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

二、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与存在的问题
• (一)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及其原因 • 在战后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面前,摆着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两条发展道路。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 、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国际环境的 影响,发展中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少数国 家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 政治经济制度;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道路,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极少数 国家继续保留着前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仍在 旧的基础上蹒跚而行。
• 从发展中国家内部来看,其一是其独立后实行的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传统的前资本主义政治势力 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其二是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矛 盾复杂,殖民主义统治时期埋下的民族歧视祸根 难以根除,而相关政府的民族政策连连失误;其 三是一些国家中多种宗教和教派共存,教义、教 规乃至教徒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千差万别,各 宗教、教派间的矛盾难免,相关国家宗教政策不 当,加深了矛盾,甚至引发了战争。
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 西亚的万隆举行。因此,也称万隆会议。 • 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 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 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七十七国集团形成于1963年。1964年在日 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 国联合宣言》。
• 但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是艰难曲折 的。造成其艰难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且错综复 杂的,其主要原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 从外部来看,其一是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 史,许多国家独立后所采取的国体和政体深受原 殖民国家的影响,未必适合本国国情;其二是冷 战时期,第三世界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对象, 它们把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纳入自己的战略 轨道,因此,制约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 其三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苏东地区的民主 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原有体制 的严重冲击,再加上西方国家竭力兜售自己的民 主价值观,极力鼓吹多党民主,这些无疑都对发 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着不良影响。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哈罗 德—多马模型做出了修正, 其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增 长模型或索洛模型,有时也 与另一位学者斯旺的贡献一 起被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总量生产函数
假定总产量Y是由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 k*表示。
图 4-1 投资、折旧和稳态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 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 要走向稳态。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假定经济从稳态开始,储蓄率为s1 ,资本存量为k1*,储蓄率从s1提高 到s2,使sf(k)曲线向上移动。在 初始储蓄率为s1和初始资本存量为 k1*时,投资量恰好补偿折旧数量; 储蓄上升后,投资增加,超过折旧 ,因此,资本存量将逐渐上升,直 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k2*为止。此时 ,资本存量和产出量水平都比原来 的稳态水平要高。
第四章 经济增长
•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最近几十年,巴西、墨西哥、韩国、以色列等较发 达的发展中国家似乎已经进入和超越了起飞阶段。
罗斯托认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 5%或不到5%增加到 10%以上: ②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③出现一个有助于 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增长的持续性。 条件一:如果投资与产量之比为 3.5:1 ,人口增长率为 1 %,那 么要使国民收入净增 2%,就必须有10.5%的投资率。为了达到10% 以上的投资率,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罗斯托指出两种途径:一 是通过收入控制权的转移;二是使迅速发展的主导部门的利润转变 为投资。收入控制权的转移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国内收入的 分配结构,如以各种形式把原先归于地主的收入转移出来,通过现 代税制使收入由个人向政府转移,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强制储蓄,以 及依靠银行信贷系统集资;二是引进外资。利润转变为投资 也有两 种主要方式:一是靠迅速发展的出口部门的外汇收入换回机器设备 等资本品;二是扩大对国内制造而非国外制造的消费品的需求,以 使收入更多地流到国内企业家手中,并引起他们的再投资。
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 特· 惠特曼· 罗斯托。1960年,罗斯托出版的《经济成长阶 段》一书是当时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有代表性的著作。
罗斯托在该书中提出,根据各国发展的历史事实,每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 书中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是以英国、美国的经 济史为依据,吸收历史学派的观点而形成的。他的“起飞” 理论直接利用了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强调的主要 条件仍然是资本形成问题。他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尔萨 斯人口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者:刘炎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6期【摘要】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相当多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诸多差异,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还要依赖经济全球化这趟快车,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确定发展策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划分方法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按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标准来划分是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变化趋势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各个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订的总体规划、战略方针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因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后,普遍面临着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福利、改造传统社会使其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就在于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订和实施适当的发展战略。

在此问题上,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的不同国情、不同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外经济关系模式和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发展战略分为不同的类型。

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与发达的比较

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与发达的比较

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与发达的比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引发了人们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发展中国家通常采取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

出口商品的制造和加工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开展国际贸易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发达国家则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和服务业,强调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经济结构调整对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劳动力市场结构相对单一。

而发达国家则在农业和制造业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城市化也相对较为成熟,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多样化。

三、人力资本差异对比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相对较低,人力资源的质量较为有限。

在发达国家,教育系统和培训机构发达,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的质量相对较高。

四、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比较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于基础设施和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更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五、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比较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和引导相对较多,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中具有较大的权力和作用。

与之相比,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市场的配置机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相对较少。

六、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在社会保障方面,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提供了相对全面的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差异。

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

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

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其中,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一、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描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持续时间内的经济增长情况。

其中一个著名的理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进步的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这一理论指出,对投入资本与资本约束的排斥正是引起经济增长不均衡的根本原因。

随着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新的增长理论也出现了。

例如,人力资本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可以提高人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通过创新、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推动的。

这一理论指出,通过专利制度、支持企业创新等方式,可以大力培育本土创新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的发展情况。

除了经济增长外,经济发展理论还强调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等。

李嘉图的“自由竞争市场”理论是经济发展理论中的代表。

这一理论认为,市场竞争可以推动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市场竞争被视为最适宜的完成经济发展的方式。

此外,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还包括人类发展指数、生态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

人类发展指数是经济学中的一种衡量人类福利的综合指数,考虑到经济发展、人类健康和教育等因素。

生态经济学强调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更好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彼此相关但又有所不同。

经济增长通常指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例如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更为综合的概念,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程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展是在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

尽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不同,但它们又有共通点。

它们都在寻求产出的持续增长,并希望提高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第4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第4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由国家对市场 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 弱点和缺陷。
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 化。
新开一家商业网机构所需天数 世界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印度 50.2 5 18 45 8 31 95 360
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一)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结束 放映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 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 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 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 非集团化。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在反帝、反殖、反对集团 政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缓和国际紧张 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主要发展中国家三次产业构成(%)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巴西
印印度度 尼 西 亚

国 马
来西亚
墨西哥
新加坡
泰国
%
主要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80
1990
1995
1997
1999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经济结构中物质生产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 所占比重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业)所占 比重提高,是多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脉络。
发达国家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推进高新技 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1.2 1 0.8 0.6 0.4 0.2 0 0~1000 1000~1820 1820~1998
人口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7000 6000 5000 4000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人口规模(M)
3000 2000 1000 0 0年 1000年 1820年 1998年
●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1)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到1998年,人均产值相当于1820年 的8.5倍,同期,世界人口增长了5.6倍。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 • • • (2)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增长速度差距悬殊; 地区间的经济表现存在很大差距。 麦迪森将各国分为两组进行了比较。 A组包括西欧、西方衍生地区(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日本。 • B组则主要包括剩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重影响了拉美各国的持续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萦绕不去的危机,这些处于恶性通货 膨胀和财政危机边缘的经济必须大规模收缩。这进 一步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增长。
1870年以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 三个阶段
• 1870~1930年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阶段;
• 1930~1980年
–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增长阶段;
• 1980(有的国家从70年代中期算起)至今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
外向型经济 高投资 低通货膨胀 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世界银行1993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东亚诸国经济增 ● 长的成功与各国在下面几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1、投资和政府政策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第四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E,贸发会议2、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C,求同存异 D,不干涉内政 E,独立自主3、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5,促进人类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A,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C,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D,占世界产值多数的少数大国的发展E,全球经济的发展6,第三世界崛起的里程碑是( )A,万隆会议 B,欧佩克的建立C,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D,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E,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7,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是( )A,西哈努克 B,卡斯特罗C,铁托 D,尼赫鲁E,纳赛尔8,同欧共体签订《洛美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 )A,非洲国家 B,亚洲国家C,拉丁美洲国家 D,加勒比海地区国家E,太平洋地区国家9,近年来,东盟不顾西方国家的反对与压力,决定接纳吸收的新成员是( )A,文莱 B,越南 C,缅甸D,老挝 E,柬埔寨10,南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A,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B,它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C,它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D,它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的作用E,它进一步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1,南南合作的形式有( )A,进一步加强政治和外交合作 B,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C,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 D,进行技术合作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12,发展中国家的政权模式主要有( )等类型。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国情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红利、教育与技能、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人口规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中国家的庞大人口规模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人口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高,且这部分人口又得到了充分的教育和培训,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然而,纯粹的人口规模并不能保证经济增长,关键在于这些人口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教育和技能。

其次,教育和技能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投资于教育和技能的提升,将使得劳动力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

此外,技能的提升还能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进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

第三,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对于将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红利至关重要。

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灵活的就业制度,鼓励创业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给与需求也需要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及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来保持稳定。

只有劳动力市场的顺利运行才能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保障是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稳定。

对于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来说,社会保障的建设和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

通过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可靠的保障和稳定。

综上所述,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元的。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14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吕家麟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

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

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授课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2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 3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4 4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 √ 4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3 3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3 √ 3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3 3 第十章农村发展 4 4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化 4 √ 4第十二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3 3第十三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4 4 第十四章增长与分配战略 3 3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3 3 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 3 √ 3 合计56 56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主要参考书目: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4.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5.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杰拉尔德·迈耶、达德利·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7.〔美〕M·托达罗.第3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美〕威廉·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10.〔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11.〔瑞〕马茨·伦达尔等著. 发展经济学新方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2.〔智〕亚历克斯.E.费尔南德斯希尔贝尔托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13.〔巴〕阿赫塔尔霍赛恩等著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4.〔荷〕尼尔斯·赫米斯等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5.〔美〕W.W.罗斯托著经济增长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6.考核方式:必修课,考试方式为闭卷;选修课,考试方式为开卷。

发展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 18 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 6 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 世纪以后的 200 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 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等。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 19 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 1/3 人口的范围内。

上述 6 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

在这些相互联系的增长特征中有一个共同纽带,即对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应用,它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许多特殊内容。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他主要讨论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 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容纳专业化人力 资本的制度。
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对生产率有直接 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还有提高劳动和 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外部效应,从而保证 了要素收益递增。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三)研究与开发(R&D)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与开发(R&D)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R&D可以分为工 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融合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而发展经济学主要以不发达国 家为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这种划分。
• 新增长理论研究的问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富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长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快,这就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融 为一体了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4
成熟阶段
5
大众高消费 阶段
6
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起飞”是罗斯托阶段论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高投资
• 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 到10%以上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分析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分析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分析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备受瞩目。

然而,中国并非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也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共同特点。

一、工业化推动型发展模式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他们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制造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有中国、泰国等。

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建设大量基础设施,获得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经济增长。

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二、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获得经济增长,比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借助高价资源出口获得了巨额外汇收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有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等。

然而,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源的消耗往往不可持续,资源枯竭后经济增长就可能陷入困境。

其次,过度依赖资源出口容易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将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避免陷入资源依赖的窘境。

三、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侧重于科技创新,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有韩国、巴西等。

韩国是一个成功的科技创新型国家。

韩国政府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并提供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

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韩国成功地发展了许多高科技产业,如电子、汽车等,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增长。

四、外贸扩张型发展模式有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外贸,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有新加坡、香港等。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外贸扩张型发展模式的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贸易、投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章:贸易挑战与机遇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贸易挑战。

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依赖出口,而外需市场波动性大、国际贸易规则不公等问题使得这种经济发展方式非常不稳定。

其次,外国垄断资本大量进入,并掌握了各国的控制权力,这使得发展中国家难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去制定贸易政策,从而导致了这些国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但是,贸易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减少贫穷的机遇。

通过加入世贸组织等措施,发展中国家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了自主制定贸易政策的权利,而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

第三章:投资挑战与机遇除了贸易,投资也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手段之一。

外国直接投资、债务和助款等途径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然而,同贸易一样,投资中也存在着风险和挑战。

首先,外国投资经常伴随着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当地文化习惯的影响。

其次,外国资本或跨国公司的加入,常常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从而产生一些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然而,投资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尤其是在工业和新兴产业方面。

外国资本和专业知识的引入,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同时降低国内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章:科技创新挑战与机遇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然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基础薄弱,从而难以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其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和研究者,缺乏资金、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他们难以与国际上的同行进行竞争。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一、引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经济合作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以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合作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开放经济体系的建立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开放的经济体系。

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

三、国际投资与技术转移除了贸易自由化,国际经济合作还可以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外资还可以带动当地就业,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四、合作发展项目与资金支持国际经济合作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合作发展项目。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难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农业发展等,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才能解决。

国际合作机构和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这些困难,推动经济发展。

五、经验分享与人才培养国际经济合作还可以通过经验分享和人才培养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治理体系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这些经验并提供专业培训。

通过培养本国的专业人才,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六、挑战与对策尽管国际经济合作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国际经济合作可能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源过度依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谨慎性,同时加强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七、结论综上所述,国际经济合作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建立开放经济体系、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提供资金支持和合作发展项目、分享经验和培养人才等方式,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与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与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与经济增长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群体,他们就是新兴中产阶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个群体迅速壮大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发展中国家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兴中产阶级的定义。

新兴中产阶级是指那些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但尚未达到富裕水平的群体。

他们通常拥有相对较高的收入,有能力购买中等和高档消费品,并享受基本的社会福利。

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工资水平也随之上升。

这为原本处于贫困线下的群体提供了脱贫和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

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能够改善生活水平,享受更多的消费选择,这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提高,很多家庭从贫困中脱困成为新兴中产阶级,这使得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增长。

其次,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内需的支撑。

相比于低收入人群,新兴中产阶级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更多的消费愿望。

他们倾向于购买中等和高档消费品,从而刺激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带动了金融服务和房地产市场的兴旺。

例如,在巴西,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促使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带动了商品和服务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收入不平等问题可能制约新兴中产阶级的发展。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这可能导致新兴中产阶级无法稳步发展,甚至出现倒退。

此外,市场环境和社会保护机制的不足也可能制约新兴中产阶级的发展。

缺乏健全的市场规则和保障制度可能增加新兴中产阶级的风险承担,降低他们的消费信心,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与新兴中产阶级的发展,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它有什么作用?
3.丹尼森对增长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答案:
1.结合实际谈谈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1)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一国拥有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存在性状,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持久性。

如果一个国家从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起步,它将长期居于在这两方面具有较佳禀赋的国家之下。

尽管不同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生产要素的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普遍面临资本不足、劳动者素质较低等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停滞又导致了物质资本积累不足,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许多非洲国家就是因为沉重的外债才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人力资本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虽然近20年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有所增长,净入学率也稳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教育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许多发展中国家爱要素使用效率及生产率的低下。

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必须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

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

造成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方面的。

尽管一些国家发挥了后发优势,实现了技术赶超。

但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实现技术追随和赶超,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反而不断拉大。

这使得众多发展中国家要素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3)结构性弱点。

经济的持续增长还依赖于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一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等都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结构性弱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农产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农业生产部门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需要。

二是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

初级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低,贸易条件经常受进口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三是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

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条件不同,各自面临着各自的结构性弱点。

(4)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一体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世界经济之间联
系进一步强化。

全球化进程将各国都卷入了同一个系统中,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国际间思想和技术的扩散不断加快。

这种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迅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的问题,对于其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生产率,并且以出口作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率。

与此同时,全球化国际间经济的相互影响对于经济增长也有负向作用,它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稳定。

(5)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正确的政策导向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步骤地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使得经济逐渐走上持续增长的道路。

另一方面,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

由健全的制度保证的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6)其他外部因素。

除去上述种种因素,如地理因素、环境因素与政治因素等其他一些外部因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很大关系。

2.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它有什么作用?
增长核算假定有一个把经济中的产出与劳动和资本投入相联系的总量生产函数。

利用这个生产函数,可以度量增加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而不能被投入增长解释的残差能够度量要素投入生产率的增长。

这个残差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残差。

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增进、知识应用时滞的变化、资本存量调整、资本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等。

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它能够表示衡量生产效率变化或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

若用产量和某一个特定投入量(如劳动或资本)之比,只能叫做部分生产率,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因为投入量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

3.丹尼森对增长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丹尼森对美国1929—1948年的经济增长做出研究,劳动则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几乎占了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其次才是知识增进,第三是资本投入,第四是规模经济,第五是资源配置的改善。

丹尼森特别强调知识增进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2)丹尼森对美、日、西北欧和加拿大等11个国家进行估计后,认为要素投入量和要素生产率这两大类增长因素在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中,所具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

在西欧,总增长率的较大部分由要素生产率提供,而美国总增长率的较大部分是由要素投入量提供的。

丹尼森认为,这是由于西欧开始恢复经济时,生产率比较低,增长的幅度较大,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3)丹尼森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要素生产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所做的贡献的结论。

他把日本各项增长因素的贡献分成两组:一组是“过渡性”因素,即因为日本是经济发展的后来者或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低效率得以改进而产生的;另一组叫“持续性”因素,是能长久存在,变动不会很大的部分。

过渡性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资源配置的改善就属于过渡性因素。

4.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即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1)粗放型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能源、原材料紧缺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以很高的物耗率为特征,长此下去,在中国并不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下,经济增长必定难以持续。

并且,高物耗造成能源、原材料紧缺,使这些产品的价格呈强劲上升趋势,给经济增长带来成本过快上升的压力。

(2)粗放型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以经济的水平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会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而更趋严重。

由此而形成的结构性瓶颈,一直是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突出障碍。

(3)粗放型经济增长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品牌和款式,往往导致大量的产品滞销,并带来资金占用等一系列问题。

(4)在粗放型增长中,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不断增加信贷规模与货币投放的压力,从而加大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随着经济总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问题会更多更大,转变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

如果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今后国际竞争将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增长方式,一个国家将难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