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侧面描写艺术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浅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姓名:寇楠学院:工学院学号:31409222 联系方式:158******** 摘要:《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
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作者使用白描手法,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既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便将威武,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从《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的场面,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描写来表现孙权的优柔寡断性格。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伟岸神情。
《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
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
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里多次都有记录。
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就有相当精彩“十胜十败”论的对比言语。
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之一。
字里行间把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
侧面描写
中国的文学向来讲求以含蓄取胜,避免对事物的直接描述,而是习惯于从侧面对之烘托渲染,以收到含蓄蕴藉之妙。
最突出的是《三国演义》里对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描写:(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作者不是用大量笔墨去写云长如何与华雄一招一式斗得正酣,如何险象环生。
相反的,作者对此倒是只字未提,反而笔锋一转,去写帐内诸侯的感受。
也正因为此,关羽的神勇才得以渲染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比之用多少笔墨来正面写打斗的场面,恐怕也难以收到此等效果。
这是小说中的侧面描写,而诗歌中的侧面描写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著名的要数《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写罗敷之美,偏偏不正面着笔,而是写观者的神态。
至于罗敷的美,只好让读者驰骋想像,去遐思迩想了。
如果作者不惜笔墨,对罗敷从头至尾作一细致刻画,恐怕反而难以收到这种效果了。
那么诗歌中的侧面描写是如何运用的呢?首先,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从侧面烘托所写事物或人物。
例如陈羽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诗的一二句先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
后两句意在写人,却又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两个事物――“横笛”与“红旗”。
不说人怎么在严酷的环境下如何行军用兵,而是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但是读完全诗,诗中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却已如在眼前了。
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
还有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本诗写征人边愁乡思之情,也是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未让征人出场,也未直接表达征人的愁思,而是选取了特定边关气氛当中的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
1.画面雄绝:历史桥段中突出山水风景、画面雄绝,形象地将三国斗争、政权更迭及主要人物卓别林、司马懿、蔡伦、关羽等做了生动描绘,让民众仿佛置身畅想时代,深深被醉于历史艺术之中。
2.情节多变:《三国演义》情节多变,以斗争、智勇、谋略张开拓展序幕,紧凑而精彩的安排能够让故事令人上榜流连。
3.神仙客串:书中恢弘的历史背景与神仙客串,大大增加了历史悬念的天空,令人更由兴趣缠绕。
4.艺术表现:《三国演义》以诗词和乐章巧妙穿插其中,构思精妙,刻画细腻,充满,史诗般的宏大气势,使其艺术性增强,令人惊叹艺术之美。
人物塑造的方法:
1.关注人物身份:《三国演义》突出了人物身份,例如魏国的刘备与诸葛亮、蜀国刘禅、曹操等。
刘备和诸葛亮与老母生活的不易及他们的爱国心,使他们经历了斗争后最终统一中国的过程。
2.描绘人物气质:三国英雄个个大义绝尤,刘备坚定而谨慎,诸葛亮机智而智慧,孙权背负重担而坚韧,曹操纵横而应变,文武混元,先后创造著自己勇敢、聪明、富有智慧的形象。
3.体现人物行为:在《三国演义》中,人物以其行为和品格得胜,刘备“精、道二者合一”的军事智慧,诸葛“谋家善智之士”的策略智慧,曹
“代代有太平之国”的霸主才略,彰显三国英雄的能力和英雄智慧。
4.写细节:另外,作者很注重对张角预言的细节,突出诸葛亮利用张角之预言,上下皆顾,故意担任北征反随军一职,从而取得四郡。
国家乱危之后,以策略智慧实行奏功,令天下为之钦佩。
《三国演义》塑造三国人物鲜明,使历史动人,让读者凝神致思,感受三国英雄的精神。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
小说塑造的许多人物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超人、周瑜的器量狭窄等等,都极富有艺术的生命力。
这些人物鲜明地体现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性格特征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类型化的特点。
(1)小说善于运用层层皴染的手法,在反复出现的不同事件中强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比如写曹操的残忍,接连写他梦中杀人、杀吕伯奢全家、杀自认出门救火的数百人。
(2)还善于运用传奇色彩极浓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塑造人物,如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三声,百万曹军“人如退潮,马似山崩”,这不符合生活真实,却将张飞的威猛气势表现得生动传神。
(3)善于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塑造人物。
如写诸葛亮出山,先借徐庶等人之口虚写他的非凡才能,继而刘、关、张两次拜访不遇,诸葛亮尚未出场,已用烘云托月之法,把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追求生动地传达出来。
第三次拜访时,又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刘备的宽厚、张飞的莽撞和关羽的沉着。
(4)缺点:如人物性格突出但缺少发展变化,为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而夸张至失真的地步,鲁迅先生即批评它“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经典手法铸就传世形象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经典手法铸就传世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手法和艺术手段塑造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塑造手法:
1.对比塑造:小说中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突显出其性格、行为和命运
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曹操和刘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曹操阴险狡诈,有胆智且善用兵法,而刘备则仁义宽厚,重视人情义理。
这种对比塑造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侧面映衬:小说中通过其他人物的描写,侧面映衬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例
如,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小说通过周瑜、司马懿等人的形象,衬托出他的智慧和谋略。
3.细节描写: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语言、服饰等细节的描写,使得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关羽的形象就被描写为“红脸美髯,丹凤眼,卧蚕眉”,这种形象塑造突出了他的英勇和忠诚。
4.语言和行为描写: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描写,展现其性格和内心世
界。
例如,张飞的言行举止就展现了他的勇猛刚直、脾气火爆、直来直去的个性。
这些塑造手法使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时的方法及特点
简述《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时的方法及特点。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
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
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作者罗贯中通过文字烘托,巧妙地塑造了一系列传奇人物,令人印象深刻。
《三国演义》中人物历历在目,灿然若放,堪称文学创作之艺术精品。
正是通过罗贯中丰富多彩的文字技法,才使诸葛亮、刘备、曹操、司马懿等人物的灵魂得以后世的留传,跨越时空,传承至今。
本文就从文学艺术角度,探究《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人物的技法。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宰相、将军,很多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其魅力之处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形象、性格、行动、话语等。
罗贯中巧妙地运用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象征手法等文字技法,生动地展现了诸葛亮、刘备、曹操、司马懿等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巧妙地运用了五言绝句,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生动有趣。
比如,诸葛亮“披肝沥胆,诛心毒恶”;刘备“义薄云天,挚爱孤苦”;曹操“勇猛精进,奋不顾身”等。
其中,罗贯中借助比喻手法,把形象和性格紧密结合,给出自然有力的评价,令读者一目了然,仿佛是一枚五言诗,鲜明形象。
其次,罗贯中运用了七言律诗,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准确、生动。
比如,对刘备的描写:“两袖清风自来,八骏稳重开道;此去英雄无踪,沧海岂有不改变!”以及对诸葛亮的描写:“千虑一得,鲜有失手;曾开荆州,不愿还乡”,表达了人物的性格之特征。
这种七言律诗节奏优美、自然流畅,也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让人物更加鲜明地立体起来,宛如真实可视。
再次,罗贯中运用着数量众多的象征手法,塑造了这些神秘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比如,对诸葛亮的形象描写:“穿棉袍者,绣口袋里插着葱”,而袍子与阵法的联系,便成为一种隐喻,给读者以无穷的空间想象。
又如,对刘备的形象描写:“从前下邳话不多,暗暗泪滴青衫”,以暗喻勇士刘备拔剑江东,思乡之心;又如,对曹操的形象描写:“金甲不禁人,驽马穿花落”,以暗喻曹操为军政事业而不顾家庭的坚守,令人敬佩。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明朝,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纷争以及各国家的崛起与衰落。
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罗贯中巧妙地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
一、多样性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性。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刘备,他被描绘成一个仁德兼备的君主形象,深受人民爱戴。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个聪明机智、果断强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而关羽和张飞则充分展现了忠诚和勇武的一面。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孙权、周瑜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形象,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二、战略智谋与军事才能三国演义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具有出色战略智谋和军事才能的人物形象。
其中,世人皆知的刘备与诸葛亮的组合,成为整个故事中最为精彩的一段。
诸葛亮作为智谋卓越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战略,如火烧赤壁和千里走单骑等等。
这些战略智谋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诸葛亮出色的才智,也展示了整个三国乱世中谋略胜过武力的重要性。
三、情感与义气的体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更是充满情感和义气的人物。
关羽的义气、曹操的父爱、周瑜与黄盖的情谊等等,都表现出了人物形象的深刻感情与情感纠葛。
这些情感的描写不仅让角色更加鲜活生动,也增加了故事的情节张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四、人物命运的映射与反思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也让人们对人性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作者通过描述各个角色的命运起起落落,描绘了一种人生起伏和无常的景象。
刘备的兴衰、诸葛亮的相继逝世、曹操的城内之围等等,让人们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和人生的意义。
这种命运的映射与反思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深度,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冲突的史诗,更是对人性、命运等深刻问题的探讨与反思。
描写刘备人物正面侧面描写一段话
描写刘备的作文《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不能说每人都是豪杰,但至少不同的人物有不同个性特点。
今天,就来说说刘备。
许多人都不太喜欢刘备,但仔细回想一下,他这一生的成就其实也不算小。
从卖草席的一介凡夫到灭黄巾军的大将,又与关张共战吕布。
董卓死后,曹军大振,灭了袁绍后,刘孙曹各领一国,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在此之前,刘备得贤士揽猛将,使得他的军马日益壮大。
在孙刘两家联合破曹的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
伺候风流一代,主见消退。
一个个文官武将渐去矣。
最后刘备在即将成大业之际逝去了,也可谓憾也。
实际上,刘备这一生的成就与他的为人有很大关系。
刘备论实力比不上曹操,论基础比不上孙权,但他为什么能与他们抗衡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他志向远大,有奋斗目标。
尽管他只是一个卖草席的,但看了招兵榜后就决定“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其次他能做到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他为了得到一位贤士,不怕烈日与冰雪,三次下隆中,最后他以诚心请来了诸葛孔明。
这也是他能成大业的原因。
第三,刘备谦虚谨慎,他懂得联合东吴共同抗曹。
还有一点就是他爱护百姓,深入人心。
在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当中,刘备作为主要人物出现在二十五回左右,要知道,三国中有几百号人物,当主角出演二十多回,一定是相当的一个大人物了,这些都是刘备取得这么大功业的原因吧。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当然刘备也有不足的地方。
刘备太软弱了。
每当孔明劝他占取哪块土地时,他每次都于心不忍,他每次都说:“这块地我不能要,因为郡主是我兄弟。
”就像刘表死前嘱咐刘备,等他一死就让刘备占领荆州,可刘备就是不忍心。
刘备还爱哭,没有曹操那样的英雄气概。
还有一点,刘备不能顾全大局,在关张死后,他急于报仇,尽管诸葛亮告诉他时机不好。
刘备此人正反分明,尽管不能说是三国中最杰出的人,却也不失豪杰的风范。
描写刘备的作文篇刘备我是一个三国迷,读《三国演义》有好多遍了,对三国的历史也算了解一些。
我自己认为刘备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但因家道没落,刘备的出场在一个小地方——涿县的榜文前,一个“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背着几双草鞋的人,这便是刘备出场的形象。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手法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手法1. 强调个性特征,突出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夸张突出的个性特征,如关羽的义薄云天,张飞的粗犷豪迈,赵云的忠诚老实等。
这些特征的强调有利于人物成为带有典型意义的英雄形象。
2. 对比反衬,突显人物个性作者经常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刘备和曹操,关羽和张飞,来突显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反差往往能形成对比效果,让每种个性更加鲜明。
3. 配合故事情节,显示多面性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一些人物也会展现出多面性。
例如姜维在初期为谋士,后为战将;孙权初时智勇双全,晚期则故作疯狂。
这些转变丰富了人物形象。
4. 融合历史記載和虚构作者既吸收了历史书中的人物事迹,也加了大量想象,使一些Characters具备神话色彩。
如关羽、诸葛亮几乎是完人。
这加强了人物的艺术品格。
5. 引入对话,显示人物情感通过大量对话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得以展现。
如刘备三顾茅庐中的对话,充满感情色彩。
比如:1. 刘备 -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的男主角,作者塑造了一个仁厚老实、有大志向但时运不济的形象。
具体来说:(1) 刘备从开始便被描述为仁德之君,体恤民情,但资质平平,不能实现大业。
(2) 通过从黄巾军到跟随刘表,刘备屡遭挫折,但不改初衷,显示其坚定优秀的品质。
(3)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对才德的崇尚,并预示会帮助他建功立业。
(4) 进可乱世用重典,退可波澜壮怀多,显示刘备思想和抱负。
2. 诸葛亮 - 作为谋主型人物,诸葛亮形象忠厚老实、智勇双全。
(1) 亮相时便被描写为不世出的人物,举世无双。
(2) 与刘备一见如故,展示出色的谋略和对主公的忠诚。
(3) 隆中对大刘备说的话展现其抱负与胸襟。
(4) 出成都问计于庞统,之后辅助主公,成为汉中王师。
3. 关羽 - 关羽被塑造为忠勇之士,性格直爽,有时冲动但意气风发。
(1) 随刘备闯荆州,力战华雄,显露武勇。
(2) 诸葛亮借草船借箭,关羽情急之下志在必得。
(3) 水淹七军,斩颜良,羽孤身战船,显勇猛果敢。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的许多人物都写得很生动,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外貌特征。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具体分析如下:一、心理描写《三国演义》中最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
孔明先以自比管仲、乐毅,引得各路诸侯纷纷起身称赞;后又把孟获说得心悦诚服。
这场面十分紧张激烈,而诸葛亮面带微笑,对答如流,充分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深谋远虑、胸怀大志,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外貌描写《三国演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人物的体貌特征,二是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古今中外许多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描写人物外貌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还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神态描写。
它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通过人物神态描写,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人物的神态描写也会不同。
例如:“眼珠突出,双手抱膝,歪头向后,怒目而视”,“大叫一声,双手掣出宝剑,剑光闪处,落了那枝桃树,一声响,折做两段。
”这里描写了张飞的神态,表现出张飞性格的暴躁,显示出张飞武艺高强。
这里没有直接写张飞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他的神态来展现的。
例如:“大叫一声,双手掣出宝剑,剑光闪处,落了那枝桃树,一声响,折做两段。
”这里描写了张飞的神态,表现出张飞性格的暴躁,显示出张飞武艺高强。
这里没有直接写张飞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他的神态来展现的。
这里描写了张飞的外貌和性格,他的神态和他的语言描写互相[gPARAGRAPH3]衬,相辅相成,烘托了张飞性格的豪放和鲁莽。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比如曹操和刘备,一个奸诈,一个仁义;一个多疑,一个宽宏。
在对比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具有多面性。
比如关羽,他不仅是一位武艺高强、威震华夏的战将,同时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义士。
这种多面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再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比如在“空城计”一回中,对诸葛亮弹琴时的指法、眼神、姿态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形象。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语言简洁明快,富有个性。
比如张飞的“俺也一样”、关羽的“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等,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总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中西方文学人物塑造中的侧面描写
中西方文学人物塑造中的侧面描写
中国文学中的侧面描写是各种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手法,凡事不管大小人物都可见
其身上的一些褒义和贬义之处。
用这一手法,作家可以把真实世界的各种情况都融入其著
作中,以展现出更加真实的人物形象。
下面将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西方文学中《坎
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伊利斯特为例,来看看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侧面描写的方式有
何不同。
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例,在描写曹操的本质和性格时,作者有意少给出关于他
的正面描写,而是多次从他内外双重性格,他治理国家时讲求节俭,同时仍能把握好形势;他屡立节操,又能使用鼠辈把节操搏斗;他全心全意的爱护子孙,却往往不能使子孙的智
慧达到他的预期等其他侧面来描写,以此来反映曹操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西方文学中的侧面描写,如《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关于伊利斯特的描写,有明显的与
中国文学作品类似之处,伊利斯特也是一个有着内外双重性格的人物,既有勇气又有胆怯,既有慷慨又有自私,既有正义又有欺诈,这些双重性格在他内心世界中交织叠加,不仅使
他人物复杂,也融入了作家对这个社会的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文文学作品和西文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对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两者在形式上大体相似,只在部分细微方面存在差异,体现出文学大师们栩栩如生的
人物创作手法。
三顾茅侧面描写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刘备的行动来展现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虽然这个故事以刘备为主角,但也可以从侧面描写来展现其他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1.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在茅庐中,但对刘备的三次来访一定有所察觉。
通过
他的内心独白或者与友人的交谈,可以展现他对刘备的看法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例如,他可能在心中默默比较刘备与其他诸侯的差异,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出山。
2.张飞:作为刘备的忠实兄弟,张飞对刘备的决定和行动必定有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张飞的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武将对领导者和政治的认知和期待。
张飞可能对刘备的耐心和诚意表示赞赏,也可能对诸葛亮的能力和性格有所质疑。
3.徐庶:徐庶是刘备阵营中的智者和谋士,他对诸葛亮的才智和性格也有所
了解。
通过徐庶的描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智者的思考方式、战略眼光以及对未来的预测。
徐庶可能对诸葛亮的才华有所评价,也可能对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给出自己的看法。
4.普通村民:通过对当地村民的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民间生活
和社会状况。
村民们可能对刘备的仁慈和正义有所称赞,也可能对诸葛亮的神秘和才华有所议论。
这些侧面描写可以增加故事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和他们的情感。
总之,侧面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以及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体会古典名著的白描式手法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体会古典名著的白描式手法★(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耳,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马超)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
★(赵云)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许褚)身长八尺,腰大十围。
★(周瑜)资质风流,仪容秀丽。
★(陈武)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
★(董袭)身长八尺,面方口阔。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文丑)身长八尺,面如獬豸。
★(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水镜)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崔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孙坚)广额阔面,虎体熊腰。
★(华雄)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
★(王粲)容貌瘦小,身材短小。
★(魏延)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
★(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马腾)身长八尺,体貌雄异,禀性温良。
★(马超)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
★(梦梅)鹤骨松姿,形貌苍古。
★(张松)额钁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杨修)单眉细眼,貌白神清。
★(彭羕)身长八尺,形貌甚伟,头发截短,披于颈上。
★(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
★(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
★(陆逊)身长八尺,面如美玉。
★(鄂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
★(王双)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
★(司马师)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
★(邓忠)面如傅粉,唇似抹朱。
★(司马炎)人物魁伟,立法垂地,两手过膝。
浅谈《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艺术手法-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专业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范文
浅谈《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艺术手法《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并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尤其在是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作者在全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各有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等等,这些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
在作者的笔下,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智慧、忠贞贤相的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映,是政治理想的完美化身。
在他身上作者满怀挚爱之情,倾注全部心血,做出了最大努力并高度发挥其独创性来塑造其艺术形象,将诸葛亮塑造成为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也充分表现了作者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
作者是如何塑造诸葛亮的艺术形象的?本文将对《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艺术手法作粗浅的探讨。
一、精心设计诸葛亮的出场一个人物出场写得好,不仅可以使形象先声夺人,而且能为人物在作品中占据其应有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三国演义》中心人物之一的诸葛亮登场,作者别有用心,从人物登场的局势、氛围、时机、环境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构思,颇劳神思。
可以说,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从其登场之初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状态和形象。
对于其他文人或谋士登场,或靠别人举荐,或毛遂自荐,而诸葛亮的登场在魏、蜀、吴的纷争中是一个历史转折。
作者先以三十四回的篇幅,尽力渲染一种“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的局面,然后让刘备跃马檀溪,惊魂未定之际,汉室江山频临灭亡之时出场,以显示诸葛亮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的伟力。
但是,在“刘备跃马檀溪,路遇水镜先生,司马徽(水镜先生)见诸葛亮,刘备访诸葛亮,诸葛亮登场”这条情节的主线上,作者也没有轻易让诸葛亮直接与读者见面,而是打开缺口,扩展回旋之地,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刘、关、张等为创立基业而作不懈的斗争,却始终东投西靠立不住脚,扎不住根。
三国演义第一回聚焦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国演义第一回聚焦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刘备忧国忧民,为人民国事着想;关羽勇猛善战,很讲义气。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
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
三国演义人物侧面描写艺术
• 农夫
• 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 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 陆地似棋局;....
• 隆中景物 • 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 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 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 松篁交翠。 • 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 崔州平; •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 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 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 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 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 而强之乎?
• 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
• 诸葛均
•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 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 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 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 黄承彦
• ... 口吟诗一首。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 厚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 花瘦!”
• 诸葛亮
• ...半晌,先生未醒。...... 翻身将起, 忽又朝里壁睡着。......又立了一个 时辰,孔明才醒,... 又半晌,方整 衣冠出迎。
•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土左旗民族中学高中部三国演义的侧面描写艺术读书让血管里流淌些高贵的液体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
主 讲 人:胡 爱 正
主办:土左旗民族中学党支部
承办:土左旗民族中学高中部
读书----让血管里流淌些高贵的液体
《三国演义 》 的侧面描写艺术来自• ----谈诸葛亮的出场
• 牧童
• 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曰: “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
司马徽 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 一,可安天下。”…水镜抚掌大 笑曰:“好!好!
• 徐庶
• 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 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 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试论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上的特色1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上的特色孝感电大应城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2007年春学号0742001200339 白雪峰[摘要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它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
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本文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刻划,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 性格冲突;衬托;铺垫;夸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历史小说,它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
作品在人物描写上很高的造诣,它叙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前后直至三国归晋的一系列矛盾和斗争,当中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矛盾斗争,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写出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
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不下几十人。
这都完全归功于作者善于把真人真事和传奇故事结合在一起,并根据人物的基本精神加以增删,通过夸张、映衬和隐而豁现、层层铺垫等艺术手法刻划人物性格,同时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时,善于在性格冲突中刻划人物。
下面就这几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作些阐述。
1、善于在性格冲突中刻划人物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叙述性作品,无冲突就没有情节可言。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如此成功,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无论是塑造相同或相反的性格都体现了这一鲜明特点。
关羽和曹操是书中的主人公,关羽“义绝”,曹操“奸绝”。
关羽“义绝”,忠于汉室,拥刘反曹;曹操“奸绝”,欲废献帝而自立,灭汉立魏。
此两人本来就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一个“忠”,一个“奸”,性格相反。
关羽是豪杰,曹操则是奸雄。
作者对他们的形象塑造,不只是停留在对人物的单独描划,而是把他们的对立性格放在一起,给予活灵活现的刻划。
关羽是“忠义的化身。
”他与刘备、张飞的“桃园结义”,誓同生共死,共扶汉室。
可以说关羽是一个为了尽“忠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汉。
曹操是一个乱世奸雄,他性格狡诈残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他的人生哲学。
浅谈《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
浅谈《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三国演义》一共写了四百多个(亦说是1191)人物,其中有几十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如张飞嫉恶如仇,粗豪爽直,而又从善入流;刘备仁厚爱民,虚伪做作;关羽神武神勇,讲究忠义却刚愎自用;周瑜才高果敢却心胸狭窄;鲁肃拘谨忠厚,黄盖勇敢沉着,司马懿老奸巨滑等等。
连三个“舌辩之士”也各具特色,他们都恨曹操,但表现形式大不相同。
弥衡是“骂”“至死骂不绝口。
”至今戏曲舞台上还有一出戏叫“击鼓骂曹”;张松是“顶”,顶得曹操“拂袖而起,转入后堂”;杨修是“揭”,他多次揭曹操的老底,揭曹操灵魂深处的秘密,特别是梦中杀人的诡计。
在塑造人物方法上,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加以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去写。
不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典型环境,写法也不一样。
如曹操攻打濮阳陷入重围,大火之中正碰到吕郁挺戢跃马而来,曹操用手遮住脸,加鞭纵马从对面闯过去,吕布从后面拍马而柴,以方天画戢在曹操头盔上点了一下,问道“曹操何在?”用手指着相反方向“前面骑黄马的就是”,多么狡猾。
吕布听了就纵马向前追赶,放过了眼前这个真曹操。
曹操轻轻一句便骗过了吕布。
在潼关则是另一种情况。
马超认出了曹操后,紧追不放,害得曹操“割须弃袍”,没命逃奔。
这时,背后马超赶来,厉声大叫:“曹操休走!”吓得曹操马鞭掉落在地。
看看即将赶上,马超从后挺枪而剌,曹操绕着一棵大树躲藏,马超一枪刺在树上,用力过猛,刺得很深,等到把枪拔出来,曹操已经跑远了。
在这里,从濮阳之战,使我们看出吕布有勇而无谋;从潼关之战,使我们看出马超精明强悍。
再如张飞在巴郡“义释”了严颜,关羽在长沙“义释”了黄忠,同是“义释”但也有不同。
张飞“义释”严颜,表现了张飞粗中有细;关羽“义释”黄忠,表现了关羽的高傲自负。
同是写一代英雄之“勇”,吕布是勇中带贱,周瑜是以勇显骄,赵云有勇有谋,可见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一样的。
曹操的“割须代首”“梦中杀人”;刘备和单福(徐庶)关于的芦马的对话,这些描写显示了曹操、刘备的奸诈和仁厚的不同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办:土左旗民族中学党支部
承办:土左旗民族中学高中部
读书----让血管里流淌些高贵的液体
《三国演义 》 的侧面描写艺术
• ----谈诸葛亮的出场
• 牧童
• 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曰: “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
司马徽 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 一,可安天下。”…水镜抚掌大 笑曰:“好!好!
• 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
• 诸葛均
•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 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 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 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 黄承彦
• ... 口吟诗一首。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 厚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 花瘦!”
• 石广元, 孟公威
• 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
• 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 不见东海智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二人 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 歇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剑 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独善其身尽日安,何 须千古名不朽!
• 徐庶
• 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 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 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程昱
昱曰:“十倍于昱。 徐庶:“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也。”...庶曰 “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 徽笑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 年之张子房也。
• 诸葛亮
• ...半晌,先生未醒。...... 翻身将起, 忽又朝里壁睡着。......又立了一个 时辰,孔明才醒,... 又半晌,方整 衣冠出迎。
•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农夫
• 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 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 陆地似棋局;....
Hale Waihona Puke • 隆中景物 • 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 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 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 松篁交翠。 • 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 崔州平; •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 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 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 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 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 而强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