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北朝画像砖

合集下载

浅析南北朝画像砖图形艺术——以南京博物院馆藏“羽人戏虎图”为例

浅析南北朝画像砖图形艺术——以南京博物院馆藏“羽人戏虎图”为例
一、“羽人戏虎图”内容与寓意
画像砖是一种古代民间美术艺术,主要以拍印和模印的方 式存在,是融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貌和审美风情于一体, 具有装饰和建筑两重性的图像砖,更是带有时代印记的图形艺 术。画像砖以线雕(或线刻)的表现技法进行多块砖的拼镶,主 题多样,制作技艺精湛,图案精美,形式多样,在古代民间美术中 独树一帜。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六朝画像砖藏品“羽人戏虎”砖 画,图案形象的栩栩如生,体现了古代画者的精湛画技。文章通 过深入分析画像砖的图案、形式,探寻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 美风情,以加深对画像砖图形含义与寓意的理解。
在古代,画像砖图形多样,其功能作用也不尽相同。“羽人戏 虎”画像砖主要用于皇室墓葬,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具备 一定的礼仪功能和象征意义,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砖上的每 个图形都有独特的含义与寓意,在墓葬中的位置和承担的功能、 作用也不同。如:在古代,羽人是神话中的飞仙;虎的形象为祥 瑞异兽,在墓室璧画中承担着“四神”功能和护送升仙的职责;云 是吉祥的象征;莲花是佛教艺术中的代表性形象,在佛教中是清 净、圣洁、吉祥的象征,同时也代表极乐世界。这些具有吉祥寓 意的画像砖,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祈求长生、渴望升仙的愿
浅析南北朝画像砖图形艺术
——以南京博物院馆藏“羽人戏虎图”为例
□王琮冯晓娟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既是来自乱、分裂的时代,又是文化自觉的时代,更是艺术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迅速发 展、佛教文化的传入,是促进画像砖发展的重要因素。画像砖受多种文化融合的影响,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代 的发展特点。该文以南京博物院馆藏“羽人戏虎图”为例,通过"以图证史”的方法对其图形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归纳出其表 现技法、特点和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南北时期画像砖图形艺术、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画像砖

画像砖

画像砖画像砖带有模印绘画的砖,是东汉时期大型墓葬中,嵌在墓壁上用于装饰墓室、炫耀墓主身份与地位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砖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发现的数量和品种都较少。

有的墓葬全用画像砖装饰,有的与画像石并用,画面内容与画像石大体一致又互相补充。

画像砖多为方形、长方形。

方形砖长、宽一般在40-50匣米左右,制作较精。

长方形砖一股长50、宽30厘米,工艺较粗,图案简单。

画面的制作方法用陶模压印而成,根据内容需要施彩绘。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画像砖的形制有两种,一为边长 40cm 左右的方形,一为长 45cm 左右、宽 25cm 左右的长方形。

分布地区主要是四川,偶见于河南等地。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

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

贵妇出游画像砖的产生早于画像石,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是画像砖艺术的滥觞期。

南朝画像砖,出土即定为一级文物,一张拓片就值千元,你说牛不牛

南朝画像砖,出土即定为一级文物,一张拓片就值千元,你说牛不牛

南朝画像砖,出土即定为一级文物,一张拓片就值千元,你说牛不牛在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有一组文物占据了一面墙,展示了三行共27块邓县画像砖。

或许是不如瓷器熟识度高,或许是没有字画的名气大,不少观众走到这就直接飘过了,很少有人真正停下来仔细欣赏它的美。

但其实你错过的不仅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更是我国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希望大家在看了今天的小文后,下次去国博看展时,别忘了仔细欣赏一番,说不定还会有新发现呢。

9万块砖打造的砖墓惊叹了整个考古界1957年发掘出的河南邓县(今河南邓州市)学庄南朝刘宋墓彩色画像砖,让世界的目光突然一亮,这些绽放在地下的千年艺术奇葩乍一出世,就引起了中外艺术界一片哗然,谁也想不到在中国历史这段空前绝后的大分裂时期,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南北朝,居然给世界孕育出这么出类拔萃的艺术奇葩,让世界以惊异的目光重新审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和文化艺术。

整个墓葬全部用特制的浮雕画像砖筑成。

据估算,建成此墓需用9万块砖。

墓砖具有平整、光滑、坚硬的特点,形状可分为长方形、楔形、矩形和子母形等,花纹砖可分为莲花纹、菊花纹、忍冬纹、女相身荷花纹等12种。

这些砖根据不同形状被分别砌筑在券顶、墙壁和地面上。

甬道、墓室一砖一图镶砌的34种60块模印画像砖,填涂红、黄、绿、蓝、棕、紫、黑七种颜色,墓刚打开时,画像砖上的绘画色泽鲜艳如新,富丽堂皇。

可惜的是,现如今看到的画像砖,颜色已经脱落严重。

目前,画像砖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其中国家博物馆的27块自1959年起,展出至今。

据说,上世纪90年代,一幅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拓片曾在北京荣宝斋售价1400元,可见其收藏价值之高啊!这也是中原地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南朝彩色画像砖墓。

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1958年还专门出了一本书《邓县南朝彩色画像砖墓》,把发现、考古、挖掘、墓穴的形态式样、文物种类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邓县南朝刘宋墓画像砖,从创作题材上大致可以分三类:车骑出行、孝子图、宗教神话。

东晋南朝画像砖的承继与流变

东晋南朝画像砖的承继与流变

Inheritance and Rheology of Brick Carvings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nd Southern Dynasties 作者: 刘卫鹏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出版物刊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0-147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东晋南朝 画像砖 墓葬
摘要:画像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墓葬建材和艺术品,它在东晋时期产生了多砖组合的拼幅画像这样的新形式。

这种新式线刻画像在南朝帝陵和王侯贵族墓中突然勃兴,出现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这样的宏幅巨作。

南朝晚期画像砖以浮雕为主,由线刻的"密体"发展为丰实的"疏体"。

南朝时期,画像砖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以都城建康和雍州襄阳为核心的两个中心区域。

画像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画像砖形制多样,题材丰富,既有对传统题材的继承,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佛教题材也大量出现。

佛教对画像砖墓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自中间而上下、由周围向中心发展的趋势。

南朝墓葬画像砖也对北朝和隋唐墓葬产生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画像砖】江苏省出土的南朝画像砖欣赏------上篇

【画像砖】江苏省出土的南朝画像砖欣赏------上篇

【画像砖】江苏省出⼟的南朝画像砖欣赏------上篇南朝画像砖风格:画像砖是古⼈建造墓室的重要的装饰材料,是製砖⼯艺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

江苏常州博物馆藏有⼀批珍贵的南朝画像砖,风格飘逸洒脱,形象⽣动传神,道教中的飞仙与佛教中的狮⼦同时出现,既延续了汉朝的严谨,⼜开启了唐代的豪放,对于研究六朝时期艺术风格发展演变,具有极⾼的歷史与艺术价值。

南朝梁武帝时,佛教在江南达到⿍盛,空前繁荣,并助推全国佛教创下歷史新⾼,必然会影响到墓葬艺术。

在江南,在佛教盛传⽽成为⼀种强势⽂化的时候,道教也获得较⼤发展。

从南朝中期开始,⼤批原先信奉道教的世家⼤族转向信佛,狮⼦在佛教中是护法的,墓室建造者借⽤“兽王”狮⼦来镇守墓门、护卫墓室;⼤量採⽤佛教中的莲花、忍冬图案花纹,融⼊了佛教图像元素,以增强墓室的仙⽓,激发想像中死者灵魂对美好道教仙境的嚮往与追求。

画像砖:捧奁侍⼥画像砖南朝(公元420~589年)单块长⽅体砖,正⾯模印侍⼥⼈物像。

双环发髻下垂,⾯部丰满,宽额,细眉,下巴略圆,眉⽬清秀,但两眼半闭。

上⾝着开领宽袖短衫,露臂,袖⼝系两细带,⾐外似穿着围腰或束腰。

下⾯长裙曳地,⾜着宽⾼云头履。

侧⾝向右,双⼿捧奁。

双发髻侍⼥画像砖南朝(公元420~589年)单块长⽅体砖,正⾯模印侍⼥⼈物像。

头发作双蝴蝶髻,左右⾼耸,脸型丰满。

上⾝穿宽袖开襟衫,露颈,腰间似有带钩或带纽之类饰物。

背略前弯,左⼿下垂,右⼿作拈花状。

双蝴蝶髻侍⼥画像砖南朝(公元420~589年)单块长⽅体砖,正⾯模印侍⼥⼈物像。

头发作双蝴蝶髻,左右⾼耸,脸型丰满。

上⾝穿宽袖开襟衫,露颈,腰间似有带钩或带纽,脚着云头履。

右⼿持⼀长柄物,像是如意或者拂尘。

托博⼭炉侍⼥画像砖南朝(公元420~589年)单块长⽅体砖,正⾯模印侍⼥⼈物像。

头发作双髻下垂,脸型丰满。

上⾝穿开领宽袖短衫,双臂向上露出,袖⼝系两细带,⾐外似着“围腰”或“束腰”。

下⾯长裙曳地,⾜着⾼云头履。

敦煌壁画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

敦煌壁画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

敦煌壁画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明觉居士2017-06-20北魏、东魏时期早期壁画里的飞天,笔法简朴直率,不做繁琐的细节描绘,下笔直取本质。

韵律感十足,极其生动传神。

北魏莫高窟257窟这是一组主佛左侧的群体飞天。

早期壁画里的飞天,受外传佛教影响明显,多是这种坦胸露体印度人形象。

与直率迅捷的衣带相比,右侧灵动的火焰纹用笔更加轻松。

北魏莫高窟254窟北魏莫高窟254窟厚重的线条表现出肌肉骨骼的强健,衬托出衣裙和丝带的飘动飞舞。

然而仔细对比衣裙和带的线条,则前者力量明显更为强劲一些。

北魏裸体飞天西魏莫高窟285窟上面这是覆斗穹顶斜壁上的飞天,中夹杂以禽鸟走兽、飞花流云。

西魏莫高窟285窟西魏莫高窟285窟西魏莫高窟285窟这两个飞天为明显的汉人乐伎形象。

持阮拨弦,丝带在臂间穿飞舞动,笔法酣畅淋漓。

这生动感来自笔尖上的自觉变化。

试看琴弦的紧绷和手指的曼妙。

再看,同样是飘逸,衣带的舞动和流云的迅疾有着自然的差别。

正是这些,保证了画面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而非后来渐趋麻木的图案标本。

西魏莫高窟249窟西魏莫高窟249窟西魏莫高窟249窟西魏莫高窟249窟飞天的形态变化万端,偃仰纵横,张驰回旋…有的甚至不符合生活中的常见形态,但却符合力量节奏的变化规律。

北魏山东青州佛造像这组青州石刻造像中的飞天精妙绝伦。

正好与绘画道理相互佐证。

靠近主佛内测的身体部位线条沉实稳重,而外侧伸向虚空的飘带摇曳飞扬,速度迅疾。

细审从臂弯肢体间滑过的衣带如流水般蜿蜒而过,美不胜收。

一根线所附着的物象,在不同的部位和受力作用下,轻重缓急,自然而然。

看中央那座石塔沉重坚实,更衬托出飞天气质的曼妙。

北魏晚期山东青州佛造像东魏山东青州佛造像东魏—北齐山东青州佛造像飞天残件,这样美妙的形象几乎难以让人相信竟然是石头雕成的。

魏晋那个时期的艺术品,仿佛由某种外星生物参与创造出来,后来外星人走了,就再也没有那样让人惊心动魄的神迹了……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南朝画砖上的飞仙,线条变化精微入神,整体精力弥满。

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中国画像砖的历史和演变

中国画像砖的历史和演变

中国画像砖的历史和演变画像砖龙车图画像砖的起源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砖骑士图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和习俗。

西汉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富足,《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同时,在思想领域,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孝为仁之本的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连皇帝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上“孝”字,而“孝”的首要表现就是为亲人奉行厚葬。

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的趋势中,画像砖墓也随之大量涌现出来,这些画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随葬品的代替、扩展或延伸。

厚葬之风的盛行,促进了汉代画像砖墓和画像砖艺术的发展.画像砖的分类画像砖的形制有两种,一为边长40cm 左右的方形,一为长45cm 左右、宽25cm 左右的长方形。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

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画像砖的的名词解释

画像砖的的名词解释

画像砖的的名词解释画像砖的名词解释画像砖是一种古代的装饰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外墙装饰。

它由石材或陶瓷制成,表面以特殊的绘画技法绘制出各种图案和肖像。

画像砖在古代文明的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水平,也记录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画像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但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达到了巅峰。

希腊人和罗马人制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画像砖,用于装饰公共建筑、寺庙、宫殿和贵族住宅。

这些砖块通常具有矩形或正方形的形状,绘制了各种人物、动植物、神话故事以及历史事件。

画像砖制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首先,选取适合的石材或陶瓷材料,并将其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艺术家使用颜料和细小的刷子,在砖的表面绘制出自己的设计。

这项工作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耐心,因为画像砖的表面通常十分光滑,且绘制的图案需要细腻而准确。

画像砖所绘制的图案多样化。

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常见的图案有神话人物的肖像、动物、植物和装饰性的纹饰。

这些图案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成复杂的场景或连续的故事。

例如,一块画像砖上可能绘制了神话英雄的肖像,旁边是他与神祗的互动情节,拉开了画像砖所传达的叙述氛围。

画像砖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有承载文化意义的重要作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画像砖往往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通过仔细观察画像砖上的图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以及对美的追求。

例如,希腊时期的画像砖经常描绘了裸体的男性和拼凑出来的机体,这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和体育的热爱。

此外,画像砖还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画像砖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窥探古代文明的兴衰、文化交流以及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画像砖也帮助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因为绘制在砖上的人物可能是当时的统治者、决策者或名人。

时至今日,虽然画像砖已经不再在建筑上广泛使用,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遗产地位依然被高度重视。

考研美术史论——画像砖最全整理

考研美术史论——画像砖最全整理

画像砖(汉、六朝)一、汉代画像砖。

1.艺术特点:质朴,艺术性高2.分类:空心砖:河南、山西。

《戏车图》表现了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场面。

方砖:四川成都。

《弋射收获画象砖》歌颂射猎农耕劳作的装饰小品画。

3.装饰题材:生产劳动、车骑出行、社会风俗、神话传说、庭院建筑等。

二、六朝画象砖1.艺术特点:清秀雅致2.分类:北方:邓县画象砖:(1)有三类题材:车骑出行、神话传说和孝子故事、飞天供养和珍禽瑞兽。

(2)制作手法:浅浮雕,具有立体感。

还会填染颜色。

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艺术风格。

南方: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1)表现了六朝士大夫放荡不羁,傲然超脱的性格和神态。

摆脱了传统的孔老“先贤”一类的题材。

(2)装饰题材以动物纹为中心向植物花草为中心的内容过渡。

三、六朝和汉代画象砖的区别综述:六朝时期的画象砖,继承了汉代的艺术传统,但更富于人间的生活情趣,也掺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

①汉代画象砖大多一砖一画,然而六朝时期出现了拼镶画象砖,由多块砖面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像的方法,体现了画象砖制作工艺的进步与成熟。

代表着南北朝时期画象砖艺术的最高成就。

②在题材上,六朝时期的画象砖除了汉代时期的车马出行,神仙,奇禽瑞兽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

③装饰纹样上,除动物纹外,植物花草已经占有较重要的地位④表现手法上,六朝时期多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更形象,并多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

⑤艺术风格上,汉代表现为质朴古拙,六朝时期则更佳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点。

四、汉代画像石1.汉代石雕,按表现手法分类圆雕:立体雕刻,质朴古拙的艺术特点平雕:平面浅雕,2.画像石定义:以平雕为主,表现出一定故事情节的,实际上是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画。

3.分布:山东地区(鲁南地区最丰富):《纺织图》,内容是宣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织机的具体结构。

还为我们提供了染织工艺方面的可贵资料。

河南南阳地区:①表现手法:画像微凸,剔地衬线。

意象深远的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令世界惊叹不已,太美了!

意象深远的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令世界惊叹不已,太美了!

意象深远的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令世界惊叹不已,太美了!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是中国民间最为古老的一门艺术。

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

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令世人惊叹,是中国工艺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

南朝画像砖的艺术语言以线条为主导,流露着飞动的韵致,营造出疏朗俊逸的艺术特色。

◆神采灵动的邓县学庄画像砖: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是发现画像砖艺术的集中之地。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学庄村西南的一座南朝刘宋时期的墓地。

这批画像砖自1957年12月出土后轰动考古界。

这些画像砖上的画像种类多样,大体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现代人了解南朝社会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这些镶砌在墓壁上的模印彩色画像砖,一砖一图,作品既有浮雕的特征,也有绘画作品的特征,共有34种不同的画像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伎乐仙▲王子桥与浮丘公▲仙人骑麟▲天人▲飞天▲飞马▲凤凰一是与当时宗教信仰有关的四神、凤凰、麒麟、飞仙、飞马等题材。

如“伎乐仙”与佛教有关;“仙人骑麟”“王子桥(乔)与浮丘公”等属道教。

▲乐舞▲乐舞▲侍从▲武士▲战马二是描绘出行、牛车、抬轿、侍从、贵妇出游、供献、乐舞、运粮、牵牛以及战马武士等社会生活内容的题材,表现墓主生前的权势和奢华生活。

▲老莱子娱亲▲郭巨埋儿三为孝子故事,如“郭巨埋儿”“老莱子娱亲”等。

此外,还有“商山四皓”画像砖。

▲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东园公等四位须眉皓白的“贤者”隐居深山的典故,画面中的四人作鼓瑟、吹笙、静坐与观画的姿态,可能与这一时期崇尚清谈玄学的思想有关。

▲武士这些彩画砖,为一砖一画,上涂绿、红、紫等颜色,其表现手法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有明显的联系,但构图紧凑,线条流利,形象生动而精致,已完全改变了汉画的古排风貌,表现了这一时期绘画技巧的发展。

从细腰、身材修长的人物造型特征来看,具有南朝人物画“秀骨清像”的神韵。

画像石 画像砖

画像石 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简答题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5、石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有何贡献. 他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一是“一画”.在《变化章》提出:“故群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段话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6、清代最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有哪些.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7、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8、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9、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10、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11、怎样评价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12、怎样评价“四王”与“四僧”.清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荤、王原祁.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及其艺术特色.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14、魏晋南北朝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而兴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像进一步提高.3.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4出现了绘画史上的理论家对后影响很大.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16、述《历代名画记》一书的作者以及书中只要内容.《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古代绘画艺术史书.17、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艺术成就和它在理论方面贡献.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0、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简要论述其原因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 21、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哪些石窟,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造像并对其风格演变作简要分析.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造像4个阶段.十六国期为1[莫高窟、麦积山、为代表,属凿窟造像的初期,内容以单身佛、菩萨为重,以半圆雕特点,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威严感.]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2 [云冈石窟为代表,集中了当时北方的技术力量在其形制,造像的内容和风格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以昙曜五窟为代表,]迁都至正光末年为3[洛阳龙门外来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结合]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4 [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佛像演变世俗化]. 22、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分为佛像画,1说法礼拜,2民族传统神话3故事画(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壮观的场面和沉重而强烈的色彩,豪放泼辣的线条,和谐、典雅、静穆、理想化的艺术形式. 23、王曦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24、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历史阶段简要论述.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25、试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分析.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26、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27、隋唐时期鞍马题材的绘画发展状况,举出主要的画家与作品加以简要论述.唐代国势隆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马尤为重视,马是勇士精神的象征.曹霸、陈闳、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28、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29、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30、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建制.31、北宋前期有那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关同.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 32、宋徽宗赵佶是怎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其艺术成就.北末年,身为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33、书法史上宋四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流传下来,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34、赵孟在书法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35、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36、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37、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史有何发展和创新.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38、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39、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40、“扬州八怪”都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其艺术倾向如何,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4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论述1、唐代十位画家、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方,尉迟乙僧(铁丝描),孙位,山水画家,李思训,王维,张澡,画马画家,韩干.风格各异.2、“小景”山水的艺术境界.人与自然的牧歌式的宁静表现道家的“仙境”、佛家的“禅境”、儒家的“世外桃源”的艺术境界.3、赵孟对元四家的影响.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4、国美术史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各自的特色,你最欣赏哪个时期,并阐明理由.唐代,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不少画论观念对后时影响大.建筑、工艺马上都体现了大唐艺术辉煌繁荣. 5、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写关陕风光;南派董源《萧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写江南山水.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再现山水气势,壮美的山川景色,都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

新藏邓县南朝画像砖精拓16品

新藏邓县南朝画像砖精拓16品

新藏邓县南朝画像砖精拓16品中国美术史讲到南北朝,一定会提到南朝的画像砖,代表性的作品一是南京江宁、丹阳出土的“竹林七贤图”,再就是1958年出土于河南邓县的画像砖。

有的书把二者并列放在一起,作为专门的章节来讲述。

可以说,这批南朝砖既是重要的文物,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名品和杰作。

最近,一套16张珍贵的邓县南朝画像砖入藏三惜草堂。

邓县的南朝壁画墓是1957年兴修水利时发现的,1958年由河南省考古工作队发掘,具体地点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许庄自然村。

因出土的墓砖侧面有墨书文字“家在吴郡”等语,故鉴定为南朝刘宋墓。

砖呈长方形,长38、宽19、厚6厘米,砖体边框为凸线,外沿饰莲花、忍冬纹样图案。

一砖一图镶砌于甬道、墓室的34种模印画像砖,填涂红、黄、绿、蓝、棕、紫、黑7彩,色泽如新。

画像砖图案内容大致可分3类:一是表现车骑出行的场面。

以牛车为中心,包括具装盔甲战马、执棒武士、乐队舞蹈、供献仪仗、牛车、步辇、贵妇出游、仕女出行等。

二为汉代以来流行的孝子画像。

有“郭巨埋儿”等孝子故事。

三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有关的内容。

如代表宇宙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祥瑞的凤凰、麒麟、天马、珍禽等;代表道教神仙的王子乔、浮丘公、商山四皓、跨虎仙人、天人骑龙等;反映佛教题材的供养飞仙、伎乐天人等;以及前列吹鼓的牛车出行图,后者与墓中所出55个神态各异、着装不同、手头身可转动的仪仗陶俑相配合,彰显墓主生前拥有的武装。

每块模印彩色画像砖都是预先设计,精工制作,砌缝紧密;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造型颀身丰腰,面相圆润,姿态生动,具有南朝人物画“秀骨清象”的特征;凸出画面的线条流畅奔放,乃极富有装饰性的艺术珍品。

邓县南朝彩色画像砖墓发掘后,曾引起我国艺术界、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彩色画像砖运抵北京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邓县彩色画像砖墓》一书,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五卷第四节《六朝墓葬》称:“河南邓州许庄南朝画像砖墓是一个重大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关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的画粉 本作者各家说法不一。有点认为是民间集 体创作,但是此砖画与民间美术品并不相 同,所以这种推论可以排除。
• 3 六朝画像砖艺术不仅是著名的画家的艺
术结晶,还是一大批无名工匠的辛勤劳动。 画家完成画像砖粉本后,下面的工作则都 交给了工匠。

一件文物的价值,我们常常从它的历史性、艺 术性、科学性等方面予以评价,“南朝贵妇出游 画像砖”符合其中的两大条件,即历史性和艺术 性,它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服饰 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南朝绘画艺术的真实范本, 为后人研究南朝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从这一点来说,“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确是一 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北朝画像砖
• 北朝画像砖分布
2005年李梅田的 《北朝墓室画像的区 域性研究》一文,根 据北朝画像砖的区域 性将其划分为:云代 地区,洛阳地区,邺 城—晋阳、关中地区、 青齐地区等。
• 北朝画像内容与题材 • 在目前发现的北朝画像砖中,最重要的就是河 南邓县彩色画像砖墓。

这座墓出土了大量的有关佛教内容及儒
北朝画像砖欣赏
北朝画像砖欣赏
北朝画像砖欣赏
北朝画像砖欣赏
小结
• 六朝画像的艺术特点
• 1997年,武翔的《江苏六朝画像砖研 究》,对六朝时期画像的艺术特点归纳为 以下几点认识:
1
六朝画像转艺术源于汉代画像砖,但受
六朝新画风和外来绘画艺术的影响,风格 大变。从单砖到巨幅拼嵌砖画,从线刻到 高浮雕,规模扩大,技法更新,成为我国 画像砖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极大地影 响了后代的砖刻和绘画艺术。
南朝画像砖
• 南朝画像的内容较多,有很多是与当时期 的绘画主题相吻合的,甚至是直接把绘画 的题材当做墓葬画像的主题内容。 • 这一时期画像砖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基本延 续了两汉画像砖的传统,是汉画像砖艺术 的发展,人物造型以奔放流畅的线条为造 型基础,有一定的气势,足以传神,但仍 显得简单古拙,细节的描写还不够,这与 砖本身酥松的材质无法精细刻画有关,然 而从整体上观察它已经比汉画像砖精细了。
分期与发展演变
• 目前对这一时期画像的分期与发展和演变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六朝时期,主要 有以下几种观点: • 1:魏晋南北朝分三期说 • 郑岩在《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一文中 认为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东晋时期; 第二期为南朝早期(宋、齐);第三期为 南朝晚期(梁、陈)。虽然他概括的是壁 画墓,但其中也包括画像墓。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 是南超大型拼镶画像砖墓 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画像 主题,讨论也最多。到目 前为止,共发现四处“竹 林七贤和荣启期”内容的 大型画像砖墓,也可以称 作“砖刻壁画”,全都分 布在江苏境内。
拼镶画像砖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
拼镶画像砖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

“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上的人物整 体形象气势很足,面部形象和服饰衣纹 比汉画像砖精细,更像是一幅绘画艺术 作品。
东晋南北朝画像砖
新疆大学人文院-巴音
画像砖
• 画像砖 古代建筑物或墓室壁面上的图像砖,是建 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画。战国已 有生产,秦代有所发展,两汉为盛期,以后渐减 少。表现形式为阳刻线条、阳刻平面、浅浮雕等 相结合;一般用木模压制,亦有直接刻在砖上, 有的施加彩色。有方形和长方形等几种,多数每 砖为一幅画面,亦有上下分二个画面的。内容有 割禾、制盐、采莲、弋射,以及饮宴、歌舞、百 戏、车马出巡、神仙故事等。构图富于变化,造 型简练生动。画像砖大都发现于四川的东汉墓中。 河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朝墓中也有发现,但 多用小砖拼成一个画面,内容多人物和装饰展演变
• 2.六朝分四期说 • 2004年,姚义斌在《六朝画像砖研究》一 文中提出六朝画像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四 期:第一期,东吴至西晋,为继承期,墓 葬沿用汉墓的形制,画像砖的纹饰也继承 了汉代的纹饰传统;第二期,东晋至刘宋 早期,为发展期;第三期,刘宋晚期至齐, 为勃兴期;第四期,梁、陈时期,为衰落 期。
教思想题材的画像砖和花纹砖,如佛教内 容的莲花、狮子、飞仙;儒家题材的龙、 虎、凤凰、孝子故事等。
吹笙引凤画像砖
• 画面的中心,有一人 倚石而座,双手捧笙, 正动情地吹奏,那悠 扬的乐声,引来一只 凤凰翩翩起舞。从砖 的纹饰制作上讲应该 为印模砖,纹饰形式 为浅浮雕,其纹理细 腻清晰,刚劲顺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