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 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 2、SO 3、NH 3、CO 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强酸:H 2SO 4、HCl 、HNO 3、HClO 4、HBr 、HIHClO 3。
电解质的知识点

电解质的知识点
1. 电解质可重要啦!就像汽车需要汽油才能跑起来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电解质来正常运转呢。
比如说,运动后出了很多汗,这时候就需要补充电解质呀,不然就可能没力气啦!
2. 你知道吗,电解质失衡可不是小事呀!这就好比天平失去了平衡,会引发各种问题呢。
像腹泻的时候,不及时补充电解质,那可就糟糕啦!
3. 电解质有好多种呢!钾就是其中之一,它就像身体里的小卫士,维护着心脏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要是钾缺乏了,心脏能正常工作吗?
4. 钠也是电解质呀,我们吃的盐里就有它。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钠,我们的身体不就像枯萎的花朵一样没精神啦!炒菜少放盐可不等于不需要钠哦!
5.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的平衡太关键啦!这就如同一场拔河比赛,两边力量要均衡才行。
一旦失衡,后果不堪设想呀!
6. 我们体内的电解质是不断变化的哟,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雨。
生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观察呢,难道不是吗?
7. 维持电解质平衡可不能马虎呀!就好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
多喝水、合理饮食都很重要哦!
8. 小孩和老人更要注意电解质呢,他们就像脆弱的花朵,需要特别的呵护。
要是电解质出问题了,那可不得了啦!
9. 总之,电解质对我们的身体太重要啦!一定要重视起来,时刻关注它的变化,让我们的身体一直健康有活力!。
高中电解质归纳整理

高中电解质归纳整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电解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化学原理、解决化学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对高中阶段涉及到的电解质进行一个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要注意几个关键词:“水溶液”“熔融状态”“导电”“化合物”。
也就是说,必须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电解质。
比如,氯化钠(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而像铜、铁等金属单质,虽然能导电,但因为它们不是化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大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也就是说,它们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不存在分子形式。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大多数盐(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电解质分子,也存在离子。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如醋酸、碳酸等)、弱碱(如氨水等)以及水。
三、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的电离用“=”表示,比如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 = Na⁺+ Cl⁻。
弱电解质的电离用“⇌”表示,以醋酸为例,其电离方程式为:CH₃COOH ⇌ CH₃COO⁻+ H⁺。
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
比如,相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更强,这是因为氯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离子浓度较大;而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离子浓度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液的导电性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五、电解质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电解质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解实验中,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可以制取某些物质。
二-2-电解质知识点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1、电离( ionization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HNO3 = H+ + NO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KCl == K++ Cl―Na2SO4 == 2 Na++SO42―AgNO3 ==Ag++ NO3―BaCl2 == Ba2++ 2Cl―NaHSO4 == Na++ H++SO42―NaHCO3 == Na++ HCO3―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注意:1、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一、什么是电解质在化学中,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简单来说,就是能在特定条件下让电流通过的物质。
要理解电解质,首先得清楚“导电”的含义。
导电就是指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解质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会解离出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
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传递电荷。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像金属单质虽然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金属导电是依靠自由电子,而不是离子。
二、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大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解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和大多数盐(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存在着未解离的分子和已解离的离子之间的平衡。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如醋酸、碳酸等)、弱碱(如氨水等)和少数盐(如醋酸铅等)。
三、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解离成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对于强电解质来说,电离过程是完全的、不可逆的,用“=”表示。
例如,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 = Na⁺+ Cl⁻。
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完全的、可逆的,用“⇌”表示。
以醋酸为例,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₃COOH ⇌ CH₃COO⁻+ H⁺。
电离的程度可以用电离度来表示。
电离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数。
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但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并不仅仅取决于电解质的强弱,还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
例如,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离子浓度大,导电性强;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离子浓度小,导电性弱。
电解质知识点

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概念1.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ABG,属于非电解质的有DH。A.NaClB.HCl气体C.金属钠D.蔗糖E.氯水F.氯气G.NH3·H2OH.CO24.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有AB。A.NaOHB.BaSO4C.CH3COOHD.HFE.氯水F.Al(OH)31.电离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2)特征动:v电离=v结合≠0的动态平衡定:条件一定,分子与离子浓度一定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发生移动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②浓度: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③其他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小,c(CH3COO-)增大。三、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对于一元弱酸HA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A H++A-,平衡常数可表示为:对于一元弱碱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BOH B++OH-,电离常数表达式为:2.K的意义相同条件下,K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或弱碱相对越强。3.影响电离常数的因素影响电离常数的因素只有温度。温度越高,K越大。1.(2009·山东理综)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答案:B解析:盐酸是强电解质,在稀释的过程中,醋酸不断电离,pH变化小,故Ⅱ为醋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KW不变;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浓度要大于盐酸的浓度(a>b);故A、C、D错误。2.(2009·宁夏理综)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c(H)c(A)c HA+-= K a。() c(B)c(O H)c BO H+-=K b。解析:A 项开始滴加NaOH,中和反应放热越来越大,温度逐渐升高,至CH3COOH 反应完全后,放出的热被环境吸收,又呈下降趋势;B 项混合液的pH 随NaOH 的加入,由酸性变到中性,到达反应终点时,pH 发生突变,再加NaOH,因NaOH 溶液浓度基本不变,pH 呈基本水平形状;C 选项CH3COOH 是弱电解质,导电能力较弱,加入NaOH 后,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导电能力增强;D 选项NaOH 浓度不会一直增大,最后呈基本水平走势。答案:D3.(2009·四川理综)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 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 )A.c( ):③>①B.水电离出的c(H+):③>①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的溶液:c(H+)=c(OH-)+c(NH3·H2O)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 )>c(Cl-)>c(OH-)>c(H+)解析:B 项,盐酸为强酸,氨水为弱碱,同浓度时盐酸比氨水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大。答案:B 6.(2009·海南单科)已知室温时,0.1mol/L 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pH=4B.升高温度,溶液的pH 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 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解析:升高温度有利于弱酸的电离,所以升高温度溶液中的c(H+)增大,pH 减小,故B 选项的说法错误。答案:B1.电离方面:不能全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如(1)0.1 mol/LCH3COOH 溶液的pH 约为3;(2)0.1 mol/LCH3COOH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相同条件下盐酸的弱;(3)相同条件下,把锌粒投入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前者反应速率比后者快;(4)醋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再加CH3COONH4,颜色变浅;(5)pH=1的CH3COOH 与pH=13的NaOH 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等。2.水解方面根据电解质越弱,对应离子水解能力越强有:(1)CH3COONa 水溶液的pH>7;(2)0.1 mol/LCH3COONa 溶液的pH 比0.1 mol/LNaCl 溶液的pH 大。3.稀释方面如图:a 、b 分别为pH 相等的NaOH 溶液和氨水稀释曲线。c 、d 分别为pH 相等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曲线。请体会图中的两层含义:(1)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的pH 大小:氨水>NaOH 溶液,盐酸>醋酸。若稀释10n 倍,盐酸、NaOH 溶液变化n 个单位,而氨水与醋酸溶液pH 变化不到n 个单位。(稀释后原溶液酸碱性不变) +4N H+4N H(2)稀释后的pH仍然相等,则加水量的大小:氨水>NaOH溶液,醋酸>盐酸。4.利用较强酸(碱)制备较弱酸(碱)判断电解质强弱。如将醋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酸性:CH3COOH>H2CO3。5.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如非金属性Cl>S>P>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水溶液不导电,且碳酸钙在960 ℃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CaCO3是非电解质B.SO2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C.BaSO4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D.H3PO4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导电,故H3PO4是电解质解析: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只是外表的现象,是宏观判断的一种方法。其导电的根本在于化合物在这种条件下电离,而且只有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表现出“导电”这一宏观现象。因此判断一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的关键是看它是否能发生电离。而且离子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不能是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新化合物电离出的离子(如SO2+H2O H++ ,而SO2不能电离出离子),故A、B不正确。CaCO3虽难溶,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应是强电解质,SO2是非电解质。答案:CD【方法归纳】理解强、弱电解质时必须弄清下列几点:①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强、弱电解质的主要区别是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能力关键是由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决定,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能力就很弱。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只有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才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③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没有必然联系。一般地,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F就是弱电解质。④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如AgCl、BaSO4等),由于其溶解度很小,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它们仍属于强电解质。有少数盐尽管能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仍属于弱电解质,如(CH3COO)2Pb等。⑤大多数盐类是强电解质,少数的盐有形成共价键的倾向,电离程度很小,属于弱电解质。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的比较【例2】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B.使温度都升高20 ℃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解析:加入适量CH3COONa后,盐酸中H++Ac-===CH3COOH,c(H+)减小,醋酸中平衡(CH3COOH H++Ac-)左移,c(H+)减小,pH均变大,A项正确;温度升高20 ℃,醋酸的电离平衡右移,c(H+)增大,pH减小,B错误;酸溶液加水稀释后pH变大,C错误;加入足量的锌,醋酸产生的H2多,D错误。答案:A如醋酸)的比较见下表:2.pH相同、体积相同时。
电解质知识点归纳

电解质知识点归纳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在身体的生理功能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关于电解质的知识点归纳:主要类型1.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Na+)、钾离子(K+)、铵离子(NH4+)等。
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碳酸根离子(CO32-)、磷酸根离子(PO43-)等。
功能1. 维持水的平衡:电解质通过调节体液的渗透压,控制体内水分的输送和平衡。
2. 帮助肌肉和神经功能:电解质参与肌肉的收缩和神经传递的过程。
3. 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调节体液的pH值,维持酸碱平衡。
4. 传递物质:电解质能帮助离子和其他物质在细胞间传递。
常见电解质1. 钠离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调节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钾离子(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3. 钙离子(Ca2+):参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 氯离子(Cl-):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5. 磷酸根离子(PO43-):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维持酸碱平衡和能量代谢。
6. 碳酸根离子(CO32-):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电解质失衡1. 高钠血症: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脱水等问题。
2. 高钾血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引起心脏问题。
3. 高钙血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4. 高氯血症:血液中氯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与肾功能问题有关。
以上是关于电解质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电离程度的不同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高三化学中,电解质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下面将对电解质的性质、分类和相关概念进行总结。
1. 电解质的性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这种导电现象是由于其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产生的。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高,能够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低,只有部分分子能够电离,并且产生的离子比较少。
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所产生的离子种类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其中,无机电解质是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包括酸、碱和盐。
有机电解质是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离子化的官能团。
3. 酸、碱和盐酸是一类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H+离子的物质。
酸的性质包括酸味、腐蚀性和电离性。
碱是一类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OH-离子的物质。
碱的性质包括碱味、腐蚀性和电离性。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
4. 强电解质和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反应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表现,对深入理解电解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5. 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解性质,因此在电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池,电池通过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之间传递离子来产生电能。
此外,电镀、电解析和电渗析等过程中,电解质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6. 电解质的应用领域电解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电解质被用于制作肥皂、玻璃和化妆品等。
在工业上,电解质的应用包括金属的电镀和金属的提取等。
此外,电解质还在环境保护、医学以及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电解质是高三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电离和导电等基本概念。
理解电解质的性质、分类和相关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

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电解质是高考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电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详细了解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
一、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离解出大量离子,并且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其离解程度越高,则导电性越强。
二、电解质的种类1.强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程度极高,几乎完全离解并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HCl等。
2.弱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程度较低,只有很少的分子离解成离子,并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CH3COOH、NH4Cl 等。
3.非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几乎不离解成离子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葡萄糖、乙醇等。
三、电解质的分类1.无机电解质:指由无机物质经水解或熔融而成的化合物。
2.有机电解质:指由有机物质经水解或熔融而成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3.氧化还原电解质:指在溶液中能够氧化或还原的化合物,如CuSO4、FeCl3等。
四、电解质的离解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时,其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同时放出热量。
根据水合能的大小,电解质分为三类:水合离子中结合能比化合物中结合能高的叫做准弱电解质;水合离子中结合能与化合物中结合能相差不大的叫做弱电解质;水合离子中结合能比化合物中结合能低的叫做强电解质。
五、电解质的电导率电解质的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的电流强度。
其公式为:k=I/(U/L),其中k为电导率,I为电流强度,U为电势差,L为导体长度。
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且强电解质的电导率通常会高于弱电解质。
六、电解质的电解反应1.非氧化还原电解质的电解非氧化还原电解质如NaCl,在电解时可以分解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会发生还原反应。
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l → 2Na+ + 2Cl-阳极:2Cl- → Cl2 + 2e-阴极:2Na+ + 2e- → 2Na综上所述,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是理解化学反应及电化学的基础,需要我们掌握有关电解质的种类、分类、离解、电导率以及电解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电解质知识点

电解质
1、基本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化合物分类
电解质:所有的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蔗糖、酒精
离子化合物:盐(除了氯化铝)、活泼金属氧化物、强碱
共价化合物:所有的酸、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
3、电解质能导电的原因: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阳离子和阴离子)
4、电解质的电离:
水溶液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破坏化学键电离出来,熔化状态下,在热的作用下,破坏了化学键电离出来。
离子化合物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都可以电离。
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水中才可以电离。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5、电解质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6、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物质的化学式=离子符号
弱电解质:物质的化学式离子符号
典型例题
1、Cu能导电,请问它是电解质吗?
2、SO2的水溶液能导电,请问SO2是电解质吗?真正的电解质是什么
3、BaSO4不溶于水,但BaSO4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Ba2+和SO42-,请问它是电解质吗?
4、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 ) 是电解质的是( ) 是非电解质( )
①NaCl晶体②NaCl溶液③液态HCl ④盐酸⑤Fe ⑥熔化状态下的BaSO4⑦SO2气体⑧SO2的水溶液⑨Cl2 ⑩无水酒精。
电解质重点知识归纳

一.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 无色~浅红~红色石蕊变色范围:5~8红~紫~蓝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 红~橙~黄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定义: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同一类型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改变。
(2)条件:①复分解反应(AB+CD=AD+CB)的条件,即反应中有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生成。
②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置换反应A+BC=B+AC)两强相遇必反应(3)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H₂O = 2NaOH+H₂↑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Al3++3HCO3-=Al(OH)3↓+3CO2↑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Fe3+ +3SCN- = Fe(SCN)(血红色)3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例如:CuSO4+BaCl2=BaSO4↓+CuCl2第二步:拆(关键)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Cu2++SO42-+Ba2++2Cl-=BaSO4↓+Cu2++2Cl-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 + SO42-= BaSO4↓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Ba2+ + SO42-= BaSO4↓质量守恒:左——Ba,S 4,O 右——Ba,S 4,O电荷守恒:左2+(—2)=0 右=0※补充: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HCl、NaOH、K2SO4。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蔗糖、酒精。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HCl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总结(一)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如:H2SO4=== 2H+ + SO42—BaSO4=== Ba2+ + SO42—(2)弱电解质:用“”如:HF H+ + F—CH3COOH CH3COO— + H+NH3•H2O NH4+ + OH—(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2CO3H+ + HCO3—HCO3—H+ + CO32—H2SO3H+ + HSO3—HSO3—H+ + SO32—H3PO4H+ + H2PO4—H2PO42—H+ +HPO42—HPO42—H+ +PO43—Cu(OH)2Cu2+ + 2OH—(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NaHSO4=== Na+ + HSO4—溶解:NaHSO4=== Na+ + H+ + SO42—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NaHCO3=== Na+ + HCO3—HCO3—H+ + CO32—电解质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2.下列物质,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是非电解质的是()A.HClB.KOHC.SO2D.Cl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B.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D.SO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钡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导电能力极弱,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B.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氯化银难溶于水,故其水溶液不导电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SO4=2H++SO2-4 B.Ba(OH)2=Ba2++(OH)-2C.FeCl3=Fe2++3Cl-D.NaHCO3=Na++H++CO2-3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Al2(SO4)3=2Al3+ + 3SO42-B. NaOH=Na+ + OH-C. HCl=H+ + Cl-D. Na2CO3=Na+ + CO3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与Cl-B.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导电C.氯化钠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D.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是相同的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C.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D.两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大的导电能力强)A.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是弱电解质B.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C.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好,它是强电解质。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HClO3。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②弱电解质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如:H2SO4=== 2H+ + SO42—BaSO4=== Ba2+ + SO42—(2)弱电解质:用“”如:HF H+ + F—CH 3COOH CH3COO— + H+NH 3•H2O NH4+ + OH—(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 2CO3H+ + HCO3—HCO3—H+ + CO32—H 2SO3H+ + HSO3—HSO3—H+ + SO32—H 3PO4H++ H2PO4—H2PO42—H++HPO42—HPO42—H+ +PO 43—Cu(OH)2Cu2+ + 2OH—Al(OH)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酸式电离:Al(OH)3 + H2O [Al(OH)4]— + H+碱式电离:Al(OH)3Al3+ + 3OH—(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NaHSO4=== Na+ + HSO4—溶解:NaHSO4=== Na+ + H+ + SO42—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NaHCO 3=== Na+ + HCO3—HCO3—H+ + CO32—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高一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一、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其溶解度和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如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它们能够迅速地将溶液中的离子释放出来,导致溶液的电导能力很强。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的物质,如乙醇(C2H5OH)、醋酸(CH3COOH)等。
由于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所以弱电解质的溶液电导能力相对较弱。
二、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离子化方程式在溶液中,电解质会发生电离,即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电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作:NaCl → Na+ + Cl-。
同样地,硫酸(H2SO4)在水中电离成两个氢离子(H+)和一个硫酸根离子(SO42-)。
电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作:H2SO4 → 2H+ + SO42-。
三、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离子浓度电解质的电离度(α)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生成率。
强电解质的电离度接近100%,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一般较低。
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受到溶液浓度的影响。
在等浓度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离子浓度更高,因为它们能够更多地电离。
而弱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们只有部分分子电离。
四、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
离子浓度越高,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可以通过电导率(κ)来评估。
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内,单位横截面积上的载流子数目。
五、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和浓度测定方法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和浓度可以通过电导度测定来确定。
在实验中,可以测量纯溶剂的电导度,然后再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度。
通过比较溶液电导度与纯溶剂电导度的差别,可以得到电解质的电离度。
离子浓度可以通过电导度测定或溶液的密度测定来确定。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的差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电解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电解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电解质电解质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高一化学中关于电解质的知识点,包括定义、分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常见的电解质实例。
一、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溶解在水或其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根据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分类1.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它们对电流的导电性很强,能够使电解池中的灯泡发亮、电流计指示出高数值等。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酸、碱和一些盐。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
2.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它们对电流的导电性相对较弱。
弱电解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醋酸。
醋酸溶液虽然呈酸性,但它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所以它的导电性比较弱。
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由其中的离子贡献的。
当电解质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存在时,它们会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流。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由于其能完全离解成离子,所以离子数量多,导电性强。
相反,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因此离子数量少,导电性弱。
四、常见的电解质实例1. 酸:酸是一种能够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盐酸(HCl)在水中完全离解成H+离子和Cl-离子,形成酸性的电解质溶液。
2. 碱:碱是一种能够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氢氧化钠(NaOH)在水中完全离解成Na+离子和OH-离子,形成碱性的电解质溶液。
3. 盐: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完全离解成Na+离子和Cl-离子,形成盐性的电解质溶液。
总结:电解质是指溶解在水或其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根据离子的离解程度,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离解成离子,导电性强;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离解成离子,导电性较弱。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其溶解度和导电能力的不同,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一、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形成离子,并能导电。
强电解质的常见例子包括盐类和强酸、强碱。
1. 盐类盐类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完全解离,并形成离子水合物。
这些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导电。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会完全分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2. 强酸强酸是指能够完全解离产生H+离子的酸。
强酸的溶液能够导电,因为其中存在大量的离子。
例如,盐酸(HCl)在水中会完全解离为氯离子(Cl-)和氢离子(H+)。
3. 强碱强碱是指能够完全解离产生OH-离子的物质。
强碱的溶液也能够导电,因为其中存在大量的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NaOH)在水中完全解离为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
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离解,并不能完全形成离子。
因此,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较弱,导电程度取决于其分子的离解度。
弱电解质的典型代表是弱酸和弱碱。
1. 弱酸弱酸只在水溶液中部分离解,生成少量的H+离子。
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酸溶液弱。
例如,乙酸(CH3COOH)在水中只部分解离产生一部分乙酸离子(CH3COO-)和少量的氢离子(H+)。
2. 弱碱弱碱也只在水溶液中部分离解,生成少量的OH-离子。
弱碱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碱溶液弱。
例如,氨水(NH3·H2O)在水中部分解离产生少量的氨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
总结: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离解的程度不同,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形成离子,能够导电;弱电解质只部分离解,产生少量离子,导电能力较弱。
了解电解质的性质和分类对于理解溶液的电导性是非常重要的。
电解质的知识不仅在化学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还涉及到生活中诸多的方面,如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物的作用等。
高一电解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电解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高一化学中学习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电解质的性质、分类以及相关实验的操作方法。
本文将对高一电解质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电解质的分类(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产生离子,能够导电。
例如:HCl、NaCl、HNO3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发生解离,不能完全导电。
例如:CH3COOH、H2CO3等。
(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几乎不发生解离,不能导电。
例如:蔗糖、乙醇等。
2. 电解质的溶解度规律(1)离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相同价阳离子:离子半径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溶解度越小。
- 相同价阴离子:离子半径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小,溶解度越大。
(2)离子键的稳定性:- 离子键的键能越大,溶解度越小。
(3)溶剂的性质:- 溶剂极性越大,对离子的溶解能力越强。
3.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1)电离度(α):指在溶液中,离解体与非离解体的数量比值。
(2)浓度的影响: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电离度也会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
4. 电解质的电导性质(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机制不同:- 强电解质:离子自由移动,导电能力强。
- 弱电解质:离子自由移动度较小,导电能力弱。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成正比。
5. 电解质的实验操作(1)制备溶液:取适量电解质,加入足够蒸馏水并搅拌至溶解。
(2)测试导电性:用电导仪或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
6.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注意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避免混淆和理解错误。
通过对高一电解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电解质的分类、溶解度规律、电离程度、电导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法。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实际应用。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做实验,加强对电解质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CH 3COOH CH3COO— + H+
NH 3•H2O NH4+ + OH—
(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
H 2CO3H+ + HCO3—HCO3—H+ + CO32—
H 2SO3H+ + HSO3—HSO3—H+ + SO32—
H 3PO4H++ H2PO4—H2PO42—H++HPO42—HPO42—
H+ +PO43—
Cu(OH)2Cu2+ + 2OH—
Al(OH)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
酸式电离:Al(OH)3 + H2O [Al(OH)4]— + H+
碱式电离:Al(OH)3Al3+ + 3OH—
(4)酸式盐的电离
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
熔化:NaHSO4=== Na+ + HSO4—
溶解:NaHSO4=== Na+ + H+ + SO42—
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
溶液中:NaHCO 3=== Na+ + HCO3—HCO3—H+ + CO32—
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
(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
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
【观察·思考】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向碱式滴定管和烧杯中分别注入0.2mol·L-1Ba(OH)2溶液和0.1mol·L-1稀硫酸各50mL,并向稀硫酸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按如图装置连接好。
①按下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现象:。
结论:。
②挤压碱式滴定管胶管里的玻璃珠向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计指针的变化情况。
现象:。
结论:。
③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Ⅰ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Ⅱ该实验说明溶液的导电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Ⅲ如果把硫酸溶液改为醋酸溶液,Ba(OH)2溶液改为氨水,仍按照上述操作进行实验,将看到的现象是:。
提示:①现象:电流计指针明显偏转。
结论:硫酸是电解质,它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
②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先逐渐减小至接近0刻度,后来又逐渐增大。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紫色,后来又由紫色逐渐变为蓝色。
结论: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发生了离子反应。
③Ⅰ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稀硫酸电离出的H+和SO42-分别与Ba(OH)2电离出的OH-和Ba2+反应生成H2O和BaSO4沉淀的过程。
Ⅱ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Ⅲ电灯首先由暗变亮,后来又略微变暗。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方法1:
①“写”:写出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②“断”:判断电离出的微粒中哪些能够生成沉淀、水或气体。
③“写”:综合①和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方法2: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③“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
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H++OH-=H2O。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数均应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