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同步考点梳理:原子的构成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微观粒子。
九年级学习的原子知识点涉及了原子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呈不同能级分布。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是不带电的,而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表示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的标识。
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但可能有不同数量的中子和电子,这种原子称为同位素。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成一张表格。
原子序数逐渐增大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方向。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表明了原子外层电子壳层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四、主要分组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分组。
常见的分组有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13至18族元素被称为主族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会影响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氢和第二周期的元素氦均只有一个能级,因此化学性质相似。
2. 过渡金属元素:周期表中位于3至12族的元素被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很多过渡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五、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连接力,它将原子结合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负离子获得这些电子。
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相互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状态。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间形成的强烈的金属键合力。
这种键合力使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初三原子核物理知识点

初三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原子核物理是物理学中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的一个分支。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基础的原子核物理知识点: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占据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但质量却占据了原子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总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就是原子序数。
3.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可能具有不同的核稳定性。
4.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能量,转变为更稳定的原子核。
放射性衰变有几种类型,包括α衰变(释放α粒子,即氦核)、β衰变(释放电子或正电子)和γ衰变(释放高能光子)。
5. 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其原始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不同,从几微秒到数亿年不等。
6. 核力:核力是一种短程力,它在原子核内部作用,使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在一起。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7. 结合能: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分离所需的能量。
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有关,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8.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重核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是核电站和原子弹的能量来源。
9. 核聚变:核聚变是指轻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核的过程。
核聚变同样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是太阳和其他恒星的能量来源,也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一种潜在途径。
10.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在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时发生的转变。
核反应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诱发的,并且可以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这些知识点为初三学生提供了原子核物理的基础框架,有助于理解原子核的性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科技应用中的作用。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考点1 原子的构成1.成原子的粒子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元素——宇宙大爆炸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 物质组成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⒈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中考物理原子与核知识框架复习

中考物理原子与核知识框架复习原子与核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中考物理考试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原子与核的知识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云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1.质子:带正电,质量等于氢原子核的质量。
2.中子:不带电,质量稍大于质子。
3.电子:带负电,质量非常小。
二、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内。
原子核的半径很小,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1.质子数(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中子数:表示原子核中中子的数量,可以不同于质子数。
3.核子数(质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等于元素的质量数。
4.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三、元素与同位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1.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符号。
2.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一定周期性规律。
四、原子核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平衡关系。
1.稳定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适当搭配,核力能够克服库仑斥力。
2.放射性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平衡,核力无法克服库仑斥力。
3.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通过发射不同类型的辐射粒子转变成其他元素。
五、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变。
1.核聚变:轻核聚合成重核,释放巨大能量。
2.核裂变:重核分裂成轻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六、核能核能是指原子核内的结合能,可以用来产生热能或电能。
1.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进行热能或电能的转换。
2.核能的应用:核电站、核武器、核医学等。
七、原子与核的应用原子与核知识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
1.核能的利用:核电站、核燃料、核融合技术等。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4.原子的结构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二、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它的1/12为1.667 x10—27千克).2、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3、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三、原子结构示意图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篇】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问:非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答: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
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
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按逻辑顺序分析。
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
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知识点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统称为核子。
- 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u)。
- 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也约为1 u。
3. 电子- 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1/1836 u。
-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照特定的能级和轨道运动。
4. 能级和轨道- 能级: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通常用主量子数n表示,n的值越大,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 轨道:电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轨迹,由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决定。
5. 量子数-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级,取值为正整数(1, 2,3, ...)。
-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轨道的形状,取值范围从0到n-1。
- 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轨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取值范围从-l到+l,包括0。
-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自旋状态,取值为+1/2或-1/2。
6. 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量决定。
-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价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7. 原子符号- 原子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左下角表示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8. 同位素-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不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9. 原子的结合能- 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所需的能量。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0.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于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
- 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独特的,可用于识别和分析元素。
11. 原子的电离- 电离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电离能是指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12. 原子的放射性- 放射性原子通过放射性衰变过程自发地转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
- 放射性衰变有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和基础练习第一章、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2)第二章、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总结: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氯17 18 17 35.5铁26 30 26 56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
4.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二、相对原子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A r )。
注意:相对原子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量的计算公式:
12
112r ⨯=原子的质量碳一个原子的质量A 电子的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A r ≈质子数+中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025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一轮考点梳理第17课时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

(2)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 如图甲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② 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Ne
(填化学符号)。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 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原子,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 质子数 不同。
(3) 如图乙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B.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 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④
D. ②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不稳定
( A )
2. (2023·娄底)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 物理变化:
速率
分子 本身没有变化,只是 分子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
发生了改变。
(2) 化学变化:
分子 本身发生改变,变成了
其他物质的分子
。
例如,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在微观上的不同点是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
氢分子和氧分子;水蒸发时水分子没有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和水分子
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
。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1 (2022·泰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锌
B. 氮气
C. 石墨
( B )
D. 氯化钾
例2 如图所示为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 B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例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 氯化钠是由
离子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 B )
3.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原子和分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原子和分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原子的结构模型(1)拉瑟福模型拉瑟福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绕核运动,呈太阳系模型。
(2)波尔模型波尔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绕核运动,并呈离散的能级模型。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每个元素的位置代表了其基本性质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族分布。
二、原子和分子的化学性质1. 原子的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都有自己的化学符号,用于表示该元素在元素化合物中的存在。
2. 原子价原子的外层电子数为其原子价。
3.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热等信息。
5. 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由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排列决定。
三、原子和分子的物理性质1.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通常用原子量或摩尔质量表示。
2. 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原子和分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或键长表示。
3. 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受到原子核的结合能和电子云的作用力影响。
四、原子和分子的变化与转化1. 原子核反应原子核反应是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的转化过程,生成新的原子核。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生成新的化合物。
3.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一种原子核内部的衰变过程,放射性同位素碰撞后会产生核变化。
4. 双原子分子化合物的分解双原子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生成原子或更简单的化合物。
五、原子和分子的应用1.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通过特定的化学方法制备出来的材料。
2.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有用的化学物质的产业。
3. 生物学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中的生化过程,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总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它们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九年级化学学科涉及了许多与原子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九年级原子知识进行总结。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以能级和轨道的形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二、原子的质量数和元素符号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每个元素由一个特定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符号由拉丁文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该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可找到。
三、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可以通过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则来推导。
电子按照能级从内向外填充,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根据这些规则,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元素的电子结构。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物质分类表。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数、电子结构等信息获取元素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离子和离子键当元素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形成带电的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负电荷。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而结合在一起时,形成离子键。
六、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共价键是由电子对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当两个原子共用一对电子时,形成一个共价键。
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化学物质称为共价分子。
七、离子共价两性在一些化合物中,原子既可以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也可以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种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称为离子共价两性。
八、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关系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原子重排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不会改变,但原子的组合方式会发生变化。
九、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中各种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方程式则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保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平衡。
十、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元素中核子的平均质量。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原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能级原理,即电子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能级,再依次占据能量较高的能级。
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不超过该能级的最大容纳电子数,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决定。
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这些性质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活性和化合物的形成。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在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的原子质量呈现一定的范围。
五、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六、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使原子结合成分子或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七、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形状、键长、键角等。
分子的形状和键角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能力。
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酸碱反应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九、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要平衡,反应物和物的系数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十、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同步考点梳理:原子的构成考点梳理一、分子和原子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原子的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单位是“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热点)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_______。
②1-18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__、____。
2、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_____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_______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_______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③________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3、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决定的。
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三、离子(重点)1、两种离子阳离子:质子数______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______电子数2、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3、离子符号及各数字的意义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区别。
质子数_______;电子层数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化学性质_______;质量_________;5、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
2、分类:3、地壳中元素排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4、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5、元素符号的意义:(1)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②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Cu 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2)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H—表示一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
五、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递增;每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每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每一族电子层数递增。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六、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
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O2和O3组成的就是混合物)七、注意区分以下符号及数字”2”的意义:2O__________ O2__________ 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 _________________ 2O2-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练习1.(xx·兰州)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2.(xx北京)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O2B.2O C.2O2D.2O2﹣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O2B.MgC.HD.N4.(xx·福州)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5.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单质的是6.(xx年山东潍坊,12题,2表示混合物的是()7.(xx·成都)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为12B.核外有3个电子层C.带12个单位正电荷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8.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又知C-12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xx·江西)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10.(xx雅安)粒子M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N,如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核电荷数B.带电情况C.化合价D.化学性质 11.(xx 烟台)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 +2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12.(xx 乐山)下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3个电子B B .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 .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 213.( xx ·盐城)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已知锰原子的电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中子数为 A .25 B .30 C .55 D .80 14、【xx ·连云港】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B .硫离子:S —2C .两个氮分子:2ND .氧化铝:Al 2O 315.(xx 泰安)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①FeCl 2—氯化亚铁 ②2Ca 2+—2个钙离子 ③O 2—2个氧原子 ④Na +1--钠离子 ⑤H 2O —1个水分子 ⑥2H —2个氢元素 ⑦N 0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⑦ D .②⑤⑥⑦16、【xx ·滨州】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 .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 .它们表示两种元素C .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 .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17、【xx ·泰安】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18.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19.(xx年株洲市)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20.(xx.泰安市)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21.(xx兰州)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22.(xx赤峰)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N ②Na+③ ④P2O5⑤KClO3.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D.⑤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323.(xx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硫酸铜24.(xx临沂,1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D.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25.(xx上海,44)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都市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市构成物质的微粒26.(1)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___________两部分。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它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内有____个质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成为阳离子。
(3)上述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由此可知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_(填整数),中子数为________。
27.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X表示,Y表示__________。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X=12时,Y =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当X=17时,,则Y = 。
(4)当Y=1时,该粒子易电子,变成带电荷的。
28.(xx株洲)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填字母代号)。
(3)C中x = 。
29.根据下面六个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填序号)(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3)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4)化学性质稳定的是___________;易得电子的是_________;易失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