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日语专业学生为例

合集下载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摘要:“思辨缺席”现象普遍存在于外语专业学生中。

要消除这一现象,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或者在旧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并辅以第二课堂的开拓、教材的改编和参考书的选定以及作业批改与测试评价方式的改变等措施。

abstract: critical-thinking-absence is common among the majors of foreign languages. afte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critical-thinking -absence, we can easily find out, in order to erase this phenomenon and cultivat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ability of thinking critically, what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re to do include changing teaching ideology, adapting the current system of courses or improv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the current cour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richening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life, writing proper teaching books, selecting proper reference books and even changing the methods of evaluating students’ work or linguistic proficiency.关键词:思辨缺席;成因;思辨能力;培养途径key words: critical-thinking-absence;causes;ability of thinking critically;cultivating ways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24-02————————————作者简介:李伶俐(1970-),女,湖南安化人,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外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职业竞争力。

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指人们理性地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还包括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思辨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外语学习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技能。

然而,仅有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让外语学习变得顺利。

思辨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关键之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语言。

1.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批判性地分析语言和文字,学生可以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和评价,锻炼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习更有成效。

2. 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思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思考,对语言进行主动探究和运用,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 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

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怎样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1. 多元化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提高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对语言的更好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强化教育方法外语教育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可以在语言课程中添加一些思维训练、逻辑训练和创造性思考的教学方法,同时增加对实际应用的教育培训,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建立学习社群建立学习社群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增加自己的所得。

思政因素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的融入

思政因素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的融入

思政因素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的融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

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因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今天我们以日语专业课程为例,探讨思政因素在其中的融入。

日语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掌握日语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及国际融合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专业,因此在这一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因素尤为必要。

日本作为我国重要的邻国,不仅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变化也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学生还应当了解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日本文化的传统和创新,日本人的性格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特点对我国学生的文化熏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如今日益紧密的国际联系中,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人文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因素,无疑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那么,具体来说,思政因素如何融入到日语专业课程中呢?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营造思政氛围。

在日语专业课程中,可以设置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历史、日本政治与经济等专业课程的融入一定的思政教育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日本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民族性格与社会精神的发展等问题,既传授日语知识,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

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来融入思政因素。

教师可以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延伸来融入思政因素。

中高级日语精读课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以北京外

中高级日语精读课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以北京外
转 自任文 ,2 0 1 3 : 1 1 )
基金项 目: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2 0 1 5 年 基本科研业 务费院系 自主项 目 “ 中高级 日语精读课 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及评估”的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 :魏然 ,女 ,北京外 国语大学 日 语 系讲师 ,博士 ,研究方 向为社会学 与 日 语教 育。
关 于思 辨能力 的定义及理 论框架 ,在教育 学领域较 有
词汇 、基础语法等语言方面的学习 ,文章内容的分析与 理解成为授课 内容 的重点之一。在此 阶段 ,精读课能够 且应该更多地 向思辨能力 的培养倾斜 。在此背景下 ,本 文针对 “ 中高级 日语精读课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 评估”开展研究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 日语系为例 ,总结 中高级 日 语精读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的教学模式 ,并分
表1 德尔斐报告的 “ 批判性思维二级模型”
批批判性思维
认识技能
情感倾 向
北京外 国语大学 日语系创建于 1 9 5 6 年 ,本科生教 育分高起点班及零起点班 ,前者面向各省市重点外 国语
学 校招 收 日语 考 生 ( 一个 班 ),后者 通 过全 国统 一 考试
选拔 ( 两个班 ),每届共计三个班,总人数为 7 O 一 7 2 人。 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 R C C S E)、武汉大学中国教 育质量评价中心 2 0 1 6年 2 月联合推出的 《 2 0 1 6年中国
析 学生 对这 些模式 的反馈 。
影响力的有德尔斐报告 ( F a e i o n e ,1 9 9 0 ) 提出的二维模型 及P a u l &E l d e r ( 2 0 0 1 ) 的三元框架 。德尔斐报告认为 , 批 判性思维是一种 “ 有 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包括认 知技能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 ( F a c i o n e ,1 9 9 0 )( 表1 ) 。

日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创新能力

日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创新能力

日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创新能力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适当的改变人才培养战略,将专业学习与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文章以日语教学为例,指出传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深入探讨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阐述了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及创新能力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日语教学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一、引言语言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学科,学习日语也不例外。

学习日语是一项智力活动,既能使学习的意志得到锻炼,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及分析、观察、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必须要重视日语教学,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逐年加深,社会也开始青睐日语人才。

但是,当前的日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这对于日语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为增强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改革传统日语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也是势在必行。

另外,日语教师可以使用艺术性的导入新课的方式,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多种语言学习情境,培养他们的思辨及创新能力。

二、传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过程枯燥日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在学习初期学生就会接触到大量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这些都是需要记忆的,也都比较枯燥,如果学生的耐力不够,可能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然而,有很多日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都没有意识到,由此就出现模式化和程序化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开始直奔主题向学生教授知识,却难以调到学生的兴奋度,更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

2、落后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一支粉笔+黑板+教材的方式有很大优势,但是这样的方式显得很枯燥,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增强。

高校大学生都有比较活跃的思想,而且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课堂教学仅靠单纯的文字和日语教师的语言,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难以保证的。

3、教学反馈不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前面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后面就能顺利的学习,所以日语教师在开始教授知识时,对学生的日语知识掌握情况要多注意,考察学生对语音、语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夯实基础。

提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

提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

o d s o f p r o mo t i n g t h e c r i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o f s t u d e n t s wh o ma j o r i n Bu s i n e s s J a p a n e s e b e c o me a n i s s u e wo r t h s t u d y i n g . Th i s
山 西 农 业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第1 2 卷( 第1 o 期) 0 0 2 1 6 7
J . S h a n x i Ag r i c . U n i v .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No . 1 0 V o 1 . 1 2 2 0 1 3
i s t O d e ve l o p s t u de n t s a b i l i t y t o s o l v e pr ob l e ms t hr ou gh c r i t i c al t hi nk i n g,t he y wi l l be n e f i t f or l i f e . The r e f o r e,t he me t h—
的策 略 。培 养 善 于 交 流 沟 通 的 商务 日语 人 才 ,应 把 商 务 日语 专 业 教 学 和 思 辨 能 力 的培 养 结合 起 来 。
关 键 词 : 恩辨 能 力 ;商 务 日语 专 业 ; 日语 辩 论
中 图分 类 号 :G6 4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6 X ( 2 01 3 )1 0 — 1 0 7 6 — n P r o mo t i n g Cr i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o f B u s i n e s s J a p a n e s e S t u d e n t s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he t f o r e i g n l ng a ua g e t e a c h e s r a r e t o d o i n c l u d e c h a n g i n g t e a c h i n g i d e o l o g y , a d a p t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s y s t e m o f c o u r s e s o r i mp r o v i n g he t me ho t d o f t e a c h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u r s e s ,a n d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i r c h e n i n g s t u d e n t s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l i f e , wr i t i n g p op r e r t e a c h i n g b o o k s ,s e l e c t i n g p r o p e r r e f e r e n c e b o o k s a n d e v e n c h a n g i n g t h e me t h o d s o f e v a l u a t i n g s t u d e n t s w o r k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p r o i f c i e n c y .

a b s e n c e , w e c a n e a s i l y i f n d o u t , i n o r d e r t o e r a s e hi t s p h e n o m e n o n nd a c u l t i v a t e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ma j o s r a b i l i t y o f t h i n k i n g c r i t i c a l l y , w h a t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在日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是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在日本有那么多难读的汉字?”或者“你觉得如何学好日语语法?”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评价故事、文章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篇日语报道或者一段对话,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是进行辩论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说服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组进行辩论,并通过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观点、分析问题和提出反驳意见。

一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并引导学生用日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日语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并提供合理的论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是设计创新性的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设计一个日语学习的APP,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日语学习的理解,提出一个创新的、适合学生学习日语的APP 设计方案。

三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文化、历史、艺术等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日语。

日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组织辩论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日语论文】浅谈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日语论文】浅谈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Zhuanglin.[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Jespersen, Ott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London: Routledge,1951.
例如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教一个新的语言知识点时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试图通过以点带面形式一下子把某一知识点一次讲完整讲透彻这种大容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录机械记忆无法主动思考不能把语言知识所呈现的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语言知识运用和语言意义理解的分离学生思维僵化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浅谈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他参考文献
Baker,Sheridan.ThePractical Stylist.6thed.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The Art of Plain Talk.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The Complete Plain Words.London: Penguin Books,1987.
Leech, Geoffrey,andJanSvartvik.A CommunicativeGrammar of English.London:Longman, 1974.
Li, Qingxue,and Peng Jianwu.[李庆学、彭建武],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我 国外语 专业 学生思辨 能力的培养 , 绍 了文秋 芳(08 高层 次思 介 20 )
维能 力层级理论模型 , 为该模 型是 指导我 国外语 专业学 生思辨能 力培养 的具体、 认 可操作 模型。在教 学 实践 中 认
为 , 须 读 、 、 结合 , 必 思 辩 以思 为 主 , 重语 言输 入 。 注
关键词 :思辨能力; 层级理论模型 ; 思结合 读
d i1 .9 9j i n 10 5 5 .0 10 .9 o :0 3 6/.s .0 0— 77 2 1. 50 1 s
中图分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05 5 (0 1 0 -0 10 10 - 7 2 1 )50 9 - 7 4
方大学教育 的重要培养 目 。近三十年来 , 标 批判性 思维教学在 以美 国为代表 的西方 国家受到高度重 视 。众 多 的大学 , 至 一些 中小 学 纷 纷 设 置 批 判性 甚 思维的课程来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使这项 工作制度化 。然而,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 对于大学生 思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导致大学生批 判性思维能力严重不足。黄源深 (98 认 为, 19 ) 相对 于其它专业 的学生 , 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更易 患“ 思 辨 缺席症 ”2。他把 造成 这一 问 题 的 原 因 归 结 于三 - J 个方面 : 一是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使然 ; 二是教学方 法上 的偏执 ; 三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基于此 , 他呼 吁, 要根治外语专业学生 的“ 思辨 缺席 ” , 症 英语专 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 I _ 【“ 3

国 内外关 于思 辨能 力研 究的现 状
在 国外 , 辨能力 研究 近 二 、 十年有 了较 快 的 思 三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在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变,我们需要培养出具有思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各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同时培养思辨与创新的能力。

一方面,思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我们要教育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可以使用故事或漫画来提示学生,让他们进行推理和判断。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积累经验以及提高推理和判断能力。

通过对语言学习的这些方面进行锻炼,学生可以对日语学习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答案。

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语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日语教学中,发散思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实践,寻找新的途径来推进日语学习。

例如,当学生学习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为自己打开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改进自己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和途径来发展他们的思辨与创新能力。

建立实验室、学习小组、网上论坛等各种形式的资源和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彼此交流和互相培养。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这些实验室和学习小组也应当兼顾多元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一个开放和独立的环境中,在探究问题中推动自己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总之,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日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提供各种学习材料、发扬发散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途径等形式的培养方式,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同时提高思辨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日语语言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趋势。

在外语专业技能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在外语专业技能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在外语专业技能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为学生营造思考、自由探索的环境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思辨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综合素质发展,影响人的素质。

思辨能力或称评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获知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实现学习活动的心理条件,思辨载体建立在各项学习活动之上,形成语言技能教学与思维能力的融合统一。

对于外语专业而言,外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就是要实现外语技能课程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造就外语人才,如果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当前外语界的基本共识。

一、有关思辨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思辨能力的界定与测量在思辨能力的界定方面,影响较大的思维能力框架有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RichardPaul的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林崇德的三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和文秋芳的层级结构思辨能力模型,这四类模型从内涵和外延角度对思辨能力进行了界定。

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将思维能力界定为认知能力与情感特质两个维度;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的基本特征是八个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三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包括六种思维因素,分别是思维目的、过程、材料、自我监控、品质及认知与非认知因素;文秋芳在借鉴上述三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层级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将思辨能力置于上下层关系的元思辨能力和认知相关技能之中。

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人才德育养成对策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人才德育养成对策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人才德育养成对策探究摘要:当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当然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价值塑造,这也是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

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人才德育养成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日语人才;德育养成引言青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

青年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但影响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态度,关乎他们自身的将来发展,同时也与他们能否成为于社会、于国家的有用之人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德育目标,在教授给学生日语知识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中国心。

1在教学目标中凸显思政性不断加强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日语人才的重要保障,需要日语专业教师能够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制订出更加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应将课程思政目标提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明确日语教学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德育发展与综合素养。

在单元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中体现思政要点。

例如环境问题,可要求学生在该单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如文化差异,可要求学生在该单元达到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目标;如传统艺术,可深化学生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

科学分配各个教学模块的学时比重,做到每个单元都有1-2个思政点,保障课程的综合实用性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在更平衡的教学环境中重视自身的德育发展。

从而达到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国情怀的教学目的。

2丰富实践活动高校开设日语专业是想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加深对他国文化的了解,并在学习同时提升我国自身的文化自信。

而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中,教育不再是知识技能的单一学习,而是要透过技能学习看到教育本质,引导学生可以用更加正确且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去加强自身的技能学习。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是一门涉及语言、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而在当今社会,思辨能力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养。

思辨能力指的是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辨能力,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要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较高的思辨能力,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辩证的、严谨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对文学作品、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而批判性思维正是帮助他们进行这些活动的关键。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英语专业毕业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思辨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下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教师角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思维导图、辩证分析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各门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日语是一门广受欢迎和重要的外语,学习日语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语言技能,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除了语言技能的提升,还应该注重培养思辨与创新能力,这是一个有利于现代人的综合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思辨能力在日语教学中的培养很重要。

日语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具有许多复杂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学习者需要经常思考和分析语言的结构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思考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比如,在学习日本文化和历史时,学习者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这些信息的核心意义和背后的文化价值。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通过举办讨论和互动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水平。

其次,创新能力也是日语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

学习日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与日本人交流时,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言语表达和交流,不但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独特性,还能够产生新的思路和观点。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习者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日本文化和社会。

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和探究日本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文学、动漫等,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新的表达形式和作品。

此外,在日语教学中,创新能力也与科技的应用紧密相关。

因为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很多学习者更喜欢通过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源来学习日语。

而在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也能够更多地受到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加思索和创造,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途径,例如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和虚拟社区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及通过虚拟实境技术体验日本文化和历史等。

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第36卷 第2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 ol.36 No.2 2019年6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9[投稿日期]2019-03-05[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6QD19)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陈知武(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而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点就是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缺乏是日语专业学生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为高校日语教育亟需解决的课题。

文章通过分析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具体表现,总结原因,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思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高校日语教育;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9.02.032[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477(2019)02-088-03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作为国家转型期的战略举措,并且要从高校教育的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制(张丽梅,2017)。

创新型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而日语教育的软肋正是体现在这一点。

日语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知识接受型,创新型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与日语的教学特点存在很大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够胜任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岗位。

这就使日语专业衍化成了服务于其他行业的实用性专业,从而将高校日语教育等同于以提高语言水平为目的的语言培训中心(魏然,2016)。

日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日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175语言文学艺术研究2019年第11期总第204期No.11. 2019Sum 204一、日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在知网以“英语”+“批判性思维”作为关键词搜索,有1142条记录,多数为近10年发表的论文,成果虽然不能称之为丰富,但起码说明国内英语教育界还是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但是用“日语”+“批判性思维”作为关键词搜索仅有一条记录,所以从目前的信息检索结果来看我们暂时无法确切地了解到日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的原因。

介于学科的相似性,课题组对“英语+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因为管理层面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两个层面的培养策略。

1.教师层面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构建主要引导人是教师,季羡林曾指出:“有些外语教师,其外语水平是极能令人满意的。

但是,除此以外,却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家。

”当下很多语言类的教师只注重如何教育学生通过考级,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究其根本原因首先要明确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最后才是怎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学生层面学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的教导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设计多样学习活动,引入一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德学习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学习方式。

第二,要运用好恰当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使用不仅可以提供学习效率,也可以训练学生整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要形成适合学习的风格,培养具有批判性能力的学习风格是获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和手段。

二、日语专业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探索1.灵活利用错误分析错误分析主要包括收集资料、识别错误、错误分类、分析原因及评价错误5个步骤。

产生错误的种类通常是语言负迁移、语内语言错误和其他个人客观原因导致的语言错误,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收集误译主要源自前两种原因,例如:①先週、私たちは教室で日本の歌を聞きました。

「さくらさくら」などでした。

很多学生将其翻译成:上周,我们在教室里听了日本歌,樱花啊樱花等。

日语专业学习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日语专业学习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日语专业学习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日语专业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仅仅掌握日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日语语言和文化,更准确地进行交流,并在面对复杂的信息和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判断。

那么,在日语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呢?首先,要建立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基础。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不仅要精通日语的语法、词汇和发音,还要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对日本有全面的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学习和交流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如果不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些语言现象的内涵。

例如,“お世話になります”(承蒙关照)这个短语,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常见且礼貌的表达方式,但如果我们不知道日本人注重礼仪和感恩的文化特点,就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其使用的场合和情感。

其次,要学会提出问题。

无论是在阅读日语文章、观看日本影视作品,还是与日本人交流时,都要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不要仅仅接受表面的信息,而是要思考背后的原因、逻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阅读一篇日语新闻报道时,我们可以问自己:这篇报道的观点是否客观?有没有遗漏重要的信息?作者的立场和动机是什么?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我们能够激发自己的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

再者,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对于同一个问题或现象,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例如,对于日本的动漫文化在全球的流行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思考它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从文化角度探讨它如何传播日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从社会角度分析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等。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观点。

同时,要善于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

高校课题申报:日本文学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日本文学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日本文学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日本文学思辨能力行动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革新。

在国外思维能力发展已被视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核心技能,许多学校把思维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在我国却还没有引起重视。

教育部于2000年出台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直以来,外语专业的学生都被外界认为是“鹦鹉学舌”式的思考问题,缺乏个人的思辨能力,如英语口笔头表达中出现的逻辑性差,论据不够充分等问题(高一虹,1999)。

对此文秋芳2010年做了相关研究,虽然得到的结论是英语专业学生总体思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但是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思辨能力进步空间有限,而其他文科类专业大学生进步幅度较大。

笔者在日本文学选读教学中观察到学生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作家作品,或者更多的关注作品情节,很少有学生能论据充分的从自己的观点来分析一个文学作品,有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缺乏阐述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思辨能力的低下让学生们在人才市场和职场上都处处受挫。

所以在核心知识课程日本文学的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2课题界定思辨能力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的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

它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融合多种思维能力的思维模式。

行动研究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它是指社会情境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是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

教育领域的行动研究是斯蒂芬考瑞引入的,它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第31卷第10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Oct.2012Vol.31No.10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0.071收稿日期:2012-04-19基金项目:2010年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njj1042);201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sk2012-08)作者简介:方海燕(1980-),女,海南临高人,讲师,硕士,从事日语教育及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日语专业学生为例方海燕(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口570228)摘要:思辨能力对于社会或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外语专业学生是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

由于学科特点等原因,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较为薄弱,近年来已引起教育界的批评和关注。

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应进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其思辨能力,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培养中图分类号:H3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0-0175-04一、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的抽象思维能力。

思辨一词来源于老子《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思辨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人去开拓和引领。

一个不具备独立思辨能力的人,其对于他人的言论多采取接受的态度,缺乏怀疑和创新的精神,遇事多随波逐流。

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环境下该如何行动和抉择,这都需要运用自己的思辨能力去分析应对。

尤其在当今,我们面临的是人类史上最丰富的媒体资讯、最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

网络、电子、广播、杂志、报纸等信息媒体每天充斥于我们的耳目之间,如何在短时间内透过现象甄别出其背后的本质进而做出判断,这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

如今,社会各界越加重视对人才思辨能力的考量。

如英国剑桥大学等高校已将思辨能力水平作为入学考试的一部分,有些高校单独开设思辨课,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1]。

最近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351。

由此可见思辨能力对于人们,尤其是对于肩负国家未来希望的青年学子们的重要性。

二、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批评不绝于耳。

黄源深曾提到:“外语系学生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辨的缺席。

”[3]在1998年教育部的《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薄弱就是问题之一[4]。

而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中也谈到,外语学界的专家与学者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批评并非全无道理。

该研究结果表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大学三年间思辨能力的进步比外语专业的学生显著得多。

以笔者曾任职的两所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为例,在每学期的期中教学反馈会上,许多学生都反映自己虽然学了几年的日语语言知识,翻译课时能将中文内容准确翻译成日语,但一到写作课时就不知该写些什么,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其实正是当前很多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即虽然掌握了语言的知识,学会了单词的运用、语法的组织等,但当需要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辨析时,则言词苍白,言而无物。

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脑子里没有想法、思辨力的缺乏带来的结果自然是言词的空洞和浅薄。

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其中外语专业青年学子们更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

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外语类学生是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是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思辨能力薄弱的现状,必须引起各方的重视。

三、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原因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现象,并非由于进入外语专业就读的学生本身就思辨能力较弱。

相反,调查结果表明,外语专业学生入学时的思辨能力总体高于其他文科类学生,但这种优势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丧失,到三年级时,就不复存在了[2]353。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使得外语类学生经历了几年的大学教育后思辨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呢?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特点从某种角度看来,外语学科的特点可以视为是导致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最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外语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第二阶段为三、四年级的高级阶段。

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新单词、语法和句型,学习重点在于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

对于一、二年级的新生而言,刚从中学的环境中进入大学校园里,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从生活环境到学习方法都将从头开始,大学的头两年正是学习方法和思辨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但这两年却正是语言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大量的模仿、朗诵背诵和记忆的阶段。

从学习方法来看,外语类学生在入学后的两年间基本形成了以模仿、背诵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

而从学习的内容来看,由于语言能力所限,学生们所接触的学习素材最多只相当于母语国的小学或中学的认知内容。

以日语专业学生为例,由于学生入学时皆为零起点的学习者,学生在一、二年级时的课文内容最多只相当于日本的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

而且这些基础性专业课的学习又占了全部课程时间的80%以上。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面对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思辨能力长期被空置,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和训练,对思维的拓展几乎处于零关注状态,如此下来,极易造成思辨能力的薄弱。

2.社会原因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发布的《在沪外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有接近四成的外企认为80后大学生最大的不足在于眼高手低,浮躁,缺少耐心。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浮躁的社会大背景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一切都讲究速度和利益的时代,“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成了许多人向往的东西。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捷径,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思考和沉淀。

当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浮躁状态中时,作为其中最有活力的一分子,大学生们受到的影响极其深刻。

在年轻人当中,超女、快男等成为最时髦的东西。

年轻的追星族们宁愿花上千元钱买机票去给偶像呐喊,也不愿意花十几元去买一本书。

追星成为一种时髦,跟风成为一种时尚。

此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及经济至上的社会意识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都转向就业。

在选择或学习一门课程时,关心的是该门课程是否有助于就业。

至于该知识是否有助内在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则认为是次要的。

许多大四的学生忙着怎样让自己变得更适合公司的需要,忙于考各种技能证书;相当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则沉迷网聊或游戏,流连于各网站之间,疏于与人的交往。

另外,网络等新媒体的发达也是影响思辨能力发展的原因之一。

关于这一点,中国传媒大学的曹进教授曾撰文指出,网络技术使文化复制极为容易,网络语言不需要严格的逻辑认证和精密思考,人们的思维不可避免地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表层化、不确定性、无深度性成了网民的共同思维特征。

网络媒介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又消解着人们的理性思维,使人变成了懒于思索的“平面人”。

电子媒介“削弱了人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模糊了儿童和成人的界限,使儿童“成人化”,而成人“儿童化”[5]。

思辨力用则进,不用则退。

没有了思辨的习惯和行动,思辨力自会弱化。

3.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地许多高校都打出了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大学等诸如此类的口号,而究竟怎样的大学才是一所一流的大学,温家宝总理曾作过这样的解释:“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6]总理提出了对一所好大学的要求和期望。

但现实情况是,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这样的大学并不多。

《中国学生健康报》曾针对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在大学生中间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有53%的被访者表示大学缺乏独立思考的环境,其中70.15%的被访者同时表示,独立思考能力对大学生非常重要。

但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环境下,我国的大学教育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大学应有其独立的灵魂,大学生应有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机会;但另一方面学生从小又被灌输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思想,从众心理强于自我个性的诉求。

高校的政府化、管理人员的官本位、学生发展的整体划一等原因,使得高校教育中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

因此,我们更应积极提倡独立思考精神,探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和用人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工作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学校为主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冲击了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方向,提前进行的就业活动严重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许多高校本科教育“缺斤短两”现象突出,部分高校教育质量下降。

学生的就业率被列为各校“一把手”工程,各校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千方百计地完成预期就业目标,结果“承担了分外之责,却误了分内之事”。

为了实现预期的就业率,给学生腾出时间找工作,有些高校不得不修订教学计划,使本科四年变成三年半或三年授课,专科三年变成两年半或两年授课。

大学最后一年,一般均应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等教学环节,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但在一切为了就业的背景下,这些教学环节被淡化甚至消失了,学生实际能力明显降低正是与这类环节的缺失有关[8]9。

根据笔者的调查,外语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生考研深造的人相对较少,选择毕业后就业的人占多数,因此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

外语专业中四年级的缺勤率在1/3以上,甚至一堂课只有五六个人参与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学生缺勤多以找工作、参加招聘会或面试等为由,有些学生甚至最后一年都在校外找工作或实习,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受到很大的冲击。

4.外语专业教师的原因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是教书育人工作的执行人。

再好的教育制度、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教师不言传身教,一切都会沦为空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