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的叶分解
叶子一生经历的4个过程
叶子一生经历的4个过程叶子是植物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然后将它们输送到整个植物体中。
在植物的一生中,叶子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幼苗期开始,一直到成熟阶段的老化和凋落。
第一个过程:叶芽的萌发叶芽的萌发是叶子在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过程。
当植物进入春季时,土壤中的水分开始逐渐增多,同时空气中的气温也逐渐增高。
这时,叶芽就会膨胀并开始吸收水和养分,最终将叶子推向表面。
当叶芽长到一定程度时,叶瓣就会张开,暴露出新生的叶子。
此时,叶子的生长过程才正式开始。
这时,养分和水分通过叶子的细胞壁进入叶子内部,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并将产生的营养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叶子的生长期是指从萌发到成熟的整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叶子会逐渐变大,并不断吸收养分和水分。
同时,它们还需要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组织并进行光合作用。
随着生长的进展,叶子的结构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它们会发展出细小的细胞壁,以便更好地吸收和运输营养。
叶子的颜色也会随着生长的进展而逐渐变深,因为叶绿素的含量不断增加。
叶子的老化期是指叶子开始凋落的阶段。
这发生在叶子已经使用完自身能量和开展光合作用所需的养分之后。
随着老化的进行,叶子的色彩也会变得更加暗淡,同时也会出现裂缝和缺口。
在这个阶段,植物会将能量和养分从叶子中收回,并储存到其他部位。
这可以帮助植物继续生长,并在新的生长季节中重新开展光合作用。
叶子的凋落期是指叶子脱落和分解的过程。
这发生在叶子剩余的能量储备被完全转移到其他部位以支持生长时。
在这个阶段,叶子会从植物上逐渐掉落,并开始分解成基本化学成分。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营养被送回到植物体内,以维持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在某些情况下,凋落的叶子还可以形成土壤的一部分,并为其他植物提供养分。
在一个植物的一生中,叶子经历了许多不同的过程。
通过这些过程,叶子可以将光、水和土壤中的养分利用起来,并在同其他部分协作以支持植物的生长和活力。
植物分解二手烟原理
植物分解二手烟原理
植物分解二手烟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吸收和转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实现的。
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净化空气。
以下是一些植物可能用于分解二手烟的原理:
1. 气孔吸收:植物的叶片表面有气孔,这些气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二手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可以被植物的气孔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进行代谢和转化。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可能会将二手烟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作为代谢底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3. 吸附作用:一些植物的表面或根系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灰尘、颗粒物和化学污染物。
这有助于减少二手烟中的有害成分在空气中的传播。
4. 空气过滤:植物的叶片和枝干可以起到一定的空气过滤作用,阻挡和捕获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从而减少二手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对二手烟的分解和净化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依赖植物来解决二手烟问题。
此外,不同的植物对二手烟的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
一些常见的被认为对空气净化有帮助的植物包括绿萝、常春藤、吊兰、芦荟等。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二手烟对健康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在室内吸烟,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选择没有人吸烟的环境,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专业设备来净化空气。
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和减少吸烟,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
一、光合作用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步骤:暗处理→叶片遮光→光照→酒精脱色→漂洗→滴碘液检验。
a.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叶片遮光的目的:进行对照实验。
c.酒精脱色:溶解叶绿素;酒精要水浴加热,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发生火灾。
且受热均匀。
①结果分析: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光照部分遇碘变蓝。
①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步骤:植株暗处理→光照几小时→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碘液检验。
a.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密封花盆的目的:防止外界空气的干扰。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二氧化碳。
d.清水:起对照作用。
①结果分析:放置氢氧化钠的一组遇碘液不变蓝;放置清水的一组遇碘液变蓝。
①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方法:合理密植等。
(2)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适当调节昼夜温差等。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外界因素①光照强度。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
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在加强。
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反而下降。
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动最强的时候。
①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①温度。
植物在10~35①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①最适宜,35①以上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
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影响最大。
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①水分。
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①氧气。
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①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
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可以延长贮藏时间。
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作用
1、植物叶子的作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繁殖作用、吸收作用、保护作用、储存作用。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植物体表面主要是水分从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散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被一系列酶阶段性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一般叶子背面有气孔,有呼吸作用,叶子的呼吸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繁殖作用,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依靠根和茎,但也有一些植物对叶子也有繁殖作用,例如,着地定居和伽蓝菜可以在叶缘叶脉末端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妮维雅和景天在叶柄基部形成则可以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虎目年轻肉质叶鞘也可以生成不定芽进行营养繁殖。
吸收作用,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吸收附着在叶片上的物质,根据叶片的吸收农业进行叶面施肥和叶面喷洒除草剂,还可以吸收营养物质。
保护作用,植物的叶子可以保护果实、茎,防止被虫子或者被其他生物破坏。
储存作用,可以储存养料。
2、叶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树叶可以为我们提供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树叶的作用有哪些、植物叶子的功效是什么,一起来学习下!呼吸作用植物和动物、人类一样,都需要呼吸,植物的叶子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呼吸的,空气可以从气孔进进出出,将吸进来的气体扩散到树木的各个部位,以满足生长的需求。
光合作用树叶的作用还包括光合作用,在植物的叶子里有一种绿色的小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争取生长的氧气,这也是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
养分转化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它还会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然后又把水分输送给叶子。
而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片的叶绿体中相遇,再加上阳光的照射,将它们转化成淀粉等营养物质,因此让树木长的更旺盛。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2020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4章植物与土壤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要点1 叶的大小和形状1.不同植物叶的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王莲漂浮于水上的圆形叶直径可超过2米,而浮萍的叶直径只有几毫米;枫香的叶宽大如拳,而松树的叶细如缝衣针2.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要点2 叶的结构一片叶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叶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对叶起保护作用.叶中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Δ基础题系列1.(中考眉山)“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C.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D.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根据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
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
植物叶色变化的解读
植物叶色变化的解读植物叶色的变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叶色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的生理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植物叶色变化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解读叶色变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叶色变化的原因植物叶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组成的变化引起的。
叶绿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色素,它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能吸收和转化。
叶绿素的含量和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1. 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叶色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变黄。
而过强的光照则会导致叶绿素分解过快,叶片变褐。
2. 温度:温度对植物叶色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低温下,植物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变黄。
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加快,叶片变褐。
3. 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
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水分过多则会导致叶片变褐。
4. 养分:植物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需要多种养分的参与。
养分不足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变黄。
养分过多则会导致叶绿素分解加快,叶片变褐。
二、植物叶色变化的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因素外,植物叶色变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1. 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叶色变化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植物品种在适应干旱环境时,叶片会变得更加厚实,颜色也会变得更加深绿。
2. 植物生长阶段: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叶色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一些植物在生长初期叶片颜色较浅,随着生长的进行,叶片颜色逐渐加深。
3. 病虫害:植物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时,叶片会出现斑点、枯黄等变化。
这是由于病虫害导致植物叶绿素合成减少或分解加快所致。
三、解读植物叶色变化的方法解读植物叶色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理状态和环境适应能力,为植物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1. 观察叶片颜色:通过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生理状态。
植物的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
叶是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器官,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㈠光合作用 ㈡蒸腾作用
⒈根系吸水的动力; ⒉矿质元素随蒸腾液流上升; ⒊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
㈢繁殖作用
二、叶的组成
叶片:叶的主要部分。 叶柄:承受叶片,将叶片展布在各空间 位置上,并与茎相连(输导支持)。 托叶:叶的附属物,结构似叶片。
(2)水生植物叶
部分或完全生活在水中,环境中水分及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充 足,但气体和光照明显不足。 浮水植物的叶:细胞间隙发达或海绵组织所占比例较大外,浮 水叶仅在上表皮分布有少量气孔.
沉水叶: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膜薄或没有角质膜,也无气 孔和表皮毛,但表皮细胞具叶绿体,所以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 作用均由表皮细胞进行;叶肉组织不发达,层次少,无栅栏组织 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胞间隙特别发达、通气组织发达:导管和机 械组织不发达(眼子菜)。
外生树脂道:与下皮层相连,如马尾松。 横生树脂道:外接下皮层,内连内皮层,如热带松。 中生树脂道:叶肉中间,与下皮层、内皮层都不相连。如红松。
第四部分
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
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早生植物的叶:
旱生植物叶片小,角质膜厚,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达,有明显的栅栏组织, 有的有复表皮(夹竹桃),有的气孔下陷(松叶),甚至形成气孔窝(夹竹 桃),有的有储水组织(花生、猪毛菜等)。
复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叶片的叶
• 单叶和复叶
单身复叶:只有顶端一个小叶发育成熟的叶。如柑桔、 柠檬等。
掌状复叶: 小叶集中在总叶柄顶端,排列如掌上的指,如大麻。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第4课时 茎和叶 (答案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4课时茎和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茎和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不同环境中的茎和叶外部形态不同。
(2)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2.探究目标(1)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
(2)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和叶的功能。
二、知识梳理1.幼苗出土后,胚芽逐渐发育成茎,茎上生叶,在阳光下,叶逐渐变成绿色。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植物的叶具有吸收阳光制造养分以及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的作用。
2.茎能从下往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能从上往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大多数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这是为了使叶子最大面积地吸收阳光。
4.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也不相同。
比如凤仙花是直立茎,西瓜是匍匐茎,葡萄是攀缘茎,牵牛花是缠绕茎等。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探究问题1: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1)提出猜想:植物的茎可以运输水分。
(2)实验材料:一株凤仙花植株、装有红色水的杯子等。
(3)实验步骤:①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中。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③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如图1)。
④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如图2)。
⑤记录观察结果。
(4)实验现象:茎的变化茎的纵切面茎的横切面茎变红色切面分布着许多红色的水线切面有一圈红色点状结构(5)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探究问题2: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1)提出猜想:植物的叶可以产生营养。
(2)实验材料:一株凤仙花植株、黑色的纸、一株叶子较大的植物、干燥透明的塑料袋等。
(3)实验步骤:①在一株长势良好的凤仙花上选一片叶子,用黑纸遮住一部分,使这部分见不到阳光。
②三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的现象,并记录。
第三章 叶
➢其它 针形(松)、带形(海带)、扇形(银
杏)、心形(细辛)、肾形(连钱草)、 盾形(莲叶)、箭形(慈姑)、戟形(菠 菜)、匙形(车前草)、菱形(菱叶)、 镰形(蓝桉)、提琴形(白英叶)、三角 形(杠板归叶)、鳞形(侧柏)、管形 (葱叶)等等
4
5
6
(二)叶端的形状
圆形、钝形、截形、急尖、渐尖、渐狭、尾状、芒尖、 短尖、微凹、微缺、倒心形等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叶
一、叶的组成
基本组成:叶片(blade)、 叶 柄 (petiole) 、 托 叶 (stipule)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Blade Petiole stipule
1
❖叶片 有上表面(腹面)和下表面(背 面)之分,叶形、叶端(叶尖)、叶缘、 叶脉、叶基
❖叶柄 类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平。
(4)单身复叶
16
具单叶的小枝条和羽状复叶的区别: ❖叶轴先端无顶芽,而小枝先端具顶芽 ❖小叶叶腋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而小枝上 每一个单叶叶腋均具腋芽 ❖复叶的小叶与叶轴常呈一平面,而小枝上单叶与小枝 条呈一定的角度 ❖落叶时复叶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脱落,然后叶轴连同 总叶柄一起脱落,而小枝一般不脱落,只有叶脱落
17
全裂叶与复叶的区别: ❖全裂叶叶裂片大小不一,而复叶的小叶片大小较 一致 ❖全裂叶裂片边缘不整齐,常出现锯齿间距不等、 大小不一,或不同程度的缺刻;而复叶的边缘整齐 ❖全裂叶的叶片基部常下延至中肋,不形成小叶柄, 外形扁平,且明显可见裂片的主脉与叶的中脉相连, 而复叶有明显的小叶柄。
18
四、叶序(phyllotaxy)
24
(1)表皮 有上表皮和下表皮之分。 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但也有多层 细胞组成的,称复表皮。 外壁常角质化,具角质层、蜡被等,还有各种毛茸 等。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下表皮多,单位面积 气孔的数目及气孔的轴式因种类不同而异。
4种水生植物腐解对人工湿地净化水西
4种水生植物腐解对人工湿地净化水西河的影响马明海1,罗 毅1,陈 然1,2,陶春军3,徐圣友1,钱丽萍1(1.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3.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 合肥 230001)摘 要: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对人工湿地持续净化效率的影响,通过56 d烧杯试验,考察了水西湿地浮叶植物(睡莲)、挺水植物(芦苇、梭鱼草)和沉水植物(狐尾藻)残体对湿地净化微污染水西河的影响。
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水质变化较小,试验组4种水生植物的快速腐解发生在3 d左右,9 d后缓慢趋于平稳;56 d pH由(7.86±0.01)降至(7.00±0.05),溶解氧(DO)降幅为(1.41±0.75) mg/L,且降幅次序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
当腐解时间为3 d 时,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增加了(8.31±2.87)、(2.12±1.41)和(0.67±0.24) mg/L,且睡莲>芦苇、梭鱼草>狐尾藻;同时,pH和DO分别下降了(0.88±0.23)和(3.84±1.85) mg/L;高生物量密度植物的腐解易加剧水质恶化(p<0.05),且恢复水质所需时间较长。
相比第56 d收割,第3 d收割可使得水体COD Mn、TN和TP消减量最高分别提升(4.93±0.63)、(1.53±1.49)和(0.69±0.04) mg/L。
关键词: 湿地植物;腐解;微污染水西河;新安江;刈割中图分类号: X522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2020008 Effects of four hydrophytes during their decomposition on purification ofShuixi River in constructed wetlandMA Minghai1,LUO Yi1,CHEN Ran1,2,TAO Chunjun3,XU Shengyou1,QIAN Liping1(1.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2. College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China;3. 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quatic plant decomposition on the continuous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the effects of floating leaf plants (water lily), emergent plants (reed, barracuda grass) and submerged plants (foxtail algae) on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micro polluted Shuixi River in Shuixi wetland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56 day Jar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changed little, and the rapid decomposition of four aquatic plants in the test group occurred in ~3 days and gradually stabilized after 9 days. During 56 days, the pH value decreased from (7.86±0.01) to (7.00 ± 0.05), and the decline of DO was (1.41 ± 0.75) mg/L, and the order of decline was floating leaf plants > emergent plants > submerged plants. When the decomposition time was 3 day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TP and COD Mn increased by (2.12 ± 1.41) mg/L , (0.67 ± 0.24) mg/L and (8.31 ± 2.87) mg/L respectively, and water lily > reed, barracuda > foxtail algae. In addition, pH and DO decreased by (0.88 ± 0.23) and (3.84 ± 1.85) mg/L respectively.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s with a high biomass density was easy to aggravate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p < 0.05) with a long time to restore the water quality. Compared with harvest on the 56th day, the maximum reduction of COD Mn, TN and TP could increase by (4.93 ± 0.63) mg/L, (1.53 ± 1.49) mg/L and (0.69 ±0.04) mg/L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ndition of harvest on the 3rd day.Keywords: wetland plants;decomposition;micro polluted Shuixi River;Xinan River;cuttingCLC number: X522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必需元素之一[1],兼具景观生态效果和净污功能,可通过多种途径消减污染物[2]。
植物生理大题整理材料
植物水分生理1、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特点(1)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水分进入植物体后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地上部的所有器官,部分水分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其余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扩散到大气中。
(2)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的方式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主动吸水:吸水动力是根压,由于根系代谢活动使得矿质离子在导管内积累,引起导管内渗透势下降,水势下降,水分沿着水势梯度进入导管。
【证明其的实验:在植物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切去枝叶,不久即有液滴从伤口流出。
由于切去枝叶后没有蒸腾作用导致被动吸水,但仍有伤流流出,证明根系可以主动吸水。
】被动吸水:吸水动力是蒸腾拉力,是由于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从气孔蒸腾散失到大气中,使得从叶片到根系产生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促使根系从土壤吸水。
【证明其的实验:取生长旺盛的植物,切去根系后立即插入到带有颜色的水中,使叶片保持挺立,一段时间后,可见带颜色的水柱沿着茎导管和叶脉上升,说明没有根系的生理活动,仅靠蒸腾拉力就能保持水分不断上升。
】(3)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均沿水势降低的方向进行。
水分运输的途径包括质外体和共质体途径。
水分从土壤进入木质部导管的运输,属于径向运输,运输的距离短。
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输属于纵向运输,运输的距离长:质外体途径的水分运输阻力小,运输速度快;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的水分运输阻力大,运输速度相对较慢。
蒸腾拉力是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水分在导管中长距离运输时,主要在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的作用下进行(4)运输到植物体地上部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经皮孔、角质层和气孔向外蒸腾散失,其中以气孔蒸腾为主要形式。
气孔蒸腾收气孔运动的调节。
2、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1)光照:一般情况下,光照使气孔打开,黑暗使气孔关闭,但CAM植物则相反。
另外,光质中蓝光和红光对气孔运动调节最有效。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叶的五种变态方式
叶的五种变态方式叶是植物中常见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阳光并产生能量。
然而,叶的形态和特性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变态方式。
下面将介绍叶的五种变态方式。
1. 变色叶:在秋季,很多树木的叶子都会变成红、黄或橙色。
这是因为随着气温下降,叶子内的绿色素逐渐分解,暴露出其他颜色的色素。
这种变态方式让整个自然界变得五彩斑斓,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秋日景色。
2. 肉质叶:有些植物的叶子形状呈现出肉质的特征,比如仙人掌。
这种变态方式是因为这些植物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需要储存水分。
肉质叶可以存储更多的水分,使植物能够在干旱时期存活下来。
3. 变形叶:有些植物的叶子形状会发生变异,呈现出奇特的形态。
比如,荷叶的形状就像是一个漂亮的扇子,而铁树的叶子像是一个小小的手掌。
这种变态方式使得植物的叶子更加独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4. 双叶: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叶子都是单叶,即一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
然而,有些植物的叶子却是双叶,即一个叶柄上有两个叶片。
这种变态方式让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更加丰满,也增加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
5. 变大叶: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大。
比如,铁线莲的叶子最初只有一个小小的叶片,但随着生长,叶片逐渐变大,最后成为一个巨大的叶子。
这种变态方式让植物的叶子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和水分,促进生长。
通过以上五种变态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叶子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不同的叶子形态和特性,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长条件。
叶子的变态方式让植物更加美丽和独特,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欣赏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美丽的叶子,让它们继续为我们带来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碳4植物
碳4植物碳4植物(C4plant)亦称C4-植物。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具有C3途径,又具有C4途径的植物。
如玉米、甘蔗、高粱、马齿苋等。
其叶解剖学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维管束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典型者在这圈细胞外,又环列有几层叶肉细胞形成花环结构。
与C3植物相比,光呼吸弱,二氧化碳补偿点(1~10ppm)低,光饱和点几乎达到全日照;光合作用最适温度(30~45℃)高;在强光及其他适合条件下光合速率(40~80CO2毫克·分米-2·小时-1)高。
这主要是由于通过C4途径,将外界二氧化碳收集到维管束鞘细胞内,使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周围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所致。
碳四植物的特殊结构许多四碳植物在解剖上有一种特殊结构,即在维管束周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靠近维管束的内层细胞称为鞘细胞,围绕着鞘细胞的外层细胞是叶肉细胞。
2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各具不同的叶绿体。
围绕着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排列整齐致密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发达的基粒构造,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却只有很少的基粒,而有很多大的卵形淀粉粒。
碳四途径的反应过程叶肉细胞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经PEP羧化酶的作用,与CO2结合,形成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
这些四碳双羧酸转移到鞘细胞里,通过脱羧酶的作用释放CO2,后者在鞘细胞叶绿体内经核酮糖二磷酸(RuBP)羧化酶作用,进入光合碳循环。
这种由PEP形成四碳双羧酸,然后又脱羧释放CO2的代谢途径称为四碳途径。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盐,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
这草酰乙酸盐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甘油。
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
而甘油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2植物的养分同步试题
12 植物的养分一、填空。
1.( )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 )、( )、( )等孕育滋养着很多生命。
2.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 )、( )和( )。
3.植物学家们觉察,在( )的照耀下,叶片里能不断产生大量养分;在( )中,则几乎没有养分产生。
4.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取外界的( )和( ),并通过吸取( ),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 ),同时放出( ),这就是绿色植物的( )。
5.大约20 亿年前,地球上消灭了能进展( )的植物,它们利用( )吸取阳光,分解( )而释放出( ),同时合成植物需要的( )。
6.据估量,依据现在地球上植物的生长状况计算,每年可产生氧气( )吨,而大气中的氧气总量仅为( )吨。
7.随着( )和( )的影响,如干旱、毁林造田、工业污染引起的酸雨等,绿色植物受到严峻的破坏,空气中的( )含量相对增加,通过绿色植物释放的( )相对削减。
二、选择。
1.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局部是由( )制造的。
A.根B.茎C.叶D.花2.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和能源是( ),合成的产品是( )。
A.水和氧气B.二氧化碳、水和阳光C.淀粉和氧气 D.淀粉和水3.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 )。
A.热能B.光能C.化学能D.机械能4.植物的叶片在( )的环境中简洁产生淀粉。
A.阳光照耀B.黑暗无光三、推断。
1.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无穷尽的。
( )味业2.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使能量的转化受到了影响。
( )3.植物在夜间也可以进展光合作用。
( )4.没有阳光的照耀,绿叶就不能产生养料。
( )5.植物制造的养料,都被自己生长利用了( )6.离开了植物,动物和人就不能生存。
( )四、课本习题解答。
1.300 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养分只是来源于水。
海尔蒙特的结论正确吗?2.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到底是哪里来的呢?3.分析上图,试着描述植物体内养分生成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分别吸取和生成的物质有哪些?4.想一想,假设自然界中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5.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绿色植物是怎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绿色植物的建议。
光合作用
结论2:植物体的绿叶
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萨克斯实验
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
绿色 叶片
碘 不变蓝 蒸 变蓝 汽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下 产生了淀粉。 黑暗 处理 遮光 曝光
恩吉尔曼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将水绵和好氧细 菌放在无空气的 黑暗环境中,极细 光束照射水绵,好 氧细菌集中在被 照叶绿体部位 将水绵和好氧细菌 暴露在光照下,好 氧细菌集中在叶绿 体所有受光部位
结论:氧是叶绿体所释放的,叶绿 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鲁宾和卡门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
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 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鲁宾和卡门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向绿色植物提供 向绿色植物提供 18 18 H2 O、CO2 , 释 H2O、 C O2 , 18 放的氧是 O2 释放的氧是O2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化学计算
光合作用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呼吸作用反应式: 需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 厌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 实测CO2吸收量 =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实测O2释放量 =光合作用O2释放量-呼吸作用O2消耗量
1、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1)分布: 叶肉细胞(主要) 保卫细胞 幼嫩茎的皮层细胞 某些果实的表皮细胞 等 (2)形态:扁平的椭 圆形或球形
1、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3)结构:外膜、内 膜、基粒、基质 (4)捕获光能的色素 位于 类囊体的薄膜上 (即光合膜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植物和C4植物维管束结构比较
小麦叶维管束
玉米叶维管束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玉米叶的表皮 气孔
不完全叶中较常见的是无托叶,部分 无叶柄,无叶片者少见。
托叶
托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
叶片 叶舌 叶耳 叶鞘
叶片的形态
叶片的形态
叶脉的类型
叶缘的类型
叶尖的形态
复叶类型
单叶 单身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一回羽状复叶
二回羽状复叶 三回羽状复叶
复叶类型
复叶与枝条的区别
复叶
具单叶小枝
顶芽 叶轴顶端无顶芽
小枝具顶芽
腋芽
叶轴腋内有腋芽,小 叶腋内无腋芽
小枝生于叶腋内,其 腋内无腋芽,其上小 叶脉内有腋芽
落叶 方式 小叶脱落后叶轴脱落 落叶时小枝不脱落
排列
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 排成一个平面
叶与小枝呈一定角度 排
复叶与枝条的区别
刺槐羽状复叶
酸枣具叶小枝
叶序的类型
互
对
轮
簇
覆
生
生
生
生
瓦
状
叶序周(仅指互生叶序)
(1)由一层排列整齐、内含叶绿体的较 大薄壁细胞组成“花环状”结构,如玉 米、高粱等C4植物的叶。
维管束鞘
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
(2)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由内含少 量叶绿体的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内层 为不含叶绿体的较小的厚壁细胞组成, 如小麦、水稻等C3植物的叶。
位于近轴面(近于上表皮)
初生韧皮部 位于远轴面(近于下表皮)
螺旋2周(720°)
5片叶片
叶序周(仅指互生叶序)
开度: 若某植物叶序周为“2/5”,那么
每相邻两叶间的角度为720o/5,即144o。 这样相邻两叶所成的角度称开度。
叶的发生
四、叶的结构
• ㈠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⒈叶柄的结构与茎的初生结构相似。 ⒉叶片的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叶脉
三部分。
叶片的结构
为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其长轴
与叶脉平行。在叶片过多失水时,
泡状细胞发生萎蔫,叶片内卷成
筒状以减少蒸腾。天气湿润,水
分充足时,它们吸水膨胀,叶片
平展,故泡状细胞又称运动细胞。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小麦 叶肉(等面叶)
小麦、水稻的叶肉细胞具有“峰、谷、 腰、环”的结构,易于更多的叶绿 体排列在细胞的边缘, 易于接受 CO2和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当相 邻叶肉细胞的“峰、谷”相对时, 可使细胞间隙加大,便于气体交换。
定义:互生叶序的叶螺旋状着生于茎上, 取任意一叶为起点叶,以线连接各叶的着 生点,盘旋而上,直到上方另一叶(即终 点叶)与起点叶相遇在一个轴向线上为止, 二叶间的螺旋距离,称叶序周。
叶序周(仅指互生叶序)
叶序周公式:以一个叶序周绕茎的周数做 分子,叶数为分母,所得分子式就是叶序 周公式。
如:某植物叶序周表表
短细胞
硅细胞:细胞充满硅质,常向外突
起形成刺状。
保卫细胞:长哑铃形
皮 气 孔 器 气 孔:开或闭
副卫细胞:在保卫细胞外侧
泡状细胞:又称运动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 中,由几个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内有大液泡,它与叶片的内 卷或展开有关。
•
泡状细胞 :(运动细胞)
位于相邻两叶脉之间的上表皮,
等面叶和异面叶
等面叶
异面叶
叶片的叶脉
木质部 韧皮部
中脉维管束放大(与叶柄结构相似)
维管束 含叶 绿体
叶片的叶脉
叶主脉
木质部
韧皮部 表皮
叶片的叶脉
脉稍
脉稍的结构 维管束鞘
薄壁细胞 海绵组织
细胞间隙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玉米
泡状 细胞
气孔
1.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6种细胞)
长细胞:表皮的主体,细胞外壁角化、硅化,
• 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朝着降低蒸腾和贮 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降低蒸腾作用表现在: 减少叶的蒸腾面积,表皮高度角化,有很厚的 角质层,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达。有些旱生植 物,
• 气孔陷 入表皮平面之
• 下,也有位于特殊气
• 孔窝内(如夹竹桃)
• 的。贮藏水分:表现
• 在叶为肉质多汁,常
• 有贮藏水分和粘液的
松叶结构
气孔(示孔下室) 表皮 下表皮
叶肉组织 维管束鞘 维管束 树脂道
(三)、松针的结构
1、 针叶 2、 旱生状态 3、 单根或多根一束 4、表皮厚、角质层发达、有下皮、气
孔下陷、叶肉细胞壁凹陷
五、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植物根据它们与适生的水条 件的关系分为旱生、中生、湿生 和水生植物,根据与适生的光照 条件的关系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 植物。各种植物的叶有各种不同 的形态特征与生态条件相适应。
C3植物:最初光合产物为三碳化合物的植物,一般在叶片中具有 内(厚壁细胞)、外(薄壁细胞)两层维管束鞘组成。
C4植物:最初光合产物为四碳化合物的植物,一般在叶片中只有 一层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 叶脉内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维管束,但其维管束鞘有两种 类型。玉米、高粱等的维管束鞘是单层薄壁细胞的细胞较 大,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这些叶绿体比 叶肉细胞所含的为大,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但其积累淀 粉的能力却超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生物竞赛辅导课程(4)
植物的叶
201.05.07
教材内容
•
第三节 叶
•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 二、叶的形态
• 三、叶的发育
• 四、叶的结构
• 五、叶的生态类型
• 六、落叶和离层
叶的组成
叶片 叶柄 腋芽 托叶
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叶的组成
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生三者俱全的叶 称完全叶。
不完全叶:叶的组成中,缺少其中一个或 二个组成部分者称不完全叶。
• 组织,如剑麻等。
• 水生植物 叶片的 结构特点主要表现 在:保护组织的衰 退,如表皮上的角 质层很薄,有吸收 作用,叶片较厚, 一般无栅栏组织, 通气组织发达,叶 脉很少,其中的输 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非常衰退
上表皮 栅栏组织 叶脉 海绵组织 下表皮
叶片的表皮
叶片表皮的气孔
表皮
保卫细胞 气孔
叶片表皮的气孔
表皮 细胞 气孔口
叶绿体
气孔口
保卫 细胞
孔下室
叶片表皮的气孔
水分不充足
水分充足
叶绿体
保卫细胞
气孔
表皮细胞
叶片的叶肉 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
等面叶和异面叶
异面叶:指叶的近轴面方向和远轴面方向 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 等面叶:近轴面和远轴面的形态和内部结 构均无明显差异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