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 力的平衡
初中物理力学力的平衡和合力
初中物理力学力的平衡和合力力的平衡和合力是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原理以及相关实例。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当物体受到的多个力平衡时,力的合成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1 力的平衡原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上所有力的合成为零,即ΣF = 0。
力的平衡原理适用于不受限制的直线运动和力沿直线方向的情况。
1.2 力的平衡案例下面是一些力的平衡案例的示例:1.2.1 静止物体当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时,桌子对书施加向上的支持力,重力对书施加向下的力,由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所以书保持静止。
1.2.2 悬挂物体在一根竖直的绳子上悬挂一个物体时,重力向下作用,绳子向上作用的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所以物体保持静止。
1.2.3 倾斜平面当一个物体放置在倾斜平面上时,重力分为平行于平面和垂直于平面的分量。
平行于平面的分量被平面支持力抵消,垂直于平面的分量被重力和平面支持力平衡,物体保持静止。
二、合力的概念合力指的是将多个力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新的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它所作用的物体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加速度决定。
2.1 合力的计算合力可以通过将各个力的矢量相加来计算。
如果力的矢量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为各个力的大小之和;如果力的矢量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为各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则由力的矢量方向决定。
2.2 合力的实例下面是一些合力的实例:2.2.1 物体绳子的拉力当一个物体被两根绳子以不同方向施加力时,物体所受的合力是两个绳子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2.2 物体受到的多个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力是这些力向量的矢量之和。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
总结力的平衡和合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而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7.2-3力的平衡
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班级学号姓名【预习目标】1、知道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上力的合成情况。
2、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维方法。
3、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预习过程】一、合力观察课本P131图7-11及图7-12 。
1、想一想在这两幅图中,发动机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船帆对航船共同作用效果一样吗?一只甲壳虫对树叶的作用效果与数只蚂蚁共同作用效果一样吗?2.如何定义合力和分力?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观察课本图7-13及图7-14。
在这两个例子中,你认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有几种情况?2.实验探究:阅读课本7-15探究二力合成的实验,完成下面问题(1)三次试验,橡皮筋都伸长到同一位置,是为了使每次力的相同,本实验用到的方法是。
(2)实验结论: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等于,方向;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等于,方向;三、二力平衡1.试一试请在右图中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饮料瓶和向右匀速直线前进小车的受力示意图。
什么是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四、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参考在课本图7—21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认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想一想: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
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区别?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已知,你能否判断出物体的受力情况.2.如果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你能否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做一做用弹簧测力计吊50g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为什么?若使钩码变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为什么?【预习自测】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为1000牛,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400牛,则另一个力的大小()A一定是600牛B可能等于600牛C可能等于1400牛D可能大于1400牛2、一竖直向上运动的小球,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则小球所受的合力大小是()A、一定小于重力B、一定大于重力C、一定等于重力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4.用手握住一只啤酒瓶的颈部,瓶子不会掉下去,其原因是( )A.手对瓶子的握力与瓶子受到的重力彼此平衡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与瓶子受到的重力彼此平衡C.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瓶子受到的重力D.手对瓶子的握力大于瓶子受到的重力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要素都相同的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游泳运动员只受到水向前的力,他对水不施力.D.“蜘蛛人’’攀爬高层建筑时,使他上升的力是他对自己的拉力6.用一根绳子拉着2 O N的物体,以1 m/s韵速度匀速上升时,刚好不会断裂,如果以2 m /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 )A.一定会断裂B.一定不会断裂C.可能断也可能不断D.无法确定7.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滑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B.重力和拉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拉力和滑动摩擦力8.起重机吊着2000 N的重物,当重物在空中静止时,钢丝绳拉物体的力2000N;当重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拉物体的力2000N;当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拉物体的力2000N。
第6章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平衡和电压调整
若U1>U2时,Q2>0;U1<U2时,Q2 < 0。 电力网中的感性无功功率总是从电压高的一端流向电压 低的一端,而容性无功功率则总是从电压低的一端流向电压 高的一端。 注意:上述关于电力网中功率的流动方向的结论只适用 于高压电网---要注意使用条件!。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二、容性无功与感性无功
U
( < 0 容性)
I ( >0 感性)
(a)
(b)
I
U
(a):
(b):
Q = UIsin > 0 , 感性无功
Q = UIsin < 0 , 容性无功
注意: 消耗容性无功相当于提供感性无功。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P jQ1 1
P2 jQ2
Z R jX
呈感性
呈容性,相当 于提供感性无 功
第二节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Z R jX P2 jQ2 P jQ1 1
U1
2 P 2 Q12 U12 U 2 QX QB 1 2 X B U1 2
△QX:线路电抗的无功功率 △QB:充电无功功率
φ δ φ
jIX
I
(c) 简单系统
U
正常运行 时,工作 在ab段
(a)系统图;(b)等值电路;(c)相量图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2) 发电机的无功—电压静态特性
所谓发电机的无功—电压静态 特性,是指发电机向系统输送的无 功功率与电压的变化关系曲线。
G T-1 L T-2
7.3:力的平衡
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 且是不平衡的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条件 合力的方向与物体 物体所处状态 运动的方向
合力为零(不受力或 只受平衡力)
相同 合力不为零(受 非平衡力) 相反 不在一条直线上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速度增大,做直线运动 速度减小,做直线运动 运动的方向改变,做曲 线运动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
F 已知物体受力 已知拉力大小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求重力大小 G
已知物体受力
一辆小车受到50 N的 拉力和30 N的阻力, 车怎样运动?
v
N
F2=30 N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物体运动状态
F1=50 N
G
阻力
牵引力
刚起动的小汽车
F=?
N=?
G
阻力=?
G
二力平衡
2.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
态。 二力平衡最简单。那么什么样的两
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猜想: 两个力应该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 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 要素,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二力平衡。
第三节
力的平衡
?:能不能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 到外力作用呢?
F
静 止 的 电 灯
G
N
G
静止放在桌面上的书
N
阻力
G
牵引力
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
第六章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能力目标:(1).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2).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2、难点: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具:滑轮、小车、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各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力与运动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处问题提的特
具体的例
1.
第二学时
合作探究
实验结论:
3 乙
化的建议。
图4
第二节力的合成
验
页进行实验,并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三节力的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的种类。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合作探究
小车受力方
向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
、不。
第三节力的平衡
杜蒙二中 申敬红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知道什么是平衡力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 问题
实验 为什么用卡片而不用小车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温馨提示 1.分工合作,有序进行 2.注意安全,如实记录
记录表格
二力合 成法则
合力 分力
力的合成
力的平衡
力 与 运 动
二力平衡 条件
平衡力不是 相互作用力
提
出
解 决 一 个 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个 问 题 比
题
更
重
要
纸板所 纸板所 纸板所 纸板所 纸板是 处状态 受两个 受两个 受两个 否平衡
力的大 力的方 力是否
小
向
在同一
直线上
静 止 相等
相反
是
是
匀速直线 运动
相等
相反
是
是
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
小试牛刀
分析热气球在空气 中受力情况
成立条件
惯性
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利用惯性 解释现象
平衡状态 平衡力
物理高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是一种力的来源。
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计算得出,通常用符号g表示。
摩擦力是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合力方向由原有力的方向决定,合力大小可以用力的三角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得出。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分解为两个分力的过程,分力方向由原始力的方向决定,分力大小可以用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第三节:平衡条件和测量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推导出平衡力的关系式。
测力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力大小的装置,它基于胡克定律原理设计。
第四节:力的作用点和力矩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可以根据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方向来计算合力的作用点。
力矩是用来衡量力对物体旋转影响的物理量。
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第五节:杠杆和力矩杠杆是由支点、作用力和受力物体组成的物理系统。
根据杠杆原理,可以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作用点来平衡一个物体。
对于杠杆系统,可以通过平衡条件和力矩的计算来确定未知量。
第六节:压强和浮力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与面积的比值计算得出。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推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成正比。
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于力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合力与分力的计算方法,熟悉了平衡条件和测量力大小的技巧。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杠杆原理和力矩的计算方法,了解了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解决物理问题和应用科学原理都非常重要。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器材: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刻度尺、实验过程:略(书本p102)结论:表面越光滑,滑块运动的距离越大,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进一步推力: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的观点)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知识点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也就是静止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性质:1.惯性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大小的决定作用:惯性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无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外力,所处状态无关2.惯性定律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有条件的第二节合力知识点一:合力、分力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性质:同一性:几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非重复性: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有一个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考虑了合力就不能考虑分力,也就是说,要么考虑分力,要么只考虑合力。
等效性:合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总和,而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运用等效代替原则,合力实质是分力的等效力。
知识点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平衡
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 叫做平衡力
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 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
作业
1、书本:1-3题 、书本: 题 2、目标: 2、目标:本节的达标检测内容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不动的墨水瓶,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它 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D ) A. 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 B. 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 持力 C. 地球对墨水瓶的吸引力和墨水瓶对 地球的吸引力 D. 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 支持力
(C) )
(D) )
2、重量是5牛顿的灯泡悬挂在 重量是5 电线上静止不动, 电线上静止不动,电线对灯的 拉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拉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小结: 小结:
1。什么是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
A。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 B。二力大小相等 。 C。二力方向相反 。 D。二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归纳:同一物体,等大、反向、共线
力的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 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思考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直线运动状态,是不是一定 不受力? 不受力?
观察 N
G
静止放在桌面上的书
观察
静 止
F
的 电 灯
G
第三节
力的平衡
N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docx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根据课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凝问,从而促使学生进一地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和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探究的精髓,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熟悉而陌生的力基础上的升华。
学生通过对力的概念及弹力、重力、摩擦力、力的合成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力的平衡学习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知识的学习是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探究浮力及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多力平衡、力矩平衡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力的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能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够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分析和讨论生活中物体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作图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平衡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认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具》两端有滑轮的长方形小桌一个、正方形硬纸片一块、金属钩码一盒、棉线两段、挂盘两个。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
课件 力与平衡
F-f=0 G-N=0
沿斜面方向 f-Gsinθ=0 垂直斜面方向 N-Gcosθ=0
三.学以致用
1.质量为m的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的作用 下,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 的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 μmg N B. μ(mg+Fsinθ) C. μ(mg-Fsinθ) θ D. Fcosθ
3.在竖直墙壁上,用斜向上的恒力按着一重为G的木块 沿墙壁作匀速运动,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滑 动摩擦因数μ。
F
θ
F N f
f N G
G
此题答案:
G F cos F sin
G F cos F sin
共点力的平衡解题方法小结 1.正确选取研究对象
2. 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图
第三节
力的平衡
学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力学条件. 习 目 3.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般问题. 标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及平衡状态概念.
一.回顾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N F1 f G F 限 速 40km/s G F2
为了明确表示物体所受的共点力,在作示意图时,可以把这 些力的作用点画到它们作用线的公共交点上。
在不考虑物体转动的情况下,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看待,所以 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
二.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N f G 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 G 匀速行驶的汽车 N F G 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N f
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等于零。
力的平衡PPT
用正交分解合成法求解: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Fx合=0;及Fy合=0得到:
F1 cos mg 0 解得: F1 sin F2
F1 mg / cos ; F2 mg tan
2:结合例题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 衡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 受力图; (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 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 确定解题方法; (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G1
G
2.平衡种类和稳度
(1)平衡种类: A.不稳定平衡 B.稳定平衡 C.随遇平衡 (2) 提高稳度的方法:
降低重心
增大支持面
作业:P94做在书本上 导学大课堂做到第三节完
明受力 A A F12 解: ⑴对鸟笼分析 BB F2 由二力平衡得 表依据 点对象 OC对鸟笼的拉力 600 0 0 F1 T=G=20N CC ⑵对结点分析 T T 由共点力的平衡得: 对力 的处 F12=T 理 由三角函数关系得 G F1=F12cos600
F2=F12sin600 代入数据,可解得:F1=10N,F2=10√3 N
解法2
A
B
对结点分析(如图) 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T
由三角函数可得 T1=Tcos 600 T2=Tsin600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 F1=T1
F2
T1 0
C
600
F1
T T2
F2=T2
代入数据,可解得:F1=10N,F2=10√3 N
解法3 对结点分析(如图)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 平移各力后一定是封闭的三角形
4、如图所示,如果篮球的重G=15N,α=300. 求:细绳对球的拉力和墙面对球的支持力 各是多少. 解:对球受力分析(如图) 将G分解得 F2 G2 F1
第六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协调训练的训练顺序为 ➢ 从卧位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坐位、立位、步行; ➢ 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渐进行比较复杂的动作; ➢ 从睁眼到闭眼; ➢ 从大范围和快速动作到小范围的慢速动作; ➢ 复杂的动作应分解成多个单独动作进行反复联系,
直到能准确完成后方可将各分解动作合并一起训练。
➢ 协调训练方法包括轮替动作练习、方向性动作练习、 手眼协调练习、整体动作练习。针对不同病情,采 用不同的练习方式,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1.桥式运动的目的 2.桥式运动的方法
(二)前臂/手支撑下俯卧位平衡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
前臂支撑下俯卧位静态平衡训练
前臂支撑下俯卧位静态平衡训练
2.自动态平衡训练
前臂支撑下俯卧位自动态平衡训练
3.他动态平衡训练
(三)坐位平衡训练1.长坐 Nhomakorabea平衡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
长坐位平衡训练
长坐位平衡训练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一、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二、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及顺序 三、协调训练方法 四、注意事项
一、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作用 2.动作的频率 3.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此外,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主动
性等,也会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减轻 干扰,增加运动趣味性、降低运动复杂程度来提 高训练效果。
3.迈步对策
➢ 当人体将向前扑倒时,此时踝对策已不能维持平衡, 只能主动迈出一步以免失去平衡。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一)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支撑面由大到小 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3.从稳定体位转换到不稳定体位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从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 6.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7.打破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平衡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相平衡.
5
2019/9/8
2 相律
F N 2
相律是各种平衡系统都必须遵守的规律。
相数π讨论:
(1)甲醇-水二元汽液平衡 甲醇-水全浓度下互溶, 仅存在一个液相, 和一个与
之平衡的汽相. π = 2
(2)戊醇-水二元汽液平衡 戊醇-水不能在全浓度下互溶, 存在两个液相, 和一
个汽相. π = 3 在有限浓度范围内, 戊醇-水能够互溶, 仅存在一个
fˆil
fi
l i
xi
(i
1,2,, N )
分析:
v难于
i
计算,
l i
重点计算
2019/9/8
8
1 状态方程法 (Equitions of States)
汽、液相逸度均用逸度系数表示
pyi iv pxi il yi iv xi il
ln i
fi是i组元标准态下的逸度(L R) fi fil (i 1,2,, N )
2019/9/8
10
fi fil (i 1,2,, N )
fi1
fis
exp[ Vil ( p RT
pis )]
Pi sis
exp[ Vil ( p RT
pis )]
pyiˆiv
pyi pis i xi (i 1,2,, N )
对于低压的二元汽液平衡:
p1 py1 p1s1x1
p2 py2 p2s 2 x2
p p1 p2 p1s1x1 p2s 2 x2
2019/9/8
y1
p1s 1x1 p1s 1x1 p2s 2 x2
5、二力平衡
第三节二力的平衡1、平衡:物体保持或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作用在,即合力为。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第三节二力的平衡【知识点】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将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将保持。
若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大小____、方向_____、作用在_________上。
【对应练习】【填空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和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
2(09湘西)小孩盘腿坐在两端支起的木板上,使木板发生了形变。
小孩受到弹力和他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
3、重为0.1N的水滴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它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N,方向是。
4、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5、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 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
6、重100 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水平拉力是____N。
7、平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填“能”或“不能”)。
8、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N。
9、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是平衡力(一定或不一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它受到的力一定平衡力(是或不是)。
力的平衡ppt4 教科版
?:能不能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 到外力作用呢?
F
静 止 的 电 灯
G
N
G
静止放在桌面上的书
N
阻力
G
牵引力
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
可见:物体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也可能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解:已知灯泡的质量m=50g=0.05kg,由G=mg,即可以
求出灯泡的重力G=0.05kg×9.8N/kg=0.49N,又因
拉力F=G,所以F=0.49N。
答:电线对灯泡的拉力为0.49N。
小
结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 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
4
二 力 F=? 平 衡 条 G 件 的 阻力=? 应
N=?
G
牵引力
在平直公路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的汽车
用 4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的 应
F =?
匀速直线 下降
G =100N
例、质量是50克 的灯泡悬挂在电线 上静止不动,电线 对灯的拉力是多大? 方向如何?
分析:以灯泡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灯泡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电线对它的竖直向上的 拉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那么 这 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力条件可知这两 个力大小相等,从而可以求出拉力。
例题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物体,下面哪 两个力是平衡力(C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 D、物体所受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 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停泊着的充气 船受到哪些力 的作用和处于 什么状态?
浮力
重力
“人象大战” 中僵持的大 象受到哪些 力的作用和 处于什么状 态? 拉力
静摩擦力
匀速飞行的客机受 到哪些力的作用 和处于什么状态?
作业
教材117页到118页的1,2,3题
判断物体受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1、概念法:看二力是否符合它的定 义,即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2、状态法:看它受两个力时是否 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合力法:看它所受两个力的合 力是否为零.
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重物,请比较:在 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 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 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 书的支持力.
练习一
1、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 )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3)用5N的力推着木箱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是5N。 ( ) (4)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合力也一定越大。( )
(5)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运动状态不变,它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 合力一定为零 ( )
静 止 的 蛋 糕
支 持 力
重 力
阻力
重力
N
G
静止放在桌面上的书
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饮料瓶的受力示意图。
F
G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满 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物体受到怎样的力, 才可以处于 平衡状态呢?
动 漫
结论: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 力的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 件是: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受到重力、举力、 推力和阻力。
以上物体受到外力 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 与牛顿第一定律有矛盾吗?
不矛盾,物体 受到的合力为 零时,与不受 力的效果是一 样的。
可见:物体在受到 外力作用时,也可能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如果受两个力的作用时,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这 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作用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找重心
例题:重力是 6N 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 动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方向如何? 思路: A.明确研究对象 : 木块 B.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 重力、支持力 C.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静止 D.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 二力平衡 结论:支持力6N,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二 1、用沿水平方向的大小为1N的力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但没有拉动,将拉力增大到10N仍没有拉动物体,则物体两次 B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 A、都是1N C、都是10N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第一次是1N,第二次是10N D、无法判断 ( BC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需对物体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