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合集下载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校园景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注意被关注到了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上。

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背景中的一部分单独展开:校园景观是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一个有着潜在影响力的心理环境。

事实上,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布局不仅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

开展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校园景观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机制,为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景观是高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析,可以深入了解校园景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机制,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研究高校校园景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和景观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偏好,从而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质量。

通过发现现有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为高校校园景观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构建美丽、和谐、宜居的校园环境作出贡献。

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校园景观的概念校园景观是指高校校园内由建筑、植物、道路、广场等物理元素组成的整体环境,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校园景观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质量。

一个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校园景观中,建筑、植被、水体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教育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引言校园环境绿化是师生感官与精神的综合体验,优秀的校园绿化能体现一个大学的精神与文化。

井冈山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大学,校园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绿化也不断更新。

本文结合井冈山大学的校园绿化现状,用环境心理学的生态知觉理论探讨师生的行为心理与校园绿化环境的关系,为校园绿化设计提供借鉴。

2相关概念2.1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表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

2.2大学校园景观绿化设计“校园”源于拉丁语“campo”,意指一块连绵不断的绿色场地[2],特指学院或大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传统教育出现文人园,哲学家们在露天场所公开讲学,例如柏拉图就在雅典城内开设讲堂,园内有供散步的林荫道、树木、凉亭等,这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雏形。

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的发展,目前广义的大学校园景观绿化设计,不仅指校园户外景观范围内教学区、办公区、宿舍生活区等范围物质环境,还包括校园空间氛围、场所精神等非物质环境。

3环境心理学国内外研究概况3.1国外研究概况关于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一百多年前,其最早的名称提出者是纽约的普洛尚斯基(ProsesJ.Gibson)创立的,知觉是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人感知到的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不是一个个分开的孤立的刺激[4]。

在生态知觉理论主要有三重含义,第一:将为它的使用者群体提供便捷性,需要能方便地到达它所在的位置,因此一般人都有走近路的习惯;第二,环境对象要有明确的意义,是由环境的物质特性直接显示出周围人群所需要的功能意义,这就是场所精神;第三,要让使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比如依靠性让使用者感受安全。

4.2.1走近路走近路习性是一种行为现象。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高校校园景观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环境对个体主观感受和行为的影响。

校园景观作为学生日常活动的场所,对于他们的情绪、学习和社交有着直接的影响。

校园景观的美学价值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学价值是指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如建筑风格、植被布局等。

一个美丽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提升他们的心情。

美丽的景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研究。

校园景观的功能性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

功能性是指景观所提供的实际使用价值,如休闲娱乐区域、运动健身设施等。

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园景观可以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一个设施完备的运动场地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质素质;一个安静的阅读角落可以提供学生专注学习的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校园景观的社交价值也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社交价值是指景观所提供的社交交流空间,如广场、花坛等。

一个具有社交价值的校园景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个宽敞明亮的广场可以成为学生活动和组织活动的场所,促进他们之间的相识和交流。

校园景观的舒适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舒适度是指景观提供给学生的舒适感受,如温度、湿度、噪音等。

一个舒适度高的校园景观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学生感到身心舒适,有利于学习和休息。

一个温暖而宜人的植草区可以让学生在休息时感到放松和愉悦。

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需要从美学、功能性、社交价值和舒适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校园景观,可以提升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和管理部门应当重视校园景观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改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校园设计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使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既可以提高校园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求。

首先,校园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

针对视觉体验,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合理的颜色搭配、设计比例等,使学生在校园内看到的建筑和景观能够产生舒适愉悦的感觉。

针对听觉体验,校园景观设计应避免产生嘈杂的环境,如车流声、机器噪音等,保持安静的环境。

针对触觉和嗅觉体验,景观设计要注重绿化、味道、质感等方面,使学生在校园中感到舒适和愉悦。

其次,校园景观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社交心理需求。

社交是学生在校园中常常面临的问题之一,学生在校园中的交往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因此,校园景观设计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合社交的空间,并确保这些空间的可达性、可见性和可用性。

例如,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公共空间,如休息区、咖啡厅、读书房等,以便他们与他人聊天、交流,建立友谊和关系。

第三,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校园生活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和焦虑,因此校园景观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如休息室、户外健身器材等。

提供这些设施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第四,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

认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部分。

因此,景观设计应该给予学生不同的认知体验,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新的信息和启发。

例如,景观设计可以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或特色景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像力。

总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校园景观设计提供指导和帮助,让设计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摘要】现代社会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心理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概述,高校校园景观特点分析,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重点介绍了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结论部分总结了环境心理学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从而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优美校园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心理学、高校校园景观、学生心理健康、设计原则、案例分析、应用、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校园景观一直被视为高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对环境心理学的关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高校校园景观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而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可以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析,探讨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好的景观设计方案,从而创造更适宜学习和生活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析,探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分析高校校园景观的特点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旨在揭示高校校园景观如何影响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学习效果,从而为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总结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设计方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该主题,旨在促进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结合,提高高校校园环境的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校园景观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精神状态、情绪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评析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是相当必要的。

校园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注重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保护。

校园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环境,通过在校园中保留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闲环境。

树木、草坪、花卉等绿色植被的存在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保护自然环境也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

校园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校园中的雕塑、水池、喷泉等艺术品与景观构筑物不仅能够增加校园的美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

景观设计也可以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景观元素和活动空间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校园景观设计应创造积极的社交氛围和集体认同感。

高校校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交氛围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校园景观设计可以提供多功能的休闲和集会空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设置休闲座椅、运动场地、露天阶梯等设施,使学生可以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集体认同感和团队意识。

校园景观设计应满足学生的功能需求和行为习惯。

校园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校园中设置合理的交通道路、自行车停车设施、雨遮等便利设施,方便学生的出行和活动。

校园景观设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活动需求,进行空间布局和导向设计,提供方便的学习与交流空间。

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才能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宜人、舒适和有利于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高校校园景观是指校园内的各种景观元素,包括建筑、植被、景观艺术等,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研究人们对环境的感知、评价和行为等。

本文将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析。

高校校园景观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美丽的景观能够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增强积极的心理状态。

高校校园应该注重打造美丽的景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可以在校园内增添花坛、湖泊、草坪等植被景观,同时合理安排建筑的布局,使校园呈现出宜人的景色,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

高校校园景观对学生的社交和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景观元素的布局和设计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高校校园应该创造出具有社交氛围的景观环境。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广场和休息区,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校园中应该设置一些文化艺术设施,如雕塑、壁画等,给学生提供一个欣赏艺术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高校校园景观对学生的行为和健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环境的美观和舒适程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状况。

高校校园应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和户外活动。

校园中可以设置跑道、篮球场等运动设施,鼓励学生进行锻炼。

校园内的景观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采用绿化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提高校园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

高校校园景观评析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年龄、性别、专业的学生对校园景观的评价和需求是不同的。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该注意到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如音乐学院可以设置音乐练习房、舞蹈练习场地等,给予专业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创作条件。

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需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社交和交流、行为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景观设计。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高校校园作为学生求知的场所,景观的设计和环境的营造对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分析校园景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能够评析高校校园景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特点1. 多样性:高校校园通常占地较大,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功能区域的布局,如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

还应充分考虑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湖泊、花园等,使校园充满活力和生机。

2. 独特性:每所高校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底蕴,校园景观应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使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独特氛围。

3. 舒适性:舒适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提供舒适的座椅、防晒设施等,让学生在休息和学习之间能够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高校校园景观对学生的影响因素1. 情绪体验:校园景观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安静、宁静和美丽的校园环境。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缓解紧张情绪;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 社交互动:校园景观是学生社交互动的场所,设计合理的座椅和休息区域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3. 学习效果:良好的校园景观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视觉刺激和减轻学习压力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四、高校校园景观的不足1. 资源浪费:某些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过于奢华、浪费资源,忽略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景观设计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

2. 不人性化:某些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只重视美观而忽略了人性化的考量,如座椅不舒适、交通不便等,这样会降低学生的使用体验和幸福感。

3. 缺乏创造性:一些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缺乏创造性,缺乏新颖和独特的元素,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能够突出学校的特色和创新精神。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在环境心理学的指导下,注重营造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校园布局、景观绿化等,提升师生情感体验和认知品质。

情感和认知因素对景观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影响个体对环境的感知与评价。

社会互动与环境设计密切相关,创造支持学生交流和合作的空间。

学习和工作效率与环境心理学的关联也备受重视,营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和提高效率的环境。

未来,应进一步研究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实现更好的教育和工作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升学习和工作体验具有实际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情感、认知、社会互动、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实际价值、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的学科。

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人类对环境的感知、情感和行为,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更加舒适和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偏好,创造出符合人类心理需求的校园环境。

从景观材料的选择到色彩搭配的设计,都可以在环境心理学的指导下实现更好地与使用者需求的契合。

而情感和认知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情感反馈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校园环境的喜好和满意度。

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打造出更加具有性格和个性化的校园景观,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和用户体验。

2. 正文2.1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日益凸显。

一个优美、舒适、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一、前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过程,除了考虑到美学、工程等方面因素外,也需要考虑到人类在校园环境中的感知、情感等心理方面因素。

因此,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何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景观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校园环境。

二、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探究人类在不同环境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健康等方面的改变,以及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因为大学校园是一个人们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在该环境中心态和情绪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对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 建筑和景观的结合建筑和景观的结合可以帮助创造一个支持大学生活的环境。

建筑和景观的结合可以更加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从而增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例如,在建筑和景观结合的设计中,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环境,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学习动力。

2. 设计与人类行为模式之间的协调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尽量考虑人类行为的模式。

例如,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向变化很大,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增加人们的行为空间,从而增加学习和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校园各个部分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的学生和老师提供适合的设计方案和功能。

对于大学生人群普遍喜欢的休闲时光,可以设置相应的设施,如花园、休息区等。

3. 营造建筑和景观的文化氛围建筑和景观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充实的体验。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在建筑物周围添加文化特色装饰,设置人文书籍广场等,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化底蕴的魅力。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校园景观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能够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而环境心理学正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评析校园景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观感因素
校园景观的观感因素是指人们感知、审美、评价校园的各种景观元素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景观的美学价值、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性、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布局的韵律感等。

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注重校园的整体氛围营造和符合人类审美趣味的景观设计,给师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体验。

二、功能性因素
校园景观的功能性因素是指景观元素对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包括提供舒适的座椅、有益健康的绿植、合适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等等。

这些景观元素的不合理设置或缺失不仅会影响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三、安全性因素
校园景观的安全性因素是指景观元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校园内存在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景观,如高手术台、陡峭的山路、无护栏的水池等,这些景观元素容易对师生产生伤害和安全隐患。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景观的安全性设计和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评价一个高校的校园景观应该注重的是人类需求的全面满足,既要满足观感、美学价值的需求,也要满足其功能性、安全性的需求。

因为高校的校园景观是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舒适和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发展。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高校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

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析,以期为校园景观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我们需要了解环境心理学对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方式和对环境的理解。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是一种主观的、经验性的认知,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也指出,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是综合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包括环境的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的痕迹、个人的情感体验等。

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和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方式,以及他们的情感体验和需求。

我们需要明确高校校园景观的功能和意义。

高校校园不仅是学习和教育的场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场所。

高校校园景观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和休闲的需求,也要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景观还要承担起教育、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等多种功能。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功能和意义,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可以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具体评析。

首先是校园绿化。

校园绿化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绿树成荫、鲜花烂漫的校园景观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环境的美感,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绿化也能提供一个休息、放松的场所,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得到舒缓和放松,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

高校校园绿化的设计和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营造出一个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

其次是校园景观设施。

校园景观的设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校园座椅、活动场所、休闲设施等能够提供学生学习、休息和交流的场所,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环境心理学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摘要: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后,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提升作用日益明显,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被大众所关注。

由于在校学生数量的快速上升,很多大学原有的老校区已经很难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

因此,很多大学都开始了一系列改扩建工程,大学校园的分类与教育模式也随之不断细化。

多种形式的空间在大学中并存,不同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在校园中交叉碰撞,给当代的大学校园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思考。

环境心理学中关于校园的认知地图,以及领域性与场所观念的研究对于新时期的校园空间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空间场所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建设,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特别是现代大学校园空间较之老校区无论是在校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等具体空间的设计上,还是从校园整体规划的理念和模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何能为师生在新的校园环境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每一个校园设计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

就校园景观设计而言,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呈现出整体性、自然性、人文历史性和综合性等多种发展趋势。

1.相关理论1.1校园环境的意象与体验意象指的是“对于曾经接触的过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校园意象则是在校园中不同使用者的行为与具体的校园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并在记忆中重现出某种场所的形象。

这种具体的场所形象就可以称为“校园认知地图”。

1.2领域行为与个人空间相对,领域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有明显的边界。

领域性是指以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1.3场所与参与性环境最具体的说法是场所。

很显然场所不只是一个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

我们通常所指的场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色彩等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高校校园景观是指高校内部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整体组合。

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

环境心理学通过研究环境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们解读高校校园景观的意义和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高校校园景观应具有积极的情感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有助于提升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校园景观应该注重色彩、布局和景观元素的搭配,努力营造出宜人、和谐、美丽的环境氛围。

可以增加花草树木的种植数量和品种,使校园显得绿意盎然;可以设置人工湖泊或喷泉,使校园有水的流动和声音,提供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高校校园景观应具有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高校校园景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学生在校园中需要丰富的学习和社交场所,所以高校校园景观应注重满足学生学习、休闲、交流等需求。

校园景观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景观的可维护性和可更新性。

可以在校园中设置一些户外休闲区,配备舒适的座椅和遮阳设施,供学生们休息和交流;可以设计自动灌溉系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校校园景观应具有教育意义。

校园景观不仅是高校的一种装饰或布景,更是教育和文化的载体。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增加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可以在校园中设置一些户外教室或开放式图书馆,提供给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空间;可以设置一些雕塑或纪念碑,向学生传递艺术和历史的信息。

高校校园景观应具有安全性。

学生的安全是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道路和通道的设置,保证学生的行走和交通安全;应该注意灯光的充足和合理分布,提高夜间的视野和安全性;应该设置一些应急设施,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

高校校园景观应注重无障碍设计,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强调了情感价值、实用性、教育意义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注重创造美丽、实用、教育和安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和有利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基于环境心理学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基于环境心理学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基于环境心理学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作者:王阳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8期摘要: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在校园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增加,人们对高校校园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环境为例,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景观环境人群行为一、环境心理学概述及其重要性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与行为经验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组成物质环境。

讨论物质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是环境心理学研究重点。

环境心理学所研究的行为不仅包括可观察到的活动.而且还涵盖知觉、认知、情感、偏爱和评价等心理过程。

也涉及到社会和文化的差异。

环境心理学的存在对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景观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现代高校景观设计而言,研究环境心理学有利于根据人们对校园环境用后评价从而使校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调研现状及分析(一)调研范围高校校园范围太大,因此调研主要选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休闲空间——校园南门靠右边的月牙湖周边和南门进入直至图书馆这整条中轴线景观进行调研。

这两处地点.也是笔者通过向校园各种人群(学生、教师、除教师外其他工作人员、附近居民、游客等)做校园个人认知地图调研后统计出公共意向图中出现率比较高的地方,其中中轴线出现率最高,于此同时证明这两处地点在校园景观环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通过口头访问,问卷调查观察了解场地使用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不利因素提出参考意见。

(二)现状及分析1.南门入口中轴线南门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主要入口,进门便是体积庞大的圆形花坛,再往前是分布在左右两边的扇形花坛.问鼎雕塑、休息广场、路径节点、两边种植平行的高大乔木及低矮灌木,这些形成校园的中轴线也是个仪式空间。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浅析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浅析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浅析【摘要】: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学生的行为的交互作用,涉及环境压力、环境负荷等诸多方面,就如何构建出适合校园的景观环境,校园景观具有松弛精神、调节心理、陶冶审美、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而环境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处理环境才能符合人的心愿。

该文通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中国矿业大学桃三公寓楼旁的景观设计实例现状,重点分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心理效应。

发现:校园景观环境的位置,主题,绿化形式,建筑组构形式,文化背景,装饰材料等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就如何合理的处理这些设计中的要点,设计出适合校园的景观环境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校园景观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校园景观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对增强和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环境品质、营造人文氛围、改善景观时空分布格局等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环境心理学的内涵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

2.桃苑公寓北面景观环境现状该处景观处于桃苑公寓楼北面校园干道旁,是网球场与干道的夹缝空间中建造起来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便于行人的休息,同时也能在网球场与依校园干道间形成以条自然的隔离带。

景观呈带状,长约150m,主要设置座椅供路人休息,景观背靠网球场,面向桃苑2号楼与留学生公寓旁的草坪。

虽然所处位置并不好,但是此处是很多学生愿意休息的地方,尤其是情侣。

3.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其周围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摘要】高校校园景观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优化校园景观的方法。

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和社交活动。

优化校园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更多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并提出更多个性化设计方案。

通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景观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校园景观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为高校打造更加宜居和有利于学习的校园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学生学习行为、心理健康、师生关系、社交活动、优化设计、研究方向、评析总结1. 引言1.1 高校校园景观的重要性高校校园景观是高校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意义。

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一个优美、舒适、美观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和专注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高校校园景观还承载着高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传承和展示功能,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营造,可以展现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氛围和学术氛围,为师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提供示范和引导。

高校校园景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高校的门面,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一流的高校校园景观,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2 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意义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意义包括了对校园环境的设计和规划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校园景观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认知状态,以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

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校园景观提供科学依据,使得学生在校园内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用中的思考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用中的思考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用中的思考发表时间:2017-09-05T15:39:01.4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作者:李鹏程[导读] 本文是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而总结了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摘要: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如何将其融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这是设计者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本文是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而总结了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并提出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现状我国高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批量扩招。

因而,真正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形成规模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

目前,我国高校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种形式:1.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这包括学校的占地面、招生人数等;2.学校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科越来越多;3.学校的办学条件也随之越来越高,原来的教学环境很难满足现代学科发展的需要。

正是这几种形式的发展,使得我国高校建设仍然面临着新建和扩建的问题,并且这种情况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在国内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实践中,模式化的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没有真正符合师生的心理需求,对高校师生心理特征缺少足够的认识。

这直接导致现阶段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还处在一个比较不成熟的阶段,为形式而设计比比皆是,没有真正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二、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特点要想知道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使用人群心的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本节正是从使用人群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规律性、多样性、集体性和私密性的分析,进而探究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特点。

1 规律性大学校园环境相比社会环境比较单纯,首先是角色比较单一,重要是由学生、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

其次,学生又是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的年龄相当,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质比较接近,在校园中的活动也相对固定,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学习、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都是围绕着相关的建筑和环境空间内完成的,教室-食堂-宿舍 “三点一线”是学生在校园中的主要活动路线。

从环境心理想到的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从环境心理想到的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从环境心理想到的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摘要: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当代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正发挥着明显的主导作用。

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渗透和包围着,人和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此种情况下,以人与环境为核心的校园景观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必须根据现代人们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索新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环境心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一、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

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

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

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原则。

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

二是特色性原则。

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

三是朴实性原则。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

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7科协论坛·2009年第 2期 (下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 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新型的综合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 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 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 (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就景观设计而言, 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 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 使用规律简单明确, 组成元素完整, 类似小城镇等特点。

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 环境的认知与体验, 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 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 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1 相关概念1.1 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

而校园意象则是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 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

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 。

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 解决众多相关问题。

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 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

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 它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 会持续一段时间, 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

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 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

这里的“偏爱” 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性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 有组织的“复杂” 。

1.2 行为场景场所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以及其中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要素共同构成的物质环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 支持着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而这样的行为场景, 是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 潜移默化影响着个人的行为。

校园是个小社会, 各种活动支持着的场所无处不在, 应该尊重其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它的变化。

1.3 领域性、控制感原理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 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 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对领域的人格化, 能增强归属感。

而外部空间形成的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领域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控制感。

两者的强化则能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满意度, 并自觉的加入到对环境的维护中, 使得环境丰富多彩, 自身也得到教化。

2 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创造良好的校园意象, 丰富的校园环境体验根据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复杂性会增加环境的不定性, 提高唤醒水平, 易识别性则利于对复杂环境的组织和理解, 减少不定性, 降低唤醒水平。

只有当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 才能让人们既不失去控制又维持兴趣, 并被认为是最美的环境。

在校园这样中等尺度的环境中, 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 同时也希望体验到校园丰富的内涵, 两者不排斥, 而是实现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补。

这种需求应该得到兼顾而不能偏废。

一方面, 校园内集中了教学, 生活, 交往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 相互空间关系应清晰明了, 易于定向、定位、找路和寻址, 使师生更好地熟悉、解读空间, 产生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另一方面校园落脚于“园” 字, 可游可赏, 体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以丰富多样和新颖独特的体验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认同感、归属感和场地感, 加强师生爱校的精神力量。

校园意象的组成元素为建筑、场所、道路和标志。

其中建筑最容易被师生记住并再认, 是易识别环境创造的重要元素。

清华校园早期有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四大建筑。

这些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都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 尽量讲求气派, 追求一种永恒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风格。

其中的大礼堂从形体到色彩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增添了青春的朝气。

可以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初学院派艺术校园形式的翻版。

另外, 相互邻近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集中式教学楼布局无论是在教学组织、人际交往还是资源共享方面都能较好地满足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要丰富校园环境的体验要利用这些元素形成显著性差异。

可因地制宜, 因人因事迹巧妙地借用材料肌理、色彩与植物配植, 多种元素综合运用。

发掘利用现有性质相异的元素, 加以组合和再创造。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李菁(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

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存,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中图分类号 :J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973(2009 02-167-02168科协论坛·2009年第 2期 (下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扬州大学学生宿舍区靠近蒿草河, 岸边的草坡、林木, 加上精心设计的亭、榭、廊道等聚会场所, 宛若公园一般闲适, 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休息场所。

在教学区及生活区或集中或分散布置许多具有扬州特色的园林景观。

将园林引入校园, 是校园园林化的一种特殊类型。

这种大学校“园” 的创作方式, 既体现扬州大学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该大学校“园” 的地域性。

在实现校园大的分区显著的情况下, 尽量突出每个区域内下个层次的显著差异和相互干涉。

2.2 体现校园场所精神, 实现“创园育人” 的目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运用稻田作为景观元素, 而稻田本身是学校师生参与劳动而共同创造的景观, 参与过程本身成为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种参与, 校园景观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

同时, 我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 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

校园的插秧节, 收割节, 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 等等, 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成为诠释校园景观参与性的典型例子。

参与性活动场地是领域感强化的体现, 师生通过切身参与特定环境中某种固定的活动, 既增加了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又从中获的精神的净化。

在一定时间内留存的校园文化则深深鼓舞着每一个参与者。

不得不正视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并重, 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方向转化, 更加注重将校园的环境作为精神和知识交流的载体的切实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提供一个自主、愉快、自在的学习场所。

校园环境呈现出整体性、自然性、人文历史性和综合性等发展趋势。

“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师生、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

” 在注重如报告厅、信息中心、活动中心等正式交往空间塑造的同时, 新型校园更加关注这种随意性交往空间的设计。

在现代校园规划中除了加强对空间形象的认知以外, 还应注重人与校园间有意义的关联, 使人对校园产生认同感。

比如教学楼间相互贯通的内庭院、扩大的连廊和门厅、宿舍楼中集中设置的活动室、两个宿舍间布置的起居室、中心绿地内宽阔的林荫道、林间的甬道、小广场、临水的平台等都为师生在交谈、休憩中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与融合、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校园环境同时会受到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 如气候、地形、地貌等影响, 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

因此, 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其所处的地域自然特征、社会和文化特征与大学自身的生活要求和文化特征结合而成的某种意向通过校园建筑空间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

如前面提到的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 场地原属高产农田, 是东北稻的种植地, 土地肥沃, 水源丰沛, 利用这样的场地特征建成了独特的稻田校园。

2.3 明确谁是校园真正的使用者, 实现使用者的需求设计者永远不能代替真正的使用者来思考, 必须首先明确谁是真正的使用者, 弄清楚他们的需要。

首先要研究使用者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 即人在环境中的社会活动与其所形成的社会空间关系, 然后按照行为模式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表现。

大学校园中的基本行为大致可分为认知识别、功能使用、交往和个性培养四大类。

认知活动 :是人在环境中定向、定位和寻址并能在付诸行动之前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涵义并寻找适当的参照系给自身定位。

功能使用 :指学生学习、生活、研究、运动、交通等基本行为。

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教育理念的更新等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并走向集中型、开放性、智能化。

交往与群化 :是人们社会联系的基础。

对师生沟通、学科交融、交叉、知识碰撞,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校园更加强调交往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个性培养 :大学校园应充满个性化发展的场所, 为此要提供一系列从公共到私密的领域发展空间。

空间环境影响着人的活动, 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 反过来人的活动又能造就空间。

设计必须从人的行为和需要出发, 设置实用、高效的校园公共空间。

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关心社会需求, 良好的环境不只是重视形象上的“包装” , 或是只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 人的行为因素和行为特征更应当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3 结语新时期的大学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

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存, 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 自然给大学校“园” 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也带来了新的趣味的场所和空间。

因此, 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 空间环境, 对一个面向 21世纪的综合大学校园意义深远。

创造具有特色的现代校“园” 空间, 充分体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 的大学校园新理念。

优美的景观环境对人身心的“塑造” , 是其精神效用的体现。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环境形象本身的作用能引发人的某种行为。

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能形成人的某种思维直觉, 而这种直觉在反复作用于人的身心情况下, 久而久之即转化为思维定势。

形成个人的品质与性情, 从而指使人的某种行为, 即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所以, 在校园绿化设计中应重视环境心理学的运用。

参考文献:[1]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3.[2]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李齐,探索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趋势——复合型校园规划理论与实践[D].天津:天津大学,2004.[4] 俞孔坚.“非农时代”的稻田——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DB].景观中国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