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讲解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讲解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而《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两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一是通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人物自己的言行并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

《三国演义》以政治、军事各种惊心动魄的交锋为背景,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忠贞智慧、关羽的忠勇过人、周瑜的英雄倜傥都跃然纸上。

《水浒传》在刻画梁山英雄好汉时,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任务的立身行事。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被逼到走投无路,仍下不来决心。

还有鲁知深,无亲无故。

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出身而由队里提升的官职。

水浒中并没有叙述次三人身世,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紧扣他们的阶级身份。

二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即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

《三国演义》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有所谓“三绝”:曹操奸绝,孔明智绝,关羽义绝。

曹操多疑透出狡诈,凶残凸显奸诈,“诈中风”以诬叔父,梦中杀人,误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等等,无不表现奸诈是其本质。

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无不表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绝。

关羽能把“义”做的如此“绝”,实在千古之下,罕有其匹。

“华容道上放曹操”更加深了对其“义”的刻画。

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例如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四部作品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本文将对这四部名著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它们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叙事结构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采用回溯法叙事,通过对贾府兴衰故事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变迁。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众多人物关系交织复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旅为线索,在途中展开了一系列奇遇和战斗。

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明晰。

3.《水浒传》《水浒传》多个英雄人物同时出场,每个故事基本上独立存在,最后汇聚起来成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描述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兴衰命运展开叙述。

时间线较长。

二、人物形象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大量丰满多维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性格和命运。

2.《西游记》《西游记》刻画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形象,以及众多妖怪和神仙角色,具有明显的喜剧色彩。

3.《水浒传》《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豪杰,代表了各个阶层和社会背景。

他们各有特点,并通过群体力量达到正义目标。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展示了各个英雄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和角逐权力的斗争。

三、主题内容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兴衰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世间虚幻美好的追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取经为线索,展示了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

旨在描述佛道教化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倡导正义和仁爱观念。

3.《水浒传》《水浒传》以英雄豪杰起义拯救民众为主题。

反映出封建统治下农民阶层压迫与反抗的对立矛盾。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 ,互相贯连 ,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 ,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同:①都是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②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这即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

异:可用“同而不同处有辨”与“犯中见避”这两个美学观点来分别概括概括《三国》与《水浒》的人物塑造方法,《三国演义》回避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水浒传》常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内心独白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开掘的趋势。

具体来讲就是①《三国》在塑造其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①出场定型②反复皴染③多用传奇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④善用对比和烘托等手法《水浒》所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常常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再比照中凸显其个性特点。

②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②《三国》的人物形象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现,带有明晰的理性色彩,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单质、单向和单义的。

《水浒》却开始突破人物模式化、类型化的框架,写出了性格的多侧面、多层次和性格的发展变化。

③《三国演义》刻画人物, 更多地倾向于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色彩;《水浒传》的成功典型, 则更多地回响着生活的足音, 比较地富于生活实感, ④《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

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类'的意义。

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剧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强烈向明的印象;又有点近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同:①都是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②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这即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

异:可用“同而不同处有辨”与“犯中见避”这两个美学观点来分别概括概括《三国》与《水浒》的人物塑造方法,《三国演义》回避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水浒传》常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内心独白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开掘的趋势。

具体来讲就是①《三国》在塑造其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①出场定型②反复皴染③多用传奇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④善用对比和烘托等手法《水浒》所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常常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再比照中凸显其个性特点。

②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②《三国》的人物形象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现,带有明晰的理性色彩,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单质、单向和单义的。

《水浒》却开始突破人物模式化、类型化的框架,写出了性格的多侧面、多层次和性格的发展变化。

③《三国演义》刻画人物, 更多地倾向于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色彩;《水浒传》的成功典型, 则更多地回响着生活的足音, 比较地富于生活实感, ④《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

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类'的意义。

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剧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强烈向明的印象;又有点近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两部小说,它们都以忠义为主题,塑造了一批忠义的英雄形象。

两部小说虽然在表现手法和情节安排上有所差异,但在忠义观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下面将从人物形象、忠义表现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塑造了一批忠义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都是忠义之士的代表,他们忠于义道,心系国家民族。

而在《水浒传》中,宋江、林冲、卢俊义等人物也都是因忠义而出名的英雄。

在忠义表现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各有其特点。

《三国演义》中,忠义表现主要集中在主要人物的身上,如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具有忠义之风,他们不顾个人得失,为国家民族的兴亡而努力奋斗。

而《水浒传》中,则更加注重团体的忠义精神,宋江等人都是因为不堪恶政而义愤填膺,共同起义强盗,以保卫国家民族利益。

虽然两部小说在忠义表现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价值观方面,《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更加强调天命思想,主张孝义忠信,提倡忠臣义士,重视王道之正。

而《水浒传》则更加强调义蕴思想,主张仁义道德,崇尚义贼为民,讲究民间正义。

两部小说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其中忠义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忠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主题,它对塑造时代人物形象和反映古代社会伦理观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忠义观上各有其特点,但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忠义题材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忠义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忠义精神的体现,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些忠义英雄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中两部代表性的古典小说,其中展现了丰富的忠义观。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忠诚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两部小说中的忠义观进行比较。

就人物形象而言,《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为代表,他们忠于国家、正义、友情,舍生忘死,表现出了崇高的忠诚和正义感。

而《水浒传》以宋江、林冲等人物形象为代表,他们原本是为国效力的忠臣,但被朝廷的不公平对待逼得走上了反抗之路,他们忠于自己的正义和朋友,表现出了对正义的追求。

在忠诚度方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忠诚度。

他们对朝廷忠诚,力图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对自己的兄弟义气忠诚,合作共事。

《水浒传》中的人物也展现出了忠诚度,虽然他们反对朝廷的不公,但对自己的兄弟团结一心,相互支持,不离不弃。

在价值观方面,《三国演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正义,人物以国家为重,奋不顾身,将自己的忠诚付诸于行动。

他们努力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

而《水浒传》强调个人价值观的追求,人物以个人正义为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的利益而奋斗,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人物对朋友的义气和对正义的追求,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崇尚忠诚、正直的价值观。

但两部小说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忠诚的对象和忠诚的方式上,《三国演义》更加强调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而《水浒传》更加强调对个人利益和正义的追求。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部重要的作品,它们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丰富的忠义观。

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还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他们都是忠于自己信仰的英雄形象,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部经典之作,它们分别描绘了三国时期和北宋末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批忠义之士的形象。

在这两部小说中,忠义观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两部作品通过对忠义观的刻画和塑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义气等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展开,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的忠义观进行比较分析。

从人物形象上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分别塑造了一批忠义之士的形象,但两者的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忠义之士的代表,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态度展现了忠义观。

关羽作为刘备手下最为忠诚的大将,他一生都忠于汉室,战死沙场也不背弃主公。

而在《水浒传》中,宋江、吴用、林冲等人也是以忠义之心为中心的形象,他们以暴力反抗暴力,以正义之心制衡世道的黑暗一面。

两部小说中的忠义之士形象都塑造了大无畏、仗义疾恶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对忠义的坚守和对邪恶的抵抗。

从情节展开上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三国英雄的生死离别、君臣忠义等一系列故事,展现了忠义之士的英勇形象。

例如关羽的水淹七军、赵云的搏命救主等一系列情节都展现了他们忠义之心的表现。

而《水浒传》则以北宋末年群雄逐鹿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山寨英雄的抗争故事,展现了忠义之士的悲壮形象。

例如宋江为了同袍兄弟义无反顾,吴用为了报国雪耻等情节都展现了他们的忠义之心。

两部小说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刻画,将忠义观刻画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强调忠义观,但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三国演义》更加注重于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君臣忠义,强调个人忠义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忠义观往往与君臣关系、战争背景联系在一起,通过塑造关羽、张飞这些忠臣义士的形象,传递了一种忠于国家、忠于王朝的忠义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们都是描写了中国古代一段历史时期的故事,尤其是其中的忠义观。

在忠义观方面,这两部作品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都展示了许多忠义的人物形象,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塑造。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被视为忠义的代表。

他们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尽心竭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水浒传》中,像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也是忠义的代表。

他们志向高远,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

这些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了忠诚和义气的力量,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的崇尚和赞美。

这两部作品对于忠义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中,忠义往往与背叛和权谋相伴随,这使得忠义的价值在战乱的背景下显得更为复杂和暧昧。

忠义在这里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战略。

而在《水浒传》中,忠义则更加单纯和直接,成为了主要人物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的不同关注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呈现了不同的忠义观表现形式。

《三国演义》中,忠义多以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形式展现,英雄们的忠诚往往体现在为国家争夺权力、统一天下的战争中。

而在《水浒传》中,忠义则更多地体现在为民除害、为善事而奋斗的行动中。

水浒英雄们的忠诚更加注重正义和公理,以保护百姓的利益为己任。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忠义观方面都有共同之处,都塑造了众多忠诚勇敢的人物形象,对忠义进行了肯定和赞美。

这两部作品在忠义的态度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也反映了作者对忠义的不同思考和观察。

无论如何,这些作品都探讨了忠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们树立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标杆。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表现了忠义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忠义观的体现、演绎方式、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角色命运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为主要人物,塑造了诸葛亮、关羽等形象,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而《水浒传》则以梁山泊起义军为主,塑造了宋江、晁盖等形象,以义气相投为主题,角色的结局多为悲剧。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部作品在忠义观的体现与演绎方式上有异同,同时也揭示了忠义观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和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忠义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人物、故事情节、角色命运、异同点、文学作品、社会意义、价值。

1. 引言1.1 介绍《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背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水浒传》则是元代文学家施耐庵所创作,讲述了北宋末年108位梁山泊好汉联手讨伐不义之举的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人物形象和战争策略为主线,描绘了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一系列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而《水浒传》则以宋朝时期梁山泊好汉的抗暴救民为主题,塑造了林冲、宋江、李逵、鲁智深等一群义薄云天的忠义之士的形象。

这两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忠义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讨忠义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说明忠义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观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忠义观代表着人们对忠诚和义气的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019-03‘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薛文秀(江苏第二师范大学运河分院,江苏邳州221300)摘㊀要:‘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巾帼英雄㊁反面女性㊁贞洁烈女以及年长老妇等四个方面,从创作的时代㊁思维受到的影响及作者的女性观等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呈现的差异及其原因㊂关键词:水浒传;三国演义;巾帼英雄;女性观中图分类号:I207.41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均属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两部文学作品均对男性魅力进行了充分展现㊂细细品之,二者仍然有较多区别,主要在于‘水浒传“诠释的主要是绿林好汉的江湖义气,‘三国演义“呈现的则是国家意义上的文臣武将㊂虽然两部巨著均以描述男性形象为主,但也适度描述了一些女性人物形象㊂为深入地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部古典文学巨著进行分析,选择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作为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㊂一㊁‘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比较细读两部巨著,我们很容易发现:‘水浒传“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反面的,而‘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正面的㊂‘水浒传“中塑造了一些淫娃荡妇女性形象,她们大都是市井小民,是男人闯祸的根源㊂这些女性或迫使男人落草为寇,或害男人失去性命㊂粗略统计,‘水浒传“中一共塑造有70多名女性,正面形象有林冲妻子㊁扈三娘㊁顾大嫂㊁孙二娘等;反面女性形象有王婆㊁阎婆惜㊁潘金莲及卢俊义妻子等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介于正反两面之间的女性㊂‘水浒传“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北宋末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生活㊂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是烈女节妇,她们大都沦为男人的政治工具,亦或是为男人的政治斗争服务,她们或坚定勇敢,或贤德刚烈㊂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些女性长期受到儒家 三从四德㊁相夫教子 思想的影响㊂她们在权势面前毫不畏惧,部分女性还为了大义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诸如貂蝉和徐庶的母亲等㊂‘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充分体现出古代女性的聪明才智㊂毛泽东在对‘三国演义“评论时就曾对诸葛亮的夫人有过很多褒赞㊂二㊁‘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具体比较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种类型㊂(一)巾帼英雄谈到巾帼英雄,这一点在‘水浒传“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较为隐性㊂‘水浒传“中顾大嫂㊁孙二娘及扈三娘可以归入此类;‘三国演义“中祝融夫人及孙尚香也可归入此类㊂这些女性身上存在一个共同点:性格十分豪爽,丝毫没有小女人的扭捏气质㊂‘水浒传“中顾大嫂㊁孙二娘及扈三娘自不必说,‘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和祝融夫人也非常了得㊂孙尚香自幼习武,在当时社会她应属于另类,不过孙尚香本人却并不以此为奇㊂与丈夫刘备相比,孙尚香则更显英雄气魄㊂例如,刘备即将要离开东吴时,孙尚香凭一己之力就为其化解危机㊂祝融夫人随夫出战也毫不畏惧㊂虽然两部巨著中巾帼英雄形象的性格相若,不过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有所区别㊂对‘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和祝融夫人,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大多是褒奖,认为她们是成功男人后面的女人㊂而对‘水浒传“中的扈三娘㊁孙二娘及顾大嫂,历史则将她们称之为站在男人身前91第38卷第1期Vol.38㊀No.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菏泽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ze 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6年2月Feb.㊀2016∗收稿日期:2015-10-10作者简介:薛文秀(1981-),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㊂的女人,不符合礼教,纯属悍妇㊂笔者以为,这些巾帼英雄本质上并无任何区别,仅仅只是因为她们生活态度存在不同罢了㊂祝融夫人和孙尚香在婚后选择安心做贤妻良母,隐藏自己的真性情,而梁山三位女英雄选择继续以真性情面对生活,仅此而已㊂(二)反面女性‘水浒传“中狠毒丑陋的女性形象不乏其人,也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㊂如心肠歹毒的美艳荡妇潘巧云㊁潘金莲等㊂即使是对顾大嫂和孙二娘这样的巾帼英雄也被描述成了手段残忍㊁面目可憎的母夜叉㊂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通奸之后,却反过来诬告石秀;阎婆惜与张文远勾勾搭搭,却反过来对宋江进行讹诈;潘金莲则更为可恶,因与西门庆通奸而毒死武大郎㊂‘水浒传“中的这些女性形象虽然拥有艳丽的外表,但其内心却非常恶毒㊁淫荡, 美 而不 好 ㊂‘三国演义“中虽然也塑造了部分反面女性形象,不过其数量和表现均相对较少㊂而且大都是为了争夺权力和政治地位进而产生嫉妒或斗争,并未涉及任何淫秽之事㊂例如,刘表之妻蔡氏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坏女人,在刘备和刘表说话的时候,她附耳偷听,并极力挑拨刘备和刘表之间的关系㊂此外,刘表之妻蔡氏还几度迫害刘备,排挤刘琦㊂后又伪造诏书让刘琮成为后主,投降曹操等㊂蔡氏之所以会做出这一系列恶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儿子刘琮继位,避免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㊂而书中对于云英及李春香与他人私通之事,也仅仅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并未作出过多赘述㊂‘三国演义“中刻画反面女性形象的时候,并未对其进行刻意丑化,也没有对其进行更为恶俗的描述㊂总而言之,与‘水浒传“相比,‘三国演义“更为注重塑造好女人形象,这一点与‘水浒传“有很大不同㊂(三)贞洁烈女这里所说的贞洁烈女主要是指那些爱自己丈夫,并且愿意为之牺牲一切的女性㊂对于此类女性,‘水浒传“中典型的当属不畏强权的林冲妻子,‘三国演义“中当属刘谌之妻和投井自杀的糜夫人㊂三位女性的共同特点是:善良㊁温和,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无限的爱恋㊂这三位女性是典型的好妻子形象,她们悉心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为人处事处处为自己的丈夫着想㊂在丈夫遇到危机时也甘愿奉献出自己的生命㊂‘水浒传“中的林冲之妻,当林冲被发配之后,她说一定要等自己的夫君回来,可谓是不离不弃㊂在林冲离开的岁月里,她不畏强权,与高衙内进行抗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林冲的名声㊂‘三国演义“中的刘谌之妻,当刘谌决定以死殉国后她毅然作出殉夫的决定,最后刘谌杀子割妻头自刎以殉国㊂而糜夫人在长坂坡之战时,刘备大军被打的溃不成军,为保护刘备的儿子阿斗,糜夫人让赵云先带阿斗离去,为不让自己成为丈夫的拖累,她也毫不犹豫地投井自杀㊂对于上述三位女性,可以说她们都是伟大的㊂刘谌之妻㊁林冲妻子和糜夫人都愿意为了自己的丈夫奉献一切,她们都是非常有节气的传奇女性㊂不过她们所作出的奉献在丈夫的眼中其价值又有很多不同㊂例如,当糜夫人投井自杀后,赵云杀出重围带阿斗去面见刘备,书中后面丝毫没有提及糜夫人㊂林冲之妻则不同,当林冲得知妻子自缢身亡后,内心非常痛苦,并扬言要杀死高衙内为自己的妻子报仇㊂从这一点来看,林冲之妻是幸福的,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㊂而糜夫人仅仅只有一颗爱丈夫的心,但是其丈夫却未必那么爱她㊂(四)年长老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对年长老妇的形象也着墨不少㊂如‘水浒传“中的王婆,‘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㊂对于王婆,世人大都认为其较为卑鄙,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缺乏是非观念㊂徐庶之母则大都认为其忠义,拥有是非观念㊂但不论如何,她们均是封建社会统治下的市民形象㊂徐庶之母是一个非常有是非观念和正义感的女性,她对曹操非常反感,认为其是一个不义之人㊂因此,她对徐庶辅助曹操持坚决反对态度㊂不过,作为一名年长的老妇,她对曹操的压迫仍然无力回击,最后被曹操强行押走,而曹操则成功利用她引来了徐庶㊂再说王婆,为生存,在西门庆这样的权贵面前她只能屈服,因为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与西门庆进行反抗的,即便内心有是非观念有一定廉耻又能怎样?对于上述两位年长老妇来说,她们的生活背景没有较大差别,作为一介小民,她们都无力反击封建强权统治的压迫㊂不过,二人对命运的态度有很大不同㊂徐庶之母坚持自己的准则,坚决不准徐庶为曹操服务,因此被后人称颂㊂王婆由于失去了做人准则,助纣为虐,因此被后人所唾弃㊂三㊁‘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呈现差异的原因分析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是存在一定差异的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故事发生的时代与人物所属阶层不同022016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菏㊀泽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期三国时期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但汉代的经学统治对人的心态和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对个人对社会的义务较为看重,对伦理道德较为看重,对群体关系较为看重㊂‘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为大户人家的妻女,她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非常懂得自爱自尊㊂由于身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她们可以更好的看到全局,也能够很好的做到深明大义㊂所以,在她们身上表现更多的则是忠君报国㊁贤德勇敢㊂‘水浒传“的故事发生背景却是政权相对安定的北宋㊂此时儒家思想文化虽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但思想意识不像汉代那样单一,加之‘水浒传“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身处社会底层,儒家思想对其束缚影响更要微弱很多㊂(二)成书基础不同‘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㊁‘资治通鉴“以及一些野史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在本书创作过程当中作者受到的市民观念影响较少㊂通常来说,正史对事㊁对人的评价大都以公正㊁客观为主,‘三国演义“的写作也继续延续了这一做法㊂受到主流意识的影响,作者将书中的女性塑造成了道德的化身,在她们身上也充分体现出忠孝节义等传统优点㊂因此,她们成为烈女㊁良母㊁贤妻的典型就显得非常正常㊂‘水浒传“的成书背景则不同,它形成于市民社会,在本书写作之前很多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作者在此基础上最终创作完成㊂‘水浒传“充分表达了民间百姓的趣味㊁观点和情绪,所以‘水浒传“中对于众多女性的描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普通市民阶层的道德观㊂受到男尊女卑㊁红颜祸水等观念的影响,作者将‘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丑化显得顺理成章㊂(三)作者的女性观不同罗贯中的女性观非常矛盾㊂诸如,在书中曹操主动要求曹丕纳袁绍的儿媳为妾,而赵云又以 其妇再嫁,便失大节 为借口拒绝樊式㊂从这两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人们对于妇女的贞操观并不非常看重,也没有为女性划出一道道德的围墙㊂另外,罗贯中对于才智过人的女性非常欣赏,诸如在‘三国演义“书中对蔡文姬称颂的语言描述,可谓是着墨颇多㊂这一点与传统封建思想所提出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 存在很大不同㊂由此可见,在书中罗贯中刻意保留着三国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的看法㊂而施耐庵的女性观则代表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市民的道德和价值观,更多表现出的是对女性的贬低和误解㊂诸如,‘水浒传“中对奸夫淫妇的痛恨,这正是普通市民价值观的具体体现㊂在写作‘水浒传“时,施耐庵也继承了这一女性价值观㊂参考文献:[1]焦彤.‘水浒传“中被剥夺的 母亲 形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4-36. [2]王晓静.‘水浒传“女性人物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56-58.[3]邓雷.儒家思想对明末清初‘水浒传“评点的影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4):56-57.[4]胡以存.南㊁北支水浒故事与‘水浒传“成书[J].明清小说研究.2015(3):78-81.[5]李占辉,毛桂楚.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J].芒种.2013(8):23-26.[6]张海峰.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1(3):45.[7]姜明.‘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魅力中国.2009(7):75-77.[8]陈香凝.倾斜的世界---浅析‘三国演义“女性的物化现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7):23-24.A Comparative Research about Female Images betweenThe Water Margin and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XUE Wen-xiu(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Branch Canal,Pizhou Jiangsu221300,China) Abstract:The female images in The Water Margin and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of the heroine,negative women,chastity paragons and older women.We can fi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ed reasons by analyzing the era of creating,the influence of thinking,and view of female and so on.Key words:The Water Margin;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heroine;view of female(责任编辑:谭淑娟)12 2016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薛文秀:‘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里的淫娃荡妇,都是市井细民,是男人的祸根,或害他们命丧黄泉,或使他们“落草为寇”。但是,她们却是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追求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以至潘金莲、阎婆惜、王婆等,都是深受人们关注的女性人物。全书有七十多个女性,有梁山泊女英雄(孙、顾、扈)、贤妻良母(林的娘子)等正面形象,有潘金莲,媒婆,卢俊义娘子等反面人物,还有一些处于两者之间的女性,真实地体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和阶级矛盾,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宋代女性的真实生活。
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再比照中凸显其个性特点。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二、《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现,带有明晰的理性色彩,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单质、单向和单义的。《水浒》却开始突破人物模式化、类型化的框架,写出了性格的多侧面、多层次和性格的发展变化。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的塑造上的不同,可用“同而不同处有辨”与 “犯中见避”这两个观点来分别概括。(毛宗岗说:“《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叶昼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水浒传》善于用本身的行动来说明人物的一切。鲁智深是在史进寻找王教头时出场,在他倒拔垂杨柳一回林冲上场,而林冲为拿到上梁山的投名状,而拦路窃财时,引出了杨志,此三人出场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外,没有一言一语写他们的身世,更没有描写他们的品性,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就像你看见一个人从远处走过来,你首先看到他是
肥是瘦,然后是穿的什么样的衣服,最后是脸型、眉目及声音容貌,到此你就算看清了此人,水浒也正如此,先看到的是人物的轮廓,然后一点点清晰到他的身世、品性。
三是封建与民主参杂的妇女观。《三国演义》里的女人大多是好的,《水浒传》里的女人大部分是坏的。她们是一块铜版的两面,一好一坏,其根源都是作者的封建妇女观,但是又有很大不同。
五、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不同。《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在观念领域,主要人物一出场, 就基本确定了一种突出的伦理道德品质。人物性格的发展也以这种确定了的品质为主色调, 不断地加以渲染、强化, 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静态。《水浒传》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在现实生活。主要人物的性格往往随着生活际遇的转换而发展变异, 呈现出曲折流变的动态。
一、在塑造其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三国演义》多用出场定型、反复皴染、对比和烘托等手法,以传奇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水浒》常常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
六、人物形象的语言特点不同。《三国演义》回避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水浒传》则常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内心独白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开掘的趋势,常常是从通俗化出发,寥寥几笔,就已经绘声绘色。李逵的粗莽憨直、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三、《三国演义》刻画人物, 更多地倾向于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色彩; 《水浒传》的成功典型, 则更多地回响着生活的足音, 比较地富于生活实感。
四、《三国演义》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这些艺术典型具有单一稳定“类'的意义,又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印象;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水浒传》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比如写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真率,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有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这样就在“同而不同”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而《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两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一是通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人物自己的言行并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
《三国演义》里的烈女节妇,都是小姐命妇,是男人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们的政治斗争服务,或为他们装饰门面,她们只是苍白无力的道德符号。书中描写了许多贤德刚烈、坚定勇敢的可敬女性。她们受到儒家“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价值观的影响,不畏权势所压迫,甚至为忠义甘愿自我牺牲(尤其体现于徐庶的母亲及貂禅)。她们体现出了古代女性的才智过人与机智过人。封建社会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三国演义》中却存在着才学智慧过人的不凡女性,在政治斗争中如男人般与敌手斗智斗勇,受到赞赏。毛泽东论三国时尤其对诸葛亮的夫人大力赞赏。
二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即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
《三国演义》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有所谓“三绝”:曹操奸绝,孔明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多疑透出狡诈,凶残凸显奸诈,“诈中风”以诬叔父,梦中杀人,误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等等,无不表现奸诈是其本质。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无不表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绝。关羽能把“义”做的如此“绝”,实在千古之下,罕有其匹。“华容道上放曹操”更加深了对其“义”的刻画。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例如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三国演义》以政治、军事各种惊心动魄的交锋为背景,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忠贞智慧、关羽的忠勇过人、周瑜的英雄倜傥都跃然纸上。
《水浒传》在刻画梁山英雄好汉时,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任务的立身行事。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被逼到走投无路,仍下不来决心。还有鲁知深,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出身而由队里提升的官职。水浒中并没有叙述次三人身世,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紧扣他们的阶级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