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合集下载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任之堂脉法1余浩王将 wxxetn 1周前任之堂脉法《脉经》曰:代散者死。

生泄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

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

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

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珍而无失。

大家都知道任之堂余老师的脉法很厉害,来任之堂交流学习的同道绝大部分都是奔着余老师的脉法而来,所谓“山中有鲜花,自有蝴蝶来”,可见余老师的脉法在中医圈中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

那么学习余老师的脉法该从何入手呢?这是大多数来学脉法的同道的共同困惑。

凡事都是有诀窍的,找到了诀窍自然事半功倍,学习脉法自然也是如此。

余老师的脉法诀窍是什么呢?其实就在这“郁脉”二字中。

余老师在教我们脉法的时候特别强调郁脉,认为郁脉是诸脉象之首,认为郁脉是学习和认识脉象的基础和关键点,把出了郁脉,这脉法就学会了至少40%。

为什么余老师这么看重这种脉象?这种脉象为什么独立于28脉,作用却这么大?它又和传统的28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就好好讲讲这个郁脉。

把脉就像福尔摩斯一点点查出真相一样,我们把脉是为了找出病变的部位以及病理性质。

28脉就是解决这个病理性质的。

但六部脉的脉象可能大体相同,那么如何分析判断辨证施治呢?不知道确切的病变部位,不知道到底是肝经还是脾经出了问题,不知道到底是胃出了问题,还是肺岀了问题,就算28脉摸得对,能判断出是痰湿或是瘀血但病变部位在哪里你不知道,用药的靶向就不准确,临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这就是没有做到所谓的“擒贼先擒王”,这个郁脉正好是福尔摩斯破案的一个关键点—病变部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着急了,到底什么是郁脉呢?郁脉,顾名思义,郁字,有郁郁葱葱、郁塞、郁滞、郁结、郁积、积聚、阻滞不通的意思。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通过前一周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体会郁脉和脉势,了解了脉势,就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依据脉势,按照顺其性、养其真、去其邪的原则用药开方,虽然不可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至少不会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比如整个气往上亢的,你还用温阳升散药;中焦郁豆,沉实有力,而用补药,这时肯定要通啊。

学到这一步,虽然大方向抓住了,可是我们常常发现临床效果有时候不是太理想,有时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状态,原因是什么呢?虽然我们是顺着人体的大气机,按照脉势在开方用药,但是我们并不明确引起症状的具体病因、病理产物是什么,导致我们用药的精准性要差好多,临床效果有时候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好比痰湿阻滞与心肺火亢都可以是上越的脉象,都可以引起头痛头晕的症状,可是降下的药这么多,如果只是有降下作用的药就开,那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都是可能的,毕竟痰湿用药与降火用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所以在脉势的基础上,把握一些常用的脉性就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我们迅速找出形成病因的病理产物是什么,提高临床效果,增强临床信心。

这节课我会挑选临床最常用的一些脉性及其含义、形成机制讲解给大家。

同学们看下表。

斜体字部分是我要重点讲解的,因为这些脉性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所以对它们感触比较深。

这张表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脉性要怎么分类。

不然看着28脉可能都晕了。

实际上只要明白它们的分类,就感觉脉性其实没那么复杂。

脉性分类表脉位:浮,沉,伏脉率:迟,数,疾脉律:结,代,促脉体:长,短,粗,细脉力:虚,弱,微,实,弹指,无脉紧张度:弦,紧,软(濡),硬,缓脉流畅度:滑,涩我们根据这张表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就可以认识“脉”了。

对脉象要素的归类有很多种,我比较赞同姚梅龄先生在《临证脉学十六讲》中对脉学的归类,分为七个方面,即脉位、脉的形体、脉的跳动力度、脉的流畅度、脉的紧张度、脉率、脉律。

想像我们如果要描述一个人,该怎么描述呢?肯定是描述他的高矮、胖瘦、长相、性格、生活习惯等,对吧?这个脉性就是在向你介绍“脉”,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人,不同的脉性都是这个脉的不同特点。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第二次来任之堂了,我的主攻依旧是脉。

每天坐在前台把病人的脉,发现只有把多了才有的悟,不然真是他人怎么描述,也指下难明啊,所以我认为要想学脉,多把脉才是硬道理。

我比较愚钝,老师给我讲的东西我只有在接触病人时才有所领悟,且时而迷糊时而清醒。

所以今天总结起来,心里也很忐忑,总怕不是很明朗。

这次我会尽力描述对脉的这种手下感觉,希望对同学们和自己有一个帮助吧,下面的描述都是我在接诊时的反应过程,没有什么太多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谢谢。

一位患者坐下来,搭脉前,我先望他的手。

包括指甲的月牙和颜色,手纹,青筋,丰盈度,手色,手温。

通常无月牙的体内阳虚寒湿重。

指甲乌暗的体内寒气重,淡白的气血虚。

月牙过大体内有郁热。

手纹乱的心思乱,不如手纹简单的好治。

手掌青筋多的表示体内的淤积重且多在身前部或任脉不通,手背的指头青筋重多表示背部积滞重或督脉不通,接下来按压病人的手,通常说柔嫩的,脏腑比较柔弱,耐药性强度小,手掌丰盈饱满的说明气血充足,身体素质比较好。

以上这些是我在把脉之前的十几秒会做的事。

通过望触手,基本对这个病人的体质类型有个基本的把握,如正气的强弱,阳气的状况,阴血的程度,体内的通畅度等。

有时也能分析出病人的性格,这也对其患病有个把握。

然后抬眼看看病人的面部,体态。

一个斯文的人和一个干粗活的人得的病是不一样的。

肥胖的人和瘦人体质也不一样。

面部的气也有很大的研究必要。

有的病人满脸的浊气,表示体内的垃圾很过或肾虚脏色显露。

有人面苍白,或萎黄或红赤,这些都很有指导价值。

余老师有时看病人脾虚与否通常拉病人的腮部的肌肉,若脾虚就是一拉一层皮。

双目通常是望其神与气的重要之所。

一个人眼睛贼亮,眼珠老是转,这样的人神是不定的气是上浮的。

一个人的爽眸暗淡,表情变化小,身体紧缩,那么这个人一定气机闭郁。

应该多多运动,多晒太阳。

通常余老师看下唇的人是脾滞化火。

小孩青筋多肠积。

这些都是短短几十秒该反映出来。

接下来就该把自己的神内收,静静的把脉,感觉病人体内的情况。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展开全文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

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

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

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

治筋骨肌肉劳伤。

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

解肝气之郁。

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穷究其理号脉不仅仅号的是血管,还有肺经,是肺经和血管和合的(阴阳和合)。

摸脉摸的是什么?(足够理性,正心诚意探查背后的真相)感觉到脉在跳动,其实是气在运行,使它跳动。

比如三天没吃饭号脉就很弱,因为没气了。

号脉是号的背后无形的气。

左手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

左手代表血(阴),右手代表气(阳)。

左手脉:体阴而用阳,以阴为根,由阴向阳转化,徐徐上升的。

右手脉:体阳而用阴,以阳为根,由阳向阴转化,下降。

我们研究的是用,所以左手是阳,右手是阴。

左边是升,右边是降。

左手号左侧身体和后背,右手号右侧身体和胸腹。

(气是立体转起来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

诊脉的目的:1、判断人体一体能量的阴阳分配:是否平衡2、诊察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状态:太过与不及3、判断邪正相争的格局脉象的格局很难改变,习性,秉性,都能影响脉的运行。

通过号脉可以预测这个人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人世间。

手指头取像为人之头,指目相当于人头部之印堂穴。

与松果体想通。

当足够专注的号脉,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是能量积累的过程。

还有切菜,写毛笔字等都用到指目。

三指并拢,多拢跟患者身高相关。

手法的根本是心法,心法的根本是虚静。

心中装的是什么,就会习惯在手下去寻找什么。

山中有万象,凭心在寻找。

左关右关,相当于关卡,调通了,寸和尺也就好了。

脉势,提供脉的整体趋势。

上越脉势,常见于右手脉,现代人很多,气降不下来,浮在上面。

下陷脉势,常见于湿气重中郁脉势,常见于左手脉,意味着上下焦,中焦雍滞。

问:胃气不降,怎么处理?答:金刚经说,如何降服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刻活在放下,自然心里就很清静。

后面生前面降,做些动作能有帮助,如劈柴,拜佛,所有促进任脉升督脉降的事情,都有帮助。

低头。

图片.png。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我所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山东中医----竹林多年前就知道任之堂了----是因为任之堂的系列医学丛书,看到任之堂主人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到自然中接触药理、人理和自然之道,就觉得余浩不同一般。

后因为缘分尚未到,所以我没有去任之堂。

在我学习的针推专业里,从我读到的《黄帝内经》、《甲乙经》,到后来的《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到后来我外出拜访交流,一直围绕着我认同的用“气血升降循环理论”来学习,尤其是那些用升降理论的“刺客”高手,(我喜欢把用针治疗患者的高手称谓为“刺客”)。

所以只要是在升降理论有建树的老师,我几乎都要去学习一番,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医是相通的,不管是用药、用针还是按摩推拿。

所以一直就用气血理论在我的专业里默默用《黄帝内经》里的“人迎寸口脉”来指导扎针用药,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藏用药》、《四圣心源》和王清任、唐荣川的相关医学典籍,结合寸口脉来辩证处方中药。

居然在用针方面,渐渐地有了点感觉。

但时刻关注着任之堂的点点滴滴。

因为任之堂的运用自然之道的“升降理论”来调理患者,2014年,我感到了缘分天空—时机来到了。

就这样,带着任之堂在“脉诊与用药”方面是如何运用升降理论来治疗的想法,于2014年6月29号,来到了湖北十堰----任之堂,开始了一个月的学习。

中医脉诊的历史渊源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

《内经》对诊脉的方法、正常脉搏的次数、四时脉象的差异,以及多种病理之脉都有了具体描述。

至晋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脉诊的专著,王叔和《脉经》的问世,大大充实了中医脉诊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二十四种脉象,并具体描述了每种脉象在指下的感觉,以及各种相似脉的鉴别。

二十四种脉是浮、芤、濡、散、革、洪、虚、滑、实、弦、紧、沉、微、细、迟、缓、涩、数、动、促、结、代、弱、伏。

元代滑伯仁《诊家枢要》则在《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长、短、牢、疾、大、小六种。

【任之堂经验55条】

【任之堂经验55条】

【任之堂经验55条】1肩部板硬左寸脉不足葛根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重用白芍50克柔肝,配大枣炙甘草补水2头晕寸脉下陷脉桂枝汤合通脉饮葛根丹参川芎再加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3黄连温胆汤配合导赤散治疗寸脉上越少阴脉亢盛之人44狂躁,脉弦实有力上越脉,舌尖红苔黄腻凉膈散5慢性咽炎,双寸上亢下不足为虚火,引火汤主之6慢性肾炎脚肿经验方;黄芪益母草川芎。

脉为关尺凹陷沉滑又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7便秘双关脉下陷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白术当归8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巴戟天火麻仁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9高血压;脉象弦硬,柴胡葛根汤10提壶揭盖治疗便秘,咳嗽者止嗽散加枳壳桔梗木香11寸脉不足,脑供血不足,肩部怕凉,左寸不足为小肠有积滞,故会心慌汗出,通肠六药加桂枝汤12腰痛尿频双关尺沉滑,舌苔根部水滑,下焦湿重,桂附地黄丸加肾着汤13脱肛;补中益气汤加枳实枳壳14欲降先升,治疗脾胃积滞用白术配枳实,得其法可生麦芽配竹茹,苍术配鸡屎藤,枳壳配桔梗15五积散五积散治五般积,二陈平胃痰食驱。

三物枳桔调血气,麻桂姜芷散寒郁、解表温中除积,祛痰消痞调经16关尺郁滑的阳痿,不是虚证,舌苔白,厚腻,怕冷,里有积表有寒中焦积滞五积散五积散关键点在于左右关部,左关郁舌下静脉曲张17寒邪隐伏较深郁里化热,用淫羊藿扣子七透伏热。

18左寸关上逆不降,属于气夹痰火,枇杷叶主之。

19命门火弱,出现阳痿腰冷脉无神用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20白癜风验方白芷10白蒺藜10红景天5鸡血藤15黄芪30党参30外洗;鸡血藤50桂枝12川芎20白蒺藜30沙宛子21下乳方;柴胡枳实枳壳香附玄参当归白芍黄芪王不留行穿山甲【可用鳖甲皂角刺代替】通草。

22小儿咳嗽,舌苔水滑根白腻为体表有风寒体内有疳积柴胡桂枝汤打底,加细辛入寸,加山楂鸡屎藤等消食之品入关,小茴香入尺23逍遥散疏肝散郁发现子盗母气,病人腰酸腿软者,男加桑葚,女加女贞子,右关板结重加白术24睾丸痛,虚则治肾,实则治肝,五核汤。

任之堂余浩一堂脉法课笔记

任之堂余浩一堂脉法课笔记

诊脉的目的
确定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凡诊脉,先知其常。

左升后降,后升前降。

左手号督脉(督脉的上中下部对应寸关尺),右手号任脉。

如号任脉觉气往上冲,则患者会有反酸,呕吐之病像。

五行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1.阴虚,阳大阴小,需解表
2.阳虚,阴大阳小,需扶阳
3.脱阳,浮脉,大汗淋漓临死之兆。

4.绝症或脱症,或进入骨髓很深。

脉势分上跃或下陷。

桔梗升,桔壳降。

病例,阳气在上,脖子不舒服,头重脚轻,腰酸腿软。

恶心,反酸,咽喉不舒服。

月经不调。

清阳不升,头昏;该降的降不下去,整个阴阳逆行,腿脚也没劲,冬天手脚冰凉,浑身无力。

姜桂附汤,升阳。

同时舒肝降胃,枇杷叶,半夏降,柴胡升肝阳。

余老师谈任之堂脉法

余老师谈任之堂脉法

余老师谈任之堂脉法如果你是学中医的,我们经常看到别人把手伸出去,说来给我号号脉。

那为什么是把手伸出来,而不是伸脚呢,不是伸其它的地方呢?很多人说看别人看中医都是这么号的。

我们要去穷究其理,去理解背后的原理,它为什么要号手这个寸关尺,这个寸口的地方。

这个原理明白之后,我们在号脉的时候,就会有自信觉得它是科学的,有道理的。

因为寸口是脉之大会,中医称为肺朝百脉,刚好手太阴肺经从这路过,所以我们号的不是血管,号的是血管和手太阴肺经,一个经络一个是血脉,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两个相合之后,构成的一个脉。

第二,因为寸口脉的脉气比较明显,中医有一个名词叫“脉会太渊”,实际上所有的经脉气血在这个地方,它的能量是比较强的。

第三个,局部是全身的缩影,按照全息理论,我们通过号这个寸口脉就可以感知到全身能量的变化,局部是全身的缩影,这就像西医说的一个小样本一样。

犹如一湖水,它有重金属含量,这个重金属含量有多高呢?只需要在壶里面取样,取个10毫升,20毫升,50毫升出来测量就可以反应整个湖水的情况,它是一个局部反应全身整体的过程。

第四,这个脉位比较表浅,血管比较浅容易触摸到,明白为什么之后,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门道的,不是你想号哪里就号哪里,它是有原因的,它是因为这些地方它有独特的特质,所以才取腕关节一寸九分这个地方号脉。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号的什么东西你一定要清楚,你在摸脉,你摸的是什么东西,要去搞明白,要足够的理性,不要盲从,要足够的理性,去正心诚意的去探查这个背后的真理实相。

学中医不是头脑一发热就学,需要足够的理性,客观的追求事物的真相,追求事物的真理实相,逐个的去探查。

我们在脉法课上讲到人体是一个小锅炉,这个小锅炉它在不断的产生气化的作用,产生气,所以我们看到人体这个一百多斤的肉体,它背后是气在推动。

我们血脉的运行,中医讲气能行血,如果没有这个气的时候,我们心脏跳的是没有力量的,这个肺的开阖是没有力量的,这个血液是走不动的。

任之堂脉法(8)

任之堂脉法(8)

任之堂脉法(8)(第10天作业)我们先用几分钟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

人体除了肉体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气在支配。

当气不够的时候就会气虚,当气郁的时候会气滞。

气虚、气郁,气下陷、气上亢,都会导致身体不舒服。

这个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气机出现问题,西医的CT是查不出来的。

气可以把我们的脏器功能体现出来,没有气脏器功能就会减退,气机运转的异常也会导致功能发生变化。

我们的思想、情绪、情志都会对气有影响,中医说“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虑伤脾”,说明七情都会对气造成影响。

中医号脉号的就是气的状态。

气从肾脏产生,肾有肾阴和肾阳,它们共同作用,发生气化,气化的气会往上升,这就是能量上升。

在升的过程中,要借助脾和肝的力量,要升到最表的就要借助心的力量。

心脏把气布疏于表,肺协助心脏布入表。

气布入表之后再敛回来,通过肺、胃、胆输出去,所以就是一开一合的过程。

开不出去,就会得病,阖不回来,也会得病。

白天,气以开为主,开不出去就会头昏眼花,记忆力减退,没有精神;晚上以阖为主,阖不回来,就会失眠,入睡困难。

所以白天该开时就要开,晚上该阖时就要阖,这样就不会生病。

号脉的目的就是判断气的状态:是下面的气产生的不够,还是开了一半开不出去,还是开一半开不到体表去,这些跟肾、肝、脾、心有关系;还是开出去了收不回来,或者收到一半卡住了,或者是收不到最里面去。

开出去就是在左边,可以分成三部:肾、肝、心,收回来在右边,也分为三部:肺、胃、肾。

这样一开一合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分解成六部,这样我们就清晰了,就可以判断哪里出了问题。

(治疗的过程就是调开合)把开合调好,升降调好,我们的病就好了。

中医治病实际就是调这个的,大道至简。

今天我们讲朱雀门,朱雀对应我们左右手的寸脉,主外、主表,阳气通过朱雀门,开到体表上去,体表才会得到气的保护和滋养,气的营养成分称为营气,彪悍的成分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卫气)。

号左手寸脉,只有沉取才能摸到脉,脉象沉、细的话,就说明心脏的阳气不够。

任之堂主人 祖传脉学

任之堂主人 祖传脉学

转:《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

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

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学习笔记)转: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

(学习笔记)转: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

(学习笔记)转: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注:此为任之堂主人的脉学体悟,很有临床价值,现与大家分享)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还反映五脏六腑的气机顺逆。

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即谓之:左升右降。

与人体躯干之左升右降相应。

而单看左手,亦自有升降:左尺肾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有升降:右关脾气升而右寸肺气降。

老师的脉法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方面,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

强调重视左右手的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跃掌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

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

因此,引申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

何为平脉?平脉即言脉气之平和,粗细相当、大小相当,以无郁滞感为平。

另一方面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

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壅塞、不通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为病,独大者也为病。

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

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雍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第三,也是最显示中医神奇之处,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第四,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

郁脉的部位及含义: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了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生发和肃降。

郁脉最常见于:(1)左关: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

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脂肪肝、乳腺增生、胁痛,肩背疼痛。

(2)右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右关无力为脾虚,右关有力为胃滞。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雍塞。

(4)左寸软弱为心阳不足,见心慌、心悸;左寸郁结为淤血,见心前区疼痛。

(5)右寸:浮郁为大肠郁滞,传导障碍,表现为便秘;沉郁为肺气雍遏,肺失宣降,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

(6)尺部:尺部郁滞多为寒湿留滞下焦。

任之堂脉法(4)

任之堂脉法(4)

任之堂脉法(4)第四课昨天我们讲了气机开和升降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

今天我们从青龙门讲起。

青龙门在左手关脉处。

我们把手指放在左手关脉,感觉一下青龙门是否顺畅。

是否流畅。

人体气机从下往上升的时候,如果升不上去,就会在关部因为压力作用形成一个包,会鼓起来,就像吹气球一样。

如果鼓包了就说明气瘀堵在这里了,鼓包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整个脉管摸上去,这一条线上关脉处血管粗一些,其他地方细一些,这就是肝郁。

任之堂脉法很简单,具体讲:第一,首先摸粗细。

粗我们定义为郁脉,就是淤堵的意思。

当气机上不上去是,左关脉就会变粗。

左关为青龙门,本来青龙门主升,应该是非常顺畅地释放出去,升不上去,就有郁脉,脉变粗的这个点,是郁脉点。

《黄帝内经》中说:脉独大者病,脉独小者病,就是说,脉管哪里最粗,哪里就有病,哪里最细,哪里就有病。

左关代表春天,代表肝,对应升发之气。

肝气靠什么升上去呢,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肝气要往上升必须要靠脾给它能量,所以脾非常重要,春天植物发芽靠地温的提高,当脾阳不足时,它传递给肝脏的能量就不够了,升发之力就会不足。

肝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人体脂代谢异常都和内部温度有关系,尤其跟小肠的热量、脾的热量有关)所以要想肝脏好,脾脏就必须好。

所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所以治肝的时候要先治脾脏,脾脏传输运化营业物质,肝脏才能正常工作,脾脏的能量不足就会直接影响肝脏功能。

所以治肝病,必须先要把脾脏保护好。

寒凉伤脾,要少食寒凉;思虑伤脾,要少想事儿;脾主四肢,多活动四肢基本帮助脾脏;脾脏最怕湿,湿困脾,脾就运化失常。

地温不够,植物种子就不能发芽,甚至会烂在地里。

人体也是一样,中医说“水寒土湿”,就会形成“木郁”(脾肾阳气不足则肝郁),肝气就升不上去。

所以要想把肝气升上去,解决肝郁的话,首先要温脾养脾,脾土得温,脾才能向干传入温和的气,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肝木就可升发。

水即肾,水寒即肾寒,当肾上有寒,土自然就是寒的。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北宋?林亿《校定脉经序》曰:“以谓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兼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之惑,专之指下不可以尽隐伏,而乃广述形证虚实,评明声色王相,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故得十全无一失之缪,为果不疑。

”王叔和在全面继承和系统整理古典脉学精华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确立24种脉象,并准确地描述了各种脉象的指下感觉,奠定了脉诊指下标准的基础。

以后历代医家对脉象的认识均未离开《脉经》基本标准。

并归纳出8组相类脉:浮与芤、弦与紧、革与实、滑与数、沉与浮、微与涩、软与弱、迟与缓,在仔细鉴别脉象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后世医家对脉象的分类皆在王叔和的24种脉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在《脉经》基础上增加了牢、长、短而为27种脉象。

突破了《内经》三部九候脉法约束,完善了《难经》寸口脉法,总结了分寸、关、尺三部位及脏腑分配原则。

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法。

推进了诊脉法在临床的普遍应用。

是对内难脉法及仲景脉法的发扬,从而使脉学理论与方法规范化和系统化。

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转:《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

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

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楔子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楔子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楔子楔子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本人,姓王,名蒋。

浙江温州人士。

之前从事非医专业,经家中变故,深感人世变化无常,深思要把有限的生命归于何处?故矢志学医,苦觅明师,曾放生羁鸟以发愿于斯事。

于一日偶得余师文章,喜不自禁,认定余氏便是吾寻觅已久之师。

故于壬辰年正月前往十堰任之堂,开启跟师历程。

历经三年,从伊始对中医的一无所知到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传统中医思维辨证诊病处方,期间历经三年,熟悉了药房的所有流程和岗位,包括熬药、抓药、侍诊、接诊……一路走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医之路的艰辛与快乐,以及老师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对中医后辈的关心与支持……为了感念恩师的关怀和继承老师对中医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故将自己在任之堂积累三年的经验和认识做了一次认真的汇总和整理,以清晰的脉络展现给众位,希望读者读后能更加对中医有一份信心和热诚,对中医的辨证思路更加清晰,临证处方更加准确有效。

若真能至此,吾愿达矣!期间阅读任之堂培杰、创涛师兄写的书,深感他们做得很优秀,把任之堂的道、理、法、药、方都向大众有了一个很好的传播。

而我由于每天接触师弟师妹们,感觉到师弟师妹们在实际学习中医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融合、贯穿,将一个完整的接诊过程建立在脑海中,这对于从中医理论走向临床是很重要的一步。

把这个架子建立起来了,再学习其他的知识,就可以把它们合理地归位并加以完美应用。

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把我在学习和临床中摸索出来的融合、贯穿的方法传递给大家。

今年暑假,受恩师教诲,方才开始我的讲课旅程。

平日于周二、四、六晚讲课。

讲课的内容就是中医基础知识。

因为对于众学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剖析,所以我有意想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中医的这个架子——“连贯的思维”,传达给师弟、师妹们。

中医知识固然要讲,老师的经验一定要说,但我同时也会有意引导他们建立这种连贯的思维模式。

晚上学“架子”,白天去应用接诊,这样我想可能会对任之堂的学生们学习中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我静静地翻看自己讲课时的提纲,突然想到,来到任之堂的学生能学习到这套思路,但不是所有爱好中医的人都能来啊,毕竟来的还是少数,那么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会不会是很多中医学子,以及中医爱好者所困扰的问题呢?想到前边两位师兄将自己所学无偿奉献给大众的精神,想到假期和宛金师妹谈话的情景,我想也要写一些关于所学、所感的中医知识,希望能对每一位爱好中医者有帮助。

脉学传心录

脉学传心录

脉学传心录《任之堂脉学传心录》摸脉如看山,要把握山势的走向。

脉势分有上越的脉和下陷的脉,上越的脉势,寸部比关部有力,关部又比尺部有力,好像气从尺部往寸部上冲上浮的感觉,多为上实下虚,根基不稳;下陷的脉势,从寸部到尺部整体转实而有力,寸脉指下感觉最明显。

《难经•三难》指出:“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关之后,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寸部脉应当是浮的,尺部脉应当是沉的,这里浮与沉的差别是通过对尺寸脉脉位的比较相对而言的。

在对某个疾病诊疗的过程中,经过治疗后如果患者寸口脉的跳动由大变小,由急转缓,由强转弱,这说明邪气在减退,胃气在逐渐恢复,这表明我们对疾病的治疗是有效果的;反之,如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寸口脉的跳动由弱变得顶手,由缓而变数,或者由小变大,说明治疗无效或治疗不当,病情在恶化。

1、由于身体虚损,正气匮乏,寸口脉的跳动似有似无,经过正确治疗后,寸口脉的跳动较以前变得和缓有力了,这表明人体的正气在逐渐恢复;2、由于邪气鼓动气血所引起的寸口脉跳动强劲有力;3、沉而无力或者似有似无,而患者本身并没有身体虚弱的症状表现,而往往是表现为其他的痛苦,经过用顺气解郁的方法治疗后,是气郁。

脉大主病进,脉小主病退。

脉细表明阴血不足(水少),脉沉表明虽然阴血受损但仍有足够的“能力”收敛阳气。

脉浮或大或浮大:表明阴血衰败,津血丢失过多,失去了沉降的功能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收敛阳气(阳气具有升发的特性)的作用,所以,在阴血衰败的情况下,阴血失去了制约阳气升发的功能而致阳气鼓动血脉,脉体就变浮或大或浮大了。

脉细:表明阴血不足(水少),脉沉表明虽然阴血受损但仍有足够的“能力”收敛阳气。

也就是说,虽然阴血受损而患者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人体的阴气仍能够发挥其基本的收敛阳气的功能而使脉沉降(脉沉属阴而阴有沉降的功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津血未脱,问题不大。

任之堂用药经验总结

任之堂用药经验总结

任之堂用药经验总结◎头部用药1.通脉饮:川芎15g、葛根20g、丹参20g主要是用于活血通脉,以升达阳气。

要点:1.症状,患者主诉有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等清阳不升为主;2.左手脉下陷脉;2.眼四药:蒲公英30g、枸杞15g、菊花8g、刺蒺藜15g针对眼花,视物模糊等眼睛视物不清的症状,脉实者去掉枸杞3.鼻三药:苍耳子15g、辛夷花15g、通草8g针对鼻塞、鼻子不通气;不是上越脉均可用4.痤疮基础方:丹参30g、石菖蒲20g、连翘15g、乳香6g、没药6g5.低血压方: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仙鹤草50~100g针对患者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萎黄,常年血压偏低;脉象缓弱,沉取无力6.脱发散:高良姜60g、山柰60g、牛蒡子60g、肉桂30g、丁香60g患者排除肝肾亏虚者,且舌苔白腻,脉濡,右关郁滞,湿气内停之象;上方磨粉,一天2天,一次5g,饭后30分钟服用7.扁桃体三药:白英30g、青皮10g、威灵仙30g左关脉弦,实证均可用;虚火上冲,脉弱,舌淡白,则不可用;8.寒痰用药:三子养亲汤:紫苏子15g、莱菔子15g、白芥子15g寒痰,舌苔白腻,痰白质黏,脉滑兼紧象,右脉上越,可用之9.热痰用药:贝母12g、枇杷叶30g、全瓜蒌30g舌红苔黄腻,痰黄绿,质黏腻,脉滑数,右脉上越10.失眠三药:首乌藤30~50g、合欢皮20~30g、炒酸枣仁20~50g针对平素神经紧张,眠浅易惊,遇事放不下,神经官能症11.思虑过度、元神失养二药:麦冬15~30g、川芎20~30g针对平素思虑过度,压力较大的患者;主诉:大多白天困乏,不清醒,晚上躺在床上又谁不着,手少阴脉亢盛有力,左寸不足,舌尖红赤;12.安神三药:生龙骨15~30g,生牡蛎15~30g,茯神20~30g针对阳气、心神浮越在外,患者脉浮缓,脉势上越,失眠多梦◎躯干部用药1.心三药:红参15~20g、红景天20g、银杏叶20~30g针对胸闷气短、头晕为主,左寸沉取细弱。

〖佳方集锦〗王蒋《脉学传心录》任之堂经验用药

〖佳方集锦〗王蒋《脉学传心录》任之堂经验用药

〖佳方集锦〗王蒋《脉学传心录》任之堂经验用药【佳方集锦】王蒋《脉学传心录》任之堂经验用药◎《头部用药》1、通脉饮:川芎15g、葛根20g、丹参20g,主要是用于活血通脉,以升达阳气。

要点:症状,患者主诉有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等清阳不升为主;左手脉下陷脉;2、眼四药:蒲公英30g、枸杞15g、菊花8g、刺蒺藜15g,针对眼花,视物模糊等眼睛视物不清的症状,脉实者去掉枸杞3、鼻三药:苍耳子15g、辛夷花15g、通草8g,针对鼻塞、鼻子不通气;不是上越脉均可用4、痤疮基础方:丹参30g、石菖蒲20g、连翘15g、乳香6g、没药6g5、低血压方: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 5g、大枣5枚、炙甘草10g、仙鹤草50~100g,针对患者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萎黄,常年血压偏低;脉象缓弱,沉取无力6、脱发散:高良姜60g、山柰60g、牛蒡子60g、肉桂30g、丁香60g,患者排除肝肾亏虚者,且舌苔白腻,脉濡,右关郁滞,湿气内停之象;上方磨粉,一天2天,一次5g,饭后30分钟服用7、扁桃体三药:白英30g、青皮10g、威灵仙30g,左关脉弦,实证均可用;虚火上冲,脉弱,舌淡白,则不可用;8、寒痰用药:三子养亲汤:紫苏子15g、莱菔子15g、白芥子15g,寒痰,舌苔白腻,痰白质黏,脉滑兼紧象,右脉上越,可用之9、热痰用药:贝母12g、枇杷叶30g、全瓜蒌30g,舌红苔黄腻,痰黄绿,质黏腻,脉滑数,右脉上越10、失眠三药:首乌藤30~50g、合欢皮20~30g、炒酸枣仁20~50g,针对平素神经紧张,眠浅易惊,遇事放不下,神经官能症11、思虑过度、元神失养二药:麦冬15~30g、川芎20~30g,针对平素思虑过度,压力较大的患者;主诉:大多白天困乏,不清醒,晚上躺在床上又谁不着,手少阴脉亢盛有力,左寸不足,舌尖红赤;12、安神三药:生龙骨15~30g,生牡蛎15~30g,茯神20~30g,针对阳气、心神浮越在外,患者脉浮缓,脉势上越,失眠多梦◎《躯干部用药》1、心三药:红参15~20g、红景天20g、银杏叶20~30g,针对胸闷气短、头晕为主,左寸沉取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ﻫ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
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
ﻫ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何脏何腑何经之病变。
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 ﻫﻫ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
ﻫ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
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ﻫ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ﻫ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ﻫ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
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ﻫ取寸口原因有二:ﻫ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
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ﻫ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ﻫ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ﻫ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ﻫ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ﻫ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ﻫ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ﻫ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ﻫﻫ祖训: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
ﻫ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
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ﻫ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ﻫ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ﻫ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
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
ﻫ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ﻫ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
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
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ﻫ
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ﻫﻫ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ﻫﻫ左手:ﻫ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ﻫ(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ﻫ(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ﻫ尺部为肾阴
(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ﻫ右手:ﻫ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ﻫ(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ﻫ
ﻫ左寸出现郁脉心脏出现问题 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
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 或 右侧头部出现问题
左关出现郁脉 肝胆出现问题
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ﻫ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
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或膀胱出现问题ﻫﻫ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ﻫ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
ﻫ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ﻫ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ﻫ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ﻫﻫ贼有潜藏,病有伏邪。ﻫ
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 作者:
———————————————————————————————— 日期:

转:《任之堂主人 祖传脉学》
ﻫ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ﻫ
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ﻫ(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ﻫ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
(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ﻫﻫ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ﻫ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
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或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
答曰:《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ﻫ“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