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丰产稻田_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

合集下载

国内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国内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
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
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
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
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
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
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
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
饶,
11
设计特点:永宁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 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 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
自我感悟: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 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 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 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 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 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 设计的精神。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 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 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 功能和审美需求。
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水
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Fra bibliotek果。4
A
细部分析: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 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 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 域也是工业遗产区。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 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 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 乐区。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 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从动 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 铺装的广场。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农转非”
的年代里,13亿的人口中每年有1%

沈阳建筑大学:一座绿色的美景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一座绿色的美景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一座绿色的美景大学来源:中国花卉报作者:王文良时间:2006-06-22 [评论]香飘数十公顷的稻田、激荡流畅的龙潭广场、一棵棵挺拔的常青古松、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名贵花卉、由马路边石和小木屋及老树根组成的老根驿站、微型自然保护区、陈列雷锋班退役车和雷锋塑像的雷锋庭院、滚滚向前的铁磙子……你能想像吗?这些匠心独运的景观全部座落在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内。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辽宁省惟一的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交叉渗透的国内知名建筑大学。

其总占地面积约125公顷,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

新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校内有40余处体现人文精神的景观,是野生与农艺、建筑美与园艺美、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景观一:稻田新校区曾经是千亩稻田耕地,当几十万平方米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时候,沈阳建大保留了一块神圣的稻田地,将稻田做成景观。

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为此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春夏秋冬,稻田不断变换景观,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

景观二:老校门一座校门就是一段历史,她记录了一段故事,叙述着一段沧桑。

几十年来,6万余名莘莘学子,从祖国各地跨入了这座培养建筑人才的大门,寒窗苦读,立志成才,又从这座老校门中离开了母校,奔赴祖国各地。

如今他们已成为国家各个行业的高级建设人才和骨干力量,一批批学子曾在这座老校门前留下过美好的青春记忆,这座老校门也为此而成为了学校的象征,成为了建大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学校搬迁时,各地校友自愿捐资将她迁移到了新校区。

景观三:老根驿站由马路边石、铁道枕木、小木屋、老树根组成,是该校学生和德国学生共同设计的。

这里既有东北大马路的影子,青年大街的昔日,又有火车轰鸣的回响。

它们与老校门遥相呼应,衬托着历史和岁月。

多少回,学子们默默地走过,感受和领悟着路的不平与坎坷。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级下的景观设计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级下的景观设计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级下的景观设计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宋婷婷1谢悦2摘要:该文以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为例,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从人的需求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等出发,分析高校师生对校园景观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需求层次景观设计稻田景观城市景观设计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比例,住宅、校园、公园等都是人类的生存场所。

城市景观设计随着人类不同的需求变化不断完善。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稻田景观中的土人景观,是运用“稻香融入读书声”的设计理念,根据沈阳建筑大学的地形特点、地理面貌而构造的。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阐述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1]o他将人的需求 层次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每个个体都有这五种基本的需要。

这一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与心理变化的规律。

其中,生理需求是人类生存的最低需求,也就是衣食住行。

当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逐渐想获得安全需求,想要得到一些简单的精神需求,如,希望可以避开痛苦、疾病等。

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整个有机体对外界的感应。

在安全需求之上便是社交需求,也就是说人类会想要更多的爱、感情和归属感。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层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成为人追求的动力。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原因现代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区别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的景观包含的人群更为广泛C3]o一个场所的景观设计要考虑更多的受众群体,考虑他们的年龄、性别等属性。

因此,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范围较为广泛。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应融入更多考虑人的因素,这样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符合人的精神需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4]结合人的五种需求,可营造出一种令人舒适的园林意境。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摘要: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本文通过对新校区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的亲身体验,对其设计来源与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1.建大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

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

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

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

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

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

稻田校园——一次简单置换带来的观念重建

稻田校园——一次简单置换带来的观念重建

稻田校园——一次简单置换带来的观念重建评价一个建筑和景观设计作品,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中变得复杂,并充满着矛盾。

在传统的景观和建筑作品所被关注的功能和人本的合理性,美学和文化等概念之外,当代作品的评论还会受到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生态和可持续观念的影响,或者说制约。

在很多情况下,生态学观念会将人类推到“彼岸”,依照巴里康芒纳的生态学法则“自然界懂得的是最好的”,我们必须承认,生态现状和人类的奇思妙想在很多时候会产生矛盾和巨大的摩擦力。

完美不再拘泥于作品的自我系统,更多的时候需要放置在更大的社会和自然语境中去评价,也即每一件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

如果从生态学观念的角度重新评价和辨析历史中的景观建筑作品,在大多数人类引以为自豪的杰作中,批评和批判的词藻会将赞美彻底湮没。

但我们无需反历史论证,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对当下的作品和现实问题给予思考与关注。

作为人类一贯的智慧的再现,可持续观念的出现平衡了满足需求并能再发展的矛盾,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思维。

人们相信可以重建全世界人类的需要体系,景观建筑各种不同部分的功能可以按照这些体系来重新定义。

一部分景观和建筑设计师如俞孔坚,开始遵照新的体系进行设计与实践,并且将设计赋予了更复杂的心智,他们认识到在超越“客观”需要的满足之外,还存在着诗意这一巨大的区域,这种诗意通过景观设计师所控制的形式而特别被提供给设计师。

景观及建筑设计师扮演着创造形式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艺术创造来直接造福于使用者。

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反映了这样的一种基于现实,而又被赋予诗意的思考与实践过程。

一方面,它遵循了新的世界思维体系,以其独有的方式将人工环境和生态系统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赋予景观空间以生产功能,产生了更积极的效用;从另一方面,又运用比例、色彩、空间和形式表达了美和诗意。

这一切来源于一次充满智慧的简单置换——水稻的置换,但这个简单置换,却带来了一次全新的观念重建。

对设计创作的重新定义在“稻田”的设计当中,俞孔坚运用了接近“无设计”的手法。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作者:朱昊睿415225713086(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330031)中文摘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景观设计也便随之而兴起,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逐渐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城市的开放空间以及绿色空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量变,膨胀性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并没有积累和沉淀。

期望通过对收集的绿色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景观设计师们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给我国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英文摘要: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 therefore landscape design also subsequently rise up,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attention, this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lso it is caused by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irect embodiment. In China,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open Spaces and green Spaces in the past time realized the fast expansion of quantitative change to the posture permeated our life, without accum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Expect to analyses the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China’s landscape, the landscape designers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ov e themselves,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our country landscape design.关键词:绿色设计景观设计分析现状自然引言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

沈阳建筑大学广场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广场分析

稻田广场——
• 心理感受-稻田广场 给人开阔的感受,置 身其间,犹如返璞归 真,朴素豁达。可以 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之 余,看稻田,闻稻香, 听蛙鸣,缓解内心的 焦躁、压力。
收获心得
• 校园广场空间,有些可以是多功能性的,有些可 以是单一功能性的,无论怎样,设计的最终目的 是吸引人们(主要是学生)进入广场,满足交流、 学习和休闲的需要。 • 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仅仅有形式 和功能是不够的,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 大学校园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 载体。校园广场的文化形态设计,首先应建立 在当地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注重大学校园广 场文化内涵。
沈阳建筑大学广场分析
稻田校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鸟瞰图
稻 田
校园景观特点
广场区位分析
一、庭院广场——位 于整个校区的中东 部,由教学楼围合 成的九个庭院。
二、稻田广场—— 位于学校的东南部, 较为开阔。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 总平面图
一、九个庭院中的广场设计
九个庭院采用布局相似,容易迷失, 在设计中采用相似的划分原理区分,并用 不同的雕塑、小品进行区分。
硬质铺地与草坪划分了整个 庭院空间,横平竖直的网格、突 如其来的斜线,使整个空间干脆 利落,又不乏生动活泼。
二、开放边缘的广场设计
该广场位于校园的南部,空间开 阔。与九个庭院的设计风格相一 致,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网格。 网格为快捷的路网,有着东北文 化的直爽。其间种植着东北当地 的水稻,既有实际价值,又有文 化价值。
稻田广场——
• 棋盘式布局 在大面积均匀的 稻田中,便捷的步道 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 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 书台,每个读书台中 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 坐凳,让书声溶入稻 香。步道引人前进, 读书台使人停留,是 整个稻田广场的停顿 点,是稻田空间序列 的高潮点。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考研重点资料——设计学理解题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考研重点资料——设计学理解题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考研重点资料——设计学理解题“大脚的革命”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革命,大脚的革命。

这个革命有两个关键的战略,第一“反规划”解放和恢复自然之大脚,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模式,建立一套生态基础设施。

第二,必须倡导基于生态与环境伦理的新美学――大脚美学,认识到自然是美的,崇尚野草之美,健康的生态过程与格局之美,丰产之美。

走向灭亡:城市性的历史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类是普通、谦逊的,但却是健康、多产的,并且依然生机勃勃;另一类则是特殊的、高贵的,但却是扭曲的、已经死亡的城市贵族。

直到上世纪初,中国的少女们被迫“裹脚”,以便能够嫁入豪门,成为“城里人”,那种正常的“大脚”姑娘则被视为粗俗、低下。

有两种不同的大地景观:一种是朴素、真实的,饱含了辛勤的劳动,繁荣至今;另一种则是宏伟、壮丽,却都已成为废墟,包括古罗马的城市、玛雅的金字塔,还有中国的圆明园。

这些已然为自然所同化、却曾辉煌壮丽的城市和景观,都是由城市权贵在所谓的上层文化价值观指导下建造的。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第一种属于下层文化,充满了乡土气息,它常常隐形于世,鲜见于历史教科书中,却充满了生存的智慧和艺术,并创造了真正实用的建筑与景观;而另一种是所谓的上层文化,来自于城市贵族,声名显赫,却根本不懂得如何生存,纵情于享乐与装饰的艺术,创造产生虚幻的景观和虚假世界,最终走向灭亡。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将自然而健康的小脚变为畸形而无用的小脚,认为是一种从粗野到高雅的城市化过程。

而今这种被士大夫和贵族们讴歌过近千年的审美和价值观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而被继承甚至发扬。

从“粗野”到“城市性”的运动以及生存的挑战我们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我们有13亿人,在未来20年内有65%到70%的人要进入城市,这些人会带着同样的梦想,带着“小脚”的梦想,带着贵夫人和土皇帝的梦想进入城市。

他们背后需要消费的资源,是日常普通农民消费的十几倍到上百倍。

过去30年内,城市里面的自然资源,自然的河流、自然的土地都被裹上了水泥。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

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

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

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

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

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

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

听说沈阳建筑大学里有……

听说沈阳建筑大学里有……

听说沈阳建筑大学里有……作者:暂无来源:《求学·志愿填报》 2021年第8期●陶永晃听说建大里有“鲁班的传人”?1948年4月,沈阳建筑大学(简称“建大”)的前身,一所为新中国培养军事工业专门人才的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诞生了。

后来学校几经变迁,曾先后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辽宁省建设学院等,2004年5月正式定名为沈阳建筑大学。

建大学子自称“鲁班的传人”。

建大是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属于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建大还是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建大培育的建筑师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建大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建筑、土木等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明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在辽宁省高校中以建筑学(B)、城乡规划学(B)、风景园林学(B-)3个一级学科排名并列第一,土木工程(B+)一级学科排名第二,机械工程(B)一级学科省内排名并列第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C+)、材料科学与工程(C-)省内排名并列第五。

听说建大里有“亚洲第一长廊”?没错,号称“亚洲第一长廊”的建大建筑长廊全长756.31米,宽8米。

建筑长廊总共三层,一层主要用于教学办公,二层为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校的文化展示空间,三层为敞开式空间,被称为具备开放性的“绿色生态通道”。

在建筑长廊的作用下,学校生活区、办公区、教学区、景观区以及试验区被连接为一体。

从功能上看,建大的建筑长廊除了具备疏通人流的作用,还具备一定的展示性、共享性、文化性和观赏性。

建大因建筑长廊的存在而绽放光彩,建大学子因建筑长廊的存在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相信所有的建大学子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是上课需要提前十五分钟出门,否则你很有可能会迟到。

原因是建大的建筑长廊实在是太长了,所有的教学地点基本都需要穿过建筑长廊才能到达,而且穿过建筑长廊后,还需要仔细辨别教学区的A、B、C、D、E等不同入口。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一座绿色的美景大学∙/news2006年06月22日作者:王文良来源:中国花卉报浏览:4442∙香飘数十公顷的稻田、激荡流畅的龙潭广场、一棵棵挺拔的常青古松、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名贵花卉、由马路边石和小木屋及老树根组成的老根驿站、微型自然保护区、陈列雷锋班退役车和雷锋塑像的雷锋庭院、滚滚向前的铁磙子……你能想像吗?这些匠心独运的景观全部座落在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内。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辽宁省惟一的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交叉渗透的国内知名建筑大学。

其总占地面积约125公顷,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

新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校内有40余处体现人文精神的景观,是野生与农艺、建筑美与园艺美、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景观一:稻田新校区曾经是千亩稻田耕地,当几十万平方米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时候,沈阳建大保留了一块神圣的稻田地,将稻田做成景观。

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为此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春夏秋冬,稻田不断变换景观,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

景观二:老校门一座校门就是一段历史,她记录了一段故事,叙述着一段沧桑。

几十年来,6万余名莘莘学子,从祖国各地跨入了这座培养建筑人才的大门,寒窗苦读,立志成才,又从这座老校门中离开了母校,奔赴祖国各地。

如今他们已成为国家各个行业的高级建设人才和骨干力量,一批批学子曾在这座老校门前留下过美好的青春记忆,这座老校门也为此而成为了学校的象征,成为了建大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学校搬迁时,各地校友自愿捐资将她迁移到了新校区。

景观三:老根驿站由马路边石、铁道枕木、小木屋、老树根组成,是该校学生和德国学生共同设计的。

这里既有东北大马路的影子,青年大街的昔日,又有火车轰鸣的回响。

它们与老校门遥相呼应,衬托着历史和岁月。

多少回,学子们默默地走过,感受和领悟着路的不平与坎坷。

校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竟然可以如此“有趣”

校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竟然可以如此“有趣”

校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竟然可以如此“有趣”校园开放空间的景观是什么样子的?是一个个庄严的名人雕像?还是一排排立志奋发的标语?的确,这些都没错但是,校园开放空间的景观可不仅仅只有这些……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

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

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在校园的整体规划中至关重要,校园景观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师生生活、学习交流、游憩的空间,同时也是校园独特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和象征。

01校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要素1、公共开放绿地绿色开放空间是校园中充满自然之美的、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的区域。

绿色开放空间拥有可以缓解师生工作学习压力的效果,设计风格需要与校园内的建筑景观形成于呼应。

学生们在这种自然的空间里进行游憩、交流、学习或者娱乐。

2、广场开放空间校园广场在校园中是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开放空间。

可以进行多种礼仪性活动,如:迎宾、庆典、聚会、展览、表演等。

为了展示校园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经常通过设计雕塑、小品、植物、铺装等来体现。

规划设计中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溶于其中,充分考虑视线走廊,考虑广场空间在整个校园空间序列中的位置和作用,根据其功能,布置广场设施,与周边的建筑界面统一。

3、水体开放空间在校园空间体系中,水系可作为组织校园景观的骨架。

可分为湖景观、河景观、喷泉景观等,并起到组织校园功能的作用。

其中,大片的开阔水面-景观湖,可以结合开放绿地设计,沿岸设置开敞空间,供师生活动。

4、院落开放空间院落空间在校园空间中遍布最多,是与建筑关系最密切的场地,也是学生们使用最频繁的场地,由教学楼、宿舍楼等校园建筑围合而成,课间时间,是学生休息和交流的最佳场地。

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私密性。

02校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特征校园公共空间景观应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

0290.浅议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的得与失

0290.浅议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的得与失

0290.浅议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的得与失张彬彬史英杰解瑞升【摘要】: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通过对校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分析,辩证的看待其中生态的地方和不生态的方面,分析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园生态构建上的得与失。

从大到整体的布局、小到局部的要素的全方位考察出发,以整体布局、建筑形态、绿化园林、水系景观、公共空间等为重点,展开对校园生态化补足的研究与探索。

分析校园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漏与缺憾,辩证的区分生态与不生态的部分和方面,从原则与策略两方面提出校园生态建设与改造的建议,包括整体优化、功能高效、生态平衡的校园生态建设原则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广泛参与作保障、普遍体验来修正的改造策略。

藉由对沈阳建筑大学的生态分析,为以后校园生态的建设与改造提供相应的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沈阳建筑大学生态校园景观空间1、大学校园的生态内涵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应当具备泛生态化特征,教师与学生、自然与知识等形成融洽、和谐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应当有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方面的内容。

1.1自然生态的变动与再平衡中央水系对气候微调——水系位于宿舍、教学和运动场馆三大功能区的中间,成为微气候环境的调节器。

水系的东面是一个自然微型生态保护区,协同构成了十分丰富的生态关系,同时为留存的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1.2人文生态一个好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将凝结着深刻记忆与情怀的老校门搬入新校区,延续原有的历史文脉。

把水稻田作为校园景观生态环境,延续对场地的原有记忆。

网络型的教学楼,致力于打破专业壁垒,加强相互交流和智慧碰撞。

2、空间塑造的生态评析2.1整体布局2.1.1切合景观的生态规划布局中将校区用地按类别划分为稻田地、草地、水体和文化四种斑块,将绿色斑块与水体斑块集中放置在校区的中心,形成绿色与蓝色的“肺”;各斑块间以廊道加以连接。

教学楼部分底层架空,校园中大片的草坪、绿荫延伸到网格状的内庭院之中,扩大了绿地面积,丰富了环境空间的层次。

稻田景观-景观生态学

稻田景观-景观生态学

稻田景观——关于景观生态学应用的思考景观生态学是以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生态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人的活动、自然生态相互影响,实现了景观格局的动态性、完整性。

景观生态体系以尊重自然、依靠自然为主要基调,即景观要素选择要有充分的地方性,采用保护与使用相结合的方式,让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效果,充分显现生态价值。

稻田是传统农业要素,往往出现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于其景观生态性认识的提高,稻田被广泛应用于校园、顶级商务、高端度假酒店等场所,成为城市中重要的景观生态要素,成为实现城市景观异质性、多样性、丰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

案例一、清迈四季酒店清迈的四季酒店以稻田作为酒店的核心景观要素。

清迈是泰国古代兰纳王国的中心,其名古意就是“万顷稻田”。

四季酒店将稻田的景观性、文化性与现代人追求慢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形成与地域文化、生态特征高度契合的朴实却非凡的景观。

图2.清迈四季酒店稻田景观四季酒店中包含稻田、水体、其他热带植被和度假产品四种斑块。

各斑块之间通过道路联系。

稻田斑块主要位于酒店中心区域,该区域是以保留的原始稻田为主要景观基底的,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着原生生态系统。

稻田间散落的稻草人和耕种劳作的水牛,构筑了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象。

稻田之中的泳池、餐厅、SPA亭,让泰国重要的文化载体水稻变得触手可及,阵阵稻花香和声声鸟鸣,合着晨光、暮色,交织出别致田园风光,恰当的季节中,住客还可以走进田间,体验插秧、除草、收获的耕作生活。

水体斑块包含紧邻稻田的水塘以及梯田水流跌落形成的跌水。

由此可见,酒店的景观水系不是矫揉造作的图形化人造景观,而是不著痕迹的将地域文化渗透到景观之中,与稻田生产紧密结合的生态体系。

兰纳时代风格(泰国北部典型的建筑风格)的度假产品分散的布置在稻田周边,掩映在层次丰富的Mae Rim山谷植被之中。

植被从苔藓、草地到花卉灌木,再到高大乔木,与酒店外围的原始森林一同构成完备的绿色生态系统。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

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

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

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

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

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

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

环境心理学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摘要: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后,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提升作用日益明显,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被大众所关注。

由于在校学生数量的快速上升,很多大学原有的老校区已经很难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

因此,很多大学都开始了一系列改扩建工程,大学校园的分类与教育模式也随之不断细化。

多种形式的空间在大学中并存,不同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在校园中交叉碰撞,给当代的大学校园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思考。

环境心理学中关于校园的认知地图,以及领域性与场所观念的研究对于新时期的校园空间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空间场所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建设,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特别是现代大学校园空间较之老校区无论是在校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等具体空间的设计上,还是从校园整体规划的理念和模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何能为师生在新的校园环境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每一个校园设计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

就校园景观设计而言,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呈现出整体性、自然性、人文历史性和综合性等多种发展趋势。

1.相关理论1.1校园环境的意象与体验意象指的是“对于曾经接触的过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校园意象则是在校园中不同使用者的行为与具体的校园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并在记忆中重现出某种场所的形象。

这种具体的场所形象就可以称为“校园认知地图”。

1.2领域行为与个人空间相对,领域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有明显的边界。

领域性是指以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1.3场所与参与性环境最具体的说法是场所。

很显然场所不只是一个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

我们通常所指的场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色彩等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精)

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精)

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1.概述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工学、文学、理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

为发展需要,学校从沈阳市中心搬往浑南新区。

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hm²,一期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在新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基础上,2002年初,校方委托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场地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

以下几个方面为设计提供了限制(挑战)和条件:(1)新校区土地原本是农业用地,以种植东北大米稻禾著称,土地肥沃,地下水位较高,取水方便,为作物和乡土物种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2)校园为一全新设计,建筑师已经为新校园设计了一个由9个方院构成的严谨的现代建筑群;(3)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4)投资非常有限,要求设计者必须用最少的投入,形成独特而实用的校园景观。

2.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图01~12)。

本设计中,“园林结合生产”有了新的解释。

在一个大城市的建筑大学里,对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自然和耕作是那么遥远。

他们对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感到陌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农作物和乡土物种的名字。

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

(2)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稻田和绿地及庭院的便捷的路网。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珍贵不仅体现在深夜通明的图书馆和教室里,也体现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上的匆匆行路中。

城市里的丰产稻田_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

城市里的丰产稻田_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
新视点 NEW FOCUS
2
1
3
城市里的丰产稻田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
文 ◎ 俞孔坚
田的含义 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两千 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 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在 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于复杂的情 感。千百年来,近 90% 的农民,养 育作 1 0 % 的士大夫和他们的侍从。 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 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 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 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 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 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 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 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
“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 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 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 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米
5 年,1995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生 态。1995~97 年任美国 SWA 集团景观与城市设计师。1997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同年创立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目前有 200 名专业设计师和研究人员;2003 年负责创建并主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金用于环境建设。
简洁、明快气氛 ;3 米宽的水泥路
(5)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 面中央,留出宽 20 厘米的种植带,
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 专门让乡土野草在这里生长;座椅
作用。
散布在路旁的林荫下。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
(3)强调景观的动态过程:从
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 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割,到冬
有 54 个,它们小则几平方公里,大 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每 年新增人口 1000 多万,按人均占有 粮食 400 公斤计,每年需要增加粮 食消费量 40 多亿公斤,土地的挥霍 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 大事。我们看到多少崭新的校舍在 原有的高产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 和修剪整齐的草坪替代了稻作和麦 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的广场铺装 替代了田埂水渠。在这个有史以来 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土地和人口的 “非农”化过程中,我们不但抛弃了 农人对土地的珍惜情节,甚至连士大 夫对田田园的审美意识也没有,有的 只是暴发户式的挥霍和铺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城市园林,如《红楼梦》贾府的 “稻香村”。然而即便是“稻香村”也
仅仅是: 数楹茅屋两溜青篱,分畦 列亩,佳蔬菜花的矫揉造作的园林 而已,田园之大美被淹没在农人的 辛酸和士大夫的矫情中。
2 1 世纪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 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国“农 转非”的年代里,13 亿的人口中每 年有 1% 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大 量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 园区所侵占,从 1998 年到 2003 年, 全国的耕地面积减少 1 亿多亩,粮 食的播种面积减少 2 亿亩,粮食的 总产量减少了 1600 亿斤,其中包括 各类大学城的侵占,截止2003 年12 月的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大学城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 的步道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 在这白话的校园景观背后,不是士
挑战:
的四方形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 大夫矫情的诗意,而是对严酷的中
(1)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 有一棵庭荫树和一圈座凳,它们是 国人地关系危机意识和粮食安全危
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 自习读书和感情交流的场所。
为: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 天收割完留在田里的稻禾斑块及稻
4
东北稻有 150~200 天的生长期,因 茬,以及晾晒在田间地头的稻穗垛
此,有较长的观赏期。
子,都被作为设计的内容。
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
(4)可参与性:校园稻田是学
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 校师生参与劳动而共同创造的景
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 观,参与过程本身成为景观不可或
如育人”,可谓意味深长。
2007 年度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
2007 年第9 期 仲秋版
19
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 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 能。中国的“耕读”传统在这里被 赋予全新的内容,中国的农业文化 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不同于中国
图片说明: 1. 校园南部稻田鸟瞰 2. 冬天收割后的稻禾斑块 3. 冬天收割后的稻穗 4. 校园插秧节 5. 落日中的稻田、便捷道、杨树和谈心的学生
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 缺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参与,校园
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景观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
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
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用现代
有着四季交替的稻田景观。
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特色,符合场地特点,可以 形成独特的稻田校园。
经过 3 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 阳建筑大学已经围绕校园稻田形成 的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农耕文
机的直白态度,当然也不乏新的、
(3)时间紧迫 :校方希望在最 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
(2)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 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
寻常景观的诗意。 N
迎接当年 9 月的新生入学。
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
(4)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 形成穿越于稻田的便捷的路网。挺
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 拔的杨树夹道排列,强化了稻田的
“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 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 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 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米
5 年,1995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生 态。1995~97 年任美国 SWA 集团景观与城市设计师。1997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同年创立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目前有 200 名专业设计师和研究人员;2003 年负责创建并主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分别为第 40 届、43 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2006 全美景观 设计师协会(ASLA)年会和 2006 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东区大会,,2006 国 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美洲大会,和 2007 城市设计全球大会的主旨报告人。
作品中山歧江公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浙江永宁公园分别获2002、2005、2006、
新视点 NEW FOCUS
2
1
3
城市里的丰产稻田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
文 ◎ 俞孔坚
田的含义 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两千 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 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在 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于复杂的情 感。千百年来,近 90% 的农民,养 育作 1 0 % 的士大夫和他们的侍从。 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 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 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 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 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 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 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 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
在这样的时代和认识背景下,我
18
2007 年第9 期 仲秋版
新视点 NEW FOCUS
们设计了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
设计特点
传统园林中矫揉造作的田园意境,
景观。占地约 3 公顷。
(1 )大田稻作基地上的读书 在这里,稻作大田本身作为审美和
挑战、机遇和对策
台:在大面积均相的稻田中,便捷 实用的对象,是一种白话的景观;
有 54 个,它们小则几平方公里,大 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每 年新增人口 1000 多万,按人均占有 粮食 400 公斤计,每年需要增加粮 食消费量 40 多亿公斤,土地的挥霍 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 大事。我们看到多少崭新的校舍在 原有的高产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 和修剪整齐的草坪替代了稻作和麦 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的广场铺装 替代了田埂水渠。在这个有史以来 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土地和人口的 “非农”化过程中,我们不但抛弃了 农人对土地的珍惜情节,甚至连士大 夫对田田园的审美意识也没有,有的 只是暴发户式的挥霍和铺张。
金用于环境建设。
简洁、明快气氛 ;3 米宽的水泥路
(5)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 面中央,留出宽 20 厘米的种植带,
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 专门让乡土野草在这里生长;座椅
作用。
散布在路旁的林荫下。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
(3)强调景观的动态过程:从
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 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割,到冬
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在师生
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
生生的展现。校园的插秧节,收割
作者简介:
节,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等等,已
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 年生。1987 年获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校园稻田还被沈阳国际园艺博 览会作为博览园的一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