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死亡的人物命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死亡人物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作者写的死亡人共有14人,
第一个提到的是林如海之妻贾夫人,在小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一笔带过,:“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
第二个人物是被薛蟠家奴打死的公子冯渊。冯渊一语双关,“逢缘”说的是冯公子再遇到英莲之前也是个浪荡公子,专好男色,在见到英莲之后感觉到情缘已到,下定决定痛改前非,从新做人,可偏偏被人打死,真真是“逢冤”,在冤屈中死去。
冯渊的死出现在小说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刚上任到应天府就接到一起人命官司,公子冯渊从人贩子手中买了个名叫英莲的丫环,谁知人贩子又将英莲买给薛蟠,因为此事,薛蟠豪奴将公子冯渊打死。雨村从门子的口中得知,被人贩子拐卖的英莲乃是资助自己进京赶考的恩公甄士隐之女。薛蟠乃是帮助自己谋取官职的恩师贾政之外甥,在面临选择的情形下,雨村忘记了贫困之交,曾经满口答应甄士隐之妻帮助需找英莲的下落,无意中找到后,任其由薛蟠带去。在判决此案时,选择了向权势低头,没有追究薛家的刑事责任,只判了许多烧买银子给冯家。
第三个人物便是由情致死的贾瑞。贾瑞深知贾府中作风混乱,在宁府庆贺贾敬生日的那天家宴上,贾瑞在花园中无意中撞见王熙凤,看着貌美如花的嫂子,心里打起了歪主意。王熙凤本想教训一下这个叔子,谁知贾天祥死性不改,第一次在夹道里不曾冻死,第二次前去找王熙凤,被凤丫头找人抓了个现行,被贾蓉、贾蔷两个每人索要了50两银子的欠条,后来又把一桶屎尿从墙头灌下去,浇了贾瑞一身,受了风寒和惊吓,回家后功课又紧,贾蓉贾蔷天天来索要欠银,最后得了不治之症,由情而亡。
贾瑞的治丧规模作者一笔带过,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于铁槛寺,日后带回原籍。贾瑞二十来岁的人,系贾府带王字旁之辈,属于贾府第三代子孙,其家境贫寒,办丧事和普通人一样,无非在宗族的资助下,办的比平常之家丰富而已。
第四个人物便是作者浓墨重笔描写的贾蓉之妻秦可卿的丧事。作者最初写的是秦可卿夭丧天香楼,后来由于政治原因删去了这一章,改成了现在的章节,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作者为什么要删去原来的秦可卿夭丧天香楼那?一个家族中出现扒灰的现象,放在现代社会,人们也无法接受,何况在宗法社会森严的封建王朝,
作者在无奈之下重新构造了一章。
秦可卿的死和办丧事的规格作者写的很蹊跷,里面漏洞百出,无非是射影出秦可卿和公公贾珍的丑闻,秦的死不是患病而终,而是上吊自杀。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亡之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可见秦的死不是正常的,如果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大家都知道她患有重病,死了怎么会疑心。所以红楼梦有时就是一部推理小说,作者把所有的事情隐藏在话语之中,不给我们说透,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尤其是在后四十回原稿丢失的情况下,红楼梦人物的结局成了千古之谜。
在第五章作者比较含蓄的交代了后来人物的命运,但是只有我们阅读了原文后才会恍然大悟,第五章作者很隐晦地告诉了我们人物的命运,但读者更关心的是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红楼梦魅力不减的原因恰恰就是留给我们的这个谜题,好比一道题告诉了我们答案,推理过程才是关键所在,否则本题的得分只会是零分。
置办丧事非常奇怪
秦可卿作为宁府长孙媳妇,置办丧事的规模非常宏大,远远超出应有的规制。普通人像前面贾瑞也就是个三日起经,七日发引。而秦可卿停灵是七七四十九日,“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
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做好事。”这个规模大的让人吃惊,按照常理人死了之后这么大的家族按七做好事就行了,拜大悲忏为何?只有不正常的死亡才会采用大悲忏以免亡者之罪。另外天香楼中为何要解冤洗业醮?为什么要选择在天香楼?有什么冤情?什么孽债?冤情就是秦可卿死的冤,假如贾珍恪守伦理,不要去扒灰让丫环撞见,秦可卿不至于羞愧难于见人在天香楼上吊自杀。
在选择棺材时,贾珍为秦氏选择樯木做的棺材,在封建社会,像富贵人家秦氏的地位,选择上等杉木就行了。选择樯木棺材,那就是越制,是要被追究责任的。这应该是后来贾府罪状中的一条,擅自越制置办丧礼。
最让人纳闷的是,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死了个儿媳妇,比自己老爸贾敬去世还伤心,从后文中我们得知贾敬死后贾珍还不是装腔作势走过场,在丧礼期间不忘老本,寻花问柳。
贾珍乃是贾府宗祠的族长,是整个家族的家长,有权执行家法,是监督贾氏子孙遵守国法家规的最高监督长官,自己却违背伦理,胡乱搞关系,莫不是对封建家族制的一种极大的讽刺。
送丧的规模阵容庞大
秦可卿送丧那天的规模更是空前绝后,给人的感觉像是
举办国丧,哪像个五品龙禁尉的丧礼。那天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之孙,理国公之孙,齐国公之孙,治国公之孙,修国公之孙,缮国公因家中诰命亡故没有前来。贾家死个儿媳妇,这些王公亲自来送殡,是不是有些夸张,从后文我们得知,像王公贵族中死了女眷,派些女眷前去送送就行了,公侯上阵,有点说不通。
算上宁国公、荣国公两家,加上上面提到的六家,人称“八公”。这是不是和清朝的八旗很相似,作者生活的清朝只有八旗旗主地位很高,假如是旗主来送殡,那就是国丧,是不是有点玄乎啊?
送殡的除六公外,还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襄阳侯之孙,景田侯之孙等等王孙公子,浩浩荡荡摆了三四里远。
这些还不算,还有更高规模的在后面,连当时的四王也来了,东平王府,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依次摆了祭棚,北静郡王当时权势最高,北静王水溶上完朝亲自来祭奠,这让人更纳闷了,北静王那可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之人,为宁国府长孙媳妇送殡亲自到来有必要吗?
综上所述,作者为何把秦可卿的死描写的如此不同寻常,除了让读者推断出她死于非命外,是否还有其他用意?作者惜字如金,用如此大的篇幅描写,是不是隐有真事。笔者认为,作者借以描写秦的丧事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