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计划(20210203082930)

合集下载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注意事项:一.必须通读此计划全文并理解后才可开始康复训练。

二.训练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有:心脑血管意外、周围组织损伤、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异位骨化、功能改善不满意等。

三.训练中出现疼痛为正常现象,若训练结束后半小时疼痛缓解,则不会造成损伤。

四.关节的肿胀、发热为正常现象,可以通过冰敷缓解。

若肿胀、发热持续严重且关节角度长期无进展,则应减少活动及训练量,及时复诊。

正文:一.肌肉力量(以下训练1、2、3术后麻醉消退后立即开始。

持续训练8周)1.踝泵练习:用最大理想上钩脚尖5秒后再向下才五秒,每天总量500-1000次。

很重要,预防血栓!2.股四头肌收缩:术后立即开始。

用收缩大腿前侧肌肉5秒后放松2秒,每天总量500次。

3.腘绳肌收缩:膝关节完全伸直后用力下压脚下所垫枕头,持续五秒,放松2秒。

每天总量500次。

4.直抬腿:膝关节伸直抬离床面15度,持续到力竭。

6周内每天几次即可,6周后逐渐强化。

5.静蹲:扎马步,术后10周开始,在无痛的角度练习,注意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每次持续1-2分钟。

二.关节角度1.膝关节角度的计算:大腿的延长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

2.屈膝练习:每天上午进行一次屈膝练习。

具体进度参照附表。

A.屈膝的流程为:解除支具→屈膝至目标角度→维持10分钟→佩戴支具→冰敷20分钟。

B.屈膝的方法有:90度内,坐位垂腿;90-105度,坐位顶墙;100度以上,坐位抱腿、仰卧垂腿。

床边垂腿坐位“顶墙”仰卧垂腿坐位抱膝俯卧牵拉屈膝保护下跪坐:3.伸膝练习: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下午进行2次,持续一个月。

A.伸膝练习的方法为:脚后跟垫枕头,膝关节下空出,肌肉完全放松,持续20分钟。

膝关节后侧的酸胀感是正常现象。

B.部分术前已经伸膝困难的患者应在上述基础上,在膝关节上加2-3公斤重物。

坐位(或仰卧位)伸膝:俯卧重物悬吊伸膝:坐位俯身腘绳肌牵拉伸膝:三.行走1.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负重行走(即患肢可以踩地)以满足间的日常生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一、第一阶段康复训练(0-2周)术后2周内以减轻术后疼痛、控制术后肿胀与渗出为主。

佩戴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0-30°。

如果韧带固定牢靠,允许术后部分负重(患肢不多于50%部分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但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每次训练结束后,应进行冰敷20-30分钟,以减少膝关节渗出、肿胀及疼痛。

本阶段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项目:(1)踝泵练习:踝泵练习,尽可能多做,有利于促进循环、消肿消胀、防止深静脉血栓。

具体步骤:平卧在床上,大腿放松,然后缓慢的尽最大角度地做踝关节跖屈动作,也就是向上勾起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维持5s左右,之后再向下做踝关节背伸动作,让脚尖向下,保持5s左右,循环反复地屈伸踝关节。

每组进行5分钟,每天进行3组。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尽可能用最大的力量紧绷大腿肌肉5s再放松。

每组进行5分钟,每天进行3组。

(3)直腿抬高练习: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踝关节背伸状态下,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

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4)侧抬腿练习:侧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

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5)后抬腿练习:俯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

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二、第二阶段康复训练(2-6周)维持佩戴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步递增(每周依次增加20°-10°-20°-10°),直到术后6周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0-90°。

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负重,术后6周基本可恢复正常行走。

当步行无痛时,可以去掉拐杖。

此阶段康复训练项目同第一阶段,继续进行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练习、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练习以及后抬腿练习。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完整篇)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完整篇)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完整篇)患者问:我做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但是医生没给详细的康复计划,现在就是通过网上的康复计划自己练习。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问题怎么解决?不知道康复训练该把握哪些原则?训练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该格外注意?在不同的医院做的手术可否借鉴别的医院的康复计划?一、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计划前交叉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十字。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损伤、撕裂、断裂会引起膝关节松弛,长期可致肌肉萎缩、半月板损伤甚至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交叉韧带断裂超过6周即属于陈旧性损伤,韧带通常已在关节液里溶解吸收了,所以ACL损伤之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才能恢复其功能。

而除了手术成功与否之外,术后康复训练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

1. 术后康复训练流程1术后1-2周术后1周内处于炎症反应期,应以减轻关节疼痛、消除下肢肿胀、避免关节积液、减少肌肉萎缩为主要目标。

术后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

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24小时后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术后1-2天可每2小时加压冷敷一次,每次15 min可得到缓解。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完成后均应即刻进行加压冷敷。

注意严禁抬小腿动作,以防止影响重建韧带的稳定性。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500次/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500次/日。

拆线后可开始推髌骨,向上、下、内、外四个方向各推动1次,1次达到髌骨的活动范围并维持10秒钟,每日1次,连续推3天即可,推完后即刻冷敷10分钟。

前后叉重建恢复指导训练

前后叉重建恢复指导训练

前后叉重建恢复指导训练
在进行前后叉重建手术之后,恢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恢复指导训练计划,帮助您逐步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一、早期恢复阶段(术后1-2周)
1. 关节活动度练习:在疼痛可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如伸展、弯曲等。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防止关节僵硬。

2. 肌肉等长收缩: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防止肌肉萎缩。

3. 冰敷:每次训练后进行冰敷,有助于减轻术后肿胀和疼痛。

二、中期恢复阶段(术后2-4周)
1. 关节活动度练习: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并逐渐增加主动活动。

2. 肌肉力量训练:进行渐进式的肌肉力量训练,如直腿抬高、静蹲等。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3. 平衡和协调性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4. 物理治疗:根据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电刺激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三、晚期恢复阶段(术后4-8周)
1. 关节活动度练习: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力求恢复正常功能。

2. 肌肉力量训练: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大腿和小腿肌肉,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3. 跑步训练: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渐恢复跑步训练。

开始时可以尝试室内跑步机,逐渐过渡到户外跑步。

4.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恢复后,可以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以提高运动表现。

四、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重建的韧带,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2.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恢复训练,如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就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术后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康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术后第一周,患者需要进行休息和冰敷治疗。

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避免承重活动,保持膝关节的稳定。

冰敷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维持关节的柔韧度。

术后第二周至第六周,患者需要进行逐渐增加的康复训练。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站立和行走。

物理治疗师会制定针对个体情况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理疗,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稳定。

术后第七周至第十二周,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康复训练。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跑步和跳跃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功能训练,如下蹲和蹲起训练,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功能。

术后第十二周后,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高强度的康复训练。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激烈的运动训练,如慢跑、篮球和足球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再次受伤。

除了以上的康复训练,患者还需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避免承重活动,避免突然转身和扭伤膝关节。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定期复诊,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第一阶段:术后0~2周,控制关节内积血与组织水肿,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保持和恢复关节活动度。

1.支具:术后即佩戴膝关节保护性支具或者ACL专用支具。

与健侧未受累肢体一样完全伸直/屈曲0-30°,训练时取下支具或调整至所需要的控制角度。

支具保护下直腿抬高训练。

2.膝部加压包扎1~2d防止肿胀,抬高患肢以减少静脉压力,控制肿胀。

踝泵运动、髌骨活动、滑墙或者滑板运动通过重力对抗避免胫骨前移前提下进行膝关节屈曲训练,活动范围0°~60°等。

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股四头肌与胭绳肌联合收缩直腿抬高,以维持胫骨相对稳定,避免对新移植韧带的牵拉和剪切力。

3.关节活动度(ROM)训练:术后将术膝保持与正常膝一致的伸直,完成过伸5°。

术后第2天即开始ROM训练,0°~30°~60°屈曲,2周屈曲达到90°。

开始闭链运动,足跟滑动训练,卧位膝部伸展/屈曲在0°/100°范围内。

4.负重训练:术后第2天扶拐下地步行,0负重行走,支具屈仲锁定0°。

1 周内达到患足负重25%~50%体重,第1周或第2周达到完全负重。

患膝在支具15°位保护下,完全负重步行。

本体感觉训练。

第二阶段:术后3~4周,控制水肿,维持伸展到0位。

增加到完全关节活动范围、步态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肌肉力量及耐力训练,可以参与专项运动训练。

1.支具:4周时睡觉时去除支具。

行走时用支具保护患膝,支具控制在伸屈0°~60°。

2.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完全伸展与屈曲被动活动0~110°。

3.肌力训练:直腿抬高,腘䋲肌抗阻收缩练习,提踵练习,并腿,前足掌着地负重,后跟离地,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4.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固定自行车架,主动锻炼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䋲肌肌力,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动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动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动作
1. 踏步练习:
在椅子旁边放置一块坚固的垫子或步台,以膝盖稍微弯曲的姿势踩踏上去,然后再慢慢下来。

反复进行10-15次,并逐渐增
加重复次数和难度。

2. 踢腿练习:
站直后保持平衡,将一条腿向前踢出,然后缓慢地将其放下。

再转至另一条腿,重复上述动作。

进行10-15次,逐渐加强力
量和平衡性。

3. 坐姿直腿抬高:
坐在地板上,双腿伸直,尽量抬高一条腿并保持数秒钟,然后慢慢放下。

重复相同动作至少10次,逐渐增加抬腿高度和次数。

4. 侧平衡练习:
站立时双手放在腰间,将整个身体重心向一侧倾斜,保持数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平衡姿势。

再转至另一侧,重复上述动作。

每侧进行10-15次,逐渐增加保持时间和稳定性。

5. 半蹲练习:
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慢慢下蹲至半蹲姿势,保持数秒钟后再慢慢站起。

进行10-15次,逐渐增加下蹲深度和次数。

6. 动态平衡球练习:
站在一个平衡球上,尽量保持平衡并改变身体姿势,如前后倾
斜或侧身倾斜。

进行10-15次,逐渐增加动作难度和稳定性。

7. 骑自行车:
从初级阶段开始,逐渐增加骑行时间和强度。

在骑行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以避免对膝关节造成过度压力。

请记住,在进行任何康复训练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第一阶段:术后1-7天
炎症水肿期
第二阶段:术后2-3周
最大化保护阶段
1~2天
3~7天
第2周
第3周
支具锁定在0°伸直位;配戴支具4--6周,行走时拄双拐;不负重。
1.良肢位摆放
2.踝泵:20个*1-2组 qid
3. 关节ROM训练:5个*1-2组qid
被动膝伸直到0°
腘绳肌的牵拉训练
2. 肌肉强度训练:依据个人的特定活动需要量增加运动量、速度、时间
(1)等速运动:根据特定的功能需要加强训练量全范围,180-450º/秒,3x20
(2)等张收缩:逐渐增加阻力以符合个人的特定需要
高要求的活动需要最大运动量的等速训练,5x30次
3. 个体训练:确认每个患者活动的最高需求。可以开始特定的训练来逐渐达到最高需求。
第4周
第5-6周
此阶段患者脱拐行走
支具锁定在0°伸直位;配戴支具4--6周,行走时拄双拐;不负重。
1. 髌骨松动
2. 膝关节ROM训练:
被动膝关节ROM:0°--105°
主动ROM:0°--90°
(1)俯卧位屈膝
(2)站立位屈膝
肌力训练:
(1)直腿抬高(逐渐增加)
(2)髋内收、外展、后伸抗阻训练
(3)微蹲训练(0-30°),持续30秒,重复20次,3组
(7)Biodex等速训练(开始在被动模式下做向心和离心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终末30度角的肌力训练;10周后可开始等速训练,45-100度向心等速60、150、180度/秒,离心等速30、60度/秒)
6. 本体感觉训练(稳定性训练):
(1)重心转移训练
(2)上、下台阶训练

前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

前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

前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断裂后将导致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

前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需要分阶段进行,●以下为各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和内容:♦第一阶段:术后1-7天(术后水肿期)训练目标:减轻关节疼痛,消除下肢肿胀,减少肌肉萎缩。

训练内容:1.膝关节支具锁定在0度伸直位,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踝泵)。

2.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

3.上下左右活动髌骨。

4.膝关节伸直时直腿抬高训练。

5.扶双拐患侧不负重下地行走。

♦第二阶段:术后2-3周(最大化保护期)训练目标:加强膝关节活动度,加强腿部肌肉力量为主。

训练内容:1.0-20°终末端伸膝主动训练。

2.髋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

3.0-90°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4.双拐支具保护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

♦第三阶段:术后4-6周(控制行走阶段)训练目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接近正常,患侧负重50%~100%,加强力量和本体感觉。

训练内容:1.靠墙屈膝训练。

2.功率自行车训练。

3.在支具伸直位保护下,撑双拐完全负重行走。

♦第四阶段:术后7-12周(中期保护阶段)训练目标:加强力量和本体感觉。

训练内容:1.小负荷股四头肌耐力训练。

2.上下台阶训练。

♦第五阶段:13-24周(主动活动阶段)训练目标:恢复正常生活及运动能力。

以上为前叉韧带损伤的康复训练过程,具体时间和内容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请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期间,需要避免以下运动:1.膝关节旋转:如踢足球、打篮球时的突然转身、扭动膝盖等,这些动作会使膝关节旋转,容易造成前交叉韧带压力增大,加重病情。

2.膝关节过伸运动:如压腿锻炼,虽然屈伸膝关节可以锻炼到腿部的肌肉组织,但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时,过伸容易牵拉受伤的韧带,使韧带局部压力增大,从而加重病情。

3.深蹲:虽然深蹲可以锻炼肌肉力量,但在前交叉韧带受伤的情况下,容易使关节不稳,磨损加重,造成关节炎性病变,使得关节保护前交叉韧带的能力减弱。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第1篇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一、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

当前交叉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时,往往需要进行重建手术。

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至关重要,合理的康复方案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本方案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患者,旨在提供一份合法合规的康复指导。

二、康复目标1. 减轻术后疼痛和肿胀;2. 恢复膝关节活动度;3. 增强膝关节稳定性;4.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三、康复阶段及措施1. 术后第一阶段(0-2周)目标:减轻疼痛和肿胀,预防并发症。

措施:(1)术后24小时内,采用冰敷和抬高患肢等方法减轻肿胀;(2)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3)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增强肌肉力量;(4)保持膝关节伸直位,避免屈曲,以免影响重建韧带的愈合。

2. 术后第二阶段(2-4周)目标:逐步恢复膝关节活动度。

措施:(1)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每日进行关节松动训练;(2)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等张收缩训练;(3)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4)继续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3. 术后第三阶段(4-8周)目标: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措施:(1)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争取达到正常活动范围;(2)进行闭链训练,如脚踏车、蹲起等,提高膝关节稳定性;(3)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4)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等,提高本体感觉;(5)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上下楼梯、行走等。

4. 术后第四阶段(8周以后)目标:全面提高运动能力,预防复发。

措施:(1)继续进行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逐步增加训练强度;(2)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跑步、变向等,提高运动能力;(3)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逐步恢复运动水平;(4)定期复查,评估膝关节功能,调整康复方案;(5)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膝关节,预防复发。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改善运动协调性:进 行协调性训练,提高 运动表现
增强肌肉力量:进行 肌肉力量训练,提高 关节稳定性
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 练,提高生活质量
2
物理治疗
关节活动度训
1 练:恢复关节 活动范围,防 止关节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
2 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关节稳定 性
平衡训练:
3 提高平衡能 力,降低跌 倒风险
程顺利进行
避免过度担忧和焦 虑,以免影响康复
效果
学会自我调节,如 通过冥想、深呼吸
等方式缓解压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充足的睡眠
和健康的饮食

减轻焦虑和恐惧: 通过深呼吸、冥想 等方式减轻焦虑和 恐惧

寻求支持:与家人、 朋友、医生保持沟 通,寻求支持和鼓 励

培养兴趣爱好:通 过培养兴趣爱好, 转移注意力,减轻 康复过程中的压力
3
遵循医嘱
术后早期:遵循医生建议, 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A
术后后期:按照医生建议, 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C
B
术后中期:根据医生建议, 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功能性训练:
4 恢复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提 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
01
关节活动度 训练:恢复 关节活动范 围,预防关 节僵硬
02
肌肉力量训 练:增强肌 肉力量,提 高关节稳定 性
03
平衡训练: 提高平衡 能力,预 防跌倒
04
功能性训练: 恢复日常生 活和运动功 能,提高生 活质量
心理康复

保持积极心态:保 持乐观,相信自己 能够康复
D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 期到医院复查,了解康复情况
避免过度训练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一初期(0—4周)手术当天为0天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1、手术当天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尝试进行骨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2、术后1—3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踝泵练习:主动踝关节背伸(往头勾脚)5秒、趾屈5秒----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500—1000次。

下地后可进行抗重力下踝泵练习.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

绷劲5秒/次,放松2秒/次。

(大于500次/日)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 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正确体位:摆放患侧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置于屈膝位置。

尝试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距离床15厘米处,保持至力竭。

5—10 次/组,2—3组/日,练习时,手术切口的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在开始抬腿之前,应将大腿前方和后方的肌肉绷紧,使整个腿部在肌肉保护下形成一个整体,膝关节要完全伸直,然后将腿抬起,这样可以防止在直腿时韧带松弛。

开始侧抬腿练习: 10次组,2—3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5厘米为1次,10 次/组,1—2组/日,组间休息30秒。

伸膝练习:时间尽可能多,每天练习15分钟以上。

方法:患侧足跟下垫枕头,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方应空出。

,膝关节下应空出。

必要时于膝关节以上处加沙袋或外力。

术后4天—4周被动屈曲打90度,此时患肢仍然不能完全负重,行走时扶拐,患肢负重三分之一。

在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同时还应进行如下练习:1、髌骨松动术大腿放松、摸及膝前的髌骨手法: 手掌推住髌骨的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每方向20次,2—3次/日。

可在屈曲练习前进行。

2、上午屈膝练习(5种情况)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度)方法:坐或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

前叉韧带手术后康复训练

前叉韧带手术后康复训练
2、逐渐增加负重训练(开始10-15公斤)
3、进行简单的运动模拟(慢跑)
第四阶段:术后3-6个月
恢复肌肉力量,增加运动能力
1、进行有氧运动(椭圆机、游泳)
2、负重深蹲、硬拉训练
3、单腿站立平衡训练
1、进行低强度的跳跃练习
2、加强股四头肌与腿后肌的力量训练
3、提高跳跃与跑步的稳定性
第五阶段:术后6-12个月
恢复运动能力,逐渐回归高强度运动
1、动态拉伸与爆发力训练
2、逐步进行篮球、足球等运动的模拟训练
1、恢复高强度训练(快速跑步、改变方向练习)
2、检查膝关节的稳定性,逐股四头肌与腿后肌拉伸
3、脚跟提起和踮脚训练
1、使用腿部肌肉激活练习
2、开始轻度的体重转移练习
3、初步进行步态训练
第三阶段:术后6-12周
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运动能力
1、深蹲和弓步训练(无负重)
2、平衡板练习
3、膝关节伸展与屈曲强化
1、增加步态训练,模仿正常行走模式
前叉韧带手术后康复训练
阶段
目标
康复训练内容
备注
第一阶段:术后0-2周
减少肿胀,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控制疼痛
1、冰敷,抬高患肢
2、膝关节被动活动(0-90°)
3、简单的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1、使用拐杖行走,避免负重
2、进行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
3、进行脚踝泵动,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阶段:术后2-6周
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站立和平衡

ACL(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ACL(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ACL(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acl术后康复计划前交叉韧带重建不仅要保护重建的韧带,还要防止因长期制动引起的各种废用综合征。

康复的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和保持关节稳定性。

具体措施:第一周:1.早期控制水肿,抬高患肢。

2、被动伸膝:术后第1天,跟腱下可垫毛巾卷,维持伸膝位,每时间:30秒(时间逐日延长),30次,3次/天;通过将小腿以俯卧姿势悬挂在床边,以促进或保持膝盖的全范围伸展,可以减轻疼痛。

3.活动髌骨:防止髌上囊粘连,促进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第一天,为了减少单独的股四头肌收缩缩导致胫骨前移,从而移植物受到过多的应力,一定要注意与n绳肌联合收缩,每次收缩时间应长,放松时间较短,收缩5秒,放松2秒,开始每次20-30下,3次/日,练习次数要逐渐增加,坚持到术后3-4周。

5.踝关节泵训练:踝关节背屈持续10秒,然后放松,20-30次/次,2-3次/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6.被动屈膝运动:从术后3天开始,屈膝时脚后跟不得离开床面,从屈膝30度开始,锻炼至一周,使用cpm,根据患者耐受,每天增加10-15度。

7.N绳索肌力训练:平躺,将软枕头放在膝关节下方,用力向下压,20-30下/次,2-3次/日。

8.步态训练:患者的双脚稳固地站在平坦的地面上,并由健康的四肢支撑一定程度的屈膝向前跨步,然后返回原来的位置放松,重复10-15次,3次/日。

9.双拐负重训练25%,负重时间和次数逐渐增加。

10.直腿举重训练:伸展膝盖后保持膝盖伸直,将脚后跟抬离床10-15cm处,保持15-20秒,20-30次/组,3组/日。

第二周:1.早期控制水肿,抬高患肢,每天两次气动治疗。

2、被动伸膝:跟腱下可垫毛巾卷,维持伸膝位,每次30秒(时(逐日延长),30次,3次/天;通过将小腿以俯卧姿势悬挂在床边,以促进或保持膝盖的全范围伸展,可以减轻疼痛。

3、活动髌骨:防止髌上囊的粘连,利于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受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而接受前交叉韧带术
后的康复过程对于恢复功能和预防再次受伤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
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健康。

首先,在手术后的第一周,患者需要休息并保持膝盖的稳定。

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踝关节的活动和肌肉收缩,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

此时,患者需要使用拐杖或助
行器来减少膝盖的重压,避免过度活动。

接下来的2-6周,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包括热
敷和冷敷交替使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逐渐增加膝盖的活动范围,进行一些轻微的抗阻训练,以恢复肌肉的力量。

同时,进行一些平
衡和稳定训练,以提高膝盖周围肌肉的协调性。

在术后的6-12周,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开始进行一些低
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或游泳。

同时,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单腿深蹲和平衡训练,以恢复膝盖的功能。

此时,患者需要避免
剧烈运动和高冲击运动,以免对膝盖造成额外的损伤。

在术后的12周以后,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开始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同时,进行一些运动技能训练,如变向和加速训练,以提高膝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前,建议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确保膝盖完全恢复健康。

总之,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膝盖的功能和预防再次受伤。

希望患者能够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顺利恢复健康,重返运动领域。

前交叉侧副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计划

前交叉侧副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计划

前交叉侧副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计划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commonly performed to restore stability and function to the knee joint after ACL injury. Following surgery, 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is crucial for successful recovery and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outline a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that focuses on progressive strengthening,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without using the mentioned transitional expressions.在前交叉侧韧带(ACL)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对于成功恢复和回归正常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一个康复方案,重点是渐进性强化、运动范围训练、本体感训练以及功能性活动。

1.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are initiated early in therehabilitation process to restore flexibility and prevent joint stiffness. These exercises include passive and active assisted knee extension and flexion, as well as gentleankle pump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range of motion will help in maintaining proper joint mechanics.1. 运动范围训练:在康复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运动范围训练有助于恢复柔韧性并预防关节僵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计划(何耀华博士)谨告患者,交叉韧带重建后,并不意味着膝关节功能就能恢复,只标志着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开始,没有严格的康复训练,韧带重建的效果就难以体现,请严格按照本计划进行训练,不要任意减少训练,以免影响功能恢复,但是也不要超过训练进程,以免造成韧带松弛。

请务必于每个康复阶段结束后复查。

术后第4周康复训练计划
全范围被动活动
3 •活动度训练(每日增加屈膝活动度15 ° ,达到30 2
屈膝》120°)
4 •本体感受器训练固定自行车1
5 2
术后第5〜8周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第9〜12周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第13周〜6个月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第7〜12个月康复训练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