷却系统
利用自然冷源,如室外冷空气 或地下水进行冷却,适用于节 能要求较高的数据中心。
特点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 、高效性、低能耗和智能化等特点, 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节能环 保。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数据中心
早期的数据中心采用传统的空调 系统,以解决散热和环境调节问
题。
模块化数据中心
随着技术的发展,模块化数据中心 逐渐兴起,其空调系统也更加高效 和灵活。
数据中心各空调系统对比

数据中心各空调系统对比数据中心各空调系统对比⒈引言数据中心是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重要数据的关键设施。
在数据中心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非常重要。
因此,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对数据中心的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不同的空调系统进行详细对比,并提供有关每种系统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和建议。
⒉传统冷水空调系统传统冷水空调系统使用冷水循环来调节数据中心的温度。
它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冷水循环组成。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广泛应用于传统数据中心,成熟可靠。
具有较强的制冷能力和出色的温度控制能力。
- 缺点:能耗高,运行成本较高。
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维护较为复杂。
⒊精密空调系统精密空调系统提供高精度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适用于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的数据中心。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高精度温湿度控制。
高效节能。
可靠稳定。
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
- 缺点:价格较高。
需要专业维护与管理。
⒋直接膨胀空调系统直接膨胀空调系统通过直接用冷却剂对空气进行冷却来调节温度。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安装简便,占用空间小。
成本较低。
节能。
- 缺点:温度控制相对较差。
适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
⒌风冷空调系统风冷空调系统利用冷却风进行温度调节。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安装简便,不需要水源。
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数据中心。
- 缺点:效率较低。
温度调节相对困难。
需要排气和换气设备。
⒍混合空调系统混合空调系统结合了传统冷水空调系统和直接膨胀空调系统的特点。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灵活性较高。
适用于多样化需求和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
- 缺点:价格较高。
需要更复杂的设计和维护。
⒎结论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对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需求和预算等因素,可以选择传统冷水空调系统、精密空调系统、直接膨胀空调系统、风冷空调系统或混合空调系统。
⒏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⒐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请参照相关法律和法规。
数据中心专用空调配置选择及PUE值计算

数据中心专用空调配置选择及PUE值计算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对服务器等IT设备正常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国家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对机房开机时的环境的要求:为使数据中心能达到上述要求,应采用机房专用空调(普通民用空调、商用空调与机房专用空调的差异对比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如果数据中心机房环境不能满足以上要求会对服务器等IT 设备造成以下影响:温度无法保持恒定—造成电子元气件的寿命降低局部温度过热—设备突然关机湿度过高—产生冷凝水,短路湿度过低-产生有破坏性的静电洁净度不够—机组内部件过热,腐蚀一)数据中心热负荷及其计算方法按照数据中心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分为:λ设备热负荷(计算机等IT设备热负荷);λ机房照明热负荷;λ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λ补充的新风热负荷;λ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1、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一:各系统累加法(1)设备热负荷:Q1=P×η1×η2×η3(KW)Q1:计算机设备热负荷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KW)η1:同时使用系数η2:利用系数η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通常,η1、η2、η3取0。
6~0.8之间,考虑制冷量的冗余,通常η1×η2×η3取值为0.8。
(2)机房照明热负荷:Q2=C×S(KW)C: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要求,机房照度应大于2001x,其功耗大约为20W/M2。
以后的计算中,照明功耗将以20W/M2为依据计算。
S:机房面积(3)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Q3=K×S/1000(KW)K: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系数(50W/m2机房面积)S:机房面积(4)人员的散热负荷:Q4=P×N/1000(KW)N:机房常有人员数量P: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30W/人。
(5)新风热负荷计算较为复杂,我们以空调本身的设备余量来平衡,不另外计算。
IDC数据中心空调制冷

IDC数据中心组成
IDC数据中心主要由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备份设 备等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组成。
同时,IDC数据中心还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 扩展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变频调节
通过改变压缩机的转速来调节制冷 量,实现按需制冷,降低能耗。
能量回收
利用热回收技术将排出的热能转化 为其他能源,如电能或热水,实现 能源的循环利用。
环保措施
使用环保制冷剂
提高能效
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制冷剂,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通过优化数据中心设计和运营,提高制冷系 统的能效比,减少能源浪费。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维护方便、成本较低等,但制冷效率较低,且容易受 到室外温度的影响。
液冷制冷技术
01
液冷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制冷方式,通常 使用水或乙二醇等作为冷却液。
02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冷却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同时可以降低
噪音和振动等。
但液冷制冷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冷却设备和管道系统,安装和
IDC数据中心作用
1
IDC数据中心的作用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稳定可 靠的网络服务和数据处理能力,保障数据安全 。
2
IDC数据中心能够降低企业和个人的IT成本,提 高信息化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 展。
3
IDC数据中心也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 重要支撑,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2
冷冻水循环系统
冷冻水循环泵
将冷冻水循环到IDC数据中心各个设备中,吸收设备产生的热量。
膨胀水箱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设计分析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设计分析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数据中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数据中心机房的运行环境对于高效运转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机房温度、湿度等参数的控制是保证机房正常运行的基础,其中空调系统的设计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需求分析数据中心是大规模的计算设备集群,其密集的服务器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需要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空调系统来排除这些热量,维持机房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首先,机房空调系统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冷量,以满足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散热需求。
其次,机房空调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温湿度控制能力,确保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以防止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
此外,机房空调系统还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规模的机房,并能在各种异常情况下正常运行。
二、空调系统设计原则1. 制冷效率高:机房空调系统应采用高效率的制冷设备,如变频压缩机和高效蒸发器,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2. 温湿度控制精准:空调系统应能够实时感知机房的温湿度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保持机房内的稳定环境。
3. 可靠性和冗余设计:机房空调系统应具备冗余设计,以保证在设备故障或停电等意外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考虑备用电源、UPS电池等设备,以提供电力保障。
4. 可扩展性:机房空调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机房规模的变化进行扩充或缩减。
三、优化建议1. 采用新型制冷设备:可以考虑采用新型的高效制冷设备,如风冷式或液冷式的高温热泵,以提高制冷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2. 温湿度感知设备:引入温湿度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机房的温湿度变化,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调整空调工作状态,以保持机房内适宜的环境。
3. 空调系统冗余设计:应采用冗余设计,如多台空调机组的并联运行,以保证在某一台设备故障时不影响机房的正常运行。
4. 配电设备冗余设计:机房空调系统的电力供应也需要进行冗余设计,采用备用电源和UPS电池等设备,以防止电力供应中断导致的机房温度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IT 环境的不同类型的空调设备版次1作者:Tony Evans引言 2 排热方法2 吊顶式和落地式精密制冷系统 8 制冷方式的组合 10 IT 环境的制冷方式选择 12 制冷系统选件 18 可用性考虑及实践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点击其中一节可跳转目录59号白皮书摘要数据中心和IT 机房排热是所有关键IT 环境过程中最为基本而又最少为人所了解的内容之一。
由于最新的计算设备变得越来越小,而耗电量则与其所替代的设备相同甚至更高,数据中心内会有更多热量产生。
精密制冷和排热设备用于收集这些有害的热量并将其输送至室外大气中。
本文介绍产生冷空气(排热)的设备。
文中解释了旨在将热量由IT 环境输送至室外大气的不同的组件和制冷方法。
它提供了对可提高制冷系统可用性并降低成本的不同IT 环境、常见规范以及设备选件的最佳配置的说明信息。
以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IT 专业人士能够成功地管理IT 环境制冷系统的规格选择、安装和运行。
空调机如何工作APC 白皮书57号《信息技术用空调机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关于IT 环境的热学性质、制冷循环运行以及精密制冷设备及室外排热设备之基本功能的信息。
气流分配APC 白皮书55号《关键业务设施的气流分配架构体系的选择》提供了利用空气对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内的IT 设备进行冷却的9种基本方式的相关信息。
这是制冷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IT 设备的气流分配会大大影响其整体性能。
从IT 环境收集有害热量并将其输送至室外环境有5种基本方式。
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对几乎所有关键业务计算机房和数据中心进行冷却。
每种方法均采用将热量由数据中心或计算机房输送或泵送至室外环境的制冷循环。
有些方法会将制冷循环的组件移离IT 环境,有些则是在过程中加装水及其他液体的辅助环路(一体化管道)。
以下各节将详细介绍采用这些方法的系统。
风冷型系统(分体式)风冷型机房空调广泛用于所有规模的IT 环境,并已在小型和中型机房领域确立了“常用设备”的地位。
此类系统经常被称为DX 系统或分体系统。
“DX ”这一命名表示直接蒸发,尽管此术语经常指代风冷型系统,实际上任何采用制冷剂和蒸发器盘管的系统均可被称为DX 系统。
在风冷型系统中,制冷循环组件中有一半位于机房空调(也称为CRAC )内,其余位于室外的风冷冷凝器中,如图1所示。
制冷剂在室内与室外组件之间称为制冷剂管路的管道中循环。
IT 环境散发出的热量通过这种制冷剂循环流动被“泵送”至室外环境中。
引言《信息技术用空调机的基本原理》相关文献APC 白皮书57号 《任务关键设施的气流分配架构体系的选择》相关文献APC 白皮书55号 排热方法图风冷型DX系统(分体式)∙制冷剂管路必须现场安装。
只有经过适当设计、已认真考虑IT与室外环境之间距离和高度变化的管道系统方可提供可靠的性能。
∙制冷剂管路在长距离条件下无法可靠且经济地铺设。
∙多台机房空调不能连接至同一台风冷冷凝器。
通常用于:∙可用性要求适中的配线间、计算机房和中小型数据中心。
风冷型一体化系统(单体式)一体化系统将制冷循环的所有组件均置于一个柜体中,而此柜体通常位于IT环境内。
被称为热废气的热量(约120°F [49°C])以热气流的形式从一体化系统中排出。
该热气流必须从IT机房引至室外或一个未经空气调节的空间内,以确保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冷却,如图2所示。
如果安装在吊顶天花板上方且不使用冷凝器进风和出风风管,来自冷凝盘管的热排风可能会被直接排至吊顶区域内。
楼宇的空调系统必须具备处理这一额外热负荷的可用制冷容量。
通过冷凝盘管吸入的空气(变成热废气)由计算机房的外部提供。
这样将避免在室内造成真空,从而使未经调节的空气进入而变热。
一体化室内系统容量通常有限(最高15kW),因为需要有额外的空间来容纳所有制冷循环组件,并需要大型风管来管理排风。
安装在室外楼顶上的一体化系统的容量可以大得多,但通常并不用于精密制冷场合。
图风冷型一体化系统(单体式)缺点:∙单台设备的排热容量较其他制冷配置低。
∙为冷凝盘管引入和引出IT环境的风通常需要管道和/或吊顶。
通常用于:∙可用性要求适中的配线间、实验室环境和计算机房。
有时用于解决数据中心内的热点问题。
乙二醇冷却型系统此类系统将所有制冷循环组件置于一个机箱内(类似一体化系统),但将笨重的冷凝盘管替换为小得多的热交换器,如图3所示。
热交换器使用流动的乙二醇(水与乙二醇的混合物,类似于汽车防冻液)从制冷剂收集热量,并将其送出IT环境。
热交换器和乙二醇管道规格总是小于冷凝盘管(分体式空气冷却系统)和冷凝器风管(一体化空气冷却系统),因为乙二醇混合物能够收集和输送的热量远远超过空气。
乙二醇通过管道流动至一个称为流体冷却器的室外安装设备。
随着风机强制室外空气通过流体冷却器内较热的充有乙二醇的盘管,热量被排放至室外大气。
使用一套泵组(泵、电机和保护机箱)使乙二醇在与机房空调和流体冷却器之间的环路中往复循环。
冷却IT 环境。
此过程被称为“自然冷却”,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缺点:∙ 相比风冷型DX 系统,额外需要的组件(泵组、阀)会提高基建和安装成本。
∙ 系统内的乙二醇的体积和品质需要加以保持。
∙ 将向IT 环境引入额外的流体源。
通常用于:∙ 可用性要求适中的计算机房和中小型数据中心。
水冷型系统水冷型系统与乙二醇冷却型系统的相似之处在于,所有制冷循环组件均位于机房空调内部。
然而,乙二醇冷却型系统与水冷型系统之间存在两项重要区别:∙ 利用冷却水(也称为冷凝水)而非乙二醇混合液从IT 环境中收集热量并将其输送出去。
∙ 热量通过一个冷却塔而非流体冷却器排至室外大气中。
如图4所示,冷却塔将热量从IT 机房排至室外环境的方式是将热的冷凝水喷洒至位于塔顶的海绵状材料上(称为充注)。
水被喷散,在其向冷却塔底部滴落和流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会被蒸发(采用一台风机通过充注材料抽取空气,以帮助加快蒸发)。
与人体因汗液蒸发而降温的原理一样,少量水从冷却塔蒸发可用于降低剩余水的温度。
塔底部的冷却水通过一个泵组被收集并送回冷凝水环路。
冷凝水环路和冷却塔通常并不仅仅为使用水冷式计算机房空调系统而安装。
它们通常是一套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还可用于排放来自楼宇舒适度空调系统(对人员环境进行降温)和水冷却器(水冷却器在下一节中介绍)的热量。
图乙二醇冷却型系统∙ 冷却塔、泵和管道系统的初始成本高。
∙ 由于经常有清洁和水处理的要求,维护成本非常高。
∙ 将向IT 环境引入额外的流体源。
∙ 非专用的冷却塔(用于对整个楼宇进行冷却)的可靠性可能比不上专用于机房空调的冷却塔。
通常用于:∙ 在可用性要求适中或很高的小型、中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内配合其他楼宇系统使用。
冷水型系统在冷水型系统中,制冷循环的组件被从计算机房空调系统移至称为水冷冷水机组的设备处,如图5所示。
冷机的功能是产生冷冻水(被降温至46°F [8°C]左右的水)。
冷冻水通过管道由冷机被泵送至位于IT 环境中的机房空气处理机(也称为CRAH )。
机房空气处理机的外观与机房空调类似,但工作方式却不同。
它们冷却空气(排热)的方式是通过充有循环冷冻水的冷水盘管从机房捕获热空气。
从IT 环境排出的热量随着冷冻水流出CRAH (此时较热)并返回冷机的过程而流出。
在冷机处,从回流冷冻水排出的热量通常会被排至一个冷凝水环路(同样供水冷式机房空调使用的冷却水),以送至室外大气。
冷机系统通常在许多计算机房空气处理机间共用,经常用于对整座楼宇制冷。
图水冷型系统优点:∙ 机房空气处理机(CRAH )通常比占地面积相同的机房空调成本低,零部件较少,且有更大的排热容量。
∙ 冷冻水管环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非常长距离的铺设,且可由一个冷水站为许多IT 环境(或整座楼宇)服务。
∙ 冷水型系统可被设计为极其可靠。
∙ 对于大型设施,冷水型系统每kW 成本最低。
缺点:∙ 对于IT 电气负载低于100 kW 的设施,冷水型系统的基建成本通常最高。
∙ 相比其CRAC 对应设备,CRAH 通常会从数据中心空气中去除更多湿气,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因为需要在机房内加湿而增加运行成本。
∙ 将向IT 环境引入额外的流体源。
通常用于:∙ 在可用性要求适中或很高的中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内配合其他系统使用,或作为大型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专用解决方案使用。
图冷水型系统用于IT 环境的不同类型的空调设备精密制冷设备有2种基本安排方式,即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吊顶式系统和安装于地面上的落地式系统。
墙壁安装式或微型分体式系统等变化形式与吊顶式系统类似,当有足够的墙壁空间可用时,可以类似方式应用。
吊顶式系统这些系统是悬挂在IT 机房的结构天花板上的小型(300-500 lb ,136-227 kg )精密制冷设备。
它们对3-17 kW 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制冷,并了采用5种IT 环境排热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吊顶式系统(图6)不需要占用IT 环境的地面空间,然而由于它们的架空布置方式,安装和维护工作更为复杂。
吊顶式精密制冷系统的规格选择、安装和维护应由IT 专业人士、制冷工程师和制造商代表或机械承包商共同完成。
区分吊顶式系统和房顶式系统十分重要。
一体化房顶DX 系统通常涉及对办公空间和人员的制冷(舒适型制冷)。
提供有一个简要说明,因为有时会采用专门配置或定制的机组来对IT 环境制冷。
多数房顶式DX 系统为完全一体化,容量在40至150 kW 范围内。
包括风冷冷凝器在内的所有制冷系统组件均被置于一个大机箱内。
为了运行,仅需要一个电源和两个吊顶开口,以使空气能够进出。
在IT 环境内,房顶式系统通常需要安装风管,以便向设备负载分配冷风。
使用此类未针对IT 环境优化的系统可能导致低湿度状况出现,这将对IT 设备有潜在的破坏作用。
落地式系统落地式精密制冷系统通常可实现最大范围的特点和功能。
随着计算机设备功耗的持续增长,它们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对较小型的IT 环境制冷或辅助制冷。
便携型系统(也称为单点冷却器)被视为落地式类别的一部分,然而它们几乎都带有轮子,可以很容易地置于需要精密制冷的任何地方(图7)。
便携型系统对2-6 kW 的计算机设备制冷,经常可采用正常的墙壁插座提供电力(2-4 kW 型号)。
便携型系统几乎都是一体化系统。
多数便携型制冷系统的规格选择、安装和维护均可由IT 专业人士完成,而无需制冷工程师或机械承包商协助。
吊顶式和落地式精密制冷系统图典型的吊顶式机房空调大型落地式精密制冷系统自从出现起已被广泛用于对关键任务型机房环境的制冷。
这些通常是IT 环境中容量最大的制冷设备,单机制冷量从20 kW 至200 kW 。
落地式系统会占用IT 环境地面空间,必须策略性地置于机房内,以实现最高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