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下面我将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讨词义在作品中的传递。

1. 贾鸣凤作品中的“城外女人”,身世不显赫,从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

但是她并不向命运低头,不想沦为“穷亲戚”,竭力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她过早地离开了家乡,投身于歌舞事业。

然而,她的一时冲动和侥幸心理似乎都背离了她的初心,拉下了她赢得别人尊重的大好前途。

她虽然逆来顺受,但在环境巨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暴躁易怒,甚至是冷血残忍。

她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一个社会中边缘化人群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价值,从而突出了一个人在历史变动中保持人格尊严的难度、矛盾与挣扎。

2. 甄嬛甄嬛是卓文君的女儿,早在她五岁时,便被四爷一眼相中。

可谓是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人。

她是一个聪明、有心机却不失天真的女子,在宫廷中富有智谋,却不作恶,屡破屡立。

而她周身散发的无尽的妩媚,令所有男人都不自觉地倾心于她。

无论是善意的,还是算计多端的,都围绕着甄嬛异常地打转,她那深婉、圆润的语调往往能疏通最复杂的桥梁。

她最后通过自救终能够获得自由,赢得了生命的另一个可能。

她形象的传递在表现了一个皇宫妇女在历史环境中的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展示了一个天真却不失智慧的女性形象在宫廷和人类世界中的多重角色。

3. 冯玉祥冯玉祥是作品中陪伴了贾鸣凤度过余生的一个男子。

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知青出身。

然而,他的成长和人生轨迹完全没有脱离自己的命运轨迹。

他以后虽然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自己的老板,但是他自由的时代缺乏自由。

他的形象塑造中,也渗透了很多反映时代之矛盾的元素。

他身体的自由与精神的束缚,既是个人命运的残酷反映,也是一个时代困境的写照。

他在作品中是一个个体的象征符号,触及了一个时代的灵魂痛楚和文化矛盾,同时也是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质量的期许。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共性和个性的梳理及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可是来比较书中的几位女性,发现她们被有意无意地蒙蔽了扭曲了,失去了本来面目,她们或多或少被不合理压抑了.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共性分析个性分析钱钟书先生《围城》一书塑造了一幅幅生动的40年代旧中国的图景,聚焦的是这一图景中的一个卑微的群体-—知识分子.人物众多,千姿百态,女性人物形象更是异彩纷呈,个性鲜明,不管是浓墨登场苏文纨、孙柔嘉,还是轻抹淡写的唐小姐。

她们的命运和生存状态都值得人们去关注。

在许多分析钱钟书小说《围城》人物的文章中,论者的兴趣点和重点多是集中在男性人物,较少论及女性人物。

这种倾向造成了钱钟书小说研究的不完整性.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入手,去分析、体验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一、共性分析:小说《围城》中的女性大都美丽、智慧、多情、善感,这很符合中国男人低俗而陈旧的审美趣味.而她们的柔弱、哀怨、狭隘、无助,又可满足男人的优越感和征服欲.当然,这些并不是钱先生笔下女性形象的全部。

在我看来,这些女性还具备了以下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征.1、深厚的文化内涵钱钟书先生是位博学睿智的学者,渊博的学识使他能站在一个学理的高度上,精细传神地刻画人生世相,冷静地表达对社会文化和对女性的观察、思考及见解。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刻画的有思想价值与艺术品味的艺术形象,她们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是丰厚深邃的。

《围城》中的女人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的,像苏小姐还出洋留过学,接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

就算没出过洋的,如孙小姐、唐小姐之辈也都或多或少得受到西方现代文化风气的影响。

她们也想像西方女性那样,能够自由得选择自己事业,能够自由地恋爱,可以自主自己的婚姻.她们已不安于传统女性的角色。

2、同处“围城”之中。

《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

《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

《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标签:《围城》;女性形象;爱情;婚姻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独具匠心地从爱情婚姻角度,揭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青年丰富多采的思想情感和处世风格,《围城》从头到尾离不开女性形象的描绘,主要女性形象是围绕和方鸿渐发生瓜葛的四个不同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展开的,而《围城》的成功之处正是和这四位女性形象的完美塑造紧密相连的。

一、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的女性形象——鲍小姐鲍小姐在《围城》中所占的篇幅不多,只用了不足二十页。

但她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小。

她是第一个从肉体上得到方鸿渐的人,而且,她对方鸿渐的日后行为颇有些影响。

她是个有未婚夫且是在未婚夫资助下留学的女人,但她却并不忠于自己未来的丈夫,起码在肉体上是不忠诚的。

在引诱别人方面,她很自信,故“极快、极易地给人引诱了”。

她很乐于下功夫引诱男人,在她看来,能引诱到男人就恰好证明了自己的魅力所在。

她之所以要引诱方鸿渐,是因为方是坐二等舱的人,应该有些经济实力,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同时人还过得去。

更重要的是她已将方定性在“旅行中消遣的伴侣”,这又可以满足她肉欲的需求。

在这方面选择方,又是因为别的留学生都“不大去亲近她”。

当然,她也知道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感情,但为了自己的享受,她不会去为别人考虑的。

在经历了一夜激情之后,他们的事还是被侍者阿刘发现了。

这时,“鲍小姐脸绯红,……眼望别处,只做不知道”。

同许多人一样,自认为是坏事的事在没有被人发现的时候都是无所谓的,可一旦被发现,心里也就以之为耻了。

可见,鲍小姐在骨子里还是以偷情为耻的。

只不过在她这儿,肉欲的满足战胜了道德的谴责。

在即将离船的时候,鲍小姐对方鸿渐的轻蔑一瞧,很是打击了方的自尊心。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围城》对女性人物得塑造非常精彩,小说中主要得四位女性都各具特色:温柔得体得、妩媚风骚得、孤高冷静得与工于心计得。

这几位女性构成一条爱情线索贯穿于方鸿渐整个人生旅途之中,使方鸿渐得旅途颇不平静。

最先踏进方鸿渐得旅途中得当然就是鲍小姐了,鲍小姐姓“鲍”,取意“鲍鱼之肆”,从这点足以瞧出作者对她得褒贬得态度。

鲍小姐皮肤黝黑,穿着火辣,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得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就是赤裸裸得"。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她们修正为"局部得真理"。

“英国人瞧惯白皮肤,瞧见鲍小姐暗而不黑、肥腻辛辣得引力,以为这就是地道得东方美人。

”这绝对就是对她得讽刺。

鲍小姐就是几位女性中最开放得一个,或者说她非常放荡,有了未婚夫,还故意在船上引诱方鸿渐,说方鸿渐像她得未婚夫,让方鸿渐自作聪明得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享受未婚夫得权利,而不必履行她未婚夫得义务了”,使方鸿渐忍不住与她调情。

她毫无羞耻之心,不受道德得约束,公然地与方鸿渐在船上得甲板上调情,表演亲密举动,毫不在乎别人得眼光,全然忘了家中得未婚夫。

在欧洲她也没闲着,从这句“幸亏鲍小姐就是学医得,所幸也没弄出什么事了”可以略知一二。

她更就是一个情场老手,在感情上收放自如、拿捏得当,知道什么才就是自己真正想要得,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

所以在快抵达香港,她对方鸿渐得态度立时冷下来,热情地投入未婚夫得怀抱。

这时候,方鸿渐才知道自己不过就是她在寂寞旅途得一个消遣。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就是可怕得。

鲍小姐香港上岸之后,方鸿渐开始了与苏文纨得爱情纠葛。

苏文纨就是个典型得大家闺秀。

书中就是这样描述她得“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得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

浅析《围城》中孙柔嘉形象(论文)

浅析《围城》中孙柔嘉形象(论文)

浅析《围城》中孙柔嘉形象(论文)《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而孙柔嘉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小说中,孙柔嘉是主人公陈察院的妻子,她的形象既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又是一个富有内涵和智慧的代表。

孙柔嘉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形象。

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英语和法语,擅长小提琴演奏,具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她一直身着华丽的服饰,精心打扮自己,展现出高贵优雅的气质。

同时,她还是一位善于社交的女性,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充分展示了她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孙柔嘉是一个充满内涵和智慧的代表。

尽管她身处上流社会,但她并不陷入虚荣和浮华之中,而是对现实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解。

她对陈察院的妥协和婚姻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选择了屈从于现实的婚姻。

她对婚姻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懂得如何在现实中生活,并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她还善于观察别人和生活,能够准确地洞察人心和社会现象。

孙柔嘉的形象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孙柔嘉的形象展示了钱钟书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艺术的追求。

她通过音乐和艺术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展示了成熟女性的情感世界和智慧。

她的形象也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对现实的分析和批判,通过她的角色,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空虚和荒谬。

《围城》中孙柔嘉的形象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代表。

她既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展现了高贵优雅的气质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又是一个具备内涵和智慧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她对婚姻和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孙柔嘉的形象,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围城》中的社会和人性问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揭示。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他的“钱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围城》更是家喻户晓,仅这一部书就可以奠定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围城中的男权主义研究,但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唐晓芙是作者用笔墨较少的人物形象,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取这个名字也是有着深刻寓意的,“晓”是早晨,“芙”是荷花,也就是说她像早晨池塘里刚出水的荷花那样纯洁美好,也确实是这样,刚出场便给人一种清纯之美,书中这样描述“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颜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正是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唐晓芙是活泼开朗,美丽善良而又大方聪明的,她直言直语,不矫揉造作,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得到的理想中的女孩子,可这种美好却是稍纵即逝的,当方鸿渐终于和苏文纨划清界限时,他和唐晓芙的爱情也结束了,唐晓芙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物,她的家庭,她的交际圈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她缺少压力和打击,一旦苏文纨把方鸿渐的一切都告诉她时,她便完全相信表姐,而变得束手无策。

她本想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却迟迟开不了口,“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这也看出她倔强的一面。

杨绛先生曾说“《围城》中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11],而这也成了方鸿渐一生的遗憾。

漫谈《围城》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漫谈《围城》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漫谈《围城》中的⼏个⼥性形象钱⽼⼀部《围城》,刻画了多个⼥性形象,其中⼜数唐晓芙、孙柔嘉、苏⽂纨三⼈作者⽤⼼颇多,这⼏个⼥性形象,也是我们每个⼈⽣命中都会遇见的。

唐晓芙是作者最钟爱的⼀位⼥⼦。

作者夫⼈杨绛先⽣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物,不愿意把她嫁给⽅鸿渐。

”作者温情脉脉地赋予了唐晓芙其他任何⼥性⾓⾊都没有的好条件。

她拥有让⼈眼睛⼀亮的美貌和清纯⽓质,甫⼀出场,作者就不吝拿出⽆尽的好话来赞美她,篇幅实在有点偏⼤:“唐⼩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着⼀般⼥⼈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新鲜得使⼈见了忘掉⼝渴⽽⼜觉嘴谗,仿佛是好⽔果。

她眼睛并不顶⼤,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的⼤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都⽢⼼变成⼥⼈头插的钗、腰束的带、⾝体睡的席,甚⾄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齿。

她头发没烫,眉⽑不镊,⼝红也没有擦,似乎安⼼遵守天⽣的限⽌,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之,唐⼩姐是摩登⽂明社会⾥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孩⼦。

” 作者为她安排了优越的家庭环境,⽗亲是⼀个事业有成的律师,还有苏家这门阔亲戚,家庭开明,风趣,“爸爸妈妈对我姐妹们绝对信任,从不⼲涉,不检定我们的朋友。

”她回到家⾥,⽗母都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她没有经历世俗社会的侵扰,正处于刚上⼤学的纯真年代,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学因战事内迁,她停学在家半年,现在也计划复学”,有时间可以专⼼⽤于恋爱,她见过世⾯,不⼟⽓,每天进出的都是苏家的沙龙。

作者还赋予了唐晓芙处⼦的圣洁。

虽然苏⽂纨说她⼿⾥握着⼤把⼤把的男朋友,但从作者的叙说中我们却能看出她的不经⼈事。

她的爱情观是原⽣态的,“我爱的⼈,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等待我”。

这个听起来类似于现在的⼤款征婚,要求⼥⽅不仅⽆性经历,甚⾄是⽆情感经历,但后者是掌握强势话语权的⼈的强势要求,前者却是未谙⼈事的处⼥的爱情期盼,唐晓芙的爱情观正在趋于成熟中,当⽅鸿渐站在⾬中,她已经抛弃了这⼀幼稚的观念,可是作者却决定在这个时候终⽌叙述:她“看得⼼溶化成苦⽔,想⼀分钟后他再不⾛,⼀定不顾笑话,叫佣⼈请他回来。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悲喜交织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围城》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1. 方鸿渐:本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典型的“围城人物”。

他是一个境遇尴尬、内心矛盾的人,一方面渴望自由和个性的表达,渴望逃离围城与外界接触;另一方面,他又因为恐惧和惯性而留在“围城”中,生活在封闭的社交圈子中。

方鸿渐的形象是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道出了很多都市人的心理困惑和困境。

2. 孙少平:方鸿渐的朋友,一个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

孙少平是一个勤劳老实的人,虽然没有大志向,但对生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平衡因子的角色,他的故事反映了在围城中生活的普通人。

孙少平的形象给读者带来一丝温暖,体现出善良与真挚的力量。

3. 钟琴:方鸿渐的妻子,一个意志坚定的女性形象。

钟琴是一个独立自主、聪明机智的女性,她在婚姻中展现出对自己权益的追求和维护。

她虽然爱着方鸿渐,但也不愿为其委曲求全,力图在围城的桎梏中找到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钟琴的形象呈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力图获得自主权利的渴望,展现了女性围城中的反抗精神。

4. 方鸿勋:方鸿渐的哥哥,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

他以严肃、正直的性格为人所知,在小说中充当了道德的化身。

方鸿勋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责任感,他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家族责任与个人价值的矛盾。

他的遭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封建观念的束缚以及新旧价值观的冲突。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围城》深刻揭示了现代都市中人们困境与矛盾。

每个人物形象都展示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在揭示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人性真实。

这些人物形象的精彩塑造为小说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同时,这些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吁人们要勇敢追求自由、真实和幸福,摆脱围城的束缚。

总之,《围城》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所著的一本现代文学名著,以其真实、深刻的描写和富有思想性的内在表达,成为8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中的“铁三角”之一,被誉为“爱情文学的百科全书”。

社会氛围的变化和甲午战争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对于女性观念的转变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是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为方鸿渐的妻子孙少安。

孙少安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知识家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父亲的良好教育和家庭的薰陶,这也使得她在情感和精神方面都拥有了较高的修养。

她的博学多才、机智聪慧、独立自主,不仅是方鸿渐的妻子,更是他的境遇上升和人格成长的一个过程。

孙少安出身于一个文化知识家庭,从小就接受了高质量的教育。

她的父亲是一名教育家,对她的教育非常用心,使她受益终身。

孙少安的博学多才、机智聪慧,是在这样一个培养与环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在小说中,她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学习天赋,虽然她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是她依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考入了北大。

与此同时,孙少安在情感和精神方面也拥有了高质量的修养。

她在方鸿渐的人生旅途中,总是对他有所启迪和帮助。

她通过对方的许多行为和言语的引导,让方鸿渐逐渐从困惑和迷茫中走来。

她在婚姻中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立自主,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绝不为随波逐流的群体思想所左右。

她的成功也体现在她保持着自己本真的特质,始终沉稳自持,敢于展现自己的魅力,这也让我们放心,相信她有着强大的“自我群体”和不愧是知识女性的标签。

此外,孙少安在和方鸿渐的相处中,也表现出了自己的“非常规”的个性和主张,她在方鸿渐需要借钱支息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拿来,为此可见她对方的爱和信任。

这种思想的传承是崇高的,而且她还教育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总之,孙少安在小说中以自己的努力和独立自主闪耀着光芒,她的品质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围城》对女性人物的塑造非常精彩,小说中主要的四位女性都各具特色:温柔得体的、妩媚风骚的、孤高冷静的和工于心计的。

这几位女性构成一条情线索贯穿于方鸿渐整个人生旅途之中,使方鸿渐的旅途颇不平静。

最先踏进方鸿渐的旅途中的当然是鲍小姐了,鲍小姐姓“鲍”,取意“鲍鱼之肆”,从这点足以看出作者对她的褒贬的态度。

鲍小姐皮肤黝黑,穿着火辣,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英国人看惯白皮肤,瞧见鲍小姐暗而不黑、肥腻辛辣的引力,以为这是地道的东方美人。

”这绝对是对她的讽刺。

鲍小姐是几位女性中最开放的一个,或者说她非常放荡,有了未婚夫,还故意在船上引诱方鸿渐,说方鸿渐像她的未婚夫,让方鸿渐自作聪明的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享受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她未婚夫的义务了”,使方鸿渐忍不住和她调情。

她毫无羞耻之心,不受道德的约束,公然地和方鸿渐在船上的甲板上调情,表演亲密举动,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全然忘了家中的未婚夫。

在欧洲她也没闲着,从这句“幸亏鲍小姐是学医的,所幸也没弄出事了”可以略知一二。

她更是一个情场老手,在感情上收放自如、拿捏得当,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

所以在快抵达香港,她对方鸿渐的态度立时冷下来,热情地投入未婚夫的怀抱。

这时候,方鸿渐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她在寂寞旅途的一个消遣。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是可怕的。

鲍小姐香港上岸之后,方鸿渐开始了与苏文纨的爱情纠葛。

苏文纨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

书中是这样描述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的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

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鲍小姐是四位女性中最“离经叛道”的,作者只给了她一个姓,连名字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子,却是主人公方鸿渐爱情生活的开端,对方鸿渐后来的爱情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鲍小姐的娇艳与性感,是她引诱人的本钱,她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从她搭讪方鸿渐的过程来看,她引诱人的手段可谓相当高明,不露痕迹。

方鸿渐对爱情的直观体验是从鲍小姐开始的,而对鲍小姐而言,方鸿渐只不过是漫长旅途中一个不错的消遣对象——事实上,鲍小姐一开始就是抱着跟方鸿渐逢场作戏的心态与之相处的,并没有半点感情可言,没有方鸿渐,她也会在船上找别的“李鸿渐”、“张鸿渐”来排解她旅途上的寂寞的。

苏文纨从外在的条件来看,可以称得上是“极品女子”:家世好,学历高,容颜俏。

方鸿渐虽然没有爱上她,但也不得不承认“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

”苏文纨一向清高,身为留学博士,是新时代的女性,按说应该勇敢主动地追求自己幸福的,可是她偏偏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依旧保持着所谓的矜持,不肯轻易主动向方鸿渐明确示爱,还试图利用赵辛楣对自己的爱恋来激发方鸿渐的勇气,同时“看两个男人为她争斗”,她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作品中关于唐晓芙的描述笔墨不多,但却意义重大。

因为她是方鸿渐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对象,也是作品中最美好的女性形象。

人如其名,从名字就让人产生由衷的好感——晓芙,清晓芙蓉,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圣洁而美好。

导致方,唐两人分手的原因不仅仅是唐晓芙“过信表姐”,而是性格使然。

首先,唐晓芙对爱情有太多浪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后来苏文纨挑拨离间成功埋下了伏笔,她的理想爱情轻而易举地就破灭了;其次唐晓芙虽然能积极主动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但对现实问题却缺乏理性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归根到底她还是个不喑世事的小女孩,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去经营一份感情或者婚姻;再次,唐晓芙是男性心里的完美女生,作者太喜欢这个人物了,不愿轻易将她嫁给碌碌无为的方鸿渐。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长铺中心小学石先春内容提要: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是一部以方鸿渐的恋爱婚姻经历为“主旋律”的“流浪汉体小说”,作品中除了犀利的讽刺、机敏的幽默、奇特的夸张、妙语连珠的比喻和洞烛入微的议论引人注目外,还塑造了一群都市的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尽管“城”中女性众多,但性情各异、品性不一。

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位女性形象作一番分析,挖掘出隐伏其后的文化底蕴,试图对女性的发展及人性的弱点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围城》、女性、文化、人性、弱点一、围城中的女人睿智的钱钟书先生在其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中塑造了一群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然而她们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有自己不同于人的性情和个性,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围城世界,向人们展示了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的一面。

首先粉墨登场的是“袅袅婷婷”的戴着太阳镜的苏文纨小姐和“局部的真理”鲍小姐。

和才女苏文纨的温柔含蓄不同的是,鲍小姐是位“性”的解放者。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性感而暴露的她对年已二十七虽已订婚却没经过恋爱的训练的方鸿渐来说,无疑是个难以抵挡的诱惑,而为了消除旅途中的寂寞无聊,虽已订婚并靠未婚夫出资留洋的她便开始了她的“勾引计划”。

她先是在邮轮的甲板上和方鸿渐借烟接吻。

当方鸿渐在船身晃得厉害时,她便装作站不稳,方鸿渐便勾住了她的腰,他嘴馋似得吻她,她的嘴唇就暗示着,身体依顺着。

后来她愈发大胆,终于有一次好像不经意地对方鸿渐说:“咱们俩今晚都是一个人睡”。

这一句话后,她的“勾引计划”就宣布成功了!在此之前,她还无耻得对方鸿渐说“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尽管她的未婚夫李医生是个半秃顶,戴大眼镜子的黑胖子,和方鸿渐没有丝毫的相像之处。

方鸿渐听了,又是害羞又是得意,以为“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

”从中可以看出,勾引的味道“力透纸背”,足以溢出纸外了!但是最终胜利的并非方鸿渐。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现代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段特定时期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重点分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包括小龄儿、周洁、季子瑾和方玲等人物。

首先是小龄儿。

小龄儿是主人公钱三强的妻子,她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形象。

小龄儿在家庭中担任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她勤快贤惠,照顾孩子、做家务,是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

然而,小龄儿的形象也暗示了传统家庭模式的缺陷,她的智慧被压抑,自我意识被淹没,最终导致她的人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一个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周洁。

周洁是一位聪明、独立而自信的女性。

她在男权社会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

周洁在工作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能力,她是副院长,身边有一大批追求者。

然而,周洁的性格也有一些问题。

她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要求极高,有时过于理智和冷漠。

她在爱情上也存在挑剔和不容易满足的问题。

尽管如此,周洁的形象仍然让人难以忘怀,她是职场女性的代表,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独立和坚持。

季子瑾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位有着极高文化修养的女性,主人公对她非常欣赏。

季子瑾矛盾且敏感,她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追求真理和正义。

然而,她内心的矛盾和对完美的追求使她陷入了困境。

她渴望被爱和理解,但无法得到满足。

最终,她选择了一种牺牲和逃避的方式,选择了婚姻,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这也凸显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无奈和困境。

方玲是小说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方玲是一个丧偶的女人,她在失去丈夫后嫁给了围城的翻译员方鸿渐。

然而,尽管她嫁给了方鸿渐,但她对他的爱并不深,她经常与方鸿渐争吵,并对他进行嘲讽和攻击。

方玲在性格上非常独立和自信,她勇敢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惧社会的眼光。

然而,她也有自己的软弱和敏感,她经常对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感到自卑和羞愧。

方玲的形象让人有些纠结,她既是一个坚强和自信的女性,也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引言《围城》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小说,描写了人们对自由、幸福以及对抗社会生活中不利因素的不断追求与坚守。

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丰满生动,其中女性形象尤其突出。

本文将以《围城》中的知识女性为切入点,探讨她们的形象特点、代表意义以及对当前社会女性的启示。

知识女性的形象特点知识女性在《围城》中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也是作者茅盾的创新点之一。

她们表现出的顽强求知、自主独立与意志坚强,在当时的传统文化与观念背景下尤为耀眼。

五位知识女性中,张爱玲笔下的巩小姐、梁凤仙、黄韵玲三位女性形象尤其为人津津乐道。

巩小姐,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在小说中以独身女教师的身份登场。

她对爱情十分理性,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人生追求。

在家庭观念极其重要的传统观念下,她敢于拒绝父母为她安排的相亲,也不愿意为了爱情违背自己的原则与追求。

她秉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勇敢面对困难。

梁凤仙是知识女性中的励志代表。

她自幼觉得读书能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杂志社编辑。

在小说中,她为追求职业发展,勇敢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提升。

黄韵玲更是一位具有思想家特质的知识女性。

她注重心灵的深刻探索,重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谈论爱情时,她提出了许多哲学性的观点,为小说增添了许多哲学深度和思考空间。

这些角色具有独立自主、勇敢追求、宽广思想等方面的共性特点。

她们跳出了传统固有的女性角色模式,展示了当时的新型知识女性特质,引起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界的强烈关注。

知识女性的代表意义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的教育与就业机会极为有限,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接受传统男女角色分工的思想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之所以知识女性在《围城》中得以出现,便是对这种传统文化和观念的超越和拓展,是对当时女性地位的一次重大突破。

首先,知识女性呈现出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勇敢追求的特质。

在传统固有的女性角色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和继承的代言人,女性很少拥有自己的追求、独立的人生意识和价值。

钱钟书《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钱钟书《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钱钟书《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 要]钱钟书《围城》中的女性成长是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失败尝试,具有鲜明的时代女性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与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矛盾,潜藏着现代女性意识的萌芽。

[关 键 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悲剧林才钧《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殊社会群体——“知识分子”的特殊关照。

知识女性作为特殊时期男权社会的特殊产物,在钱钟书笔下有冲动、有勇敢、有智慧,但也有心灵深处的墨守成规,她们有各自不同的矛盾,也有共有成长环境下的共性问题。

《围城》中的“头号演员”“男一号”是方鸿渐,“女一号”则是“方鸿渐的女人”,上帝视角下的“上帝”便是封建男权社会不可被打破的男权思想,这也是《围城》中女性悲剧的原罪。

一、方鸿渐的“女人们”《围城》与方鸿渐产生关系的女子依次为欲求为先,搔首弄姿出卖身体的鲍小姐;工于心计,试图驾驭男人的精品女子苏文纨;明净聪慧,直言不讳,寻求纯洁男女关系的理想女孩唐晓芙;资质平庸,深谙男人需求,外弱内强的独立封建知识女性孙柔嘉。

四个女子,四种性格,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方鸿渐的女人”,也是钱钟书先生所期盼的具有现代独立意识的“真实女人”——鲍小姐身上表现出不加道德规劝的原始欲求;苏文纨的万般优秀归于一身想拥有操控男人(权力)的力量;唐晓芙出淤泥而不染的天然明净理想;孙柔嘉对现实世界真实的解读。

四种人生糅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全人的模型。

当然,人无完人,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

(一)“及时行乐”是一种生活方式——鲍小姐鲍鱼之肆,恶臭满盈。

“鲍小姐”无名有姓,姓却是恶臭之“鲍”。

“局部的真理”是稍加掩饰肉欲与物欲的嘲笑之语,“熟肉铺子”是同船男人对鲍小姐的称呼,肉铺卖肉必然要有交换之物,两相付出,互为满足,此为“熟”。

鲍小姐出身贫家,靠“夫”翻身(依附有能力的男人),是实现由“贫”到“富”阶层和身份转变最为简单和便捷的路径——鲍小姐靠“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出钱出国留学,他靠未婚夫得以获得更好的生活。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

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和感情上的经历,描绘了40年代中国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部分场景、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界崇洋媚外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几位女性角色的性格分析,从几个视角上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观进行分析研究。

一、围城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一)苏文纨大家闺秀苏文纨是头一个出场的,而且从一出场就显示出她的强势来,有着女博士的学位,打扮斯文讲究,就连她的长相,在作者的描述下也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强势来:“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一个“硬”字,从一开篇就注定了苏文纨做人做事,乃至恋爱过程中都固守的强势地位。

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苏文纨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赵辛楣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方面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当然,她自有她强势的资本,家境好,学历高,长相就算不是什么大美人,也还至少是“眉清目秀”的。

手中握着如此多的资本,自然会以为全天下都应该是她的,全天下的男人就算不为她哭泣,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下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自己一路追求更高的目标,回头的时候才发现年纪已经见长,这时候找对象就不得不放低了点标准,倘若换作从前,方鸿渐之流也入不了她眼,方鸿渐最终却却拒绝了她。

苏文纨最终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来是没有底的”。

其实却不然。

首先,苏文纨早已列入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攻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这样就更一步解释了“围城”的象征。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在中国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勃兴、大都市的空前畸形繁荣,都市通俗小说也在近代奇迹般地活跃起来,派别林立,种类繁多,形成了热闹的场面。

近代小说中,近代都市通俗小说得到繁荣发展。

而都市和都市女性构成了都市小说的两大景观,小说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当时的社会观和女性观。

钱钟书的《围城》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它集中而深刻地刻划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容。

作者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全无雷同之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形态性格,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各有其特征。

但是作者并不是仅仅从人写人,他写出了每个人性格形成的根源,并把形成每个人特征的文化挖掘了出来。

作者以婚姻态度为出发点,对每个女性进行了阐释,这些新女性虽然形式上似乎是新的,但本质上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男婚女嫁的观念,还是充当了传统婚姻的一分子。

关键词:都市小说《围城》女性社会三、四十年代,都市小说达到巅峰,都市和都市中的女性构成了都市小说的两大景观,与分散、单一、封闭、静止的农业文明相比,现代都市以其自身的多样性、开放性、多元性、丰富性等特征为女性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现代都市文化直接影响了都市人的价值观、生存观,都市女性的价值体系也随之发生转变。

与传统女性相比,都市女性所背负的传统文化负累相对要少,例如、贞操观的淡漠、对女性作为主体性身体欲望的肯定、都市商业文明下的重物质、重实利的价值观使都市女性意识到只有抓住金钱、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人生第一要事。

在三十年代的都市作品中,都市女性对物质的追求体现为洋场女性以虚假的情爱和性爱游戏来获取男人的金钱,把男人作为她们获取物质的工具。

在四十年代都市小说中,在市民社会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封建宗法体制及其相关的价值体系其实已面临崩溃、解体局面,市民社会新的价值准则正在形成之中当市民的实惠价值观日益凌驾于其它价值观之上时,都市女性利用宗法制的固有秩序和市民生活的实惠原则为自身谋利益的机会也随之到来,她们没有从宗法制层面上与她所隶属的男人确立其认同关系,而是以婚姻为手段来获取男人的金钱以实现其经济安全的目的。

《围城》中孙柔嘉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中孙柔嘉女性形象分析

艰难的存在,灰色的形象——《围城》中孙柔嘉女性形象分析《围城》中身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孙柔嘉是个很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夹击下,孙柔嘉在虚伪黑暗的乱世中艰难地存在,身不由己地在人生之城中被涌进涌出,不知不觉中酿造了自己灰色的人生。

一、孙柔嘉的进出“围城”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她们可以借助出嫁摆脱不济的命运。

《围城》中的孙柔嘉掌控塑造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但同时,又亲自结束了这次重生。

(一)进城:际遇所迫与工于心计“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1】(P122)孙柔嘉的出场十分简陋,但在如此简简单单的描述中,却对她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

方鸿渐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有看清楚呢。

”【1】(P130)这也从侧面上说明孙柔嘉在外貌上没有惊人之处。

她的家境也并不富裕,“孙先生孙太太对女儿的事淡漠得等于放任。

孙先生是个恶意义的所谓好人——无用之人,在报馆里当会计主任,毫无势力。

孙太太老来得子,孙家是三代单传,把儿子的抚养作为宗教。

”【1】(P300)对于一个相貌并不出众,在家庭中不被重视,没有地位,独身在外的青年女性来讲,她是没有依靠的,内心是孤独的。

同时,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女性,孙柔嘉是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女人,一方面掌握了知识走进了社会,获得了经济自主权,另一方面又没有摆脱传统女性以家庭为中心的旧观念,受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孙柔嘉而言,婚姻是保证她活下去的契约,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她要主动去抓住自己的幸福。

因此,婚姻是围城也好,不是围城也罢,她一定要进去,否则就失去了依靠。

同时,孙柔嘉的“进城”也是她算计的结果,对于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孙柔嘉,同鲍小姐一样深深明白机会要自己找。

孙柔嘉大学毕业,在去三闾大学谋职的途中,方鸿渐在甲板上的几句体贴话温暖了她的心,她从此便心生爱意。

独立女性形象《围城》中的女性角色

独立女性形象《围城》中的女性角色

独立女性形象《围城》中的女性角色《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对现代都市中的人际关系、婚姻观念及女性地位的刻画而闻名。

作品通过描写独立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在社会中的处境和命运。

本文将围绕独立女性形象这一主题,分析《围城》中的女性角色。

首先,我们来谈谈白流苏这个角色。

白流苏是小说中的重要女性角色之一,她是一个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白流苏具有出众的才华,早年留学归来后成为一名知名音乐家。

她自主选择了独身生活,并拥有自己的事业。

白流苏坚信婚姻是束缚女性的桎梏,她敢于面对社会的批判和舆论的压力,坚持自己的选择。

另一个具有独立女性形象的角色是邓爱民。

邓爱民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她在小说中担任县长一职。

邓爱民深知自己的价值,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

她拥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不依附男性,从未想过要结婚。

邓爱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跻身高位,展现了独立女性的无限魅力。

另外一位独立女性形象的角色是孟家珍。

虽然孟家珍在家庭中显得温柔贤淑,但她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明确的认知和独立的思考。

她明白自己不止是一个家庭妇女的角色,还是一个具有思想和情感的个体。

孟家珍通过与其他角色的交流和思考,逐渐拨开心灵深处的困惑,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个独立女性形象的角色是花儿姐。

花儿姐是一个性格开放、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女性形象。

她放弃了传统观念对女性婚姻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

花儿姐追求着真实的感情和完整的人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在追求幸福上与男性并无二致。

通过描绘这些独立女性形象,钱钟书向读者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尊严。

他们不再是婚姻的附庸,而是拥有自己事业和追求的个体。

她们勇敢地面对社会的偏见和压力,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奋斗。

她们的独立和自信影响着周围的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总结来说,《围城》中的独立女性形象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她们的独立和自立不仅对女性自身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从头至尾都围绕着一群女性,钱钟书先生通过讽刺、暗示和幽默的笔调塑造了这一批各具形态性格的女性形象。

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三个贯穿主人公方鸿渐生涯的女性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分析其性格特点、形成原因及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从婚姻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女性,对依旧无法摆脱传统的婚嫁观念的思考。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文化婚姻思考The female images of fortress besiegedAbstract:Fortress besieged the hero square hong gradually from beginning to end all around a group of women, which Mr. Qian zhongshu suggested by sarcasm, and humor style created a batch of each form character images of women. Sown Wan, Tang Xiao fu, gentle sun jia three throughout the hero square hong gradually career women is the key of the researc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the culture. To examine these wom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riage, still can't get rid of the thinking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arriage.《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引言《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以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为线索,刻画了一批又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尤为异彩纷呈、形象各异。

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是对主人公方鸿渐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女性。

她们都是知识青年,有的留学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有的就读或毕业于国内大学,可以说她们是当时集新思想、新文化的代表。

但她们依旧摆脱不了传统婚姻的束缚,包括以“开放”为性格标签的鲍小姐依旧无法挣脱这一牢笼,唯一或许能够挣脱枷锁的只有寄予作者希望的唐晓芙了。

本文主要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个性分析来研究其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思考这些女性婚姻失败的根源。

苏文纨“眉清目秀,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

身段瘦削,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平日就有孤芳自赏、落落难舍的神情。

” [1]她虽然没有走进方鸿渐的围城,但她的戏份可谓是贯穿整本书,分量丝毫不下于走进围城的孙柔嘉。

她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家世好、相貌好、学问好的“极品女子”。

苏文纨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所以她的为人是比较孤傲的。

在大学里把自己的爱情看的过分名贵,直到毕业后方才发现自己年龄增长,已经不是那么时髦了,才将不轻易施予的爱情“幸运”的降落到方鸿渐头上,为此千方百计的的握住方鸿渐。

苏文纨是个富有心计的女人。

为了施予“爱”给方鸿渐可以为其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也可以使用美色以风骚为武器勾引男人,且处心积虑的要控制和扰乱周围其他人。

“她喜欢赵辛楣、方鸿渐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分出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也就不热闹了。

”[1]想从别人追求的幸福中找到满足感。

她有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的变态心理,方鸿渐的“移情别恋”让她对方鸿渐和唐晓芙产生怨念,揭发了方鸿渐的假学位以及和鲍小姐在船上的荒唐事,最终方鸿渐被逼的哑口无言,悻悻的离开唐晓芙。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苏文纨也是可怜的。

方鸿渐的犹豫不决,说话吞吞吐吐让人产生误会,苏文纨想将其笼入她的围城里,最终在互相的恨意中不了了之。

下嫁“四喜丸子”曹元朗,婚后的走单帮、带私货,将一个获得文学博士头衔的知识女性彻底转变为一个市侩的,追名逐利的,充满铜臭味的女人。

唐晓芙“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的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1]唐晓芙是作品里唯一一个没有受到作者讽刺和调侃的女性,她率性、有主见、天真,有着一大批类似方鸿渐的追逐者。

唐晓芙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个法律顾问,成长的环境相对自由。

相比较于表姐苏文纨,她显得更加单纯、稚嫩。

不论是她的天真浪漫给方鸿渐等纨绔子弟“寂寥”的人生注入新的活力,放肆的展开爱的追求,还是她对爱情幼稚而又美好的想象,都能将她自然、单纯的性格体现出来。

“自己绝不会爱方鸿渐,爱是曲折又伟大的情感,绝非那么轻易简单。

”[1]她对方鸿渐原本是没有一点关注的,直到后来才发现方鸿渐以前在她面前的奇言怪语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

“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这样干预,自己偏要让他亲近。

”[1]她对方鸿渐的接纳完全是因为苏文纨的心计,她不愿受人摆布的韧性以及反其道而行之的率性让她与主人公产生一段恩怨情仇。

同时,她也是个理想主义化的新知识女性代表。

她有着自己倔强的性格,对配偶有着严格的要求。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

“[1]这种极端的想法完全是出于年轻的理想主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显得非常不公平的,在漫漫的生命途中,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一道不可磨灭的,或深或浅的印记,谁都没有资格要求谁去为谁活着。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唐晓芙所体现出来的女权思想、女性独立的意味更值得我们去揣摩。

她是蹦出于当时封建传统而没有像苏文纨、鲍小姐那样受西方矫揉造作、纵欲纵爱的思想所侵蚀的知识女性。

“除了一个唐晓芙外,《围城》中的所有女性都无一例外的遭到作者的冷嘲热讽。

”[2]《围城》里的女性都是可怜的,结局都是不圆满的,我们唯一或许能看到希望的就是在她身上了,她也是作者寄无限幻想于一身的唯一希望了。

孙柔嘉“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骨上微有雀斑。

两眼分的太开,打扮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问,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1]孙柔嘉是赵辛楣报馆同事的女儿,同辛楣一起前往三闾大学与方鸿渐认识。

她的长相不佳,家庭背景不算好,想将意中人揽入自己的围城只有依靠心计。

她没有苏文纨的博士学位与家庭背景,也没有唐晓芙天真可爱的脸蛋儿,但她却挤进了方鸿渐的围城,又或者说她凭借她的心计将方鸿渐骗入她的围城。

孙柔嘉的伪装从开始前往三闾大学的途中就开始了,她的装幼稚、装娇弱无一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方鸿渐的心理。

她的伪装使她看起来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如相信方鸿渐在海上吹鲸鱼的故事,借书还书的事,这都大大满足了封建传统遗留下中国男性的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以及对弱小的保护欲望。

她的心计不仅仅于此,“闲话风波”、“家信事件”等连环计一步步的将方鸿渐逼进她的圈套。

赵辛楣的离开推动了两人更快的走在一起,后来孙柔嘉闪电般抓住李梅亭、陆子萧激怒方鸿渐的当口,迫使鸿渐当众订下了与自己的婚约。

她的心计可谓是行云流水,稳稳的将有点愚昧的方鸿渐抓在手中。

婚后的孙柔嘉是不幸福的,虽然将方鸿渐这位自己所爱的人强行抓进自己的围城,通过种种手段将方鸿渐驯服的妥妥帖帖的,但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依旧是不会长久的。

受到姑母的唆使,鸿渐的反抗,都使得他们的婚姻脆弱不堪。

最终孙柔嘉又走出了方鸿渐的围城又或者说她将方鸿渐放出了她的围城。

在城里的迷茫落寞,在城外的恐惧,都一一体现在这位可怜的女性身上。

“她享受的自由有限,能从城外寄到城里,又从城里挤到城外,孙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个方鸿渐.”[3]孙柔嘉是个新知识青年,但她同欲望女性鲍小姐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她和鲍小姐一样知道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的,为了得到一份稳定的婚姻可以牺牲一切。

她们虽然都受到新思想的浸染,但她们都未能摆脱旧思想的束缚,一心想寻找一个机会摆脱自己可悲的命运。

她们都想冲出婚姻的枷锁,摆脱自己所选的生活,但是她们不敢冲出这个围城,她们明白,围城外的尽是寂寥与黑暗。

她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新知识女性,从国内大学毕业或者留学归来,取得研究生或博士生的称号,但所学的东西并没有使内在的思想有所变化。

苏文纨,一个集封建伦理思想和西方女性矫情于一身的复杂女性。

她留学欧洲,学的却是诗词类,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提供了条件。

她身上虽然有中国传统大家闺秀的气质,但更多的是沾染上了巴黎上流社会社交圈中贵妇人矜持自负。

卖弄风情的习气。

唐晓芙和孙柔嘉没有留学的经历,但两人的性格却是大相径庭。

唐晓芙生活的环境要优越一点,父亲从事法律发面职业使得家庭中的封建思想不复存在,年龄尚且幼小的她没有见过大世面,保存着善良、天真的性格。

而反观孙柔嘉,则同唐晓芙的性格相对立,她工于心计,善于伪装,这也是与她的成长环境和个人遭遇有关的。

家里的重男轻女使得她得不到该有的爱,封建思想无形的浸入她的心灵,认为婚姻就是将自己摆脱出去的契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产物。

三个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三个不同程度,也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腐蚀与侵染。

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是独到的,社会上的每个女性的特点几乎都囊括在整本小说中,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三个人物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层次色彩鲜明的一些罢了。

苏文纨、孙柔嘉、鲍小姐的共同点就是婚姻的失败。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生成的。

”[4]如果说孙柔嘉的失败可以归结于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那我们就很难理解苏文纨和鲍小姐的婚姻为何会如此凄惨。

苏文纨的凄惨我们有目共睹,虽然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与长自己十几岁的人结婚,奔波于跑单帮、走私,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不幸福。

“鲍小姐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式的性解放者,而邮船一靠岸后,马上又投入到未婚夫的怀抱,前后判若两人,因而她的解放也仅是纯形式而已”[5]。

她回国后嫁给投资自己留学的牙科医生,可以想象的出她的婚后生活也不会太美满。

“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6]首先就是受传统文化的浸染。

最明显不过的就是孙柔嘉,受到西方解放思想的影响较小,基本上是完全生活在封建文化之下,形成了她这种为婚姻不择手段,企图摆脱命运的一类人。

第二就是受西方其他思想的腐蚀。

鲍小姐就是最好的代表,她的标签就是“性解放”,但这种思想似乎受到了不正确的理解,形成了放纵私欲的不良作风。

以至于作者产生“鲍鱼之肆,其味也臭”[7]的想法。

而苏文纨也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西方社交圈的不良习气是西方思想侵蚀的最大罪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