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cb1a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一、道德知识点1.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它包括了对他人的尊重、关爱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道德具有普遍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2. 道德的内涵和特征道德的内涵包括了正直诚实、宽容友爱、勤勉奋斗等。
道德的特征主要有主体性、社会性、创造性和规范性。
3.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行为准则的表现形式,但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道德是广义的,包括了法律规范以外的行为准则;法律是狭义的,是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
道德是自觉遵守的,而法律是强制性的。
但道德和法律之间也存在联系,有时道德的要求也会成为法律规范的基础。
4. 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一般来说,正直诚实、宽容友爱、勤勉奋斗等行为属于道德行为;而撒谎欺骗、吝啬自私、懒散等行为则属于不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不道德行为则会破坏社会秩序。
5.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水平。
二、法治知识点1. 什么是法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一种基本原则,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公民等在国家法律框架下进行活动和行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社会机制。
2. 法治的基本特征法治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权威性、公正性、适用性和稳定性。
法治的权威性是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具备一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公正性是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要公正无私;适用性是指法律适用于所有公民;稳定性是指法律应保持相对的长期稳定性。
3. 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法律有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功能和作用。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使得社会有序运行,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准则的体现,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
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法律规范,而道德是广义的社会行为准则。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9ff3a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2.png)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一、道德要求
1、遵守宪法,尊重人权,尊重他人,爱护社会公共财物,爱护少数民族权益。
2、面对公共危机,要协助抢险救灾,发挥公民的责任精神。
3、尊重礼节,保持文明礼仪,不发表不正当言论和行为。
4、懂得分辨是非,能正确处理朋友关系,尊重师长教育,且爱护动植物,尊重劳动者权益。
二、法治知识
1、认识法律:法律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规则,是国家强制性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行为的规则。
2、法治思想:要求社会各级政府和公民守法,服从国家保障公民权利法律制度,实现法治。
3、服从国家权威:要服从国策,尊重国情,要接受党,政府,行政机关和法院的决定。
4、遵守公序良俗:要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以求和谐公共秩序。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743a2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7.png)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教版学习⼀阶段系统总结⼀遍。
期末再重点复习政治知识点⼀次。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们喜欢。
⼈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做情绪的主⼈1. 情绪的含义情绪是⼈的⼼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于⼈的内⼼需要是否得到满⾜。
⼈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的内⼼世界的“窗⼝”。
2.不同的情绪对个⼈会产⽣什么样的影响(或:情绪有什么作⽤)?(1)情绪犹如双刃剑。
(2)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的体⼒和精⼒,提⾼个⼈的活动效率和能⼒,促使⼈健康成长。
(3)消极的情绪会使⼈感到难受,抑制⼈的活动能⼒,降低⼈的⾃控能⼒和活动效率,作出⼀些令⾃⼰后悔甚⾄违法的事情。
3.情绪是否可以调适?可以。
情绪与个⼈的态度、看问题的⾓度有密切关系。
在⽣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的态度、转换看问题的⾓度来控制⾃⼰的情绪。
4.为什么说情绪需要调控?情绪会带给我们勇⽓、信⼼和⼒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所事事,甚⾄作出⼀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
因此,情绪需要调控。
5、调节情绪都有哪些具体的⽅法?(教材P66-67相关链接)(1)注意转移法,如可以改变注意焦点或者环境。
(2)合理发泄法,如做运动、向他⼈倾诉等。
(3)理智控制法,如进⾏⾃我暗⽰、⾃我激励、⼼理换位、学会升华等。
7.情绪表达完全是个⼈的事情吗?不是。
(1)⼈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个⼈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
(2)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合理的⽅式发泄⾃⼰的情绪。
(3)我们应在⽣活中对别⼈的情绪给予更多的关⼼,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增加喜悦,加深感情。
8.情绪与态度有什么关系?情绪与个⼈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
⼀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在⽣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的态度来控制⾃⼰的情绪。
9.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多变的特点(1)半外露、半隐蔽性。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07cc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2.png)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什么是政治1. 政治是指人们为了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活动和行为。
2. 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
3.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问题,即谁来执政,执政者如何行使权力。
4. 政治是一门科学,包括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学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分权制衡1. 我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我国的政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3.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立法权、监督权、选举权等职能。
4. 我国的政府机关之间存在分权制衡的关系,实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四、社会主义民主1. 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之一。
2. 社会主义民主是指人民有广泛的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充分发扬民主,实现人民民主主体地位。
3. 社会主义民主体现在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上,如普选权、选举权、言论权等。
4. 社会主义民主需要通过法治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五、社会主义荣辱观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念,追求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美好生活。
3.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人们关注社会集体利益,弘扬社会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4.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珍视荣誉,恪守道义,弘扬社会正气。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75543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3.png)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政治与我1.1 政治的概念- 政治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和实现利益的工具,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 因此,政治具有普遍性、历史性、阶级性和现实性。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国家名称,简称中国。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中国的国家体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3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亚洲和世界的一支伟大力量。
-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第二章我的国家我自豪2.1 中国的领导-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2 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政府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3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雷锋的事迹- 雷锋同志是中国员,他在工作中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
第三章宪法与法治3.1 宪法是最高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最高法律。
宪法的权威和地位要高于其他法律法规。
3.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不分种族、不分宗教。
3.3 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指以法为基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治理方式,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快乐生活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4.2 法律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规定了青少年的教育、劳动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青少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保持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行为的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学习要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学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4a4a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8.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学习要点总结1. 政治的定义和特点- 政治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行为。
- 政治具有公共性、组织性、权力性和制度性等特点。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 国家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是一个具有一定领土和人民,并由政权组织管理的政治实体。
- 国家具有主权、独立和统一等特点。
4. 国旗、国徽和国歌- 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中国的国徽是天安门和五星,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
-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
5. 国家的分权和制衡- 国家的权力分为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部门。
- 国家通过制衡机制来限制各个部门的权力,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6. 国家的民主和集中- 国家的民主是指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 国家的集中是指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实现统一管理和领导。
7.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权利。
- 公民有守法、纳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义务。
8. 法治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法治是指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方式。
- 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正、公开、公正等。
9.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包括选举、讨论、批评和监督等。
- 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包括加入政党、参与社会组织和参与公民行动等。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学习要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知识大全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5caeb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1.png)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知识大全1. 政治基本知识-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关于统治、管理和分配的行为和活动。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
- 政党的作用:政党是代表特定利益群体的组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推动社会发展。
- 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象征意义:国旗代表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国徽代表国家的权威和形象,国歌代表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精神。
2. 国家制度与政权- 国家的三大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 国家主席的职责: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签署法律文件。
- 法治的意义: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人身自由、宗教自由、教育权利等。
- 公民的义务:遵守法律、尊重社会道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选举投票、提建议、参与社会组织等。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追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发展阶段,符合人民利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6. 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
- 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知识的大致内容,总结了政治基本知识、国家制度与政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等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梳理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56d74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b.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梳理汇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中学序曲1.中学时代的意义①为人的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②见证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成长礼物的含义①新的机会和可能,新的目标和挑战。
3.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①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有机会改变不完美的自己,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我”。
4.面对中学生活新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少年有梦1.梦想的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2.青少年编织梦想的重要性①它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
②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3.少年梦想的特点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4.如何实现梦想①要付诸行动。
②需要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需要立志。
努力,需要坚持。
努力也需要方法。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学习伴成长1.如何正确看待初中阶段的学习(1)地位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2)范围包括知识的获取、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会如何做人。
(3)范围不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是学习。
(4)表现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5)态度自觉、主动。
2.终生学习的重要性①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
②学习没有终点。
3.学习的重要性①学习不仅能让我们生存,而且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②学习能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③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享受学习1.如何体味学习①学习是辛苦的。
②学习是快乐的。
③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当经历了学习的辛苦,获得成果时,能体味学习的美妙滋味。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1af9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5.png)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基本概念
- 国家: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组成。
- 政治:政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制定、执行和改变规则的活动。
2.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关
-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机构。
3. 政治参与
-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公民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利。
4. 国家的组织结构
-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 国家权力的三个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是全国范围内的最高政治权力机关,地方政府是各个地方的政治权力机关。
总结: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主要涉及政治基本概念、政治制度与国家机关、政治参与和国家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38590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8.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下面将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章:人与道德1.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切行为准则、规范和规则的总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
2. 道德与习惯的区别道德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经过思考、选择、接受的准则和规范;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
3. 道德规范的分类道德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前者是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后者是规定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第二章:人与法律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的强制性规范。
2. 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公平的、统一的、强制性的、保护公共利益的。
3. 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道德是法律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人与权益1. 什么是权益权益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力或利益。
2. 公民权益的种类公民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权、劳动权等。
3. 公民权益的表达方式公民权益的表达方式包括申请、举报、参与公共事务等。
第四章:人与责任1.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的行为、言语及其带来的后果负有法律、道义或伦理义务。
2. 责任的种类责任可以分为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等。
3. 责任的履行方式责任的履行方式包括尽责、公正、勤勉、积极参与等。
第五章:人与法治1. 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2. 法治的基本原则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法治原则、公正原则等。
3.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并主动参与到法律的实施中来。
4. 法治与公平正义法治与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用法律和道德的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公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26b9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5.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第一单元:教室纪律与孝道1. 学生应遵守教室纪律,不得随意嬉戏打闹。
2. 学生应尊敬老师,遵从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3. 学生要尊重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营造和谐的研究氛围。
4.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应该尊敬父母,关心家庭。
5. 学生要懂得孝敬长辈,尊重老人,帮助他们。
第二单元:成长中的困惑1. 学生在青春期会面临身体和情感上的困惑,应该与父母和老师进行沟通。
2.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走入错误的道路。
3. 学生要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惯。
4. 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制定计划,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5. 学生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第三单元:网络世界与法治1. 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2. 学生要时刻警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骗子行为。
3. 学生要遵守网络道德,不发布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4. 学生要明智地使用网络,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
5. 学生要了解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网络法律,不进行违法行为。
第四单元:心灵的拯救1. 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2. 学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3. 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学生要善于沟通,与他人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5.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远离消极情绪。
第五单元:平安校园与法治1. 学生要研究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2. 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交通安全。
3. 学生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物安全,不进行盗窃和抢劫等违法行为。
4. 学生要学会识别和拒绝不良信息和邀约,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5. 学生要了解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遵守纪律规定,共同维护平安校园。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知识要点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道法期末必考的108个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道法期末必考的108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b4bb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6.png)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道法期末必考的108个知识点内容很多,建议先收藏保存。
码字不容易,觉得好的可以点一下支持一下!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必考的108个知识点1. 如何认识中学时代?(1)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2)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
(3)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4)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5)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生活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1)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3)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重新塑造一个理想中的“我”。
3. 理想中的“我”是怎样的?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4. 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5. 什么是梦想和少年的梦想?(1)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6. 梦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1)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2)因为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7. 如何确立少年的梦想?(1)青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就像一座灯塔,可以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2)青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分享着人生出彩的机会,分享着实现梦想的机会,分享着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4d407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7.png)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 公民权利的定义:指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益。
2. 公民义务的定义:指公民依照法律应当履行的职责。
3.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二、法律的基本知识1.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性文件。
2.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
3. 法律的作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三、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能。
2. 宪法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 宪法的作用: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行为。
四、法治社会与公民参与1. 法治社会的概念:法治社会是指一切社会关系都依法规范,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
2. 公民参与的意义:公民参与有助于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3. 公民参与的途径: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社会事务、监督政府等方式参与社会治理。
五、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1. 个人品德的内涵:个人品德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品质和行为准则。
2. 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应对社会和环境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3. 培养个人品德的方法:通过学习道德规范、参与社会实践、自我反省等方式提升个人品德。
4. 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通过志愿服务、环保行动、公益活动等形式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六、社会公德与公共秩序1. 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公共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维护公共秩序有助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3. 维护社会公德的方法:通过教育引导、法律规范、社会监督等手段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db18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9.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与法律:
- 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准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可行使性的行为准则。
2. 社会公德:
-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
3. 家庭伦理与个人品德:
- 家庭伦理是指个人在家庭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如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等。
- 个人品德是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点,如诚实、正直、勤奋等。
4. 社会道德:
- 社会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如公平、正义、友善等。
5. 人权与人权教育:
- 人权是指人们由生而享有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 人权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人权的教育。
6. 法治与法律:
- 法治是指社会以法律为依据,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方式治理社会。
-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规范行为准则。
7.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公民的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如选举权、言论自由等。
- 公民的义务是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如遵守法律、爱护环境等。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23551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0.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概括
1. 政治与人民生活
- 政治是指为了维护人民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社会管理活动。
-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国家的权力和管理国家的事务。
- 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2. 国家与国际关系
- 国家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地域和统一的政权组织。
- 国际关系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 国家之间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
3. 国家的组成和权力机关
- 国家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 国家的权力机关包括国家主席、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4. 关于党的知识
-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
的忠实代表。
- 员应当具备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
-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义务。
7. 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
- 公共事务是指国家和社会组织为了人民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 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对社会活动进行的规范和管理。
8. 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
- 政治生活是指公民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和活动。
- 政治文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准则。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的概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专题知识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专题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8aa23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专题知识整理1. 国家与国家关系- 国家:指人口、领土和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独立的政治社会组织。
- 国家关系: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
2. 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公民:指具有一定国籍,享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国家成员。
- 国家权利:公民享有的与国家相关的各项权利,如、人身自由等。
- 公民义务:公民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守法、纳税等。
3. 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权:指人类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等。
- 公民权利: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享有的权利,如人身自由、平等权利等。
4. 政治制度与政权- 政治制度:指国家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方式,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 政权:指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组织或个人。
5. 中国- 中国: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形成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7. 法律与法治- 法律: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准则。
- 法治:国家的一切行为都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
8. 现行中国的行政区划- 现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9. 党和国家机关- 党和国家机关:指中国和国家的各级机关,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
10. 国际组织与中国- 国际组织:由多个国家组成,共同合作解决国际问题的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 中国与国际组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专题的知识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请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的详细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1fb4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9.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1. 国家与政权-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中基本的政治组织形式,具有主权、稳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的统一。
- 政权的定义:政权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机器的核心和实质。
- 国家与政权的关系:国家是政权的依托和载体,政权是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和组织。
2. 国家的分权与制衡- 国家权力的三个分支: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
-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通过将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使各个权力机关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形成行使权力的合理组合和分工。
3. 国家的形式与性质- 国家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等。
- 国家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
4. 国家的组织结构- 国家的组织结构包括国家机关、国家组织和国家社会组织三个方面。
- 国家机关:是以行使国家权力为任务的各级政府机构。
- 国家组织: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目标而特设的职能性组织。
- 国家社会组织:是国家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包括政党、团体、协会等。
5. 国家的根本任务与职能- 国家的根本任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 国家的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五个方面的职能。
6.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 公民的义务:公民应尊重宪法和法律,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7. 党的性质与党的作用- 党的性质: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党的作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通过领导国家机关来履行职责。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引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塑造良好社会风尚。
9.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压迫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点内容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点内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1ae47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6.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点内容归
纳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道德与法律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道德是人们共
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则是国家通过立法形成的强制性规定。
- 道德具有自愿性和灵活性,而法律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 积极遵循道德,就能更好地遵守法律。
二、个人的道德修养
- 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包括自尊、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俭节约、勇敢正直等方面。
- 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环境保护问题
-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绿色
生活”的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保护植被是我们每个人应
该做到的。
四、反对欺凌行为
- 欺凌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积极反对欺凌,保护
弱势群体的权益。
- 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学会拒绝参与欺凌,勇敢维护自己和
他人的权益。
五、研究与成长
- 研究是每个人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勤
奋研究,不断进步。
-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共同成长。
六、文明礼仪与社交安全
- 要学会文明礼仪,尊重他人,做到言行得体。
- 在社交网络中要保护个人隐私,谨慎发布个人信息,防范网
络安全风险。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归纳,通过学
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7269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f.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以下为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单元:道德基础知识
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
2. 道德的来源
3. 培养自己的品德
第二单元:初识法律
1.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
3. 尊重法律、守法守纪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人格与社会
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
3. 尊重他人权利和自己权益的原则
第四单元:公共事务与社会组织
1. 公共事务的概念
2. 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单元:家庭生活与法律
1. 家庭的意义和作用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家庭生活法律常识
第六单元:青少年权益与法律
1. 青少年的权益和责任
2.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3. 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七单元:网络世界与法律
1. 网络的概念和作用
2. 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3. 学习网络法律的相关知识
第八单元:消费者权益与法律
1. 消费者的权益和责任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规定
3. 学习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第九单元:环境保护与法律
1.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2.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法
3. 学习环境保护法律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一、中学序曲1、新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学时代这一新阶段?(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中学生活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二、少年有梦1、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人类需要少年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④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③努力,需要立志,④努力,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
3、努力的方法。
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③每天进步一点点。
④学思并进。
⑤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一、学习伴成长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二、享受学习1、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1)学习中有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
(3)学习是多方面的。
(4)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苦,收获学习成果时,体验到了学习的美好,享受学习的过程。
2、如何学会学习?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3、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了解: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方法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合作学习第三课发现自己一、认识自己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认识自己?①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①用心聆听。
②勇于面对。
③平静拒绝。
二、做最好的自己1、我们怎样接纳自己?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
2、我们怎样欣赏自己?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3、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①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
②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
③及时肯定或奖励自己改正缺点的努力。
④请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来协助。
⑤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
⑥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5、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1、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1、友谊的特质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友谊?)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会伤害友谊吗?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
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朋友相处需要原则吗?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一、让友谊之树常青1、如何建立友谊?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①面带微笑。
②记住对方的名字。
③真诚夸赞。
④寻找共同之处。
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⑥保持好奇心。
3、如何呵护友谊?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①保持冷静。
②坦诚交流。
③及时处理。
④勇担责任。
⑤换位思考。
二、网上交往新时空1、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怎样进行正确的网络交往?)①网络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3、网上交往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①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③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4、为什么不能沉迷于网络中?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一、走近老师1、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正确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我们该怎么办?)①承认老师的差别。
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④主动交往。
二、师生交往1.教学相长的内涵?(我们为什么要与老师相互交流?)古人云:“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我们怎样与老师交流?)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③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答: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②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发生的矛盾。
③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5、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亲情之爱一、家的意味1、什么是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