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雨量器的使用。

3.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引入新课《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并示范雨量器的使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关注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量的概念,了解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际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降水量的概念,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天气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降水量的概念,使学生对降水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降水量测量的问题,学生回答,加深对降水量测量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降水量数据来改善生活和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量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一周的降水量数据,并在课堂上分享。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 教科版
强化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读取能力,但因时间有限,此块内容仍需继续练习强化。
(3)0刻度线与杯内底部对齐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
(1)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2)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模拟降水,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2)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1)喷壶与雨量器有一定间距,并记录好时间
(2)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
(3)收集完“降水”,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4)读数时,视线要与雨量器的液面最低处平视
(5)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表
2.读图:书本第13页柱状图
3.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板书设计:
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雨量器:直筒、透明、15厘米以上
测量:换算成24小时
核对降水等级表
课后反思:
知道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但是降水量的单位容易混淆。
教学流程:
1、导入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的多大呢?
(预设: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2、新课
(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注意强调:(1)杯子的形状要求是直筒透明
(2)制作刻度纸时注意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来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用毫米为单位来表示。

过程和方法: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收集降水,测出降水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认真做记录的习惯,能在以后日期中持续的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出降水量(毫米)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四、教学准备:玻璃杯、纸片、胶带纸、直筒塑料杯、刻度尺或直尺、矿泉水瓶、瓶盖用大头针打上十二个小孔、水槽。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当一回天气预报员,这是一份2009年1月2号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听到些什么信息?(播报一份2009.1.2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桂林 7℃--11℃小雨杭州5℃---12℃大雨长春-4℃--6℃大雪广州 9℃--14℃中雨西安3℃-- 6℃中雨哈尔冰 -7℃--2℃中雪预想生:温度普遍较低。

(听的很认真,也用心思考了)生:广州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14℃。

如果学生没有朝预想的方面回答,可追问一句师:你听到了哪些天气现象?生:小雨、中雨、中雪、大雪师:非常好,这些雨、雪、冰雹等都是降水的形式,那么,我们怎样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

2.揭题:降水量的测量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降水量(黑板上)雨水雪、冰雹降水量高度蓝色的线条表示土壤,红色的线条表示到地面的积水。

师:现在雨水、雪和冰雹等下落到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生:地上会有水坑。

生:水会往低处流走。

生:水会堆积起来。

马上追问师:雨水、雪和冰雹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会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学生生活理解)即积水,那我们所讲的降水量就是积水的高度(结合图形)但是,我们能很方便的测量吗?这里有什么问题?(水会从土壤渗透下去)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容器),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

(板书)3.简单介绍下雨量器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简易雨量器,并介绍工作原理。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设计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潘伟锋一、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雨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及科学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降雨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雨量的测量。

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雨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本课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更多的在如何测量降雨量。

三、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过程与方法: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教案重点和难点教案重点: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教案难点:课后持续的观测五、教案准备教师:PPT课件、量筒学生分组:模拟降雨器、烧瓶、量杯、直筒玻璃杯、刻度标签、学习单、透明胶等六、教案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有时还会碰到下冰雹。

2.雨、雪、冰雹都是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水,所以,我们可以把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称之为降水。

降水是天气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3.你觉得这场雨下的是大不大?你怎么判断出来的?4.生自由回答,小结:刚刚同学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或找一些参照物来判断的降雨的大小,你觉得你们的判断方法科学吗?对啊,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地通过测量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降水量的测量,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降水量的测量1.要研究降水量,首先我们得下场雨,当然,我们是模拟下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模拟降雨器,(出示实物)大家请看,(出示PPT):还给大家提供了用来收集收集降水量的杯子,你们发现这些杯子有什么区别吗?,2.你觉得怎么来模拟降雨,并用这四个杯子来收集降水呢?3.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实验,老师这里也有几点注意事项,大家请看(PPT):(1)收集降水量的杯子尽量放在雨中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习使用量筒等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知道降水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 教学准备1.量筒、雨伞、水桶等实验器材。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用量筒测量一次降水量,记录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降水量,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呢?降水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或附近的降水情况,尝试用量筒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以上是针对《降水量的测量》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的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降水量的测量》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降水量的测量》______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第五节《降水量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实行降水量的观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一个,介绍气象学家测量降水量的资料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播放昆明暴雨淹城的视频。

提问:为什么2013年7月19日会出现“暴雨淹城”而平时下雨不会这样呢?小结:因为7月19日的降水量很大,而平时下雨天的降水量没那么大。

教师:我们怎样测量降水量?(引出本节课课题)(二)理解雨量器1.过渡:师: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师导读:雨量器是……。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内筒、外筒和集水斗三部分组成:集水斗用来收集雨水,内筒上有刻度,能够直接读出降水量;外筒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多媒体展示几种简单的雨量器。

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

(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12页上的过程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

——理解直筒的含义要使0刻度正好和杯子的内侧底部对齐。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

3.讨论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师:不会。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测量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降水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测量仪器、实验材料等。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数据,讨论如何提高测量准确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8.板书(5分钟)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的概念2.降水量的测量工具3.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的教学情境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力求营造一个既轻松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习测量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降水量的概念,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测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适量的雨量器,每人一个。

2.准备一个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用于对比和验证。

3.准备一份降水量记录表,用于记录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让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展示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将测量到的降水量数据填入降水量记录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讨论: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从测量降水量延伸到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意义,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方法可能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会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难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意义。

2.演示法: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3.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筒、雨伞、水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筒,用于练习测量降水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下雨天?你们知道下雨天的雨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降水量的概念,展示图片和数据,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量筒,并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步骤如下:1.将量筒放在固定位置,保持水平。

2.在下雨过程中,及时将雨水倒入量筒中。

3.雨停后,观察量筒中的雨水量,并记录。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用一个量筒,模拟下雨过程,测量降水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天气的变化”是“地球与宇宙领域”中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将“天气”学习内容设为第一单元共计7课时,在本单元中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直观的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四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继而深入地对天气的基本特征逐一进行研究。

在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天气特征及数据的基础上,对自己近一个月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自本单元学习以来有关天气知识概括性的认识。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单元中的第5课,在前面学生已经根据生活经验初步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四个方面对天气进行近两周的观察与描述,并且利用直观仪器温度计对气温进行实际观测,又亲自动手制作风向标和风速仪对风进行研究,在这些活动中实验器材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对风的等级描述也比较直观形象化。

而在《降水量的测量》中,学生不但要认识、制作新的实验仪器——雨量器,还要对降水这一天气基本特征进行研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规范制作雨量器,还要细心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同时做好实验记录,把所得结论与降水量等级表对照比较时,又会经历一个否定再认识的过程,由感性经验型认识转变成理论抽象型理解。

继本课研究之后学生又将对空中的云进行观测,云就是降水量所对应的空气中水分的凝聚,根据云的观察分类,学生会初步认识到不同的云可形成不同的降水等级,从宏观上帮助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

纵观整个单元本课教学既是学生研究和动手操作的深入,又是引出新知的铺垫,起到过渡桥梁的作用,同时为中学地理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做好理论储备。

二、学情分析:天气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注意到天气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关于降雨强度等级只是听家长或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针对“降水量的等级”划分更是模糊不清,只是凭感觉从现象去判断。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一种工具,也是学生接触的新的实验仪器,制作起来看似简单但是要求严格,学生制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课教学中将以问题链形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假设——制作——验证这个探究过程,从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形成现象不等同于科学结论的能力意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雨量器的使用。

2.难点: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雨量器、测量尺、数据记录表。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雨量器,数据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展示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的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雨量器放置在地面上,用测量尺测量雨量器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降水量的测量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天气预报做准备。

通过测量不同降水的量的多少,体会用测量的方法来了解天气状况。

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容器收集雨水的实验过程,用简单的器材做简易的雨量器。

2、描述并记录收集雨水的过程。

3、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究。

5、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

难点:如何准确记录雨水的多少。

四、教学准备:塑料瓶、杯子、直尺、剪刀、记号笔、自制雨量器(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天气预报中降水的情况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和判断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2、讲述本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3、学习新课前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天气现象。

出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的图片,学生观看并说出天气情况。

引出降水现象。

4、学生讨论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并回答问题。

5、引出降水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或者降雨时某一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我们把它叫做降水量。

并告诉学生单位是毫米。

6、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引出雨量器。

教师介绍雨量器的制作方法。

(出示教师自制的雨量器)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学生练习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明确使用方法。

(板书:雨量器)教师演示使用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使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板书:结果)学生讨论并回答怎样才能准确测量降水量。

(出示书上58页的讨论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引出用杯子等简易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方法。

(出示书上59页制作方法)学生阅读制作方法并按照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汇报自己的作品。

(板书:作品展示)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降水量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

2.演示法: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

3.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课件。

2.实验器材:准备雨量器、尺子等实验器材。

3.数据资料:收集一些降水量的数据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仪器、降水量记录表格、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降水量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1.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降水量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雨量器,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实践活动。

2.准备一些降水量的数据,用于课后拓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讲解降水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降水量是什么。

然后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使用一个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然后讨论: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1.5《降水量的测量》名师教案 (新版)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1.5《降水量的测量》名师教案 (新版)教科版

……………………………………………………………最新资料推荐…………………………………………………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比较: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成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前两次的降水,哪一次大一些?
2、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每次降水的多少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二、制作雨量器
1、出示气象站的雨量器。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水量来区分雨的等级。

提出: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雨量器呢?
2、阅读课文中制作雨量器的方法
3、分析讨论:
A、需要哪些材料?
B、为什么要用直筒透明杯子呢?(杯子口径大底小或小底大对测量降水量各会有什么影响?)
C、刻度单位以什么计算?
D、0刻度在什么位置?(与杯子内测底部对齐)
4、分组制作雨量器
三、模拟测量降水量
1、模拟测量降水量
A、用喷壶模拟降雨30秒。

B、观察降水量。

(雨量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平放。

(2)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不能俯视或仰视。


2、交流:
在测量降水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阅读气象学家对降水量的分级。

4、分析:刚才模拟降水中下雨的等级是多少。

5、指导画降水量的柱状图。

四、课后练习,观测记录降水量
1、在下雨的天气里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

2、记录每次的降水量并画出柱状图。

3、记录、统计一个月的降水量。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利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进程与方式: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一起分享功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维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爱好,培育认真认真的观看适应,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利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雨量器一个,预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预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子,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教学进程】(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

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取得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大体特点,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何时?雨下得大仍是小?你是依照什么判定降雨量的大小?(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看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刻长短来判定。

鼓舞学生回忆还能够从哪里观看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二)熟悉雨量器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确实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

一路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确实是雨量器,它由两部份组成:这部份用来搜集雨水,咱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份有刻度,能够直接读出降水量,咱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份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要紧用来爱惜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避免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伙儿带来的简易雨量器。

(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捷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捷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板书)
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

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不变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接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可以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知道降水量了。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

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

(读一读)(多媒体:制作材料和工具)
2、组长请举手,记住,你们的任务是:边听边清点桌上的材料,其他同学一起读给组长听听。

3、师: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

(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4、师: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制作步骤),仔细观察,第一步做什么?(为了让测量更确凿,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单
位?)接着看,第二步做什么?(真能干,你直接说出了第三步,之前还需要一件事。

)第三步就是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

5、师:制作前,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有话要告诉你们哦,仔细听:(多媒体:制作注意事项)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记时开始!
6、分组实验。

7、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对照小精灵的话,一项一项的检查。

他们获得了胜利,我们用掌声来祝贺他们!现在,请你们也这样检查,比比哪组又快又好。

)反馈情况。

(胜利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胜利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解放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师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瓶子,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瓶子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

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很好,做完实验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这是实验课的常规。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瞧,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

)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

这就是我们的小组合作,我这个组长进行分工。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听听小精灵的意见吧!(多媒体:注意事项)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小精灵知道的真多!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人工降雨。

音乐停止,实验结束,开始。

(分组实验)(一天时间到,还原器材,填写记录表。


2、师:谁来汇报你们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

3、师: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晰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

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

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4、(多媒体)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5、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图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多媒体:课外提示)
3、结束语:同学们,老师也该和大家说再见了,祝你们康健、喜悦!值日生,请下课!
【教学板书】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
雨量器降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