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浅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浅谈

来源:陕西汉中民政时间:2015-02-05 22: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宁强县农村大批劳动力成为了城市打工者,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多之势。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诸如留守老人生活与健康、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治安、传统农耕文化传承等众多社会问题,如何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形成政策合力和社会合力,逐步化解这一社会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

宁强县总人口34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5.78万,其中农村49585人;农村60周岁以上的留守老人29185人,占老龄人口数50%,留守老人主要有四种类型: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给老人照顾;老夫妇都健在,身体健康,但子女赡养费较少,主要靠自给;老人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老伴去世,孤老独居。

通过对汉源街道办事处(原汉源镇)选取30户,50位留守老人为样本,其中男性28人,女性22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水平的占91%,其中80%的老人是文盲和半文盲。年龄:60—69岁28人,占56%;70—79岁19人,占38%;80岁以上3人占6%。在所调查的50位留守老人中,60%的留守老人反映自己身体不好,都有些这样那样的慢性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病倒。80%的留守老人吃的粮油和蔬菜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自给自养。在日常花销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留守老人中,70%的老人全年获得的支持未超过800元。另外还有10%的留守老人难以从外出务工子女手中获得任何经济援助,多来于政府发放的农村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由于年龄段不同,每人每年可领取各类惠民补贴约600—1500元不等。在30户农村留守家庭中,有24户承担着照看孙辈的责任。50位留守老人出于习惯或者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健康体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供养仍需自给自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供给,但自己的劳动收入仍是不可缺少的补充,调查中发现,仅仅依靠子女外出打工的支持根本无法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费用,80%的留守老人都在不同程度从事农副业生产进行自养,不少老人仍然坚持耕种土地。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们再下地劳作时,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就会成为必然。有的甚至捉襟见肘,生活相当困难。

2、生活照料靠自己或配偶间扶持。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内部,以老人自己及其配偶彼此照料为主。其他亲属亲缘关系群众只能提供辅助型照料。邻居及同族群体是边缘型照料供给群体。村组集体和社会组织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位。在所调查的50位留守老人中绝大多数老人在生病时,只能依靠自我或配偶照料,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子女看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事务打理、邻里间人情礼仪负担基本都是靠老人自己。子女外出务工,孩子留给父母代为监护抚养,在农村历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加重了老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

3、精神慰藉普遍孤独无助。留守老人与子女两地分离,常年面对孤独,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大多数一般都是腊月底回来,正月初出去,只能在家住上十天半月,一年四季都是老人和孙辈们在家生活。调查发现,留守老人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与远在异地打工的子女打打电话。据调查,60%的老人半个月以上才和子女通一次电话,通话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10%的老人平时与子女基本不通电话。留守老人们晚上大都休息的非常早,一般晚上8点多就上床休息了,大多数都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特别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农户居住相当分散,绝大部分为单家独户,老人一旦遇到各种意外时,更是孤独无援、束手无策,甚至只有靠炊烟存在来确定老年人是否还健在。近来年,老年人的自杀率逐年增高。

二、关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为做好留守老人帮扶服务工作提供保障

(1)组建一批服务队伍。全县16个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老龄工作站,全县269个村设立村老龄工作服务站,依托县志愿者服务网站,成立镇、村志愿者服务队。分片区、分自然角落,组织身体状况较好的留守老人组织老年人互助组,开展以老助老的互助活动。

(2)建立一套服务制度。各村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经济、

生产生活、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以空巢、高龄、特困、失能等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信息档案,并根据年龄、组别、家庭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分门别类,及时滚动更新、实现动态化管理。挂勾联系制度,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挂勾联系2名以上的互助成员,互助小组成员每人挂勾联系2—3名留守老人,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电沟通,每周一次上门走访所挂勾老人,开展谈心交心、心理疏导等活动,并制作发放挂勾联系卡,方便留守老人回访。

(3)搭建一个服务站点。各村要整合资源,依托村文化室、老年活动室、农家

书屋及自然角落交通便利、住所集中的老年人家庭等场所,成立留守老人服务站,丰富老人的文化活动。同时也为留守老人提供功能丰富的交流活动平台。通过老年性组织,为留守老人搭建“新巢”,把农村留守老人从孤独、寂寞、单调的心理死角中拯救出来,让他们重新找到心理归属感,恢复对生活的希望、信心和勇气。

(4)开展一批常态化活动。根据农村留守老人不同需求、不同困难等情况,发

动老年互助组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关爱互助活动,促进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生活互助活动,在农忙生产季节,互助组成员在运送化肥、收种庄稼等农业生产中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生活互助活动,互助组成员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换洗衣物、陪同就医、打扫卫生、喂养牲畜等,定期为留守老人

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等,解决留守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组织留守老人开展棋牌类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三、多方努力,共同关爱留守老人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留守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

在农村,由政府投入,兴建农村互助幸福院,目前已建好农村互助幸福院28个,解决好部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力争在五年之内,由政府投入,在全县269个村都建立农村互助幸福院,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等问题。但由于农村幸福院的管理人员补贴没有得到解决,农村幸福院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得到利用。另外,有特殊困难的留守老人可以申请入住敬老院,与五保老人一样由财政供养。同时,政府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民政部门对70—79周岁的高龄老人每月发放50元的高龄补贴;80—89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的高龄补贴;90—99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200元的高龄补贴;百岁老人每月发放300元的高龄补贴。目前30%的留守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即便是老年人拿到各类补贴的最高标准,每月好不足240元,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适当提高农村养老金的标准。

(二)发挥民间力量,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通过给予财政补助,加强业务指导和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鼓励发展民间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外出务工后,可将老人送到托老所,由托老所对老人全方面照料,可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目前已有一家民营托老所建成。

(三)以假日节庆为重点,保持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乐

各级政府、村委会要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利用文化下乡、重节阳等契机,多组织文艺演出、电影等传统文化节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与失落感,送去政府和组织的温暖,别外,要鼓励、倡议外出子女多抽些时间回家看看,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尽可能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

(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能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病有所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