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5.1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九年级语文下册 5.1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
课题
鱼我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也(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重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难点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复习所学内容
教学札记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六、结语
背诵这篇课文。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回顾文章重点的实词
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结合材料,探讨人的价值取向。
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文章主题: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将正义放在首位, 摒弃利己的私心。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八课鱼我所欲也一、【教学目标】1.积存文言文经常使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辞汇量,慢慢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体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前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照或类比说理的方式,明白得作者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1)明白得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

2. 难点:明白得“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进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情感强烈,富于鼓动性;擅长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发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诠释了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的思想。

<二>预习展现回忆温习上节课有关孟子及《孟子》的介绍,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三>整体感知1.放朗诵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学认真听。

在聆听的进程中注意发觉读音、句读的过失,标记出来以便纠正。

估量要正音、正句读的如下:(1)正音(下面这些注音系课文注释之外的正音):①不为苟得也(读wéi,动词,做,干。

)②所恶(渎Wù,动词,厌恶)③为宫室之美(读wèi,介词,为了)(2)正句读: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能够已乎3.同窗朗诵课文一遍。

4.说说这篇文章的可能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合作探讨1.把握论证方式,理清论证思路。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什么缘故不直接提出来?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九年级语文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和道德观念。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论证逻辑和道德观念。

2.难点: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论证逻辑分析
(1)再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分析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3.道德观念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讨论道德观念的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

4.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等。

(2)探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

5.讨论价值观
(1)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6.总结归纳
总结论证逻辑、道德观念、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道德选择的看法,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精选1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精选1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精选14篇)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

这时,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

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文章,解读文意1.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排除字音问题。

2.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下列文言词的用法。

【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同“德”,感恩、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同“向”,先前、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①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③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④文言文阅读技巧:本文的教学还重点关注了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⑤论证方法的分析:本文采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论证方法的分析,学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⑥文学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本文的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并学会进行文学创作。
5. 品德素养: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使学生认识到“舍生取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孟子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矛盾冲突,以及“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鱼我所欲也》的基本概念。本文是孟子《孟子·告子上》中的一段话,主要论述了“义”与“利”的矛盾冲突,以及“舍生取义”的价值观。(详细解释概念)它是孟子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孟子的思想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 “义”与“利”的矛盾冲突
- 比喻:鱼与熊掌的比喻
- 对比:义与利的对比
3. “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 舍生取义的意义
- 生死抉择时的选择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 重点词汇和句式
- 阅读理解与翻译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的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的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的教案五篇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案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写教案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

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

19 《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4.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X性善论。

三、诵读课文,理解文意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朗诵全文。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任务一:在老师带领下对课文进行多遍诵读。

划分朗读节奏,开展朗诵比赛。

任务二:结合注释,对课文逐段进行全面深刻的翻译,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通过自主、合作、互查三个步骤,确保每生能熟练翻译每一句话。

文章翻译:自主翻译,发现难点。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任务三: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思考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四、深入学习,领悟内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5、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二、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患(huà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2。

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教案一(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

一、导入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7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的是非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难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提示型【设计意图:回顾所学,通过问题提示,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上节课,通过大家的集体努力,我们疏通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这样的主张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将在这节课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课堂实录一、温故。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分析文章内容做基础。

】学生齐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排比句要读出气势,对偶句要读得整齐,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二、知新。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采用设疑学生分组讨论及教师讲解点拨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师设疑一:文章哪句话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论点。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教师设疑二: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明确: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表明“义”的价值高于“生”。

先做比喻然后提出论点,是因为“鱼”和“熊掌”的比较中,“熊掌”比“鱼”更美味,当二者不可兼得时,选取味道更美的“熊掌”更符合逻辑。

同样道理,“生”和“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更重要,在“生”和“义”不能兼得时,必须选取正义舍弃生命,这样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很自然的引出了作者观点,让人更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教师设疑三: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论证论点的?(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明确:首先,作者以一个生活常理为喻,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舍鱼而取熊掌,由此自然地引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从而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鱼我所欲也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鱼我所欲也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鱼我所欲也教案(2)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鱼我所欲也教案(2)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鱼我所欲也教案(2)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鱼我所欲也》教学过程设计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二、导入新课学习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全文,疏通了文意。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题和写作特色。

1、分析第一段:⑴学生划出层次,教师点拨可以分成四个层次.讨论并归纳: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

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

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

从正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

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第三层(“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正反对比,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

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1、检查背诵,有利于督促学生完成背诵.2、文章层次分析,梳理脉络。

3、课外延伸环节,能较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9 of grade 9 Chinese volume 2编订:JinTai College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2、篇章2:鱼我所欲也范文(通用版)3、篇章3:鱼我所欲也例文(2020版)4、篇章4:鱼我所欲也文档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鱼我所欲也》教案5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鱼我所欲也》教案5 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题目鱼我所欲也总课时:16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树立正确生观。

学情分析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而不在文体阅读上浪费过多时间。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法指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把握文章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教学过程共案部分个案部分知识总结,课堂练习: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5。

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副页教学过程6.提问:“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课题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课时安排共( 3 )课时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体课件
课前作业试着课下疏通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节一
检查学生读课文
课中作业
检查朗读课文。

环节二整体感知
1.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

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

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

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人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儿郎g,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人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

六斛(hu2)四斗为一钟。

万钟:指
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钦”,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

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
“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

第二个“为”,wei2,动
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

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