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大连地区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 2 卷第 3 5 期
2 1年 9 02 月
~ ~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海洋生态区,其地质环境复杂多样,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特征显著。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包括地层划分、沉积环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对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的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介绍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的地层划分情况,详细阐述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通过对沉积环境的分析,探讨渤海湾西岸海岸带在第四纪期间的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地质事件,揭示这些事件对海岸带地貌和沉积物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第四纪地质事件对渤海湾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海岸带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渤海湾地质环境的关注和研究,为推动该地区的地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渤海湾西岸海岸带地质背景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的出海口。
其西岸海岸带地质背景复杂,包含了丰富的第四纪地质信息。
这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河流、海洋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上,渤海湾西岸海岸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边缘,受到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褶皱构造。
这些构造活动不仅控制了海岸带的基本地貌形态,还影响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过程。
在沉积环境方面,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经历了从陆相到海相的多重沉积过程。
在早更新世时期,该区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形成了广泛的河流冲积平原。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河流的改道,中更新世时期开始出现了海岸带特有的海相沉积,包括海滩、沙坝、潮汐平原等沉积体。
晚更新世以来,受冰期气候的影响,海岸带经历了多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沉积序列。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一家专门从事海岸带研究的科研机构。
该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由山东省科学院主办,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科研院所之一。
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岸地质、河口海岸动力学、海洋生态学、海岸工程等。
研究所拥有一支由海岸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其中包括海洋地质学家、海岸工程师、海洋生物学家等。
研究团队依托研究所的实验室设备和场地,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和研究工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所在海岸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
研究团队通过野外考察、取样分析等方法,对烟台及周边地区的海岸地貌、地质构造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海岸线规划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研究所还开展了一系列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项目,以提高对地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能力。
河口海岸动力学是研究所的另一个重点方向。
研究团队通过对烟台河口及附近海域水动力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河口进淤退浚和海岸侵蚀等过程的规律性和机制,为防洪治理、河口湿地保护等提供了科学支持。
研究所还进行了大量的海洋生态学研究工作。
研究团队利用潮间带生物调查、水质监测等方法,对烟台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海洋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研究所还致力于海岸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团队对烟台海岸线的工程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海岸防护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研究所还与相关单位合作,积极推动海岸工程技术的转化应用,为山东省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之,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是一家致力于海岸带研究的专业机构,通过对海岸地质、河口海岸动力学、海洋生态学、海岸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为山东省的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为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海洋科研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平坡—沙螺寮村海岸带地质环境分区评价
内地质环境的发育特点。本次评价根据研究区地 质环境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选择了岸带封闭程 度、海岸带滩涂类型、海岸侵蚀、海岸淤积、沿 岸地下水咸化区等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 5 个因子作为评判因子。
(1)以影响地质环境质量要素为主,结合海 2.2.2 评价因子赋值及标准
岸带地质环境条件,以定性评价为基础,通过信
根据研究区地质环境影响条件及不良地质现
息系统空间分析定量计算来确定。
象发育状况,将本次选取的 5 个评价因子按照一
(2)按照区内相似和区际相异的原则来确定, 定的标准量化,建造分级赋值标准,各剖分单元
以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差异确定评价分区。
评价因子参照分级赋值表进行赋值(见表 1)。
(3)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
[关键词]ArcGIS;海岸带;大平坡—沙螺寮村;地质环境分区
目前,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条件的 研究有很多,夏鹏等 [1] 对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 类活动影响下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进行了研究; 李莎莎 [2] 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 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研究;郑跃鹏 [3] 基于“3S” 技术的广西海岸带变化进行了研究;车良革 [4] 以 单一评价指标与综合性生态指标相结合构建评价 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西北 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何军等 [5] 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以及水化学分析等技术 手段,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 了梳理,并提出防治建议;卢宇 [6] 对广西北部湾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相关研究。
2.2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2 评价方法研究
2.2.1 评价指标体系
2.1 分区原则与方法
选取评判因子时依据研究区内地质环境的特
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
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
其中,崩塌、滑坡、岩体坍塌等灾害,不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安全和生产,还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灾害风险,成为了灾害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灾害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主要包括:定量预测方法、定性识别方法和可视化评估方法。
1) 定量预测方法:包括物理模拟方法、统计预测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
其中,物理模拟方法采用模型模拟灾害地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
统计预测方法通过对灾害地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来预测灾害的风险。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根据随时间变化的输入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与输出进行比较得出灾害风险预测结果。
2) 定性识别方法:包括专家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
专家评估法是利用专家知识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对灾害风险的预测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来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3) 可视化评估方法:包括三维可视化评估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
三维可视化评估方法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将灾害地质数据进行表达和展示,并通过切片、缩放等方式,对灾害进行可视化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和虚拟环境技术,实现对灾害地质情况的真实感受和模拟体验。
3. 灾害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1) 综合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应用:现有的灾害评估技术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评估方法,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利用多种评估方法的优势,综合评估能够提高灾害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物理模拟方法相结合,能够较好地预测未来灾害风险。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灾害地质数据也越来越大。
因此,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灾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提高灾害识别的准确率。
我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影响_刘锡清
ISSN100922722 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5,21(5)∶23—42文章编号:100922722(2005)0520023220我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影响刘锡清(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摘 要: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主要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岩土与地层结构、海平面上升、地球化学、风力灾害等地质因素,具有复杂、连锁和差异性空间分布的特征。
根据验潮资料,近百年来我国海平面上升19~20cm,上升率为2~3mm/a。
整体以海平面上升为主,但也有岸段下降,主要是山东半岛,平均速率为-0113cm/a。
预测2050年上升幅度:天津70~100cm;黄河三角洲40~50cm;长江三角洲50~70cm;珠江三角洲40~60cm。
地面沉降大部分是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
我国96个地面沉降城市和地区中80%在沿海地区,如天津、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嘉兴、宁波、湛江、台北等。
累计沉降量为460~2780mm,沉降速率10~56mm/a。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我国70%砂质海岸和大部分淤泥质海岸发生侵蚀。
这种态势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明显加强。
海岸侵蚀主要有区域环境变化、河流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以及海岸人工采沙等因素。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1 海岸带灾害地质因素概述我国海岸带地处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南北跨越3个气候带,内外动力作用都比较强烈,地质灾害频仍,灾害的地质因素复杂多样。
1.1 地质灾害与灾害地质因素联合国减灾组织把“灾害”定义为:“一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的损失,以至家庭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这样一个问题,论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国外地质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国内地质灾害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地质灾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国内地质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质灾害;研究历程;现状及进展;发展趋势
1.引言
地质灾害是指因为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现象。
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裂缝、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火山等。
一直以来,地质灾害就是困扰中外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的生命造成威胁和迫害,还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地质灾害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下面,就分别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对地质灾害的研究进行论述。
2. 国外地质灾害研究
2.1国外地质灾害研究的历程与现状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仅仅局限于预测研究与灾害机理,重点研究方向是分析活动过程以及灾害形成原因。
七十年代之后,随着地质灾害次数增加以及带来的损失突增,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领域深入到灾害评估以及重点性灾害类型比。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工程建设的日益频繁,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科学、准确地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于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传统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及其局限性传统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
定性评估方法通常基于专家经验和现场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主观判断。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往往受到专家水平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定量评估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参数,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常见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概率分析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模型假设过于理想化、参数获取困难、计算过程复杂等。
二、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地质灾害评估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和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GIS 技术是一种集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
在地质灾害评估中,GIS 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地形、地质、气象等多源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建模功能,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和预测。
例如,利用 GIS 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可以确定距离断层、河流等地质构造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为高危险区;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综合考虑多种致灾因素,生成地质灾害风险图。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地表信息,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航空遥感等技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地质灾害的形态、规模和分布特征。
同时,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还可以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_周良勇
国土资源情报地质环境和成果管理2005年第5期 41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周良勇① 刘 健②(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②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青岛,266071)一、引 言我国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超过18000k m ,加上岛屿岸线总长达32000k m 。
由于海岸带的宏观区位优于单一陆地环境和单一海洋环境,因此,这里成为人口稠密、产业云集的经济发达区。
从北至南,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福建的漳(州)厦(门)泉(州)经济区、广西与海南沿海经济区等。
根据200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上述5个沿海经济发达区的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之多;国内生产总值(G D P )约占全国G D P 的80%。
随着海岸带经济的全面发展,海岸带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更趋重要。
海岸带还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据研究,到2030年前后,将有50%以上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海洋产业总值为7233.8亿元,占G D P 的2.5%。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海洋产业将占G D P 的4%左右,2010年将占5%以上,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海岸带地区环境承载力有限,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导致海岸带地区环境压力增加,环境趋向恶化。
保护海岸带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从而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任务。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进行系统的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初步完成大江、大河和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是“十五”期间资源调查评价目标之一,因此,海岸带环境地质系统调查工作亟需展开。
据此,我们建议首先在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进行地质环境调查,并制定2004~2010年中国海岸带计划,旨在系统地调查研究我国重要经济区海岸带的地质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提高服务。
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
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海洋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区域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海啸、海底滑坡、海底火山喷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威胁,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进行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的灾害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
对于海洋地质灾害来说,评估的重点是确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人口、财产和环境的影响。
合理、准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规划,提高防灾减灾效果。
1.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首先,进行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各类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科学家们通过对海洋地质灾害的研究,如勘探海底地质、海洋地震监测以及海洋地形测绘等手段,逐渐揭示了海洋地质灾害的特征和规律。
2. 灾害潜在性评估灾害潜在性评估是评估海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预测海啸、海底滑坡等灾害的潜在区域和可能性。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收集长期监测数据以及利用现有的地学手段,可以对海洋地质灾害的潜在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3. 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将灾害潜在性评估结果与可能的损失情况相结合,综合评估海洋地质灾害的风险。
该评估过程包括对可能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评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评估已有的防灾减灾措施的有效性,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减灾策略。
二、防灾减灾策略基于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是减少灾害损失和提高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策略:1.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高风险区域,采取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例如,建设海洋观测网络,实时监测海洋地震和海底滑坡等潜在威胁,提供预警信息。
此外,加强海域的港口、码头和航运设施的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 防洪工程海洋地质灾害中的海啸对沿海地区的冲击是致命的。
我国环境地质学的进展及其展望
我国环境地质学的进展及其展望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兴起与发展, 环境地质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关注气候变化、海岸带发展、城市化、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要重视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规律, 特别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相互关系的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和群测群防,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研究重点。
持久地为社会、为公众、为政府服务, 提高地质科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 提高公众对环境地质学的认知与认同, 才能采取共同行动, 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环境地质学;城市化;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一、引言当今,地质科学在社会中的使命,不仅要继续深入研究矿产资源、能源及其中类资源形成、分布、富集规律,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更要面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发展要有后劲,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着眼于长远,发展要能够继续下去,一直延续下去,同时要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不能“竭泽而渔”。
这就需要研究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人类才能真正驾驭自然,人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地质科学可以用来为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的平衡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环境地质学是本世纪60年代初期在国外书刊上出现的,关于它的涵义和研究范畴,各国学者持有不同的理解。
最初使用这个名词的是Hackett,他认为“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和使用地质学达到协调和完善状态的一个新方法”。
80年代初期,在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莫斯科大学Sergeev教授进一步举出了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是强大的地质营力,并指出“人们不能制止环境问题的发生,但改善规划和维持人类社会的方式,是环境地质科学的目的”。
国内学者从70年代以后对环境地质开始有所讨论,胡海涛、张宗祜、陈梦熊、王瑞久等对环境地质学都有不同的定义与理解,但大体是相近的,他们对环境地质有以下几点共同的认识:(1)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的学科;(3)环境地质学侧重研究人类工程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环境地质学着力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矿产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出贡献。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5部分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5部分标题: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海洋底部底质评估导言:海岸带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丰富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科学地评估和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海洋底部底质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就海洋底部底质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第五部分内容展开探讨,旨在帮助您深入了解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的相关技术。
第一部分:什么是海洋底部底质评估?1.1 海洋底部底质评估的定义海洋底部底质评估是指对海底底质类型、含有机质沉积物的类型、分布以及它们与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的工作。
通过对海洋底部底质的评估,可以深入了解海岸带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和底栖动物对底质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1.2 底质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底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海底底质的类型和分布,以及底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通过底质评估,可以引导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第二部分:海底底质评估的技术原理与方法2.1 底质样品采集与样品处理底质样品采集是进行底质评估的基础工作。
采集到的底质样品需要经过处理、筛选、干燥等步骤,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2 底质分类和标识通过对底质样品的形态、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对底质进行分类和标识。
底质分类和标识能够提供准确的底质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
2.3 底质生物学评估通过对底栖生物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底栖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密度和多样性。
底质生物学评估是判断底质质量和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2.4 底质环境参数测量底质环境参数测量是评估底质环境质量和生物适应性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底质环境参数包括水质指标、底层水温、盐度、溶解氧等。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技术应用3.1 案例分析:某海域底质评估与生态系统调查本案例以某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底质评估和生态系统调查的技术方法,深入分析该海域的底质类型、底质组成和底质环境参数,为该海域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进行海岸带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
如何进行海岸带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评价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海岸带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既承载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域。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岸带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I. 海岸带土地资源评价海岸带土地资源评价是对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要素评价:对海岸带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的特点,可以了解海岸带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潜力,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生态环境评价:对海岸带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生态脆弱性等。
通过生态环境评价,可以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为保护重要生态区域提供依据。
3. 经济要素评价:对海岸带的经济资源进行研究,包括渔业、旅游业、能源开发等。
通过经济要素评价,可以了解各种经济资源的分布和发展潜力,为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II. 海岸带土地规划海岸带土地规划是基于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作为规划的首要任务。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2. 多功能利用原则:充分发挥海岸带土地的多种功能。
将生态保护、农业、渔业、旅游业等功能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
3. 基础设施规划:为支持和促进海岸带经济发展,需要规划合理的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网络、水利设施、能源设施等。
同时要注意基础设施的布局,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风险管理规划:海岸带地区容易受到风暴潮、海平面上升、河口冲淤等风险的影响。
因此,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III. 案例分析以中国福建厦门为例,这是一个拥有丰富海岸带资源的城市。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灾害如同幽灵般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地震、洪水、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灾害的潜在威胁,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呢?简单来说,它是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
这包括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强度、频率,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人口、财产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
在理论方面,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首先,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对灾害形成机制和发生规律的认识。
例如,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震发生的潜在区域;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预测飓风的路径和强度。
其次,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在风险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建立概率模型,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将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更直观地呈现灾害风险的分布情况。
然而,仅仅依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实践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掌握的灾害数据可能不够全面或者存在误差,这会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即使我们拥有大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也很难准确预测某些极端灾害的发生。
此外,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灾害风险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和财产在某些区域高度集中,从而增加了灾害的潜在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一是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通过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取更准确、更及时的灾害数据。
海岸带侵蚀灾害研究进展及思考
海岸带侵蚀灾害研究进展及思考于德海;彭建兵;李滨【摘要】在当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已严重威胁着海岸带生存和生活环境,逐渐成为各相关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因此,在总结中国典型海岸段侵蚀灾害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国内外海岸带侵蚀研究现状,并就此提出存在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最后,指出今后应重点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 (1)海岸侵蚀与地质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 (2)海岸侵蚀分区特征与发育分布规律; (3)侵蚀海岸的变形破坏模式; (4)岩土体在各种侵蚀因子作用下力学特性变化; (5)海岸稳定性的评价机制.【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18)006【总页数】6页(P867-872)【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海岸带;侵蚀灾害;地质因素【作者】于德海;彭建兵;李滨【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大连,116026;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71005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4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sea-level rise,the range of coastal erosion has become larger,and erosion degre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Coastal erosion disasters have threatened thesurvival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of coastal zones,and have gradually brought a great economic loss.Until now,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coastal erosion disasters have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yet.A majority of researchers at present are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wave,storm surge and other objective factors on coastal erosion. The ge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lithologic conditions,rock and soi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ank structures are seldomstudied.Therefor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coastal erosion disasters shall be strengthened on the following five issues:(1)correlation between coastal erosion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2)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w of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erosions;(3)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erosion banks;(4)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and soils under different erosion factors; (5)evaluation mechanism of coastal stability.Key wordsSea-level rise,Coastal zone,Erosion disaster,Geological factor海岸带作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四大圈层交汇的地带,地质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过程交织耦合;海岸带位处沿海经济带,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对近岸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为敏感、与环境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海岸带环境演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存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进展与方法_刘杜娟
第21卷 第1期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Vol.21, No.12010年3月Journal o f Geo log ical Hazards and Env ir onment P reserv ationM arch2010文章编号: 1006-4362(2010)01-0049-05收稿日期: 2009-09-22 改回日期: 2009-12-23资助项目: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G0906)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进展与方法刘杜娟,叶银灿(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10012)摘要: 对海洋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意义重大,但目前对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研究有待加强。
已有研究方法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确定灾情等级,为减灾防灾提供依据。
灾情评估模型有助于快速地进行灾情评估。
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灾害的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发展趋势、致灾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方面。
关键词: 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中图分类号: P736;P694 文献标识码: A我国海洋地质灾害全球瞩目,频发的或突发的各类海洋地质灾害、尤其是海岸带地质灾害给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带来了惨重的损失,抑制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对海洋地质灾害尤其是海岸带灾害进行灾害评估就显得极其重要,此举可为有关部门进行灾害预测预报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减灾防灾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过去和目前在进行灾害评估时,较多的是进行陆域各类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灾情评估,对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研究和实施严重不足,仅有的工作也是集中在海岸带。
近年来,随着海洋工程构筑物和建筑物及海底管线建设的如火如荼,海洋地质灾害对工程安全的威胁和最终造成海洋工程遭到破坏的例子屡见不鲜,对海洋地质灾害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灾情评估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通过对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提高灾害防治的能力。
一、国内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国内的地质灾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研究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例如,通过对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预测和预防措施;对于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危害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建立起相应的预报监测体系。
其次,国内的地质灾害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
例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的地质灾害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国外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和国内相比,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更为先进。
首先,国外研究者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例如,美国地质勘探局开发了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和监测。
其次,国外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也比较成熟,例如,针对火山爆发等灾害,国外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和技术手段,能够较为有效地减轻灾害影响。
三、发展趋势未来的地质灾害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防治。
例如,应建立及时有效的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同时还应加强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学科研究,推进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和防治体系的建立,为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此外,未来地质灾害研究还将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技术与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地质灾害研究的水平。
总之,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在研究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的能力。
白令海峡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措施研究
白令海峡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措施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日益凸显。
白令海峡地处亚洲和北美洲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航道,对世界贸易至关重要。
然而,白令海峡地理环境脆弱,常常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航道安全和维护贸易畅通,有必要对白令海峡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确定地质灾害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的过程。
白令海峡地理环境特殊,面临着多种潜在地质灾害的风险,如海啸、地震、滑坡等。
针对这些潜在地质灾害,可以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潜力和影响评估,以确定具体的风险等级。
1. 潜力评估:根据白令海峡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地质调查报告,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潜力评估。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地质地貌等因素,识别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和概率。
例如,通过研究地震活动性和海底地形,可以评估地震和海啸的潜在风险。
2. 影响评估:基于潜力评估的结果,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涉及到人口、基础设施、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地质灾害对白令海峡航道的潜在威胁程度。
例如,评估滑坡灾害可能导致的航道阻断时间和恢复成本。
3. 风险等级划分:将潜力评估和影响评估的结果综合起来,划分地质灾害风险的不同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对于高风险区域,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防灾措施研究为了降低白令海峡地质灾害对航道安全的影响,需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1. 地震防灾:地震是白令海峡地质灾害的重要风险源之一。
为了减小地震对航道的影响,可以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地震的预测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在航道设计和建设中,应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增强航道的抗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黄玲玲1,成建梅1,刘 军2,徐子东1(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2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7)摘要: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分类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海岸带地质灾害的涵义;论述与地质灾害评估相关的几个概念,并从性质分类上总结了海岸带地质灾害脆弱性、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目前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研究需要从研究海岸带地质灾害特殊性入手,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综合研究,以实现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定量化和管理空间化。
关键词:海岸带;地质灾害;灾害评估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665(2009)01 0133 05收稿日期:2007 11 26;修订日期:2008 06 20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 T 0606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54)作者简介:黄玲玲(1983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下水渗流模拟技术与应用。
E mail:daisy402731@海岸带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财富大部分产生于沿海地区。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占全国15%的土地,养育着全国40%的人口,集中了全国70%的大中城市和55%的国民收入,在近海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 3[1]。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同时受到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对全球变化反映最为敏感。
因此,它是全球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常出现海岸线变迁、海港海湾淤积、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等现象,也容易发生海岸滑坡崩塌、环境污染、近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引发的次生灾害等一系列海岸带环境问题[2]。
其中,相当一部分海岸带环境问题属于地质灾害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灾害评估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灾害涉及的类型与具体内容广泛,并需要多学科间的综合研究,灾害评估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目前大部分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只有少数研究针对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
而且绝大多数已有的海岸带地质灾害研究,都是对海岸带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危害现状进行评述。
本文旨在对海岸带地质灾害涉及的评估理论和主要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研究的现状,为今后更为系统、综合和深入地研究海岸带地质灾害奠定基础。
1 海岸带地质灾害的定义关于海岸带地质灾害,至今尚无明确定义。
要弄清楚海岸带地质灾害,要从 海岸带 与 地质灾害 两方面来讨论。
海岸带,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是指陆地与海洋的交接、过渡地带[4]。
广义的概念则指直接流入海洋的流域地区和外至大陆架的整个水域,但狭义的概念通常指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5],由彼此相互强烈影响的近岸海域和滨海陆地组成。
海岸带的宽度无统一标准,因海洋类型和研究目的不同而异。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中把海岸带定义为 向陆延伸约10km 和向海延伸至10~15m 等深线的范围,包括永久性水下岸坡带、潮间带和永久性陆地带三部分 。
罗元华等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空间特征,将地质灾害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海岸地质灾害、海底地质灾害、矿井及人类工程地质灾害[3]。
刘守全等将南海灾害地质划分为构造的、海岸的、海底的和浅层的,并指出海岸的灾害地质仅与海洋作用有关,不包括地面下沉[6]。
刘洪涛将地质灾害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分为11类48种,并指出海岸带灾害包括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7]。
戴亚南等在研究江苏沿海海洋灾害类型时,将海洋灾害分为海洋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气候灾害三种类型[8]。
以上研究成果均提及海岸带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归纳了部分涉及海岸带的地质灾害种类,但没有明确给出海岸带地质灾害的涵义。
此外,在部分分类中将海洋灾害、气象灾害与海岸带地质灾害相互混淆。
笔者认为:应将海岸带地质灾害定义为由于自然地质作用或人为地质作用使海岸带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这些灾害发生在海岸带范围内且为海岸带地区所特有,包括海水入侵、海岸线变迁、海平面上升和海港海湾侵蚀淤积等。
2 地质灾害评估的几个概念地质灾害评估,是指将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定量化的手段或方法,使人们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有更好的认识,增强人们对灾害的防范意识。
地质灾害评估是灾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灾害的预测、防治乃至灾害补偿研究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评估目的,可将其划分为脆弱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脆弱性评价融合了 敏感性 和 脆弱性 两个概念,是指对一个包含了某些环境特征要素的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进行易损性评价,其中的环境特征是指对其可能遇到的自然或人为压力产生敏感响应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生物性的(如物种、群落)结构变化过程,也可能是非生物性的(如生境)变化[9]。
危险性评价是通过分析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判断评价区内未来时期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程度,属于地质灾害的自然属性。
易损性评价是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以及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属于其社会属性的范畴。
风险性评价是从灾害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角度,通过分析导致灾害发生的自然现象的频度和强度,对各种自然灾害绘制危险性区划图,对易损性及潜在影响进行估计。
3 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海岸带地质灾害隶属于海岸带灾害,是海岸带灾害的一个子集。
目前,只有少数研究针对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而且绝大多数已有的海岸带地质灾害研究都是对海岸带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危害现状进行评述,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的很少。
如海港海湾淤积的研究集中于淤积量的计算,而海港海湾淤积的评估研究很少见。
此外,已有的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价研究中,大多是对其中的单个灾害(如海水入侵、海岸线变迁、海平面上升等)进行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等专题性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方法进行叙述。
3 1 脆弱性评价研究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外界条件的较小变化即可导致原有系统的迅速退化。
目前,广泛的海岸带区域环境状况已经十分脆弱。
随着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对于人类活动研究的加强, 脆弱性 和 脆弱性评估 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储金龙等对国内外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国内外常用的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10]。
其主要是针对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灾害的脆弱性评价,没有充分考虑其他海岸带地质灾害对海岸带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影响。
段焱等通过对可能危害海岸带环境的压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可以描述和表征环境变化的相关参数,建立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可用于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9]。
要想解决海岸带地质灾害造成的生态脆弱性问题,首先必须找出海岸带地质灾害可能对海岸带环境造成的所有危害;其次是分析哪些主导因素在外界的强烈干扰下,无法保持自身的稳定,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功能与结构退化;再次是分析这些主导因素与整个系统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分析系统内部或外部对目前压力或状态的响应,以及可能采取的响应[11],这样方能解决海岸带地质灾害的脆弱性评价问题。
3 2 危险性评价研究海岸带地质灾害具有连锁性强、潜在危害性大、难以治理等特征。
近20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以及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导致海岸带地质灾害范围和强度日趋加大,对海岸带资源环境和人类物质财富的威胁日趋严重。
不少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运用不同方法对单个海岸带地质灾害灾种进行危险性专题研究[12~15],其评估方法及特点总结见表1。
海水入侵危险性评价在原理和方法上,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似,但研究成果零散,尚未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海岸线变迁的危险性评价所采用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与传统的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差别较大,丰爱平的海岸侵蚀灾变强度分级是从灾度上来划分的,没有从危险性角度进行研究。
但其评估因子的选取对今后海水入侵、海岸线变迁危险性评价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海平面上升的灾害危险性不同于其它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纵观国内外关于海平面上升的灾害分析可以看出,其灾害危险性多用海平面上升幅度以及地面高程来表征,其灾害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不同重现值的极值增水潮位的淹没范围的不同来区划。
表1 海岸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Table1 Summary of risk assessm ent methods of coastal geological hazards 灾害类型评估方法特点海水入侵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适应性强,具有一般的解题原理,不因区域不同而变化,需要实例进一步验证综合指数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因子权值的权重,整个评价流程在GIS的支持下快速完成,使数据管理标准化海岸线变迁多元统计法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统计模型划分海岸动态类型,避免了用单个变量评价的局限性海岸侵蚀分级标准法利用岸线后退速率和海滩宽度侵蚀模数两个因子进行海岸侵蚀强度分级,可操作性强,具有使用价值,适应性不是很强3 3 易损性评价研究21世纪海平面加速上升,对海岸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研究海岸易损性已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IPCC把海岸易损性评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敦促沿海各国应优先开展研究,并建立专门机构,促进此项研究在各国的开展[16~17]。
随着对全球变化海岸易损性认识的加深,各国正通过建立易损性评估模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定量研究。
在国外,El Raey、Al Jeneid等人利用GIS和RS技术定量描述了巴林群岛、罗塞塔地区在海平面上升不同情况下的淹没范围,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对海平面上升进行了易损性评价[18~20]。
Snoussi等人根据IPCC 指导方针分析评价了摩洛哥沿海海平面上升的易损性[21]。
我国有很多学者对海岸带地质灾害的损失进行了评估[22~25],对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及特点进行总结,得到表2。
王春义等根据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分别对农业生产条件遭受破坏、农作物产量降低、工业生产环境受损、工业产值及效益下滑以及居民生活用水供水条件的恶化等进行分项灾情评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各分项的权重,然后以加权分值确定出综合评估灾情等级。
此研究是基于海水入侵的历史危险性分析对其进行易损性评价的。
王文海等认为海岸侵蚀灾害的评估主要是经济指标及人员等损失的评估,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对海岸线侵蚀灾害进行了评估。
其主要是基于对历史灾害的分析进行易损性评价,评价时将土地损失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