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生态型校园浅析

生态型校园浅析

生态型校园浅析摘要:从该校区设计理念的创新及整体的设计思路出发, 归纳总结了新校区突出的方案特色。

以进一步的理解和解读作为生态校园的含义。

关键词:生态; 校园; 设计理念背景沈阳建筑大学在沈阳城的东南部置地约76hm2作为新校区用地, 新校区位于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内, 城市规划为沈阳大学城用地的一部分( 如图1) 。

地形平坦、方整。

东西长约1000米, 南北长600米。

用地北侧是一条横穿开发区的宽为80米的城市规划主干道, 南边界是一条由沈阳到抚顺的铁路线, 东临张官河, 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 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 , 一期规划设计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此设计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 突出沈阳建筑大学的生态功能, 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 但是在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上仍存在不足之处, 这难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由此也引发了建设高校新校园的热潮。

21 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伴随着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气、水体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设计已成为未来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正如有学者所说“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 他融汇理论和思想, 进行创造、学习、发明和发展, 但他同时还必须吸收自然资源并消耗资源, 校园作为这一生物有机体的栖息地应是功能完备的、适于居住, 但更应是能够赋予学者以灵感, 能够在其中更有效进行创造、学习与发明的环境。

”大学校园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 在这个系统里, 师生、植物、知识等相互融洽, 形成和谐的生态系统。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解读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解读
注释 1) 由俞孔坚教授设计的稻田景观区获2005年美国 景观设计奖
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对 “网格式” 空间组合形 式的选择, 而是后期弥补措施的不力。 另一个问题是对寒冷气候的关注不够。 偏大比例的外围护结构面积、某些部位对 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北向阴影中的室 外大台阶设置、对水域驳岸抗冻胀设施的 忽略……, 给建筑节能、 结构寿命、 日常围 护与管理和正常使用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和损失。以上看法皆为作者对该设计的理 解和评析,未经设计者本人认可。如有不 当,欢迎批评指正。■
建筑学报
29
校园规划 CAMPUS PLANNING
结” ),随处都会给人以启迪(如稻田景观 区 1) 、 微型自然保护区、 中西文化广场、 四 季日光投影铺地、雷锋庭院……)。 校园本 身就是教师, 它以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时机 在不经意间实现着育人的效益和作用。 此外, 该设计也在后勤社会化、 设施与 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三、 问题与不足 在一定意义上,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权 衡利弊、 综合运筹的过程。 当然对于忍痛割 舍所带来的缺憾,有些还是可以从另外的 方面加以弥补,以求消除或减弱这种负面 的效应。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是一个 特色鲜明, 优点突出的设计。 它也不可避免
摩、 交流与相互学习的丰富机会。 在学科领 域趋于拓宽、学科内容不断发展的今天和 未来,这种方案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 响。特别是对于沈阳建筑大学这类专业特 色十分鲜明的高校,以校园环境为手段和 载体, 在全校形成一种浓郁的建筑氛围, 对 于沟通各学科、 各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促 进学科发展和深化办学特点,是十分有益 与符合校情的。 该校园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尤其提 倡环境育人的手段与效果,旨在突破以课 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传统作法。设计者有 意识地将建筑中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框架、

土人设计案例分析

土人设计案例分析

周围环境
分场 别地 为东 水南 体, 和西 绿北 地方 。向 可分 见别 此是 处运 适动 合场 作和 为教 休学 息楼 场: 地东 。北 , 西 南 方
• 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 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 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启示:我们做设计,也应该像这样, 不要追求植物的华丽,要从平凡中发现美)
总结
稻田校园秉承了土人团队一贯的风格,如简单的造型 鲜明 的主题 大胆的色彩等
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时间限制等 做设计必须要创新思维,大胆设计不可拘泥。 Nhomakorabea•
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 和实验室,形成穿越稻田和绿地及庭院的便捷的路网。(启示:路网要实用,不可一
味的为了景观美化和复杂。
• 在大面积均相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 方形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庭荫树和一圈座凳,它们是自习 读书和感情交流的场所。

将农业与劳动教育融入一个建筑大学的校园绿化,时刻提醒我们的年青一代:粮食和 土地永远是中国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头等大事。(启示:景观要有文化 教育意义)
• 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割,到冬天收割完留在田里的稻禾斑块及 稻茬,以及晾晒在田间地头的稻穗垛子,都被作为设计的内容,强调 景观的动态过程 。(启示:注重景观的动态美)
稻田校园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土人
概况
(1)新校区土地原本是农业用地,以种植东 北大米稻禾著称,土地肥沃,地下水位较 高,取水方便,为作物和乡土物种的生长 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 (2)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 观效果; (3)投资非常有限,要求设计者必须用最少 的投入,改造成独特而实用的校园景观。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摘要: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本文通过对新校区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的亲身体验,对其设计来源与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1.建大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

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

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

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

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

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景观生态学论文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专业:景观建筑设计1001班学生姓名:***学号:**********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摘要:选取沈阳建筑大学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校区进行了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并根据景观功能差异,进行了景观斑块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园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结构空间格局景观规划高校校园景观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重塑出的独特景观类型。

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

本文在对高校特有的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内部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特征,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1、校区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坐落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宁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沈阳。

本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2、校园景观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
长廊
简介: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 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 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 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 为实施方案。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长廊
总平面图
长廊
区位图
北 门 西 门
长廊
东 门
功能分区图
以中央水系为界: 南侧运动区; 西侧是教学区、生活 区、综合试验区;生 态园区 东侧是生活区、行政 办公区; 长廊 北侧是对外交流区、 景观园区
景观轴线图走向图
中央水系是校园的景 观轴。沈阳建筑大学 中央水系长300米、宽 60米、面积为1.7万平 方米,水系中间有两 座亲水桥,将水系分 成三个区域,水系的 长廊 北部端点是龙潭广场; 南部端点为体育中心; 西侧是依山傍水的图 书馆和建筑博物馆; 东侧是微型自然保护 区。自然生长的数万 条鱼在湖中游荡,夏 天可以垂钓,冬天则 是冰场。水系、长廊、 建筑构成了一处和谐 的校园景观。
入口景观轴线1
景观要素分析—建筑
图书馆
教学筑博物馆
长廊
宿舍
长廊连接教学区
景观要素分析—山水
校医院
景观要素分析—景观节点

创建新世纪的大学校园_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设计投标方案评述_陈伯超

创建新世纪的大学校园_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设计投标方案评述_陈伯超
#号方案 该方案力图从三个方面反映新时代大学校园与建筑的 概念:发展与适应性、生态环境观和建筑中的科技含量。 它同样运用了模数式的平面组合方式,与!号方案有所 不同的是,设计者使用的网格是隐性的而非物化的。这是 由 若 干 个 $."-$."的 大 正 方 形 网 格 , 风 车 似 地 围 绕 一 个 小 正 方形相错布置成的一个基本的网络体系。每幢建筑均为 !)"-!)"的正方形平面 (图书馆作为标志性建筑有所例外), 高度一律为四层的正方体建筑。高密度的建筑群相互错位、 叠加,产生出时宽时窄、丰富有趣的空间秩序和室外环境。 分级而设的道路将这些大大小小的广场与空间串在一起, 使规矩与变化对立地统一在无形的网格体系之中。这种具 有强烈逻辑规律的构图,使得在预留用地中补建新楼时, 同样要遵循这个最初级它们规定好的秩序,得以不断的发 展和生长。体量相同的建筑又便于校方可以轻而易举地介 入设计者的工作之中,随意提出建筑间相互调换的要求, 使校方得到充分的满足,设计者又不会感到任何为难。制 造 这 些 严 格 “规 矩 ” 的 德 国 设 计 师 , 自 己 给 自 己 提 出 了 十 分 艰 难 的 课 题 — —— 如 何 将 这 许 多 功 能 、 规 模 具 有 相 当 大 区
(注 : 评 标 专 家 组 的 评 选 结 果 , 六 个 方 案 的 排 列 顺 序 依 次 为 : !号 方 案 、" 号 方 案 、# 号 方 案 、$ 号 方 案 、% 号 方 案 、& 号 方 案 )。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收 稿 时 间 :"’’% 年" 月 〕
$$
建筑学报 !""#—#!
建筑学报 !""#—#!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

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一种回应。

新世纪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新型的办学模式会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大学城之路是否可行?新型式大学建立起来运营情况究竟如何?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关注沈建大新校区建设。

对“生成和使用”过程的客观记录,将逐一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一、背景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

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

面对这些问题,是就地发展还是另辟蹊径?实践证明,有限的基地已经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经反复论证,新校区所选用地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

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660米;交通条件比较好:南临沈抚铁路,东临张官河,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可达老校区的公交线路224路直抵新校区门口。

从新老校区联系方面,老校区东院距离新校区用地较近,有利于土地置换过程中的过渡。

2001年8月16日,沈建大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迄今为止,一期工程(教学单元、学生宿舍、运动区、室外景观场地及配套设施)已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目前已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达1.1万人。

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05年年底完成。

二、竞标方案共有六家单位参加新校区方案的投标,它们分别是: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GMP”)、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下简称墨尔本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和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

浅析生态型校园景观设计特色——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浅析生态型校园景观设计特色——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快 的生 活 、 身心 的学 习。 全 2沈 阳建 筑 大 学 景 观概 况 .
设计在 满足基本 功能的前提下 , 易简 不易繁 , 易朴素大方 、 色
彩 明快 、 思 巧 妙 , 构 从造 价 上 来 说 也 比 较经 济 , 可行 性强 。同时 考 虑 服 务 对 象 的 要 求 , 计 时 还应 注意 体 现 时代 特 征 。 用 现 设 运 代 的设 计 “ 言 ” 材 料 表 现 主 题 , 现 时 代 的 风格 。 语 和 显 ( 因 地 制 宜 , 出特 色 性 这 一 原 则 包 含 两 层 含 义 : 过 4) 突 通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 尽量 使 用 本地 树 种 , 求 突 出 有 一 定 的 特 力
沈 阳 建 筑 大 学 新 校 区位 于 沈 阳浑 南 新 区大 学 城 内 的 新 校
色性。为 了达到这一点 , 在设计 时 , 一是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
周边大的环境分析 , 充分 重视 体 现 校 园 文化 因素 。 远 处 能 看 让 到 本 绿 化 地 段 的 人 一 目 了然 ; 二是 从 小 环 境 分 析 , 分 了 解 本 充 绿 化 地 段 紧 临 的 空 间 环 境 ,最 大 限度 的 利 用各 种 条 件 来 组 织
化底蕴的庭院组合 景观设计特点 : 重复 的九个 院落式建筑群 , 容易造成空 间
的迷 失 , 此 , 用 白相 似 的 分 形 原 理 , 行 九 个庭 院 的设 计 , 为 应 进
景观 , 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 5 以绿 为 主 , 出 景 观 美 , 园 环 境 应 当 是 满 目 苍 翠 、 突 校
1指 导思 想 ( ) 园是 育人 的环 境 , 培 养 学 生 具 有 健 康 的体 魄 、 1校 是 丰

生态型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校区规划分析

生态型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校区规划分析

生态型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校区规划分析
卢冠宇;王任炜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31
【摘要】随着城市的进步,伴随着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气、水体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团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未来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总页数】1页(P340-340)
【作者】卢冠宇;王任炜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基于雨水利用的高校校园生态景观营造——以沈阳市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例[J], 曲鹏慧;于丁一;董泽强;闫晓含;景元蕾;石平
2.十一个半院落和建筑里的城市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校区设计 [J], 汤桦
3.文脉,校园亲和力的源泉——解析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设计理念和手法 [J], 王任炜
4.东北大学浑南校区的校园空间句法可达性分析 [J], 冯俊棋[1];金承協[1];陶蕴哲
[2]
5.基于行为和记忆的寒地校园景观营造途径
——以东北大学浑南校区景观提质实践为例 [J], 郭雅婷;李运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阳建筑大学广场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广场分析

稻田广场——
• 心理感受-稻田广场 给人开阔的感受,置 身其间,犹如返璞归 真,朴素豁达。可以 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之 余,看稻田,闻稻香, 听蛙鸣,缓解内心的 焦躁、压力。
收获心得
• 校园广场空间,有些可以是多功能性的,有些可 以是单一功能性的,无论怎样,设计的最终目的 是吸引人们(主要是学生)进入广场,满足交流、 学习和休闲的需要。 • 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仅仅有形式 和功能是不够的,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 大学校园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 载体。校园广场的文化形态设计,首先应建立 在当地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注重大学校园广 场文化内涵。
沈阳建筑大学广场分析
稻田校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鸟瞰图
稻 田
校园景观特点
广场区位分析
一、庭院广场——位 于整个校区的中东 部,由教学楼围合 成的九个庭院。
二、稻田广场—— 位于学校的东南部, 较为开阔。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 总平面图
一、九个庭院中的广场设计
九个庭院采用布局相似,容易迷失, 在设计中采用相似的划分原理区分,并用 不同的雕塑、小品进行区分。
硬质铺地与草坪划分了整个 庭院空间,横平竖直的网格、突 如其来的斜线,使整个空间干脆 利落,又不乏生动活泼。
二、开放边缘的广场设计
该广场位于校园的南部,空间开 阔。与九个庭院的设计风格相一 致,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网格。 网格为快捷的路网,有着东北文 化的直爽。其间种植着东北当地 的水稻,既有实际价值,又有文 化价值。
稻田广场——
• 棋盘式布局 在大面积均匀的 稻田中,便捷的步道 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 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 书台,每个读书台中 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 坐凳,让书声溶入稻 香。步道引人前进, 读书台使人停留,是 整个稻田广场的停顿 点,是稻田空间序列 的高潮点。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就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与规划师的思辨。

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就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一种回应。

新世纪的大学究竟就是什么样子的?新型的办学模式会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大学城之路就是否可行?新型式大学建立起来运营情况究竟如何?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在这里,还就是让我们以平与的心态来关注沈建大新校区建设。

对“生成与使用”过程的客观记录,将逐一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一、背景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

历经5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与校舍等。

面对这些问题,就是就地发展还就是另辟蹊径?实践证明,有限的基地已经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经反复论证,新校区所选用地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

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660米;交通条件比较好:南临沈抚铁路,东临张官河,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可达老校区的公交线路224路直抵新校区门口。

从新老校区联系方面,老校区东院距离新校区用地较近,有利于土地置换过程中的过渡。

2001年8月16日,沈建大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迄今为止,一期工程(教学单元、学生宿舍、运动区、室外景观场地及配套设施)已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目前已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达1、1万人。

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05年年底完成。

二、竞标方案共有六家单位参加新校区方案的投标,它们分别就是: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GMP”)、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下简称墨尔本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

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谈“有机与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

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谈“有机与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

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谈“有机与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在我们这个自然科学与经济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求与产业优化日益膨胀,由此带动了人类生活与社会文明的日益转变与发展。

就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而言,问题也是相同。

为不断适应发展的需求,建筑面积的增加,使用功能的改变,道路规划的调整与优化等等问题在今天与我们频繁相遇。

而且这些变化活动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环境或功能品质的下降。

由此可见,有机与可持续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中显得更为重要。

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任务不只是着眼满足当前的需求,还应预测将来可能的变化与发展,让其发展变更运行在规划设计者的预设逻辑之中,而不会影响或改变设计原有的品质或性质。

标签统一体;有机化;可生长;可发展;预设逻辑;空间肌理“有机与可持续”这两个片词,“有机”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有生命的,可生长的。

强调事物的整体性,阐明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即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也同样离不开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可持续”侧是宣扬一种处事的价值观,即不仅考虑当前,还要顾及将来的发展。

“有机”形容事物的存在状态,“可持续化”指的是发展变化,那么事物的发展变化又不能影响事物本身原有的存在方式,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辩证。

“有机与可持续”是两个广义的概念,涉及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这个自然科学与经济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求与产业优化日益膨胀,由此带动了人类生活与社会文明的日益转变与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每天都在变。

就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而言,问题也是相同。

为不断适应发展的需求,建筑面積的增加,使用功能的改变,道路规划的调整与优化等等问题在今天与我们频繁相遇。

而且这些变化活动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环境或功能品质的下降。

由此可见,有机与可持续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中显得更为重要,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任务不只是着眼满足当前的需求,还应预测将来可能的变化与发展,让其发展变更运行在规划设计者的预设逻辑之中,而不会影响或改变设计原有的品质或性质。

沈阳学校新建规划方案

沈阳学校新建规划方案

沈阳学校新建规划方案引言随着沈阳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沈阳市决定进行学校新建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沈阳学校新建规划方案,以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设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规划目标沈阳学校新建规划的目标是在保障学生安全和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学校数量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推动沈阳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新建学校的数量和规模要符合未来人口变化和教育需求的预测。

2. 提供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资源,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

3. 注重学校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规划内容新建学校数量和规模的规划根据未来人口增长的预测,沈阳市计划在近五年内新建10所学校,其中包括6所小学和4所初中。

每所学校的规模将根据周边居民的人口数量和教育需求来确定,以尽量满足学生的入学要求。

教育设施和资源的规划新建学校的教学楼将按照现代化的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包括多功能教室、电教设备等,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实验室将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图书馆将拥有丰富的书籍和数字化资源。

此外,每所学校都将建有体育场馆、艺术活动中心和多媒体教室,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和兴趣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环境的规划沈阳市将重视学校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

每所学校都将配备绿化带和休闲广场,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创造出一个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

此外,学校周边的交通将得到改善,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学生和家长需求的满足沈阳市将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和招生制度,确保每个学生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学校将提供齐全的生活设施,包括食堂、宿舍、医疗室等,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需求。

与此同时,沈阳市还将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项目地点:辽宁沈阳项目类别:校园与科技园专业内容:景观项目规模:30公顷设计时间:2001年建成时间:2002年委托单位:沈阳建筑大学所获奖项:2005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ASLA,Design Honor Award)2007年世界青年建筑师奖设计说明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工学、文学、理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

为发展需要,学校从沈阳市中心搬往浑南新区。

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hm²,一期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在新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基础上,2002年初,校方委托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场地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

以下几个方面为设计提供了限制(挑战)和条件:(1)新校区土地原本是农业用地,以种植东北大米稻禾著称,土地肥沃,地下水位较高,取水方便,为作物和乡土物种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2)校园为一全新设计,建筑师已经为新校园设计了一个由9个方院构成的严谨的现代建筑群;(3)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4)投资非常有限,要求设计者必须用最少的投入,形成独特而实用的校园景观。

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

本设计中,“园林结合生产”有了新的解释。

在一个大城市的建筑大学里,对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自然和耕作是那么遥远。

他们对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感到陌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农作物和乡土物种的名字。

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

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精)

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精)

将稻香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1.概述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工学、文学、理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

为发展需要,学校从沈阳市中心搬往浑南新区。

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hm²,一期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在新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基础上,2002年初,校方委托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场地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

以下几个方面为设计提供了限制(挑战)和条件:(1)新校区土地原本是农业用地,以种植东北大米稻禾著称,土地肥沃,地下水位较高,取水方便,为作物和乡土物种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2)校园为一全新设计,建筑师已经为新校园设计了一个由9个方院构成的严谨的现代建筑群;(3)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4)投资非常有限,要求设计者必须用最少的投入,形成独特而实用的校园景观。

2.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图01~12)。

本设计中,“园林结合生产”有了新的解释。

在一个大城市的建筑大学里,对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自然和耕作是那么遥远。

他们对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感到陌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农作物和乡土物种的名字。

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

(2)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稻田和绿地及庭院的便捷的路网。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珍贵不仅体现在深夜通明的图书馆和教室里,也体现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上的匆匆行路中。

沈阳建筑大学 规划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 规划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规划方案沈阳建筑大学是一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高等学府,创建于1948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和办学理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声誉。

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沈阳建筑大学制定了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首先,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方案提出了树立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

通过增加高水平研究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其次,在教学与科研创新方面,规划方案强调注重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加大对教学基地和实验设备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同时,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另外,规划方案还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的措施。

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并且,规划方案还强调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建筑人才。

此外,规划方案还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的举措。

学校将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合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规划方案还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完善。

学校将建立现代化的学校管理体系,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化管理,实现学校的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总体来说,沈阳建筑大学的规划方案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建筑人才,为社会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持续优化学校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和改革力度,相信沈阳建筑大学未来的发展会更加辉煌。

浅谈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改建规划

浅谈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改建规划

有效,有笑,有校--浅谈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摘要:建筑设计构想方法包括立意-构思-表达技巧。

本文通过回顾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的设计过程,着重探讨了校园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阐述了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的构想方法。

关键词:校园规划;立意;构思;表达;校园文化1 项目概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沈阳建筑大学现有环境条件将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适应学校的发展,校园亟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建。

1.1 区位分析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浑南新区中部,是浑南大学城的重要组成元素。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北部有沈抚大道(沈阳-抚顺高速路的一段)通过,东部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有沈抚铁路通过,西部是居住区。

以沈阳建筑大学城区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城市中产生的以人活动为主要对象,进而产生中心集合,为城市整体增添活力,不同的集合点的功能不同,为城市增添的活力因素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点线面的格局。

(见图1)图1 区位分析图1.2 学校现状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

主校区占地面积 1500亩,建筑面积 42万平方米。

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

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2 设计立意2.1 现状问题分析通过对校园现状的踏勘调研并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现有校园存在诸多问题:(1)校园交通:校园内功能分区过于严格,导致人流过于集中,尤其在某些集中时段,容易造成人流冲突。

主要表现在铁石广场,既是学校重要的人流交通枢纽,又是学生热衷的休闲活动场地。

经常出现人流冲突,秩序混乱。

(2)校园文化:校园内多数场地利用率不高,运动设施不够,缺乏交流及休憩空间。

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性。

校园内缺乏人文气息,缺少活力。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规划实景解析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规划实景解析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规划实景解析
实景说明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1948年,原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在全国高校办学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

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具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主,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农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

设计特色:公路、铁路、轻轨、河道、农田、清新的季风,原场地基础元素丰富而珍贵,将它们提练、概括并充分利用和演绎,未来的校园将活力无限。

本方案按校园空间的体验次序将景观结构分为边界、肌理、基面、节点四部分。

边界采用了开放、生态做法,在校园与外界城市道路间用缓丘相接。

本土化的植物与水景、建筑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景观肌理。

基面是最直接体验的空间界面,本方案根据空间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教学区基面与学生宿舍区基面两部分。

几个景观节点的广场设计从铺装与细部考虑了与建筑环境的融合,并且大量精致的红砖铺地取得与老校区建筑色彩的联想。

建大全景鸟瞰
建大长廊侧面
建大总平面图
建大总平面效果图
建大总平模型
建大长廊入口
长廊入口雕塑
建大长廊尾部
建大长廊露天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

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一种回应。

新世纪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新型的办学模式会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大学城之路是否可行?新型式大学建立起来运营情况究竟如何?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关注沈建大新校区建设。

对“生成和使用”过程的客观记录,将逐一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一、背景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

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

面对这些问题,是就地发展还是另辟蹊径?实践证明,有限的基地已经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经反复论证,新校区所选用地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

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660米;交通条件比较好:南临沈抚铁路,东临张官河,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可达老校区的公交线路224路直抵新校区门口。

从新老校区联系方面,老校区东院距离新校区用地较近,有利于土地置换过程中的过渡。

日,沈建大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迄今为止,一期工程(教学单元、学生宿舍、运动16月8年2001.区、室外景观场地及配套设施)已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目前已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年年底完成。

20051.1万人。

预计全部工程将于入住学生达二、竞标方案共有六家单位参加新校区方案的投标,它们分别是: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GMP”)、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下简称墨尔本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和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

新校区规划设计投标方案的评述在2001年第12期建筑学报中由陈伯超教授已做了详尽介绍,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从这次招投标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6个方案分别在不同层次和角度上,体现出各自对新世纪大学办学模式和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新的校园不仅是扩大校园空间,更在于改革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后勤社会化,有利于设施设备的开放使用,有利于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

其中以“中深”、GMP、墨尔本大学的方案表现较为突出。

前二者均在设计中运用了模数化设计手法,功能分区明确,便于达到方案的整合性,并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不同的是“中深”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的思路,将整个教学区统一于显性的80米×80米网格中,而GMP在保持院系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将整个校园的规则和变化统一于一种“隐性而非物化”的网格中,反映出了对发展、适应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其单体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墨尔本大学则以城市设计的手法去设计校园,从什么是大学开始及对什么是沈阳的大学、进而什么是沈阳的建筑大学,逐一发问,他们提出校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对待扩展和密度问题,并尽可能保持与校园内自然因素的平衡;方案注重校园特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开放的交通模式。

但很遗憾的是,后二者的方案由于经济上和技术上和中国国情、地情、校情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使得校方不得不忍痛割爱。

其他三个方案(上海现代、沈建大、中国建筑研究院)虽然也在探索大学校园时代性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它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功能要求和追求构图与形式美上,虽然方案较为成熟,但似乎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对校园设计的影响方面略显薄弱。

三、中标方案2002年9月,沈建大新校区规划方案招投标落下帷幕。

经专家组评审,最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该方案整体规划分区明确,主要由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三部分组成。

教学区设计思路区别于传统的“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运用模数式设计原则,以80米×80米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形成网格式平面,令各学院(系)相对独立又共处一楼,模糊、淡化了建筑个体概念,以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并实现教学设施的资源共享。

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除地面交通外,以一长廊“横跨水域,飞架东西”、贯穿整个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成为校园规划的结构主干。

这条全长为756.31米的“建艺长廊”不仅仅是一条通道,在靠近教学区的部分,它与教学楼的内部空间结合成一体,布置有教室和制图教室。

长廊二层为室内空间,给师生在恶劣的天气里提供了一片“人造晴空”;三层露天,晴朗之时.同学行走其中,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空气,环顾四周,开阔的水景使人心旷神怡。

位于校区东北角的两座高层学生公寓,打破规划方案中普遍的水平线条,成为了校区的竖向视觉焦点,在那里新校区的风貌可尽收眼底。

同时从城市设计角度来讲,高层也成为了一个地区的景观要素和构图中心。

谈及设计初衷,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说,考虑到沈阳6个月的漫长冬季,在设计这样的一座大学城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应与传统上分散的布局、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不同,希望把校园建筑设计成一种集约式的空间形态,这样学生进入到房子里就很温暖。

这是他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瞬间的灵感还来自于他对基地的初次印象,当时用地上惟一的参照物就是场地南部的沈抚铁路,还有铁轨上冒着浓烟的火车飞驰的动人场景;基地上农田强烈的“块、线”肌理,给场地带来某种方向性,加之长形的用地本身具有一种沿着东西向延展的趋势。

于是他在设计时,试图在形式上建立一种与场地上的火车、铁轨、田埂的内在呼应关系,长廊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火车的“隐喻”,体现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面貌,以及设计师对原有地貌的尊重。

这种思想反映在形式上,构成了“点、线、体”系统—交通筒首先构成“点”的元素,再用“线”性的玻璃廊子把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将体块构成附加其上。

每个体块就是一个功能空间(教研室,教室等)。

这三种构成要素,实际上体现了三种密度的组合,“筒”被期望得尽量结实,像锚固的点;“线”则体现运动,希望尽可能通透,采用玻璃连廊;教室等“体块”按照功能要求开窗。

四、方案变更教学区:设计初期,格网没有旋转45°。

方案进行中,考虑到东北气候对南向的需要,旋转45°,可以平衡最不利的北面朝向,让房间都有阳光射入的可能。

实验区:起初认为它位于校园边界,是教学区边上L形体量的结构部分,采用不同于教学区的布局模式,后来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就采用与教学区相同的形式作法。

博物馆:起初规划任务书并没有要求,是项目进行过程中添加的项目,因此设计的想法就直接让它游离于原规划体系之外,处理较为个性化,使之成为整个校园肌理中的特定景观。

经过反复论证,位置定于中心景观轴一侧,临近水面。

同时紧邻教学区,方便联系。

学生生活区:起初是自由的村落式布局,希望恢复原有村落的肌理,也希望在教学区的特定教学功能完成后,学生在生活区能够获得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就像在一个缩小的城市中活动一样。

后由于朝向以及功能问题放弃。

其主要问题是:原来的布局方式难以避免出现东西朝向的房间;另外,村落式的规划布局尺度较小,较为分散,管理不便图: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规划方案总平面图:中国建筑研究院规划方案总平面图: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方案总平面图:中标方案鸟瞰图图:中标方案鸟教学区鸟瞰图景观规划总平面图图:实施方案总平面图:图图:教学区庭院景观示意区格图:网式教学详图图图:中心图示景稻图:田观意区域水面景观示意图图:校园局部透视项目合作该工程的施工图配套是由东北设计院(教学区)和沈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学生生活区)来共同完成,总体上保证了构造做法符合当地冬季寒冷期过长的实际情况。

主要的技术处理紧紧围绕在“保温防寒,减少能耗”的重心上,比如考虑到“长廊及其首层教室和教学楼以及核心筒的玻璃窗面积大,大面积玻璃窗对于北方寒冷的气候耗能较高”的问题,技术上采用了中空玻璃、苯板和保温性能比较好的塑钢窗;“教学楼墙面饰带原设计为钢板,考虑到会造成锈蚀污染,所以经协商使用氟碳铝板”等。

施工方面,教学区的网络式模数化的布局理论上可以满足快速施工建造的需要,而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很遗憾地发现:由于国内缺少工厂统一大规模预制标准化构件的前提,施工采用现浇方式,这种想象中的效率没能实现。

五、景观规划设计新校区景观设计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

整体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已有规划及现有场地的认知,着重表现在对已有规划中建筑、场地等元素的提炼与概括上。

绿荫掩映下,延绵的缓丘、隐约可见的铁艺栏杆在保持了校园的私密和安全性的同时,向城市展现了亲切友好的姿态,表达出新世纪开放式教育的理念。

在校区内部,建筑、道路、植物、水体等一系列元素在一种网格秩序的控制下,共同创造了校园空间的肌理。

始于西北、止于东南部体育中心的大片完整的理性化水面,和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稻花飘香的绿线共同组成一个景观的“十”字形结构。

它是校园最主要的视线通廊和景观绿带,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组合在一起,又分隔开来。

配合着步行系统,“十”字形景观带被营造成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绿树掩映,水波荡漾,同学们或低声吟读,或促膝长谈。

在炎炎夏日,人们通过栈桥能近距离接触到水,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冬日,水面结成冰场,又成为了学生的休闲娱乐之所,其乐融融。

横跨东西的“建艺长廊”为欣赏开阔的水面提供了完美的空间视角。

高40米的太阳能生态钟,跃出水面,向人诉说着沈建大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区建筑首尾相连,围合成九个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

院落中的“九宫格”广场是对建筑群空间的结构抽象。

作为一个空间场所,也是标志性的实体,从行为和视觉上对整个庭院产生了强有力的控制作用。

六、文脉延续目前的快速建造,常常带给我们一个问题:新校区建设即便做得再好也会缺乏一种历史感—精致下无法传达历史的优雅气质。

我们不禁感慨欧美的名校中,历史使建筑本身散发出那种令人感动的人文气息。

新校区建设时,校方和设计师同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极力塑造一个高文化环境的同时,有意识地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构实体,从而引发师生的历史认同感,并赋予新校区以人文精神。

设计者保留了许多老校区的符号,众多承载着师生记忆的东西,被应用到各个设计细节中,如老校门、斗拱、壁画、地砖、碾子、课表板;另外,老校区的旧砖、桌椅也被“移师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