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几大模式
7种项目管理模式
7种项目管理模式七种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合理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下顺利完成。
在项目管理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模式可以应用。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分别是瀑布模式、敏捷模式、迭代模式、螺旋模式、增量模式、精益模式和混合模式。
1. 瀑布模式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按照线性顺序依次完成项目的各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且不可逆转。
瀑布模式适用于需求明确、稳定的项目,有明确的规划和预算,并且不需要频繁的变更。
2. 敏捷模式敏捷模式是一种灵活、迭代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敏捷模式通过将项目拆分成小的、可迭代的工作周期,称为“迭代”,来逐步推进项目。
每个迭代周期通常持续2-4周,团队在每个迭代结束时交付可工作的产品增量。
敏捷模式适用于需求不确定、需要快速反馈和变化的项目。
3. 迭代模式迭代模式是一种与敏捷模式相似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是将项目分解成多个迭代周期来推进。
不同之处在于,迭代模式通常更强调规范和控制,每个迭代周期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团队会进行评审和总结,以便在下一个迭代中做出调整。
迭代模式适用于对控制和规范要求较高的项目。
4. 螺旋模式螺旋模式是一种风险驱动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在项目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螺旋模式将项目分解成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开始时,团队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团队会进行评审和总结,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螺旋模式适用于风险较高、复杂的项目。
5. 增量模式增量模式是一种逐步添加功能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快速交付部分功能并不断迭代完善。
增量模式将项目分解成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包含一些核心功能,团队先交付部分功能,然后根据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项目几大模式
一、BOT融资模式1、概念: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中国一般称之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包括外国企业)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政府对这一基础设施有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2、解析: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期限的抵押以获得项目融资,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3、图示:4、关键点:(1)政府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协议(2)私人企业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维护并取得合理利润(3)政府拥有监督权,调控权(4)最终私人企业将项目交由政府二、BT融资模式BT(Build——Transfer),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2、解析: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系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几种项目运作模式
几种项目运作模式在项目管理中,有多种项目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具体取决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项目运作模式。
1. 传统瀑布模型 (Waterfall Model)传统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之一、它按照线性顺序进行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
每个阶段必须按顺序完成,且相邻阶段的输出直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这种模式适用于要求确定和稳定的项目,对项目的风险和变更管理严格控制。
2. 迭代模型 (Iterative Model)迭代模型将项目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需求定义、设计、开发和测试等阶段。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会得到一个可执行的产品版本。
通常,每个迭代周期都会逐步完善前一个版本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求较为灵活、变化较多的项目。
3. 增量模型 (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型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进行开发和测试。
当一个模块完成后,它就可以进入生产环境中使用,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
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每个模块都可以逐步增加新功能和改进性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或可分解为多个独立模块的项目。
4. 并行模型 (Parallel Model)并行模型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有自己的开发和测试团队。
各个子项目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较低。
这种模式可以加速整个项目的进程,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
然而,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需要高效的项目管理。
5. 敏捷模型 (Agile Model)敏捷模型强调快速适应变化和迭代开发。
它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阶段。
客户和开发团队密切合作,快速响应需求变更。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反馈和变更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项目运作模式外,还有其他模式如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原型模型 (Prototype Model)、混合模型 (Hybrid Model)等。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一、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BB)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BB)是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
该模式将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划分为设计、招标和建造三个阶段。
二、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一种以项目融资为基础,由项目发起人承担建设项目的全部费用,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的一段时期内运营该项目,并在此期间还清贷款,最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或其它投资人的一种模式。
三、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进行项目管理,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部或部分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合作模式(Partnering)合作模式(Partnering)是一种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该模式下,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等各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约定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目标,并共同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
五、EPC(设计-采购-建造)模式EPC(设计-采购-建造)模式是指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由一个总承包商负责,包括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全部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业主的管理负担,实现设计、采购和施工的—体化。
六、快速轨道工程管理模式(Fast Track)快速轨道工程管理模式(Fast Track)是一种加快工程进度的方法。
该模式通过并行作业的方式,缩短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七、集成—体化管理模式(l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简称IPD)集成一体化管理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简称IPD)是一种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阶段进行—体化管理的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和冲突。
八、质量管理模式(QPM)质量管理模式(QPM)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该模式注重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线性的、阶段化的管理模式,也被称为“瀑布模型”。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按照预先确定的时间表和步骤一步一步地执行,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项目,但对于复杂多变的项目可能不够灵活,无法适应变化和风险管理的需求。
2.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弹性的、迭代的管理模式,也被称为“迭代模型”。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被分为多个短期迭代周期,称为“冲刺”,每个冲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团队在每个冲刺结束后进行回顾和调整,以适应变化和不断改进。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需求不确定、风险较高的项目,能够更快地响应变化和客户需求。
3.协同项目管理模式:协同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协同决策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团队成员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中共同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涉及多个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的项目,能够促进更好的沟通和合作,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4.融合项目管理模式:融合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和协同项目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和融合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灵活应用于不同阶段和情境中。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提高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和效果。
5.可持续项目管理模式:可持续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团队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执行到运营和维护,考虑项目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并与相关标准和法规保持一致。
总结起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包括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模式、协同项目管理模式、融合项目管理模式和可持续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的几种实施模式分析
项目实施模式现就项目建设模式做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一、实施模式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模式一般以施工总承包(GC)模式、EPC模式以及BT模式为主。
1、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总承包(GC),是指建筑工程发包方将施工任务(一般指土建部分)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总承包单位。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采用这种模式时,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设计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文件。
在设计单位的协助下,通过竞争性招标将工程交给报价和质量都满足要求的投标人(总承包商)来完成。
2、EPC模式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如下:(1)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发包人(业主)不应该过于严格地控制总承包人,而应该给总承包人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较大的工作自由。
譬如,发包人(业主)不应该审核大部分的施工图纸,不应该检查每一个施工工序。
发包人(业主)需要做的是了解工程进度,了解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建设结果是否能够最终满足合同规定的建设工程的功能标准。
(2)发包人对EPC总承包项目的管理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过程控制模式和事后监督模式。
所谓过程控制模式是指发包人(业主)聘请监理工程师监督总承包商设计、采购、施工的各个环节,并签发证书。
发包人(业主)通过监理工程师各个环节的监督,介入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FIDIC编制的《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即是采用该种模式。
所谓事后监督模式是指发包人(业主)一般不介入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但在竣工验收环节较为严格,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对项目实施总过程进行事后监督。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的活动,旨在实现项目目标并确保项目在预算和时间范围内高质量完成。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有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项目管理的多样性。
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一种管理方式,也被称为瀑布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按照线性顺序依次完成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和交付。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交付物,且必须在上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项目需求变化较少、目标明确的情况。
2.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变化、注重灵活性的管理方式,强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不断完善产品。
在敏捷开发中,项目被分割为多个小周期,每个周期称为一个迭代。
在每个迭代中,团队完成一部分功能并立即交付,客户可以随时审查和反馈。
常见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Kanban和XP等。
3. 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是将整个项目分成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包含一部分功能的开发和交付。
与敏捷开发不同的是,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通常会明确划分出每个增量的功能和期限,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
这种模式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时间较紧的情况。
4. 混合项目管理模式混合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和增量式项目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以适应项目的需求和特点。
在混合项目管理模式中,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灵活应对变化和挑战。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管理方式的优势,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率。
5. 自适应项目管理模式自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反应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强调根据项目需求和环境进行动态调整。
在自适应项目管理中,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进展和问题实时调整计划和策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
项目管理中的七个设计模式介绍
项目管理中的七个设计模式介绍在项目管理中,设计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
设计模式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些需求,根据经验和实践,一种可以复用的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在项目管理中非常有用。
1. 单例模式在项目管理中,单例模式非常有用。
单例模式是指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实例被创建。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单例模式来保证某些资源只被使用一次,比如数据库连接等。
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模式,它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对象。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工厂模式来创建各种对象,比如组件、模块等。
这样可以降低代码的耦合度,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多个对象之间保持同步。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监控某些事件的发生,比如用户登录、订单提交等。
这样可以让多个模块之间保持同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业务逻辑操作。
4. 外观模式外观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可以为复杂的系统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外观模式来简化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封装在单独的模块中,然后使用外观模式来简化对外的接口。
5. 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可以将请求封装成对象,然后在不同的对象中传递。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命令模式来将多个操作封装成一个请求对象,比如撤销操作、恢复操作等。
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可以将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进行适配。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来解决各种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比如将不同的数据库进行适配、将不同的数据格式进行适配等。
7.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可以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而变化。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控的方式。
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 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计划-执行-监督-控制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通过明确工作范围、任务分配、时间表及进度、成本预算等方面的内容,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 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更加灵活、开放、适应性强的项目管理模式。
该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反应、自我调整、持续交付,并强调与客户的紧密沟通与协作。
3. 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以精益生产理念为核心,将其运用到项目管理中。
该模式强调最大化价值,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优化流程等手段,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 全球化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跨文化、跨国界、跨时区的项目管理,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项目管理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文化敏感度,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
5. 聚焦于价值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将客户价值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率等手段来提高项目价值。
该模式注重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创造最大化的客户价值为目标,推动项目管理的升级和进步。
这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
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项目管理是指对于一项任务的规划、组织和控制过程,以达到既定目标的管理方法。
不同的项目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包括传统的瀑布模式、敏捷项目管理和增量式项目管理。
这些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1. 传统的瀑布模式传统的瀑布模式是最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任务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每个阶段之间有明确的交付物和时间表。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项目开始前可以明确界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且需求变化不频繁的项目。
瀑布模式的好处是在项目开始前能够非常清晰地定义目标和任务,从而提供良好的项目控制和可预测性。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需求变化导致改动成本高昂,难以适应变化等。
2. 敏捷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适应变化的项目管理模式。
它强调迭代和增量式的开发,通过及时反馈和适应变化来提高项目的灵活性。
敏捷项目管理适用于需求不断变化且要求快速交付的项目。
相比传统的瀑布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客户参与。
通过迭代的方式,敏捷项目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同时保持高质量的交付。
然而,敏捷项目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求变化频繁可能导致进度延迟,需要高度自组织的团队等。
3. 增量式项目管理增量式项目管理是一种将项目拆分为多个增量或子项目的管理模式。
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独立交付的产品,同时也是整个项目的一部分。
增量式项目管理适用于初期需求不完全明确或者项目较大且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周期的情况。
通过将项目分割为多个增量,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控制、评估和反馈整个项目的进度。
此外,增量式项目管理还可以提高项目的可交付性,即刻提供可用的产品给客户,从而减少风险。
然而,增量式项目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求变化可能导致与之前增量的不兼容,需要良好的整合和协调等。
除了传统的瀑布模式、敏捷项目管理和增量式项目管理,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喷泉模型、快速原型模式、螺旋模型等。
项目开发的几种模式
项目开发的几种模式包括:
自建模式:即政府自己投资建设模式,主要以政府部门牵头,政府出资一次性或分阶段性建设,一般由中标商承建,并通过维护合同负责相应的维护。
BT模式:即“Build建设Transfer移交”模式。
主要由投资者负责项目建设(也包括资金筹集)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给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投资和合理回报。
BOT模式:即“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模式。
主要由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和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无偿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运营。
以上是项目开发常见的三种模式,具体采用哪种模式,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工程项目常见的几种模式
工程项目常见的几种模式工程总承包(EPC)模式EPC工程总承包即Engineering Procurement n模式,又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
是指在项目决策阶段以后,从设计开始,经招标,委托一家工程公司对设计-采购-建造进行总承包。
在这种模式下,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总价或可调总价方,由工程公司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
EPC有很多种衍生和组合,例如EP+C、E+P+C、EPCm、EPCs、EPCa等。
优点1、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总承包商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运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业主和承包商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协调工作量;2、设计变更少,工期较短;3、因为采用的是总价合同,基本上不消再支付索赔及追加项目费用;项目的最终代价和要求的工期具有更大程度切实其实定性。
缺点1、业主不能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2、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负责,加大了总承包商的风险,总承包商为了下降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可能通过调整设想计划来下降成本,可能会影响长远意义上的质量;3、由于采用的是总价合同,承包商获得业主变更令及追加费用的弹性很小。
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PMC即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即项目管理承包。
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
PMC模式体现了开端设想与施工图设想的星散,施工图设想进入手艺合作领域,只不过开端设想是由PMC完成的。
优点1、可以充分发挥管理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统一协调和管理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减少矛盾;2、有利于扶植项目投资的节省;3、该模式可以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在给项目生存期内达到成本最低;4、在保证质量优良的同时,有利于承包商获得对项目未来的契股或收益分配权,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在高风险领域,通常采用契股这种方式来稳定队伍。
工程施工的项目模式包括
一、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DBB模式是最传统、最普遍的工程施工项目模式。
该模式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强调各阶段之间的顺序性。
其主要特点如下:1. 优点:通用性强,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
2. 缺点: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二、建设-管理(CM)模式CM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即在施工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
其主要特点如下:1. 优点: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施工效率;CM单位在施工阶段提供施工建议,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
2. 缺点:需要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协调难度较大。
三、工程总承包(EPC)模式EPC模式是指由一家承包商负责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并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负责。
其主要特点如下:1. 优点:简化项目组织结构,降低项目成本;承包商负责全过程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
2. 缺点:对承包商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设计、采购和施工能力。
四、投资建设-移交(BT)模式BT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部分委托给承包商,由承包商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融资和运营,待项目建成后,业主按约定的条件回购项目。
其主要特点如下:1. 优点:降低业主投资风险,减轻业主资金压力;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速度。
2. 缺点:项目回购期较长,可能影响业主的资金周转。
五、建设-融资-运营(BFO)模式BFO模式是指由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建设、融资和运营,业主按约定的条件支付承包商运营费用。
其主要特点如下:1. 优点: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速度,降低业主投资风险。
2. 缺点:对承包商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融资和运营能力。
总之,工程施工项目模式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业主需求、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模式进行组合,以实现项目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在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包含了项目的规划、组织、指导、监控等各个环节,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项目团队的协作,以达到项目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 瀑布模式瀑布模式是最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之一。
它是按照顺序进行的一种线性管理模式。
项目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到最后的发布,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求相对稳定、可预测的项目,能够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但对变更适应性差。
2. 敏捷模式敏捷模式是一种迭代、增量的管理模式。
它强调快速响应和适应变化,以便在项目进行中不断调整和改善。
敏捷模式下,项目会被切分成若干个短周期的迭代,每个迭代都能交付可用的软件产品。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求较为灵活、变化频繁的项目。
3. 螺旋模式螺旋模式是一种风险驱动的管理模式。
它将项目切分为多个循环周期,每个循环周期都包含风险评估、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阶段。
螺旋模式注重风险管理和评估,能够更好地进行项目评估和改进。
这种模式适用于复杂、高风险的项目。
4. 女巫模式女巫模式(魔术师模式)是一种通过快速原型和迭代来进行项目管理的模式。
它强调项目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通过实际的原型演示和快速的迭代来达到项目目标。
该模式适用于需求不确定、创新性强的项目。
5. 联邦模式联邦模式是一种多学科、跨组织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各成员单位或组织分别负责项目的不同方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整个项目。
联邦模式适用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可以更好地发挥不同团队的专长和资源。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往往会采用上述模式的组合形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
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项目目标的明确、资源的合理配置、团队的协作和沟通、风险的评估和管理等。
只有在做好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成果。
工程项目常见的几种模式
工程项目常见的几种模式1、PMC模式需要业主对项目进行全程控制,如果业主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或者质量不佳;2、由于PMC承包商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可能会导致项目管理不够精细,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在实施PMC模式时,需要对项目管理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否则可能会导致项目管理承包商能力不足,无法胜任项目管理工作。
设计施工一体化(D&B)模式___即Design and Build,即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是指在项目决策阶段以后,由一家工程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这种模式下,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整体,由一家公司负责,这种模式下,设计和施工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整体,由一家公司负责。
优点1、D&B模式可以在设计和施工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减少了设计变更和施工误差,提高了工程质量;2、D&B模式可以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成本;3、D&B模式可以减少业主的管理工作量,由承包商全面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缺点1、D&B模式下,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负责,承包商为了降低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可能会通过调整设计方案来降低成本,可能会影响长远意义上的质量;2、业主不能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3、D&B模式下,由于设计和施工是由同一家公司负责,可能会导致承包商在设计阶段考虑施工的因素,而在施工阶段考虑设计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效果。
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是一种国际上比较通用且应用最早的工程项目发包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业主委托建筑师或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的各项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
在设计阶段编制施工招标文件,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师则为业主提供施工管理服务。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D-B-B的顺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全部结束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PPP、EPC、BOT、EMC等的意义及应用
PPP、EPC、BOT、EMC等的意义及应用开展光伏项目等大、小工程项目,根据投资商、施工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多种模式,如PPP、DBB、EPC、BOT、BT、EMC、PPP 等等。
下表是几种常见的实施方式。
PPP模式:光伏扶贫项目大多数是以PPP模式开展的;EPC模式:普通光伏项目大多是以EPC模式开展,少量以DBB模式开展;BOT/BT模式:很多企业不具备长期持有项目的实力,但在项目开发、建设方面有优势。
因此在建设前找好托底方,以BT的模式开展。
EMC模式:大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项目,都是以EMC模式开展的。
上述几种模式,具体是如何开展?都有哪些优缺点?一、公共私营合作制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
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质量。
项目中常用的设计模式
项目中常用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在软件开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解决方案。
它们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解决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项目中常用的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
在项目中,当需要确保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时,可以使用单例模式。
例如,数据库连接池和日志记录器等组件通常只需要一个实例。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工厂类来创建对象,而不是在代码中直接实例化。
在项目中,当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创建对象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
例如,一个文件读取器可以根据文件类型来创建相应的读取器对象。
3.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在项目中,当需要实现对象之间的松耦合关系,以便于对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时,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
4.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向一个对象动态地添加新的行为,同时又不改变其接口。
在项目中,当需要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功能时,可以使用装饰器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装饰器模式给一个文本编辑器添加撤销和重做功能。
5.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在项目中,当需要将一个已存在的类集成到另一个接口中,或者当需要与某个不兼容的接口进行交互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
例如,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第三方库中的类适配成符合项目需求的接口。
6.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
在项目中,当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算法时,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例如,一个支付系统可以根据支付方式选择相应的支付策略。
7. 建造者模式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将工程项目按照一定的计划、方法和技术,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的过程。
在实际项目中,有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针对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也称为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顺序执行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按照固定的步骤和阶段进行,例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等。
每个阶段必须按照预定计划依次完成,且在执行其中一阶段之前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工作。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对项目需求变化较少或者已经明确、风险较低的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迭代的管理方式,强调团队协作、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
在敏捷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被切分为多个小的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称为一个“迭代”,通常持续2-4周。
团队在每个迭代周期内完成一部分功能或产品,以便快速验证和调整。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需求较为不确定或频繁变化、风险较高的项目。
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逐步加工的管理方式,将项目分成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逐渐完善和提高产品功能。
在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被切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能够独立完成,并且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每个阶段完成后,产品的功能将得到增强,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
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大型项目或者需要长期进行的项目。
混合式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传统、敏捷和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此模式下,项目根据需求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混合式项目管理模式较灵活,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自适应式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针对快速变化和复杂环境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项目团队需要随时响应变化,调整和优化项目计划和流程。
自适应式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团队的灵活性和自组织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的变化和挑战。
融合式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不同管理模式结合使用的管理方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法。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1. 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
在瀑布模式中,项目被分为一系列线性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顺序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
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完成,没有任何交叉和迭代的过程。
瀑布模式适用于具有明确需求和稳定性的项目。
2. 敏捷模式(Agile Model):敏捷模式是一种基于迭代和自适应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敏捷模式中,项目团队将项目划分为较小的任务和阶段,每个任务或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称为“迭代”。
在每个迭代结束时,项目团队回顾和评估他们的工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敏捷模式适用于需求频繁变动的项目。
3. 增量模式(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式是一种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增量或部分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增量模式中,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行的、可交付的产品部分,包含其自身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
每个增量在完成后都会被整合到最终产品中。
增量模式适用于允许不断改进和增加功能的项目。
4. 螺旋模式(Spiral Model):螺旋模式是一种风险驱动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螺旋模式中,项目团队周期性地执行一系列迭代,每个迭代都涉及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开发和测试。
在每个迭代的结束阶段,团队进行评估和回顾,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下一个迭代。
螺旋模式适用于需要灵活应对风险和变化的项目。
5. 快速原型模式(Rapid Prototyping Model):快速原型模式是一种通过生成和演示原型来进行项目管理的模式。
在快速原型模式中,项目团队首先创建一个简化的、可交互的原型,以验证和征求用户反馈。
然后,团队根据反馈和需求进行原型的改进,最终生成最终产品。
快速原型模式适用于需要频繁与用户交互和验证的项目。
6. V模式(V-Model):V模式是一种将软件开发和测试活动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的管理模式
项目的管理模式项目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内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项目管理涉及到计划、执行和控制资源以实现项目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需要采用适当的项目管理模式。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项目管理模式。
一、传统的瀑布模型传统的瀑布模型是最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
这个模型基于阶段性开发,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等几个步骤。
这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必须按照顺序完成,否则整个项目就会受到影响。
优点:1. 管理简单:传统瀑布模型非常容易理解和应用。
2. 明确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度和质量。
3. 严格的文档要求:传统瀑布模型要求详细记录每一个步骤,这有助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缺点:1. 需求变更困难:在传统瀑布模型中,需求变更很难被接受。
2. 风险高:如果一个步骤出现问题,整个项目就会受到影响。
3. 无法适应变化:传统瀑布模型不能适应变化,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开始整个过程。
二、敏捷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的开发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需求和持续交付。
在敏捷开发中,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每个迭代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步骤。
每个迭代都会产生可用的软件产品,并且可以根据客户反馈进行调整。
优点:1. 更好的适应性:敏捷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
2. 更好的质量:每个迭代都包含测试阶段,可以更好地保证质量。
3. 更高的用户满意度:敏捷开发强调与客户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缺点:1. 需要高水平的团队成员:敏捷开发需要高水平的团队成员才能保证项目进展顺利。
2. 可能会导致范围膨胀:由于敏捷开发可以适应需求变化,可能会导致项目范围不断扩大。
3. 需要更多的沟通:敏捷开发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合作,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精神,就容易出现问题。
三、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一种迭代的开发方法,每个迭代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BOT融资模式1、概念: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中国一般称之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包括外国企业)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政府对这一基础设施有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2、解析: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期限的抵押以获得项目融资,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3、图示:4、关键点:(1)政府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协议(2)私人企业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维护并取得合理利润(3)政府拥有监督权,调控权(4)最终私人企业将项目交由政府二、BT融资模式1、概念:BT(Build——Transfer),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2、解析: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系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3、图示:4、关键点:(1)政府与私人单位(包括外国企业)签订协议(2)私人单位负责融资、建设(3)私人单位将竣工项目交由政府(4)政府依据回购协议向私人单位支付项目总投资及回报三、TOT融资模式1、概念: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
指政府部门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2、解析:是一种通过出售现有资产以获得增量资金进行新建项目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私营企业用私人资本或资金购买某项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产权或经营权,然后,购买者对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在约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项目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结束后,将所得到的产权或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原所有人。
3、图示:4、关键点:(1)政府与民间投资者签订协议(2)投资者有偿获得已建成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经营权并运营管理(3)投资者收回全部投资及合理回报(4)合约期满交由政府四、TBT融资模式1、概念:TBT就是将TOT与BOT融资方式组合起来,以BOT为主的一种融资模式。
在TBT模式中,TOT的实施是辅助性的,采用它主要是为了促成BOT。
TBT的实施过程如下:政府通过招标将已经运营一段时间的项目和未来若干年的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负责组建项目公司去建设和经营待建项目;项目建成开始经营后,政府从BOT项目公司获得与项目经营权等值的收益;按照TOT和BOT协议,投资人相继将项目经营权归还给政府。
实质上,是政府将一个已建项目和一个待建项目打包处理,获得一个逐年增加的协议收入(来自待建项目),最终收回待建项目的所有权益。
2、图示3、关键点:(1)此种模式下有两个项目:一个已建项目和一个待建项目(2)政府将已建项目的经营权转让给投资人,使其获得经营收入(3)投资人建设和经营待建项目并使政府获得与项目经营权等值收益(4)投资人最终将项目经营权归还政府五、PPP模式1、概念: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一般而言,PPP 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
首先,政府针对具体项目特许新建一家项目公司,并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然后,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贷款人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2、解析:从公共事业的需求出发,利用民营资源的产业化优势,通过政府与民营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投资建设,并维护运营公共事业的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3、图示4、关键点:(1)政府特许新建项目公司并提供扶持(2)项目公司负责融资与建设(3)特许企业开发并运营项目(4)贷款人获得项目直接收益和转化效益5、备注:(1)在PPP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
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3)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4)三大特征:第一,伙伴关系: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的伙伴关系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标一致,即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私营部门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公共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第二,利益共享: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第三,风险共担: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
六、PFI融资模式1、概念: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英文原意为“私人融资活动”,在我国被译为“民间主动融资”,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并在特许期(通常为30年左右)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完好地、无债务地归还政府,而私营部门则从政府部门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以回收成本的项目融资方式。
2、解析:政府从私人处购买服务,目前这种方式多用于社会福利性质的建设项目,这种方式多被那些硬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采用。
3、图示:4、关键点:(1)涉及与BOT类似的“建设—经营—转让”(2)但是与BOT不同的是,第一,项目主体单一:一般是本国民营单位是项目主体,BOT 还包括外国公司;第二,项目管理方式开放:PFI模式中,政府侧重与私营单位的协商,BOT 模式中更多是框架性执行性的文件;第三,实行全面代理制:PFI模式中,私营公司一般不具备开发能力,而是广泛采用代理制,BOT模式中私营公司一般具有开发能力。
七、ABS融资模式1、概念:资产收益证券化融资,是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一套提高信用等级计划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
2、解析:关键是找一个可以发行债券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
3、图示:4、关键点:(1)组建一个特别目标公司(2)目标公司选择能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象(3)以合同、协议等方式将政府项目未来现金收入的权利转让给目标公司(4)目标公司直接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或者由目标公司信用担保,由其他机构组织发行,并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5)目标公司通过项目资产的现金流入清偿债券本息八、BOO模式1、概念:即Building-Owning-Operation,承包商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产业项目,但是并不将此项基础产业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
2、解析:是一种正在推行中的全新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即由企业投资并承担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等工作,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而由政府部门负责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政府部门每年只需向企业支付系统使用费即可拥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使用权。
这一模式体现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监督、企业运作”的建、管、护一体化的要求。
3、图示:4、关键点:BOO项目中,项目公司有权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拥有并经营项目设施,不用交还给政府。
九、EPC模式1、概念EPC【Engineering(工程)Procurement (采购、获得、取得)Construction(建造)】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2、解析在EPC承包模式下,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服务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管理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业主也把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总承包商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工期方面的责任和风险,但总承包商业拥有更多的获利机会。
3、图示4、关键点:(1)复杂的工程项目,以设计单位为龙头的EPC总承包具有明显优势。
(2)项目前期准备必须充分,合同管理务必精细。
(3)EPC总承包中,业主应注意五个方面的工作强化工程质量控制: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以各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业主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委托行业内各专业的权威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或资深专家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重点阶段进行把关;对主要设备材料建立供应商,对总承包商推荐的供应商短名单进行审查;五是强化过程监控(4)保证清晰有效的内外协调。
(5)切实发挥好监理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作用。
(6)努力提高管理队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