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蒸发
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
第五节 蒸发源的类型
真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根据其使用目的不同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从最简单的电阻加热蒸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都属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 物质的蒸发源。 物质的蒸发源。
第一节 真空蒸发镀膜原理
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 一.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是 在真空条件下,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蒸发物质使 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 之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 体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体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无 线电、光学、原子能、 线电、光学、原子能、空间技术 等领域。 等领域。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24
P (P ) v a
MT 22 P (Torr) ≅ 3.51×10 v 分子/(厘 2 ⋅ 秒 米 ) MT
分 /(厘 2 ⋅ 秒 子 米 )
m M −4 Rm = mRe = P ≅ 4.37×10 P (Pa) 克/(厘米2 ⋅ 秒 ) V V 2π RT T M ≅ 5.84×10 P (Torr) 克/(厘 2 ⋅ 秒 米 ) V T
三个基本过程: 四. 三个基本过程:
(1)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固相或液相 )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 →气相)的相变过程。每种蒸发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 气相)的相变过程。 气相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其中有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2)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即这些粒 )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 飞行过程。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飞行过程中与真空室内残余气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取决于蒸发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以及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基距 基距。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 基距。 淀积过程, (3)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淀积过程,即蒸气凝聚、 )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淀积过程 即蒸气凝聚、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由于基板温度远低于蒸发源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 温度, 温度,因此沉积物分子在基板表面将发生直接从气相到固相 的相转变过程。 的相转变过程。
第四章-蒸发
法除去,否则不但损失物料,而且会对冷凝设备、蒸发器的传热面产生 污染,降低热流量
二、影响蒸发效率的因素
生产强度: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积上所蒸发的溶剂或水Βιβλιοθήκη 量。(表示蒸发设备的效率)
W K t m U A i t
U——生产强度;W——蒸发量;A——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K——蒸发器的传热总系数;△tm——加热蒸汽饱和温度与溶液沸点之差
原理:料液预热到接近沸点时由
蒸发器底部送入,进入加热管时
立即受热沸腾汽化,溶液在高速 上升的二次蒸汽带动下,沿管壁 边呈膜状向上流动边蒸发。到达 分离室后,完成液与二次蒸汽分 离后由分离室底部排出。
气冷凝所致,而真空装置仅是抽吸蒸发系统泄漏的空气、物料及冷却
水中溶解的不凝性气体和冷却水饱和温度下的水蒸气等,冷凝器后必 须安真空装置才能维持蒸发操作的真空度。常用的真空装置有喷射泵、 水环式真空泵、往复式或旋转式真空泵等。
4、 常用的蒸发设备
(1)循环型蒸发器
特点:溶液在蒸发器中循环流动,溶液在蒸发器内停留时间长,溶 液浓度接近于完成液浓度。
3 )外热式蒸发器
操作流程(通常采用真空蒸发工艺)
先开真空阀,抽至一定真空度,
进料,关闭进料阀;
开启蒸气阀门,加热;
抽样检查,达到规定的浓缩程度
后,关闭真空系统,蒸气阀门, 室内恢复常压后,打开放料阀。
3 )外热式蒸发器
优点:
降低了整个蒸发器的高度,便于 清洗和更换;
循环速度较高,使得对流传热系 数提高;
有利于蒸发进行。 有效成分耐热,溶剂无毒、无害、不易燃烧、无 经济价值者可用此方法。
(一)常用蒸发方法
第四章--蒸发器
越接近冷表面处饱和空气的状态,理想情况下出口空气的状态可以
达到点S的状态。
理想情况下空气与蒸发器冷表面的换热热流量max (KW )为:
max qm (h1 hs )
实际情况下的换热热流量为: qm (h1 h1)
接触系数s:s
h1 h1 h1 hs
只有部分传热面积与液态制冷剂相接触,表面传热系数 相对较小; 充液量少,润滑油容易返回压缩机;
依靠泵强迫制冷剂在蒸发器中 循环,液体循环速度大小由泵 调节,制冷剂循环量是蒸发量 的几倍,沸腾换热强度较高, 润滑油不易在蒸发器内积存。
依靠泵把制冷剂喷淋在传热面 上,蒸发器中制冷剂充灌量很 少,液柱高度不会对蒸发温度 产生影响。
交换热流量为:
ds (a t-ts)dA
式中:a 外表面的显热传热系数,W /(m2 K )
(t-ts) 湿空气与水膜之间的温度差,基本等于湿空气干球温度与
外壁面温度之差。
在微元面上的潜热交换热流量dl =(d-ds)rdA 式中: --传湿系数,kg/(m2 s);
t0 Z p0 Z 系数,K / kPa,对于不同制冷剂仅为饱和温度t0的函数, 可查140页的表4 4。 3、制冷剂液体高度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 4、制冷剂在微细内翅管中的沸腾换热: 传热的增强明显大于压降的增加,成本比较低。
微细内翅管剖面图
5、纯制冷剂在管内的沸腾换热
TP 1
d,ds 湿空气、水膜表面饱和湿空气的含湿量,kg / kg(干空气); r--水的比潜热,J/kg。
在微元面上总交换热流量
d=ds dl [a (t ts ) (d ds )r]dA
引入路易斯数Le
化工原理自测题
第四章 蒸发1、用一单效蒸发器将2500kg/h 的NaOH 水溶液由10%浓缩到25%(均为质量百分数),已知加热蒸气压力为450kPa ,蒸发室内压力为101.3kPa,溶液的沸点为115℃,比热容为3.9kJ/(kg ·℃),热损失为20kW 。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下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单位蒸汽消耗量。
(1)进料温度为25℃;(2)沸点进料。
解:(1) 求水蒸发量W应用式(4-1)kg/h 1500)25.01.01(2500)1(10=-=-=x x F W(2)求加热蒸汽消耗量应用式(4-4) r Q Wr t t FC D L010')(++-=由书附录查得450kPa 和115℃下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为2747.8和2701.3kJ/kg 则进料温度为25℃时的蒸汽消耗量为:kg/h 18208.2747102.71005.41078.88.27473600203.27011500)25115(2500465=⨯+⨯+⨯=⨯+⨯+-⨯=D 单位蒸汽消耗量由式(4-5a )计算,则21.1=W D原料液温度为115℃时kg/h 15008.27473600203.270115002=⨯+⨯=D单位蒸汽消耗量0.12=W D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原料液的温度愈高,蒸发1 kg 水所消耗的加热蒸汽量愈少。
2、试计算30%(质量百分数,的NaOH 水溶液在60 kPa (绝)压力下的沸点。
解:''ΔT t A +=T ‘查 蒸汽在600kPa 下的饱和温度为85.6℃,汽化潜热为2652kJ/kg'Δ由式(4-9) 常''f ΔΔ=可求其中 f 由式(4-10)求得,即785.01.2652)2736.85(0162.0')273'(0162.02=+=+=r T f查附录 常'Δ为160℃则 常'Δ=160-100=60℃1.47785.060'=⨯=∴Δ℃即 7.1321.476.85=+=A t ℃3、在一常压单效蒸发器中浓缩CaCl 2水溶液,已知完成液浓度为35.7%(质分数),密度为1300kg/m 3,若液面平均深度为1.8m ,加热室用0.2MPa (表压)饱和蒸汽加热,求传热的有效温差。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Ei E过冷却水面-E冰面
冰分子脱出冰面所受 的束缚比水分子脱出 水面的束缚大
E冰面 E过冷却水面 100%
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存情况在云中很普遍 冰晶效应 如果实际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水汽压之间:
es (过冷却水滴) ea (实际水汽) es (冰晶)
蒸发
凝华
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不断凝华而 增大,在冰和水之间水汽转移现象。 冰晶效应: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 水汽转移的作用
E>e 未饱和 蒸发 E=e 饱和 动态平衡 E<e 过饱和 凝结
4
水 融解线
蒸发线
升华线
水的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 件下: (1)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 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的区 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
蒸发过程:较大动能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 度降低。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 量,这部分热量等于蒸发潜热L,L 与温度t有如下 的关系: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凝结
水汽输送
凝结
降水
蒸发 植物蒸腾
湖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海洋
下渗
地球上水分循环过程对地-气系统的热量平衡和 天气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
大气中 (二)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的水分
(三) 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
(一)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
1、水相变化
辐射雾多发生 在夜长、气温低的 冬季。只要满足条 件,在大部分地区 均可形成。
29
(4)混合冷却:当温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 团空气水平混合后,也可能产生凝结。由于饱和水 汽压随温度的改变呈指数曲线形式,就可能使混合 后气团的平均水汽压比混合气团平均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大。
石油产品分析第四章
5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 性。 50%的馏出温度越低,平均蒸发性越 好,启动时燃烧汽油量越多(发热量越 多),缩短发动机的升温时间并减少耗 油量。 车用汽油的50%馏出温度还影响汽油 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和工作的稳定性。
9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重质组分 含量的多少。 重组分多,气化状态差,燃烧不完全。 我国规定车用汽油的90%馏出温度不 高于190 ℃。 终馏点表示燃料中最重馏分的沸点。 此点温度高,易稀释润滑油,增大机 械磨损。燃烧不完全,会在气缸上形成 油渣沉积或堵塞油管。
分子数与返回变成液体的分子数恰好相 等时,容器中的液相与气相就保持相对 平衡(动态平衡简称动平衡),称之为饱和 状态,此时液面上的蒸气称之为饱和蒸 气;而在气液两相未达到动平衡时液面上的蒸气称为不
饱和蒸气。
2.影响油品饱和蒸气压的因素 油品含轻组分越多,饱和蒸气压越 高。在一定温度下,油品的馏分越重, 饱和蒸气压越小,而油品的组成是随汽 化率不同而改变的。在一定量的油品汽 化过程中,由于气相中轻组分含量多, 因此当汽化率增加时,则液相组成逐渐 变重,其蒸气压不断降低。
恩氏蒸馏测定操作简单、迅速,结果易 重合,对评定石油产品特别是评定轻质 油品的使用性质、控制产品质量和检查 操作条件等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是采用真空设施,利用各组分 相对挥发度的不同,使混合物在低于正 常沸点的情况下得到分离的过程。 适用于在常压下蒸馏可能分解的石油产 品,如燃料油、蜡油、重油等重质馏分 的馏程。即适用于测定最高温度达 400℃时,能部分或全部蒸发的石油产 品的沸点范围。
3.判断发动机燃料贮存和运输时的损失 油品含轻组分越多,其饱和蒸气压越高, 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蒸发损失也越大。 当贮存、灌注及运输汽油时,轻质馏分总会 有损失,根据汽油饱和蒸气压可判断出轻质 馏分的损失程度。汽油的蒸气压越大,在贮 存时的蒸发损失也越大。这不仅造成损失大, 还污染环境,而且增大了着火的危险性。 4.判断发动机燃料启动性能的好坏 蒸气压过低会影响油料的启动性能并减 少了燃烧性能良好的轻组分。因此根据不同 的季节分别规定了对蒸气压的要求(例如国 家汽油标准就分别规定了冬季和夏季的蒸气 压指标)。
蒸发
(2)经济性 结论: ▲多效蒸发的生蒸气经济性 (W/D) 理论值与效数成正 比,其经验值也随效数增多而增加,但不成正比。
加热蒸汽 D,Ts,H
加热室
冷凝液
D,Ts,hc
完成液(FW),w1,t1,c1,h
1
单效蒸发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示意图
2、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对蒸发器进行热量衡算得:
DH Fh0 WH 'Lh1 D hc QL 或Q D(H hc ) WH 'Lh1 Fh0 QL 式中Q 加热蒸汽消耗量,kg / h H 加热蒸汽的焓,kJ / kg H ' 二次蒸汽的焓,kJ / kg
逆流加料流程
加热 蒸气
不凝性气体 冷却水
料液
完成液
水
逆流加料蒸发流程
即加热蒸气走向与并流相同,而物料走向则与并流相反。 这种加料的特点是各效中的传热系数较均匀,适于处理黏度 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料。
平流加料流
料液
加热 蒸气
不凝性气体 冷却水
水
平流加料蒸发流程
即加热蒸气走向与并流相同,但原料液和完成液则分别从各 效中加入和排出。这种流程适用于处理易结晶物料。
几个概念 * 加热蒸汽(生蒸汽):蒸发过程所用的加热蒸汽; * 完成液:浓缩后的溶液; * 单效蒸发 :产生的二次蒸汽不加利用,直接冷凝排出; *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作为串联使用的下一个蒸发器的加热蒸汽。
三、蒸发操作的分类
按操作方式:间歇式、连续式; 按二次蒸汽的利用情况: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按操作压力:常压、加压、减压(真空); 真空蒸发的优点:提高传热温差、利用低压蒸汽作为热源、 对热敏性物料的蒸发有利。
新课标人教版蒸发PPT教学课件
B. H2O2被还原成H2O.
C.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
练习 2
已知药剂乌洛拖品是一 种生物碱,该共价化合物含 C .H .N三种元素,每个分子内有四个N原子,且四个N原 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如白磷分子),每两个N原子间都 镶嵌着一个C原子,又知其分子内没有C-C单键和C=C不 饱和键,则
单键 双键和 叁键
共价键: 键长 键能 键角
极性键 非极性键 A-B A-A
共价键理论要点:
1、饱和性: 如:He C 4价;H 1价;O 2价。 CH4 CH3 CH5 -CH3 化合价与价键数有区别
2、方向性:
例1
例2
二、分子结构
常见”分子”的结构
Cl2 、O2 、N2 . H2O 、 CO2 、 NH3 .P4
结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和 酒 精 自 然 蒸 发
蒸 发 吸 热 的 应 用
影 响 蒸 发 快 慢 的 因 素
洒水车
在夏日的都市, 洒水车给人们带 来一阵阵的清 凉.
一、化学键
化学键
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
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
共价键的键参数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点击演示视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想一想:
加快蒸发的具体办法. 减慢蒸发的具体方法.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不同的液体在相同的情况下蒸发快慢也不同.
水和酒精的蒸发比较(点击进行视频演示)
洒水车
(点击观看图片)
蒸发吸热
液体在汽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同样需要吸收热 量. 蒸发吸热的应用(点击进行视频演示)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板式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
Outlet refrigerant Inlet water
Inlet refrigerant Outlet water
2014/2
22
板式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
A向 A B B向
Ⅰ
Ⅱ
Ⅲ
制冷剂 水
23
2014/6/2
23
2014/6/2
二、冷凝器的热工性能
1. 不同冷凝器的传热性能比较
2014/6/2
9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主要优点
传热系数较高,耗水量较少,操作管理方便,但是要 求冷却水的水质要好,清洗水垢时不太方便,需要停 止冷凝器的工作。 这种冷凝器一般应用在中、小型制冷装置中,特别是 压缩式冷凝机组中使用最为广泛。
2014/6/2
10
(3)套管式冷凝器
套管式冷凝器一般用于小型 氟利昂制冷机组,例如柜式空调 机、恒温恒湿机组等。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工作原理: 水:冷却水从上部通入管内,吸热后排 入下部水池。顶部有配水箱和带斜 槽的导流管嘴。 通过斜槽沿切线方 向流入管中,沿管壁螺旋状向下流 动,形成一层水膜,提高冷却效果, 还可节水。 制冷剂:从中部进入管束外空间,冷 凝液沿管外壁流下,聚集于底部, 从出液管流出。 特点:占地小,无冻结危险,可安装 在室外,便于清除铁锈和污垢,对 水质要求不高;冷却水量较大,体 积笨重,多用于氨系统。
2014/6/2 14
空冷式冷凝器特点:
3. 采用空冷式冷凝器时,由于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冷 凝温度较高,为获得同样的制冷量,压机的容量大
20%,且运行费用较高。
4. 空冷式机组多用于小型和移动式制冷机组及缺水地 区的氟利昂系统中。 5. 应防止冬季运行压力过低,蒸发器缺液,制冷能力 降低。
第四章 蒸发与蒸散 41 蒸发机制
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
© KTLee
1
4.1 蒸發機制 蒸發機制是遵循 Fick 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的水汽分子擴散過程,蒸發量與風速以及水汽壓力 對飽合水汽壓力之差值成正比,其關係可表示為
E = K eVa (es − e )
式中E為蒸發率[L/T];es與e分別為飽和水汽壓力與 水面上層空氣之水汽壓力;Va為風速;Ke為氣體擴 散係數。其中es與T之關係如
第四章 4.1 4.2 4.3 4.4 4.5
蒸發與蒸散 蒸發機制 自由水面之蒸發估計方法 蒸散機制 蒸發散估計方法 減少蒸發散方法
蒸發散是指地表上所有液態或固態的水轉變成大 氣中水汽之歷程,因此其中包含河川、海洋、祼露土 壤以及植物表面等液態水之蒸發現象,以及經由植物 根系吸收水份,而後散失水份於葉面之蒸散現象。
E= Δ En + γ p Ea Δ +γ p
式中E為蒸發率;En為應用淨輻射量計算所得之蒸發 率;Ea為應用質量傳遞法計算所得之蒸發率。若上述 E、En與Ea之單位均為cm/day,則Δ與γp均為mb/℃。
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 © KTLee
9
4.2.5 蒸發皿量測法 決定自由水面蒸發最直接的方法,為利用蒸發皿 量測蒸發率。一般蒸發皿是以鍍鋅鐵或其它合金製成 ,蒸發皿內之水位變化可利用高精度鉤尺量測而得。 美國氣象局之A型陸皿(class A land pan),直徑為4 ft, 高為10 inch;通常皿內水位常保持約7 ~ 8 inch。 自由水面的蒸發量應低於蒸發皿之實際量測量, 所以 E = CpEp 式中Cp為蒸發皿係數(pan coefficient),Ep為蒸發皿實 際量測量;美國之年平均Cp值約為0.7。
[Qs (1 − a ) + Qa ] − [Qb + Qh + Qe ] = Qt
第四章 冷凝器与蒸发器
干式壳管蒸发器
U型管式 型管式
37
干式壳管蒸发器的特点
适用于氟利昂系统(易于回油 适用于氟利昂系统 易于回油) 易于回油 结构紧凑, 结构紧凑,可用于冷水机组 载冷剂不易冻结 制冷剂充注量少(系统可不设贮液器 制冷剂充注量少 系统可不设贮液器) 系统可不设贮液器 可用热力膨胀阀供液 装配工艺较复杂
壳管式 满液式 干式 水箱式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直接冷却空气
强制通风式 自然对流式(冰箱蒸发器等) 自然对流式(冰箱蒸发器等)
28
一、 满液式蒸发器 1. 卧式壳管蒸发器
液面高度 70~80% 氨:70~80% 氟利昂: 氟利昂:55%~65%
管外:制冷剂 管外: 管内: 管内:冷冻水
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重要性
制冷系统四大部件之中的两大部件
吸热设备(蒸发器) 吸热设备(蒸发器) 放热设备(冷凝器) 放热设备(冷凝器)
制冷系统换热器的特殊性(与其他热力换热器 制冷系统换热器的特殊性( 相比) 相比)
工作压力和温度范围比较窄 介质间的传热温差小 换热器与压缩机需要匹配( 换热器与压缩机需要匹配(对系统冷凝温度和蒸发 温度有决定性作用) 温度有决定性作用)
K
(W/m2K)
550-650 500-600 450-550 30-45 约14
满液式
干式
直接蒸发空气 冷却 冷排管(自然 对流)
40
2. 影响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因素 (1) 机理 )
制冷剂侧
蒸发换热
冷却介质侧
冷水器: 冷水器:水或载冷剂 直接蒸发式:空气, 直接蒸发式:空气,强制和自然对流
41
2. 影响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因素
30
化工原理1_7章习题答案解析
在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
(a)
或 (b)
其中:z1=0;p1=0(表压);u1≈0
z2=7m;p2=20×103Pa(表压)
已知泵入口管的尺寸及碱液流速,可根据连续性方程计算泵出口管中碱液的流速:
m/s
ρ=1100kg/m3,ΣWf=40J/kg
第六章蒸馏···································································(95)
第七章固体干燥·······························································(119)
解:
混合液密度
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kPa,一操作中的吸收塔塔内表压为130kPa。若在大气压力为75 kPa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内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
解:
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kg/m3的液体。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其读数为58 kPa。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简化:
12.一水平管由内径分别为33mm及47mm的两段直管组成,水在小管内以2.5m/s的速度流向大管,在接头两侧相距1m的1、2两截面处各接一测压管,已知两截面间的压头损失为70mmH2O,问两测压管中的水位哪一个高,相差多少?并作分析。
解:1、2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其中:
说明2截面处测压管中水位高。这是因为该处动能小,因而静压能高。
6.为测得某容器内的压力,采用如图所示的U形压力计,指示液为水银。已知该液体密度为900kg/m3,h=0.8m,R=0.45m。试计算容器中液面上方的表压。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如果未知函数改用土壤水吸力s,则相应的定解
问题为
K
s
ds dz
1 E
解为:z
s
0
s
1
0
dS
E/K
s
z0
为了对上式进行积分,Gardner(1958)
将导水率用下面的函数形式表示:K
s
sm
a1
a2
。
再令 E / a1 a2 1
从而
z
1 sm
ds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4.3.1 稳定蒸发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及吸力分布
4.2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定解问题
4.2.2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运动的定解问题
(2) 边 界 条 件
1)当土柱底部为不透水层,显然土壤水通量在底部 边界处为0,即
J wz L 0;
2)又如土柱底部为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处土壤基质势
为0,即 m zL 0
3)又如实为无限长土柱但只分析有限长土柱,且蒸发
Ks
aa21/s,m上式可H近似aE1取aE11为a2 :1
arctan
EsH 2 a1 a2E
当m=2时,由上一幻灯片中(1)可得:
H
a1 E
arctansH
E a1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ez
EDv
ed
e0
d
(3)
式中:
Dv为水汽在干土层中的扩
散系数,与土壤质地、 结构有关;
ed 为干土层以下蒸发区的
水汽压力,与有关;
d 为干土层厚度。
干土层 e0
d
ed
From Eqn. (2) & Eqn. (3)
第四章 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4–1 馏程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 第四章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讲述] 学习任务1、了解燃料油的使用要求;2、理解各评定指标的基本概念;3、掌握各评定指标的意义、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形成单项测定的操作技能。
[讲述]蒸发性能又称为气化性能,它是指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否迅速蒸发为蒸气的能力。
对于内燃机燃料,为什么要测试燃料的蒸发性能呢?内燃机内燃烧前要经过雾化,气化及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过程,蒸发性能是保障。
油品的蒸发性能可用馏程、蒸汽压等指标评定,即为本章节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馏程一、测定馏程的意义1.馏程(1)沸点[讲述]纯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恒定的蒸气压。
[提问]温度越高,纯液体物质蒸气压?[讲述]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出现气化现象,这一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在此压力下的沸点。
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物质在压力为101.325kPa下的沸点,又称为正常沸点。
[板书] (2)沸程[讲述]石油是一个沸点连续的多组分混合物。
在外压一定时,油品的沸点范围,称为沸程。
[板书] (3)馏程在规定条件下,蒸馏100ml试油建立的馏出体积百分数与所对应的馏出温度的关系,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叫做馏程。
[板书] (4)馏分在某一温度范围蒸出的馏出物,称为馏分,如汽油馏分、煤油馏分、柴油馏分及润滑油馏分等。
温度范围窄的称为窄馏分,温度范围宽的称为宽馏分。
[板书]2.馏分组成油品蒸馏测定中馏出温度与馏出体积分数相对应的一组数据,称为馏分组成。
例如,初馏点,10%点、50%点、90%点和终馏点等,生产实际中常统称为馏程。
馏分组成是石油产品蒸发性大小的主要指标。
[板书]3.测定馏程的意义(1)馏程是判断石油馏分组成,可作为建厂设计的基础数据。
(2)馏程是装置生产操作控制的依据(3)根据馏程可以评定汽油发动机燃料的蒸发性,判断其使用性能。
①10%馏出温度可以判断汽油中轻组分的含量,它反映汽油发动机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
化工原理-蒸发
化工原理-蒸发1. 引言蒸发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通过加热液体使其转化为气体,并经过冷凝得到回收物质的方法。
蒸发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如化工、食品、制药等。
本文将介绍蒸发的原理、工艺和应用,并探讨蒸发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
2. 蒸发原理蒸发是一种物质从液体相向气体相的转变过程。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通过克服表面张力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蒸发过程中液体的分子能量分布是一个连续的谱,具有不同的速度。
在蒸发的过程中,能量较高的分子会从液体表面逸出,使得液体内部分子的平均能量降低,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
在蒸发过程中,温度的提高会加速分子能量的增加,从而使得蒸发速度增加。
同时,蒸发速率还受到液体表面积、液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 蒸发工艺蒸发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加热蒸发过程中,需要加热液体以增加其能量,使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逸出液体表面。
加热可以通过蒸汽、电加热或火焰等方式实现。
3.2 汽化在液体加热过程中,当液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液体分子会逸出液体表面形成气体。
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3.3 冷凝蒸发产生的气体经过冷凝,使其重新变为液体。
冷凝可以通过冷却器或传热器实现,将气体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使气体冷凝成液体。
3.4 回收通过冷凝得到的液体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回收液体通常需要进一步处理,去除杂质和溶剂等。
4. 蒸发过程的关键参数蒸发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4.1 温度温度是控制蒸发速率的关键参数。
提高温度可加快分子能量增加的速度,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4.2 压力蒸发过程中的压力与温度有关,通常通过控制压力来控制蒸发速率。
较低的压力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4.3 液体性质液体的性质对蒸发速率也有影响。
液体的表面张力、粘度和热导率等参数会影响蒸发速率的大小。
4.4 流动状态蒸发过程中的流动状态也会影响蒸发速率。
流动状态可以增加液体表面积,促进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科学《蒸发》教案
第三课时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如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等。
为此,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水循环》单元,本课是起始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和有关的内容标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善于观察和发现,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敢于对蒸发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学会采集数据,学会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尊重证据。
整个探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认识蒸发现象。
谈话:同学们喜欢科学吗?预设:喜欢。
谈话:是呀,我们都爱科学。
(板书:手拿棉花蘸水把“我们爱科学”写在黑板上。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用水写下的几个字,看字迹有什么变化?预设:字干了、看不见了。
谈话:水跑到哪里去了?预设:空气中。
谈话:在空气中你看见水了吗?为什么?预设:没有。
谈话:这是因为水已经变成了水蒸气。
(板书:水→水蒸气)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揭示课题。
2、知道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谈话:你能举出生活中发生蒸发现象的例子吗?预设1:烧开水。
预设2:晾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些溶液,如 CaCl2, NaCl等水溶液,稀释时放出热量,蒸发 这些溶液时应考虑要供给和稀释热量相当的浓缩热。
1.溶液稀释热不可忽略
物料的焓衡算 DH+Fh0=WH’+(F-W)h1+DhW+QL
DW'H (FW )h1F0hQL HhW
QL——热损失, kJ/h
若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蒸汽的饿饱和温度下排除,则
蒸汽的汽化潜热随压强变化不大,r≈r’
单效蒸发操作中e=1, 实际e=1.1
(三)传热面积 S0
Q=S0K0△tm
S0=Q/K0△tm
S0——蒸发器的传热外面积,m2 ;
K0——基于传热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W/ m2 .℃
1.平均温度差△tm
两流体恒温,变相
△tm=T-t
T——加热蒸汽的温度,℃; t —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
蒸发过程的实质是转热壁面一侧的蒸汽冷凝与另一侧 的溶液沸腾间的转热过程,溶剂的汽化速率由传热速 率控制,故蒸发属于热量传递过程。
特点: (1)传热性质 两侧相变恒温转热 (2)溶液性质 (3)溶液沸点的改变 (4)泡沫夹带 (5)能源利用
§4-1 蒸发设备
一、蒸发器的结构
加热室和分离室
与纯水的沸点, ℃;
tA’, tW’——压强PN下溶液的沸点
与纯水的沸点,℃。
当某压强下水的沸点tW =0时,
①为tA=tA’-ktW’=ym
ym—— 杜林直线的截距,℃。
不同浓度的杜林直线是不平行的,
斜率k与截距ym都是溶液质量浓 度x的函数
NaOH水溶液: k=1+0.142x
ym=150.75x2-2.71x
间接式:循环型(非膜式)
单程型(膜式)
直接式:
1.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
自然循环:
强制循环:
(1) 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
溶液沿粗管下降而沿细 管上升,中央循环管截 面积为加热管总截面积 的40%-100%。
优:溶液循环好,转热 效率高;结构紧凑,制 造方便,操作可靠。
缺:溶液浓度大,沸点 高;加热室不易清洗。
(二)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指单位传热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量,kg/m2.h U=W/S
沸点进料,忽略热损失
Q=Wr′ =KS△t ∴U=Q/ Sr ′ =K△t/r ′ K↑, △t↑→U↑ △t↑取决于加热蒸汽和冷凝和冷凝器中二次蒸
汽的压强 K↑是U↑的主要途径 K取决于和Rs(污垢)
二、多效蒸发的计算
(一)基本情况
已知:原料液的流量,浓度和温度;
加热蒸汽(生蒸汽)的压强或温度 ,冷凝器
的真空或温度;
末效完成液的浓度等。
求: 生蒸汽的消耗量;
各效的蒸发量;
各效的传热面积。
方法:物料衡算,焓衡算,传热速率 方程式
(二)、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 (1)溶液的温度差损失
溶液的沸点可用林规则(Duhring’s rule)计算,这个 规则说明溶液的沸点和相同压强下标准溶液沸点间 呈线性关系。由于容易获得纯水在各种压强下的沸 点,故一般选用纯水为标准溶液。
直线的斜率
k
tA' tW '
tA tW
①
k ——杜林直线的斜率,无因次;
tA, tW ——压强PM下溶液的沸点
溶液和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反。 优:溶液的浓度沿着流动方向不断提高,温度逐渐上升,各效
溶液浓度较为接近,各效的传热系数大致相同。
缺:效间的溶液需用泵输送,能量消耗较大,各效的进料温度 均低于沸点,产生的二次蒸量较少。
(三)平流加料法的蒸发流程 原料液分别加入各效中,完成液也分别自各效底部取出,
蒸汽的流向由第一效流至末效。
优点:
①后效蒸发室的压强要比前效的低,故溶液在效 间的输送可以利用效间的压强差,而不必另外用 泵。
②后效溶液的沸点较前效的低,故前效的溶液进 入后效时,会因过热而自动蒸发(自蒸发或闪 蒸),可多产生一部分二次蒸汽
缺点:
沿溶液流动方向的浓度逐渐增高致使传热系数逐 渐下降 。
(二)逆流加料法的蒸发流程
(一)蒸发量W
溶质 Fx0=(F-W)x1
W=F(1-x0/x1)
F――原料液的流量; kg/h
W――单位时间蒸发的水分量,即蒸发量, kg/h
x0 、 x1――原料液,完成液的质量组成。
(二)加热蒸汽消耗量 D
蒸发操作中,加热蒸汽的热量一般用于将溶液加热至沸点, 将水分蒸发为蒸汽以及向周围散失的热量。
(例见P310)
(四)管内沸腾传热系数i的关系式
1.标准型蒸发器
i
0.00L8 (diumL)0.8(cpLL)0.6(
di
L
L
) w 0.38
L
2.强制循环蒸发器
i
0.023L
di
R P 0.8 0.4 er
3.升膜蒸发器
4.降膜蒸发器 (复杂)
三、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一)蒸发器的生产能力 蒸发量kg/h 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量 蒸发器的传热速率 Q=KS△t Q=KS(T-t1) 原料液的进料温度
加压或减压时,可估算
△‘=f△a’
△a’—常压下由于溶液蒸气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即温度差
损失),℃;
△’—操作压强下,由于溶液蒸气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f —校正系数,无因次。
f
0.016(T2' 27)32 r'
T‘——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温度,℃
r’——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汽化热,kJ/kg
℃
2.基于传热K外0面1i积dd0i的总Rs传idd0i热1系bdd数m 0 KR 0s010
下标i表示管内侧,o表示外侧,m表示平均
表5-2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值
蒸发器的型式 水平沉浸式 标准式(自然循环) 标准式(强制循环) 悬筐式 外热式(自然循环) 外热式(强制循环) 升膜式 降膜式 刮板式 蛇管式
§4-2 单效蒸发
一、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一)溶液的沸点
溶液蒸汽压<纯水蒸汽压
溶液沸点>纯水沸点
例 : 常 压 下 2 0 % ( wt%)NaOH 水 溶 液 沸 点 =108.5℃
水沸点=100℃
溶液沸点升高=108.5-100=8.5 ℃
例:用120 ℃饱和水蒸气分别加热20%NaOH水溶 液和纯水,并使之沸腾,有效温差分别为
若多效和单效蒸发的操作条件相同,则多效蒸发的 温度差因经过多次的损失,使总温度差损失较单效 蒸发时为大。
(2)经济效应
多效蒸发提高了加热蒸汽的利用率,即经济利 益。
(3)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单效 Q=KS∑△t
三 Q3效=K3S3∑△Qt31=K1S1∑△t1
Q2=K2S2∑△t2
若各效的总传热系数取平均值K,且各效的传热
§4-3 多效蒸发
加热蒸汽的经济性1kg蒸汽可蒸发的水量, 理论 E=W/D 单效D / W ≈ 1,二效≈ 1/2,三效≈ 1/3
效数 W/D D/W
单效 0.91 1.1
双效 1.75 0.57
三效 2.5 0.4
四效 3.33 0.3
五效 3.7 0.27
一、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 (一)并流(顺流)加料法的蒸发流程 溶液和蒸汽的流向相同,即都由第一效顺序流至末效。
总传热系数K, W/(m2·K) 600-2300 600-3000 1200-6000 600-3000 1200-6000 1200-7000 1200-6000 1200-3500 600-2000 350-2300
3.蒸发器的热负荷Q
若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在饱和温度下排除,忽略热 损失
则 Q=Dr
2.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液层内部沸点与表面沸点之差即为液柱静压强引起 的温度差损失△’’。
计算时以液层中部的平均压强P 为准, 中部压强为 Pm=P’+gl/2
m及相应的沸点tAm
Pm——液层中部的平均压强,Pa
P’——液面的压强,即二次蒸汽的压强,Pa
l——液层深度,m
2.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1)升膜蒸发器 原料液经预热达到沸点或接近沸点 (2)降膜式蒸发器
(3)升-降膜蒸发器 (4)刮板搅拌薄膜蒸发器
3.直接加热蒸发器
浸没燃烧蒸发器
二、蒸发器的选择
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 1)溶液的粘度 2)溶液的热稳定性 3)有晶体析出的溶液 4)易发泡的溶液 5)有腐蚀性的溶液 6)易结垢的溶液 7)溶液的处理量 (见P302表)
第四章 蒸发
蒸发: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走蒸汽,从而 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
蒸发设备:蒸发器 应用领域:化工、石油化工、制药、制糖、造纸、深泠、海
水谈化及原子能等工业中。
蒸发的目的:使溶剂与溶质分离 (1)制取浓溶液,例如将NaCl溶液电解得到的氢氧化钠稀溶
液侬缩得氢氧化钠浓溶液; (2)溶液浓缩到接近饱和状态,然后将浓溶液冷却,使溶质
20%NaOH水溶液 120-108.5=11.5 ℃
பைடு நூலகம் 纯水
120-100=20 ℃
同条件下蒸发溶液时的有效温度差下降8.5℃,下降 的度数称为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其值与同条件下的沸点升高值相同。
(二)温度差损失 1. 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溶液的沸点升高主要与溶液类别、浓度和操作压强有 关,一般由实验测定。常压下某些无机盐水溶液的沸 点升高与浓度的关系见附录二十一(P358)。
结晶分离,制得纯固体产品。例如蔗糖的生产,食盐的精制 等。 (3)溶剂蒸发冷凝,除去非挥发性杂质,制取纯溶剂。例如 谈化海水制取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