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学情分析

从整体学习素养与能力来看,济南二中的学生处于全市高中生中上游层面。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以及高一一年和高二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词阅读及鉴赏技能;但还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普遍存在对诗词意境、思想等进行概括分析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乏有效的诗词学习方法,存在学习低效的问题;二是传统上更侧重知识点识记与诗词背诵的枯燥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高中学段的诗词对学生的鉴赏要求和理解难度方面,较初中都存在提升过快的问题,使学生难以快速适应。

本课将从四个角度(韵律、句式、意境、哲理)综合运用信息手段(问卷星、Tim在线编辑、古诗文网、汉典等)引领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共同多角度鉴赏《定风波》,继而学会鉴赏诗词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

《定风波》教学效果分析

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高中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第10课《苏轼词二首》的第二首篇目。本节课属于诗词鉴赏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诗词特点、文学意象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能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助推作用。袁老师的课注重学生活动,容量大、实用性强,具体效果分析如下:

1、整个授课过程很有条理且完整,结构很清晰。从词的“韵律、句式、意境、哲理”四个层面对文本进行了鉴赏,而且进行了拓展应用。

2、本节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在梳理文学意象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述原因;二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找出“词眼”,第一次找出最关键的两句,第二次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最后用一个字代表,活动都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自主生成、合作探究的思维和能力,符合语文学科的特色。

3、利用《经典咏流传》中歌曲《定风波》引入,然后进行阅读鉴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当堂开展的写作训练是一个语文综合能力的锤炼,请学生写出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有助于帮助学生认真总结回顾这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要想写好,首先必须回顾所学,然后迅速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还要结合本节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类和提炼,这对于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写作水平都颇有益处。

5、本节课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大靓点,从课前预习用“问卷星”到课堂写作训练用tim

在线编辑互评,较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了起来。

总之,袁老师的这节课圆满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整节课中,学生都有任务,都能动起来,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在获取知识,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定风波》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为高中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第10课《苏轼词二首》的第二首篇目。本单元主题为“北宋的旧曲新声”。本单元柳永、王安石、苏轼、贺铸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词中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均为作者历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劫后余生、走向成熟之作。这首词以春日途中遇雨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淡然、旷达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教学目标】

1、在吟诵中深刻感受词的意境和苏轼旷达的胸怀。

2、通过鉴赏本词之“四美”,初步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3、体悟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汲取前行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方法】

1.重点:鉴赏文本“韵律、句式、意境、哲理”四个方面的美。

2.难点:掌握运用“四美”鉴赏法鉴赏诗词歌赋。

3.突破方法: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展示,共同讨论完成。

《定风波》评测练习题

【评测练习】

一、字音识记

1.一蓑( ) 2 . 料峭( ) 3.遂晴( )

4. 狼狈( ) 5.萧瑟( )

二、词语释义

1.何妨吟啸且徐行:

2.谁怕:

3.料峭春风吹酒醒:

4.回首向来萧瑟处:

5.夜来幽梦忽还乡:

6.相顾无言:

三、名句背诵

1.竹杖芒鞋轻胜马。

2.回首向来萧洒处。

四、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合作探究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提示] 以小见大指:

4.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5.请找出词中你认为最关键的两句,并说明原因。

6.请结合本首词阐述一下对《道德经》中“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的理解。

六拓展阅读

蝶恋花

暮春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杖飞魂招楚些[注]。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字音识记

1.(suō) 2. (qiào) 3.(suì) 4. (beì) 5.(sè)

二、词语释义

1.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2.有何可怕

3.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

4.向来:刚才。萧洒:寒风冷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5.幽梦:梦境隐约

6.顾:看

三、名句背诵

1.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五(略)

六、答案:(1)“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