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育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理解的教育哲学
上了薛忠祥老师的教育哲学这门课近有两个月了,在这里,来说一下我上了这两个月的教育哲学课后,自己所初步形成的教育哲学观。
第一,简单的总结归纳一下薛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教育哲学,显而易见,从这四个字中,我们首先就能意识到,这是一门既与教育相关,也与哲学相关的学科。其两大基本属性就是教育性和哲学性。至于在这门学科中,教育与哲学这两者,何者所占的比例更重,我的观点则是:在教育哲学这门学科中,学者应在思维上,持哲学性的理性思考,但对于这门学科所想要解决的问题或所想达成的目标,则应从教育性的特性出发,并且最终回归教育性。也就是说,此时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思考“为什么”和“意义何在”,而不再将自己的视野及思维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办”。其实到这,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教育哲学这门学科中的另外两个特性了,即“批判性”和“现实性”。我认为,在一个理性思考的思维中,当我们去看待一项事物,去思考一种现象时,首先就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俗话说,空谈误国,事实上,空谈还误教育。其实,我们只要是想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这个问题和现象首先就得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说要有远见吗?远见、构想难道还是现存的吗?这种想法其实就是极端了,因为远见也好、构建也好,其目的是为了不出现问题,而问题必然是从现实出发的。例如我国乃至全世界一直都在攻克的一个教育难题: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这个问题不论国籍、不论性别、甚至不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不论社会的哪一阶层群体,这个问题都存在,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现实性。只有领悟到了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我们才能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当出现一个解决方案时,我们也就能进一步去想“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解决方案”了。到这个时候,“批判性”也就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了。因为不同的人的思维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的人看问题的切入角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现象,会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那么在这个时候,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就体现出来了,而这种批判性的博弈所导致的结果-------让人们意识到主观和客观的存在以及客观的重要性。其实我认为,人们之所以认为客观理性是很重要的,是因为人们发现当独立思考时,自身容易陷入主观性,即所谓“当局者迷”。而怎样能够让自己保持清醒呢?就是不同的声音,当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出现,有了对比,人才会进行反思。在教育中,这种“批判性”的自我反省自我抨击式的思考则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以人为主体的一项社会性活动,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也十分特殊,他们俩普遍还是以有偏向性的,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即使受教育者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他也可能会介于教育者的权威性而不敢发声甚至自我否定。那么,此时教育者自身的“自我批判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及难能可贵了。
第二,再来说一下,教育哲学中的最后一个特性-----建构性。简单来说,我的理解就是,在教育哲学中,如果把教育哲学比作一栋建筑,“哲学性”和“教育性”是这个建筑的地基,“批判性”和“现实性”则是这栋建筑的泥砖,而“建构性”则是这栋建筑的钢筋,也就是说,“建构性”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了教育哲学的稳定,另一方面,使教育哲学的思想得以凝聚,而不是以一种散乱的状态呈现。而且建构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是可以帮助教育哲学的学者来延伸和拓展自己的思维的,并且这种延伸拓展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现阶段对教育哲学的理解以及想法的总结。
张洁瑜20132108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