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华——新生儿黄疸再认识
黄疸2
物品准备 患儿准备
换血中护理:保持动静脉通畅,维持出入血量的平衡
病情观察和记录 注意保暖
换血后护理: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黄疸及光疗效果 合理喂养 预防感染 血生化监测
药物疗法
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5-6mg/kg/d,分2-3次Po,共4-5天
尼可刹米:0.1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 减少游离胆红素 白蛋白:1g/kg, 或血浆,10-25ml/次,可给1~2次 抑制溶血
换血疗法
换出血中游离 抗体和致敏红 细胞,减轻溶 血 换出大量的胆 红素,防止胆 红素脑病 纠正贫血,改 善携氧,防止 心衰
药物疗法
酶诱导剂:苯
巴比妥,尼可
刹米 减少游离胆红 素:白蛋白
或血浆
抑制溶血:丙 种球蛋白
从尿液排出,
使血清胆红素 浓度降低
早期干预
24h内出现黄疸,及早查明病因、及早光疗
注: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4umol/l 或有肝功能损害者, 因可导致青酮症,不宜光疗
方法
光源:蓝光(波长425-475nm)、白光(550-600nm)、绿光 (510-530nm) 时间:连续、间歇 方法:双面、单面、毯式光纤
换血疗法--指征
120 g/L,伴水肿、肝脾大、心衰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
血常规+生化+CRP+血培养
新生儿溶血病
其他辅助检查
(五)治疗
病因治疗、退黄、对症处理(2000前)
早期干预、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神经行为随访及干预(
目前)
治疗
蓝光疗法
未结合胆红素 经异构化作用 形成几何型和 结构型2种水 溶性异构体, 二者从肠腔或
2024版年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27
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新进展及未来趋势
基因诊断与治疗
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 越多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发 病相关,为黄疸的精准诊断和治
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药物治疗的进展
近年来,针对新生儿黄疸的药物 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药物 的开发和应用为黄疸治疗提供了
更多选择。
光疗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光疗技术在治疗新生儿黄 疸方面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 新型光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在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及处 理方法
6
02
新生儿黄疸概述
2024/2/3
7
定义与分类
2024/2/3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 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 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分类
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血清胆红素 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等,可分为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不断推进。
2024/2/3
28
提高新生儿黄疸诊疗水平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和 诊疗水平,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完善诊疗流程
建立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确保黄 疸患儿从就诊到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 得到专业、高效的服务。
2024/2/3
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黄 疸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患儿早期 就诊和治疗。
2024/2/3
诊断过程
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并进一步 明确病因为新生儿溶血病。
治疗经验分享
及时给予光疗、药物治疗等措施降 低胆红素水平;针对病因进行输血 等相应治疗;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促进患儿康复。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和鉴别诊疗专家讲座
小早产儿、合并缺氧和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 应适当放宽指征。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和鉴别诊疗
第26页
⑶血源选择:
Rh溶血病应选取Rh系统与母亲同型,ABO系统与 患儿同型血液, ABO溶血病应选取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血。
⑷换血量:
普通为患儿血量2倍(约150~180ml/kg)
⑴原理:未结合胆红素在光作用下转变为水
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胆红素能 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光线作用最强, 蓝光波长425~475nm,绿光波长510~530nm, 二者都有效。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和鉴别诊疗
第20页
⑵指征
①普通患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l) VLBW>103umol/L(6mg/dl) ELBW>85umol/L(5mg/dl)
新生儿黄疸诊疗与判别诊疗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症状,也是各种疾病临 床表现之一,当血中胆红素显著增高时,即有可能发 生胆红素脑病,所以尽快降低血中胆红素尤为主要。
一.胆红素起源:
1、血红蛋白,占80% 2、骨髓中红细胞前体 3、肝脏及其它组织中血红素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和鉴别诊疗
第1页
二.胆红素代谢:
③消退时间: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可 达4周
④普通情况良好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和鉴别诊疗
第5页
生理性黄疸产生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过多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寿命短
2、联结胆红素量少:血浆白蛋白含量低、尤其是早产儿、酸 中毒时影响其联结
3、肝功效不成熟:出生时肝细胞Y、Z蛋白含量少、UDPGT 含量低、活性不足,结合胆红素生成能力低下
新生儿黄疸再认识
> 256.5(15)
(>15)
胆红素脑病发生的血清胆红素域值
依日龄而异 足月儿多在342.2-427.5umol/L[20-25mg/d1]以上
早产儿、体重低于1.5Kg、窒息缺氧、严重感染、 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酸中毒 等等 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亦可发生
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Basal ganglion )
从流行病角度观察这些是黄疸出现时同时存在的有关因 素,或称为新生儿黄疸共存因素。
新生儿黄疸预防与干预
欧美对新生儿黄疸从忽视到重视, 诊治由经验转到重视临床证据。 2004年诊疗指南/ 年AAP/欧美儿科学会联合 出版指南: 采用胆红素-小时百分位值既作为诊断标准又作为干预标准 将黄疸诊断标准与干预标准统一 小时胆红素值超过第95百分位视为异常、应予以干预
•
•
•
J Perinatol,
早产儿黄疸特点
早产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持续时间长, 峰值高) 早产儿红细胞寿命40天,足月儿70天,成人120天; 喂养困难,胆红素肝肠循环量增加; 白蛋白浓度低; 肝脏配体蛋白(Y, Z蛋白)、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毛细胆管排泄胆红素等的发育慢.1-2周后才能将胆 红素廓清; 感染机率增多。
• 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者,应找原因,积极干预, 胎龄越小越需干预。
• 国内外尚无标准的早产儿黄疸不同体重的小时百分位胆红 素值列线图
• 无法建立一个预防早产儿黄疸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核黄疸 的客观指标
对某一足月新生儿的总胆红素值是否属于正常, 要结合新生儿生后的时间进行分析,不宜以某一 固定数值表述。
1.新生儿黄疸多因素影响: 个体差异、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喂养方式有关, 很难区别在某一总胆值时为生理性黄疸或非生理黄疸。
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
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作者:梁应美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9期你知道吗?对于新生的宝宝来说,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项,而这些注意事项有的会有老一辈的经验传授,有的有医院医生的叮嘱,如果你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新生儿父母,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不单单仅仅是需要这些传授,更加需要的是系统的了解新生儿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今天就聊一聊黄疸——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的新生儿。
这一症状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发生概率,该知识正常发育自然形成的现象,当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这些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新生儿的脑损伤,该现象需要所有家长认真对待,以保证自己家的孩子健康成长。
就需要正确的认识新生儿黄疸。
1.黄疸是什么要想正确的认识新生儿的黄疸,首先就得知道黄疸是什么,我们说的黄疸其实都是一种新生儿的皮肤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时期体内的胆红霉素形成代谢与成人有所不同,导致新生儿的胆红素是高于成人的,成人的胆红素大概在每升血浆2毫克左右的时候皮肤与骨膜就会出现黄疸现象,而新生儿的胆红素本就高于成人,但是其形成黄疸的情况,胆红素的含量确实越高于成人,大约需要每升血浆超过5毫克,才会显示,这是因为新生儿相较于成人有着更为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在身体的分布更为分散,因此需要更高的浓度才会显示,一般来说足月分娩的胎儿有大约8成的几率会出现黄疸的情况,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是正常生理成长必然形成的。
但是有些疾病也会形成黄疸,因此需要对新生儿产生的黄疸进行辨别,区分其是自然形成的黄疸还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产生的病理黄疸,这对于早期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家长认真的、细致的去观察黄疸新生儿的情况。
另外区分是否出现黄疸现象非常的容易,只需要使用你的肤色放置于新生儿旁边进行对照就行,若是发现新生儿的皮肤显著更黄,即为黄疸。
2.怎么区分自然成长的生理黄疸与非正常形成的病理黄疸如何区分黄疸是否是正常成长的黄疸是每个家长都必须掌握,也必须注意的,那么如何区分呢。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认识PPT课件
历史沿革
• 1980年:国内首批创建新生儿专科 • 1984年:国内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 • 1991年:国内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 • 2000年:重庆地区危重新生儿
早产儿急救监护中心 • 2007年:第一个博士后进站 • 2010年:重庆市卫生局重点学科
医教研一体临床规模西部最大 综合实力国内领先新生儿中心
(IgG)
穿过
抗 Ig M
Ig G
-→ 胎儿(新生儿)循环 → RBC凝集→溶血
体 水
平
胎盘
↑ ↑ 初次st 8-9W 再初次st
时间
最严重的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Kernicterus):
特点: △ 由高UCB血症引起,常为新生儿溶血症
所并发 △ 多于生后4-7天发生(>10天?) △ 早产儿更多见
Bf>2.62 ug/dL AABR异常
2008
PEDIATRICS Volume 121, Number 5, May
Bf or Bf/TBC与AABR关系
305–309
CE Ahlfors报道: • AABR 异常与Bf or
Bf/TBC 密切相关,而不 是仅仅与 TBC • AABR的异常表明不能仅 用TBC单一指标来反应胆 红素对中枢的毒性
急性胆红素脑病: 主要指生后1周内胆红素神经
毒性引起的症状
(3) 恢复期:逐渐消失,持续约2周 (4) 后遗症期: 核黄疸四联症:
① 手足徐动,② 眼球运动障碍 ③ 听觉障碍,④ 牙铀质发育不良
其他:脑瘫,智力落后,抽搐等
核黄疸:(慢性胆红素脑病) 最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
来形容脑干神经核和小脑被胆红 素浸染的情况,指胆红素毒性引 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新生儿黄疸的历史
表2 不同出生时令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时龄 (小时)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umol/L)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umol/L)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24h ≥103(≥6) ≥154(≥9) ≥103( 154( ≥205(≥12) 205( 12) ≥257 (≥15) 15) ~48h ≥154(≥9) ≥205(≥12) ≥291(≥17) ≥154( 205( 12) 291( 17) ≥342(≥20) 342( 20) ~72h ≥205( 12) 257( 15) ≥205(≥12) ≥257(≥15) ≥342(≥20) 342( 20) ≥428(≥25) 428( 25) ﹥72h ≥257(≥15) ≥291(≥17) ≥376(≥22) ≥257( 15) 291( 17) 376( 22) ≥428(≥25) 428( 25)
我国黄疸干预指征
表1、1996至1998年发布的不同干预标准 1996至1998年发布的不同干预标准
资料来源 实用新生儿学 1997 实用儿科学 1996 新生儿临床手册 1998 中华新生儿学 1998 光疗指征 12~15mg/dl ﹥12mg/dl ﹥12mgmg/dl 15~18mg/dl 换血指征 20mg 20~25mg 20mg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作者:沈艳来源:《健康导报·医药版》2014年第02期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I]。
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儿还有死亡的可能,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
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
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②新生儿败血症。
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症。
②胆道闭锁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
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③母乳性黄疸:大约l%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
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
④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d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⑤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 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蓝光治疗,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治疗。
以用药3天黄疸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为显效;用药4—7天黄疸降至正常或下降明显为有效;用药7天后黄疸无下降为无效。
300例新生儿黄疸治疗体会
所有患儿均治愈 出院 ,0 3 0例患儿共有 5 4例接受 了 2次 光疗 治疗 ,1 1 例接受 了 3次光疗治疗 ,其余所有患儿均只 接受 了一 次 光 疗 治疗 。 实验组及对 照组在早产 儿率及治疗前 的总胆红 素水平 上均无统计学差 异, 治疗 4 8小时后的总胆红 素水平实验组 低于对照组但无 统计学差异 ,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低于对 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具体见下表 :
至死 亡 。
月 , 院我科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 30例 。其 中早产儿 3 本 0 7 人 , 余均为足月生产 , 其 生后 2 时内 出现黄疸 3 4小 2人 , 黄 疸持续时间在 2周的有 3 9人。 所有患儿 的血清总胆红素值 大于 2 1m l ,并且主要以未结合 胆红素增 高为主 , 2 u o/L 诊 断标 准参照参考文献 。 1 治疗 方法 所有患儿根 据其 住院号顺序 随机分为 2 . 2 组, 光照组为对照组只给予光疗 治疗 : 蓝光治疗方法采用 宁 波戴 维医疗器械有 限公 司研 制的 X Z型新生儿 黄疸治疗 H 箱 ,用南 疸治疗箱 ,用南 京华东 电子信息 科技有 限公 司 Y 2R 3 Z 0 R 2型蓝光灯管 1 根 , 0 双面照射 , 管距 4 m。 0e 使用前 婴儿双 眼 、 阴、 门均用黑棉布罩遮 盖 , 会 肛 其余部 位均裸露 持续照射 。 均持续照射 1— 4 联合治疗组 为实验组除常 2 2 H。 规给予光照治疗外还给于 口服茵栀黄 口服液 、 思密达治疗 : 茵栀黄 口服液给予 口服 5 l m , ; 2次 天 思密 达给予 1 g . 3次 0 / 天。分别在治疗前后 测量患儿总胆红素水平 。 1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 数据 用均 数 ± 准差表示 ,采用 . 3 标 S S 1. f idw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分析。多样本 均数 P S 3 r no s 0ow 比较先进行正 态性 、 方差齐性检验 , 方差 齐后采用 t 检验 , 两样本 率 的比较 采用卡方 检验 。双侧 a O 5为检验水 = .0 准 ,< .5 为差异有显著性。 P0 视 0
《新生儿黄疸》课件-2024鲜版
7
生理性黄疸特点及处理
特点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消退。这种黄疸一般较轻,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处理
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增加喂养次数、适当晒太阳等方式促 进胆红素排出。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与干预
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巩膜 黄染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黄 疸。
合理喂养
保证新生儿摄入足够的热量和水 分,促进胆红素排泄。
01 02 03 04
2024/3/27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黄疸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等。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如磺胺类、水杨酸类等,以免加 重黄疸。
16
药物治疗方案介绍及效果评估
12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01
02
03
腹部B超
观察肝脏、胆囊及胆管情 况,排除胆道闭锁等引起 的黄疸。
2024/3/27
X线检查
了解肺部情况,排除感染 等引起的黄疸。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根据病 情需要选择。
13
评估指标解读及临床意义
血清胆红素水平
肝功能指标
根据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曲线图进行评估 ,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
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等,新生儿黄疸可分 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 症状较重,需要积极治疗。
2024/3/27
5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和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221μmol/L( 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再认识课件
病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生成过 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
排泄受阻等因素所致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 类010203感染性黄疸
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导 致的黄疸。
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喂养不当导致的 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约20%-30% 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死亡率较低, 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新生儿黄疸再认识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学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目录
PART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的定 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满月的新生儿 出现黄疸,临床上以皮肤、黏膜
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 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 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 疗
中药治疗
根据新生儿的体质和病情,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等,以清热 解毒、利湿退黄为主要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胆汁排泄和改善肝胆 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目的。
PART 05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
案例二:新生儿肝炎导致的黄疸
总结词
新生儿肝炎是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出现的 一种疾病,其特点是黄疸、胃肠道症状 和肝肿大。
VS
详细描述
新生儿肝炎通常发生在出生后数周内,表 现为黄疸、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 腹泻)和肝肿大。该病可能是由病毒感染、 药物或遗传因素引起的。治疗主要是针对 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调整 喂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