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3b479f0722192e4536f6e0.png)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 1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 - 7 -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 15 -第三章测验 ................................................................................................................... - 23 -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探究点题号大气的组成1、2、4、5、6、8、14、15、16大气的垂直分层3、7、9、10、11、12、13、17目要求)1.(综合思维)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答案 A解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
2.(综合思维)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答案 C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3.(综合思维)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答案 D解析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着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电离层大气的特征。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与讲解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与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ce8fd8f83c4bb4cf6ecd107.png)
专题 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基础过关】读图,回答1〜3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 •箭头a表示的辐射B •箭头b表示的辐射C •箭头c表示的辐射D •箭头d表示的辐射2.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 可能增强A •①②④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③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 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因此昼夜温差大D •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答案1.C 2.D 3.B解析分析图中的箭头,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 c 为大气逆辐射,d、e、f 为大气的散射作用,g 为未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其中对地面起保温射。
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导致c、e、f 均增强;晴朗的夜晚c 减弱导致霜冻出现机会多;在月球上由于几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5题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C。
据此完成4〜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B •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4.D 5.B解析该实验可看出,底部有土的玻璃箱里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的强弱影响气温高低。
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直接的热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B .②C.③ D .④7.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1层顶部B.U层底部C.H层中部 D .川层8.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 .气温在—50 C〜20 C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C D .最高气温约为40 C答案6.B 7.D 8.C解析第6题,①曲线所示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 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②曲线正确。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分层练习)高一地理高效课堂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分层练习)高一地理高效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6e5fbb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08.png)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组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相对地稳定。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中,时空差异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是()A.氮和氧B.水汽和杂质C.水汽和氧D.二氧化碳和氮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①大量制冷设备①大量植树造林①兴修水库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每次雷暴天气,都会造成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低层大气中水汽说法正确的是()①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陆地上空①城市中心含量高于周围郊区①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①存在固、液、气三态的转化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材料中涉及的雷暴天气现象所在大气层的厚度,在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A.上海B.江苏C.广东D.北京5.大型飞机正常航行时所处的大气层()A.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B.存在对生物具有保护意义的臭氧层C.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水汽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珠母云,又名贝状高层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面20~30km的高空。
云体在阳光照射下常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珠母云常见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7.有关珠母云表述合理的是()A.易形成降水天气B.彩色光弧与极光成因不同C.以垂直移动为主D.极夜出现期间观察效果好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活动。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练习#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929fcffff00bed5b8f31dd2.png)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一、选择题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同。
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仅8~9千米。
答案:D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⑤⑥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列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日较差较大。
答案:2.C 3.B4.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图A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项不正确;B项反映白天吹谷风;C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项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答案:A5.(2009·广东文基,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和讲解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baffa0ba45177232f60a2e2.png)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基础过关】读图,回答1~3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2.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因此昼夜温差大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答案 1.C 2.D 3.B解析分析图中的箭头,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e、f为大气的散射作用,g为未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其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导致c、e、f均增强;晴朗的夜晚c减弱导致霜冻出现机会多;在月球上由于几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 4.D 5.B解析该实验可看出,底部有土的玻璃箱里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的强弱影响气温高低。
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直接的热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7.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8.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20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 6.B7.D8.C解析第6题,①曲线所示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②曲线正确。
【新教材】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复习巩固试题1—人教版(2019)地理第一册
![【新教材】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复习巩固试题1—人教版(2019)地理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dd6c7d91192e45361066f5fa.png)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复习练习题一一、单选题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下题。
1.b层与a层相比,b层:A. 对流运动旺盛B.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 能大量吸收紫外线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上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D. ②④①③3.许多足球、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 )A. 气温适宜B. 适当缺氧C. 气压较高D. 湿度适中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回答下列各题。
4.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A.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B. 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地面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为某气象观测站释放的探空气球,大约上升到30km高空后自行爆裂。
读图完成下列题。
6.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A. 一直递减B. 一直递增C. 递增→递减D. 递减→递增7.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大气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8.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 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 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10.若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说明此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A. 高层大气B. 臭氧层C. 对流层D. 平流层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845c5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5.png)
微专题1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典题精练】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下图是嫦娥五号探测器预定轨道所在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示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4.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A.气温降低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D.湿度增大5.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A.迅速进行迫降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6.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的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8.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①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②夏季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天低③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人类的生存④“高处不胜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2020·山东省临沂一中月考)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大气垂直分层与逆温现象练习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大气垂直分层与逆温现象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722d4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7.png)
大气垂直分层与逆温现象练习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2.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A.对流作用增强B.平流作用为主C.湍流作用增强D.太阳辐射增多3.①地区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于75°S附近)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4.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 kmB.8.5 kmC.12.5 kmD.22.5 km(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左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下题。
5.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读上右图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示意图。
据此完成6题。
6.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A.郑州B.阜阳C.安庆D.赣州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程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
7.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A.甲地B.乙地 C.丙地 D.丁地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 D.11时—16时2009.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 B.200米C.400米D.500米下图示意3-4月份我国云南省某地森林内气温(单位:°C)的时空分布平均状况。
【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题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题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c3f67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3.png)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题一、选择题(4分/题,共76分)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至此,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飞船经过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着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比北京强B.经过高层大气时由于气温高被燃烧C.自上而下经过臭氧层——电离层D.经过对流层时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关于“大气上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空25km以下B.2000-3000km的高空C.80-120km的高空D.50-55km的高空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A.北半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递减C.北半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D.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不变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增强B.植被覆盖率提高C.大气降水增多D.冷空气势力增强6.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2021年11月10日,一名28岁的法国男子站在父亲驾驶的热气球顶部,随着气球缓缓上升,最终在气球上升到4016米时,拍下了精彩瞬间,打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如图为该男子当时自拍的照片。
完成下面小题。
7.该名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A.臭氧含量较多B.适合航空飞行C.厚度大致均匀D.天气复杂多变8.大气中()A.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氮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杂质不参与天气变化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大气含氧量比为73%—78%),有利于激发耐力型运动项目参与者的运动潜力,但大气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大气圈练习1教师版【大气垂直分层、热力作用、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大气圈练习1教师版【大气垂直分层、热力作用、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553b4395901020207409ca9.png)
大气圈1(2013年浙江文综)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1.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①B. ②C. ③D. ④2.(2009年上海)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
下列西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A3.(2017年10月金丽衢十二校高三模拟)天空中偶尔出现的红太阳、红月亮、红云霞,大多是因为A.它们偶尔发出较强红光B.受大气的折射或散射作用C.受大气的吸收或反射作用D.它们发出的红外线偶尔被看到 4.气象谚语有“霜重见晴天”的说法,意思是霜多发生在晴天,这是因为晴天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 .空气中粉尘多,水汽易凝结(2016年1月嘉兴高一期末)大型火山喷发,部分火山灰等细小碎屑物会长时间停留在大气层,导致气温下降。
读图回答5、6题。
5.火山喷发导致气温下降,其根本原因是下列哪个作用减 弱引起的A.①B.②C.③D.④6.火山喷发还会引起“地球变暗”,下列与其相关的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7.(2016年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大规模火山喷发后可能造成附近地区的气温下降,其成因是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8.据观测:极地冰盖面积的缩小会进一步造成极地地区气温的上升,这主要是因为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B .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D .来自下垫面的长波辐射减弱《巴黎协定》是一份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范围之内的气候新协议,2017年6月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完成第9题。
9.《巴黎协定》的签署,主要是为减弱大气A .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B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 .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D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高度第1题图气温④③②气温 ①ABCD(2017年温州一模)图为格陵兰岛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因深色尘埃而形成的圆形孔洞。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题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17b2139b89680202d82586.png)
课时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单选题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A.A层B.B层C.C层D.AB层3.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B.18时~次日7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6.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7.地球的大气圈()①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②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③与其它圈层之间没有联系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图中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9.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B.②层因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D.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11.关于图中内容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C.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12.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B.最高气温约为40℃C.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D.有时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4d6c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8.png)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探险家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韦尔,于2012年10月14日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米后,从太空舱里跳下成功落地。
回答下列小题。
(1)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将达到D.先降低后升高答案:B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解答】根据大气分层可知,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所以距地面39044米的高空为平流层。
有材料可知其起跳时位于平流层,其下降过程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结合大气各层气温特点可以推断,气温是先降低后升高。
2、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D.城市绿地面积大(2)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A.5~6kmB.12~13kmC.16~18kmD.100~150km答案:C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距城市的距离。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由于市区人类活动量比较大,各种废热的排放量比较大,市区温度较高,郊区温度较低,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圈即城市热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2.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2.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142d6dcf84b9d528ea7a36.png)
必修一2.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层大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2.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3.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斜射作用4.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C.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差 D.云层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太差5.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弱 B.大气逆辐射强 C.凝结核多 D.气温高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图,完成问题。
7.图12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8.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A.①B.②C.③D.④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9.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削弱作用1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1.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A.①增强B.②较强C.③减弱D.④不变二、综合题12.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图中I的作用是。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
主要原因是:。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大或小)。
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训练大气的组成 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训练大气的组成 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458422e87101f69e319520.png)
提升训练6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练习 "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合肥质检)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天宫一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X*X*K]解析:臭氧层出现在大气的平流层中,排除A和D选项;再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确定答案为。
答案: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B层中部D.Ⅲ层解析:电离层出现在高层大气中,应在第Ⅲ层。
答案:D(2012长郡模拟)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3~5题。
[。
]3.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B.18~次日7时.17~次日9时D.19~次日8时解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正值,则表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正常分布),为负值则表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出现逆温)。
图中18时至次日7时,气温垂直递减率为负值,故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运动不会发生。
答案:B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B.200米.400米D.500米解析:发生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与图中等值线0的最大分布高度接近。
答案:5.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较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解析:逆温现象对应的天气状况是晴朗天气;由于抑制了对流的发生,能见度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较差,也不容易形成沙尘暴。
答案:B(2012石家庄模拟)新华2011年10月10日报道近期中国东部地区频频遭遇大雾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浓雾。
10月10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等地部分地区可能还将雾气笼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2.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层大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2.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3.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斜射作用
4.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
C.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差 D.云层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太差
5.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弱 B.大气逆辐射强 C.凝结核多 D.气温高
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图,完成问题。
7.图12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8.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9.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削弱作用
1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11.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A.①增强B.②较强C.③减弱D.④不变
二、综合题
12.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图中I的作用是。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
主要原因是:。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