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述
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述.ppt

11
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于发达国家具有依附 性。 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的依附性。 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围:发展中国家。
“中心”对“外围”进行剥削,“外围”成为“中 心”资本积累的源泉。
12
第三节
各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条件多种多样,在不同的主客 观因素的作用下,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平衡 发展十分突出,在战后几十年里,已经发生了明 显的两极分化。
28
1990年, 42个国家被联合国划为最不发达国家, 它们的人口接近4.4亿人。在世界上最穷的这些 国家里,2/3的人口仍然是文盲,1/10的孩子在一 周岁前死去,1/10的人得不到安全的饮水。 现在,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上升到49个,人口近7 亿。
29
最不发达国家是阿富汗、安哥拉,孟加拉国、贝宁、不丹、 布基拉法索、布隆迪、柬埔寨、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 得、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 里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 海地、基里巴斯、老挝、莱索托、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缅甸、 尼泊尔、尼日尔、卢旺达、西萨摩亚、圣地多姆和普林西 比、塞拉利昂、所罗门群岛、索马里、苏丹、多哥、图瓦 卢、坦桑尼亚、多哥、瓦鲁阿图、乌干达、也门、赞比亚。 塞内加尔2001年4月12日被列入此类国家中。如此算来,则 有50个最不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提高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水平等手段,实现整体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经济发展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阐述。
首先,经济发展要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为核心目标。
经济发展要让人民享受更多物质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教育、娱乐、医疗等公共服务。
其次,经济发展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短期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应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再次,经济发展要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
经济发展不应该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应该让经济增长的红利惠及社会上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群体。
最后,经济发展要推动全球化进程。
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推动国际间贸易、投资、科技合作等的不断深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具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发展中国家要解决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端贫困、饥饿、疾病等基本生存问题,经济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发展中国家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不发达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对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再次,发展中国家要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最后,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参与全球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市场机遇。
对于经济发展的内涵,发展中国家需要注重在解决人民生存问题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结合,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可持续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家还应该注重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发展经济学

二、经济发展
(一)增长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 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 长。
发展的涵义更为广泛和丰富,它是以增长为核心 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包 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 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以至 文化结构的变化。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9个国家; (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15个国家(地区); (3)南亚的7个国家; (4)欧洲和中亚的30个国家(地区); (5)中东和北非的16个国家; (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23个国家(地区)。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1) 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很低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 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underemployment) 据估计,发展中国家 城市中的公开失业率一般为10%-15%, 15-24岁的青年失业率更高。 城乡劳动人口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部分差不多达到30%
5、二元结构 城市以工业为主,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劳动生 产率较高,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城市居民的收入较高,生活条件 较好。
最富的2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发达国家一般在40%左右,
中等收入国家则从40%到接近70%,
低收人国家从40%到60%不等。
各国最穷的4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在发达国家约为20%;
而在一些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中,这一比例低于10%。
恩格尔系数——衡量一个国家 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概括起来说,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 基本目标是—— 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经济多依赖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因此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工业化战略
农业现代化
贸易自由化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工业 化战略来推动经济增长 ,提高国家竞争力。
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 基础产业,应通过现代 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结构优化
通过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指标来 衡量经济结构优化程度。
3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通过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指标来 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
02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按照经济水平
可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 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按照政治体制
可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 。
通过贸易自由化来促进 国际贸易和投资,提高 国家经济开放程度。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科技 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推动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 家的必经之路,应通过 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 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推 动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投资
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 高投资效益。
劳动力
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数量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技术
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促 进技术进步。
贸易
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效益,促 进国际贸易合作。
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
1 2
经济增长
通过GDP、GNP等指标来衡量经济总量和经济 增长速度。
按照发展程度
可分为传统发展中国家和转型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都有了进步,但都远远赶不上国际产业升级的 形势。
居民的收入都得到提高,但东亚地区居民的收入提高更 快,而拉美的贫困问题比东亚更为严重。
四、发展中国家的模式选择及 其转换
从两地区发展模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在 选择和转换发展模式时,有这样几个问题是特别需要慎 重把握的:
政府与制度变迁的需求 :
(一) 政府通过改变产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比例, 激励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诱发制度变迁 (二) 政府通过开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推动制 度变迁 (三) 政府通过修改宪法,引起制度创新需求,促 进制度变迁 (四) 政府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引起制度变迁
二、政府与制度变迁的供求
政府与制度变迁的供给 :
1、政府统制型经济时期 2、政府放松统制,给市 场 3、机制让出一部分空间 的时期 4、政府主导型时期 5、高自由度经济的尝试
三、两种发展模式的业绩比较
都促进了两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它们 分别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高速增长或较高速增长,但是 增幅的变化趋势不同。 经济发展稳定性大不相同 。 国际收支平衡都是波动的,但波动程度不同。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与西方国家政府 相比就应有更多的不同。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天生就具有一种参与经济发展 和管理的倾向。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 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多方面的市场缺陷。 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这就决定 了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干预。
二、政府与制度变迁的供求
(一) 政府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实施制度供给,解 决制度短缺的问题 (二) 维持或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推动 制度变迁的良性循环 (三) 促进知识存量的积累,增强制度的供给能力
第三章_国家-发展中国家

0.80是高人类发展水平、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指数、 低于0.50是低人类发展水平。
11
12
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 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
– 1.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 2. 石油输出国 – 3.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4.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 5. 最不发达国家
38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较 重。曾大量借用外债,以提高增长率,一度形成借 债增长型经济。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 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少。
39
四、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40
(一)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
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 (%)
22
《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世界银行,1993。
东亚诸国经济增长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1. 东亚各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2. 高度开放自由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3. 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4. 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23
(一)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区内合作、市场开放、内需扩大、信息通讯 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最快 的地区。IMF,该地区 2003年经济增长与 2002年持平,为 6.4%。 而亚洲开发银行则,2003年该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 5.7%(2002年为 5.6%),其中东亚和东南亚为 6.l%和4%。 2004年南亚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超过了6%和7%。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1. 介绍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概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影响。
2. 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和文化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曾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下,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扭曲。
殖民主义时期的经济结构常常以农业为主,以满足殖民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导致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经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久经沙场。
2.2 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不完善,资源常常集中在少数富有的少数人手中,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传统农业经济在某些地区得以长期存在,而现代工业经济却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2.3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也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有关。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使得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经济,而另一部分人则进入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个人水平,也存在于地区和国家水平。
3. 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3.1 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在某些地区得到了长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现代工业经济。
因此,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3.2 劳动力市场分化由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
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也较为困难;另一部分人则从事现代工业劳动,享受着较高的收入和社会福利。
第五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重大意义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2.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 2.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
②不结盟运动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重大意义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2.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 2.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
②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56.3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 1956.3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 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 总理尼赫鲁在布里俄尼岛会晤, 尼赫鲁在布里俄尼岛会晤 总理尼赫鲁在布里俄尼岛会晤,初步确立了不结盟思想 1961.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 1961.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 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 召开, 德召开,不结盟运动诞生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重大意义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2.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 2.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
第三世界的形成
1955年 年 亚非会 议的召 开
1961年 年 不结盟 运动的 诞生
1964年 年 “七十 七国集 团”的 建立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重大意义
二.第三世界兴起对战后世界的 第三世界兴起对战后世界的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程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程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 3.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 3.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2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
§3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
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1.南北关系 1.南北关系 ①南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 南北关系: 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发达国家利用国际 经济旧秩序剥削发展中国家. 经济旧秩序剥削发展中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23
“东亚模式”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24
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积极促 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 济。
4、各国和地区都努力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生产力 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从发展传统产业开始, 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向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
5、努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增长。
9
10
11
第三节 各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12
13
14
15
16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取得经济发 展而制定的总体目标、实行目标的方式以及相应 的经济政策。它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方 向性、长远性和总体性的指导作用。从经济发展 战略与国际经济的联系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战略 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和出 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 1981年规定的标准是:(1)按1976到1978年间平 均价格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2) 在GDP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10%,(3)人口识 字率在20%以下。
27
28
29
30
三、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衡发展
中等收入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较 快的国家。 进入8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中等收入国 家发生出现分化。 最为突出的是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利用亚洲 四小产业结构调整机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 工业,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 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主体的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在80年 代以来陷入困境。
3
4
5
6
78Leabharlann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份多种多样,形成沿海城 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内陆、边远农村前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并存的二元结构。
三、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市 场机制不健全,甚至经常被扭曲。
1.就市场要素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市场已有 一定发展,但尚未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市 场体系,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育水 平更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是空白, 对经济发展造成“金融抑制”。
31
第四节 转型国家经济
32
一、经济转型的含义
经济转型是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而建立市场 经济体制,并使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
计划经济曾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和东欧取得较高经济增长率。60年代,苏联平均年度
19
20
实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做法 (1)普遍放松贸易保护,提供出口信贷和补贴,减少关税和外汇管制,由保 护国内市场转向开拓国际市场。 (2)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起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 构,选择和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拳头产品”出口,逐渐转向资本和技术密 集型产品出口。 (3)实行由政府指导管理、民间组织负责联系、协调企业直接经营的外贸体 制,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销售体系,建立海外 情报网和推销网,以美国市场为主要目标,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1
广义上发展中国家是指除经济发达国家之外的世 界上其余一切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国家,主要 是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大部分成 员国。OECD是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国际组织。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南太平洋和地中海地区,一般又通称为南方国家。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加入联合国。
25
二、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停滞不前,贫困落后
最不发达国家是某些国际机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所划分的发展中国家类型之 一,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77国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尔宪章。 1971年,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拟定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和名单。
26
❖ 2001年召开联合国第三次最不发达国家会议。最不 发达国家的标准包括:低国民收入(年人均国民收 入低于300美元),人力资源很虚弱,经济不稳定。
增长率为7%。社会指标如健康状况,预期寿命等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33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70年代后,经济增长率放慢,社会指标恶化。1966到1980年,苏联人口预期 寿命减少2年。同期工业化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增加3-4年。
70年代末,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即开始“转型‘的进程。
34
二、经济转型的不同模式
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 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和本地区的制造业,实 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 减少对外国经济依附性的目的。
17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主要措施:
对需要替代的工业品主要是消费用工业品和奢侈品,实行保护关税和进口限 额。
实行外汇管制。 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 对实行进口替代的新兴工业给予各种优惠,如减免生产设备和中间产品的进
2
发展中国家独立有先后,各国国内外条件和独立 后实行的经济政策不同,发展速度和现有经济发 展水平差异也很大,一些国际机构往往按照自己 的任务和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组统计。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世界发展报告》。1989年版 的世界发展报告,世界发展指标的国家分类在 1988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主要变化是,1988 年版中的“发展中国家”组由现在的“低收入和 中等收入国家”替代。现在,发展中国家是指低 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为方便起见,也包括从中 央计划经济转轨的国家。
(一)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货
膨胀的一种激进的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 这种方法。
口关税,发放低息贷款,一定时期的所得税减免等。
18
进口替代政策实行的效果
使各经济体的民族工业均有较快发展。 但由于保护程度过高,进口替代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急剧膨胀,本地市场狭
小,开工不足,难以获得规模经济;而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 场。 汇率高估使农产品出口受阻,外汇收入减少。 发展工业的设备、技术、零部件需要进口,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 进口替代战略的效果不理想,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转向出口导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