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试(学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2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2.第Ⅰ卷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3.请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读下图,分析引起1949~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2.(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3.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
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4.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5.(2011·潮州模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6.(2011·北京海淀模拟)右图是一
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
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照片。
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
②“文革”结束后依然存在对政治领袖的个人崇拜
③中国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④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A.①③B.①②④
C.①②D.②④
7.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8.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2011·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0.(2011·南京市第一次调研测试)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2011·山东淄博)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12.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
盛达三江
13.(2011·江苏省南通市统考)
由下图可知()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
产业和现代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14.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
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A.一化三改造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D.国企改革
15.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16.(2011·启东模拟)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A.阐明了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C.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1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18.(2011·安徽联考)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时中国人的基本形象。
然而这些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男人剪掉了大辫子,女人不再缠足。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方列强的扩张③政治运动的推动
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倡导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9.“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A.明末清初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
20.(2011·广东珠海)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1919年女人
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
时间标准
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
由的女人
③
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1.(2011·安徽皖南八校)右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
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
B.增加各地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次
C.通过政府增发的报刊杂志
D.通过上海装置的无线电台
22.(2011·北京西城抽样测试)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23.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
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24.(2011·北京抽样测试)《申报》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有()
①反映社会习俗②传递商业信息③宣传时事政治④首倡文学革命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5.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
”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
华民报》三报。
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
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26.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读书看报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报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7.(2011·淄博调研)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还要凭票购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才能有一个人得到一张票。
这反映了上海当时的实际情况是()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体现出来
28.(2011·山东模拟)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
”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 B.妇女地位提高
C.农业人口增加 D.道路交通改善
29.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中大约有七成是美国
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当时美国市民中流行的话语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种消费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市场更加繁荣 B.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C.银行信贷发达 D.汽车制造业得到发展
30.(2011·广州市调研)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里的“严重缺点”主要是指()
A.高度垄断B.自由放任
C.忽视农业D.通货膨胀
31.(2011·徐州模拟)“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1930年6月,美国国会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
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
式
33.(2011·江苏连云港3月)“我们不
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
”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
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
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34.某学者为了研究一项课题,重点阅读了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
你认为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政府干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B.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殖民地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D.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5.(2011·深圳市统考)《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6.(2011·株洲模拟)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
20世
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3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经济运行机制,与此相关的是()
①建立“福利国家”②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资源配置③限制私有制企业发展④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④D.①②④
38.(2011·淄博市高三模拟)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可见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
C.维护人民利益,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39.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
以下是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增加了就业渠道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④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40.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
长1个百分点。
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
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1.(2011·安徽合肥一中)某年国庆节,首都游行队伍高举“三面红旗”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三面红旗”反映了( )
A.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失误
C.国家的工作重心偏离了经济建设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
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
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将你知道的新政措施,按三方面归类,并说明新政财政赤字庞大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运营”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什么影响?(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