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

合集下载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高”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影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清高”这一概念,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清高”的内涵,学会分析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将“清高”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品质、性格等方面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清高”这个词吗?你们觉得“清高”是什么意思?2.理解“清高”的内涵(1)展示古今中外关于“清高”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清高”这一概念。

3.分析“清高”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你们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清高”?(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清高”的表现。

4.小结本课时内容(2)布置作业: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清高”。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清高”的知识,谁能概括一下“清高”的内涵和表现?(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展示关于“清高”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将“清高”运用到现实生活中(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清高”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清高”。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清高”的感悟文章。

第三课时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1)提问: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清高”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关于“清高”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品析。

《漫话清高》说课(课件资料)

《漫话清高》说课(课件资料)

(三)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清高的内涵
清:为人清白正直
高:孤高 孤僻
问题二:课文是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谈论清高的, 那么文中列举了哪些人物来谈清高呢?
许由的故事
清高的模式,即清高与显贵无缘
陶渊明的故事
清高的模式, ---清高与富贵无缘。
梅妻鹤子-北宋诗人林和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要 获 得 清 高 之 名 , 必 须 有 才
பைடு நூலகம்
六 :板书设计


清 清白 以出世之精神 淡泊名利
高 孤高 做入世之事业 兢兢业业
七: 作业布置
仿照本文举例方法,写《漫话“入世”》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与认识“清高”的内涵,了 解古人评定“清高”的标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文 章思路的能力。 提高感悟和阅读文化散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在当今社会把握清高的尺度,始终保持 清醒的头脑和高洁的品格。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 “清高”的内涵,品析文中议论性 语句所隐含的作者观点。。
清高的评定标准是严格性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 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清高评定的标准是模糊性
孟浩然
小结,要成为清高的样板,需要什么资本呢?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教案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教案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常州市小河中学孙伯琦学习目标:1.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

3.学习随笔的写法。

学习重点:1.了解“清高” 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预习要求:1、音:勾当(goudang)颍(ying)水孤僻(pi)怪癖(pi)禅(shan)2、意:用世:出任官职扬弃:保留和抛弃3、查询、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教具安排:PPT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年纪较青,水平不高———清高请学生为“清高”定义(学生一般无法准确表达)让学生自由举例:古今中外“清高”之人(可以板书出来)二、自读课文:解决所举人物是否算“清高”(PPT投影课题)要求:三到(口到:念出声音来手到:划出关键词、句来心到:理解文章)三问((PPT投影)1、那些人物可以称为“清高”?2、李白为什么不能算“清高”?3、现代社会还要不要“清高”?三、检查预习:1、PPT投影预习题1、2。

2、学生交流预习题3,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PPT投影补充林和靖的“梅妻鹤子”及《园中山梅》、倪云林《渔庄秋隐》图、李白的坎坷仕途、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四、研读课文:1、解决问题11)PPT投影文中所有人物2)学生讨论归纳出“清高”人士(许、陶、林、倪)3)讨论么诸葛、汲、苏、魏、颜、史等不能算清高?(富贵)4)讨论陶、林、倪符合“清高”的什么条件?(才艺突出)2、解决问题21)PPT投影再次显示李白的坎坷仕途2)学生齐读课文第6节3)讨论李白不能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用世之心过于急切”)4)讨论孟浩然也不能被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除了清高标准的模糊,应该联系《临》诗强调孟浩然“用世之心极为明显”)3、学生归纳“清高”的标准(PPT投影)不富不贵、才艺突出、不想做官4、对照标准,讨论学生课前举例的人物是否算“清高”。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本教案的主题《漫话清高》及其教学背景。

2. 掌握教案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3. 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1. 教案的起源与目的。

2. 教案的创新点与特色。

3. 教案的适用范围与对象。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教案背景及目的。

2. 学生自主阅读教案内容,了解创新点与特色。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案的适用范围与对象。

第二章:清高概念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清高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掌握清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3. 分析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教学内容:1. 清高的定义与起源。

2. 清高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特点。

3. 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清高的定义与起源。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清高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特点。

3. 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清高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清高的心理机制教学目标:1. 理解清高的心理机制。

2. 分析清高心理机制的形成原因。

3. 探讨清高心理机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清高心理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2. 清高心理机制的形成原因。

3. 清高心理机制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清高心理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清高心理机制的形成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高心理机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清高的社会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清高在社会中的作用与意义。

2. 分析清高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 探讨清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清高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2. 清高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 清高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清高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清高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五章:清高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清高的培养方法与技巧。

用经典作品《漫话清高》教案,开启你的文学鉴赏之路

用经典作品《漫话清高》教案,开启你的文学鉴赏之路

使用经典作品《漫话清高》教案,开启你的文学鉴赏之路文学是一种艺术,许多人认为它充满了神秘的魔力。

文学作品将我们领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

但是如何获得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教育专家们认为,使用经典作品来教授文学鉴赏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聚焦于如何使用经典作品《漫话清高》来帮助你开启文学鉴赏之路。

作为一位学习者,你可能会思考,“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为什么不选择课堂教材或流行文学作品?”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经典文学作品通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艺术作品范本。

它们汇集了最好的创意思想、清晰的论述和强烈的人物塑造元素。

由于这些作品已被广泛地译成许多语言,因此你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享受到它们的影响。

经典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经常与人类的基本生活、社会关系和道德价值观有关。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到如何去理解、分析、评估和欣赏文学作品。

对于初学者而言,经典文学作品可能会很困难,因为它们通常在词汇、句子结构、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然而,当学习者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开始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时,这些作品就会照耀出其价值和美丽。

下面是一份使用经典作品《漫话清高》来帮助你开启文学鉴赏之路的教案:教材:《漫话清高》教学目标:了解并理解《漫话清高》的主题、结构、语言、情节、人物和文化价值。

鼓励学生学习分析和批判文学作品的技能。

教学方式:讲座、互动讨论、小组合作适用年级:高中适用范围: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教学内容:1.了解《漫话清高》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2.了解《漫话清高》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3.分析《漫话清高》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征。

4.探讨《漫话清高》的主题和其对人生、文化、社会等的意义。

5.分析《漫话清高》的结构和使用的语言技巧。

6.理解作品使用的基本文学元素,如象征、意象、主题、人物、情节、构思等。

7.使用《漫话清高》作为范本,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鼓励他们提高自己的文学能力。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详细讲解]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详细讲解]

漫话清高一、教材分析 :《漫话清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

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清,水也;高,山也。

清高者,其为人必清白如水,孤高如山。

金开诚先生在他的《漫话清高》一文中,旁征博引,融通古今,以“漫话”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清高”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是领会作者对清高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难点是认识清高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品味文化随笔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

“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学者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会员。

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漫话清高》教案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教案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教案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清高的态度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水平。

3.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所阐述的清高内涵中,提炼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清高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清高的认识。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结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

4.理解作者观点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对清高的态度是怎样的?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

5.合作探究(1)课文中所提到的清高,与现实生活中的清高有何异同?(2)作者为什么说“清高是一种美德,但过分清高则成为一种病态”?(3)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清高与人际关系的关系?6.分享讨论成果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清高的心得体会。

(2)搜集有关清高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学生对清高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4.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清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教学延伸1.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清高与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清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和影响。

2.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清高的人物事迹,如历史人物、身边榜样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清高的价值和意义。

3.开展“清高之美”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清高的内涵和表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4.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开展清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对待清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漫画清高教案

漫画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材分析:《漫话清高》具体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这是一篇说理散文。

作者定位于一个“漫”字,写得轻松又平实。

随意谈论,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认识和启迪。

本篇的成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发展学生的健康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启发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散文,高二的学生已有所接触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分析鉴赏散文的方法。

《漫话清高》这篇散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围绕“清高”是如何来“漫话”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弄清“清高”一词的内涵和发展,了解古人评定“清高”的标准。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和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提高感悟和阅读文化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一点清高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洁的品格。

还是很有必要的。

教法、学法:自读感悟导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点:①理解作者关于“清高”的观点,并理清课文中所举历史人物以及与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关系。

②品析文中议论性语句所隐含的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清高”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今天早自习我们一起预习了《漫话清高》这篇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文化随笔,也是一篇说理散文,文题中的“漫话”最能体现本文体特点,作者文笔飘逸灵动,材料翔实,事例精当,记叙,说理,抒情有机融合,论述深入,体现了作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

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训练大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来快速筛选、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著名主持人答记者问。

记者:有人问香港凤凰电视台著名栏目《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听很多人说你挺清高的。

”鲁豫回答说:“可能应该是吧,不是表现得比较清高,而是我算个比较清高的人,我不太喜欢“清高”这个词,总觉得它有点怪怪的,或许应该说是有点小脾气,傲气,比如我碰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就会比较冷淡。

高二语文14.漫话清高教案 人教版

高二语文14.漫话清高教案 人教版

高二语文14.漫话清高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独特的概念——“清高”。

培养对文化现象的评判能力。

2.了解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

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旁征博引的“漫话”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解决办法1.诵读感知,把握作者思路。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预习,诵读。

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人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

“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二、感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将全文浏览一遍。

三、精读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出文章的线索,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找出课文中写到的许由、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说作者举这几个例子分别想说明什么问题。

许由和陶渊明的例子说明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人通常被评价为“清高”。

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于为人君;陶渊明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

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

李白的例子证明标准的严格,孟浩然的例子证明标准的模糊。

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说明“清高”不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

2.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清高”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延续了下来。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

漫话清高一、教材分析 :《漫话清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

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清,水也;高,山也。

清高者,其为人必清白如水,孤高如山。

金开诚先生在他的《漫话清高》一文中,旁征博引,融通古今,以“漫话”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清高”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是领会作者对清高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难点是认识清高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品味文化随笔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

“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学者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会员。

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漫话清高》说课教案

《漫话清高》说课教案

《漫话清高》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漫话清高》这篇说理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构成比较特殊,有的是杂文,有的是学术文化随笔,有的是演讲词,有的是生活随笔。

但是,从文学角度看,它们都是散文,并且大都是偏重说理的散文,所以,在这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我们都把它们当作散文来鉴赏。

作为这个单元的两篇教读课文之一,《漫话清高》便是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散文的情和理,并借此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能根据这类散文的特点,举一反三,鉴赏其他具有类似特点的散文。

因此,这节课的地位比较重要。

(二)教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文中词语。

②掌握文中涉及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

③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层次,把握作者观点及本文主旨。

④理解“清高”一词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⑤理解“清高”的现实意义。

2、能力方法目标①通过预习、练习,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使学生掌握积累这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了解古人评定清高的标准以及中国古代真正的清高者。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学会归纳总结。

③结合课文,就自己所熟悉的一两个历史人物,谈一谈我国古代文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清高。

培养学生贯通古今、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讨论清高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当代人应如何面对清高。

借此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品质和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我们仍然需要坚守清高这一精神“阵地”。

②学习古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个人操守的崇高精神。

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①积累文中词语。

②掌握文中涉及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

《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教案:《漫话清高》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漫话清高》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漫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1.《漫话清高》的复印件或投影。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介绍《漫话清高》,简要介绍其基本情节和主题。

2.提问学生是否有看过漫画,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对漫画的观点和喜好。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一份《漫话清高》的复印件或投影在黑板上。

2.要求学生阅读漫画,理解其中的情节和对话,并思考漫画中要传达的信息。

3.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记录,例如画思维导图、摘录关键句等。

步骤三:讨论和互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漫画的理解和观点。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漫画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和性格?- 漫画中是否传达了一种价值观或主题?- 你认为漫画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漫画传达什么信息?步骤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讨论的结果,总结漫画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或摘录的关键句,让其他学生了解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3.给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漫画资源,鼓励他们继续阅读和理解漫画的能力。

步骤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漫话清高》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用漫画中的情节和对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和分析其他漫画作品,进一步提高漫画理解的能力。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漫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漫话清高》教案教案教学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教案教学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高”一词的来源、含义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清高”,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1.2 教学内容“清高”的词源与含义“清高”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正确看待“清高”与个人品质的关系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清高”的词源、含义及文化地位。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现象。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清高”与个人品质的关系进行讨论。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

网络资源:查找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案例。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提问:“你们对‘清高’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清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3.2 讲解“清高”的词源与含义讲解“清高”一词的来源。

阐述“清高”的含义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3.3 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现象展示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清高”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清高”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四章:课堂互动与实践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清高”与个人品质的关系进行讨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2 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的事例,分析“清高”现象。

引导学生从道德品质的角度看待“清高”。

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高”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5.2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高”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短文了解其对“清高”的思考。

6.2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或提供额外资源。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第三册《漫话清高》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三册《漫话清高》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三册《漫话清高》说课稿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漫话清高》,对这课的教学,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简单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漫话清高》具体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

这是一篇新编入高中教材的说理散文。

作者定位于一个“漫”字,写得轻松而又平实。

随意谈论,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认识和启迪。

本篇的成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启发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散文,高二的学生已有所接触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分析鉴赏散文的方法。

《漫话清高》是说理散文,用含蓄委婉、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主要让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围绕“清高”这一文化现象旁征博引的。

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对散文教学的要求(整体把握散文的结构,弄清作者的思想内容,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我制定如下目标①知识目标:a了解文中涉及的作家作品b了解古人对清高的评论②能力目标:a理清文章思路b理解清高的内涵③情感目标: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培养一点清高思想,仍有其特殊的意义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如何围绕“清高”旁征博引难点:理解清高的现实主义二、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便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通过学生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把握课文思路,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

“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漫话清高》的中心思想,认识到清高与谦逊、虚伪的界限。

2.分析课文中的事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清高的表现及其危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清高的含义,分析课文中的事例,学会辨别清高与谦逊、虚伪的区别。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清高,培养他们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清高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清高?清高有什么危害?(2)板书课题《漫话清高》,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2.自学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课文中的事例,讨论清高的表现及其危害。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事例,找出清高的具体表现。

(2)学生分小组讨论:清高与谦逊、虚伪的区别。

4.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清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个人经历,提出建议。

(2)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清高的感悟文章。

6.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清高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清高与谦逊”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清高的危害,培养谦逊品质。

2.开展“道德修养”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清高的心理机制,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漫话清高》2.相关文章、视频资料3.专家讲座资料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高二语文漫话清高教案 人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漫话清高教案 人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漫话清高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文化信息(材料)来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中心)。

2、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

3.以读促写,学会在作文中使用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提问:什么是文化散文?明确:秋雨散文中包含浓浓的文化韵味,笔触精润,把哲学、历史、文学的知识融入诗情画意之中,且多如盐着水,不露痕迹,显现出作家独具的匠心。

余秋雨的这种与山水风物历史精灵对话的散文文体,也为当代中国散文提供了文化散文的新模式,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只需学生明确这样的散文形式会较多地运用到文化信息即可)二.作者介绍出示投影只需学生明确作者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即可。

三.要求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文化信息并明确作者运用这些文化信息的目的。

1.回答问题: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清高?明确:首先我们要明确清高的含义。

清,意即清白正直;高,就是孤高。

其次,我们要明确,清高与富贵无缘。

最后,清高必须有才艺。

展示材料的运用(出示投影)(解说:通过寻找文化信息明确清高的含义,无非让学生明白作者虽然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但都是为着阐释“清高”而用的,而不是滥用。

2.回答问题:李白为什么不能称为清高?明确:略(学生齐读此处内容)(解说:强化材料使用的意义,因为李白被一般地认为是清高的。

但是作者引经据典恰切地说明评价清高的标准是极其严格的。

另外作者使用材料的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

)3.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图。

本文作者遵循点题——承题——正题——结题的写作流程,从揭示清高的意义到论及清高的模式和清高的标准,最后说明清高的现实生活意义。

论述层层深入,体现了学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

四.明确文章特点,突出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这是一篇文化散文,文题中的“漫话”最能体现其文体特点.作者文笔飘逸灵动,材料翔实,事例精当,例证令人信服,论述层层深入,体现了学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

漫话清高.-教学教案-word

漫话清高.-教学教案-word

漫话清高.-教学教案语文公开课教案(简案)课题:漫话清高(《语文》第三册)教学方法:点拨——合作——拓展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章的内容,设置点拨性强、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合作的情境中通过师生朗读、讨论等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

最后达到鉴赏文学性散文的情趣和理趣,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合作学习的课程模式。

2、多媒体在教学整合中的适度运用。

3、作家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时机。

授课人:张辅良目标引领:1、正确理解与认识“清高”的内涵。

2、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清高。

3、本文的主旨。

4、学习随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的观点。

2、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略)二、文体介绍(略)三、自主—合作—探究(见幻灯片)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清高:清正、孤高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2——7自然段,自主思考,合作讨论:(1)作者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许由:经国之才不屑为官陶渊明:诗才名扬不愿做官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须有才艺。

清高是一种心性使然,而又有自身值得清高的资本。

(2)作者举李白与孟浩然的例子又别说明了什么?李白:诗名天下用世心切孟浩然:前愿用世后多恬淡说明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

3、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师生共同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清高。

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没有降低,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不能发财致富者得到精神安慰,既富且贵者于人于己也没有坏处。

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作者旁征博引,举了许多事例,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旨?(学生讨论,老师点拨,不求一致)作者针对历史文人敏感的“清高”话题,用现代的观点对它加以审视,阐释了清高这一独特的价值观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提倡保持清高的气度,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中这一可贵的精神。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高”一词的来源、发展和含义;(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漫话清高》一文;2. 教学重点:理解“清高”一词的内涵和外延;3. 教学难点:分析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清高”一词的来源和发展;(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清高?清高好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清高的含义;(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学生总结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清高的理解和看法;(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高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清高的认识和体会;3. 搜集有关清高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价值观树立情况: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清高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清高的相关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清高的概念。

2024年《漫话清高》教案

2024年《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漫话清高》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学习随笔的写法。

学习重点:1.了解“清高”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预习要求:1、音:勾当(goudang)颍(ying)水孤僻(pi)怪癖(pi)禅(shan)2、意:用世:出任官职扬弃:保留和抛弃3、查询、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教具安排:PPT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年纪较青,水平不高———清高请学生为“清高”定义(学生一般无法准确表达)让学生自由举例:古今中外“清高”之人(可以板书出来)二、自读课文:解决所举人物是否算“清高”(PPT投影课题)要求:三到(口到:念出声音来手到:划出关键词、句来心到:理解__)三问((PPT投影)1、那些人物可以称为“清高”?2、李白为什么不能算“清高”?3、现代社会还要不要“清高”?三、检查预习:1、PPT投影预习题1、2。

2、学生交流预习题3,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PPT投影补充林和靖的“梅妻鹤子”及《园中山梅》、倪云林《渔庄秋隐》图、李白的坎坷仕途、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四、研读课文:1、解决问题11) PPT投影文中所有人物2)学生讨论归纳出“清高”人士(许、陶、林、倪)3)讨论么诸葛、汲、苏、魏、颜、史等不能算清高?(富贵)4)讨论陶、林、倪符合“清高”的什么条件?(才艺突出)2、解决问题21) PPT投影再次显示李白的坎坷仕途2)学生齐读课文第6节3)讨论李白不能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用世之心过于急切”)4)讨论孟浩然也不能被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除了清高标准的模糊,应该联系《临》诗强调孟浩然“用世之心极为明显”)3、学生归纳“清高”的标准(PPT投影)不富不贵、才艺突出、不想做官4、对照标准,讨论学生课前举例的人物是否算“清高”。

5、讨论“清高”的褒贬义。

(可让学生了解“清高”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6、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要不要“清高”(可以组织辩论)7、齐读课文第8节,了解作者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清高一、教材分析:《漫话清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

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清,水也;高,山也。

清高者,其为人必清白如水,孤高如山。

金开诚先生在他的《漫话清高》一文中,旁征博引,融通古今,以“漫话”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清高”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是领会作者对清高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难点是认识清高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品味文化随笔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

“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学者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会员。

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三.理清思路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1段:释清高。

第2段: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许由。

第3段:清高与富贵无缘。

第4段: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第5段: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

第6段: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

第7段: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

第8段:“清高”的现代意义。

3.概括本文的思路①清高的含义:清白正直、高风亮节、孤独、孤僻、孤高。

②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与富贵或显贵无缘、必须有才。

③古代评价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④清高的现代意义:仍需保留一点清高。

四、课文内容探究:问题思考:讨论研究:(媒体展示)1、作者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明确】所谓“清高”,辞海解释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应该是含有褒扬之义的,作者认为“清”即是“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也是有褒赞之义的。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凡跟“清”字搭上关系的,往往有称誉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为清才,志行高洁者称为清士,儒雅文章则说清文,廉洁奉公者颂为清官,纯洁之友情则誉为清交,如今清字与“高”沾上了,想来该是顶量级的称誉了吧,然作者说“高”非是“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总要带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

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可谓高矣,又是多么的孤独啊,看来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价的,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与幸福生活的距离,是一种与现实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价就是“孤独”。

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落到那些遗世寂居的文人隐士头上。

2、作者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①许由是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士,他因有德有才,而被定为唐尧位置的第一人选,而当天下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逃之夭夭,而世人却对其行为大加褒赞,长久以来传为美谈。

有德有才者弃天下苍生于不顾,视郑重托付为污染,实在让人想不通,你能想得通吗?——因为清高在古代是受人赞扬的,而这种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

②在作者的眼里陶渊明无疑是个古代清高的样板,是个非常突出纯正的清高之士。

回想一下我们学到过的陶渊明的诗文,或许我们能够有个更清晰的感受。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桃花源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以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字里行间饱含对自由的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摆脱官场樊笼的欣喜。

菊花傲霜开放、凌寒不凋;花容艳美、韵致高雅,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深受世人喜爱,也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由许与陶,可见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当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且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富)和社会地位(贵)的人通常会被评价为“清高”,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与机会,却不屑为人君;陶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而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

因此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是颇为混乱的了。

3、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明确】要获得清高之名,必须要有才。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百花都凋残了,只有梅花开得茂盛美好;小园的风光都被梅花独占了。

梅花疏淡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里,清幽的香气在黄昏朦胧月色里飘散着。

白色的鸟儿被梅花吸引住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一眼;粉蝶如果有知觉,也该会消魂。

幸喜我能以诗和梅花亲近,唨不到那些花天酒地的权贵来凑趣了。

4、李白与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假清高的李白——一生都在摧眉折腰事权贵。

①李白的例子说明清高的评定标准是严格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有不世之才华,又鄙视功名利禄,应该说很是符合“清高”之名,但有人认为他有时用世之心过切,又很是自负,缺少恬退之心,而且得志时洋洋,失意时傲慢,故难得“清高”之名②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评定的标准是模糊的;孟浩然是唐时与王维其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或雄劲有力,或清新秀美,或见是个有才之人,而且偶有用世之心,但一生未仕,还纵情诗酒之中,竟至于有官不做,隐居后也有恬淡之志,却也未立于清高之榜,可见清高的标准也是很这模糊的。

由清高的评定标准可见,“清高”不是一个非要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上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

5、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清高”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延续下来。

没能致富的人自视清高,至少可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发财致富甚至既富且贵的人如果讲一点清高,被认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ဂ所以“清高”这个概念至今仍有生命力。

)D、讨论延伸: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结合课文对清高的理解以及末段文字,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清高这一现象的理解。

(1)“清高”在古代的积极性和消极性(2)“清高”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要肯定)5.总结:作者用文章来开导社会,通过"漫话"的方式,告诉我们“清高”是一种世俗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的行为与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会趋向于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因而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与社会地位。

它只代表一种不从众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是自我意识和性格的一种自然体现,它拒绝平庸,蔑视媚俗,鄙弃愚腐,因此总要伤人,因此总被人敬而远之,更是失宠于权势与财富。

但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现象,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辨证的去看待。

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以道德滑坡和人格、尊严的丧失为代价。

恰恰相反,社会越进步,市场经济越完善,道德水平应当越高,人格和尊严越应被人所重视。

在各种机遇、选择、挑战接踵而至的时候,能正确地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保持清高的品质,那就十分可贵了。

6.作业布置:以清高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①清高的含义:清白正直、高风亮节、孤独、孤僻、孤高。

②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与富贵或显贵无缘、必须有才。

③古代评价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④清高的现代意义:仍需保留一点清高。

五、说课方案的自我评价主要优点:对课文的地位和教学的重点焦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和到位。

教法主要是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手段也比较恰当,较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学法指导,无论是了解生字、生词及词义,了解作者这些基础知识,还是自读感知,深入理解课文和讨论,始终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做法,使学生始终能围绕课文重点和焦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体验情感和培养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而简洁。

教学导入有趣,教学展开能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和焦点,问题设计不贪多求全,敢于大胆取舍。

突出重点,解决焦点也较明显。

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贯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教法与学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教学设计中最出彩的地方是“你眼中的清高”这个讨论,也是课堂教学带来高潮之处。

教学总结干脆有力。

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假如是安排一节钟上完这么多内容就显得紧了一点,有些内容还得删掉,比如课文的思路部分,对课文的研读部分还得简洁些,简练些,争取20分钟完成。

生字、生词及词义,作者的了解等可以点一下就行了,重点是放在对(1)“清高”在古代的积极性和消极性(2)“清高“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上,因为,课堂教学能否出彩,能否带来高潮,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也在这里。

另外,在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上大胆创新还不够,这都有待今后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