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加速度》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优质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优质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中第十章《圆周运动》,重点聚焦在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该部分内容详细阐述向心加速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定义,理解其产生原因。

2. 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产生原因及其计算公式推导。

2. 教学重点:掌握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周运动演示仪。

2.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自行车转弯、汽车过弯道等实际生活中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物理原理。

细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力作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定义、产生原因及计算公式。

细节: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并推导出计算公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到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细节:选取具有代表性练习题,指导学生逐步分析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针对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应用,进行小组讨论。

细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见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细节:强调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定义2. 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3. 实际问题中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半径为0.5m圆周运动,当速度为10m/s时向心加速度。

(2)一辆汽车以20m/s速度通过半径为50m弯道,求汽车所受向心力。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a = v²/r = (10m/s)² / 0.5m = 200m/s²(2)向心力F = m a = m (v²/r) = m (20m/s)² / 50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向心加速度概念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理论解决问题;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2. 方法1.教师引导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计算方法。

2.合作探究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数据,深入了解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

3.独立探究方式:在课后布置相关实验和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向心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围绕某一物体旋转的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向心加速度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旋转式过山车的设计、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质谱仪的设计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急转弯,司机和乘客身体会有什么变化?2. 讲解与演示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当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必然受到一个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a = v^2 / r,其中 v 为物体的速度,r 为圆周半径。

2.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一种惯性力,作用在沿着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物体上,大小与向心加速度成正比。

向心力可以用 F = m a 来计算,其中 m 为物体质量。

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向心力大小除以物体质量。

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例如,可以运用向心加速度原理解释为什么疯狂过山车在坡度最高的位置时,人感受不到重力,而是被座椅中的向上压力压在座位上。

3. 合作探究1.实验一:通过旋转半径不同的圆环,测量小球不同圆周半径下受到的向心加速度,验证向心加速度公式 a = v^2 / r。

2.实验二:通过旋转转盘,将挂在转盘上的物体拨出固定位置,观察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和方向。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九节《向心加速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计算方法以及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圆周运动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圆规、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员在冰面上做圆周运动、旋转木马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加速度现象。

2. 基本概念:(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 = v^2 / r。

(3)向心加速度的单位:m/s^2。

3. 例题讲解:(1)一个物体在半径为0.5m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2m/s,求向心加速度。

(2)一个物体在半径为1m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5m/s^2,求线速度。

4.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在半径为0.3m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1m/s,求向心加速度。

(2)一个物体在半径为2m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10m/s^2,求线速度。

5. 知识拓展:(1)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关系。

(2)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的关系。

强调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定义2.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 = v^2 / r3. 例题及解答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半径为0.4m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1.5m/s,求向心加速度。

(2)一个物体在半径为3m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15m/s^2,求线速度。

向心加速度详细教案

向心加速度详细教案

向心加速度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二章第4节“向心加速度”。

具体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推导、物理意义及其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够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2. 了解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能够分析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如何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物理演示实验器材(如:旋转木马、细线系小球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圆规、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旋转木马和细线系小球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特点。

2. 教学新课(10分钟)(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受到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

(3)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大小。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一道关于旋转木马的运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关于圆周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定义2.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 = v²/r3. 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a = (2m/s)² / (0.1m) = 40m/s²。

(2)因为旋转木马边缘的座位距离圆心较远,半径较大,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速度较大。

2024年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知识2,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3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推导;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4.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向心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圆盘等);2. 学具:笔记本、圆规、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旋转木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旋转木马上的物体为什么会向内侧运动,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 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半径、不同线速度下的向心加速度,观察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6. 知识拓展:介绍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3. 例题及解答步骤;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一个物体的线速度和半径,求其向心加速度;(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一个含有向心加速度的实例,说明其原理;2. 答案:(1)向心加速度 = 线速度² / 半径;(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实验报告无统一答案,要求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向心加速度整体设计本节内容是在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要化解这个难点,首先要抓住要害,该要害就是“速度变化量”.对此,可以先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然后逐渐过渡到曲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并让学生掌握怎样通过作图求得曲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进而最后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可以利用书中设计的“做一做: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推导得出,使学生在“做一做”中能够品尝到自己探究的成果,体会成就感.在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思维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的这种开放性,不要“一刀切”.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由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教学重点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2.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知识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以及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并做好本节内容的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做曲线运动,如下列两图(课件展示).地球绕太阳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绕桌面上的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图中的地球和小球,它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请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加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在直线运动中,v0表示初速度,vt表示末速度,则速度变化量Δv=__________,加速度公式a=__________,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__________.2.在直线运动中,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如果速度增大,末速vt大于初速度v0,则Δv=vt-v0__________0(填“>”或“<”),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速度减小,Δv=vt-v0__________0,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速度改变快慢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 vt-v0 2.> 相同 < 相反3.v=ωr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又有哪些特点呢? 推进新课一、速度变化量引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t-v0t 相同可以看出,a的方向与Δv相同,那么Δv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圆周运动》的第二节“向心加速度”。

具体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推导;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4.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2. 能够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3. 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大小和方向;难点: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周运动演示仪、小球、绳子;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圆周运动演示仪,展示小球沿圆周运动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的变化。

2. 新课导入:(1)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讨论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分析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2)讨论实际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分析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强调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大小和方向,以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半径为0.5m的圆周运动,线速度为2m/s时的向心加速度;(2)已知某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4m/s²,半径为1m,求线速度。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4m/s²;(2)线速度为2m/s。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向心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关系的指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类型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如非匀速圆周运动。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节《向心加速度》,详细内容如下: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4.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圆周运动演示仪;2. 学具:圆周运动实验器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旋转木马、自行车轮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力的作用,提出问题:“为什么旋转的物体需要向心力?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 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给出表达式,阐述其物理意义。

3. 理论推导:通过数学推导,让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表达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6.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圆周运动实验,测量向心加速度,验证理论推导。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2. 定义: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 表达式:a = v^2 / r = ω^2 r;4. 关系: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成正比;5. 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展示解题过程;6. 练习题:列出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半径、线速度,求向心加速度;(2)分析题: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3)应用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教案:《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圆周运动”的第三节,主要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从而产生的一种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向心加速度a=v^2/r,其中v为物体的线速度,r为圆周运动的半径。

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向心加速度描述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行车轮子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 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向心加速度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产生的加速度。

3. 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v^2/r,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例题讲解:计算一个物体在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当物体的线速度为10m/s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一个物体在半径为10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当物体的线速度为20m/s时。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实际问题,如自行车在转弯时的向心加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v^2/r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当物体的线速度为10m/s时。

2024年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

2024年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

2024年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与生活》第十章《圆周运动》的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具体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推导、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表达式,能运用其分析圆周运动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圆周运动演示装置。

学具:笔记本、教材、圆周运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等)引出圆周运动,并提出问题:“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向心加速度。

2. 知识讲解(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由于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外力作用,产生的一种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a = v^2/r。

(3)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心加速度2. 板书内容:(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 = v^2/r(3)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某物体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其向心加速度。

(2)分析题:分析生活中一个圆周运动实例,说明向心加速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关系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应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准备在教学向心加速度之前,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准备了向心加速度的相关资料和示意图设计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讲解和计算方法的演示准备了向心加速度的计算题目和实例教学步骤在本次教学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和演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组织学生进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练习设计向心加速度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讨论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反馈和指导总结本次教学,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向心加速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学习了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通过练习和应用题目提高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在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他们的回答和解决方法丰富多样。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和计算方面仍有困难,可能是因为缺乏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需要更多地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提升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改进为了改进向心加速度的教学,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提供更多的向心加速度的计算示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公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向心加速度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家庭学习支持定期进行向心加速度的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向心加速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了数学和物理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改进。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圆周运动”,详细内容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2. 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相关计算;3. 了解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难点: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周运动演示仪、挂图、多媒体设备;2. 学具:圆周运动计算题、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圆周运动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圆周运动的特点,提出问题:“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有何关系?”2. 新课导入: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3. 例题讲解:以一道典型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进行计算;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圆周运动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5. 知识拓展:介绍向心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半径为50m的圆形弯道上行驶,求汽车所受的向心加速度;(2)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在半径为5m的圆周上运动,已知运动周期为2s,求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4m/s²;(2)向心加速度为5m/s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还需加强;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理解和记忆;2. 例题讲解中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步骤和方法;3. 作业设计中题目难度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4. 课后反思中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

⾼中物理向⼼加速度教案⼤全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中物理向⼼加速度教案⼤全,希望⼤家喜欢! ⾼中物理向⼼加速度教案⼤全⼀ 《向⼼加速度》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保证。

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及学⽣的认知规律,运⽤认知⼼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学⽣对概念的习得。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知识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

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领会、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

本课时的教学将遵从现代认知理论设计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向⼼加速度是加速度概念的延续,同时是圆周运动与向⼼⼒之间的纽带。

理解向⼼加速度将为理解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利⽤向⼼加速度分析圆周运动速度变化的问题继承了运动学分析问题的⼀般⽅法。

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复习直线运动的知识,更为今后圆周运动的解决提供⽅法。

2.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知道向⼼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应⽤ (三)学⽣情况分析 学⽣通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直线运动的解决⽅法。

通过⽜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已经体会了⼒与运动的关系。

对曲线运动条件的学习,让学⽣已经认识到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定会产⽣加速度。

对于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问题,学⽣应该不会觉得陌⽣。

(四)创新之处 1.创设情景的全程性 本节整体设计的提出是基于学⽣对向⼼加速度的认识和理解。

⾸先通过花样滑冰、链球⽐赛这两个视频观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怎样的⼒。

⽽后通过学⽣实验:朔料杯中的⼩球做圆周运动和细线拉着的⼩球在⽔平桌⾯上做圆周运动,让学⽣亲⾃体会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是如何提供的。

向心加速度教案(共16页)

向心加速度教案(共16页)

向心加速度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一)教材的地位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圆周运动物理量的描述,(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以及直线运动加速度,平抛运动加速度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知道向心加速度能够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向心加速度》一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又为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教材从了解运动的规律过渡到了解力跟运动关系的规律;把向心加速度放在向心力之前,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学习向心加速度。

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能力,改变了过去从向心力推导向心加速度的教学方式。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桥梁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他们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有多次小组合作经验。

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好,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

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来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实验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圆周半径、线速度的关系,而后用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方向和大小,这样符合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过程。

(三)【教法和学法】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让学生自觉提问,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四)【教学用具】:为了强调了物理实验的真实性,为了突出媒体创设情景的有效性,我准备了多媒体器材、、投影等作为本节课的教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5篇)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5篇)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会计算向心加速度,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例的争论,熟悉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提高综合分析力量;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关系式的推导,提升规律思维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结合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学习,提升思维力量和分析问题力量,培育探究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向心加速度,把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难点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复习匀速圆周运动,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指什么?学生大小不变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转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定有加速度。

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演示光滑平面,小球在细线作用下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

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有力拉着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力产生了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由牛顿其次定律知力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故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教师向心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圆心,大小如何计算。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力量目标培育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看试验的力量和分析综合力量.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对现象的观看、分析力量,会将所学学问应用到实际中去.教材分析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试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承受.教法过程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展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熟悉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需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熟悉和理解,应留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依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依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别性质的力.其次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转变线速度的方向.3、让学生充分争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试验进展探究活动.4、叙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熟悉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转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转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转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缘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3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主要设计:一、向心力:(一)让学生争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二)展现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三)演示试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四)让学生争论,猜想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掌握变量法”进展探究性试验.(用向心力演示器试验)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肯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肯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演示3:质量m和半径r肯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给出进而得在.(五)争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向心力毕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示学生留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别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二、向心加速度:(一)依据牛顿其次定律(二)争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探究活动感受向心力在一根牢固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转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体验一下手拉细绳的力(使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在下述几种状况下,大小有什么不同:使橡皮塞的角速度增大或减小,向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转变半径r尽量使角速度保持不变,向心力怎样变化;换个橡皮塞,即转变橡皮塞的质量m,而保持半径r和角速度不变,向心力又怎样变化.做这个试验的时候,要留意不要让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塞甩出去,遇到人或其他物体.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缘由;(2)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教案名称:向心加速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向心加速度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和概念。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 实际应用向心加速度概念解决问题。

4. 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旋转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在一个旋转的运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力的作用,这个力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向心加速度的意义。

活动2: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1. 引导学生观察旋转运动的实例,如旋转车轮、旋转木马等。

2. 解释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 = v^2 / r,其中 v 是物体的速度,r 是物体离旋转中心的距离。

3.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应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

4. 引导学生讨论向心加速度的单位,解释 m/s^2。

活动3:实际应用向心加速度概念解决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2. 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活动4: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1. 设计实验,观察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 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

2. 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 课堂练习和小测验的成绩。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演示素材和实例。

教学延伸:1. 将向心加速度与其他物理概念(如力、速度、质量等)进行联系和比较。

2. 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实例分析和计算练习,加深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向心加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十一章《圆周运动》中的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计算;2. 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向心加速度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器材(小车、绳子、滑轮、砝码等);学具:圆规、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的短片,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在转弯时的运动状态,提出问题:“运动员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向内倾斜?”2. 知识讲解(15分钟)(1)回顾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2)介绍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两道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运用。

5. 演示实验(10分钟)演示小车在圆形轨道上运动,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验证向心加速度的存在。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例题解答步骤;4. 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0.5m的圆周上,物体以10m/s的速度运动;(2)半径为0.3m的圆周上,物体以6m/s的速度运动。

答案:分别为20m/s²和12m/s²。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二》第四章“圆周运动”中的第三节“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2.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4.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向心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表达式及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以及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小球、细线、图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等),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加速度现象;2. 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演示实验:用小车、绳子、滑轮等演示向心加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向心加速度的方向;4. 例题讲解:讲解向心加速度的相关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5. 随堂练习:布置与向心加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分组讨论: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3.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4.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球沿着半径为0.5m的圆周运动,线速度为2m/s,求向心加速度;(2)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半径为1.5×10^8 km,公转周期为365天,求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2. 答案:(1)向心加速度为4m/s^2;(2)向心加速度为2.9×10^4 m/s^2。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力学》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向心加速度。

详细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与表达式推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计算,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其与非向心加速度的区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能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2. 学会计算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并能解释其物理意义。

3. 能够区分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理解它们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区分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周运动演示仪,向心加速度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圆周运动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在圆周运动中,物体需要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2. 教学内容讲解:(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根据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半径,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a = v^2/r。

(3)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计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计算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4)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解释向心加速度使物体始终保持在圆周运动轨迹上的作用。

3. 随堂练习:发放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区分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加速度在物体运动中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推导3.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计算方法4.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5. 向心加速度与非向心加速度的区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向心加速度 a = v^2/r = 2^2/0.5 = 4m/s^2。

(2)向心加速度使物体始终保持在转盘上,指向圆心。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及表达式推导;2. 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关系;2. 使学生学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推导;2.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周运动演示仪、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圆周运动演示仪展示不同半径、不同线速度的圆周运动,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 = v²/r,并对表达式进行解析。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4. 随堂练习(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2)一个物体做半径为2m的圆周运动,线速度为4m/s,求其向心加速度;(3)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线速度下,半径越小的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越大?2. 答案:(1)a = v²/r;(2)向心加速度为8m/s²;(3)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可知,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因此在相同线速度下,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表达式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飞机盘旋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心加速度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圆周运动物理量的描述,(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以及直线运动加速度,平抛运动加速度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知道向心加速度能够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向心加速度》一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又为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教材从了解运动的规律过渡到了解力跟运动关系的规律;把向心加速度放在向心力之前,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学习向心加速度。

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能力,改变了过去从向心力推导向心加速度的教学方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桥梁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他们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有多次小组合作经验。

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好,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

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来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实验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圆周半径、线速度的关系,而后用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方向和大小,这样符合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过程。

(三)【教法和学法】
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让学生自觉提问,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四)【教学用具】:
为了强调了物理实验的真实性,为了突出媒体创设情景的有效性,我准备了多媒体器材、课件、投影等作为本节课的教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即作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且合外力不为零。

我们还知道,对于
一般的曲线运动,合外力和加速度总指向曲线的凹测,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
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来确定呢?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与讨论”部分,投影图6.6-1和图6.6-2以及对应的例
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给予补充,必要时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疑: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是以上两个例题却在研
究物体所受的力,为什么呢?
点评:唤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思路。

学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

●规律总结: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2.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与圆周相切,叫做向心加速度.
我们知道了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我们知道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如何
呢?由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a =
t
v ∆∆引入。

1、速度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
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 的图示,投影展示:
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
教师引导,投影展示:
速度的变化量△v与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的关系:从同一点作出物体在一
段时间的始末两个速度的矢量v1和v 2,从初速度矢量v1的末端作一个矢量△v至末速度矢量v2的末端,矢量△v就等于速度的变化量。

探究:设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某时刻位于A点,速度为VA,经过时间后位于B点,速度为VB,质点速度的变化量沿什么方向?
2、向心加速度
阅读教材“向心加速度”部分,投影图6.6-5,思考: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 A和v 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 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4)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
思考并阅读教材,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上面的推导过程。

点评: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导出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提问,给以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也就是下面这两个表达式:
ωv a n =
点评:教师要放开,让学生独立完成推导过程。

有的学生可能会走弯路,甚至失败,推
导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推导的过程。

互动:投影学生推导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点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深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线速度、角速度、圆周半径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与线速度方向以及半径方向的关系: (1)由a n =r v 2知:r 一定时,a n ∝v 2;v 一定时,a n ∝r
1;a n 一定时,r ∝v 2; (2)由a n =r ω2知:r 一定时,a n ∝ω2;ω一定时,a n ∝r ;a n 一定时,r ∝
21ω.
(四)实例探究
【例1】 一质点沿着半径r =1 m 的圆周以n =2 r/s 的转速匀速转动,如图6-6-1.试求: r
O A
图6-6-1
(1)从A 点开始计时,经过4
1s 的时间质点速度的变化; (2)质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思路:(1)求出
4
1s 的时间连接质点的半径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2)求出质点在A 点和41s 末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由矢量减法作出矢量三角形.
(4)明确边角关系,解三角形求得Δv 的大小和方向.
(5)根据a n =r
v 2
或a n =ω2r 求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1)Δv =22π m/s 方向与OA 连线成45°角指向圆心O (2)a =16π2
【例2】 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描述角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它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它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它是描述角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思路:(1)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入手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大小不变,线速度方向总是与半径垂直,半径转过多少度,线速度的方向就改变多少度.
(2)根据向心加速度a n =ω2r =r
v 2,结合关于矢量变化量的求法计算论证,可以结论. 答案:C
课堂练习
1如图6-6-2所示为质点P 、Q 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线.表示质点P 的图线是双曲线,表示质点Q 的图线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由图线可知( )
图6-6-2
A.质点P 线速度大小不变
B.质点P 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C.质点Q 的角速度随半径变化
D.质点Q 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答案:A
课堂小结
1 掌握怎样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叫向心加速度。

3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r
v a n 2
=,2ωr a n =或ωv a n = 课外作业:
教材相应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