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湘桂古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阳湘桂古道

都庞散人

--“梨园赏桂剧,瑶乡红灌阳”

一、古道干线

1.零陵——灌阳线

灌阳古属零陵辖地。零陵至灌阳有一条古道,长100公里,其中灌阳境内35公里。由零陵经全州到灌阳县城,途经县内会湘、芝麻湾、响水岩、十字路、平田、立湾、新圩、龙桥、马渡桥,达灌阳县城。路宽2米左右。此路古为湖广工商要津。

2.灌阳一一桂林线

灌阳至桂林有一条古道,其路线是自县城往南经土桥头、丁塘口、虎山街、三拱桥、湘溪村、马家坪、栗树林、邓背、狮山寨、石桥头、黄关、俊山、毛栗坪、太平庙、白竹铺、椅石、商家坪、倒风塘渡、东江峡、桃花井、小堰塘、田弯、永丰渡、观音阁、毛竹槽、七星台、椅山、洞井、牛江口、木渣塘,入恭城县泉会、灵川县黄泥江,越啸天狮山脊,下潮田、大圩,达桂林,全长约140公里,其中灌阳境内62.9公里。路宽1至2米。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灌阳由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改隶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后,灌阳至桂林行人日益增多,至1951年11月全灌公路通车以前,该道一直为灌阳通往桂林的干线。抗日战争时期,灌阳至桂林的长途电话,曾沿此路架设。民国33年秋末,日本侵略军进攻桂林,其中一部亦走此路。1949年12月14日,国民党灌阳县长白浪涛率部也走此路逃离灌阳。1951年11月全灌公路通车以后,此路行人逐渐稀少。

3.全州一一灌阳线

全州是桂北水陆交通枢纽,解放前有一条古道,由全州县城至灌阳县城,全长64公里,其中灌阳境内22公里。其路线是:由全州县城,经水南、石冲门、鲁塘、古岭头,入灌阳钟家、陈家背、白竹山、新圩、板桥铺、老铺、枫树脚、排埠江、马渡桥、官塘、三里桥,达灌阳县城。路宽2米左右。

4.道州一一灌阳线

灌阳与道县(州),是桂湘两省毗邻县,以雷口关、永安关、高木关、清水关为界。古时道州——灌阳线,为中原进入广西和兵家争战的要道之一。清咸丰二年(1852)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军曾自全州,经灌阳东山(1951年划归全州),出清水关,入湖南道县。民国2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自全州大田村入灌阳王道,经勒塘、北流,出永安关、入湖南道县。民国23年,红军长征自湖南道县,经灌阳清水关、永安关、雷口关、文市、水车、新圩,往全州、兴安挺进。

二、古道支线

1.灌江东线

灌江东边,地势平坦,耕地密集,人口众多,商贾往来、物资交流频繁,古有一条道路,自县城,经学洲上,土桥头、王楼晚渡、戴家、小江头、马草坪、鼎锅村、粑粑厂、青箱、江口、樟树林、车头、李官、白沙渡、黄牛寨、沙街桥、联德、小江边、大四、椅石、到商家坪汇灌阳一一桂林线,至七星台,向左越定岗坳,往恭城、平乐、悟州。其中灌阳境内长约45公里,路宽1至1.5米。

2.灌阳——雷口关线

古代中原入岭南,除零陵一一灌阳古道干线外,自道州(今道县)至灌阳有一条重要支线。其路线是:自灌阳县城,过南津渡,经杨家桥、枫树弯、杨家亭、长坪易家、蒋家坝、上陆家、长塘边、闸门界、下泡江、梯子岭、苏江、彭江源、景德、冷水山、兰花塘、茅铺,出雷口关,入道州境。其中灌阳境内全长35公里,路宽1至1.5米,路面多铺卵石。

3.灌阳——永明线

灌阳县与永明县(今称江永县),仅一岭之隔。古代人贸易,越三峰山凹口走小路,往来两县。其路线是:自灌阳县城,过南津渡,经茶子山、华山脚、毛竹山、抱木坪,越三峰山凹口至永明,全长55公里,其中灌阳境内25公里。贸易主要商品,灌阳以红枣、黄豆、土纸等输入永明,从永明带回黄糖、辣椒和食盐。

4.灌阳一一兴安线

兴安是灌阳的邻县,古时有一条乡道,行人商贾来往频繁,其路线是:自灌阳黄牛寨西走罗家坪、刘家坪、李家桥、下江口、盐塘,越海洋山脉,入兴安县田边、漠川、榜上、桩子、犁头圩,至兴安县城,全长60公里,其中灌阳境内27.5公里。

5.会湘一一水车线

灌江下游文市、水车,古时有一条与兴安、全州横向联系的交通支线,其路线是:自兴安、全州入灌阳会湘,经昭仪、文市、清塘、土溪、宾家桥、水车,联灌阳一一泡江水车线,全长15公里,路宽1米左右,多为水田地段,铺有石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梨园赏桂剧,瑶乡红灌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