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文言文强化训练(一)(教师用详解版)

合集下载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温州九校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5题。

(20分)答李翊书【唐】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注】①膏:灯油。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doc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doc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

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

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A。

①⑦B。

②⑧C。

③⑥D。

④⑤7。

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

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1.【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负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冷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碱。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途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弱,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藩落。

属有岛寇事⑥,在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2019届高三高考总复习强化训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总复习强化训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总复习强化训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登高望远,山河之壮丽、景色之秀美令人沉醉,生活的种种不堪和坎坷________ 了,只剩下空灵之躯。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推杯换盏间,两人昔年的误会________ 。

(3)明末以切磋学问、砥砺品行为宗旨的复社人才荟萃,冠带云集,但清兵入关后,社员________ ,难觅踪迹。

A.烟消云散涣然冰释风流云散B.风流云散烟消云散涣然冰释C.烟消云散风流云散涣然冰释D.涣然冰释烟消云散风流云散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

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________ ,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2)二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________ ,要有所区别。

(3)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

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________ 。

A.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平分秋色B.春兰秋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C.各有千秋平分秋色春兰秋菊D.各有千秋春兰秋菊平分秋色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的各国政要一同合影,奥巴马对普京________ 。

(2)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他们对指示牌________ 。

(3)中国一直要求越南停止对中国主权、管辖权的侵犯,但越南对中方的要求________ 。

A.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置若罔闻B.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熟视无睹C.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D.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置若罔闻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精编+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精编+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8 考点五文言文综合提能练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8 考点五文言文综合提能练

文言文综合提能练(一)一、(2018·淮安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议遂寝.寝:停止,搁置B.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旰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C.趣.驾而往趣:趋向,奔赴D.身食厚禄,时有横.赐横:出乎意料解析:选 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趣:急速,赶快.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B.诏:本意是指帝王召集大众讲话,后来多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文中“手诏”指大臣根据帝王指示手写的诏书.C.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解析:选B.此题考查文化常识.“手诏”指帝王亲手书写的诏书.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译文:(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少:稍微.忧勤:忧虑劳苦.足为警戒:起到警戒的作用.宁谧:安定、安宁.(2)居位:任职时.慎密:谨慎细致.条制:规章制度.干以私:求他办理私事.答案:(1)心中稍微为国事而忧虑劳苦,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不会发生事情.(2)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扣住题目要求“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二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三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考生可逐段分析,如从第二段“命沆留守,京师肃然”及“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可概括出李沆“有治理才能,为人正直”,从第三段李沆对真宗的担忧一事可看出其“富有远见”,从第五段李沆对其弟所说的话可看出李沆“生活简朴”.答案:有治理才能;为人正直;富有远见;生活简朴.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后来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适逢契丹侵犯边境,宋真宗亲临北方,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因为李沆没有秘密奏章,就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章,只有你没有,为什么呢?”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朝廷之事就公开言说,何必用秘密奏章?那些有秘密奏章的大臣,不是进谗言的人就是谄媚小人,我平常就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李沆担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到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才能坐享太平,悠闲自在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为国事而忧虑劳苦,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已经平息了,就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全国各地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那么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泰山、祭汾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认识到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景德元年七月,李沆突发疾病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为之叹息,赶快起驾去李沆家,对着李沆的遗体痛哭.皇上停止上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为“文靖”.李沆性格直爽诚信,私居时修身严谨,言谈没有琐碎的言辞,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家人劝他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说起这件事,李沆说:“我们吃穿(依赖)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计算口袋里装的钱也可用以修缮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吗建造华丽的房屋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孙君小传[清]秦湘业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季:排行最后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耗:消息C.予权.浙江运使权:谋划D.迨.君身后求遗稿迨:等到解析:选 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权:权摄,暂代官职.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号: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旧时给自己取号的,大都是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B.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会试的借代性叫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C.丁母忧:忧,指父母之丧;丁母忧,意思是遭逢母亲的丧事.D.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解析:选B.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译文:(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译文:答案:(1)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2)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都死去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8.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涉及孙君年少时的性格,第二段涉及孙君中年的性格,考生可从这两段中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尤厌弃举子业”“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等语,可概括出“心高气傲、率性而为”;根据第二段“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等语,可概括出“甘于平庸、不复抱负”.答案:年少时心高气傲、率性而为(倔强任性);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孙君年幼的时候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来诗学源流无不探讨并且有所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流落无锡居住,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迫切.由于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感慨叹息,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文靖公爱惜他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严格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乐,最终回到故里.后来游历汴、燕等地,凭着记室官的身份成为地方大官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随即他就告别离开,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忽然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都死去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同治五年春天,我暂时代理浙江运使之职,于是让孙君到杭州游玩.见他形体容貌憔悴,精神衰落,志向丧失,诗歌之气也渐渐萎靡不振,不再有旧时的精到之功.这年秋天,我为母亲守丧辞掉了官职.孙君不想投靠其他人,也返回了无锡.从此不再出来做事,生活更加穷困,无所依赖.过了五年,孙君亡故,享年六十八岁.我的年龄比孙君小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用空白的册页向他求诗,孙君为我抄录了几十首《闽游草》中的诗.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上下,行书楷书也有苏体之法.我把它藏在竹箱里几十年,在祸乱中丢失.等到孙君去世后寻求他的遗稿,无法再找到.我的朋友华翼纶,是孙君的外甥,他近来才寻找到孙君的两首诗,一首叫作《余生草》,一首晚年的作品叫作《簏中草》.孙君早年的诗作都不如中年之作精致,可惜(中年之诗作)全被焚为灰烬,就像遭受重大灾难的人一样.然而自古以来诗人湮没无闻有什么边界呢?孙君有好外甥搜集整理自己的诗歌,将要交付刊印,使它们永久流传,难道不是大幸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新刊欧阳文忠公全集序[明]钱溥欧阳文忠公,庐陵人也.庐陵旧有公全集本,既而收上府,而天下遂不复得是全集久矣.海虞程君宗,广求之而得于胡文穆公家,盖内出本也.亟.命工翻刻于郡横.适予使交南至庐陵,其郡博郑钢,首进而请曰:“使庐陵文献足征而使天下复有是集者,太守功也.愿一言序其首.”予峻.拒之弗获,至舟不能行,乃抚然有间曰:“士非文章之难也,而以文章救世为难.”荀、韩、黄老之术....起,斯道遂亡于秦.幸而韩愈氏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以革弊而拯弱.尝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则亦隐然自任其传矣.后又变而为五季衰陋之习,虽宋兴七十有余年,而学者亦未易遽复于古.一旦欧阳子出,以文章道德为宗师.若范仲淹之贬于饶也,一时名士目为党人.公在谏院,为《朋党论》以献,群言遂息,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嘉祐学者争尚.怪僻为奇,文体大坏,公知贡举..,黜险怪而录雅正.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虽然,当是之时,倡而和者,韩有柳宗元,欧阳有苏氏父子,其他李翱、张籍之流,曾巩、尹洙之辈,声振而气从,金舂而玉应,文非不美也,而较其救世之功,则若列星之有五行,众山之于五岳..,其功化发育呈露,盖自有不侔者.宜其崛起于千百载之前,而并耀于千百载之后,而渺焉未有能继之者,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盖唯有二公焉.是集之行,程君嘉惠.后学亦至矣.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后学云间钱溥,谨.书.于螺川驿.(选自《欧阳文忠公集·附录》,有删节)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亟.命工翻刻于郡横亟:赶快B.予峻.拒之弗获峻:严肃C.嘉祐学者争尚.怪僻为奇尚:崇尚D.程君嘉惠.后学亦至矣惠:聪明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惠:给……恩惠.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老之术:黄,黄帝;老,老聃.黄老之术主张修身治国,还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B.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的制度.贡,指贡士;举,指乡举里选.C.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D.谨书:恭敬地书写这篇文章,把这篇文章献给某人,多用于对长辈和崇敬的人.解析:选 C.此题考查文化常识.“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不对,应改为“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幸而韩愈氏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以革弊而拯弱.译文:(2)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译文:答案:(1)幸亏有韩愈出现,(韩愈)慷慨激昂地把恢复这种道统作为自己的重任,他的文章足够用来去除弊端,拯救衰颓的文风.(2)(他们)退隐却不忘天下安危,并把它作为心中挂念的事,这以后才不感到愧疚,哪里只是用文体变革那些陋习罢了.12.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简要概括欧阳修文学复古主张的意义.答:解析: “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已经指出了答题区间为第一段,只要找出与试题相关的关键语句,再把关键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话即可.从“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可以归纳出欧阳修的文学主张避免了党锢之祸;从“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可以归纳出扭转了当时的文风.答案:①避免了党锢之祸;②扭转了当时的文风.欧阳文忠公,是庐陵人.庐陵过去有先生的全集本,不久被内府收藏,于是天下很久没有再得到这本全集了.海虞的程宗先生,广泛寻求它,在胡文穆先生家里得到了,大概是出自内府的版本.他赶快命令工匠在郡中的学舍翻刻.适逢我出使交南到了庐陵郡,庐陵郡的博士郑钢首先将刻本赠送给我并请求说:“让庐陵郡的文献得到足够的证明,从而使得天下再次有了这本文集,是太守的功劳.请求您写一些话作为序言放在开头.”我严肃地拒绝但没有成功,以至于不让我的船出行,于是我茫然自失地站了一会儿说:“读书人写文章不是难事,而用文章来救世是难事.”荀子、韩非子、黄老之学兴起,这种道统在秦国就消亡了.幸亏有韩愈出现,(韩愈)慷慨激昂地把恢复这种道统作为自己的重任,他的文章足够用来去除弊端,拯救衰颓的文风.韩愈曾经说“孟子死了,这种道统不得流传了”,这也就隐约承认自己担当起了道统流传的重任.后来又演变成了唐五代衰弱浅薄的风气,虽然宋朝兴盛了七十多年,但是做学问的人也没能轻易迅速复兴古代道统.忽然有一天欧阳修出现了,他把学识学问和思想品德作为尊崇敬仰的对象.至于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州,一时之间名士们被看成是他的朋党.当时欧阳先生在谏院,写了《朋党论》呈给朝廷,于是众人的言论就平息了,不这样的话,党锢之祸就形成了.嘉祐年间求学的人争着以崇尚怪异邪僻为奇特,作品的体裁、风格大大变坏了,先生担任向君王举荐人才的职务,摈弃险怪的文章而录用雅正的文章.读书人起初喧闹、沸腾着毁谤,之后不到五六年,文章的风格就变化并复兴古代的道统,不这样的话,弊端将到怎样的地步才停止啊?这就是世人所说的文章一定以救世为难事啊.虽然这样,在当时,他们倡议后都有应和的人,韩愈这边有柳宗元,欧阳修这边有苏氏父子,其他的像李翱、张籍这些人,曾巩、尹洙这些人,他们的文章声势很大而气韵和谐,如钟撞击发声,磬随之响应,文章不是不精美,然而比较他们与前者的救世的功劳,就好比是恒星里面有五行,群山中有五岳,他们的功业与教化萌发显露,自然是不相等的.应该是韩愈、欧阳修在千百年之前崛起,在千百年之后一起闪耀,而后人看不清楚没有能够继承他们,平常的人却成为百代之师,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的规范,大概只有这两位先生了.这本全集发行,是程先生给后辈的学者的最大恩惠.假如善于学习的人诵读欧阳修的文章,知道能够凭借自身担当国家安危的谋划,他们的任用或是弃置不被世人所重视,做官不知道富贵的快乐,(他们)退隐却不忘天下安危,并把它作为心中挂念的事,这以后才不感到愧疚,哪里只是用文体变革那些陋习罢了.后辈学者松江府钱溥,在螺川驿敬书.文言文综合提能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上高县学记苏辙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之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选自《栾城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其耳目习:练习B.是以其政不烦.烦:急躁C.其刑不渎.渎:轻慢D.而县亦无学以诏.民诏:命令解析:选D.诏:告诫.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胶庠:周代学校名.周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后世通称学校为“胶庠”.B.郊社:天子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C.宰:古代官名.先秦时期指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后来也指地方县邑长官.D.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君子”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解析:选 D.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结合文意来看,君子在文中应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译文:(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译文:答案:(1)县里的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也一起。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文言文试题汇编(一)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文言文试题汇编(一)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文言文试题汇编(2019年重庆一中高三5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刘温叟,字永齡,河南洛阳人。

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

父岳,后唐太常卿。

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清泰中,为左拾遗。

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

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

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

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

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三年,兼判吏部铨。

一日晩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

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太祖善之。

宪府旧日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

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

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

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

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

”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

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济宁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三⼀模语⽂汇编(⽂⾔⽂⼀)【精校Word 版】2019年⾼三⼀模⽂⾔⽂⼀汇编【精校Word版】宝⼭区(四)阅读下⽂,完成第15—20题。

(18分)⼤西洋(明)沈德符①利玛窦①字西泰,以⼊贡⾄,因留不去。

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

往时予游京师,曾与⼘邻..,果异⼈也。

②初来即寓⾹⼭岙,学华⾔读华书者凡⼆⼗年,⽐.⾄京,已斑⽩矣。

⼊都时在今上庚⼦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

礼部以所称⼤西洋,为《会典》②所不载,难⽐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③玛窦⾃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千万⾥,今琐⾥③诸国,亦称西洋④,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实⾮也。

今中⼟⼠⼈授其学者遍宇内,⽽⾦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是西⽅⼀种,释⽒所云旁门外道,亦⾃奇快动⼈,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⑤,失之远矣。

【注】①利玛窦(1552—1610):意⼤利传教⼠,明朝万历⼗年来到中国。

后因病卒于北京。

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

③琐⾥: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个⼩国名。

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

⑤风尘之警:军事⾏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京()(2)若以为窥伺..中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项。

(2分)(1)曾与⼘邻..()A.选择邻居B.寻找住所C.占⼘验证D.询问邻居(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A.斥责B.盘问C.何⼈所为D.呵护何⼈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2分)A.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

18.将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19.根据⽂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利⼈,为何⾃称⾃⼰来⾃⼤西洋?(4分)20.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湘语文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教师版

湘语文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教师版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分值为10分,直接影响文言文板块的得分,因此要继续下功夫练习。

1、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ǒu里,晋重耳奔翟(通“狄”),齐小白奔莒jǔ,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参考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长叹道:“我要在这里了结一生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囚禁)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斗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逃到莒国,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成就了霸业),由此看来,(我们的处境)何尝不是福分呢?”吴王赦免越王之后,勾践回国,就忧心苦思,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来没有肉,穿衣从不穿两种以上文彩(有华丽鲜艳颜色)的,放下架子(屈身)礼待贤士(把自己放在贤士之下),厚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家人,与百姓共同劳作(一样劳苦)。

2、买肉啖子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参考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肉吃。

”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好懂事(刚懂人事,初晓人事)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啊。

”于是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强化练习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强化练习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强化练习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那么以为卫,动那么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假设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那么君之,己为君那么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文言文一汇编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贤孝 (元)陶宗仪①前至元间,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

而奉事母夫人备极孝道。

母诞日垂至,预市文绣毯段,制袍为寿。

针工持归,缝缀既成,为油所污。

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

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至日,卧不起。

子至,候问安否,见有忧色,请其故。

日:“昨莫偶视新袍。

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子告曰:“一袍坏,复制一袍,可也,夫人何重乃尔?”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

人咸以此为贤.母,而益见万户之孝。

②国朝妇人礼服,鞑靼①曰袍,汉人日团衫,南人日大衣。

无贵贱皆如之,服章②但有金素之别耳。

惟处子则不得衣焉。

今万户有姓者,而亦曰袍,其母岂鞑靼与?然俗谓男子布衫曰布袍,则凡上盖之服③或可概曰袍。

[注释]①鞑靼:这里指蒙古; ②服章:古代表示身后的服饰; ③上盖之服:外衣、罩衣。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母阳.为自解 (2)人咸以此为贤.母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母诞日垂.至()A.病重B.向下C.流传D.将要(2)惟处子..则不得衣焉()A.未出嫁女子B.未成年儿子C.第二个儿子D.穷人家孩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B.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C.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D.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18.将第①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19.分析文中郑母之贤的表现。

(4 分)20.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推断郑母的礼服称作“袍”的理由。

(2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15. (1) “佯”,装作: (2) . ....为贤。

2019年高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九套

2019年高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九套

2019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注释】[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

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

2019届高三文言文强化训练二教师详解版

2019届高三文言文强化训练二教师详解版

2019届高三文言文强化训练二(一)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就职。

夏侯霸投降了蜀汉。

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

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

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

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

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

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

”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

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朝刚刚吞并天下时,丞相王绾等人说:“燕国、齐国、楚国地方较远,不设置王国没有人可以镇守,请(陛下)让各位公子建国。

”秦始皇召集臣下讨论这个建议,群臣都认为这是很便利的。

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子弟和同姓非常多。

但后来亲属疏远了,彼此攻击如同仇敌,诸侯交替彼此声讨征伐,天子不能制止。

现在四海之内有赖于陛下的圣明威灵得以统一,都设置了郡县,各位公子(秦初并无皇子之称)和功臣用国家赋税重赏他们,大大改变了体制。

天下没有不同的想法,是安邦定国的方法,分封诸侯是不便利的。

”秦始皇说:“天下都苦于不停的战争,原因就是有诸侯和诸王。

有赖于祖宗恩德,天下刚刚平定。

再分封诸侯国,这是创造战争,追求国家安宁,岂不是很难!廷尉李斯的建议是对的。

”于是始皇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苏子说:圣人不能创造时机,也不错失时机。

时机不是圣人能够创造的东西,(圣人)只能不错失时机罢了。

三代勃兴的时候,诸侯没有罪过不能夺封号削封地,因而君王即便想要罢免诸侯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势。

周朝衰弱的时候,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有上千里的国土,它们的势力足以分封诸侯设立屏藩。

到了(后来)七国都称王,做天子应该做的事,但最终也没有分封诸侯。

天下畏惧诸侯的祸患已经很久了,不只是秦始皇和李斯知道这一情况。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守郡宰,按事理一定应当是这样的,就如同冬天穿皮衣,夏天穿葛衣,是符合时势的,不是人的个人智慧和见解。

这就是所说的不错失时势,但学者和士大夫都认为这是错的。

汉高帝想要分封六国后人,张良认为不可以,李斯的论述与张良没有什么不同。

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不能恢复诸侯是很显然的事。

但最后还是给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封王了,这哪里只是高帝做的事,张良也参与了。

所以柳宗元说:“封邦建国不是圣人的本意,是时势使然。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过去议论封邦建国的人非常多,柳宗元的《封建论》出现,其他人的议论就都被废置了。

即便是圣人又出现了,也不能改换这一论述。

所以我采纳了他的学说并加以增益:所有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斗,争斗必然是为了利益,利益没有比封邦建国更大的了。

封邦建国,是争斗的开端和祸乱的本原。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臣子弑杀他的君主,儿子弑杀他的父亲,父子兄弟互相伤害杀戮,有不是因为承袭封地,争夺爵位的吗?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圣人用礼乐制度教化天下,到了刑罚放置(闲置)都不用的状态,但是终究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自汉代以来,君臣父子相互杀戮的那些人,都是诸侯王的子孙,而其余的那些不能世袭官位的卿和大夫,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最近的朝代已经不再有分封诸侯的制度了,所以这种祸事几乎已经绝迹了。

有仁人之心的君子,难道忍心再让这种祸事开始吗?因此,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见解,和柳宗元的言论,应该成为万世万代的法则。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 D.不能易也易:交换【答案解析】D选项在句中应解释为:改变。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答案解析】C选项“而”:连词,第一处表转折;第二处表顺承。

A选项两个“以”都是因为。

B选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选项“者”:意为“……的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答案解析】B选项“以公赋税重赏赐之”意为“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原文并未表达“皆封侯”的意思,因而B选项的理解不正确。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1)时机不是圣人能够创造的东西,(圣人)只能不错失时机罢了。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2)自从夏、商、周三代圣人用礼乐制度教化天下,到了刑罚放置不用的状态,但是最终不能停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答案解析】第一句重点在于“所”字结构、“时”的翻译。

第二句重点在于“措”、“已”的翻译。

“措”通“厝”,意为放置。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答案解析】D选项“苏东坡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的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苏东坡在文中明确表达了“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的观点,并未论述分封制和郡县制各自的优劣,而是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至于三代之时,之所以无法废分封立郡县,则是由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局势决定的。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

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5分)【参考答案】分封并不是圣人本意,而是时势造成的结果。

三代之初,诸侯没有罪过不能削夺封地,形势不足以终止分封,因此才延续分封制度,并非出于本意;而七国中的大国虽然实力足以行天子之事,却并没有选择分封,是因为害怕分封带来的祸患,不想分封。

可见分封并不是圣人本意。

秦代初年,权力集中,功臣皆受赏赐,容易控制,因而就没有分封;汉代初年,虽然高帝和张良没有分封六国后人,但形势所迫,必须分封诸侯以赏功。

可见分封与否主要是出于形势考虑。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汪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士。

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非常贫困没有钱买书,就帮助书商在街上卖书,趁机把经史百家的经典书籍都读遍了,而且他有过目不忘的才能。

二十岁时候,应提学的邀请参加考试,写了《射雁赋》得了第一,被补为附学生,诗古文辞每天都得到进步。

仪征的盐船遭遇大火,被烧死的人无法计算,先生写了《哀盐船文》,编修杭世骏写了序文,认为先生写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因此在世上名声大显。

当世的学识渊博的儒生像朱筠、卢弨,看到先生写的文章,都惊叹、赞赏,认为他是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汪先生二十九岁的时候,开始专门研习经书,侍郎谢墉担任江左提学,特地录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次考试,单独为他列一张榜文,名字排在其他生员前面。

侍郎曾经对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当以容甫为老师。

”他被看重到如此程度。

朱文正担任浙江提学,先生前去拜访他,回答叙述扬州割据的现状和为气节而死的人。

写了三千字的《广陵对》,广泛的综合古今文字,这篇文章可以成为天下奇文了。

尚书毕沅担任湖广总督,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前往投靠他,为他撰写了《黄鹤楼铭》,歙县孝廉方正程瑶田做了石刻,嘉定通判钱坫写了匾额,当时的人称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先生对六经、经史子集和词章、金石篆刻的学问没有不了解的。

于是广泛的考证夏商周三代的典礼仪式,至于文字梳理、名物象数方面的学问,也撰写了文章论述,写了《述学》内外篇,又钻研《春秋》,写了《春秋述义》,见识观点超凡卓越,评论的人认为唐以后没有人能超过他。

他写文章以经、史为根基,从汉魏文学中汲取营养,不沿袭欧、曾、王、苏等文学流派,因为学习古法,所以与众不同成一家之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