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而《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两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一是通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人物自己的言行并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
《三国演义》以政治、军事各种惊心动魄的交锋为背景,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忠贞智慧、关羽的忠勇过人、周瑜的英雄倜傥都跃然纸上。
《水浒传》在刻画梁山英雄好汉时,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任务的立身行事。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被逼到走投无路,仍下不来决心。还有鲁知深,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出身而由队里提升的官职。水浒中并没有叙述次三人身世,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紧扣他们的阶级身份。
二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即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
《三国演义》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有所谓“三绝”:曹操奸绝,孔明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多疑透出狡诈,凶残凸显奸诈,“诈中风”以诬叔父,梦中杀人,误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等等,无不表现奸诈是其本质。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无不表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绝。关羽能把“义”做的如此“绝”,实在千古之下,罕有其匹。“华容道上放曹操”更加深了对其“义”的刻画。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例如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善于用本身的行动来说明人物的一切。鲁智深是在史进寻找王教头时出场,在他倒拔垂杨柳一回里林冲上场,而林冲为拿到上梁山的投名状,而拦路窃财时,引出了杨志,此三人出场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外,没有一言一语写他们的身世,更没有描写他们的品性,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就像你看见一个

人从远处走过来,你首先看到他是
肥是瘦,然后是穿的什么样的衣服,最后是脸型、眉目及声音容貌,到此你就算看清了此人,水浒也正如此,先看到的是人物的轮廓,然后一点点清晰到他的身世、品性。
三是封建与民主参杂的妇女观。《三国演义》里的女人大多是好的,《水浒传》里的女人大部分是坏的。她们是一块铜版的两面,一好一坏,其根源都是作者的封建妇女观,但是又有很大不同。
《三国演义》里的烈女节妇,都是小姐命妇,是男人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们的政治斗争服务,或为他们装饰门面,她们只是苍白无力的道德符号。书中描写了许多贤德刚烈、坚定勇敢的可敬女性。她们受到儒家“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价值观的影响,不畏权势所压迫,甚至为忠义甘愿自我牺牲(尤其体现于徐庶的母亲及貂禅)。她们体现出了古代女性的才智过人与机智过人。封建社会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三国演义》中却存在着才学智慧过人的不凡女性,在政治斗争中如男人般与敌手斗智斗勇,受到赞赏。毛泽东论三国时尤其对诸葛亮的夫人大力赞赏。
《水浒传》里的淫娃荡妇,都是市井细民,是男人的祸根,或害他们命丧黄泉,或使他们“落草为寇”。但是,她们却是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追求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以至潘金莲、阎婆惜、王婆等,都是深受人们关注的女性人物。全书有七十多个女性,有梁山泊女英雄(孙、顾、扈)、贤妻良母(林的娘子)等正面形象,有潘金莲,媒婆,卢俊义娘子等反面人物,还有一些处于两者之间的女性,真实地体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和阶级矛盾,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宋代女性的真实生活。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的塑造上的不同,可用“同而不同处有辨”与 “犯中见避”这两个观点来分别概括。(毛宗岗说:“《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叶昼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一、在塑造其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三国演义》多用出场定型、反复皴染、对比和烘托等手法,以传奇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水浒》常常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

中求避,相互映衬,“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
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再比照中凸显其个性特点。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二、《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现,带有明晰的理性色彩,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单质、单向和单义的。《水浒》却开始突破人物模式化、类型化的框架,写出了性格的多侧面、多层次和性格的发展变化。
三、《三国演义》刻画人物, 更多地倾向于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色彩; 《水浒传》的成功典型, 则更多地回响着生活的足音, 比较地富于生活实感。
四、《三国演义》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这些艺术典型具有单一稳定“类'的意义,又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印象;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水浒传》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比如写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真率,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有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这样就在“同而不同”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五、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不同。《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在观念领域,主要人物一出场, 就基本确定了一种突出的伦理道德品质。人物性格的发展也以这种确定了的品质为主色调, 不断地加以渲染、强化, 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静态。《水浒传》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在现实生活。主要人物的性格往往随着生活际遇的转换而发展变异, 呈现出曲折流变的动态。
六、人物形象的语言特点不同。《三国演义》回避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水浒传》则常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内心独白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开掘的趋势,常常是从通俗化出发,寥寥几笔,就已经绘声绘色。李逵的粗莽憨直、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