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读书笔记
《龙文鞭影》注释

《龙文鞭影》释略序《汉书•西域传》中说:“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这里的薄梢、龙文、鱼目、汗血即是四种良马之名。
其中龙文勿需鞭策,见鞭影即驰。
蒙书《龙文鞭影》即取其意。
《龙文鞭影》,原由明代万历年间萧良有撰写。
萧良有系汉阳人(今湖北武汉),自幼聪慧。
参加会试中会元,官拜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中的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此学府的校长。
萧良有以校长身份,沥血写蒙学,可见当时蒙学之重。
《龙文鞭影》写成之初,其名为《蒙养故事》。
萧良有搜罗典籍故事,辑录人物轶事,并录此书中,以四字言韵的形式编撰而成,所用韵部为平水韵的平声韵。
形文简炼而朗朗上口,梗概备述而工整清晰。
此书问世后,由夏广文作小注释要。
至清初,安徽一位私塾先生杨臣诤,认为萧良有的《蒙养故事》并不全面,夏广文作的小注亦纰漏甚多,所以增删改补。
改补后,其内容量比《蒙养》多出一倍,并把此书正式命名为《龙文鞭影》。
清末,广东番禺李晖吉、徐兰畦二人又撰写了《龙文鞭影二集》,质量、数量,大体与前者相当。
我们现在所看《龙文鞭影》系一集与二集合订本。
《龙文鞭影》包罗万象,内容博杂,历史、趣闻、世讳等等均备。
若无释要,恐难谙其一二。
前人所释亦颇多之,如大河涛涛而荡人心魄,又如溪水涓涓而醒人精神。
奈何均系它语,不能尽兴。
龙儿不才,试以绵薄之力而作。
若有不当或简略处,尚请诸公雅正增补。
戊子年荷月为序。
一集•卷上一东: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
秀巡河北,策据江东。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邺仙秋水,宣圣春风。
恺崇斗富,浑浚争功。
王伦使虏,魏绛和戎。
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曾除丁渭,皓折贾充。
田骄贫贱,赵别雌雄。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巨伯高谊,许叔阴功。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钵,仁杰药笼。
义伦清节,展禽和风。
占风令尹,辩日儿童。
敝履东部,粗服张融。
《龙文鞭影》二集【清·李晖吉徐兰畦撰】

《龙文鞭影》二集【清·李晖吉徐兰畦撰】上卷一东篇承古度,集续汉冲;搜罗子史,诱掖儿童;明锐韩愈,完粹李侗;清呼一叶,德颂二冯;谅辅祷雨,陈茂诃风;四如给事,三旨相公;怀橘陆绩,辨李王戎;盗琶黑黑,记曲红红;管略画地,殷浩书空;欧公白耳,窦子赤瞳;裂服张咏,挂帻易雄;良将五鸽,廉宦一骢;浚沮武穆,敞短文忠;汉王颁露,魏帝逼虹;啖饼刘晏,抵肉李充;饬儿还椹,促侄贩葱;睾通异弩,混填神弓;张湛诈善,机汜学恭;狎客江总,弄臣邓通;秀才胆大,府尹声雄;女遗螺壳,生寄鹅笼;从难王达,捽恶杨忠;不疑盗嫂,伯鱼挝翁;丕曜佯哑,杜微诈聋;杨嘲四畏,刘慨三同;覆镜郭璞,咒杯柳融;赌姬严续,斩妓石崇;试子夷简,弹婿敏中;传诗辕固,通易吕蒙;黎邱奇鬼,枣阳怪童;王烹云母,柳遇雨工。
二冬爱信乐正,诲让德容;扣环道辅,备榇刚锋;郭璞活马,崽邈医龙;惔屈孙盛,云折充宗;蔡占白鼠,丁卜黄蜂;桓悲杨柳,石主芙蓉;直言高适,善辩张松;荐羊致富,画虎卫凶;张霭拾齿,钱唐袒胸;投河丐子,触石菜佣;梁媛高行,阮女乏容;唾盘成鲤;喷饭为蜂;对水蠢吏,献日憨农;气相王锷,魂摄李邕;读疏宣庙,埋帖太宗;师旷骏马,张华痴龙。
三江柳清第一,任智无双;浩然遭放,药嵩避撞;樊英嗽水,吴猛渡江;不忠徐勣,亏孝刘邦;元振丝幔,山谷彩缸;苏颋吹灶,无垢倚窗;疏氏改束,严姓冒庞;四支友谅献麦,孝标进芝;拥炉修史,击钵催诗;秦桧十客,侂胄四姬;对策刘显,隶事王摛;蒙正非执,伯鱼有私;佯仆留正,诈睡羲之;怀清巴妇,行义桓嫠;得得和尚,何何尊师;登山羊祜,临江曹丕;将军禳鬼,都护怖儿;贵妃剪发,莹娘修眉;普惜国法,通定朝仪;库狄杖吏,东昏畏妃;众歌裴侠,民爱贾逵;相公分媪,皇别父儿;樊哙排闼,栖楚叩墀;羲之书几,信本观碑;主司头脑,学士肚皮;汉王尊鼎,宋后卜棋;安石授扇,长倩馈丝;食鬼尺郭,擘妖钟馗;问字载酒,借书还瓻;王莽买婢,程松献姬;秉三不惑,洽五无欺;登床常侍,避甓主司;守珪置酒,汝霖围棋;赞宁命薄,李广数奇;扬雄吐凤,刘赞吞龟;妻唾冯邈,母杖尧咨;韩驱五鬼,柳骂三尸;觞酒木妓,踏曲杖尼;陆云笑疾,李益妒痴;书帖敬德,拜剑审知;鬻书戒子,质史斥儿。
读龙文鞭影有感五则

读龙文鞭影有感五那么
读龙文鞭影有感五那么
七言?读龙文鞭影有感五那么(咏得外二首)
xx年5月22日路君原创
《龙文鞭影》乃古时童蒙之书也,一个典故,一段故事。
短小精简,生动有益。
此乃千古之好书,既学历史,又学诗文, 读读又有何妨。
鼓枻诗翁
湖水澄澄滑假设镜,老翁捻冉曰无鱼。
沧浪连空摇月影,隐逸诗情鼓枻浮。
梁姬值虎
卧廊蹲虎化精忠,樽酒相邀揭盖笼。
桴鼓抗金千古颂,殉国江楚碧玉红。
方朔乐养
方朔三冬荐大臣,乐羊七载赖杼辛。
文武诗书学业厚,青史方铭伟迹痕。
伯俞泣杖
伯俞泣杖非身痛,杖着无痕为母哀。
母老着轻因弱故,堪称掬泪孝心怀。
墨翟悲丝
悲丝入染尽苍黄,或入五色彩初张。
学谨首习非误入,治国须慎始荒唐。
岸边柳
初霁阳和碧水虚,依依垂柳岸斜居。
曲径幽幽惜小草,花间伫立望湾湖。
君子兰
一处独栽品独优,绯红可簪美人头。
清滢水浥柔柔吮,苍翠君羞谢婉俦。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袁耽掷帽仁杰携裘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袁耽掷帽仁杰携裘袁耽掷帽仁杰携裘【拼音】:Yuán Dān zhì mào Rén jié xié qiū【人物故事】:袁耽字彦道,晋朝人。
他长得很俊美,生性潇洒豪迈,多才多艺。
大名鼎鼎的桓温在发迹前和袁耽是好朋友,桓当时沉迷于博彩游戏,一天输得倾家荡产,还欠了不少的赌债。
债主苦苦相逼,桓温实在没办法,便来找袁耽求救。
袁耽当时生活也很困顿,但一口答应帮桓温的忙,一点都没有嫌吝的意思。
袁耽换了一身衣服,把自己标志性的布帽藏在怀里,让桓温把自己领到博彩的地方。
袁耽没报自己的名字,而是随口取了个假名。
赌徒们没听过这个名字,但看他有点像名声在外的袁耽,狐疑地说:“你不应该扮成袁耽的样子来吓唬我们。
”于是开局掷骰,每把十万。
袁耽很快就蠃了上百万,他把手里的赌具一扔,哈哈大笑,从怀里取出布帽掷在地下,指着说:“你们今天见识到真正的袁耽了!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张昌宗,让他当面穿上,一起玩双陆游戏。
狄仁杰正好进来奏事,武则天便让他和张昌宗一起玩双陆。
狄仁杰道:“三局两胜,臣用身上的紫袍赌张昌宗穿的这件皮袍子。
”武则天笑道:“他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您这紫袍无法对等。
”狄仁杰正色道:“我这件紫袍,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服饰,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皮袍,只不过是因宠幸而得的赏赐。
两件相对,我还不服气呢!”武则天只好应允。
张昌宗感到羞赧沮丧,气势不振,沉默无语,连连败北,最后将集翠裘输给了狄仁杰。
狄仁杰出宫后,将集翠裘送给一个家奴穿上,策马而去。
《龙文鞭影》故事解析

《龙文鞭影》故事解析《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
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
龙文,古时良马名也。
见鞭影则疾驰。
萧良有,字以占,写汉冲,汉阳人。
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
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在当时声望极高。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
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
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卷之一一东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
秀巡河北,策据江东。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邺仙秋水,宣圣春风。
恺崇斗富,浑濬争功。
王伦使虏,魏绛和戎。
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曾除丁谓,皓折贾充。
田骄贫贱,赵别雌雄。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巨伯高谊,许叔阴功。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钵,仁杰药笼。
义伦清节,展获和风。
占风令尹,辩日儿童。
敝履东郭,粗服张融。
卢杞除患,彭宠言功。
放歌渔者,鼓枻诗翁。
韦文朱武,阳孝尊忠。
倚闾贾母,投阁扬雄。
梁姬值虎,冯后当熊。
罗敷陌上,通德宫中。
一东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吕注:粗成四字,作者自谦之词。
本书每句由四字组成。
粗,粗略。
诲,教诲。
尔,人称代词,休。
童蒙:正在发蒙的儿童。
哀笺:《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吕注:经书,指儒家经典。
子史,指子部(谙子百家著作)和史部(各种历史著作)诸书。
九纹龙夜闹史家村读书笔记

九纹龙夜闹史家村读书笔记水浒传第-回《九纹龙夜闹史家村》好词好句读后感好词:心满意足、效犬马力、徇私舞弊徇私作弊、心头撞鹿、陷于缧绁悬崖峭壁、血雨腥风、削职为民笑逐颜开、用兵如神、倚草附木坐立不安、捉摸不定、朱甍碧瓦壮气凌云、自取罪戾、浓妆艳抹屁滚尿流、炮龙烹凤、披头盖脑披头散发、千恩万谢、七横八竖气急败坏、青面獠牙、相机行事七上八落、七损八伤、七上八下弃邪归正、缺一不可、人非草木如饥如渴、人困马乏、人山人海色胆如天、说地谈天、深根固蒂烧眉之急、四平八稳、似漆如胶深入骨髓、十死九活、丧师辱国碎尸万段、束手无术、三瓦两舍好句:1、史文恭正走之间,之间阴云徐徐,凉气飕飕,星雾漫漫,暴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
2、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3、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4、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水浒传好词好句好段。
5、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6、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7、两个待向前,只听得殿前又卷起一阵怪风,吹得飞砂走石,滚将下来;摇得那殿宇岌岌地动;罩下一阵黑云,布合了高低,寒气侵入,毛发竖起。
8、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9、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想西山又日斜,天边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10、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11、远眺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将;大马金刀,杀奔白龙庙路上来!12、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水浒传好词好句好段。
13、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14、恰是寒冬气象,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纭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15、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16、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公孙东阁庞统南州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公孙东阁庞统南州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公孙东阁庞统南州
公孙东阁庞统南州
【拼音】:Gōng sūn dōng gé Páng Tǒng nán zhōu
【人物故事】:
汉代人公孙弘,家庭非常贫寒,以养猪为生。
不过他有上进之心,四十多岁开始勤学,博览群书,大有进步,到元朔中成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开设东阁邀请贤者。
东汉末年,庞统字士元,司马微把他称为“南州士之冠冕”,他的叔叔庞德公称他为“凤雏”。
刘备领荆州,任命他为来阳令,他做不好县令之职。
鲁肃写信告诉刘备:“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于是就把他任命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一同成为军师。
2023成语故事读书笔记小学范文

2023成语故事读书笔记小学范文《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023年3月5日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读书笔记》这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下面是我对其中几个成语故事的读书笔记。
1.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古代,有一个人善画蛇,画得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把画蛇的技艺展示给大家看,并夸口说自己画的蛇比真蛇还真。
大家都非常赞赏他的画技,但有一个人却说:“画蛇不必添足。
”他的意思是说,蛇已经画得很好了,没有必要再画上足部。
从此,人们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形容做一些多余而不必要的事情。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有时候我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要做一些多余的事情,否则会适得其反。
2.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人喜欢喝酒。
有一天,他喝得微醉,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弯曲的杯子,他以为是一条蛇,吓得跳了起来,差点摔倒。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从此以后,他就用“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形容无端猜疑和多疑。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人们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错误想象而害怕,这样很容易误解事物的真相,因此我们要理智思考,不要被杯弓蛇影所困扰。
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古代,有个农夫曾经捕捉到一只兔子,他非常高兴,觉得捕捉兔子非常容易。
从此以后,他就每天守在一棵株上,希望能再次捕捉到兔子。
然而,他却一直没有等到兔子。
人们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形容盲目地等待好运到来。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不能依赖运气和侥幸,否则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通过阅读这本《成语故事读书笔记》,我不仅了解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还学到了一些有价值的道理。
我会继续努力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龙文鞭影读后感

龙文鞭影读后感
这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瞅着那些简短的句子,还以为是啥小儿科的东西呢。
可一读进去,好家伙,那真是别有洞天。
书里全是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把把小钥匙,打开了好多知识的小盒子。
先说这里面的人物故事吧。
什么李白啦,杜甫啦,在这书里就像是我认识多年的老邻居一样,变得更加鲜活立体。
我知道了李白不仅诗写得好,还特别潇洒不羁,像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满世界去寻找诗和远方。
而杜甫呢,那真是苦哈哈的,满心都是对老百姓的同情,感觉他天天都皱着眉头在担忧这个世界。
通过这些故事,我就像穿越到了古代,站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写诗、喝酒、叹气。
再说说那些奇奇怪怪的传说。
有些故事神神叨叨的,但是又特别吸引人。
比如说那些神仙妖怪的故事,虽然知道是传说,但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也跟着在云雾里飘来飘去。
有个故事讲一个仙人能点石成金,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能学会这招,那可就发大财了,想买啥就买啥,什么冰淇淋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不过呢,故事里又说,有个贪心的人嫌石头变得金不够纯,最后啥也没得到,这又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贪心。
这书读起来就像在坐过山车。
有时候是慢悠悠地在讲述那些文绉绉的文人故事,让我得静下心来好好琢磨。
有时候又像火箭一样,一下子冲进那些惊险刺激的传奇故事里,让我心跳加速。
而且,每读完一个小片段,就感觉自己好像又聪明了一点,就像脑袋里被偷偷塞了一块知识小饼干。
不过呢,这书也有点小麻烦的地方。
因为都是文言文写的,有些地方我得读好几遍才能明白啥意思。
就像在解一道道谜题一样,虽然解开的时候很有成就感,但是过程也有点小折磨。
《龙文鞭影》卷一七虞李佳国士聂悯田夫

《龙文鞭影》卷一七虞李佳国士聂悯田夫《龙文鞭影》卷一七虞李佳国士聂悯田夫李佳国士聂悯田夫Lǐ jiā guó shì Niè mǐn tián fū【人物故事】李膺,字元礼,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士林领袖。
李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既能传授学业,又能带兵打仗。
设馆教书时,跟从他学习的学生多达千人;带兵镇守边疆时,又使鲜卑望风臣服。
而且李膺为人秉性正直,疾恶如仇,执法不避强暴,因而被天下士人视为“天下楷模”。
人人以能见到李膺为荣,荀爽(三国荀彧的叔父)有一次曾经为李膺驾过马车,非常以此为荣,逢人便讲。
当时士人中能被李膺接见的,都被称之为“登龙门”。
《太平广记·李膺》记载,李膺有个老乡叫聂季宝,出身低微,李膺与他交谈过一次后评价说:“此人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士!”后来聂季宝果然成为大才。
郭泰初到洛阳时,本无名气。
后经名士符融的介绍,前往拜访李膺。
符融将郭泰引见给李膺,介绍说,郭泰是“海之明珠,未耀其光。
鸟之凤凰,羽仪未翔”。
李膺亦非常欣赏郭泰的人品才学,待以师友之礼,李膺感慨万分地说:“读书人我见多了,可是未有如郭林宗者。
”李膺此言一出,郭泰立刻名震洛阳,等他离开洛阳返回家乡太原时,为他送行的马车竟然有千辆之多。
李膺登船为郭泰送行,岸边观众如堵,羡慕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郭泰从此由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变成了士林领袖。
聂夷中,字坦之,唐代诗人。
他的诗作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多为描写百姓的贫苦生活,体现出了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
聂夷中有《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龙文鞭影读书笔记(2021年-2022年)

《龙文鞭影》读书笔记余少时曾师乡贤儒者,然性多动,好任侠,未知夫子之微言大义也。
至年长,江湖沉浮,方悟国学大要,未尝不痛悔少之轻狂。
是以重学启蒙,以致四书,五经。
先师曾曰:国学精深,须潜心治学,勤之一字,牢记于心。
先师传吾《龙文鞭影》之时,因陈疾离世,吾重学国学之日,以《龙》书为先,以遥寄先师之灵也。
本书原名《蒙养故事》,作者是明人萧良有,后杨臣诤修改增订后改名为《龙文鞭影》。
清朝时,颇多增订,成为流传非常广泛的儿童启蒙丛书。
所谓龙文者,《汉书》有云:蒲梢、龙文、鱼龙、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也就是一种名马的名称。
古代经常有以动物比喻才思俊秀的孩童,有一个成语叫“骥子龙文”,即是用两种千里马的名字比喻神童。
书名的意思即为希望本书能鞭策天下俊才,使其都成为良马驰骋天下,可以说书名中寄托了编者的良苦用心。
历来评译此书的著作颇多,璧楼无超越前人著作之意,只是当作读书笔记记录于此,除解释相关典故之外,也会添加一些对书中出现典故和人物的品评。
卷上:一、东粗成四字,诲尔童蒙此为作者谦词,既粗劣,草草之作。
四字,本书都是以四字句组成。
诲,教诲。
尔,代词,你。
蒙,蒙稚,小之称也。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中国传统书籍大致可以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此种分法在隋代即出现。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重华,《书.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史记》:目重瞳子,故曰重华。
舜以孝行传于天下。
武穆,岳飞谥号。
相传岳飞之母曾于其背上刻“精忠报国”四字。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论衡·骨相》:“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
论衡,东汉王充之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 年)。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汤,姓子,原名履。
《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后有典故“汤祷桑林”。
汉祖:即刘邦,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
《龙文鞭影》卷二十二文袁安卧雪仁杰望云

《龙⽂鞭影》卷⼆⼗⼆⽂袁安卧雪仁杰望云《龙⽂鞭影》卷⼆⼗⼆⽂袁安卧雪仁杰望云袁安卧雪仁杰望云yuán ān wò xuě rén jié wàng yún【注释】(1)袁安:字邵公,东汉汝南汝阳(今属河南)⼈。
官⾄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听政,袁安不畏权贵,多次上书仗义直⾔,弹劾窦⽒不法⾏为。
(2)卧雪:指贤⼠⽣活贫苦但品德⾼尚。
(3)仁杰: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属⼭西)⼈。
曾任⼤理丞,刚正廉明,判决⼤量积压案件,为摘奸除恶的⼤法官。
武则天时宰相,为复兴唐室的忠⾂,封梁国公。
(4)望云:⽐喻思亲。
【语译】袁安雪天僵卧⽽不敢劳烦他⼈,狄仁杰望见⽩云孤飞⽽思念双亲。
【⼈物故事】据《汝南先贤传》,有⼀年下⼤雪,地上积雪⼀丈多。
洛阳县令亲⾃出外巡视,看见民家都扫雪外出,也有讨饭的⼈。
到袁安家门⼝,积雪使得⽆路可⾛,⼤家以为袁安已经死了。
县令命⼈扫除积雪进⼊屋内,见袁安僵直地躺着不动。
问他为何不出去,袁安说:“⼤雪天⼈们都饿坏了,不应该⼲扰别⼈。
”洛阳县令认为袁安很贤德,推举他为孝廉。
据《旧唐书.狄仁杰传》,狄仁杰担任汴州判佐时被官吏诬告,⼯部尚书阎⽴本当时为河南道黜陟使,阎⽴本接见狄仁杰后告诉他:“孔⼦云:'观过知仁矣。
’(观察此⼈的过失,就能知道他是否为仁德之⼈了。
)您可说是海⾓明亮的珍珠,东南遗落的宝物。
”推荐他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的双亲住在河阳的别墅,狄仁杰前往并州途中,登上太⾏⼭,向南望见⽩云独⾃飘飞,对跟从的侍者说:“我的双亲所住之处,就在这⽚云下⾯。
”他远望伫⽴了很久,直到⽩云飘移了才⾛。
狄仁杰孝顺⽗母,友爱兄弟,超越⼀般⼈。
在并州时,同为都督府法曹的郑崇质,母亲⼜⽼⼜病,郑崇质将被派往边远地⽅。
狄仁杰对他说:“你的母亲有重病,⽽你出使远⽅,怎么可以留给母亲相隔万⾥的忧虑呢?”于是拜见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去。
《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

《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作者:万超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4期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龙文鞭影》这本启蒙读物的分析,介绍了其特点,针对其特点又总结出了一些对我们当代的启蒙教育有借鉴价值的方面。
关键字:《龙文鞭影》特点教育启示一.作者及成书《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明代万历时的萧良有编撰的。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
历史记载其“生而颖异。
以神童名。
万历中会试第一。
进修撰。
领国子祭酒。
在史局十五年。
负公辅之望,自阁部卿寺以至台省。
凡关国家大计。
靡不咨询。
给事中叶继美劫良有侵六部权。
遂再章乞归。
有《玉堂遗稿》。
”可见他从小就很聪颖,有神童的美誉,长大后也学识渊博,在当时的朝廷上也相当有声望。
这样的人还能潜心编写蒙学教材,可以看得出当时人们对蒙学教育的重视。
后来这部书经过了杨巨铮的补充订正,把书名改为了《龙文鞭影》。
何谓“龙文鞭影”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龙文”是指古代的良马。
因见到鞭影就会疾驰,不需要鞭打。
其含义就是说,读这本书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
到了清末,李恩绶认为这本书虽风行已久,但有谬误之处,于是又经过了一番校对增删,于光绪年间付梓刊行。
后来清人李晖吉、徐瓒,仿照《龙文鞭影》的体例,合编了一部《龙文鞭影二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文鞭影》多半是经过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断增补、订正、充实后的本子,应该说是比萧的原作要更完美。
二.《龙文鞭影》的特点(一)通俗实用性蒙学教材能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其成败的关键。
《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广为使用的蒙学用书,就在于其方便实用。
《龙文鞭影》在我国蒙学教材史上是就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
古代儿童学习文化知识。
大多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识字书籍开始的。
但接下来。
如果让儿童直接学习《四书》、《五经》、《史记》等一些经学造诣深奥的书籍。
从简单的识字一下上升到理论性很强的儒学经典,对儿童来说很有困难。
这时候《龙文鞭影》的出现在这中间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浒传》读书笔记(共28页)

《水浒传》读书笔记[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自荐书一:(一)--醉打蒋门神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
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
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二)--沂岭杀四虎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
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_。
让李逵把他杀死。
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
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
先是去打水,然后_。
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
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三)--抱怨狮子楼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
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_。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
《龙文鞭影》卷一一东韦文朱武阳孝尊忠

《龙文鞭影》卷一一东韦文朱武阳孝尊忠《龙文鞭影》卷一一东韦文朱武阳孝尊忠韦文朱武阳孝尊忠wéi wén zhū wǔ yáng xiào zūn zhōng【注释】(1)韦:前秦时韦逞的母亲宋氏,精通《周官》(即周礼),号宣文君。
(2)朱:东晋时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韩氏,曾率领城中女子修筑襄阳城西北角,击退敌军。
(3)阳:即王阳,汉代人。
(4)尊:即王尊,汉代人。
【语译】前秦时韦逞的母亲宋氏,在家设立讲堂,隔着纱帐为一百多名学生讲授《周官》;东晋时朱序镇守襄阳,母亲韩氏曾率领城中女子助守,击退敌军。
汉代的王阳,世称为孝子;王尊,人称为忠臣。
【人物故事】南北朝时的北朝前秦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出身儒学世家,幼年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
及长,其父传授《周官》音义,并嘱咐她说:“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公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
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
”后虽遭逢战乱,宋氏时刻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
韦逞小时候,宋氏白天打柴,晚上则一面纺纱织布,一面教导韦逞读书。
韦逞学有所成,担任前秦的太常。
有一天苻坚巡视太学,博士卢壶向苻坚推荐:“《周官》礼注找不到教授,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传承了她父亲的学识,精通《周官》音义,现年纪虽已八十,但耳聪目明,除韦母外无人可以传授《周官》。
”苻坚应允,于是在韦家设立讲堂,选派一百三十名学生去上课,韦母隔着红纱帐授课,赐号宣文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东晋时朱序镇守襄阳,苻坚派兵围攻。
朱序的母亲韩氏登城巡视,认为城的西北角防御较弱,可能先受敌人的攻打。
于是率领府中百余名婢女及城中的妇女,在西北角筑新城二十多丈以抵御攻击。
前秦的军队果然攻打城的西北角,朱序退守韩氏新筑的城池内,前秦久攻不下,只得退兵。
襄阳人因此称这新筑的城池为“夫人城”。
后来,朱序在前秦、晋的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被东晋任为龙骧将军、豫州刺史。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盖忘苏隙聂报严仇

《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盖忘苏隙聂报严仇《龙文鞭影》卷四十一尤盖忘苏隙聂报严仇盖忘苏隙聂报严仇【拼音】:Gě wàng Sū xì Niè bào Yán chóu【人物故事】:东汉盖勋,敦煌人。
刺史梁鹊想要杀死苏正和,向盖勋探听他的下落。
盖勋与苏正和是冤家,有私怨,有的人劝盖勋乘此机会报复。
勋却说:“借刀杀人不道德,冤家私仇可化解。
”韩傀作韩国的国相,严遂也受到韩哀侯的器重,因此两人相互忌恨。
严遂敢于公正地发表议论,曾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
韩傀因此在韩廷上怒斥严遂,严遂气得拔剑直刺韩傀,幸而有人阻止才得以排解。
此后,严遂担心韩傀报复,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遂来到齐国,有人对他说:“轵地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侠士,因为躲避仇人才混迹在屠户中间。
”严遂就和聂政暗中交往,以深情厚谊相待。
聂政问严遂:“您想让我干什么呢?”严遂说:“我为您效劳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的交情还这样薄,怎么敢对您有所求呢?”于是,严遂就备办了酒席向聂政母亲敬酒,又拿出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
聂政大为震惊,越发奇怪他何以厚礼相待,就坚决辞谢严遂的赠金,但严遂坚决要送。
聂政就推辞说:“我家有老母,生活贫寒,只得离乡背井,做个杀狗的屠夫,现在我能够早晚买些甜美香软的食物来奉养母亲,母亲的供养已经齐备了,就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
”严遂避开周围的人,告诉聂政:“我有仇要报,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
我来到齐国,听说您很讲义气,所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罢了,同时也让您感到高兴,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只是为了奉养老母。
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
”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聂政始终不肯接受。
然而严遂还是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期满,脱去丧服,感叹地说:“唉!我不过是市井平民,动刀杀狗的屠夫,而严遂却是诸侯的卿相。
《龙文鞭影》选读

《龙文鞭影》选读作者:朱逢莲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8年第05期[经典简介]《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友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
何谓“龙文”?原来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
作者在此寓意本书可使青少年尽快掌握各种知识,成为“千里马”。
《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轶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人们认为它不仅有益于童蒙,也有益于童蒙之师,所以民间大量刻印,流传至今的版本五花八门,可见当时流行之盛况。
[经典选读]序蒙学之书甚多,龙文为其上佳者,龙文者何?良马之名,见鞭影而奋蹄疾奔,萧氏撰此书乃欲供儿童速学之用,集人文、雅趣、轶事,读来甚为有趣。
盖因此书庞杂,若无善注,无法窥其深处。
今有天台、柳五诸君,致力诗词之道,欲将其整理为文本,其情可敬,某虽不才,亦当稍尽绵薄。
吕平先生之注通俗易懂,昔乎不详,出处不明处甚多,某暇时笺注之,求证诸博雅君子。
哀君序于壬午年秋。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吕注:粗成四字,作者自谦之词。
本书每句由四字组成。
粗,粗略。
诲,教诲。
尔,人称代词,你。
童蒙:正在发蒙的儿童。
哀笺:《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吕注:经书,指儒家经典。
子史,指子部(诸子百家著作)和史部(各种历史著作)诸书。
哀笺:四部分类之法创于魏、晋,现存最早之分类目录书为《隋书·经籍志》。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吕注:重华大孝,《尚书》:“帝舜,曰重华。
”舜之母早亡;父娶后母生弟名象。
三人合谋屡次害舜,舜逃生后仍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
故孔孟都称其为“大孝”。
武穆精忠:武穆,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谥号。
岳飞,字鹏举,少年便立志抗金。
十八岁从军,立战功,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
哀笺:史称舜之光华之德可与尧并美,故号重华。
《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

2013.04万超一.作者及成书《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明代万历时的萧良有编撰的。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
历史记载其“生而颖异。
以神童名。
万历中会试第一。
进修撰。
领国子祭酒。
在史局十五年。
负公辅之望,自阁部卿寺以至台省。
凡关国家大计。
靡不咨询。
给事中叶继美劫良有侵六部权。
遂再章乞归。
有《玉堂遗稿》。
”可见他从小就很聪颖,有神童的美誉,长大后也学识渊博,在当时的朝廷上也相当有声望。
这样的人还能潜心编写蒙学教材,可以看得出当时人们对蒙学教育的重视。
后来这部书经过了杨巨铮的补充订正,把书名改为了《龙文鞭影》。
何谓“龙文鞭影”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龙文”是指古代的良马。
因见到鞭影就会疾驰,不需要鞭打。
其含义就是说,读这本书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
到了清末,李恩绶认为这本书虽风行已久,但有谬误之处,于是又经过了一番校对增删,于光绪年间付梓刊行。
后来清人李晖吉、徐瓒,仿照《龙文鞭影》的体例,合编了一部《龙文鞭影二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文鞭影》多半是经过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断增补、订正、充实后的本子,应该说是比萧的原作要更完美。
二.《龙文鞭影》的特点(一)通俗实用性蒙学教材能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其成败的关键。
《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广为使用的蒙学用书,就在于其方便实用。
《龙文鞭影》在我国蒙学教材史上是就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
古代儿童学习文化知识。
大多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识字书籍开始的。
但接下来。
如果让儿童直接学习《四书》、《五经》、《史记》等一些经学造诣深奥的书籍。
从简单的识字一下上升到理论性很强的儒学经典,对儿童来说很有困难。
这时候《龙文鞭影》的出现在这中间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识字的基础之上,又能“明浅理,识小体”,所以《龙文鞭影》是儿童进一步学习的最佳选择。
《龙文鞭影》收取了20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内容包括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著名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故事等。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全书
章江
国学
人物
咸
董永
经典
故事
典故
第章
中华
章鱼
冬第 盐
内容摘要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著名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 《龙文鞭影》。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 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 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 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 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第26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7章尤
第28章侵 第29章覃
第30章盐 第31章咸
作者介绍
这是《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三字经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是由浅至深的少儿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文本作为一部文字启蒙教材,音韵谐和,内容丰富,诸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值得一读赏析。 以前只知道有三字经,今天才知龙文鞭影就是中华文化的四字经,五字经是唐诗否,七字经是绝句否。 注释得太简要,浮光略影般很难领悟其中精意,只能用作枯燥的背涌文本,基本上还需参考其它书藉进一步 了解这些典故。 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先看了《幼学琼林》,不过现在看来建议先看《龙文鞭影》,同时两本书之中重复的内容有很多,可以互相 结合着看,有互相补充的效果。 古人万亿,不尽兹函。 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于历史典籍的把握之广泛,从王侯将相、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到神话传说等等,四字一 句朗朗上口,是启蒙书,也是学习模范人物的小书,学他人长处,看古人故事。
原来《龙文鞭影》中有这么多玄机!详解学诗必备《龙文鞭影》(第十三)

六不和尚关注公众号ID:midouwei和尚有话说《龙文鞭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识字两千来个之后,为进一步读《四书》、《五经》和作文打下基础。
它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小说、笔记,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
该书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
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六不和尚:midouwei)叔武守国:卫国成公被驱逐,元咺的儿子跟随成公,元咺自己帮成公的弟弟叔武守国。
后成公杀了元咺的儿子,元咺仍然事奉叔武守国。
李牧备边:赵国大将李牧曾守卫边关,抗击匈奴,立有大功。
少翁致鬼,栾大求仙少翁致鬼:汉代方士少翁有法术,曾为汉武帝招唤已故李夫人的鬼魂。
栾大求仙:汉代方士栾大曾说:“臣往来海上,见到安期等人说,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
”汉武帝让他入海求师。
后因诬罔被腰斩。
彧臣曹操,猛相苻坚彧臣曹操:东汉苟彧(音:[yù]),听说曹操有雄才大略,就带着侄子苟攸前往归附曹操。
臣:臣服。
猛相苻坚:王猛做了前秦苻坚的宰相,前秦于是强大。
汉家三杰,晋室七贤汉家三杰:指张良、韩信、萧何三人。
汉高祖曾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吾不如子房;镇抚百姓,馈饷不绝,吾不如萧何;连师百万,战胜攻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
”晋室七贤:晋代稽康文辞壮丽,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共为竹林之游,时称竹林七贤。
居易识字,童乌预玄居易识字:唐代诗人白居易始生七月,即能识字。
童乌预玄:汉代扬雄的第二个儿子扬信,字子乌,号称神童,九岁时能够参预讨论扬雄所著《太玄》。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黄琬对日:汉代京城发生日食,太后问黄琬的祖父黄琼日食的情况如何,黄琼答不上来,黄琬说:“何不说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鞭影》读书笔记余少时曾师乡贤儒者,然性多动,好任侠,未知夫子之微言大义也。
至年长,江湖沉浮,方悟国学大要,未尝不痛悔少之轻狂。
是以重学启蒙,以致四书,五经。
先师曾曰:国学精深,须潜心治学,勤之一字,牢记于心。
先师传吾《龙文鞭影》之时,因陈疾离世,吾重学国学之日,以《龙》书为先,以遥寄先师之灵也。
本书原名《蒙养故事》,作者是明人萧良有,后杨臣诤修改增订后改名为《龙文鞭影》。
清朝时,颇多增订,成为流传非常广泛的儿童启蒙丛书。
所谓龙文者,《汉书》有云:蒲梢、龙文、鱼龙、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也就是一种名马的名称。
古代经常有以动物比喻才思俊秀的孩童,有一个成语叫“骥子龙文”,即是用两种千里马的名字比喻神童。
书名的意思即为希望本书能鞭策天下俊才,使其都成为良马驰骋天下,可以说书名中寄托了编者的良苦用心。
历来评译此书的著作颇多,璧楼无超越前人著作之意,只是当作读书笔记记录于此,除解释相关典故之外,也会添加一些对书中出现典故和人物的品评。
卷上:一、东粗成四字,诲尔童蒙此为作者谦词,既粗劣,草草之作。
四字,本书都是以四字句组成。
诲,教诲。
尔,代词,你。
蒙,蒙稚,小之称也。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中国传统书籍大致可以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此种分法在隋代即出现。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重华,《书.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史记》:目重瞳子,故曰重华。
舜以孝行传于天下。
武穆,岳飞谥号。
相传岳飞之母曾于其背上刻“精忠报国”四字。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论衡·骨相》:“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
论衡,东汉王充之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汤,姓子,原名履。
《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后有典故“汤祷桑林”。
汉祖:即刘邦,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
出身平民阶级。
成为皇帝之前又称沛公、汉中王。
曾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秀巡河北,策据江东秀:刘秀,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
西汉王莽篡国,刘秀起兵,后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行大司马事,命他去经营河北,镇抚河北诸州郡。
亦在河北奠定了中兴汉室的基业。
策,孙策字伯符,孙坚之子。
曾割据江东,后其弟孙权称帝,陈寿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二年十月》:(太宗)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征:魏征,唐初政治家,善谏。
桓典,字公雅《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云:(桓)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璧楼案:岳飞和魏征先略过不谈,稍后会写一篇较详细的关于岳飞的文章。
先谈谈孙策。
孙策年少就有盛名,江东皆称小霸王。
孙策一生戎马,驰骋疆场,平定江东六郡,即: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
用数年时间完成了别人一辈子无法完成的事情。
又迎娶江东美女大乔,可谓风光无限。
可惜天妒贤才,英年早逝。
孙策之能,除了开辟江东基业以外,最令人称道的是其慧眼识英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大度。
与孙策并称的周瑜且不谈,他和江东重臣张昭之间的相处,就可以看出孙策的杰出领导才能了。
在创业之初,张昭经常收到其他名士的书函,信中将功劳全部归功于张昭(专归美于昭),张昭说出来也不是,不说更是不好,所以进退不安(“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
孙策知道了,一边大笑,一边说:以前齐桓公的时候,别人问桓公政务,第一次桓公回答说,你去找我仲父(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第二次也是这么说,而齐桓公还是天下的霸主。
今天,子布(张昭字子布)的贤德能为我所用,难道我就每有功劳么?(“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
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这里就可以看出孙策的卓越领导才能,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己独到的用人眼光。
后来孙策挑选孙权作为接班人,无疑再次验证了他的眼光。
这里再说一点有些扯远了的话。
陈寿在《孙破虏讨逆传》的结尾曾批评过孙权。
原文如下:“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孙权在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封其子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
陈寿认为江东基业是孙策奠定的,应该追封为皇帝,所以他批评孙权薄情寡性。
裴松之的注中曾引孙胜的话予以批驳。
我也认为此处的陈寿的评价不妥。
子路曾问孔子为政第一件事应该作什么,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正名的重要性,名正方能言顺,言顺才能号令天下。
中国古代的制度,最忌讳继承权的模棱两可,而帝王选定接班人后,首先要作的就是为继承人扫清执掌权利的障碍。
如果没法做到,则该帝国,或政治集团必然面临土崩瓦解。
春秋时候郑国子与夷的故事且不谈,就是三国事情的袁绍、刘表两大政治集团莫不是在领导人过世之后陷入继承人之争,曹操未发兵前势力已经内耗殆尽。
与他们同属一个时代的孙权不会没有看到袁、刘的局面。
前车之鉴,不可不引以为戒。
纵观江东政权,虽然也曾发生继承人之争,但是都在孙权的控制范围之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孙权将皇位的继承人只锁定在自己儿子身上,不给其他有野心的人以借口。
只此一点,孙权就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赋雪一句指刘宋时谢惠连宴饮时作《雪赋》,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
圣祖,指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朱元璋一次微服出巡时,作诗: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一旁的彭友信不知道是朱元璋(一说早已得知),随口续到: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
朱元璋大喜,任命他为布政使。
璧楼案:现在的官员口中流传一句话叫: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但是,送礼是门大学问。
作为官员几乎是什么都不缺的,如何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即经济学中的效益最大化。
相对于物质的礼物,在精神上取悦上级无疑是最好的手段,俗称拍马屁。
拍马屁也有学问,在这点上,古人无疑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十余字的打油诗就换得了布政使的要职,反观自他士子,寒窗十余载,官场沉浮数年也未必能得到如此高位。
邺仙秋水,宣圣春风邺仙,李泌,唐时重臣,封邺侯,信仰道教,《邺侯外传》和《新唐书·李泌传》都曾提到他的“仙术”。
所以也称邺仙。
《新唐书>曾评价到: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秋水,贺知章见到李泌时候曾夸奖他:此稚子目如秋水,必拜卿相。
宣圣:孔子,汉平帝谥褒成宣尼父,是以后世称孔子为宣尼、宣父、宣圣。
春风,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孔颜之道德何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璧楼案:李泌是璧楼颇敬重的唐人。
一直励精图治,致力于中兴李唐,然而被后人记得的不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果敢,作为军事统帅的运筹帷幄,更不是他的一身正气和处世的谦退平和,而是他的仙道逸事,不得不说历史和李泌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当然,这一切和李泌无关。
但由此可见,现在社会的浮躁和媒体中充满的八卦不只是因为时代,更多的原因则是民族的本性(或劣根性)使然。
恺崇斗富,浑濬争功恺崇,王恺,石崇。
王恺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
石崇当时任散骑常侍。
二人曾在洛阳斗富。
奢靡异常。
浑濬争功,王浑,王浚。
二人都是晋灭吴时候的前线指挥,史书记载二人争功不止。
璧楼案:石崇在荆州的时候“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也就是打劫,大作没本钱的买卖,只是和梁山好汉不同的是,他用得是官兵。
石崇来到洛阳以后,开始了奢靡异常的生活。
作为一个有“案底”的官员,和没有任何过硬的政治背景的情况下,石崇不知道韬光养晦,却嚣张跋扈,直接挑上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王恺,于是二人上演了一场“好戏”,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也插了一手。
最后终于在其后的一场政治斗争中丧生。
不懂政治,以及个性上的弱点才是导致石崇命丧官场的主要原因。
如果单纯的认为绿珠导致了石崇的死亡,无疑是妇孺之见。
同样的,在王浑、王浚灭吴过程中二人的角力也不可以用“争功”一词论之。
下面是《晋书·列传十二》关于此事的记载。
伐吴的时候,武帝曾经下过一道命令,“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受王浑节度”,后来,王濬不听王浑指挥攻下建业,王浑于是“乃表濬违诏不受节度,诬罪状之。
”这里可以看出,王浑的用意并不是为了功劳,而是想要王濬的命。
如果这个请求得到准许,王濬可能满门抄斩。
但是武帝不同意,同时下诏斥责王濬。
“诏让濬曰:伐国事重,宜令有一。
......而于事终恃功肆意,朕将何以令天下?”后来,王浑又上表说王濬窃夺了吴国的宝物、焚烧吴皇的宫殿、纵部下抢劫,“被壬戌诏书,下安东将所上扬州刺史周浚书,谓臣诸军得孙皓宝物,又谓牙门将李高放火烧皓伪宫”。
这几条,无一不是杀头的大罪,如此狠招,不是死敌,恐怕不会使用,况且王浑也不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匹夫,而以“争功”一词表述,会使两人激烈的政治斗争被轻描淡写,而且与事实不符。
??是非曲直,璧楼不敢强论,只是读史多点自己的思考不会是坏事。
潘岳“适成其谶”的“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和刘禹锡的“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个中滋味倒是值得玩味。
王伦使虏,魏绛和戎王伦,字正道,有大节。
王伦以朝奉郎代刑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被扣留。
后被释放,又多次出使金国。
后因拒绝投降,被勒死。
死前曾说:“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
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爱一死以辱命!”(><),谥号愍节。
?魏绛,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
晋悼公四年(前369年),魏绛向悼公提出和戎的主张。
并陈述了包括“戎狄荐居,贯货易土,土可贾焉”在内的五利。
用八年时间即完成了和戎的目标。
璧楼案:古代中国的王朝都面临着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关系。
从戎狄到匈奴,再到鲜卑、匈奴、羯、羌,直到契丹、女真、蒙古,这些民族的兴衰也映照着中原大地的与之对应的王朝的兴衰。
??历来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只有两种,和与战。
拂去时间附着的尘埃,从新审视,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给出客观的评价。
虽然,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中原政权曾取得很多彪炳史册的战绩,但是是否是泽被千秋,就值得商榷了。
从古代史整体看,和的意义和好处远远大于战。
因为这个话题太大,无法全面论述,只举汉武朝时与匈奴作战的历史意义试论述。
汉武帝在位54年,与匈奴作战长达44年。
不可否认,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成功,安定了北方边境,也极大的开拓了汉朝的国土,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国内民不聊生,甚至出现过两百余万流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