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管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尿液中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

尿液中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

尿液中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尿液中的各种管型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具有特定形态的细胞排列,其出现与肾脏和尿路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不同的管型在尿液分析中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信息。

1. 透明管型:透明管型是由碱性尿液中的蛋白质凝胶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透明管型的数量很少。

但是,当尿液过度浓缩或尿液中的溶质过多时,透明管型数量增加。

透明管型的增多可能提示脱水、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或尿液浓缩功能障碍。

2. 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是由红细胞聚集在肾小管内形成的。

它通常是血尿的表现,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或肾小管损伤相关。

红细胞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损伤和炎症。

3. 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是由白细胞在肾小管内聚集形成的。

它通常是尿路感染的表现,提示尿液中存在细菌感染。

白细胞管型的出现还可能与肾小管炎症、过敏性反应或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4. 上皮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的。

它通常与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酸中毒或肾小管坏死有关。

上皮细胞管型的出现可以提示肾小管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

5. 肾小管颗粒管型:肾小管颗粒管型是由肾小管细胞内的颗粒物质聚集形成的。

这些颗粒物质可能是肾小管细胞内的代谢产物或损伤的细胞组分。

肾小管颗粒管型的出现可能与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液中的各种管型,可以了解肾脏和尿路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尿液分析中对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的认识十分重要。

11管型形态和临床意义(上传)

11管型形态和临床意义(上传)

染色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4)混合细胞管型:2种以上细胞出现于管 型中。
3.颗粒管型(granular cast)
管型内的颗粒占1/3以上时,称为颗粒管型,分
为粗颗粒和细颗粒两种。开始时多为粗颗粒,而在肾单位郁 滞时间较长,则逐渐碎化为细颗粒。也有人认为,粗颗粒由 白细胞变性而来,因其POX染色一般为阳性;细颗粒则由上 皮细胞演化而来,因其酯酶染色阳性。多见于急、慢性肾小 球肾炎、肾病、肾动脉硬化等。
1.透明管型(hyaline cast)
主要成分为THP,也有清蛋白或氯化物参与形成 ,正常晨尿中偶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 炎、高血压肾病时增加,剧烈运动、高热、心功能 衰竭时也可增加。
2.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
• 管型基质内的细胞占其体积的1/3以上时,称为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呈黄色或红褐色,易折断,碎裂成片状, 红细胞残缺不全。当红细胞管型退变成为色素状、颗粒状管型 时,称之为血红蛋白管型,此时管型内含有红色或金褐色颗粒, 无清晰可见的红细胞。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 作、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粗颗粒管型(光镜未染色)
细颗粒管型(光镜未染色)
4. 脂肪管型(fatty cast)
管型内有多量的脂肪滴,当含量超过管型面积的1/3时, 称为脂肪管型。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所致。脂肪滴大小 不等,圆形,折光。较大的脂肪滴在偏光镜下可发现“马耳他 十字交叉”样改变。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肾病。
(2)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布满白细胞或脓细胞,细 胞多退化变性,未染色的标本中较难与上皮细胞 区别,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狼疮 性肾炎等疾病。
(3)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含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瓦

尿检管型区别与临床意义

尿检管型区别与临床意义

尿检管型区别与临床意义1、透明管型:主要由T-H蛋白构成,也有清蛋白及氯化钠参与,在碱性尿中可溶解消失,无色透明,又称玻璃管型。

根据透明管型是否含有细胞和颗粒有分为①单纯性透明管型:不含颗粒和细胞。

②复合性透明管型:含有少量颗粒和细胞。

正常成人浓缩尿中偶尔可见到透明管型(0-1个/LPF)。

激烈运动后或老年人发热、麻醉、心衰时和肾脏受到刺激后尿中可少量出现。

如果持续出现大量透明管型,同时有异常粗大透明管型和红细胞,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说明肾脏有严重病变,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等。

复合透明管型提示肾出血、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

2、颗粒管型:管型基质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称为颗粒管型。

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

正常人尿中一般无颗粒管型,激烈运动后、脱水和发热时可偶见细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的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等。

在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早期克大量出现宽大的颗粒管型。

慢性肾炎晚期出现颗粒管型是提示预后不良。

若颗粒管型与透明管型常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症、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严重的感染及肾动脉硬化。

粗粒管型多见于病情较重者,在疾病进展期,此管型数量多且体积大。

3、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含有细胞,细胞含量超过管型面积的1/3以上是称为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嵌入红细胞且多于10个以上。

当肾单位梗死时,红细胞管型可发生变性,在尿中呈粗大棕色颗粒管型。

也会以为红细胞溶解破坏而形成红褐色的血液管型或均质化的血红蛋白管型。

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性发作、肾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等。

②白细胞管型:管型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球细胞)且多退化变性或坏死,可单独存在,也可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

最新 尿液一般检验 05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下)

最新  尿液一般检验 05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下)

5.显微镜检查方法 如使用尿沉渣涂片,先在
低倍视野(10×10)下观察尿液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
6.鉴别有形成分形态 如尿液红细胞与真菌、草
酸钙结晶等的鉴别。
(三)检测后质量保证 1.综合分析检查结果(表5-44) 2.核对申请单(报告单) 3.检查结果及时反馈
4.资料分析
图5-30 胆固醇结晶
五、尿液其他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
1.细菌 尿液细菌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 球菌,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 等多见。
2.真菌 ①白假丝酵母菌。②酵母菌(图5-31)。
3.寄生虫及虫卵 尿液中的寄生虫及虫卵多因
标本被污染所致。
4.精子 5.纤维状物 6.其他
图5-31 尿液酵母菌形态(S-M染色)
(二)检测中质量保证
1.标准化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
查,CLSI、JCCLS和CCCLS对尿液有形成分
显微镜检查有严格要求(表5-41)。
2.离心机 采用有盖、水平式离心机,离 心机转速显示应准确、直观,定期校正,离心 机内温度应保持在15℃~25℃。
3.离心 尿液标本应为10ml,如不足10ml,则报 告时应注明。RCF 400g,离心5min,应避免离心力过 大对有形成分,特别是管型的破坏。 4.制备涂片或充入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
图5-23 草酸钙结晶
图5-24 尿酸结晶
(二)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碱性尿液内的结晶,一般是磷酸盐类结晶,包括
非晶形磷酸盐、磷酸铵镁、磷酸钙、碳酸钙、尿酸铵
及尿酸钙等。
图5-25 三联磷酸盐结晶
(三)其他结晶
图5-26 胆红素结晶
图5-27 胱氨酸结晶
图5-28 亮氨酸结晶

尿液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脂肪管型类脂性肾病,慢性肾小球
上皮细胞管型肾病,毒素反应,长期高热,重金属中毒及肾淀粉样变性
红细胞管型伴有出血的肾脏炎症。
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
采集标本要求
1.尿常规(URT):取晨起第一次小便中段尿,或第二次小便中段尿约20ml置洁净器皿内,30min内送检。如急诊可取随机尿。
2.尿淀粉酶(UAMY):晨尿或随机尿约10ml,30min内送检。
降低:阿狄林病,腺垂体功能低下症,肝硬化
尿17-酮类固醇
小儿: (00.3-3.6) mg/d;女性: (2.9-11.1) mg/d ;男性:(5.5-14.5)
增高:柯兴综合症,睾丸肿瘤,卵巢肿瘤,异位性ACTH综合症。
降低、:腺垂体功能低下,阿狄森病,肝硬化,肾上腺危象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FDP)
3.子宫外孕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
4.绒毛膜上皮瘤、葡萄状胎块或睾丸畸胎瘤时亦可呈阳性。
尿本周氏蛋白定性
尿液
阴性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样变、慢性肾孟肾炎及恶性淋巴瘤病人亦可出现阳性。
乳糜尿检查
尿液
阴性
乳糜尿多因丝虫或其它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破裂而形成。
1小时尿沉渣计数
尿液
RBC
2.流产的诊断及治疗:不完全流产,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残存,HCG定性为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可阴性,如HCG在2500U/L以下,并逐渐下降,则有流产或死胎可能;当降到600U/L,则难免流产,如尿中HCG不断下降,表示保胎无效,反之则提示保胎成功。产后4天或人工流产术后13天,血清HCG应恢复正常。如不符合这一情况,则应考虑有异常可能。
3.尿本-周蛋白(Bence-Jones):取晨尿20ml,30min内送检。

管型尿的形成原理

管型尿的形成原理
脏疾病
管型尿的形成过程
尿液中的水分通过肾小管时,水分被重吸收,导致尿液浓缩。 在浓缩的尿液中,盐分、矿物质等成分容易析出形成结晶。 结晶逐渐增大成为管型尿的核心,进而形成管型尿。 管型尿的形成还与尿液中的酸碱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
细胞内的管型基质形成
管型基质在尿液中聚集
管型基质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管型
矿物质:如钙、磷、镁等,与尿液 酸碱度有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碎片: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和 白细胞等
其他物质:如尿素、尿酸、葡萄糖 等
管型尿的成分:包括蛋白质、细胞和矿物质等 管型尿的形成:在肾脏中由原尿形成,是尿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管型尿的分类:根据成分和结构可分为不同类型,如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等 管型尿的意义: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管型尿形成的病理 机制
肾小球滤过异 常:导致蛋白 质、细胞和管 型等物质在尿
液中滞留
肾小管病变: 影响管型尿的 形成过程,导 致管型尿增多
肾间质病变: 影响尿液的正 常流动,增加 管型尿的形成
风险
肾脏炎症:炎 症细胞和渗出 物在尿液中滞 留,形成管型
尿
尿液中的蛋白质、细胞和晶体等物质在肾小管内聚集形成管型。 尿液浓缩、酸碱度变化或尿路感染等情况下,更容易形成管型。 管型尿的形成与肾脏疾病、炎症、代谢紊乱等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管型尿的形成原理
汇报人:XX
目录
管型尿的定义
管型尿的形成过程
管型尿的成分与结 构
管型尿形成的病理 机制
管型尿的临床意义
管型尿的定义
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 内凝固形成的圆柱状结构。
根据成分不同,管型尿可以分为不 同类型的管型,如透明管型、颗粒 管型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检查尿沉渣中管型的数量与种类,对判定肾损害有重要价值。

我们对管型形成机理、分类、检查技术、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采用标准方法,标准单位报告(以国际单位制升或微升为单位)使用多种显微镜、自动分析法或不同鉴别染色技术有助对管型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不同部位损害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一、形成管型(casts)为运曲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蛋白聚集体,由于常成长条圆柱体(cylinder)故在尿中又称圆柱体尿。

1877年由Vigla及Rayer最先报道。

多量出现常提示肾实质损害,因此对泌尿系病的诊断、鉴别、病程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一定意义。

管型的形成、演变有多种原因素:如透明管型是白蛋白、T-H糖蛋白等蛋白质在肾小管通过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而形成,细胞管型可因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在形成细胞管型后后演变成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后形成蜡样管型。

另外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脂肪管型后形成脂肪管型;细菌、念珠菌、结晶体均可与白蛋白、T-H糖蛋白结合形成管型。

因此管型的形成与转化是多途径的,其机制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中发现在普通光镜下的颗粒管型实际上可以是细菌管型、白色念球菌管型或血小板管型。

二、分类、命名及检查技术传统的按基质及内涵物性质各异的Lippman分类法受到挑战,透明、颗粒、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蜡样、脂肪、细菌、真菌结晶等十多种管型的命名不够细(见表l),如红细胞管型有三种,除管型内见变形红细胞外中可因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称血颗粒称血液管型还有在红细胞与碎片颗粒同时存在的混合形式,而白细胞管型又应分成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Macrophage casts)等区别,通过相差显微镜还可鉴定出血小板管型,由纤维蛋白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丝管型(Fibrin thread casts)免疫球蛋白轻链沉淀而形成的骨髓瘤管型(Myeloma casts)还有用各种方法无法鉴定的未知管型(Unknown casts)按不同色素的存在如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肌红蛋白及胆红素、黑色素等管型。

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大家好,我们是管型家族!人类定义我们是含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等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是尿沉渣中最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成分之一,我们的出现往往提示着人类肾实质性的损害,接下来的文章会把我们家族的形成、种类、形态、临床意义和管型检查的质量保证等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给临床和检验医生提供参考价值。

嘿嘿!人类已经发现我们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01我叫小透儿(透明管型),是家族里其它管型的基本骨架,由肾小管分泌的T-H 糖蛋白和少量清蛋白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而凝聚、沉淀形成的圆柱体状物质。

我们无色透明、表明光滑,有时也可能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黏附在管壁外或包含其中。

健康人见到我可别害怕,我很淘气,我会钻到健康人的清晨浓缩尿中,但是数量很少很少……还有健康人剧烈运动、高热、全身麻醉时也可以见到我,此时的我临床意义并不大哦!但是如果我大量出现在尿液中,或是我和家族中其他管型碰在一起,人类可要警惕了,此时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淤血及恶性高血压等。

02嗨!我们是大粒儿(粗颗粒管型A↑)和小粒儿(细颗粒管型B↓),对喽!我们统称为颗粒管型!当透明管型里颗粒超过其体积1/3时,就变成了在下。

我们的颗粒多来源于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在不染色的尿液中我们常呈淡黄褐色或棕黑色,体积比小透儿通常要短而粗。

我们的出现人类决不能掉以轻心了!尿液中出现大粒儿、小粒儿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等。

非肾病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热或脱水时尿中偶尔也可出现小粒儿,但量很少,且都是一过性的。

03看看我们身体里有什么?没错,我们是细胞管型!含有红细胞的叫小红(红细胞管型),含有白细胞的叫小白(白细胞管型),含有上皮细胞的叫小皮(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浅谈尿液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浅谈尿液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浅谈尿液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6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尿检也叫尿液分析指用目测、理学、化学、显微镜及仪器,对尿液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泌尿、循环、肝、胆、内分泌等疾病进行预防、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目的。

尿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中的必查项目,它是尿液分析一般过筛项目,包括颜色、混浊度、干化学试带十一项及沉渣显微镜检查。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本人根据自己多年对病人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浅谈自己对此认识。

一、蛋白尿的分析和解释1 .蛋白尿的定义和诊断标准24 小时尿蛋白含量超过150mg 或者每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00mg ,或者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结果则为蛋白尿。

2 .尿蛋白的性质和来源发现患者有尿蛋白以后,首先要排除生理性蛋白尿,如发烧、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等引起者;然后考虑为病理性蛋白尿。

明确尿蛋白的性质和来源对鉴别诊断肾脏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检验手段可以做尿蛋白电泳或者分别测定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 、b 2 -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等的含量。

尿蛋白电泳可以按照蛋白质的分子量报告尿液蛋白质的分类,即小分子蛋白质、中分子蛋白质和大分子蛋白质,然后推测具体的蛋白质种类。

3 .蛋白尿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根据尿蛋白的分子量和种类可按来源将蛋白尿分为:3.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病变,通透性增加所致。

其特点是尿液中的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球蛋白。

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动脉硬化等。

肾小球蛋白尿又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3.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病变,或重吸收减少或主动分泌增多所致。

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常表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3.3溢出性蛋白尿:顾名思义是由于血浆中蛋白含量过高,从肾小球滤出后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尿液中。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出于对身体健康情况做了解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借助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安全隐患,或是已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而及时对生活习惯做出调整,以此保证身体健康。

而尿液检查在日常体检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环,但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尿液检查有什么作用,尿液检查都检查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走近尿液检查,去了解尿液检查在临床医学上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尿液检查的意义尿液检查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检测方式,其中包括尿常规、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中有形成分检测等,借助尿液检查我们能对肾炎、结核等病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很好的观察,也能对糖尿病、胰腺炎等系统性疾病做出鉴别,同时尿液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病人对部分药物的使用情况,起到良好的用药监护作用。

现代尿液检查大多指的是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现代医学检验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余两者分别为血常规与大便常规。

尿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尿液的颜色,尿液的透明度,尿液的酸碱度,尿比重,显微镜检查与化学检查。

通过尿液颜色的异常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疾病。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

如果尿液呈鲜红色,表示该患者可能患有肾结核或急性肾炎等疾病。

如果尿液呈茶色,则表示该患者可能患有疟疾或蚕豆病。

若患者尿液呈现出无色透明的情况,表示该尿液被严重稀释,患者可能患有尿崩症、肾萎缩或糖尿病等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排出的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若是出现浑浊尿液或是尿液中混有杂质时,表示人体一定出现了某些问题。

例如浑浊的尿液中加入乙醚后变得清亮,说明是淋巴管组织受损导致的乳糜尿。

尿液的酸碱度也会反映出某些病症的线索。

正常尿液的pH值为6.5左右,pH值偏高的碱性尿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膀胱炎、碱中毒或是肾小管酸中毒;pH值偏低的酸性尿说明患者可能患有痛风、糖尿病、酸中毒或是白血病。

尿比重指的是尿液与相同体积水在4℃条件下的重量之比,正常值在1.015-1.025之间。

肾内科常见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肾内科常见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肾内科常见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在我们前往医院就诊或接受体检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其优点在于价格便宜、无创、可以直接反映肾脏代谢情况。

若是检验报告上出现几个加号或者箭头更是让大家一头雾水,心里难免会因此紧张,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怎么才能通过尿液的检查,快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一、尿液检查尿液作为人体泌尿系统的代谢废物,其颜色呈现黄色或淡黄色,其成年正常人每日排除尿量不少于1000ml,尿液中97%的含量都是水分,只有少量3%里的固体物质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尿量的多少主要依据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其尿液检查的目的包括诊断患者是否泌尿系统疾病,对于血液及代谢性疾病其尿液中代谢物会因为病情而改变,因此也可通过尿液检查进行辅助诊断,对于患者是否出现急性汞、慢性铅、钨中毒,也可通过尿液检查观察尿液指标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尿液检查还可对药物安全性进行监测,指导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

尿液检查流程:患者通过医保卡、就诊卡等信息领取尿检号,随即领取尿检采样容器,在留样前需洗净双手和外阴部,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尿液常规标本量不得少于5ml,留取尿液中段尿为佳,女性收集尿液标本需避免阴道分泌物和生理期血液污染,夏季留尿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冬季留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送检后等待报告领取。

二、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一)尿液酸碱度正常情况下,尿液呈现出中性或弱酸性,晨尿PH在5.5至6.5左右,而随机尿PH控制在4.5至8.0左右,其PH值可能受到疾病、饮食和药物的影响。

临床意义:若是出现增高情况,考虑呼吸性碱中毒、感染性膀胱炎等疾病影响,二是药物影响,例如患者服用碳酸氢钠、氨丁三醇等碱性药物。

若是尿液酸碱度降低,一是考虑疾病因素,例如呼吸性酸中毒、尿路结合、痛风等,二是考虑药物影响,例如患者服用维生素C、氯化铵等酸性药物。

(二)尿比重尿液比重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的浓度,新生儿尿比重在1.002至1.004之间,成人晨尿在1.015至1.025区间左右,成人随机尿在1.003至1.030左右,临床意义:若是尿比重增高,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妊娠中毒等。

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060814

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060814

一、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1)管型概念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结构物。

正常人12小时尿中管型应少于5000个,每毫升尿内含2~5个,或每一低倍镜视野小于1个。

如果尿液中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

(2)管型形成机制及条件机制:尿蛋白质和T-H蛋白(Tamm-Horsfall protien),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和T-H 蛋白含量甚微,故形成管型的机会甚少。

在肾脏出现病理性改变的情况下会出现管型。

条件:1、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病理状态下肾小球发生病变,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血液蛋白(清蛋白)从肾小球滤出后进入肾小管,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而肾小管病变则导致蛋白质重吸收量减少,同样使得肾小管内的蛋白含量相对增高。

另外,尿中电解质、蛋白质浓度增高等因素又使肾单位髓袢上行支及肾远曲小管分泌T-H蛋白含量增加。

T-H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体,在高浓度电解质、酸性和浓缩尿时易聚集沉淀,在肾小管管腔内形成管型。

2、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这些存在于肾小管中的蛋白质由于浓缩,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而尿液酸化后又促进蛋白质凝固和沉淀,由溶胶状变为凝胶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肾小管内尿液流速减慢,促使其在肾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内形成管型。

3、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正常人两肾约有200万个肾单位,处在交替休息和工作的状态。

病理情况下,管型形成于处在休息状态的肾单位中,尿液在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中可有足够停留时间,蛋白质等物质有充分的时间达到浓缩、酸化、沉淀而形成管型。

形成管型后,当该肾单位再次处于工作状态后,新滤过的尿流将形成的管型冲向下面,随尿液排出。

(3)管型的种类及临床意义1.透明管型:透明管型最为常见,是由肾单位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H(Tamm-Horsfall)粘蛋白凝固而形成,也含有白蛋白及氯化钠,呈无色透明状,在碱性尿液中可溶解消失。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蛋白尿的存在(原尿中的白蛋白和肾小管分 泌的T-H糖蛋白); 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 ③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和一过性尿积滞 。
管型形成
★管型在肾小管内可以发生变化,具有代表 性的管型变化理论认为,管型在远端肾小管 内由蛋白质吸附或包裹来自炎症或损伤部位 渗出的各种细胞成分,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和 血细胞等塑合而成。若管型在肾脏停留的时 间过长,其所包含的细胞会退化变质、崩解 而形成细胞碎片。细胞管型会形成粗颗粒管 型、进一步降解后形成细颗粒管型,细颗粒 管型又会进一步匀质化、蜡样改变而演变成 蜡样管型。
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 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1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类似扁平上皮细胞,多呈圆形和 多角形,含有一个成两个甚至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整个细胞 像张开的伞,故有人称为伞形细胞。 2.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亦称尾形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一般为 白细胞的2-3倍,常呈尾形,纺锤形,梨形。此细胞多来自肾孟, 又称肾盂上皮细胞。有时也可来自输尿管和膀胱颈部。 3.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圆形,体积较小,它跟肾小管上皮细胞比较 相似,曾经把此种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 二者的区别是底层移行小圆上皮细胞比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要大, 但它的核又比肾小管上皮细胞较小,需要注意两者的鉴别。
★红细胞管型可因红细胞破坏而形成血红 蛋白管型,或在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大量 游离的血红蛋白从肾小球滤出,也可直接 形成血红蛋白管型;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具 有脂肪变性的能力,其形成的管型可退化 变质为脂肪管型,脂蛋白进一步变性形成 蜡样管型。因此,细胞管型的终末阶段之 一即是蜡样管型。在一些肾衰竭患者尿沉 渣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处于转化过程中 的管型。

尿液管型名词解释

尿液管型名词解释

尿液管型名词解释
尿液管型是指尿液在流经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时,由于尿液的浓缩和压力增加,尿液中的有形物质在尿液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柱状物。

尿液管型通常由上皮细胞、管型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它们在尿液流经器官的过程中被浓缩和加固,形成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在尿液常规检查中是一种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于诊断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是否存在病变。

同时,尿液管型也是研究尿液浓缩和排泄机制的重要材料。

尿液管型的形成和尿液的浓缩和排泄机制密切相关。

在尿液浓缩的过程中,肾脏会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盐分,使得尿液变得更加浓缩。

在尿液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时间的推移,尿液中的有形物质会逐渐浓缩和加固,形成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的形成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炎症、感染、药物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尿液管型的数量、形态和质地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尿液常规检查的结果。

尿液管型是尿液常规检查中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于诊断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是否存在病变。

同时,尿液管型也是研究尿液浓缩和排泄机制的重要材料。

人体尿液中管型的检验与探讨

人体尿液中管型的检验与探讨

人体尿液中管型的检验与探讨关键词尿液管型检验人体尿液管型是临床上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它是反映人体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镜检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管型是由德国学者Vigla和Rayer首先发现报道的,它们是人体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所见的圆管状铸型小体。

长期以来,尿管型的分类鉴定及结合临床症状对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脂肪变性、肾盂肾炎、肝炎梗阻性黄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肿瘤等病变都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管型的形成和演变因素透明管型是由白蛋白,T-H糖蛋白等蛋白质在肾小管经过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而形成,细胞管型可由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在形成细胞管型后演变成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后形成腊样管型。

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先形成上皮细胞脂肪管型而后形成脂肪管型、细菌、念珠菌、结晶体均可与白蛋白、T-H糖蛋白结合而形成管型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下的颗粒管型实际上是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或血小板管型,因此管型的形成与转化是多途径的,其演变机制还应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管型的分类及命名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分析后发现,传统的分类及命名方式与方法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段临床上管型检验的需要,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红白上皮细胞管型、腊样管型、脂肪、细菌、结晶等10多种管型的命名已不够细致,如红细胞管型中可应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临床上称血液管型,有几种除管型内变形红细胞外,还有在红细胞与碎片颗粒同时存在的混合形式;而白细胞管型又有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等区别通过相差显微镜还可以鉴定出血小板管型,有纤维蛋白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管型免疫球蛋白沉淀而形成的管型,还有用各种方法依然无法鉴定出的未知管型等按不同色素的存在如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肌红蛋白及胆红素等色素性管型,如按管型大小形态、长、宽、体积、形状可命名为长、短、宽、巨、麻花、裂纹、球形、镶嵌、复合等管型;其中复合型管型还应与混合型管型相区别,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鉴别检查管型的方式与方法也不断进步,用不同的显微镜观察管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细菌等。

尿常规检验参考值、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验参考值、临床意义

尿常规临床检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尿液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三个方面。

一、一般性状检查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量、尿色、尿的气味及尿的比重、酸碱度的检查。

(一)尿量正常人每日的尿量约为1000-2000亳升。

尿量异常的几种情况——1、多尿每日的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称为多尿。

多见于下列疾病(1)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等。

(3)精神性多尿:多因精神因素引起,如紧张、工作压力太大等。

2、少尿或无尿每日尿量在400毫升以下称为少尿,而每日尿量在100毫升以下称为无尿。

常见于以下疾病:(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休克、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或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的尿路梗阻。

(二)颜色正常新鲜的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见微量絮状沉淀。

尿色的深浅常与食物、药物及尿量多少有关。

常见的颜色异常的尿液有以下几种——1、红色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尿液呈红色,医学上称为血尿。

常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注意:当服用色素、药物等也会造成红色的尿液,需认真鉴别。

2、酱油或浓茶色常见于蚕豆病、黑尿热、急性肝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3、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某些原因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此外,当患者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液放置后可见白色云絮状沉淀。

注意:正常尿中,如含多量磷酸盐时,尿液也可呈乳白色,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时最为多见。

4、黄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这是因为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而造成的。

也可见于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如核黄素、黄连素、灭滴灵等。

尿液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的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多
尿液分析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药物等,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
尿液分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对于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存在局限性。
操作繁琐
尿液分析的操作较为繁琐,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尿液分析的限制
01
检查范围有限
尿液分析只能反映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其他系统的疾病
尿液细胞学检查
1 2
上皮细胞
检测尿液中上皮细胞含量是否正常,辅助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
红细胞
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含量是否正常,辅助诊断泌 尿系统结石、肾炎等疾病。
3
白细胞
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含量是否正常,辅助诊断泌 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尿液其他检查
细菌计数
结晶检查
检测尿液中细菌数量是否正常,辅助诊断泌 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存在局限性。
02
结果解释困难
尿液分析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结果的解释需要专业
的医生和实验室技术支持。
03
标准化问题
尿液分析的结果可能因实验室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标准化
问题影响了结果的比较和互认。
05
尿液分析的临床应用实例
实例一:尿液分析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肾病综合征诊断
尿液分析可检测尿蛋白量,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分类 。
2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尿液分析主要依赖 主观判断,如颜色、气味等。
3
20世纪初,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尿 液分析逐渐标准化,成为一种可靠的实验室检 查方法。
02
尿液分析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尿液常规检查
尿量
检测尿量是否正常,如多尿、少尿 等。

管型 名词解释

管型 名词解释

管型名词解释管型,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什么管道或者管子的类型呢?嘿,你可别小瞧这个词,在医学的小世界里,它可有着独特的意义呢。

咱就打个比方吧,人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小宇宙,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微观世界。

这血液啊、尿液啊之类的体液就像是这个小宇宙里的小河流,川流不息。

而管型呢,就像是这些小河流里偶尔出现的特殊小船。

这些“小船”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往往是肾脏这个身体里的小工厂出了点小故障的信号。

就拿尿液来说吧,正常情况下,尿液就应该是清澈简单的,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里面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可是当肾脏有点问题的时候,就好像这个小溪边的工厂开始生产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然后把它们扔到小溪里一样。

管型就是这样被扔到尿液这个“小溪”里的。

管型有很多种类型呢。

有一种叫透明管型,它有点像那种透明的小塑料管,在尿液里出现的时候,如果只是偶尔那么一两个,可能就像小溪里偶尔飘来的一片小树叶,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体可能就是稍微有点累了或者有点小波动。

但要是一下子出现好多,那就像小溪里突然漂来了一堆小树枝,这就说明肾脏可能有点小麻烦了,也许是肾单位这个肾脏里的小车间工作有点过度劳累了。

还有颗粒管型呢,这就像是装了沙子的小玻璃管。

当你在尿液里发现这个的时候,就好像发现小溪里出现了一些带着沙子的小瓶子。

这时候肾脏就像是一个筛沙子的小机器出了点故障,可能是在过滤血液里的杂质时没有做好工作,让这些带着“沙子”的管型跑到尿液里了。

这时候肾脏就像是一个有点小迷糊的工人,犯了点小错误。

蜡样管型就更严重了,这就好比是一个已经凝固了的蜡烛做的小管子出现在尿液里。

这时候肾脏可能就像是一个快要停工的老工厂,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这就像家里的老电器,开始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状况,可能离彻底坏掉不远了。

红细胞管型就像是装满了小红球的小管子,这些小红球就是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该在血管里好好呆着的,就像小鱼应该在鱼缸里游一样。

可是当出现红细胞管型在尿液里的时候,就像是鱼缸破了个洞,小鱼跑到了旁边的小水沟里一样,这说明肾脏里的血管可能出问题了,红细胞才会跑到管型里,然后出现在尿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有罪D117打印社(本资料由小茂,军委,浩然等热心人士提供,向他们致谢!)
(1)细胞管型:①红细胞管型属病理性,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
管型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区别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

③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管有活动性
病变。

这种情况可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常与颗粒、透明或红、白细胞管型并存。

(2)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
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

颗粒管型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
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有时也可出现于正常人尿中,特别是剧烈运动之后,如经常反复出现,则属异常。

(3)
蜡样和脂肪管型:蜡样和脂肪管型是细胞颗粒管型再度退化后形成的,常反映肾小管有萎缩、扩张。

多见于慢性肾病尿量减少
的情况下,或是肾病综合征存在脂肪尿时。

(4)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可以出现于正常尿液中,有蛋白尿时透明管型则会增多,
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
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进蛋白质进一步变性
凝聚、沉淀。

③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尿液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各种成分沉析、凝聚成大的有形体。

④具有可供交替
(丝球形)RBC几乎被网织物充满,仅在正常骨髓;②Ⅱ型(网型)RBC中央线团样结构松散,存在于骨髓;
,少量存在于外周血中;④Ⅳ(点状型)嗜碱性物质少,呈分散的细颗粒状,主要存在于
(1)
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能力旺盛,见于
2)评价疗效。

①观察贫血疗效。

②骨髓移植后监
(1)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反应性增多:A.过敏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风
C.某些皮肤病
D.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②肿瘤性或持续
性增多:A.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 B.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嗜酸粒细胞减少:由于嗜酸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
生理变化:①日间变化: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早晨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②运
,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是血液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增多:指成人外周
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①轻度增多0.5-1.5;②中度增多1.-5.0;③重度增多大于5.0;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寄
生虫感染,及某些恶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3.减少:成人外周血中绝对值小于0.05
×109/L.主要见于①传染病急性期②严重
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增多,表示造血功能旺盛,各种增生性贫血均可增多(溶
常见于再生障碍贫血;③鉴别贫血类型;2.评价疗效:①观察贫血疗效: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
目之一;②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3.
放疗和化疗的监测:网织红的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
生理性加快:血沉受年龄,月经周期影响.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高血沉比男性高;妊娠期妇女血沉增快;小于
;50岁后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沉加快,月经期女性血沉加快;2.病理性增快:组织损伤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迅速
增多;恶性肿瘤;炎症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退行性疾病
,巨细胞性动脉炎.3.减慢:见于真性红细
,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镰形)
(1)血糖增高性糖尿:(由于血糖浓度增高所导致的糖尿)A代谢性糖尿
(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所致)B内分泌性糖尿(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嗜
铬细胞瘤(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因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及肾糖阈降低所致。

(3)暂时性糖尿:进食大量碳
水化合物,应激性糖尿。

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5)组织性蛋白尿
脑脊液采集的3个无菌容器作用:(1)用于细菌学检查(2)用于临床化学或免疫学检查(3)用于常规检查。

全血:静脉全血、动脉全血、末梢全血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晶体尿酸盐,硫酸钙结晶,马尿酸结晶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磷酸类结晶包括非晶行磷酸盐,磷酸铵镁,磷酸钙,碳酸钙,尿酸钙,尿酸铵
脑脊液标本立即送检原因:(1)久置造成红细胞皮怀或变形(2)细菌生长(3)G酵解造成G含量假降低
管型形成的三个条件:(1)原尿中有白蛋白,首要条件(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3)肾脏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
单位。

血液标本的运送原则:1.唯一标识原则2.生物安全原则3.及时运送原则
关节腔积液化学检查包括:黏蛋白凝集形成实验、蛋白质、葡萄糖、乳酸、类风湿因子、抗体、补体关节腔特殊细胞检查
包括:Reiter细胞。

狼疮细胞
细胞形态学判断基本原则:1 细胞数量和类型2 结构特征3细胞核特征4细胞质特征5 染色背景和人为因素
尿中葡萄糖的检测方法:(1)试带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也称葡萄糖氧化酶法。

(2)班氏法。

(3)薄层层析

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形态:1毒性变化: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2棒状小体3中性粒核象变化1
核左移包括再生性核左移、退行性核左移2核右移4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异常形态空泡型不规则型幼稚型
血小板异常形态1大小异常包括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2形态异常3聚集性和分布异常包括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片状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