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方式
举例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
举例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以历史为基础的巨著,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其中三个主要手法的举例介绍:
1.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智谋和行为来展示他们的个性特点。
例如,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操机智而狡诈,善于用计策,而刘备正直而仁爱,忠诚正直。
通过对比两人,塑造了曹操聪明而权谋,能冷静面对荆州失利,并利用周瑜的计策将刘备击败;而刘备则以仁义为重,才华不及曹操,但以其真诚和忠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2. 描述外貌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来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智谋重要人物,他被描述为身材高大而清瘦,面容明亮,戴着巾帽,手持羽扇。
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诸葛亮聪明才智、仪态端庄的形象,使读者对他形成深刻的印象。
3.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思想。
例如,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忠勇武将,他的性格特点通过他与刘备、曹操等人的对话得以展示。
在一次与刘备的对话中,关羽坚决表达自己对曹操的敌意,显示了他对朋友和义气的重视。
在另一次与曹操的对话中,关羽坚决拒绝了曹操的好处,彰显了他对忠诚和信义的坚守。
这些对话揭示了关羽忠诚、坚毅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比描写、描述外貌形象和对话展示人物性格等手法,《三国演义》成功地刻画了众多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每个人物都产生深入的认识和强烈的印象。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
1.画面雄绝:历史桥段中突出山水风景、画面雄绝,形象地将三国斗争、政权更迭及主要人物卓别林、司马懿、蔡伦、关羽等做了生动描绘,让民众仿佛置身畅想时代,深深被醉于历史艺术之中。
2.情节多变:《三国演义》情节多变,以斗争、智勇、谋略张开拓展序幕,紧凑而精彩的安排能够让故事令人上榜流连。
3.神仙客串:书中恢弘的历史背景与神仙客串,大大增加了历史悬念的天空,令人更由兴趣缠绕。
4.艺术表现:《三国演义》以诗词和乐章巧妙穿插其中,构思精妙,刻画细腻,充满,史诗般的宏大气势,使其艺术性增强,令人惊叹艺术之美。
人物塑造的方法:
1.关注人物身份:《三国演义》突出了人物身份,例如魏国的刘备与诸葛亮、蜀国刘禅、曹操等。
刘备和诸葛亮与老母生活的不易及他们的爱国心,使他们经历了斗争后最终统一中国的过程。
2.描绘人物气质:三国英雄个个大义绝尤,刘备坚定而谨慎,诸葛亮机智而智慧,孙权背负重担而坚韧,曹操纵横而应变,文武混元,先后创造著自己勇敢、聪明、富有智慧的形象。
3.体现人物行为:在《三国演义》中,人物以其行为和品格得胜,刘备“精、道二者合一”的军事智慧,诸葛“谋家善智之士”的策略智慧,曹
“代代有太平之国”的霸主才略,彰显三国英雄的能力和英雄智慧。
4.写细节:另外,作者很注重对张角预言的细节,突出诸葛亮利用张角之预言,上下皆顾,故意担任北征反随军一职,从而取得四郡。
国家乱危之后,以策略智慧实行奏功,令天下为之钦佩。
《三国演义》塑造三国人物鲜明,使历史动人,让读者凝神致思,感受三国英雄的精神。
三国演义的人物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的人物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以描绘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
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罗贯中采用了一系列手法来塑造各个人物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物写作手法:
1. 直接描写:作者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举止、性格特点等来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刘备被描写为仁厚宽宏、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形象,曹操则被描写为机智狡诈、威严凛然的形象。
2. 隐喻描写:作者通过隐喻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
例如,曹操被比喻为太阳,表示其权力和统治的辐射力;刘备被比喻为明月,表示其温和善良的品质。
3. 对比描写:作者通过对比人物的不同特点和行为,突出人物的个性特色。
例如,刘备和曹操是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仁厚宽宏,重视民生,而曹操狡诈机智,善于权谋。
4. 对话描写:作者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点。
例如,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智谋在与刘备、孔明等人的对话中得以展现。
5. 心理描写: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来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刘备在失去蜀地时的内心挣扎和痛苦,曹操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敌人的恶意等。
6. 动作描写: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例如,赵云的勇猛善战,关羽的义薄云天等。
这些写作手法使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点。
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这也是《三国演义》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与塑造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与塑造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它描绘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生活与战斗,同时也展现了许多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与塑造。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与塑造的几个方面。
一、诸葛亮:智谋睿智的谦逊者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智谋角色之一,他被称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的心理塑造突出了他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特点。
在小说中,诸葛亮通常以温文尔雅、沉着冷静的形象出现,他对自己的才智从不自夸,经常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
在军事决策中,他善于观察周围的形势,做出明智的判断。
尽管他拥有非凡的才华,但他总是能够保持冷静,不骄不躁,不露锋芒。
这种谦逊和冷静使得诸葛亮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尊敬的人物。
二、刘备:仁德慈善的领导者刘备被描绘为一个仁德慈善的领导者,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心理描写主要围绕着他对民众的关怀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刘备重视人民的疾苦,他努力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帮助,始终保持着仁德的品质。
他善于发现并发挥手下将士的优点,带领他们为民造福。
在小说中,刘备经常表现出对部下的信任和尊重,他经常与他们商讨决策,体现了他平易近人和开明的领导风格。
刘备的仁德形象在小说中得到了广泛赞扬和认可,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喜爱的人物。
三、曹操:权谋强势的雄主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他被塑造成一个权谋强势的雄主。
在小说中,曹操的心理描写主要体现了他的野心和权力欲望。
他不仅聪明智慧,精明能干,还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
曹操一生都在追求权力和统一天下的理想,为此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谎言、威胁甚至杀戮。
尽管他以渐进的手法推行政治改革,但他的权谋行为也不可否认。
曹操的心理描写赋予了他复杂的形象,他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战略家,也是一个骄傲自大的统治者。
四、关羽:义气忠诚的英雄人物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最受人喜爱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象以义气忠诚为核心。
在小说中,关羽被描绘为一个威猛勇敢、气度不凡的英雄。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有名的一部,它在塑造人物上做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创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其中最显著的是鲁迅所提出的“人物写实”的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普世的创作技法。
首先,《三国演义》以“人物写实”的技术呈现人物形象,从外貌、性格两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令人倍受启发。
比如,诸葛亮,他身高七尺,面容有如火焰,性格踏实沉稳,学识渊博,智谋过人,深得曹操重用,这样的描述,让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诸葛亮的特征。
其次,《三国演义》运用比方叙事技术,从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自
然界中,寻找到生动的比喻,用于形象化地表现人物的形象。
比如,被描述为“狡兔三窟”的曹操,他极具机敏,思想灵活,许多作法,都是让敌人一时无法看穿的,必须在他的“三窟”中随机应变,这一技术,不仅使文章变得生动,更让我们对曹操的智慧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此外,《三国演义》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很多普世的创
作技法。
比如,空间技术使武将的形象具有深远的历史感;还有前因后果技术,使人物更加真实,她展示了在历史变迁中,一个人物所受到的外在刺激和内在品质的发展;叙述技术则使人物自我宣泄,表达出深情厚谊的丰富情趣;还有节奏技术、细节技术等,都使文章变得生动得多。
《三国演义》以“人物写实”的技术,将中国史诗般的历史故事
形象地展现出来,可以说,这些独特的创作技法无疑是其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简而言之,为塑造人物,《三国演义》所采用的写实技术、比方叙事技术以及其他普世的创作技法,都为它的文章增添了无比的生机与趣味。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明朝,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纷争以及各国家的崛起与衰落。
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罗贯中巧妙地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
一、多样性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性。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刘备,他被描绘成一个仁德兼备的君主形象,深受人民爱戴。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个聪明机智、果断强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而关羽和张飞则充分展现了忠诚和勇武的一面。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孙权、周瑜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形象,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二、战略智谋与军事才能三国演义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具有出色战略智谋和军事才能的人物形象。
其中,世人皆知的刘备与诸葛亮的组合,成为整个故事中最为精彩的一段。
诸葛亮作为智谋卓越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战略,如火烧赤壁和千里走单骑等等。
这些战略智谋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诸葛亮出色的才智,也展示了整个三国乱世中谋略胜过武力的重要性。
三、情感与义气的体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更是充满情感和义气的人物。
关羽的义气、曹操的父爱、周瑜与黄盖的情谊等等,都表现出了人物形象的深刻感情与情感纠葛。
这些情感的描写不仅让角色更加鲜活生动,也增加了故事的情节张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四、人物命运的映射与反思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也让人们对人性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作者通过描述各个角色的命运起起落落,描绘了一种人生起伏和无常的景象。
刘备的兴衰、诸葛亮的相继逝世、曹操的城内之围等等,让人们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和人生的意义。
这种命运的映射与反思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深度,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冲突的史诗,更是对人性、命运等深刻问题的探讨与反思。
举例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
举例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它以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吸引了广大读者。
主要的塑造手法有以下几种:
1. 对比塑造: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例如,曹操奸诈狡猾,与刘备忠义仁勇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刘备的高尚品德和真诚为民的精神。
2. 忠诚塑造: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为代表的各个势力的核心人物都被塑造成有着强烈忠诚之心的形象。
曹操忠于国家,刘备忠于理想,孙权忠于家族,他们的忠诚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彰显了他们作为领导者的威望。
3. 聚焦塑造:以一些关键人物为切入点,聚焦展示他们的个人能力和形象特点。
例如,诸葛亮被塑造成聪明智慧的谋略家,关羽塑造成忠诚勇猛的武将,张飞被刻画成威武霸气的战士,这样的聚焦塑造使读者更容易对人物形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塑造、忠诚塑造和聚焦塑造等手法,《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叙事作品之一,作者罗贯中藉由引用众多历史人物,塑造了经典人物形象,其中卓越的技法对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人物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技法:一是运用思想审美的方法,通过塑造人物的思想特征来表现一定的审美感受,从而表现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
例如,夏侯的“自认弱者”,孙策的“莽撞而又精明”,以及朱元璋的“谦逊而又善于作主”,都表现出一种审美情怀。
第二是运用对比技法,利用两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比较,让读者从中体会比较之间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
例如,项羽与刘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项羽是一位喜欢凌虐暴力的显贵,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刘备,他不拘古今,凭借勤劳精明,展示出一种友善、包容和包容的形象。
第三种技法是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彩特性,其中细节的描写更多的是依据历史记载,罗贯中精彩的把握了历史中的细节,用具体而细腻的文字去描绘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形象。
比如,三国时期孙策夺得荆州,罗贯中写道:“孙策大喜,遂与袁术登上山头,登高一呼,荆州于是得以定局。
”描写的详细,让人看到孙策的威武霸气。
罗贯中表现出的塑造人物的技法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思想审美的技法最能表现出人物的价值取向,运用对比技法可以表现出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而运用细节来描绘人物,更加实在生动,让人能
够看到人物本身的风采。
这也正是罗贯中作品被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
总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人物的技法具有独特的魅力,既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价值取向,也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充分体会人物的精彩,从而让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三国演义》成为不朽的经典。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手法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手法1. 强调个性特征,突出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夸张突出的个性特征,如关羽的义薄云天,张飞的粗犷豪迈,赵云的忠诚老实等。
这些特征的强调有利于人物成为带有典型意义的英雄形象。
2. 对比反衬,突显人物个性作者经常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刘备和曹操,关羽和张飞,来突显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反差往往能形成对比效果,让每种个性更加鲜明。
3. 配合故事情节,显示多面性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一些人物也会展现出多面性。
例如姜维在初期为谋士,后为战将;孙权初时智勇双全,晚期则故作疯狂。
这些转变丰富了人物形象。
4. 融合历史記載和虚构作者既吸收了历史书中的人物事迹,也加了大量想象,使一些Characters具备神话色彩。
如关羽、诸葛亮几乎是完人。
这加强了人物的艺术品格。
5. 引入对话,显示人物情感通过大量对话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得以展现。
如刘备三顾茅庐中的对话,充满感情色彩。
比如:1. 刘备 -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的男主角,作者塑造了一个仁厚老实、有大志向但时运不济的形象。
具体来说:(1) 刘备从开始便被描述为仁德之君,体恤民情,但资质平平,不能实现大业。
(2) 通过从黄巾军到跟随刘表,刘备屡遭挫折,但不改初衷,显示其坚定优秀的品质。
(3)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对才德的崇尚,并预示会帮助他建功立业。
(4) 进可乱世用重典,退可波澜壮怀多,显示刘备思想和抱负。
2. 诸葛亮 - 作为谋主型人物,诸葛亮形象忠厚老实、智勇双全。
(1) 亮相时便被描写为不世出的人物,举世无双。
(2) 与刘备一见如故,展示出色的谋略和对主公的忠诚。
(3) 隆中对大刘备说的话展现其抱负与胸襟。
(4) 出成都问计于庞统,之后辅助主公,成为汉中王师。
3. 关羽 - 关羽被塑造为忠勇之士,性格直爽,有时冲动但意气风发。
(1) 随刘备闯荆州,力战华雄,显露武勇。
(2) 诸葛亮借草船借箭,关羽情急之下志在必得。
(3) 水淹七军,斩颜良,羽孤身战船,显勇猛果敢。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的许多人物都写得很生动,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外貌特征。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具体分析如下:一、心理描写《三国演义》中最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
孔明先以自比管仲、乐毅,引得各路诸侯纷纷起身称赞;后又把孟获说得心悦诚服。
这场面十分紧张激烈,而诸葛亮面带微笑,对答如流,充分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深谋远虑、胸怀大志,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外貌描写《三国演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人物的体貌特征,二是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古今中外许多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描写人物外貌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还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神态描写。
它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通过人物神态描写,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人物的神态描写也会不同。
例如:“眼珠突出,双手抱膝,歪头向后,怒目而视”,“大叫一声,双手掣出宝剑,剑光闪处,落了那枝桃树,一声响,折做两段。
”这里描写了张飞的神态,表现出张飞性格的暴躁,显示出张飞武艺高强。
这里没有直接写张飞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他的神态来展现的。
例如:“大叫一声,双手掣出宝剑,剑光闪处,落了那枝桃树,一声响,折做两段。
”这里描写了张飞的神态,表现出张飞性格的暴躁,显示出张飞武艺高强。
这里没有直接写张飞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他的神态来展现的。
这里描写了张飞的外貌和性格,他的神态和他的语言描写互相[gPARAGRAPH3]衬,相辅相成,烘托了张飞性格的豪放和鲁莽。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比如曹操和刘备,一个奸诈,一个仁义;一个多疑,一个宽宏。
在对比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具有多面性。
比如关羽,他不仅是一位武艺高强、威震华夏的战将,同时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义士。
这种多面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再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比如在“空城计”一回中,对诸葛亮弹琴时的指法、眼神、姿态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形象。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语言简洁明快,富有个性。
比如张飞的“俺也一样”、关羽的“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等,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总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简析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手法
简析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手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人物塑造是其魅力所在。
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文学作品,主要得益于小说家对人物形象构建的独到手法。
首先,小说通过详细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曹操被塑造成一个狡黠且毅力坚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严谨而充满魅力。
刘备则是一个仁义和宽宏大量的君子,而孙权则具备明君的风范,聪明而有魄力。
这些性格特点不仅仅是作者通过描述表现出来的,还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思想等方面得以体现。
其次,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例如,刘备能够忍辱负重,坚守信仰,但也存在着对一些事物的渴望和贪欲;曹操虽然冷酷无情,但他内心深处也流淌着对天下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些内心的矛盾和变化使得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第三,小说家巧妙地利用对比与对照的手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深度和张力。
例如,小说通过对比刘备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凸显了刘备的仁义和曹操的谋略;通过对比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特点,展现出他们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支持。
这些对比与对照,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且有张力。
最后,小说家还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他们的家族背景和社会地位。
例如,刘备礼贤下士,待人宽厚,展现了他出身于显贵家族的风度;曹操运筹帷幄,策划周密,彰显出他以权谋私的权谋家风范。
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体而言,小说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与对照的手法以及对人物的家族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展示,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也使读者反思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手法不仅值得借鉴,也将继续影响后世的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举例
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举例【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的概念二、类型化人物塑造的例子1.张飞2.诸葛亮3.关羽正文一、《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的概念在文学创作中,类型化人物塑造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它通过突出人物的共性特征,将人物划分为某一类型,从而简化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突出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人物的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一批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地认识和理解这些人物。
二、类型化人物塑造的例子1.张飞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塑造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
通过相貌描写,张飞被塑造成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英勇猛将。
这种描写突出了张飞的威武和勇猛,使得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他的形象。
2.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塑造同样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
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智慧、机智、谋略过人的谋士。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情节中,诸葛亮通过运用智慧,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得十万余箭,使得吴军士气大振。
这种描写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使得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他的形象。
3.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塑造也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
通过相貌和语言描写,关羽被塑造成一个忠诚、勇猛、正义的武将。
例如,在千里走单骑的情节中,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毅然离开曹操,历尽艰险,最终回到刘备身边。
这种描写突出了关羽的忠诚和勇猛,使得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他的形象。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通过突出人物的共性特征,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地认识和理解这些人物。
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时的方法及特点
简述《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时的方法及特点。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
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
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
简介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主要手法
简介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主要手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历史小说,以描写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为主线,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其人物塑造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1.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等方面的对立,突显出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例如,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主要角色,二者性格和风格截然不同,曹操阴险狡诈,有胆智且善用兵法,而刘备则仁义宽厚,重视人情义理,这种对比塑造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2. 神鬼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神鬼幻化来突出其形象,塑造人物的高尚品格或英雄气概。
例如,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他被描写成聪明伶俐、胸怀壮志,同时又有一些神奇的特质,比如他的发冠随垂天地,风雷葬雨,给人一种神秘而英勇的形象。
3. 忠诚描写:通过刻画人物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来塑造其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都表现出了忠诚的品质,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赵云对刘备的无私奉献等,这些形象使人物更加立体化。
4. 斗争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斗争和挣扎,突出人物的意志力和勇气,塑造其形象。
例如,刘备在煮酒论英雄时,他用魏武之论挽留了张杰,展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婉约的言辞,使其形象更加具有力量感。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丰富描写和多样表现手法,刻画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各具特色。
古文观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古文观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有英勇豪杰,又有智勇双全的谋略家,他们塑造得非常生动立体。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古文观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探讨。
一、刘备:仁义之君的化身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具有道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
他被塑造成了一位仁义之君,他对待部下和百姓都极为宽厚仁爱,并且一直以德治天下为目标。
刘备的形象塑造使人们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好感和敬仰之情。
刘备的仁义形象主要通过他与关羽和张飞的关系来展现。
他对待这两位将领十分待见,对他们宽容体恤,以兄长待之。
而且,在刘备的影响下,关羽和张飞也逐渐成长为了真正的忠臣义士。
这一形象的呈现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刘备仁义之君的一面。
二、诸葛亮:智勇双全的谋略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一个智勇双全的谋略家。
他机智过人,深谋远虑,拥有超凡的智慧和高明的谋略。
诸葛亮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使人们对他敬佩备至。
诸葛亮的形象通过他对付曹魏和东吴两国的策略展示出来。
他利用每一个时机,采取各种手段来等待时机,通过巧妙的计谋使敌人陷入被动,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形象描写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三、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
曹操的形象是复杂而丰富的,他既是一位英雄,又是一位峻厉的君主。
他通过自己的勇武和智谋,领导着魏国的全面发展。
曹操的形象通过他对待部下和对待敌人的方式展示出来。
他对待忠诚的部下非常慷慨大度,但对待背叛者则冷酷无情。
曹操的出色政治家形象在他对付刘备和孙权的谋略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领导能力,成功地掌控了魏国的政权。
四、关羽:忠诚勇敢的美德典范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崇敬的人物之一,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忠诚勇敢的美德典范。
关羽为人刚正不阿,充满忠诚与义气,他对待兄长刘备一心一意,为兄弟不顾一切。
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举例
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举例摘要:一、引言二、《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化手法1.追求事物性质的普遍性观念2.忽略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单一化、概念化3.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忽视人物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三、《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人物性格的手法1.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类型化人物塑造和特征化人物性格塑造两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进行分析。
二、《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化手法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这种手法追求事物性质的普遍性观念,并以观念直接呈现为手段,排斥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单一化、概念化。
在《三国演义》中,这种手法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忽视人物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而是按照某一标准(如职业、阶级、地位等)把人物划分为某些类型,从某一类型人物的共性出发去演绎、杜撰人物。
三、《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人物性格的手法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特征化人物性格:1.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通过详细的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展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同时也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细致描写,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张飞的勇猛、关羽的高傲、诸葛亮的智慧等,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四、结论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既包括类型化的人物塑造,也包括特征化的人物性格塑造。
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举例
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塑造举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尤为精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来探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
1. 正面英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英雄形象。
他义薄云天,忠心耿耿,为了兄弟情义,甘愿舍生取义。
在战场上,他的勇猛无敌,让敌军闻风丧胆。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关羽的忠义和勇猛形象,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表现。
2. 负面反面形象相比之下,曹操则是一个典型的负面反面形象。
他阴险狡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他的形象在文章中可以通过多次反面例证来展现,凸显他的阴险和狡诈。
3. 奇特另类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则是一个奇特另类的形象。
他智勇双全,计谋百出,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形象应该通过多次反思和解析来展现,突出他的智慧和奇特。
4. 纯情少年形象刘备则是一个典型的纯情少年形象。
他真心待人,仁德之举让人感动。
他在文章中也正是以这种纯情形象来多次呈现。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度和广度。
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都有着巧妙的塑造,展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和理解。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每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从正面、负面、另类和纯情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挖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非常精彩的。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物的塑造,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有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结语在本文中,我们从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
通过对正面英雄、负面反面、奇特另类和纯情少年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展开深入分析,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深入浅出,充满了智慧和谋略的同时也不乏感人至深的情感。
三国演义历史人物的塑造
三国演义历史人物的塑造《三国演义》历史人物的塑造《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内涵十分丰富。
其中,历史人物的塑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人物的描写、形象塑造以及心理刻画等方面,深入探讨《三国演义》历史人物的塑造。
一、历史人物的描写在《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的描写是通过对其言行、性格、形貌等方面的描绘来完成的。
例如,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儒雅风度、刘备的仁义之心、关羽的义气、张飞的豪爽、曹操的智勇等特点都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揭示。
同时,在呈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也描写了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这样,读者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表现,来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二、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对其言行举止、形体特征、服装着装等细节描写的塑造。
这些细节描写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曹操的眉宇间的威严、赵云的虎背熊腰、关羽的长须流霜等等,使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形象,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三、历史人物心理刻画在《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的心理刻画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完成的。
例如,在小说中,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苦心孤诣;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择手段;刘备为了建立蜀汉,不断奋斗;孙权为了维护江东的利益,不断发动征战。
这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的塑造涵盖了描写、形象塑造以及心理刻画等多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性,更是我们了解三国时期历史风貌、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技法探析
《三国演义》是典型的史传体文学作品,其中塑造的诸多人物形象和其技法堪称为其
最大的看点,这些人物形象既有正面,也有反面。
本文将对其中塑造人物的技法进行探讨。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用国际比喻塑造形象。
笔者通过比喻来深刻地描绘出
形象,起到突出其特点之用。
例如,作者把诸葛亮比喻为“九美公子”、把曹操称为“黄
天之主”,从而使读者从感性角度来了解这些人物,增强人物形象的神秘感。
其次,作者在《三国演义》中使用对比法塑造形象。
作者把贤臣和奸臣、死士和懦夫
以及忠义和阴险等对比起来,以此来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
例如,在虞翻的故事中,作者通过把不同的韩丞翼和司马懿等人进行对比来凸现一种非同寻常的忠义精神,这
种对比有助于使这些个别人物更加鲜明。
此外,作者在《三国演义》中还采取了夸张手段塑造形象。
这种手段通过使用夸张的
表现手法,以及运用拟人化的代词,把这些人物的地位、气量和精神描绘得极为惟妙惟肖,以此显示人物形象。
例如,在甘宁和周瑜交战时,甘宁惊 @ 怒发装,大到无锡、常到九江,而周瑜却仍然一往无前,空山不见人,哪里有军马踏遍,有夸张的描绘使所塑造的人
物形象更加值得赞赏。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采用了比喻、对比以及夸张这三种技法来塑造其中诸
多人物形象,这些技法让人物形象妙不可言,而这些人物又成为读者的最爱。
可以说笔者
运用这三种技法,以及其他技法,诠释了这个神秘古老的文字游戏,使读者得以异化一种
特殊的文明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严密精巧;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形象;战争紧张激烈、惊心动魄。
从人物塑造上看,作者罗贯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使用了白描、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艺术手法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
《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
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
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
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
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
《三国演义》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
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描写来表现孙权的优柔寡断性格,“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
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
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
’”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共同塑造,越来越多的生动人物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由此而生机盎然,同时,牵动读者的心扉去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情,去领悟那个时代的精神。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伟岸神情。
比如同样是抓阄,就有两处描写:第一处是第二十二回中刘岱、王忠二将抓阄。
“忽曹操差人催刘岱、王忠进战。
二人在寨中商议。
岱曰:“丞相催促攻城,你可先去。
”王忠曰:“丞相先差你。
”岱曰:“我是主将,如何先去?”忠曰:“我和你同引兵去。
”岱曰:“我与你拈阄,拈着的便去。
”王忠拈着“先”字,只得分一半军马,来攻徐州。
”这段反映的是二人怯战,互相推卸责任的情景。
第二处是第七十一回黄忠、赵云二将抓阄。
“忠曰:“看我先去,如何?”云曰:“等我先去。
”忠曰:“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先争?”云曰:“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忠依允。
当时黄忠拈着先去。
云曰:“既将军先去,某当相助。
可约定时刻。
如将军依时而还,某按兵不动;若将军过时而不还,某即引军来接应。
”忠曰:“公言是也。
”这段突出的是二人争为先锋。
读者相互对比两段文字,就可以发现褒贬。
前者给人的是消极和沮丧;后者给人的是昂扬斗志和蜀汉集团的自信满满。
同样的抓阄,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然很明确了。
《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
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
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里多次都有记录。
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就有相当精彩的对比言语。
“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
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这段“十胜十败”论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之一。
字里行间把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
在“官渡之战”激烈的斗争及矛盾冲突中,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对比。
曹操面对实力强于自己的袁绍,先是采用刘晔设计的“霹雳车”来对付袁绍的“掘子军”;又跣足迎接许攸,依靠许攸之计火烧乌巢;随后又用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大败袁本初。
充分表现了曹操的深谋远虑、礼贤下士及雄才大略。
而袁绍在战役之初,断然拒绝沮授提出“宜且缓守”的主张;许攸建议奔袭许都,又被他轻率否定;之后又听信逢纪、郭图谗言,致使许攸、张郃等人投奔曹操;官渡战败,袁绍后悔未听田丰之言,却又羞于面子,竟将田丰杀死于狱中。
通过对比,袁绍优柔寡断、胸无点策、不辩忠奸、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也在此暴露无遗。
同一画面的对照,褒贬色彩溢于言表。
最经典的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后的画面。
“关公曰:“汝怎敢抗吾?”(于)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
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公绰髯笑曰:“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令人缚送荆州大牢内监候:“待吾回,别作区处。
”发落去讫。
关公又令押过庞德。
德睁眉怒目,立而不跪,关公曰:“汝兄现在汉中;汝故主马超,亦在蜀中为大将。
汝如何不早降?”德大怒曰:“吾宁死于刀下,岂降汝耶!”骂不绝口。
”如此一段受降的画面,便将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于禁和威武英勇、大义凛然的庞德形象跃然于纸上。
对比可谓是《三国演义》的一经典布置,运用这种手段,罗贯中把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本身褒贬倾向都渗透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借助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它“有以宾衬主之妙”。
所谓以宾衬主,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就是陪衬、烘托的手法。
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配角上,实际落点却在主角,这在《三国演义》中是用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显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千百万读者所最尊敬、喜爱的人物,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料事如神,才能卓越,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光是出场,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来进行烘托。
首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并对刘备身边的谋士加以贬低,用来反衬“卧龙”与“凤雏”的才能。
接着徐庶出场,并通过几次对曹操的战斗表现了徐庶的军事的才能。
后来徐庶被曹操以计骗走,这时作者再次衬托,徐庶走马荐诸葛,并且说出“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把诸葛孔明之才提上一个台阶。
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又通过刘备遇到的各个与诸葛亮有关系的人,比如崔州平,石广平,孟公威、诸葛均及黄承彦等,他们的才能以及高风亮节,实质上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
诸葛亮虽未出场,但他的性格、品德已借助这些人物烘托了出来。
在正部《三国演义》中,为了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来进行陪衬。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连续使用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等使曹操难以应对,然而这些计谋虽然瞒过了曹操,却都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步步在他的意料之中。
周瑜又以造箭为由杀害诸葛亮,诸葛亮明知其意,却没有报复周瑜,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使用巧计从曹操那里“借”得十万枝箭。
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对刘备发动了军事斗争,然而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每次都处于下风,他的计策一次次被诸葛亮识破,最终只落得“即生瑜,何生亮”的下场。
罗贯中对周瑜的形象使用如此多的笔墨,却是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不仅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在周瑜之上,烘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且通过周瑜的忌贤妒能、气量狭小反衬出诸葛亮的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
书中曹操对诸葛亮形象的衬托也非常鲜明。
在赤壁战败后,曹操逃至乌林、葫芦口和华容道处都曾大笑“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
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