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主讲人:新圩镇中心小学宁秋娟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这个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简易方程”,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減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几何”领域安排的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折线统计图”。“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二次。第一次安排的是“球的反弹高度”第二次安排的是“蒜叶的生长”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有:1、方程的含义,2等式的性质,3、解简易方程。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和例3到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单元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对于方程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教学呢?教材设计的是用天平秤来称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秤两边的摆向来列出式子。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可以让学生对另外两道题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判断的同时,明确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同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

在“简易方程”这一个单元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困难有:

1、学生一开始解方程时不能正确书写格式,等号不能对齐。算出结果后,不能正确进行检验。

2、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没确定等量关系式就开始写设句,设句不完整,算出结果后会不自觉地加单位。

3、不能根据关键句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这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强调与练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先写出数量关系式,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习惯达到一定的技能。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有: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考试时一般是出在判断题和计算题中,大家都知道在一张试卷中计算题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所以方程这一单元在这一册书中是一个重点。

第二单元是《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主要有两个内容:1、单式统计图,2、复式统计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

统计与概率考试时出题一般会单独出一道统计图分值大概5分左右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主要教学的内容有1.因数和倍数,2.2、5和3的倍数的特征,3.奇数和偶数,4.质数和合数,5.分解质因数,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个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那么对于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教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是要牢记它们的概念,比如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是质数如2、3、5这样的数;而合数的概念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如4、6、8、9这两个概念是相反的,所以一定要牢记,不要搞混。

那么怎么确实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呢?那么我们首先要将两个数

各自的因数由小到大全部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他们共同的因数,在共同的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会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才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相似,也要先把各自的倍数由小到大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他们的共同的最小的公倍数。

本单元学生容易弄错的知识有:质数和奇数分不清,他们会以为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特别是这两个数字:51、57大部分学生会以为这两个数也是质数。所以一定要熟记它们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考试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假分数,3、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分数与小数互化、5、分数的基本性质,6、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数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对单位“1”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那么我们在教学分数的定义时,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定义里面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面两个内涵,学生对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第三步回答“茄子老师”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最后的教学就容易了。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教学生学习呢?下面我来就课本的例题来简单说说我的看法。1、呈现现象,2、发现规律,3联系旧知解释规律的线索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第一步,结合例11、例12中写分数和折纸表示分数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中,有些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而有些分数的大小则不等。由此使他们对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大小相等的现象产生兴趣。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几个等式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说说它们的变化特点,进而顺其自然地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观察例1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分析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感受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利用学习例12的经验进一步观察、分析例11中三个相等的分数,再次感受其中的规律。最后综合上述活动中的认识,引导学生概括两道例题中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但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三步,启发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这样安排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也符合数学知识的建构规律。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内容一般考试会出在填空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重要所以大家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一定要多多加以注意。

第五单元主要教学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