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加速度物理教案设计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优质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中第十章《圆周运动》,重点聚焦在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该部分内容详细阐述向心加速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定义,理解其产生原因。
2. 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产生原因及其计算公式推导。
2. 教学重点:掌握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周运动演示仪。
2.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自行车转弯、汽车过弯道等实际生活中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物理原理。
细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力作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定义、产生原因及计算公式。
细节: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并推导出计算公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到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细节:选取具有代表性练习题,指导学生逐步分析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针对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应用,进行小组讨论。
细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见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细节:强调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定义2. 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3. 实际问题中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半径为0.5m圆周运动,当速度为10m/s时向心加速度。
(2)一辆汽车以20m/s速度通过半径为50m弯道,求汽车所受向心力。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a = v²/r = (10m/s)² / 0.5m = 200m/s²(2)向心力F = m a = m (v²/r) = m (20m/s)² / 50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向心加速度概念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理论解决问题;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2. 方法1.教师引导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计算方法。
2.合作探究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数据,深入了解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
3.独立探究方式:在课后布置相关实验和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向心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围绕某一物体旋转的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向心加速度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旋转式过山车的设计、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质谱仪的设计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急转弯,司机和乘客身体会有什么变化?2. 讲解与演示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当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必然受到一个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a = v^2 / r,其中 v 为物体的速度,r 为圆周半径。
2.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一种惯性力,作用在沿着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物体上,大小与向心加速度成正比。
向心力可以用 F = m a 来计算,其中 m 为物体质量。
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向心力大小除以物体质量。
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例如,可以运用向心加速度原理解释为什么疯狂过山车在坡度最高的位置时,人感受不到重力,而是被座椅中的向上压力压在座位上。
3. 合作探究1.实验一:通过旋转半径不同的圆环,测量小球不同圆周半径下受到的向心加速度,验证向心加速度公式 a = v^2 / r。
2.实验二:通过旋转转盘,将挂在转盘上的物体拨出固定位置,观察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和方向。
2024年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知识2,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3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推导;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4.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向心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圆盘等);2. 学具:笔记本、圆规、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旋转木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旋转木马上的物体为什么会向内侧运动,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 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半径、不同线速度下的向心加速度,观察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6. 知识拓展:介绍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3. 例题及解答步骤;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一个物体的线速度和半径,求其向心加速度;(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一个含有向心加速度的实例,说明其原理;2. 答案:(1)向心加速度 = 线速度² / 半径;(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实验报告无统一答案,要求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向心加速度整体设计本节内容是在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要化解这个难点,首先要抓住要害,该要害就是“速度变化量”.对此,可以先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然后逐渐过渡到曲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并让学生掌握怎样通过作图求得曲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进而最后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可以利用书中设计的“做一做: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推导得出,使学生在“做一做”中能够品尝到自己探究的成果,体会成就感.在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思维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的这种开放性,不要“一刀切”.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由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教学重点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2.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知识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以及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并做好本节内容的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做曲线运动,如下列两图(课件展示).地球绕太阳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绕桌面上的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图中的地球和小球,它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请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加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在直线运动中,v0表示初速度,vt表示末速度,则速度变化量Δv=__________,加速度公式a=__________,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__________.2.在直线运动中,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如果速度增大,末速vt大于初速度v0,则Δv=vt-v0__________0(填“>”或“<”),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速度减小,Δv=vt-v0__________0,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速度改变快慢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 vt-v0 2.> 相同 < 相反3.v=ωr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又有哪些特点呢? 推进新课一、速度变化量引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t-v0t 相同可以看出,a的方向与Δv相同,那么Δv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知识2,涉及第十一章《圆周运动》中的第3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与表达式推导;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3.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推导,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圆周运动演示仪、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自行车转弯时,骑车人身体向内的倾斜,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2.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半径、线速度和角速度下的向心加速度;4. 知识拓展:介绍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4. 生活实例: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10m的圆形跑道,一辆自行车以20km/h的速度行驶,求其向心加速度;(2)半径为0.5m的圆盘,以30r/min的速度旋转,求圆盘边缘的向心加速度。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5.56m/s²;(2)向心加速度为7.85m/s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推导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半径、线速度和角速度来改变向心加速度,进一步了解向心加速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教案:《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圆周运动”的第三节,主要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从而产生的一种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向心加速度a=v^2/r,其中v为物体的线速度,r为圆周运动的半径。
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向心加速度描述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行车轮子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 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向心加速度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产生的加速度。
3. 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v^2/r,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例题讲解:计算一个物体在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当物体的线速度为10m/s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一个物体在半径为10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当物体的线速度为20m/s时。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实际问题,如自行车在转弯时的向心加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v^2/r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当物体的线速度为10m/s时。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5节,主题为“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与表达式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2. 能够分析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周运动演示仪,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圆周运动演示仪,展示硬币在圆盘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硬币的运动状态。
2. 理论讲解:(1)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导向心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2)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向心加速度的典型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23道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与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2)一个物体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线速度为v,求向心加速度。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向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理解。
2. 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设计。
4.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
5. 作业设计。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垂直于物体运动轨迹,指向圆心的。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知识2,涉及第十一章《圆周运动》中的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描述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 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能分析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向心加速度实验装置。
2. 学具:圆周运动示意图,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赛车在弯道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赛车在弯道中的运动特点,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及计算公式。
结合示意图,解释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向心加速度实验,观察不同半径、不同线速度下的向心加速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存在。
4. 例题讲解:针对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3. 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a = v²/r4.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5.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半径为0.5m的圆周运动,当线速度为2m/s时的向心加速度。
(2)已知半径为0.3m的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5m/s²,求线速度。
(3)分析半径相同、线速度不同的两个圆周运动,哪个向心加速度更大?答案:(1)a = v²/r = (2m/s)² / 0.5m = 4m/s²(2)v = √(a × r) = √(5m/s² × 0.3m) ≈ 1.73m/s(3)线速度更大的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更大。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知识2,第四章《曲线运动》中的第3节《向心加速度》。
具体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推导,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能解释生活中有关向心加速度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如小车、细线、圆盘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含有向心加速度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如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匀速圆周运动,提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向心加速度的推导: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
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解释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与其他加速度的区别。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向心加速度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向心加速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向心加速度,并解释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2/r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4. 例题解析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已知线速度为10m/s。
答案:a = v^2/r = 10^2/5 = 20m/s^22.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在旋转木马上,外侧的乘客感觉更紧张?答案:因为外侧乘客所受的向心加速度更大,离心力也更大,所以感觉更紧张。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熟练应用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解决物理问题;4.理解向心加速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2.应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1.电脑;2.投影仪;3.展示PPT。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引入本课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向心加速度的应用实例,或者介绍一个有趣的实验。
2. 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当物体沿着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所以物体必须经历一个向心加速度,才能维持圆周运动。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2 / r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变量: - a:向心加速度 - v:物体沿圆周运动的速度 - r:圆的半径3. 实验演示可以设置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性地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用线给定一个固定的半径,在线上固定一个小球;•给小球一个初速度;•用计时器测量小球在圆周运动一定时间的速度,并计算出圆周运动的半径;•应用公式 a=v^2/r 计算出向心加速度。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就课上讲解和实验演示进行讨论,以检验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掌握。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会变大还是变小?•当速度不变时,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会变大还是变小?•在圆周运动中,行驶的起点和重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时,向心加速度是如何改变的?(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进行验证)七、教学拓展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探讨向心加速度在自然界和人类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比如在摩天轮上,人体经历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飞机飞行时,向心加速度会对机身造成哪些影响?八、教学评估1.设计一些测验题目,考察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2.根据实验结果评估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的能力;3.以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形式,评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圆周运动”,详细内容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2.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相关计算;3. 了解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难点: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周运动演示仪、挂图、多媒体设备;2. 学具:圆周运动计算题、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圆周运动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圆周运动的特点,提出问题:“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有何关系?”2. 新课导入: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3. 例题讲解:以一道典型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进行计算;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圆周运动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5. 知识拓展:介绍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半径为50m的圆形弯道上行驶,求汽车所受的向心加速度;(2)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在半径为5m的圆周上运动,已知运动周期为2s,求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4m/s²;(2)向心加速度为5m/s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还需加强;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理解和记忆;2. 例题讲解中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步骤和方法;3. 作业设计中题目难度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4. 课后反思中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7节“向心加速度”。
教材主要介绍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 向心加速度的特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3.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向心加速度a=v²/r,其中v为物体的线速度,r为圆周运动的半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汽车转弯、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特点。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解汽车在弯道行驶时,为什么需要减速。
2. 知识讲解:介绍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特点及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汽车转弯时的向心加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个自行车在直径为2m的圆周上行驶时的向心加速度。
5. 知识拓展:讲解卫星绕地球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布置作业:(1)请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汽车在弯道行驶时为什么需要减速。
(2)计算一个自行车在直径为2m的圆周上行驶时的向心加速度。
(3)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向心加速度的特点。
3.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4. 应用实例:汽车转弯、卫星绕地球运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汽车在弯道行驶时为什么需要减速。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5篇)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会计算向心加速度,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例的争论,熟悉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提高综合分析力量;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关系式的推导,提升规律思维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结合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学习,提升思维力量和分析问题力量,培育探究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向心加速度,把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难点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复习匀速圆周运动,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指什么?学生大小不变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转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定有加速度。
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演示光滑平面,小球在细线作用下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
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有力拉着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力产生了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由牛顿其次定律知力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故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教师向心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圆心,大小如何计算。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力量目标培育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看试验的力量和分析综合力量.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对现象的观看、分析力量,会将所学学问应用到实际中去.教材分析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试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承受.教法过程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展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熟悉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需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熟悉和理解,应留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依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依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别性质的力.其次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转变线速度的方向.3、让学生充分争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试验进展探究活动.4、叙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熟悉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转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转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转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缘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3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主要设计:一、向心力:(一)让学生争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二)展现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三)演示试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四)让学生争论,猜想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掌握变量法”进展探究性试验.(用向心力演示器试验)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肯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肯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演示3:质量m和半径r肯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给出进而得在.(五)争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向心力毕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示学生留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别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二、向心加速度:(一)依据牛顿其次定律(二)争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探究活动感受向心力在一根牢固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转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体验一下手拉细绳的力(使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在下述几种状况下,大小有什么不同:使橡皮塞的角速度增大或减小,向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转变半径r尽量使角速度保持不变,向心力怎样变化;换个橡皮塞,即转变橡皮塞的质量m,而保持半径r和角速度不变,向心力又怎样变化.做这个试验的时候,要留意不要让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塞甩出去,遇到人或其他物体.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缘由;(2)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十一章《圆周运动》中的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计算;2. 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向心加速度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器材(小车、绳子、滑轮、砝码等);学具:圆规、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的短片,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在转弯时的运动状态,提出问题:“运动员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向内倾斜?”2. 知识讲解(15分钟)(1)回顾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2)介绍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两道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运用。
5. 演示实验(10分钟)演示小车在圆形轨道上运动,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验证向心加速度的存在。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例题解答步骤;4. 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0.5m的圆周上,物体以10m/s的速度运动;(2)半径为0.3m的圆周上,物体以6m/s的速度运动。
答案:分别为20m/s²和12m/s²。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4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4篇)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1)《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概念是构成物理学问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掌控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保证。
在教学中假如能依据物理概念的特征以及同学的认知规律,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同学对概念的习得。
依据现代认知理论,学问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学问的感悟、学问的巩固、学问的应用。
结合物理概念的特征,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感悟、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
本课时的教学将遵从现代认知理论设计教学过程。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向心加速度是加速度概念的连绵,同时是圆周运动与向心力之间的纽带。
理解向心加速度将为理解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利用向心加速度分析圆周运动速度变化的问题继承了运动学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这部分内容既能够复习直线运动的学问,更为今后圆周运动的解决供应方法。
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三)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利用必修1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直线运动的解决方法。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已经体会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对曲线运动条件的学习,让同学已经熟悉到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肯定会产生加速度。
对于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问题,同学应当不会觉得生疏。
(四)创新之处创设情景的全程性本节整体设计的提出是基于同学对向心加速度的熟悉和理解。
首先利用花样滑冰、链球竞赛这两个视频观看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怎样的力。
而后利用同学试验:朔料杯中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和细线拉着的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让同学亲自体会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如何供应的。
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由这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在推导向心加速度大小时,利用做好的泡沫板大圆和毛衣针、磁帖、磁条动态的演示△t 趋于零时△v的极限过程。
同时要求同学做图,体会△v的方向和大小,进而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述式。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二》第四章“圆周运动”中的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4.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向心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表达式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以及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小球、细线、图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等),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加速度现象;2. 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演示实验:用小车、绳子、滑轮等演示向心加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向心加速度的方向;4.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的相关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5. 随堂练习:布置与向心加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分组讨论: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4.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球沿着半径为0.5m的圆周运动,线速度为2m/s,求向心加速度;(2)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半径为1.5×10^8 km,公转周期为365天,求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4m/s^2;(2)向心加速度为2.9×10^4 m/s^2。
学习向心加速度的物理公式教案设计
学习向心加速度的物理公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何为向心加速度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与向心加速度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计算过程,以及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2.PPT教学课件4. 练习题及答案四、教学内容1、引入请学生思考一下身边哪些物体会做圆周运动,并解释其原理。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自己的观察和推理。
2、概念简要讲解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概念,回顾牛顿三定律。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在所受向心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所受向心力与质点相切。
3、计算公式讲解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²/rv为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r为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的半径。
解释公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
4、实例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应用,提供一些实例练习。
例1:一个质点以6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00m的圆周上运动,求其向心加速度。
例2:一个质点半径为3m的圆周上匀速运动,其向心加速度为8m/s²,求速度大小。
例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在半径为50m的匀速圆周上,受到的向心力为2000N,请计算质量为1000kg的汽车的向心加速度。
5、课程总结请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并提问进行回答。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在于讲解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需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
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学习如何计算向心加速度;3.了解向心加速度与物体运动轨迹的关系;4.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转弯时的向心力;5.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析物体运动规律。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基本概念和定义:通过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及其基本特征,教学生如何确定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教学方法:通过PPT演示、白板讲解等形式。
2.计算向心加速度: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及将力和运动方向转化为向心加速度。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公式和实验数据计算加速度,并运用实际问题检验。
3.向心加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讨论物体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向心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的联系,例如在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物体沿着圆周轨迹运动的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的运动轨迹,形象化地理解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4.向心力的实际应用:掌握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例如汽车绕过弯道时,需要施加向心力,以避免失控。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视频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应用。
5.解析物体运动规律:通过探究物体在半径和速度变化的情况下,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解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通过教材和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对于物体运动规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步骤1.引入向心加速度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体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2.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并演示如何计算向心加速度。
3.讲解向心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的联系,例如在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物体沿着圆周轨迹运动的必要条件。
4.探究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汽车绕弯的情况下。
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运用计算公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在半径和速度变化的情况下,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6.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进而解析各种物体运动规律。
四、教学评估1.随堂检测:通过测验或提问,检测学生对于向心加速度基本概念的理解。
必修2§56《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56《向心加速度》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理解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和质量的关系。
3.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和质量的关系。
2.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黑板、标志笔。
2.学生:教科书、作业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10分钟)1.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例如铁链断裂教学实验。
2.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铁链为什么会断裂,引导学生思考与速度、半径和质量有关系。
Step 2 学习向心加速度的定义(15分钟)1.提醒学生复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变化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提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3.通过绕圆周运动的例子,解释向心加速度是物体在做匀速绕圆周运动时由于方向改变而产生的加速度。
4.教师向学生介绍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v^2/r,其中a为向心加速度,v为速度,r为半径。
Step 3 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和质量的关系(20分钟)1.教师通过公式分析和解释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加速度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半径的倒数成正比,与质量无关。
3.引导学生根据公式预测向心加速度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随着半径增加而减小,与质量无关。
Step 4 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30分钟)1.教师进行一道典型的计算向心加速度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计算向心加速度的例题,教师辅助解答疑惑。
3.学生配对进行练习,互相交流答案,教师抽查答案并给予评价。
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练习题,教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Step 5 拓展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题训练,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2.教师提出一道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力学》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与表达式推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计算,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其与非向心加速度的区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能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2. 学会计算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并能解释其物理意义。
3. 能够区分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理解它们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区分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周运动演示仪,向心加速度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圆周运动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在圆周运动中,物体需要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2. 教学内容讲解:(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根据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半径,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a = v^2/r。
(3)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计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计算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4)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解释向心加速度使物体始终保持在圆周运动轨迹上的作用。
3. 随堂练习:发放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区分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加速度在物体运动中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3.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4.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5. 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的区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向心加速度 a = v^2/r = 2^2/0.5 = 4m/s^2。
(2)向心加速度使物体始终保持在转盘上,指向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心加速度物理教案设计
本文题目:高一物理必修五二单元教案: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
2.能力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a与r及、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
其成立的条件。
1.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知道加速度的大小a=r2=v2/r,
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
刻改变。
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1 教材处理
1)重点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观念,明确它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2)难点
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3)疑点
l 向心加速度起什么作用?
l 怎样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可以略讲)
4)解决办法
l 充分利用实验说明问题
l 充分利用推理说明问题
5)栏目处理意见
l 48页的思考与讨论可作为本章的引入,
l 50页的思考与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__重点,引导用极限思想进行处理。
l 51页做一做是一个没有实验的探究活动,它给出了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
2 学生学习指导
(1)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首先要领会它的方向指向圆心,可以用动力学的观点进行理解,但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去网站查阅向心加速度的几种推导方法或老师给
向心加速度推导方法的资料,指导他们学习和领会.
3 学习资源
l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 l 向心力演示器影视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引言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一定受力的作用,因此会产生加速度,本节我们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2 速度变化量首先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改变,在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改变。
3 向心加速度方向:利用动画《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动态演示加速度的方向,体会极限的思想推导:结合《做一做》分组推导
由于三角形AOB与矢量三角形相似,所以可以由此推导出加速度的
根据的关系,向心加速度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当线速度v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当角速度w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