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

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

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认识分数,能读写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经历分数认识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难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来到中心校非常高兴,因为我见到了一群活波可爱的小朋友。老师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既然我们都是朋友了,那大家能帮助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吗?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该怎样分?(引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个月饼,要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 如果是1个月饼,又该怎样分?(引出“一半”) “一半”怎样用数来表示呢?(引出“分数”)(板书:分数) 你们看到“分数”两个字,有没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什么是分数?分数怎样写?什么时候用分数……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的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中的一部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新授

1、认识1 2 (1)了解1 2 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多少? 学生:一半 这一半我们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一半是月饼的二分之一,那这一半呢?学生:也是二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 2(板书) 那二分之一怎样写呢?大家先看看老师怎样写的(板书1 2) 让同学说说老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老师并介绍每部分的名称以及含义。 让同学说一说1 2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1 2。) (2)折一折1 2 我们认识了1 2,那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 1 2,并涂上自己喜 欢的颜色。 (3)练习 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 2表示?(学生 回答后,找同学说一说其他的图形为什么不能用1 2表示) 2、认识1 4、 1 3、 1 5 课件出示图片,让同学说出是几分之一,然后齐读。 3、总结出:几分之一 让同学根据前面学习的1 2、 1 4、 1 3、 1 5总结什么是几分之一(强调平均分)。 4、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91页做一做,然后订正。 5、动手折一折1 4 先让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1 4,并涂上喜欢的颜色。然后老师呈现出几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十堰市房县军店镇军店小学袁光兴 【内容摘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93页 【关键词】 联系生活巧选素材动手动脑感知数学 【案例背景】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流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及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分苹果,再现平均分 (1)一天,刺猬妈妈采来了4个苹果,想分给小刺猬丁丁和冬冬。谁来帮他们分一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多,每人2个;一种不是同样多) (2)丁丁2个,冬冬2个,你分得真公平,我们称之为——平均分。 (出示:平均分) 2、练习:判断有没有平均分。 ()()() 3、平均分,引出问题 (1)这时,从树上又掉下一个苹果,这可难住了妈妈,平均分给他俩,每人得多少呢?(板书:半个) (2)半个,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表示?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不能表示)今天,老师在这里想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揭题: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认识1/2 1、理解1/2 (1)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跟读1/2)。 (2)分数会读了,现在请看仔细它的写法,“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苹果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先跟着老师书空一遍1/2,然后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2、你还能在这个苹果中找到1/2吗? 3、强调平均分 请看这个苹果,老师把它也分成了两部分,这部分是多少?1/2吗?为什么不是?(没有平均分) 强调:只有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4、出示一条绳子,如果老师想要这条绳子的1/2,该怎么做?如果是一张纸呢? 5、谈话:同学们自己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1)活动要求:拿出手中的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反馈:老师这里也有和同学不一样的折法,同学们课后也可去试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折法)(3)在这里涂色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1/2,那么空白部分是多少呢?(1/2) 5、理解1/2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结:无论是一个苹果,一个长方形,还是其他物体或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6、巩固练习,加深对1/2的认识 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直接用1/2表示吗?为什么? (二)、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吗? 师板书:1/4 生读。读作:四分之一 这个1/4也是分数,但是老师发现刚才1/2下面的数是2,而这个1/4下面的数为什么是4呢?4表示什么意思?(板书:4份) 那为什么上面的数仍旧是1呢? 2、练习,判断涂色部分哪些是1/4 3、创造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初步理解导学案 教学内容:理解几分之一及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课本P91—P93的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自学指导: 复习: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两个小朋友都没意见,而且公平呢。应该()分。每人分()个。 2、怎样才是平均分?答:每份要分得()。 3、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4、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 )支。 上面的题没难着你吧!你真棒! 5、思考:老师只有一个,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个。A:1 B: 半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怎么办? 新知:一、理解几分之一 请看书P92-93。并填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要动手、动脑、动口哟: 用不同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折一折(你有几种折法),并用斜线表示出二分之一来。并口头叙述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结合你的图用这种模式说: 把一个()平均分成了()份,其中的一 1 份是()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像这些数都是()数。你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如:()()。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注意:分数必须强调:()分】 3、用一张正方形纸 3、你知道分数的写法、读法吗? 写法:写的时候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2,

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1,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我会写: 九分之一 写作:( ) 你会读分数吗?如: 读作: 4、请看书P91你在画面上找到哪些地方有几分之一的分数吗?并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5、你还能表示出其它几分之一的分数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示?(把你表示的分数写在纸的背面,涂色部分后,并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得出这个分数的。 二、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同一形状的纸分别折出 并涂上颜色,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大? 小结: 从上可知:1、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 )。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它的每一份反而越( )。 也就是说:2、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 ),分母小的分数反而( )。 41 2 1分数线: 表示( ) ( ):表示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 这是( ),表示其中的( )份 1 3 1 8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优质课”评选资料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城关小学秦芳【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4个桃子的1/2、8个桃子的1/2、6个桃子的1/3等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母就是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美猴王给它的孩儿们带了一个大蟠桃。可面对眼前的2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饼、圆片、正方形纸。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之上继续构建的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平均分”在分数意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节日“中秋节”引入要学习的分数,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 生:中秋节 师: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妈妈准备了4个苹果2个梨子和一个大月饼平均分给贝贝和京京两人吃。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师: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给贝贝和京京,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多少?生:一半,也就是2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把2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联系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操作,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本轮学习与第一轮一样,无须归纳和揭示“分数的意义”,而是组织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形象地建构分数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在上册时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内容主要是认识把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剪纸文化,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段《西游记》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一片桃园,停下来休息。这时孙悟空大喊说:“哇!好大的桃子啊!”猪八戒看着又大又红的桃子馋的是直流口水(课件出示)问师傅:“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师傅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悟空和八戒不假思索的说:“没问题!”师傅问:“有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请写下这个数。”八戒说:“这太简单了!”提笔就写了个2。师傅接着问:“要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

每人的几个?请写下这个数。”悟空手快,顺手写下了“1”。师傅不紧不慢的说:“要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该怎么写呢?”半个,可是半个用一个数怎么表示呢?这兄弟俩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 师:同学们,你们会吗?能帮这个忙吗?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来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月饼图 师:同学们八月十五中秋节时都吃月饼了吗?好不好吃?如果家里面只剩下最后一个月饼了,但是,你和比的弟弟或者是妹妹都想吃那怎么办?那你们想一想,要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师:没错,会分吗?如果这时候把刀给你,你打算怎么分?(从中间切成两半)老师试试看好吗?注意观察,是这样吗?用手指一指,这月饼的一半在哪?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指的特快,那这是月饼的一半吗?这个呢?(是) 师:老师明白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那每一份都是这月饼的一半,是不是?(是)没错 师:不过,问题又来了,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有谁听说过,来试一试。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第1课时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课件) 教师:请看图,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注意直奔主题: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几瓶矿泉水?) 教师:8个同学可以用8表示,4瓶矿泉水可以用4表示,看这里有几个月饼、几个西瓜,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可以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教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

“分数”。 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游戏活动,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1.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分月饼的游戏来研究分数好吗? (1)4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说明:每人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4÷2=2(块) 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2÷2=1(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1÷2=?(半块) (2)教师:“半块月饼”用什么来表示?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2.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并体会分数的简洁性与含义(除号与分数线很相似),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形式。 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 (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2)二分之一写作:(边写边说写法)。 (3)教师:想一想: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

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2 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分数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老师提问,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手。1、出示 4 个月饼的图片,把 4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红红,每人分几个?生:拍 2 下。 2、出示 2 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 2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红红,每人分几个?生:拍 1 下 3、出示 1 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 1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

小强,每人分几个?生:没有拍手,答每人分半个。那我们用什么表示半个月饼呢?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又如何写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个新朋友 2、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们就以分月饼为例来看看两位小朋友分月饼,是怎样来表示“一半的”。) 三、认识二分之一 1、借助分月饼学习二分之一 (1)这块月饼从中间切开,小朋友说我们一人一半,想想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2)演示分数的构造和读写法,说明:2 是平均分的份数,1 是其中的一份。 (3)比较不平均分与平均分的区别,突出把一物体“平均分”。 师:下列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指名判断) (4)组织学生利用长方形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2、迁移类推,师生探学。 如果我们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又怎么表示呢?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 小结:像1/2 、1/4 、1/3 、1/5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巩固强化

1《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折一折得到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 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 的简单分数。 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图形、水彩笔 活动方案 导学案 活动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分数 1.自学以下内容 2.组内交流自学收获,用“我知道了……”说一说。 活动二:活动操作,深化理解分数 1.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 折,画出折痕,找出它的21,并画上斜线。 2.全班展示作品。 交流时说清这几点: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 这个图形的21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21 ? 【检测反馈】 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2.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3.估一估,填一填,再比一比。 周末,小丽和哥哥到了如皋有名的景 点——水绘园,瞧!景色多美呀!兄妹两 人玩累了,坐到草地上吃东西咯!哇!这 么多好吃的,请你帮他们分一分。 活动一: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数学上, 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 (板书:平均分) 预设一:“半个” 师:除了可以用半个表示,还可以用 怎样的数表示呢?一起进入活动一,自主学习。 预设二:学生汇报“ 21 ”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的?让我们 一起进入活动一,自主学习。 1. 师:谁来汇报自学的收获?谁再来说一说? 师:哪一半是它的2 1,是谁的 2 1 ? 师:“每份”怎么理解? 2.学写分数 师:像 21 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 (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这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2)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3)在横线上面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二分之一。 活动二: 过渡:认识了 21,你能自己创造一个2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1/2,理解1/2的含义。 1、出示主题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一块月饼分给小东和小明吃,怎么分得公平?,(平均分)如果给你一把刀,那刀得从哪儿下?(中间)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几分之一。(揭题) 3、主题图中哪些东西也能用1/2表示? 4、判断(电脑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 (从生活实际引入分数,让学生分一分月饼,突出强调“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一半”。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动手操作,认识1/4。 认识了21,想认识41吗?如果要表示出这张纸的41 ,猜猜要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 1、拿出准备好的纸。你能折出这张纸的1/4吗?并用彩色笔涂出它的1份。学生动手操作 2、随手展示学生作品。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1/4表示

4 1 师:我们一起来看,同样的正方形,我们可以这样折,也可以这样折,还可以这样折。 同学们折法不同,那涂色部分为什么都是这个正方形的41 呢? 生:它们平均分成4份。 师:是这样吗?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41 形状一样吗(不一样) 可涂色部分为什么也都可以用41 表示呢? 生都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41 。 师:你看,用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用圆折的。 师: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41 吗? 展示

0029.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1 认识几分之一 预习指南: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想一想,填一填。 (1)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 (2)把20块饼干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 )块,列式为( )。 (3)把24块糖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有( )块;如果每6块一份,可以平均分成( ) 份。 2.教材第90页例1。 (1))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 (2)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 (3)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教材第91页例2折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实际上都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每种折法中的1份都可以用分数( )表示。 4.教材第91页例3。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2 14 12 ○14 我发现: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 表示分的份数越( ),其中的1份就越( )。 5.看图填分数。 ( ) ( ) ( )( ) ( )( ) ( )( ) 6.比一比。 1 3○15 1 6○12 1 10○17 1 9○18 每日 口算 78-21= 65+13= 80-24= 37+45= 120×4= 12×3= 300×4= 500×9= 13×6= 105×2=

答案: 1.(1)同样多 (2)4 20÷5=4 (3)3 4 2.(1)12 (2)14 (3)分子 分母 分数线 3.14 4. > 多 小 5. 13 12 14 15 6. > < < < 每日口算 57 78 56 82 480 36 1200 4500 78 210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 +b )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复述回顾:(组员说给组长听) 1、什么是平均分? 2、你经常玩平均分的游戏或者遇到过平均分的问题吗? 3、你是怎样表示平均分后每人或者每份分多少的?说说看? 4、你听说过分数吗?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你以前学习的都是什么数?

设问导读: (一)自读课本p 、98例一。 1. 我来读读题: ( )个小朋友去郊游,在外野餐。所带食品:苹果( )个 ,矿泉水( )瓶, 蛋糕( )个。 2.我来分一分。 (1)( )人分,把苹果平均分分成( )份,每份苹果是( )个。 (2)( )人分,把矿泉水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瓶。 (3)如何分蛋糕呢? 怎样分?(用圆形纸片代替蛋糕进行对折操作)。 我发现:将蛋糕( )分成( )份。每人得到蛋糕的( )。一个蛋糕的一半, 用分数表示是 ( ) 。 3、我来读一读: 2 1读作 。 4、我来写一写:21先写中间的横线,就是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就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就是分子。 5、我来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 2 1涂上阴影 。 用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41涂上阴影。 6、我来练一练 (1)p 、99 “想想做做”① (2)p 、99 “想想做做”② (3)写出下面的分数。 三分之一( ) 五分之一( ) (4)读出下面的分数。71 ( ) 4 1( )

(二)读99页例题二: 1、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21和41 ,将21和4 1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 )比( )大。 2、用与刚才大小相同的纸片折出8 1,然后和41、21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 )比( )大、( )比( )大。 3、我们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 4、我来练一练 先填写分数,再读一读。 1 > ( ) > ( ) 拓展延伸: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21、31、41、51、61、7 1……吗?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你会比较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的大小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物、图形的等分活动,初步感悟分数产生及其意义,直观认识几分之一,会比较几个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情境知道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并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较几个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形纸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等)、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故事引入: 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这日他们饥饿难忍,唐僧派徒弟们去化缘,没过多久,他们兄弟三人都满载而归。瞧,他们带来了什么?

这些桃子和草莓,四个人怎么分?(桃子每人1个,草莓每人2个) 刚才我们都是怎么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是什么意思?(每份一样多) 板书:平均分 二、活动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猪八戒跑到一个角落拿出一个烧饼想偷偷的独自享受,不巧沙僧来了,每人分到多少个烧饼?分给他这些,他会同意吗?为什么? (要同样多) 师:怎样分才同样多?每人桌上有一张圆形纸片,请把它当作烧饼动手分一分。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演示一下。 师:对折后每个人分到多少个烧饼?怎样用一个数表示一半呢? 师:(板书:二分之一)怎么写?(生板演) 小结(板书):刚才我们把烧饼分成同样大小的2份,也就是平均分成2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这个烧饼的二分之一。所以,我们先画一条线,这条我们称它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它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面写1,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一起书空一下。(边读边书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89-91页,第94页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 分之一。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和价值。 【重点】几分之一的意义、读写 【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 欣赏音乐:《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吧! 生: 师:看着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老师真开心啊,让我们带着这幸福的感觉进入课堂,好吗? 【教学过程】 一、引出分数、提示课题 故事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两兄弟快乐的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天,来了一位伐木工,打破了森林的宁静,为了保卫家园,两兄弟和这个伐木工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你知道,他们俩是谁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真聪明。今天老师就把熊大、熊二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点击出示情境图)瞧!他们正在聚餐呢。从这里,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呢?(引导生述:有一个蛋糕、2瓶蜂蜜、4个橙子) 师:这么多食物,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分,并说明理由。(引导分的顺序:分4个橙子—板书“2”;分2瓶牛奶

----板书“1”) 师: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那么蛋糕只有1个,该怎么分呢?(引导生述:从中间切) 师:为什么要从中间切呢?(引导:这样就可以平均分,熊大和熊二分到一样多) 师:噢,明白了!(点击课件演示)那每人分到了这个蛋糕的多少呢?(每人分到这个蛋糕的一半……) 师:“一半”你还能用数字表示吗?(生述: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像12 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教学 (1)认识 12 含义及读写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个12 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蛋糕上先出示左边的12 ,边出示边解读(这个—就好比一把刀,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 )。 师:大家能一起跟老师说一遍吗?(师带生一起说) 师:现在,哪个同学可以自己来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 ?(指名多个学生述12 表示的意义) 师:说的真完整!这份是这个蛋糕的12 ,另一份呢?(生:也是这个蛋糕的12 。注意表述完整。点击出示)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优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国庆节大家都出去玩了吧?看,小东小丽也一起郊游去了! 课件出示:小东小丽郊游情景图

师: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谁能帮忙解决呢? 生:一人两个苹果,一瓶矿泉水。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样分一样多。 师:一样多在数学上叫什么呢? 生:平均分。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课件展示分的过程,并板书:平均分 师:还有一个蛋糕怎么分给小东小丽公平呢? 生:平均分,一人一半。 师: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呢?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引出新课“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我们把蛋糕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生:分成两份,一半是其中的一份。 2;课件闪烁其中的一份,右边书写分子1。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能说说二分之一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吗。 生:2是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两份。 师:是分成两份吗?一大一小可以吗? 生:是平均分。那条横线就是平均分的意思。 生:1是其中的一份。 师:请同学们动手折出你手中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并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并与小组成员交流折法。教师巡视并指导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1:展示图一 生2:展示图二 生3:展示图三 质疑: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 生:他们都是把它分成两份一样的,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师:两份一样的还可以怎么说。 生:平均分成两份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生:这三种折法,都是把同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折一折得到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 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图形、水彩笔 活动方案 导学案 活动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分数 1.自学以下内容 2.组内交流自学收获,用“我知道了……”说一说。 活动二:活动操作,深化理解分数 1.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画出折痕,找出它的21,并画上斜线。 2.全班展示作品。 交流时说清这几点: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 这个图形的21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21 ? 【检测反馈】 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2.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3.估一估,填一填,再比一比。 周末,小丽和哥哥到了如皋有名的景 点——水绘园,瞧!景色多美呀!兄妹两 人玩累了,坐到草地上吃东西咯!哇!这 么多好吃的,请你帮他们分一分。 活动一: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数学上, 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板书:平均分) 预设一:“半个” 师:除了可以用半个表示,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呢?一起进入活动一,自主学习。 预设二:学生汇报“ 21 ”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的?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自主学习。 1. 师:谁来汇报自学的收获?谁再来说一说? 师:哪一半是它的21,是谁的 21 ? 师:“每份”怎么理解? 2.学写分数 师:像 21 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 在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 (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这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 2份”(板书:2)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3)在横线上面写1,表示取“其中的1 份”。(板书:1)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二分之一。 活动二: 过渡:认识了21,你能自己创造一个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