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说词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说词古老的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
在这中原黄河的北岸有一个古老而偏僻的村庄-陈家沟。
她被世界人民喻为"太极圣地"。
太极拳是明末战将,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性的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的特色,以及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大自然的运转规律的拳术运动,故为"太极拳"。
起初,太极拳只是在陈氏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到了陈氏十四代陈长兴时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以后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开来,太极拳在长期流传发展中,逐步演化成具有代表性,风格特点又各不相同的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四大流派。
自从陈王廷创始太极拳,陈家沟的人练拳是巍然成风,陈家沟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无论多忙在劳作之余,田间地头,村边树下,农家田院,处处可见练拳的身影,处处可闻比武的闹声,"喝口陈沟水,都会翘翘腿",陈氏太极拳除了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之外,还有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
各具风格。
太极拳总结了前人各种养生术的精华,结合阴阳之理把螺旋缠丝运动溶于轻静之中,把轻静化于螺旋缠丝运动之内,这种动与静的巧妙组合,产生了内气催外形,思维与动作,快与慢,开与放,分与合等动作意气的相互协调。
从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从形体器官上得以锻炼,元气得升,精气得保,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它以"掤、捋、挤、按,采、列、肘、靠"为核心内容,在"沾粘连随"的基础上以螺旋缠丝的内劲为统驭,将抓拿摔滑打跌溶为一炉,内外兼练,成为武坛上最优秀的拳种之一。
本片为陈正雷大师亲自讲解与示范,陈正雷大师,生于1949 年5月,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现任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国家武术高级教练,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
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引言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其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以及内力的培养。
在众多太极拳派系中,陈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内外结合、缓慢流畅的动作而著称。
其中,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被认为是陈氏太极拳中最经典、最基础的套路之一。
本文将介绍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练习方法。
一、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基本内容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一套由74个动作构成的长套路。
整个套路包括起势、落势、八卦、单鞭、云手、宿掌、金刚、倒卷肱等多个动作。
这些动作通过缓慢流畅的连贯动作串起来,要求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二、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特点1. 以内气功为核心: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注重内气功的培养与运用。
练习者通过调整呼吸、腹式呼吸,以及配合动作的练习,逐渐增强内气功的修炼,提高身体的内在能量。
2. 动作缓慢流畅: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节奏更为缓慢。
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呈现出一种连贯流畅的形态。
通过缓慢的动作,练习者能够更好地感觉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变化,使身体达到更高程度的协调性。
3. 动静结合: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强调动静结合,即在动作中又有许多静态的姿势。
这种动静结合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感受身体的动静变化,培养身体的平衡感和自控力。
三、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练习方法1. 准备工作:练习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找到一个宽敞、平坦的场地进行练习。
其次,正确穿着舒适的太极拳服,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姿态。
2. 分段练习:由于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较多,初学者可以将整个套路分为几个段落进行练习,逐渐熟悉每个动作的细节和顺序。
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逐渐将各段落串联起来,完成整个套路的练习。
3. 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在练习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时,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
要保持正确的站姿、脚步移动和手臂的协调运动,通过身体的协调性来发挥出太极拳的内外结合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快速记忆歌诀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快速记忆歌诀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又称炮捶,共七十一式,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快速记忆歌诀。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快速记忆歌诀
起金懒六单护形(1——7式)
回撇指斩翻掩肱(8——13式)
腰大玉骑掩里兽(14——20式)
披花掩虎抹眉肱(21——25式)
黄龙左右掩扫掩(26——31式)
全掩捣叉左二肱(32——35式)
回捉腰顺窝地炮(36——40式)
井拦金收记心中(41——43式)
相关阅读: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特点
老架二路以采、挒、肘、靠等手法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具有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风格,同时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相比,发劲、跳跃较多,重复动作较多,总体偏快,但拳架身形、发劲要领等与一路一脉相承,故老架二路虽动作易学,但很容易走硬劲,建议在充分练习领悟老架一路的基础上再进行二路的练习。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各式名称。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陈氏太极拳现在分为小架(也有的叫陈鑫拳架、因陈鑫所写的太极拳图说就是以小架为原型),大架(也有的叫老架),新架(又叫83式)等三种套路。
新架和老架都有一路和二路(炮锤)。
小架共有8路,第3路为看家拳,全为背式,你没听过吗,那就更没见过了。
也不是只保留了2路,而且小架的二路流传极少,陈公金鳌的弟子之一刘德轩公就会7路(不算器械、散打套路等等),第8路为太极长拳,流传到陕西洪洞。
后来小架剩下5路拳,5路锤,现在看见的是3路拳,一路锤。
现在把这 3路拳,一路锤的拳谱公布一下: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1、起式2、金刚捣碓3、揽擦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10、斜行拗步11、再收12、前堂拗步13、演手肱捶14、金刚捣碓15、庇身捶16、青龙出水17、肘底看拳18、倒卷肱19、白鹅亮翅20、搂膝拗步21、闪通背22、演手肱捶23、揽擦衣24、六封四闭25、单鞭26、云手27、高探马28、右插脚29、左插脚30、左蹬一跟31、指地捶32、二起脚33、护心拳34、左踢一脚35、右蹬一跟 36、演手肱捶37、小擒拿38、抱头推山39、六封四闭40、单鞭41、前招42、后招43、野马分鬃44、六封四闭45、单鞭 46、玉女穿梭47、揽擦衣48、六封四闭49、单鞭50、云手 51、摆脚52、跌岔53、金鸡独立 54、朝天蹬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搂膝拗步58、闪通背 59、演手肱捶 60、揽擦衣61六封四闭 62、单鞭 63、云手 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67、白猿献果68、六封四闭69、单鞭70、铺地锦71、上步七星 72、下步跨虎73、转身摆脚 74、当头炮 75、金刚捣碓76、太极收式。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又名炮捶,它以刚为主,刚中寓柔,这种刚劲来源于丹田,是先天
之气,决非僵硬之力,它以不同的方向、角度发出无坚不摧的弹簧般的刚毅劲,这种刚毅弹
性的爆发劲,必须在太极拳一路缠绕绵绵的轻柔运动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获得,
决不能横气填胸和用后天拙笨的僵力肆意强求;为此练习陈氏太极拳,有柔不可无刚,无刚
则摧敏不捷;有刚不能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失去轻灵圆活。
有刚有柔,刚柔相济,阴阳
开合,变化无间,就是太极。
所以,“以意行气”,“圆弧缠丝”,“周身相随”,“快慢相间”,“蓄发并用”,和弹性的“爆发劲”等就有机的构成了陈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第一式太极初式第二十三式伏虎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二十四式抹眉肱第三式懒扎衣第二十五式黄龙三搅水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二十六式左冲右冲第五式单鞭第二十七式掩手肱拳第六式护心拳第二十八式扫堂腿第七式斜行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第三十式全炮捶第九式撇身拳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第十式指裆斩手第三十二式捣岔捣岔第十一式翻花舞袖第三十三式左二肱第十二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四式右二肱第十三式腰拦肘第三十五式回头当门炮第十四式大肱拳第三十六式变式大捉炮第十五式小肱拳第三十七式腰拦肘第十六式玉女穿梭第三十八式顺拦肘第十七式倒骑龙第三十九式窝底炮第十八式掩手肱拳第四十式回头井栏直入第十九式裹变裹变第四十一式金刚捣碓第二十式兽头势第四十二式太极收势第二十一式披架子第二十二式掩手肱拳 1 2。
陈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有什么区别?
陈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有什么区别?太极王敏夫太极拳导师09-11 23:05 关注陈氏太极拳大架拳是由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公在家传太极五路、炮捶一路的基础上创编的陈氏老架一路、二路,原本在家族内传授,后来陈长兴公收徒杨露禅,由杨露禅把太极拳在北京传出,这样世上才有公开的太极拳传承,衍生出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大架拳分为大身法和小身法拳两种,大身法拳作为表演用的,也就是现在世间多见的大架拳;小身法拳作为看家用的实用拳法,一直在家族内部传授,陈氏十七世祖陈发科先生传子陈照奎先生的就是大架小身法拳。
其特点是:一、身法端正,拳走低势。
二、对称和谐充满哲理。
三、顺逆缠丝非圆即弧。
四、丹田内转,胸腰折叠。
五、刚柔相济,松活弹抖。
六、虚实协调,轻沉兼备。
七、快慢相间,节奏鲜明。
八、注重呼吸,内气古荡。
九、技击性强,式式实用。
十、力的旋律,美的造型。
陈氏小架太极拳是陈氏第十四世祖陈有本先生在祖传拳架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创编的拳架,当时称此拳为略,也叫新架。
此拳传至十六世祖陈鑫先生,整理出传世的绝学《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和《三三六拳谱》,为后世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经典的修炼标准。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是: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陈氏太极拳一路74与83式之异同
19 双推手
20 三换掌
21 肘底捶
22 倒卷肱
23 退步压肘
24 中盘 -------中盘
25 白鹤亮翅
26 斜行拗步
27 闪通背
28 掩手肱拳
29 六封四闭
30 单鞭
31 运手 --------云手
由此可知,当今之世,凡练习陈式大架(亦称老架)者不管是七十四式还是八十三式均为陈公发科所传。都是陈公发科的后人。陈公发科是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集大成者。不愧为“太极一人”。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陈公发科传统练法作为规范我们今天陈式太极拳的理泛练法的理由。
=======================================偶是分割纤纤==============================================
陈公发科在长时间教学中逐步增加三个式子即: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此三式在整套拳中又重复一次就成了6式。另,背折靠与双震脚有动作而未单列成式。在63年“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謦著)一书出版时均单列成式。原74式金刚捣锥即为收式。63版本又增加收式,因此74式就演变为83式了。
其实不管是74式还是83式都是陈公发科所传。陈公发科的中晚期弟子多习83式 如子照奎,雷慕尼,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等老师。田秀臣老师直到1978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录像时,三换掌只打了一换掌,这便反映了中期弟子在过渡中的痕迹。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三式是陈公发科对陈式太极拳的重要贡献,是具有强烈技击内涵的经验总结。它更加丰富了陈式太极拳,把陈式太极拳推向了更高的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常把陈式太极拳中的大架(亦称老架)74式与83式说成是不相干的两套拳,致使许多初学者迷茫,其实这完全是不了解其中原由的误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详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详解2012-07-0116:00第一势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
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
眼法以右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
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
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很多学员在刚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时,不明白何为老架一路、何为老架二路,亦不明白该从何练起,自己更适合练习哪一路拳法。
鉴于新学员的诸多困惑,下面将从两种拳法的由来、架势特点及练习方式方面,浅谈两者的差异,为您在了解或习练此两种拳法时,提供帮助。
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
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
以缠丝劲为核心,运动以腰为主,节节贯穿;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
练习时,震脚发力,闪展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有怪蟒出洞、猛虎下山之气魄;有蛟龙出海,雄狮抖毛之神威。
建议新手先学一路拳,此拳松柔,柔中带刚,适合任何人群。
二路拳是一路拳的基础发展出来的。
刚猛无比,发力招数多,没有一路拳的基础练二路拳易出内伤。
学习二路拳,应在练好一路拳的基础上,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周身相随,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内外结合,放松沉稳,劲力完整,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此时学练二路拳方能免出偏差。
否则没有松弹劲,练拳时就会僵硬一条,上重下浮,横气填胸,心跳过速,呼吸发喘,嘴发青,脸发白,对健身和练功不利,学者务必注意。
一路拳练习时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运行速度慢。
主要体会内气运行与外形结合。
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作配合呼吸,注重缠丝劲的练习。
在用法上,以掤、捋、挤、按为主,采、列、肘、靠为辅。
二路拳练习时,因有一路拳的基础,就不需要过分考虑内气、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以手领劲。
手领、身随、步法活,根稳、劲整、精神足,以采、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真正体现出二路拳快、刚、猛的特色。
陈氏太极拳2路拳谱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亦称炮捶。
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
震脚发力,闪展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有怪蟒出洞、猛虎下山之气魄;有蛟龙出海,雄狮抖毛之神威。
练习二路拳时要求:手领、身随、步法活、根稳、劲整、精神足。
以采、列、肘、靠为主,朋、援、挤、按为辅、真正体现二路拳快、刚猛的特色。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套路名称1、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护心拳7、斜行8、回头金刚捣碓9、撇身拳10、指裆11、斩手12、翻花舞袖13、掩手肱拳14、腰拦肘15、大肱拳小肱拳16、玉女穿梭17、倒骑龙18、掩手肱拳19、裹鞭裹鞭20、兽头式21、披架子22、翻花舞袖23、掩手肱拳24、伏虎25、抹眉肱26、黄龙三搅水27、左冲28、右冲29、掩手肱拳30、扫堂腿31、掩手肱拳32、全炮捶33、掩手肱拳34、捣叉捣叉35、左二肱右二肱36、回头当门炮37、窝底大捉炮38、腰拦肘39、顺拦肘40、窝底炮41、回头井栏直入42、金刚捣碓43、收式动作说明第一式: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
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金刚捣碓①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两眼向前平视。
②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
③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 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手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
④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摆,同时两手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 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
太极初学为什么要老架一路二路结合
有的太极拳初学者认为,只要练习老架一路就可以了,或者是没必要练老架一路,直接练老架二路,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学习太极拳,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都需要练习,尤其是初学者,那么太极初学为什么要老架一路二路结合?老架一路拳是培养扎实基本功的阶段。
通过一路拳的反复练习,加强人体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节活、上节灵,进而达到节节惯穿的目的。
学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去僵求柔、柔中求刚、刚柔相济。
学好老架一路拳,尽快渡过去僵求柔这一阶段。
通过一路拳的练习,让身体内外学会放松,把人在后天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僵力、拙力慢慢地去掉,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架一路拳的练习也是养足内劲的阶段。
只有内劲充盈饱满了,才能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初学者学习老架二路拳的重要意义许多人认为想学好陈氏太极拳,只要学好老架一路就可以了,而把老架二路看成是“选修套路”,可学可不学。
实际上,老架二路的学习同样重要,学好老架二路不仅弥补了一路拳发力不足的弱点,而且对老架一路拳技的提高也大有促进。
第一、老架二路拳加强协调性的练习,使身体更加灵活。
老架二路速度快,对全身整体协调性的要求相对于老架一路来讲更高一些,通过二路拳的练习,可以使手、眼、身、步法的配合由被动的思考慢慢地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进而做到周身的协调一致,使身体更加灵活。
第二、老架二路可以提高老架一路的发力动作的水平。
老架一路以柔为主,发力的动作不多,而发力动作是衡量陈氏太极拳水平的重要标志。
单纯依靠老架一路的练习,发力动作尚不能获得充分锻炼,老架二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二路拳发力动作较为集中,多方位体现了采、列、肘、靠各个方向的劲别和松活弹抖的特点,练习过老架二路者,对老架一路中的发力动作会理解得更好,动作会更舒展大方。
第三、练好老架二路,真实做到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追求目标,《太极拳十大要论》中指出:“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陈式太极拳种类
陈式太极拳种类1. 介绍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也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
它起源于明朝末年的陈王府,由陈王府的陈家人所创。
陈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内功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太极拳中的”祖宗”。
陈式太极拳根据不同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种类。
每种种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都基于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和理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陈式太极拳的几种主要种类,包括陈氏一路、陈氏二路、陈氏老架、陈氏新架等。
2. 陈氏一路陈氏一路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基础套路,也是初学者学习的起点。
它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法,如起式、进步、退步、左右分势、蹲马、拗步等。
一路拳的动作流畅、舒展,融合了太极拳的柔和与刚劲,以及阴阳相互转化的特点。
陈氏一路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明了,容易学习但难以掌握。
通过反复练习一路拳,学习者可以逐渐领悟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力。
3. 陈氏二路陈氏二路是陈式太极拳中的进阶套路,是在一路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相比一路拳,二路拳的动作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身体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陈氏二路拳注重腰部的运动和转动,强调身体的内外协调。
它的动作要求更加细致,包括了更多的转身、转体、转腰等技巧。
通过练习二路拳,学习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灵活性和内力表现。
4. 陈氏老架陈氏老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经典套路,也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性拳种。
它起源于陈家人中的陈长兴,后来由陈长兴的弟子传承并发展至今。
陈氏老架拳的特点是动作缓慢而有力,力量的运用更加明显。
它注重身体的扭转和腰部的发力,通过腰部的转动来引导全身的力量。
陈氏老架拳的动作流畅、连贯,具有很强的攻防转换能力。
5. 陈氏新架陈氏新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一种较新的套路,是在老架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而形成的。
陈氏新架拳的动作更加迅猛、快速,注重身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陈氏新架拳的特点是动作紧凑、有力,追求简洁高效的技击效果。
它强调身体的快速转动和力量的迸发,通过快速的动作来制造对手的错觉和迷惑。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
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
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的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 2 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
经过练习,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
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一课桩法(一)第一课讲解内容:桩法说明:桩法动作简单,意念如静,练时两脚踏实,立身中正,不仅能增加腿部的支撑力,而且时间长久可以增加内气,它又是老师对学生,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对自已意识、性格、品德的考验。
桩法为基础,如盖楼之地基,习字之横、撇、竖、捺。
学者不可忽视,应耐心体会,为拳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开立步桩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两脚尖向前微外摆,两脚平踏地,意脚心虚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脚趾抓地,屈膝松胯,两膝正对脚尖,但不可超过脚尖,松胯泛臀,开裆贵圆。
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实,两臂自然环抱于胸前,四指相对,两大指自然向上,从左手中指绕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圆形。
头虚领顶劲,自然正直,眼正平视,耳听身后,牙齿嘴唇微合,舌尖轻抵上颚,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1.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由上而下顺应地球之重力平均落于两脚脚心处。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为了方便【中国太极拳网】的读者朋友,方便各位武术爱好者,特地挤出一点时间,将陈式太极拳械名称进行汇总,希望给朋友们带来便利.一、陈氏太极缠丝功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
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
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
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 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
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 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 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
陈氏太极拳新老架对比
72云手
08斜行
29单鞭
51野马分鬃
73高探马
09初收(搂膝)
30云手
52六封四闭
74单摆莲(十字脚)
10前裆拗步(上三步+过渡)
31高探马
53单鞭
老架一式
75指裆捶
11斜行
32右擦脚
54双震脚
76白猿献果
12再收(搂膝)
33左擦脚
55玉女穿梭
77六封四闭
13前裆拗步(上三步)
34左蹬一根
56懒扎衣
84金刚捣碓
19三换掌★
41海底翻花★
63倒卷肱
85收式
20肘底捶
42掩手肱捶
64退步压肘★
21倒卷肱
43小擒打
65中盘★
78单鞭
14十字步★
35前裆拗步(上三步)
57六封四闭
79铺地龙
15掩手肱捶
36击地捶
58单鞭
80上步七星
16金刚捣碓
37二起脚
59云手
81退步跨虎
17撇身捶
老架
一式
38护心捶
60双摆莲(摆莲+跌叉)
82转身双摆莲
17青龙出水
39旋风脚
61左金鸡独立
老架一式
83当头炮
18双推手
40右蹬一根
62右金鸡独立
陈式太极拳新老架招式名称对比
01起势
22退步压肘★
44圈膝★
66白鹤亮翅
02金刚捣碓
23中盘★
45抱头推山
67斜行
03懒扎衣
24白鹤亮翅
46三换掌★
68闪通背
04六封四闭
25斜行47六封四闭69掩手肱捶05单鞭26闪通背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的区别
老架一路拳的练习是养足内劲的阶段。
只有内劲充盈饱满了,才能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老架二路是弥补了一路拳发力不足的弱点,而且对老架一路拳技的提高也大有促进。
第一、老架二路拳加强协调性的练习,使身体更加灵活。
老架二路速度快,对全身整体协调性的要求相对于老架一路来讲更高一些,通过二路拳的练习,可以使手、眼、身、步法的配合由被动的思考慢慢地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进而做到周身的协调一致,使身体更加灵活。
第二、老架二路可以提高老架一路的发力动作的水平。
老架一路以柔为主,发力的动作不多,而发力动作是衡量陈氏太极拳水平的重要标志。
单纯依方法缺一不可,因此,只有老架一路与老架二路结合学靠老架一路的练习,发力动作尚不能得到充分锻炼,老架二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二路拳发力动作较为集中,全方位体现了采、列、肘、靠各个方向的劲别和松活弹抖的特点,练习过老架二路者,对老架一路中的发力动作会理解得更好,动作会更舒展大方。
第三、练好老架二路,真正做到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刚柔相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柔而无刚,则太极拳失去了其实用价值。
因此,要想真正作到刚柔相济,两路拳的学习缺一不可。
第四、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结合练习,全面掌握太极拳的八种基本方法。
“棚、捋、挤、按、采、列、肘、靠”是太极拳拳架和推手中运用的八种基本方法。
其中,“棚、捋、挤、按”为四正手;“ 采、列、肘、靠”为四隅手。
陈氏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和这八种方法是紧密联系的,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拳围绕这八种方法各有侧重点,其中,一路拳以四正手为主,四隅手为辅,二路拳以四隅手为主,四正手为辅。
学好太极拳八种习,才能更全面地掌握陈氏太极拳的核心技法。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陈氏太极拳,原为陈家沟拳术,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
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现在还颇受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太极起式第三式金刚捣碓第四式懒扎衣第五式六封四闭第六式单鞭第七式金刚捣碓第八式白鹤亮翅第九式斜行第十式搂膝第十一式拗步第十二式斜行第十三式搂膝第十四式拗步第十五式掩手肱拳第十六式金刚捣碓第十七式撇身捶第十八式青龙出水第十九式双推手第二十式肘底看拳第二十一式倒卷肱第二十二式白鹅亮翅第二十三式斜行第二十五式掩手肱拳第二十六式六封四闭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高探马第三十式右擦脚第三十一式左擦脚第三十二式左蹬一跟第三十三式前趟拗步第三十四式击地捶第三十五式踢二起第三十六式护心拳第三十七式旋风脚第三十八式右蹬一跟第三十九式掩手肱拳第四十式小擒打第四十一式抱头推山第四十二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三式单鞭第四十四式前招第四十五式后招第四十六式野马分鬃第四十七式六封四闭第四十八式单鞭第四十九式玉女穿梭第五十式懒扎衣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二式单鞭第五十三式云手第五十五式左右金鸡独立第五十六式倒卷肱第五十七式白鹅亮翅第五十八式斜行第五十九式闪通背第六十式掩手肱拳第六十一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二式单鞭第六十三式云手第六十四式高探马第六十五式十字脚第六十六式指裆捶第六十七式猿猴探果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雀地龙第七十一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二式下步跨虎第七十三式双摆莲第七十四式当头炮第七十五式金刚捣碓第七十六式收势陈式太极拳的主要招式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
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
每周招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太极起式;第三式:金刚捣碓
每周招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太极起式;第三式:金刚捣碓老架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练成随遇平衡的技能。
缠丝劲是粘化、牵动的核心,缠绕圆转,功深后能达到即化即打,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去的程度。
发劲的运用,原则上是没有牵动则不发。
缠丝劲的锻炼,能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稳而又灵活善变的内劲。
可以说,陈式太极拳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
这也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
今天为大家讲解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太极起式;第三式:金刚捣碓演练者:高级教练马沛鑫动作详解:第一式:预备式身体端正,百会穴虚虚上顶,有绳提之意,眼观前方,耳听后方,鼻间自然呼吸,牙齿轻合,嘴唇微闭,舌尖轻顶上颚,下颌微内收,肩颈穴放松,沉肩坠肘,胸空腹实,全身内外放松,呼吸自然。
第二式:太极起势动作一:接上式,吸气,身体微下蹲,屈膝松胯,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膝,提至与胯平,左脚放松下垂。
气沉丹田,周身成合劲,保持身体上下平衡。
动作二:左脚慢慢向身体左侧跨出,脚尖先着地,后渐渐踏平,两脚尖略外摆,两脚与肩同宽,身体继续微下蹲。
动作三:接上式,吸气,两臂肩肘手依次上提,节节贯穿。
双手上提时两手腕部突出,指尖向前,掌心向下,两手臂与肩同宽,与肩相平。
动作四:接上式,呼气,身体微下蹲,沉肩坠肘坐腕,两掌跟划弧向下按至两胯前方,手指有上翻之意,目视前方。
两手下按时,身体下蹲,周身合为一体。
第三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式,吸气,含胸,塌腰,身体继续微下蹲,同时松肩沉肘,两手徐徐向前上方抬与肩平。
双手上提时两手腕部突出,指尖向前,两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式,呼气。
身体微下蹲,两肘下沉,同时两掌跟继续下按至与肚脐平。
手指略上翘,小臂微内收,两手与两脚相合,目视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很多学员在刚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时,不明白何为老架一路、何为老架二路,亦不明白该从何练起,自己更适合练习哪一路拳法。
鉴于新学员的诸多困惑,下面将从两种拳法的由来、架势特点及练习方式方面,浅谈两者的差异,为您在了解或习练此两种拳法时,提供帮助。
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
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
以缠丝劲为核心,运动以腰为主,节节贯穿;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
练习时,震脚发力,闪展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有怪蟒出洞、猛虎下山之气魄;有蛟龙出海,雄狮抖毛之神威。
建议新手先学一路拳,此拳松柔,柔中带刚,适合任何人群。
二路拳是一路拳的基础发展出来的。
刚猛无比,发力招数多,没有一路拳的基础练二路拳易出内伤。
学习二路拳,应在练好一路拳的基础上,
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周身相随,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内外结合,放松沉稳,劲力完整,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此时学练二路拳方能免出偏差。
否则没有松弹劲,练拳时就会僵硬一条,上重下浮,横气填胸,心跳过速,呼吸发喘,嘴发青,脸发白,对健身和练功不利,学者务必注意。
一路拳练习时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运行速度慢。
主要体会内气运行与外形结合。
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作配合呼吸,注重缠丝劲的练习。
在用法上,以掤、捋、挤、按为主,采、列、肘、靠为辅。
二路拳练习时,因有一路拳的基础,就不需要过分考虑内气、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以手领劲。
手领、身随、步法活,根稳、劲整、精神足,以采、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真正体现出二路拳快、刚、猛的特色。
总之,大家先耐心学完陈氏太极的老架一路,再学习二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