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的关键词

合集下载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摘要:“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不断涌现出新的潮流。

新时期小说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期、高潮期和转型期,每个历史时期又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一开始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到转型进行自我调整,中国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前的小说更加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深度,刻画人物性格。

新时期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加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实践,打破了文学封闭的格局,对艺术审美、表达方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发展流变;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现实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潮,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小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众多作家开始丢弃传统的文化,将小说写作与现实脱节,呈现出过分西化的错误认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众多作家开始正视本土化创作,开始了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流变,目的就在于厘清小说的发展脉络,重视传统文化在今后小说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探索期(1979——1984)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人们对外界的文化不再是排斥和否定,但是对于小说是否要融入现代化还是有一定的争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因此这时期的作家主要还是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并没有展现出完全性的改变。

这就导致在这一阶段,中国小说虽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加入了西方小说的色彩,但是仍旧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姿态,有着自身的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的。

“荒诞”、“象征”作为西方小说的主流特征,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引入这些手法,将自己的小说加入了这些“现代化”的因素。

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借鉴,但是作家们也没有按照西方小说照搬照抄,而是将社会责任感、理性感有所保留。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有很强的逻辑情节框架,虽然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错乱性,但这种错乱是由于作者部分借鉴西方艺术形式。

第八讲 新时期小说

第八讲 新时期小说
第八讲 新时期小说(1977-1999)
新时期小说概观
一、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文学呈线 性向前发展(1977——1984年)。
小说创作经历了伤痕小说(刘心武 、卢新华等) →反思小说(王蒙、张贤亮、茹志鹃等)→改革小说 (蒋子龙、何士光等)三个阶段。它们以反映社会时 代的变动,展示社会中人的命运而归属于现实主义创 作潮流。
三、90年代文学状况
1、新女性小说 林白、陈染、徐小斌、徐坤等的“私人化小说”。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主要表现了作者的“自恋”情绪,一种对女性身体和 情感的眷恋。女性小说的极端是“另类小说”(卫慧、 棉棉的小说),表现自虐和放纵的情感。 2、新历史小说
它不再严守“写史”的创作准则,而强调对历史的 拆解和颠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 《故乡相处流传》。
卢新华的《伤痕》通过知识青年王晓华在主流意 识形态的影响下与“叛徒”母亲决裂但仍然无法被主 流意识形态真正接受的故事,反映了“血统论”思想 对两代人身心造成的巨大创伤(无法愈合的心灵伤 痕) 。作品不仅表达了“伤痕”主题,而且对当时文 学界的几大禁区如悲剧、爱情和人性问题进行了有力 的突破。 刘心武的《班主任》中的谢惠敏形象具警世作用。
5、长篇小说的兴盛——“陕军东征”引 发的创作热
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 张承志的《心灵史》、张炜的《九月寓言》
/xiandai/bailuyuan/
3、形式的追求——先锋小说 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 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如马原的 《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 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 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 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 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 情绪。

新时期问题小说对当下的意义

新时期问题小说对当下的意义

新时期问题小说对当下的意义作者:李天玲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5期摘要:产生于“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问题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作家们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以高度的热情反映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成为了时代的旗手。

新时期问题小说家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当下中国文人急需的品质,在当下尤为珍贵。

关键词:新时期问题小说当下责任感担当意识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即人们所称的“新时期”,问题小说大量、集中出现。

这些小说反映了十年动乱遗留的问题,工厂生产力下降的问题,农村改制的问题,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机关办公经费困难的问题,下乡知识青年返城的问题,两地分居的问题,等等。

这是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的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身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回归的表现。

虽然新时期问题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不成熟与粗糙的一面,但以其敢于担当的批评精神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是当下许多以娱乐为主要追求的文学创作应当学习的。

一、新时期问题小说之问题首先是十年动乱造成的社会和人们精神上的创伤的问题。

刘心武于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最早的“伤痕”小说。

小说通过如何看待《牛虻》的典型情节,深刻地揭示出愚昧正是两位主人公共有的个性特征。

宋宝琦偷书是为了卖钱,并且恶作剧地乱加涂抹;谢惠敏只看见书里面有男女谈恋爱的插图就惊叫起来。

宋宝琦以负罪的态度认为自己“不该看这黄书”,谢惠敏则以严肃的神情要“狠批这本黄书”[1]。

小说从展示青少年严重的精神“内伤”的崭新角度入手,揭示了从极“左”思潮桎梏中解救被毒害的青少年一代的必要性。

新时期反映十年动乱带给人精神上的创伤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张弦的《记忆》通过颠倒了一个领袖的像几秒钟,使自己的人生被颠倒了几十年的惨痛故事来批判个人崇拜;白桦的诗歌《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和由其小说改编的电影《太阳和人》都反映了盲目的个人崇拜给人造成的伤痛。

工厂改革问题。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妇女解放观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妇女解放观

在 社 会 现 代 化 和人 的现 代 化 进 程 中 . 女 解 放 妇
问题 历 来被 作 为 衡量 现 代化 实 现 的程 度 而得 到 重视 和关 注 。 克 思 曾说 : 妇女 解 放 的程 度 是 衡 量 解放 马 “ 的天 然 尺 度 。 这 就 是 说 . 由于 男 以及 自我精神束缚是妇
女 解放 的最 主要 障碍 。
的 见证 . 小 爸 爸 利 用 这 匹 老 马 在精 神 上 折磨 着 妻 小 子 。 小 小 妈 妈 痛苦 的神 情 中 , 们 不难 感 到 . 建 从 我 封
家 长 的精 神奴 役 正一 点 点 蚕食 着 她 的 人格 尊 严 和 人
形 态 对 广 大 妇 女 的精 神 奴 役 . 且 深 刻 地 揭 示 出 了广 大 妇 女 的 自我 精 神 束 缚 之 于妇 女 解 放 的 严 重 阻 碍 。 而
关 键 词 : 女 解 放 ; 性 主 义 ; 神 奴 役 妇 个 精 中 图 分 类 号 :2 7 6 文 献 标 识 码 : I0. 7 A 文 章 编 号 :0 5 7 1 ( 0 2 0 — 0 4 — 0 1 0 — 10 2 0 ) 2 0 2 5
以感 性 形 象 说 明 , 建 主 义 的 精 神 奴 役 总 是 通 过 束 封 缚 、 害广 大妇 女 的精 神 和 灵魂 为 出发 点 , 而 禁 锢 戕 进 她们的行为 , 其最终完全按照封建家长的思想和 使 意 志生 活 。 在现 实 生 活 中 . 建 主义 的精 神奴 役 还 直 封 接 表 现 为 封 建 家 长 对 妇 女 的精 神 迫 害 。 万 隆 《 郑 老 马 》 的老 马 已经 老得 走 不 动路 了 . 小 爸爸 特 意 请 中 小 来 两 个 人 专 门 伺 候 它 . 小 妈 妈 多 次 央 求 丈 夫 杀 掉 小 老 马 . 他 却说 :没 那 么痛 快 ! 但 “ 你要 想 去 呼 玛 尔河 找

浅析《活着》

浅析《活着》

浅析新时期小说的“审丑”趋向文章摘抄:1. 我摇摇头,心想还是回家吧。

一天下来,我的绸衣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渗出了血。

我一个人往家里走去,走走哭哭,哭哭走走。

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钱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辈挣下这些钱不知要累死多少人。

到这时我才知道爹为什么不要银元偏要铜钱,他就是要我知道这个道理,要我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

2.我爹死后,我像是染上了瘟疫一样浑身无力,整日坐在茅屋前的地上,一会儿眼泪汪汪,一会儿唉声叹气。

3.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

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

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4. 有庆,凤霞都死在那家医院里,没想到二喜到头来也死在了那里。

你想想,我这辈子三次看到那间躺死人的小屋子,里面三次躺过我的亲人。

我老了,受不住这些。

去领二喜时,我一见那屋子,就摔在了地上。

我是和二喜一样被抬出那家医院的。

关键词:审丑、艺术形式、审视正文:雨果曾认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合乎人性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他创造了阿西莫多这个拥有奇丑外表的人物,同时赋予这个人物无比美丽的心灵。

自古以来,丑从来都是被认为是美的对立面,但它确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它的存在让事物看起来不是那么协调,它也是事物本质内容之一。

人们总是以丑衬美或者有意忽略或排斥它的存在,这与传统美学的认知是有极大关联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忘却它的存在。

时至今日,美丑的认知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历程,“审丑”也成为新时期小说的一大突破。

作者在创作时接受并认为丑是病态时代的一大特征,他们成为有自觉审丑意识的一群人,通过极端极度的“丑”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内容,提高渲染力。

新时期小说研究复习资料

新时期小说研究复习资料

新时期小说研究复习资料新时期小说研究复习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时期小说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新时期小说的背景与特点新时期小说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产生背景与社会变革、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土壤。

新时期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现实生活:新时期小说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关注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家们通过描绘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展现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2.表现手法多样:新时期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具有较大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叙事手法外,还出现了意识流、流行文化元素、多线索叙事等新的表现形式,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语言。

3.关注人性与心理:新时期小说对人性和心理的揭示具有深入的探索。

作家们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4.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新时期小说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家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反思社会进步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二、新时期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些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品。

1.《家》:由巴金所著,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小说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2.《红岩》:由曾经的红军战士、作家周立波所著,以红军战士的革命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斗争的热爱。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耿富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学创作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新时期短篇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支最突出的部分,它取得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无与伦比的。

如果我们把建国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原则概括为有限的革命现实主义,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概括为反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则完全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表现了相当充分的革命现实主义原则。

具体来看,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禁区之一———写社会主义现实的阴暗面时期即文革造成的伤痕,所谓“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文革十年”里“四人帮”罪行的揭露。

作品的主旋律是写苦难,写悲剧,写哀痛,是对“四人帮”累累罪行的控诉;对无数受害的干部、知识分子、“知青”以及一些普通群众的不幸给予同情和抚慰。

这类文学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

另有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牧马人》、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叶辛的《蹉跎岁月》及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

二、突破禁区之二———反思历史的“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主旋律是感情的愤怒的发泄,激动有余而思辨不足。

它继承了伤痕小说大胆揭露的特点,但是它的内容深度和涉及时间的广度要远远超过了伤痕小说。

它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曲折性,写出了贯彻“左”倾政策而制造的人“妖”颠倒的现实,也描写了老干部的自省意识。

如古华的《芙蓉镇》、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及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和张弦的《记忆》等。

三、突破禁区之三———改变“车间文学”的模式,反映当前改革内容的“改革文学”“改革文学”主要反映企业管理的改革,如蒋子龙的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后涉及到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再后着意描绘改革中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01新时期小说概述

01新时期小说概述
新时期小说概述
新时期(1977年以来)
一、新时期文学特点 1、文学逐渐向人学回归。 • 人学指文学怀着对人的命运的关切, 对真善美精神境界的渴求和自由解放 的理想,以人的精神及本质相关的世 界为表现对象,去探索、理解、改善 和提升人性。 • 其核心,则是与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 群体主义相对立的人道主义精神,后 来又发展为一种个性解放与群体幸福 相统一的、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旨归 的人道主义
二、具体表现
一、从对人的外部世界描写的拓宽,进而探测 人的内心世界。 • 新时期初,“朦胧诗”和“伤痕小说”鲜 明地表现出对人的关注,确认人在世界和文 学中的中心地位。 • “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散发出灼热 的人道主义情怀。由较多地关注政治关系与 重大社会问题,向各生活领域拓展。 • 不断探索人的精神世界、人性秘密的趋势, “寻根文学”应运而生 。作家注重表现人 的内心世界,探索人性的隐秘地带:以意识 流文学手法,呈现人物深层次意识和无意识 的复杂微妙、朦胧多变的心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形式上的追求
1.多方借鉴西方文学的技法,立足本土进行 实验,其中意识流、象征、荒诞、变形、反 讽等尤受重视,并在不断运用中逐渐娴熟。 • 谌容的《人到中年》 • 张洁《祖母绿》 • 徐星《无主题变奏》 •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 陈染的《小镇的传说》 • 宗璞的《我是谁?》变形 • 谌容《减去十岁》 荒诞
3 .重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将文学语言视 为语言的艺术,将语言本身作为一种艺术, 一种美的追求。
2.树立了明确的叙事意识,在叙事方式上进行积极 的实验和探索。 • 作家自觉打破作者是以叙述者同一的、全知全能的 叙事方式。 • 重视叙事者的设置,试验运用多种叙事视角进行叙 事,如内视叙事、有限的外视叙事、内视角交叉移 位叙事等。

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导言

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导言
[ 中图分类 号 ] 1 0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7 9 9 ( 2 0 1 4 ) 0 2 — 0 0 2 8 — 0 6
2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期 , 小 说 理论 开 始 发 生 变化 。 王 蒙 的小 说 理 论 , 显 然 是这 种 变 化 的 最 直 接体 现 。 王 蒙 小说 理 论 追求 “ 摆 脱 了戏 剧 性 的小 说 的写 法 ” , 重视 “ 写 主观 感觉 ” _ l J 。 王蒙 认 为 , 小说 要 表 现 人 的精 神 世
第4 l 卷 第 2期
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
— —
《 中 国新 时期 小说 理 论 资料 汇 编 》 导 言
周 新 民
( 湖北大学 文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2 )
[ 摘
要 ]2 0世 纪 8 0年 代伊 始 , “ 十七 年 ” 时期 确 立的 小说理 论规 范 受到 冲 击 , 王 蒙、 高行健 等人 的 小说理
研究 。
第 2期
周新 民 : 新 时 期 小 说 理论 综 论
说理论来说 , 尤为重要 。 西方小说理论的译介 , 直接推动了新时期小说理论 的裂变 。 小说人 物理论 、 情节 理论 、 主题理论 、 语言理论 多个领域 , 都有新的创建 。 现实 主义小说理论把典型人物形象塑造作为小说理论 的中心。 但是 , 2 O 世纪 8 0 年代小说理论对人 物理论的关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何为人物形象 , 成为小说人物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 。 王蒙曾说 : “ 文学 要写人 , 这是不成问题 的, 但人是否就等于人物 ? 人物是否就等于性格? 不见得 。 我们可 以着重写人的命
识 流小说理论 。 王蒙的《 夜的眼》 、 《 海 的梦》 、 《 春之声》 等小说 , 广泛 地深入 到人物 内心心理活动 , 引起批 评界的惊呼 : “ 王蒙如此热衷于 ‘ 意识 ’ 的流动 。 ” [ 3 1 高行健在《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 中专章介绍了“ 意识 流” 。

叙述的力量——论新时期小说流派的更迭与叙述方式的演变

叙述的力量——论新时期小说流派的更迭与叙述方式的演变
基 金项 目: 本史 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 学研 究规划资助项 目 八 十年代与九 十年 代 中国小说 创作之 比较 ” “ 成果。
项 目号 :J3一 W20 T0 Y 0 9
“ 先锋派பைடு நூலகம்说” ——叙 述的革命
收稿 日期 :0 6— 7—1 20 0 8 作者简介 : 张朝 丽(92 , , 建福州人 , 16 一)女 福 天津商学院教授 , 主要从 事文 学与 文化研 究。

无论成败、 无情循环的“ 功能怪圈” 。当时, 中国社会的改 革开放刚露出冰山一角, 风华正茂 、 身心健康的作曲系学 生李鸣就感到“ 累了” “ 、 认为自己有病” 要求退学。退 ,
学不成, 他就躲进宿舍, 日躺在蚊帐里, 终 在琢磨自己有
大批 优秀的 作家作 品不 断 涌现 , 使得新 时 期文 学呈现
维普资讯
”2‘ 】当我写作《 世事如烟》 , 时 其结构已经放弃了 学生似是而非地活动在随意散漫的文字中。这种结构形 破坏。 [. 对事实框架的模仿。表面上看为了表现更多的事实 , 使 式对于刚刚适应现代派小说的读者也多少提出了阅读挑 我采用了并置 、 错位 战。但是, 它正好符合“ 经典” 后现代的叙事模式 , 无 其世界能够尽可能呈现纷繁的状态 , 即“ 的结构方式。但实质上, 我有关世界结构的思考已经确 主题 、 无情节 、 无人物 ” 。
当它把一群音乐学院的“O年代新一代” 8 大学生 识流,i ”“ J兑 、新感觉, ” “ 、 J 、新写实小说” 蜕 ……这些流派 键的是 , 个人奋斗” 展示为令人心寒的尔虞我诈的同时 , 它毫 的递次更迭 , 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异常繁荣的时 的“ 进取” 的根本性的无意义——它是一个 期, 也标志着当代小说家叙述意识觉醒, 小说叙述方式发 不留情地指认了“ 生着极大变化。随着新的流派和新的叙事方式的出现,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27
谢惠敏 的形象及其意义
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感到愤懑,那么 谢惠敏思想所受的伤残就更令人触目惊心。这 个本质纯正、品行端庄的女孩子,正处于求知 心切、积极向上、活泼健壮的年华。可是现在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个教条古板、头脑僵化 甚至连四肢关节也显得不强不灵的畸形儿。她 在生活中除了知道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和 按“四人帮”在报纸上宣传的“章法”行事以 外,其余就概无兴致。从对待《牛虻》的态度 上,反映了她与宋宝琦同样的愚昧无知 。
b. 人性反思
a) 古华《芙蓉镇》 b) 善恶之争、伦理批判
c. 民族性反思
a)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b) 国民性问题、主奴意识
d. 苦难反思
a)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等 b) 生存的苦难本质与主体觉醒
B.从伤痕到反思
c. 现实社会反思
a) 谌容、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b) 因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和谐处
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 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 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反思小说类型
a. 政治反思
a) 王蒙《蝴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b) 党群关系、执政者自省
伤痕
理 性 精当 神代 的作 深家 化 。
反思
对 的现 关实 怀变

改革
70


末 到
治即具下“ 学伤
80
层文有的改 采痕
年 代 初
面 的 观 念 启 蒙 。
学 立 足 于 社 会
文 学 启 蒙 的 性

新时期小说

新时期小说

第三章新时期小说中国当代文学成教特色课程第三章新时期小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第三节“改革小说”和社会历史问题小说第四节市井乡土小说和“寻根小说”第五节“中国式现代派小说”与先锋小说第六节新写实小说与新现实主义小说第七节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第八节女性小说与新生代小说第一节概述一、新时期的小说浪潮 1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 2 、“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3 、“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4 、“晚生代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通俗小说”二、新时期小说的作家群体1 、复出作家群2、知青作家群3、新生代作家群4、女性作家群5、80 后作家群三、小说的繁荣局面1 、题材的开放2、变化多样3、艺术自觉4、少数民族作家崛起新时期作家群体“复出作家”或“归来作家”:艾青、汪曾祺、蔡其矫、牛汉、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刘宾雁、邓友梅、邵燕祥、从维熙、刘绍棠、李国文、流沙河、公刘、昌耀“知青”作家: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郑义、张辛欣、梁晓声、孔捷生、陈建功、李杭育、张抗抗、阿城、何立伟、叶辛、铁凝、李晓、多多、芒克、江河、杨炼、舒婷、北岛“文革”后进入写作活跃期的中年作家:张洁、冯骥才、古华、戴厚英、刘心武、高行健第二节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一、伤痕小说1 、伤痕小说的特点:政治批判意识、宣泄情绪、肤浅2 、《班主任》、《伤痕》分析二、反思小说 1 、反思小说的特点:历史大事反思、政策失误清理、理性色彩、艺术变革 2 、反思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分析:从维熙:“大墙文学”张贤亮:“唯物论者启示录”王蒙:“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自我批判”关于“伤痕”的讨论黄安思:《向前看啊!文艺》,――1979 年4月5日《广州日报》李剑:《“歌德”与“缺德”》――1979 年第6期《河北文艺》两篇文章认为文艺应有党性原则,应“歌德”。

“伤痕”小说暴露太多,“情调低沉”,“影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斗志”,是“向后看”的,“用阴暗的心理看待人民的伟大事业”的“缺德”文艺。

现实主义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回归、拓展和欠缺

现实主义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回归、拓展和欠缺
声 筒 。 种 对 现 实 主 义 的 改 写 和 置换 在 建 国后 尤 为 明 显 。 我 这 在 们全 盘接 收 了苏 联 的 “ 会 主 义 现 实 主 义 ” 后 , “ 命 的现 社 之 在 革 实 主 义 ” “ 命 的 浪 漫 主 义 ” 两 结 合 ” 法 之 下 . 品 中再 和 革 的“ 手 作 也找不到“ 实” 现 的踪 迹 , 剩 下 的 只有 浮 夸 和虚 饰 了 。 而 “ 所 领 导 出 思 想 、 众 出生 活 、 家 出 技 巧 ” 三 结 合 创 作 原 则 更 是 群 作 的 对 “ 实 主 义 ” 神 的全 面否 定 和 彻 底 背 弃 。 现 精 但 是 , 时 的谬 误 挡 不 住 永 恒 的真 理 , 们 对 事 物 的认 识 一 人 就 像 在盘 山公 路 上 的 前 行 ,虽 然 迂 回 。但 最 终 还 是 上 升 前 行 的 随 着 “ 文革 ” 结 束 ,社会 主义 的批 判 现 实 主 义 ” 新 观 点 的 “ 等 的 提 出 。 们 开 始 对 “ 实 主 义 ” 新 进 行 了 审 视 和 探 索 : 是 人 现 重 一 对 政 治原 貌 的恢 复 .在 拨 乱 反 正 的 大 背 景 下 出现 了 “ 痕 小 伤 说” “ 思小说” 和 反 。二 是 对 历 史 真 相 的 还原 , 新 历 史 小 说 中 在 客观重述 了“ 国共 斗 争 ” “ 日战 争 ” “ 级 与 人 性 ” 主 题 。 、抗 、阶 的 三 是 对 现 实 的 审 视 和 批 判 ,不 管 是 对 国 民的 文 化 心 理 还 是 政
现 实主 义 在 新 时期 小 说 中 的 回归 、 展 和 欠 缺 拓
孙 异 娟
( 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淮 安徽 淮 北 2 50 ) 3 0 0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历程,简述建国十七年(1949 -1966 )、文革十年(1966 -1976 )、新时期(1976 -)三个阶段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状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关键词: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发展自1949 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中国当代小说已经走过了60 多年的历程。

当代小说可以划分为建国十七年(1949 -1966 )、文革十年(1966 -1976 )、新时期(1976 -)三个阶段。

一、建国十七年小说(1949 -1966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结束,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翻身做了主人的人民欢欣鼓舞,干劲冲天……这样的现实环境决定了建国初期的小说主要着力于艺术地再现革命斗争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

革命斗争历史题材包括了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四十年代的解放战争,以及伸延到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

长篇方面,反映解放战争的小说,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描写西北战场沙家店等战役;吴强的《红日》,描写茉芜、孟良崮战役;曲波的《林海雪原》描写东北的一支抗敌小分队的传奇性抗匪斗争;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描写解放前夕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我党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

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有孙犁描绘滹沱河畔抗日图景《风云初记》,反映敌后斗争的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反映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的小说,主要有记述30 年代厦门大劫狱事件的高云览的《小城春秋》,探索展现一代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杨沫的《青春之歌》,反映20 年代香港罢工、广州起义等历史现实的欧阳山的《三家巷》,被誉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史诗的梁斌的《红旗谱》。

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小说,比较重要的有陆柱国的长篇《上甘岭》,杨朔的长篇《三千里江山》,路翎的描写志愿军情感世界后来受到批判的短篇《洼地上的“战役” 》。

14、第七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第四节--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14、第七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第四节--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二是“顽主系列”(痞子文学),如《顽主》、《轮回》、 《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 人》、《我是你爸爸》;
三是影视作品,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1990 年代写的杂文集《无知者无畏》曾经引发了王朔与金庸的 支持者的论战。
.
8
王朔的言情小说沿袭了传统言情小说以爱情为切入点的特征,重点构筑现 代青年人的情爱悲剧,在温馨浪漫的爱情环境中,展现青年人的悲欢离合。 表面看有情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实际上表现的是复杂的人生感悟。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荒谬、怪诞的西方现代生活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然反映, 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哲学思想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悲观 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充满“异化”主题;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是作家 主观创作观念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实际生活的对应 物”,是“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真正的非理性,“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是有意识的 非理性。 (黄子平:《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李洁非:《被光芒掩盖的 困难》)
《过把瘾就死》写了一对城市男女青年之间的感情折磨,表现了女性对爱 情的执著和困惑。(方言、杜梅)
.
9
《动物凶猛》在王朔的言情小说中有些特别。它写的是一个少年群体在 “文革”背景下的鲜活而迷惘的青春。其中,既有情的感动,又有性的诱 惑,还有青春的叛逆,表达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人生感悟。“动物凶猛” 的名字起得很好,写出了人在少年时期感性大于理性、兽性多于人性的现 实。(“我”、高晋、高洋、于北蓓、米兰)
残雪自小热爱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 表作品,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 阳天里的愁思》、《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 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黄泥街》、 《苍老的浮云》等,另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等。 多数作品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浅说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脉络

浅说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脉络
现 代 主义 的第 二次 交叉 。
关 键 词 : 现 代 主 义 ; 实 主 义 ; 时期 小 说 现 新
中 图分 类 号 :2 7 4 I0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6 2 (0 2 0 0 7 10 0 1 2 0 )3— 0 8—0 3
在 2 0世 纪 的 中 国文 学 中 , 新 时期 ” 以说 是 一 个 激 动 人 心 的 断 代 命 名 。这 一 时 期 的小 说 更 是 以 异 常 丰 富 “ 可 的 文 学 景 观 不 断 吸 引 着 人 们 的注 意 ,这 种 丰 富 性 最 为 突 出 的表 现 就 是 小 说 创 作 中不 断 涌 现 出新 的 潮 流 。在 短 短2 0年 中 , 说 从 新 时期 最 初 的伤 痕 小 说 、 思 小 说 、 小 反 改革 小 说 、 根 小 说 , 寻 中经 先 锋 小 说 的勃 起 , 至 9 直 0年 代 的 现 实 主 义 冲击 波 小 说 , 乎 重 演 了 1 几 9世 纪 中 期 以来 世 界 范 围 内所 有 重 要 的小 说 流 派 和潮 流 。 面 对 这 纷 然 杂 陈 的文 学 景 观 ,我 们 应 该 用 怎 样 的参 照 坐 标 来 给 他 们 做 定 位 呢 ? 当我 们 站 在 历 史 观 察 者 的 立 场 来 看 待 新 时 期 小 说 时 , 们 可 以 发 现 , 实 主 义 仍 然 是新 时 期 小 说 的 强 大 传 统 。而 西 方 现 代 主 义 的 引入 和 我 现 发 展 ,则 在 一 定 时 期 内形 成 了与 现 实 主义 价 值 体 系 相 对 抗 的 力 量 。这 里 我 们 可 以用 两 条 起 点 不 同 的 曲线 的相 互 分 离 与 交 叉 来 描 述 新 时 期 小 说 的发 展 。 在 用 这 样 的双 重 曲线 来 分 析 小 说 潮 流 之 前 , 我们 必 须 先 界 定 现 实 主 义 的概 念 。按 照 我 的理 解 , 实 主义 的 现 文 学 精 神 应 该 是 理 性 和 启 蒙 ,创 作 原 则 是 真 实 地 反 映 现 实 生 活 ,表 现 手 法 包 括 重 视 细 节 的 刻 画 和 塑 造 典 型环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耿富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学创作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新时期短篇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支最突出的部分,它取得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无与伦比的。

如果我们把建国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原则概括为有限的革命现实主义,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概括为反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则完全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表现了相当充分的革命现实主义原则。

具体来看,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禁区之一———写社会主义现实的阴暗面时期即文革造成的伤痕,所谓“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文革十年”里“四人帮”罪行的揭露。

作品的主旋律是写苦难,写悲剧,写哀痛,是对“四人帮”累累罪行的控诉;对无数受害的干部、知识分子、“知青”以及一些普通群众的不幸给予同情和抚慰。

这类文学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

另有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牧马人》、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叶辛的《蹉跎岁月》及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

二、突破禁区之二———反思历史的“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主旋律是感情的愤怒的发泄,激动有余而思辨不足。

它继承了伤痕小说大胆揭露的特点,但是它的内容深度和涉及时间的广度要远远超过了伤痕小说。

它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曲折性,写出了贯彻“左”倾政策而制造的人“妖”颠倒的现实,也描写了老干部的自省意识。

如古华的《芙蓉镇》、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及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和张弦的《记忆》等。

三、突破禁区之三———改变“车间文学”的模式,反映当前改革内容的“改革文学”“改革文学”主要反映企业管理的改革,如蒋子龙的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后涉及到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再后着意描绘改革中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以上这些作品基本上是沿着现实主义传统创作的,是对以往革命现实主义的恢复,并且有所发展。

亦新亦旧的时代——关于1980年前后的小说

亦新亦旧的时代——关于1980年前后的小说

亦新亦旧的时代——关于1980年前后的小说董之林内容提要1980年前后的新时期小说与“文革”前十七年文学在思想意绪、艺术想象和表现手法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品不是历史断裂的产物,在政治效应和审美倾向上,作为历史的承接物,恰恰是在十七年小说传统基础上,它们才步入新时期文学探索的旅程。

特别是在当时“知青”和“中年知识分子”这两大创作群落中,无论小说家求同存异,还是求异存同,其中的历史情结,都将这个新旧交融的时代展示得如此真切。

关键词:亦新亦旧十七年新时期艺术合成(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化中,政治变更永远是最令人震撼的一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形成小说发展的特殊阶段;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也标志另一个文学时期开始。

关于当代文学的历史如何确定,其实,基本分歧早已潜藏在变动不拘的生活史中。

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经历,既漫长,又多灾多难,这就使无数文学志士仁人在战乱、颠簸与贫病交加的生活里,内心幻化出一个美妙的纯文学或纯艺术之梦。

但世事无情,现实总难满足人的主观愿望,哪怕这愿望相对于宏大的历史,仅仅是一点微小的吁求。

文学无法回避政治、时代的影响,“文革”十年过后,粉碎“四人帮”这一政治事件,又将人们拉回到以政治变更作为文学史分期的叙述起点: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不仅意味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阶段结束,而且预示“新时期文学”到来。

就连以重大政治事件作为文学分期标志本身,也无法脱离“拨乱反正”的时代需要。

“新时期虽然肇始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但新时期文学的“发端和序幕,却应该追溯到‘四·五’人民革命运动中出现的革命诗歌”1;与“四·五”诗歌的意象遥相呼应,小说作为一种叙事逻辑更为缜密的文体,以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为起点,便幡然投入批判“文革”的时代洪流。

历史被颠倒过来,曾被“文革”指斥为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教师,已成为正义的化身;“文革”中“反潮流”的英雄,此时变成愚昧无知、有待启蒙的对象。

新世纪文学的四个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的四个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的四个关键词善根上个世纪末,我在为一位友人的小说集写序时曾提到“善的力量”,并预测,“再翻过一个小山岗,就可以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了……当善的曙光初现,善也许会成为下一个世纪里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这样预测是因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确实有些荒芜了。

大街小巷布满了森严的防盗铁网,恍若动物园大扩建。

从官场到民间,腐败在蔓延,道貌岸然背后的阴毒、贪婪和无耻见得多了。

报载:有人在哄抢死难者的财物;车箱内恶人在抢劫、强奸……那么多人竟都成了敢怒不敢言的看客。

有人甚至断言,中国只有牺牲掉一代人才可能富强。

在有些人看来,贫穷引发的瘟疫只有用富足去遏制,理想的善有时恰恰需要通过现实的恶为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千差万别的个体的“恶”会集结成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否定“恶”的合力,不充分的现代化带来的弊病只有充分的现代化才能克服,进步总要付出代价。

但“牺牲一代人”这样的代价也太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一些作家作品中随波逐流的泰然与冷静。

新时期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为建设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而进行的善的耕耘,应该说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事实。

但近年来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心理阴暗、格调灰暗、前景幽暗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反腐败成了展示腐败、揭示人性成了展览人欲、张扬个性成了展露极端个人主义……在物欲、肉欲泛滥的夜色中,荣辱观的错乱显示着善的迷失。

对此,时有“解构崇高、”“解放压抑”之类宏论唱和,这无异于将“个人化”推向“猿人化”的深渊。

有些不愿随波逐流者则在自家书房里“坚壁清野”――惟恐那些不良读物让自己的子女读到。

且不说助长罪恶的罪恶,是否还可以说,这种对罪恶的漠视也是一种罪恶呢!应当对有着父亲和母亲身份的作家提出基本的要求:设置层层栅栏、给恶贴上耻辱的标签,让恶像老鼠不能招摇过市,一步步显示善的力量,以“救救孩子”,减少我们的代价;还应当对有着知识分子身份的作家提出更高要求:即使不能根除也应当扼制恶的自由横行,举起森林般的笔,筑起绿色长城,向所有的阳光下的罪恶说“不”!以此推动历史的进步。

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的开题报告

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的开题报告

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的开题报告题目: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关键词:小说,苦难,叙事,新时期摘要: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同时,苦难题材的小说也逐渐占据了文学市场的一席之地。

这些小说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苦难,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美好。

本文从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角度入手,探讨了小说在叙事方面所采用的手法及其意义,试图在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新时期小说中苦难叙事的表现形式与文学特色。

正文:1.概述新时期小说的苦难叙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伴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等现象的出现,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些小说中的苦难现实,往往与生活中的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小说中反映的苦难题材,人们窥见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美好。

2.小说中的苦难叙事手法(1)描写细腻的生活场景小说中的苦难叙事,往往是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细腻,通过对细节的关注,暴露出人们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苦难。

如韩寒的小说《三重门》中,作者将目光聚焦于“鸟屋”,将普通人从外表看来平凡无奇的生活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

(2)塑造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重要因素之一。

苦难题材小说中,作者往往会塑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在小说中的情感、性格、价值观念等都是多方面复杂、矛盾的。

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揭露了社会上不同群体所面临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3)叙事的非线性结构小说中的叙事方式通常会受到作者本身创作风格和主题意义的影响。

苦难题材小说中,一些作者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来处理故事情节。

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就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有节奏感和张力感。

3.小说中的苦难叙事意义小说中的苦难叙事,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探索。

这样的小说既是一种文化呈现方式,也是对现实的人性阐释。

它们通过对人性内在的渴望和希望的表达,给人类生活中的所有幸福与快乐增添了一份更加丰富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用五个关键词来说明它的特点,那只是泛泛其谈而已,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而百花齐放,可以说新时期小说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联;而新时期小说的发展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外,西方文学思潮对其的影响可谓是深远巨大,而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思潮的碰撞,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多条道路。

以下就是我总结出来的五个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回忆伤痛”
20世纪70年代末,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一举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经历了十年动乱,从“四人帮”专制主义桎梏下解放出来的人民,从而投入到了揭批“四人帮”的运动。

一度被禁锢的小说创作和整个文坛出现了生机,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

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被称为第一篇正真具有新时期意义的小说,也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

《班主任》的发表,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她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坐标点,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学的正真转机,被公认为是新时期小说和伤痕文学的发端作品。

《班主任》发表于1977年11月,当时人们刚从噩梦中醒来,痛定思痛,对于“文化大革命”和极左路线的罪恶,人们正在进行愤怒声讨和血泪控诉,对“文革”和极左路线给人们身心造成的严重创伤记忆犹新。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代表大家共同心声和共同愿望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共同情感,《班主任》正好以小说的形式满足了这一要求,揭开了新时期小说的第一页。

此外,伤痕文学恢复了“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品质。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深厚的生活功底、深沉的社会思考以及对农民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遭遇,反映了1975年“文革”后期四川农村的生活现状,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再现政治动乱、经济凋敝、信念动摇的社会风貌,展现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二:“反思伤痛”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波澜壮阔、奔腾不息,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作家们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整个社会意识的急剧变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伤痕小说只
是停留在对“文革”十年的揭露和批判,不再满足于对创痛的泛泛描写。

在社会反思、文化反思的大环境下,小说把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联系起来,从而出现了“反思”小说的创作思潮。

古华的《芙蓉镇》乃是反思小说的代表作。

《芙蓉镇》从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在历次极左运动的遭遇,揭露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极左运动给普通人带来的创痛,从人物遭遇折射时代的反光。

小说女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农村善良妇女的命运缩影;秦书田是这三十年来我国知识分子坎坷遭遇的代表;而网球赦则是那些热衷于整人的“运动根子”的活的画像,小说把“史”推到幕后,通过对这些人物生活的社会风情民俗的描写,揭示了极左思潮下社会生活的本质。

关键词三:“关注改革”
早在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时期,就有许多作家关注祖国建设的改革步伐,敏锐地从中吸取创作题材,积极观察、思考着急剧变革的时代里人民在变革中精神面貌的发展变化,写出一些反映我国人民踏上“四化”建设征程的小说,这类小说,人们称之为“改革小说”如贾平凹的《浮躁》。

《浮躁》在80年代广阔的背景下,真实地描写了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既热情地描写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又真实地描写了改革过程中的新矛盾和新弊端。

最突出的特点是,该作品从文化的深层,深入地探讨我们民族在改革过程中的阵痛与羁绊。

《浮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改革开放初期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如金狗和雷大空,他们都是浮躁年代浮躁人生的代表。

关键词四:“后现代主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在走向世界和实现文学现代化的口号之下,存在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潮水般涌入国门,对一批有着标新立异的先锋意识的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冲破传统小说的文体规范,使小说呈现出一种随心所欲、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形式,故他们被称为“先锋派”,其作品便是“先锋派”小说。

先锋派小说明显地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轫于二战后的后工业后现代社会,与传统的现代主义有着一定的继承性,但在更多的方面。

它却批判了陈腐的个性主义和现存的等级制度,反对一切的假象的中心或权威,对现存的制度从怀疑走
向反叛,所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选择。

先锋派作家残雪的作品,明显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黄泥街》以女性视点观察变幻不定、神秘莫测的现实世界,现实如梦幻一样让人感动郁闷、焦躁,现实只是噩梦的延续。

男人和女人之间充满了隔膜与敌视。

女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被人窥视,无处藏身,同性的压抑令其窒息,而男权的压制令其更加焦虑,从而展现出了由于女性的敏感、自卑和自尊造成的难以理喻的生存世界和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

马原、洪峰的作品也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色彩。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中“叙述圈套”以及对小说真实性的颠覆,洪峰作品《奔丧》、《瀚海》中对一切包括父亲死亡都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以及他们作品的语言操作对文本含义的颠覆,都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反文化、反传统的特点。

关键词五:“历史多重讲述”
80年代中后期,新时期小说在经过了现实主义的当代关照和浪漫主义的淡化之后,历史又赢得了作家们的普遍青睐,文坛上出现了新历史小说的创作潮流,如苏童的《红粉》、《妻妾成群》、《米》,余华的《一个地主之死》、《活着》,莫言的“红高粱系列”等,他们用新的历史视角讲述历史事件,多重讲述历史。

在《妻妾成群》中,苏童以前所未有的细腻丰富的直线型叙述,详细地描述了陈氏家庭中一群姨太太的凄婉遭遇和可悲命运;苏童舍弃了他以往常用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而以四太太颂莲的眼睛为视察和叙述的视角。

颂莲既是小说主人公,又是作者的叙述主题。

作为大宅院里的女人颂莲以她敏感多疑的眼光一滴不漏地扫描了陈家所发生的一切,当颂莲的视点中的变故超过她心灵承受能力后,颂莲发疯了。

在小说结尾处,叙述视点则转移到陈家新娶的五姨太太文竹眼里,和颂莲刚进陈家一样,文竹又将在陈府上演另一个颂莲的故事,这是苏童的高明之处,也是传统小说中常用的手法,《妻妾成群》的终篇即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余味无穷。

新时期小说思潮迭起、流派纷呈,各种小说流派在各自的时空中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同时又和其他的流派构成整个新时期小说百花园的异彩纷呈;新时期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人们生活和心灵世界的内在联系,在文坛上正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