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沙活动的形成、危害及措施

合集下载

风沙应对措施

风沙应对措施

风沙应对措施概述风沙是指风力较大时,携带大量的沙尘、尘埃等物质在空中飞行的现象。

在沙尘天气中,人们容易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例如呼吸道问题、视力受损等。

因此,采取有效的风沙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风沙应对措施。

1. 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风沙预警系统对于风沙应对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及时、准确地预测风沙天气,提前发出警报。

- 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进行准确的定位。

- 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包括天气变化和相关应对措施。

2.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防止和抵御风沙侵袭的重要手段。

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固定沙土、减少风沙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恢复方法: - 植树造林:通过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抵御风沙侵袭。

- 草地保护:合理管理和保护草地,防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增加植被保护覆盖面积。

- 沙化土地治理:对于已经沙化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沙地固定、植被恢复等。

3. 防护设施建设建设防护设施是减轻风沙侵袭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设施建设措施: - 风沙堤防:在沙化区域建设风沙堤防,用以阻挡风沙的侵袭。

- 风网:在沙化区域搭建风网,用以减少沙尘的扬起。

- 遮挡屏障:在沙尘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遮挡屏障,用以防止沙尘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干扰。

4. 个人防护措施在风沙天气中,个人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个人防护措施: - 戴口罩:选择能够有效阻挡沙尘颗粒的口罩,降低呼吸道受到的影响。

- 戴眼镜:佩戴防风沙的护目镜或墨镜,保护眼睛免受沙尘的刺激。

- 避免外出:尽量减少在风沙天气中的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风沙较为严重的时候。

5. 应急响应风沙天气下的应急响应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应急响应措施: - 尽早撤离:如果居住地区受到严重风沙侵袭,应及早撤离,寻找安全的避难所。

- 寻求医疗帮助:如出现呼吸道问题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风沙灾害措施

风沙灾害措施

风沙灾害措施1. 引言风沙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在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带发生。

它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减轻灾害的影响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需采取一系列的风沙灾害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风沙灾害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建设防风固沙工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等。

2. 植被恢复植被是防止沙尘暴和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植被恢复措施,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在风的侵蚀下,并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2.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植被恢复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快速种植大面积的树木,形成防风固沙林带。

这些树木不仅能够抵挡风沙的侵蚀,还可以固定沙土,改善土地质地。

2.2. 草地种植在一些干旱地区,可以选择适应干燥环境的耐旱草种植。

这些草地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风蚀。

在选择草种时,需要注意其耐旱、耐风、耐沙尘等特性,以确保草地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 建设防风固沙工程除了植被恢复,建设防风固沙工程也是一种常见的风沙灾害措施。

这些工程通过改变地形、设置防护设施等方式,减轻风沙的影响。

3.1. 沙障和沙网沙障和沙网是常用的防风固沙工程措施。

沙障是由截沙墙、沙垄组成的结构,能够有效阻挡沙尘暴,降低沙尘暴的风速。

沙网是用于固定沙土的网状结构,可以防止土壤被风吹走。

3.2. 建设防护林带在沙漠边缘地区,可以建设防护林带来抵挡强风和风沙的侵蚀。

防护林带是由高大树木、草地和灌木组成的带状植被,能够阻挡风沙并固定沙土。

4.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对预防和减轻风沙灾害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沙漠扩展,减少风沙灾害的发生。

4.1.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选择建设区域,避免危险的沙地或沙漠地带,减少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应合理布置建筑物和道路,以减少因风沙而造成的损坏。

4.2. 限制沙漠化土地的开发通过限制沙漠化土地的开发,可以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高中地理流动沙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问题素材

高中地理流动沙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问题素材

流动沙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问题
沙丘与流动沙丘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植被滞阻。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前进途中如果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便沉落、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沙丘或固定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便形成流动沙丘。

流沙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它常淹没村舍、道路、牧场等。

治理流沙的有效措施就是植树造林、固定沙丘。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在春季常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沙尘暴的出现,不能只怪罪于大自然,难道与一些地方的滥砍乱伐、破坏植被、草原、过度放牧等行为就没有关系吗?
1。

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

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

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以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

风沙活动是指在干旱地区或者沙漠地带,由于强风吹动沙尘而造成的自然现象。

风沙活动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风沙活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风沙活动的危害。

1. 对农业的影响。

风沙活动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严重的影响。

强风吹动沙尘会导致土壤的风蚀和侵蚀,使得土壤贫瘠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大量的沙尘还会覆盖在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因此,风沙活动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风沙活动会带来大量的沙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沙尘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PM10),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长期暴露在沙尘中还会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风沙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植被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大量的沙尘会覆盖在植被表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植被的减少。

同时,沙尘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导致土壤的贫瘠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1. 林草植被的恢复。

恢复和加强植被是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工程,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土壤的风蚀和侵蚀,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减轻风沙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沙漠化治理。

沙漠化治理是防治风沙活动的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修复退化草原、建设防风固沙林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沙漠化的范围,改善土壤的质量,减轻风沙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加强土壤保护。

加强土壤保护是防治风沙活动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建设风蚀防治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风蚀和侵蚀,改善土壤的质量,减轻风沙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防治风蚀措施

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防治风蚀措施

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防治风蚀措施1、种植牧草、保护草原。

土壤置于天然植被下是控制风蚀最好的方法。

在裸露的沙地和退化的天然草原,种植牧草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

可采取飞播种草,围栏封育,草原补种牧草等方法。

为了减少牲畜对种草沙地和草原的破坏,解决草原退化问题,要大力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即植物生产能力。

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实行草原划区围栏放牧,改善水利条件,增施化肥等,建立起集约化的草原生产体系,满足牲畜对饲草饲料的需求。

草原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即动物转化部分,也要优化畜群结构,改放牧为舍饲,提高转化效率。

依靠科技,建立高效的草原畜牧生态系统,是遏制草原退化、沙漠化的必由之路。

2、营造防护林带防治风蚀风蚀的对象是土壤,由于其机械组成,湿度状况及覆被程度的不同引起导致风蚀起动风速的差异。

一般地说,在相同的条件下,结构疏松透水性强的沙土最易受到风蚀,特别是沙质农田在春季无植物覆盖的时期,风蚀尤为严重。

松散状态下,一定粒径限度内土壤的粒级愈大,起动风速就相应增大。

但在实际上,各类土壤是各种不同粒径沙粒和粘粒的团聚体,所以当小于0.01mm的物理粘粒含量输多时,土壤可形成有交情抗蚀能力的团聚体,一般不易遭风蚀[14]。

而土壤湿度状况与风蚀也有密切关系,由于水分可明显增加土壤颗粒间的吸附力,使得起风速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也就是说,湿润的土壤有较强的抗蚀能力。

除此之外,影响到风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壤表面的粗糙度。

土壤表面粗糙度的决定着风的摩檫作用,因而影响到风速梯度,以至影响到风蚀强度。

因此,增加地表粗糙度也是防护风蚀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沙砾的任何形式,都是以一定速度的气流为动力,风起沙扬,风息沙止,因此,农田防护林防止或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取决于其降低风速,减弱乱流交换及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含水量等诸多功能。

防护林也可以说是风沙流中的障碍物,不同结构的林带,起防风作用不同,风积物的形式也各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一、知识讲解(1)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3)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例题分析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 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 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地基沉降D. 物理风化3. 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 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 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 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 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答案】1. B 2. B 3. D【解析】1.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重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跟踪训练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空气堆积下沉C.空气受热上升D.空气受冷下沉2.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都是偏北风1.B 2.C [第1题,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赤道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北上堆积下沉而形成的。

第2题,地球上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气压带中有的是由于空气的运动形成的,有的是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但在其中的低气压带地区多为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带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4.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3.C 4.C [第3题,图中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若丙是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项正确。

高三地理风沙天气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风沙天气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风沙天气的知识点高三地理:风沙天气的知识点高三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关键的时期,除了需要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应试压力外,还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而在地理学科中,风沙天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对社会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地理学科中与风沙天气相关的知识点。

一、风沙的形成和发展1. 风沙的形成风沙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吹动地面上的沙尘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干燥的气候、宽阔的河谷和沙质地表。

2. 风沙的发展过程风沙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风沙起源、风沙吹拂、风沙流动和风沙固结。

二、风沙的影响1. 生态环境影响风沙的出现破坏了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固结的能力,导致土壤的风蚀和水蚀速度加快,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2. 经济影响风沙带来了沙粒的运输和堆积,对农田产生了严重破坏,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受阻。

同时,风沙还对交通运输和生活设施产生了不利影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三、防治风沙天气1. 植被的重要性植被是防治风沙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降低沙尘的产生和运动速度,减缓风沙对土壤和农田的冲击。

2. 人工措施人工措施包括建设风沙防护林、风沙网和沙漠绿化等。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人为的干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对人们生活和经济产业的影响。

3. 科学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手段是防治风沙的重要途径。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和遥感技术预测风沙的发生和演化,为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风沙灾害的应对1. 预警和应急响应建立健全风沙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监测能力和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 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风沙知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风沙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3. 国际合作与交流风沙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享科技成果,共同应对风沙灾害。

风沙灾害成因及防沙对策

风沙灾害成因及防沙对策
风沙对基础设施如房屋、道路、桥 梁等造和 游客体验,导致旅游业收入减少。
03 防沙对策
植树造林
总结词
通过种植耐旱、抗风沙的树木,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固定沙土,防止风蚀和沙 化。
详细描述
植树造林是常用的防沙措施之一,它利用树木的根系固定沙土,降低风速,减 少风蚀和沙化。同时,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挡风沙,减少地表裸露,从而减缓沙 化进程。
创新防沙技术
研发新型固沙技术
通过研发新型的固沙技术,有效遏制 风沙的侵蚀和移动,提高土地的保护 效果。
推广生态治沙模式
推广生态治沙模式,利用植物和工程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防沙治沙和 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沙灾害成因及防沙 对策
目录
CONTENTS
• 风沙灾害的成因 • 风沙灾害的影响 • 防沙对策 • 国际防沙经验 • 未来展望
01 风沙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力强等, 为风沙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形地貌
沙质地表、沙漠、戈壁等自然地形,容易受到风力作用的影响,导 致沙尘的起扬和移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破坏植被
风蚀作用会破坏地表植被, 导致土地裸露,进一步加 剧沙尘暴的形成。
改变地貌形态
风沙作用可形成沙丘、风 蚀洼地等地貌形态,改变 地表景观。
影响水体
沙尘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堵塞水库和灌溉渠道。
对经济的影响
农业损失
风沙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 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基础设施受损
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如过度放牧、开垦等行为导致地表裸露,加剧 了风蚀和风沙活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高考地理治沙防沙知识点

高考地理治沙防沙知识点

高考地理治沙防沙知识点高考地理:治沙防沙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沙漠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治理沙漠化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任务之一。

对于高考地理考试而言,掌握治沙防沙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地理问题,还能提高考试的得分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治沙防沙的知识点。

第一,沙漠化的原因。

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土壤水分不足等;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和过度开荒等。

这些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使得植被覆盖率下降,最终形成沙漠。

第二,治理沙漠化的方法。

治理沙漠化的方法主要有植被恢复、固沙造林、水土保持和科学耕作等。

植被恢复是通过引种和培育耐旱的植物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固沙造林是通过种植某些植物来形成丛林,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水土保持是通过建设坡地防洪、梯田和塘堰等措施,减少径流冲刷;科学耕作则是通过合理调控水肥用量,保持土壤湿润,减少土壤侵蚀。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治理沙漠化。

第三,中国治沙防沙的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治理沙漠化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积累了大量的治沙防沙经验。

其中,最著名的经验之一就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该政策通过退耕还林,扩大林木覆盖面积,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有效地提升了治沙效果。

此外,中国还注重治理河流和湖泊的沙化问题,通过修建大堤、植被恢复和强化水土保持等手段,防止沙尘暴对周边环境的侵蚀。

治沙防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层面的挑战。

除了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努力,每个人也都应当积极参与到治理沙漠化的工作中。

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水、栽植绿化植物、支持环保组织等途径来减少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只有每个人都站起来行动起来,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治沙防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涉及地理问题的一个热点话题。

对于考生而言,掌握治沙防沙的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的形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的形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的形成一、知识讲解风的形成二、例题分析1、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P地位于南半球B.P地位于高空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答案:1、D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排除B选项;风向向右偏转,排除A 选项;风向北部吹,说明北部气压低,排除C选项;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且向右偏转,选项D正确。

2.北半球高空一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2、B【解析】北半球高空一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形成西风向东吹,飞机逆风飞行,A对,B错。

风从前方吹来,C、D错。

三、跟踪训练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风向为东南风B. b为上升气流C. c的风向为西南风D. d为上升气流3. 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 甲乙都是陆地C. 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 甲乙都是海洋【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据图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故A项正确;③地气压高于④地,故B项错误;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故C项错误;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故D项错误。

2. 甲地的温度低于乙地,故A项错误;b为下沉气流,故B项错误;甲地的日较差较大,故C项错误;d为上升气流,故D项正确。

3. 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压较高,乙地气压较低,故甲是海洋,乙是陆地,故A、B、D 项错误;C项正确。

地理高中沙尘暴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沙尘暴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沙尘暴知识点总结沙尘暴是一种在干燥和沙漠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沙尘暴带来的沙尘和颗粒物会对人类健康、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御措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沙尘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条件:沙尘暴通常在气压低、温度高、湿度低的天气条件下发生。

此外,强风、频繁的干旱、无植被等气候条件也容易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2)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发和滥伐林木会导致土壤裸露,加剧沙尘暴的发生。

此外,农业耕地的疏松和干燥也会增加沙尘暴的可能性。

(3)人类活动:人类的采矿、建筑和交通运输活动也会造成土壤扬尘,促进沙尘暴的发生。

2. 沙尘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沙尘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健康的影响:沙尘暴中携带的大量颗粒物会对人类呼吸系统造成影响,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此外,沙尘暴还会造成眼睛受损和皮肤刺激。

(2)对交通的影响:沙尘暴会造成道路视线不良,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同时,强风和沙尘扬起会对车辆造成损坏,影响运输和通行。

(3)对环境的影响:沙尘暴会使土地退化,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外,沙尘暴中的颗粒物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3. 沙尘暴的防御措施为了减少沙尘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是必要的:(1)土地治理:合理开发、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土地的裸露,减轻沙尘暴的发生。

(2)监测预警:建立沙尘暴监测体系,及时发布预警,引导人们采取措施防范沙尘暴对健康和交通的影响。

(3)人为控制:限制采矿和土地开发,控制交通和建筑的扬尘,减少人为诱发沙尘暴的可能性。

(4)科学引导:加强对公众的沙尘暴知识普及,引导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沙尘暴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常见极端天气现象,在过去的年代中,沙尘暴更多的是在西部地区才发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发展,沙尘暴问题也逐渐向东部地区蔓延。

地理高考知识点沙尘暴

地理高考知识点沙尘暴

地理高考知识点沙尘暴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发生在干燥和风力较强的地区。

它由大量的尘埃、沙粒和其他颗粒物质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给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地理高考中,对于沙尘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探讨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护措施。

首先,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

它主要受气象条件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干燥的气候是沙尘暴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气温高、降水稀少的地区,土壤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导致土壤干燥。

其次,风力也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风力较大时,容易将干燥的土壤和颗粒物质吹起,形成悬浮在空中的尘埃和沙粒。

此外,地形对于沙尘暴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沙漠地区或者荒漠周边地带,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容易成为沙尘暴的发生区域。

沙尘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沙尘暴中悬浮的尘埃和颗粒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容易引发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沙尘暴还会造成交通事故,能见度降低使驾驶员难以正常行驶。

其次,沙尘暴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

沙尘暴中的尘埃会覆盖在农作物的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作物生长受阻。

此外,由于沙尘暴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也会对土地和水质造成污染。

最后,沙尘暴还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栖息地造成损害。

为了减轻沙尘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是重要的步骤。

通过建立沙尘暴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启动相应的预警机制。

其次,限制沙尘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在沙尘暴来临前,可以限制户外活动,并提供防护设施,如口罩等,减少尘埃和颗粒物质对呼吸系统的伤害。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限制驾驶速度和道路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加强土地保护和植被恢复也是防护沙尘暴的重要措施。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形成,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总之,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风沙环境与防治

风沙环境与防治

风沙环境与防治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风沙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风沙环境是指由于风力和土地退化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风沙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对农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防治风沙环境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风沙环境的形成主要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有关。

首先,气候条件对于风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干旱的气候使土地湿度下降,土壤变得松散,容易起风尘扬。

同时,风力的大小也是影响风沙形成的重要因素,强风可以将土壤吹起,并形成风沙。

其次,人为活动也对风沙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土地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土壤退化,使土壤变得贫瘠,容易起风沙。

此外,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模式以及缺乏科学的防风措施也是导致风沙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日益严峻的风沙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风沙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认识。

只有正确认识到风沙环境的危害性,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其次,应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是防治风沙环境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加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遏制乱砍滥伐的现象,加强草原管理,推广沙漠化地区的植树造林。

此外,还应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和开发农田资源,减少土地退化的趋势。

此外,农业耕作模式的调整也是防治风沙环境的关键。

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存在大面积的露天农田和缺乏耕地保护措施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风沙环境的形成。

因此,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覆盖种植技术,减少露天农田的面积,提高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退化和风沙的发生。

同时,农业农村部门也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风沙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采取科学的农耕方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对风沙环境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风沙环境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风沙环境的形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工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

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构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

把防治沙尘暴的工作重点放在农田和退化草原上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沙尘暴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为大风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导致严重风蚀的结果。

我国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土壤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根源。

应在改革耕作制度上入手,对传统耕作方法给予彻底否定。

大力推广免耕法,担当起治理沙尘暴的历史重任。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草方格固沙,是将麦草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工具轧进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形
成矮草沙障。
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
①②
B.
西北治沙典例——防护林防沙 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2课时)
高立式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解析 第3题,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摩擦力增大,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正确。
随堂巩固
5.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 度、高度不同。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 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据图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东北风。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区位 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解析 第3题,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摩擦力增大,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 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正确。
随堂巩固
4.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少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解析 此处利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主要是为了保护附近的包兰铁路。
草方格沙障的意义
•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 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Wind-deposition landform
(1)议一议,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怎样形成的?
(2)就如何治理我国某地区的沙地和沙丘,提出可行性建议。
是河流带来的泥沙裸露于地表,遇风力吹扬后,在附近堆积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沙活动的形成、危害及措施
一、典题示例
典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所示区域风向、地形特征、风沙流集中范围。

提:(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①材料中“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青藏铁路……”说明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

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就地起沙”说明沙源不是大风从外地刮来的,而是本地产生的。

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

(2)从设问材料中获取信息
设问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

“青藏铁路”“冬春季”提供了地点和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该地此时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

“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说明风沙会对路基
和铁轨造成影响。

(3)从图中获取信息
调:该题需要调取如下知识:
(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物质条件、植被条件、动力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

(2)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
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3)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的接触。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

读下图,完成1~3题。

1.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
A.沙源、地形
B.地形、风向
C.沙源、风向
D.沙源、城市
答案:B
解析:由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可得,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端,从图示时间可以推出此次沙尘暴在向东移动,5月,西北地区盛行偏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