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的教学设计 板书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意义。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章节安排:(1)第一章: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第二章:分析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特点。
(3)第三章:探讨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现实意义。
(4)第四章: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学习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科幻元素。
(2)难点:分析小说中的现实意义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提高文学素养。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课堂讲解与互动: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海底两万里》原著及配套教学指导书。
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网络资源:搜集与《海底两万里》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三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预言家、剧作家以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
在与出版商埃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格林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等。
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
凡尔纳作为一位非科幻意义上的作家开始为一些学者所重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精彩书评:《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这本名著是凡尔纳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见所闻!《海底两万里》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洋生物,谴责滥捕滥杀的观念。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探讨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和转折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如对科学、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5. 科学幻想分析: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如潜水艇、海底世界等,引导学生评价科幻元素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感悟。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比较阅读,如《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版本,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科幻作品的视听魅力。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4. 通过阅读与讨论,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了解小说创作的背景,认识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人公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故事情节梳理:通过图表、时间线等方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结构。
4.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科幻、探险、道德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5. 科学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发展,展开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小说的核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人物、情节的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利用写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及作者,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
2. 第3-4课时:探讨小说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发展。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分析科学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步。
2.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论述合理性等方面。
4.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评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激发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引导学生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理解《海底两万里》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分析《海底两万里》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探究《海底两万里》的主题和科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海底两万里》的主题和科学思想。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通过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讨论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介绍科幻小说的特点和《海底两万里》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相关资料。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海底两万里》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分析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讨论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总结: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五、教学评价阅读理解:评价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理解程度,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探究科幻小说特点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和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2分析《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结合的特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美丽3.激发学生敢于幻想的热情及阅读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
开学初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板书)——,《海底两万里》。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1.这本书你首先要了解哪些内容?本书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主要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本书。
二.走近名著。
1.简介作者。
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法国科学家。
儒勒凡尔纳。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2.课件出示:儒勒凡尔纳的简介。
指名读。
儒勒凡尔纳(1825到190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父亲是一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
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一生共完成104部作品,他的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球旅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气球上的五星期》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还有系列丛书《奇异的旅行》包括(课件出示书名三部曲)3 感知全书,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吗?这部小说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尼摩船长在大西洋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在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洋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共3课时)【课标要求】1.课程目标与内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够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实施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
【学情分析】《海底两万里》为长篇科幻小说,七年级学生已学过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已能初步感知这一文本类型的科学性、幻想性、人文性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特点,也能通过阅读掌握科幻元素与简单的故事情节。
但本书有47章,39万字之多,学生对整本科幻小说的阅读可能存在障碍,如人物形象更加复杂、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扑朔、主题思想深层的人文性等,还有就是对《海底两万里》涉及的大量生物学概念及鱼类分布较为陌生。
学生经过上期的默读、跳读、精读、本期的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训练,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学生还不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速读要求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学生目前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寒假里布置了阅读任务,并且要求画出海底旅行路线图,多数同学读过也做了,但印象不深、路线图也不清晰。
《海底两万里》成书于一百五十多年前,作为科幻小说,书中的诸多构想都已成为现实,同学们对书中“神奇的想象力”感悟不深,觉得没有新奇感,刚开始阅读时有兴趣,随着文本的深入,兴趣渐失。
【单元目标】1.通过前期阅读、查阅资料、交流分享,了解《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的价值:丰富的知识、神奇的想象、科学的预见、深刻的人文内涵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思维、审美素养。
《海底两万里教案》
《海底两万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主要剧情和背景知识;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4. 提高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海底两万里》中重要的故事情节和对话;2. 学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讨论图书内容;3. 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2. 《海底两万里》的原版小说或简化版故事书;3. 课件及相关图片素材;4. 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将展示一张《海底两万里》的海报,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学生:(回答)教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没错!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秘的海底世界吧!2. 故事梗概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简化版故事书的插图,给学生放映一段关于《海底两万里》的动画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请大家观看这个视频片段,了解一下《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梗概。
3. 重点篇章解读(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故事中的一个重点篇章,并准备一个简短的读后感分享。
同时,教师解读部分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故事中的一个篇章,并记录下一些你们觉得重要或者有趣的点。
同时,我也会在这里给大家解读一些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4. 组内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分享各自的读后感,并由每个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教师适时地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师: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告诉我们你们小组阅读的篇章中有哪些重点内容和你们的读后感。
5. 语言技巧训练(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语言技巧训练题,如课文填空、造句、情景问答等,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
一、教学内容1. 选取章节:选择《海底两万里》中的重要章节进行教学,如章节一至五。
2. 教学材料:教师准备《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会使用阅读策略,快速浏览和提取关键信息;b) 熟悉《海底两万里》的情节和主要人物;c) 掌握一些与海洋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2. 能力目标:a)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速度;b)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c)增加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a)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a)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海底两万里》的故事背景。
b) 词汇导入:给学生展示与海洋相关的词汇并讲解。
2. 阅读活动:a) 第一遍阅读:学生快速浏览整本书,抓住主要章节的大致情节,了解故事基本内容。
b) 第二遍阅读:学生根据教师指示,精读选定章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c) 第三遍阅读:学生再次阅读选定章节,并进行详细的理解和分析。
3. 讨论和分享:a)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小组成员分享所读章节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b) 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并整理出每个章节的关键内容。
4. 情感体验:a)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进行表演或口头演绎。
b) 感受海洋:组织学生参观或观看相关海洋环境的展览或纪录片,激发对海洋的情感和保护意识。
5. 总结和评价:a) 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他们从《海底两万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b) 评价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表达他们对这本书的评价和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快速浏览、精读和理解分析的能力。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故事背景,主人公阿龙纳斯及其遭遇。
2. 学习重点:理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形象。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具体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言行举止。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第一章至第四章,了解故事情节,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 讲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幻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区别。
4. 分析主人公阿龙纳斯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他的性格特点和遭遇。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章节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本章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简要概括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2. 分析主人公阿龙纳斯在本章节中的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3. 预习下一章节,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至第八章:描述“鹦鹉螺号”潜艇的冒险旅程,尼摩船长的英勇与智慧。
2. 学习重点:分析潜艇生活,理解尼摩船长的角色定位,欣赏科幻想象。
七、教学方法:1. 图像展示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潜艇内部构造,增强学生对场景的想象力。
2. 情景模拟法:分组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尼摩船长与其他角色进行比较,深入理解其性格特点。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自读第五章至第八章,注意尼摩船长的行为举止和对话。
《海底两万里》优秀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优秀教学设计《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1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三、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人物身份阿龙纳斯船长康塞尔鱼叉手之王尼德·兰教授的仆人尼摩教授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完整版)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接触经典感受典型人物形象——《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而新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因此本篇教学设计侧重于让学生感受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感受在日常习作中如何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
【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作者凡尔纳。
2.通过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了解故事梗概,感受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形象,并能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1.能了解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并能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2.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能在文中找到具体地描写阐述自己为何对某个人物产生某种看法,做到有理有据,深刻感受作品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阅读学案、为学生分组 2.学生准备:完成阅读学案、认真研读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上出示“读书”二字)说到“读书”你会想到哪些名言?导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不胜枚举,一个爱读书的人,自是一个高雅的人,一个有生活品味的人。
希望同学们能成为终身爱阅读,终身爱学习的人,能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科幻小说,它的名字就叫做——《海底两万里》二、初识《海底两万里》1.介绍科幻小说及其特点。
(多媒体显示)2.请生介绍作者凡尔纳。
教师给予一定补充。
3.请生说一说《海底两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分组竞赛,激发兴趣按照课前准备,全班分为四组,进行阅读知识题竞赛。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况1.课标体现2022版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的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这是课标首次把“整本书阅读”郑重地写进了课程标准,让我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课标案例式解读》一书中提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目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内容选择权和阅读时间支配权,让学生有成块的时间静静地读书,改变“教师台上一味的讲,学生台6下只能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为此,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突显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阅读当做“任务”,而是要变成“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将教材单元提示中提到的单篇应掌握的阅读策略,如精读、跳读、略读、浏览等进行综合运用,还需要教师开发出更多整本书阅读特有的阅读策略,制定阅读计划、有层次的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以构建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素养。
2.教材联系(1)作者及作品价值《海底两万里》是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推荐名著书目,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他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秘密策划了一次远洋航行计划,却被父亲发现。
现实的航海梦破灭后,他又以文学写作的方式放飞海航之梦,可以说他的一生都驰骋与幻想之中。
他一生创作宏福,著有《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80天环游地球》等众多作品,其中仅长篇小说近70部。
他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许多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经变成了现实,比如在他小说中提到的计算机、传真机和以汽油为动力的自行车,电报、直升机等。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是他作品中文学性和科学性表现最好的一篇作品。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情节,提高阅读兴趣。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小说带来的奇幻之旅。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2. 小说情节梳理3. 人物形象分析4. 科学知识学习5. 想象与联想训练三、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及作者,阅读第一章2. 第二课时: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第三课时:学习小说中的科学知识,讨论科幻元素4. 第四课时:想象与联想训练,学生分享心得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阅读任务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作者及情节梳理2. 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法:学习科学知识,探讨科幻元素4. 实践法:想象与联想训练,让学生体验小说魅力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3.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的表现4. 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1. 导入: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背景及作者儒勒·凡尔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3.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4.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科学知识学习:教师讲解小说中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科幻元素。
6. 想象与联想训练:教师提出想象题目,学生进行联想创作。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并能够将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共同探讨小说中的科学道德问题。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板书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板书》一、引言《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于1870年创作的科幻小说。
小说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引领读者进入了海底世界的神秘之旅。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巨著,《海底两万里》不仅适合作为课外阅读,还可以成为中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本文将围绕《海底两万里》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板书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南。
二、文章主体1. 教学目标本节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将其在板书上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互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造力。
2. 教学准备(1) 板书准备:左侧为主要情节梳理,中间为核心词汇,右侧为学生的思考问题。
(2) 教学材料:《海底两万里》英文原著、相关绘本或电影资源。
(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个人或小组分享。
3. 教学步骤(1) 情节梳理在板书上,将《海底两万里》的主要情节进行梳理。
依次列出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事件。
教师可以根据小说情节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排列和整理。
(2) 核心词汇在板书的中间部分,将与小说相关的核心词汇进行整理。
这些词汇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关键名词或描述词。
(3) 学生提问在板书的右侧,列出一系列学生提问。
这些问题可以是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或者是能够引发学生回答和交流的问题。
如“为什么主人公选择了潜水艇探险?”、“对于主人公来说,海底世界有哪些重要变化?”等等。
(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和互动,对所选择的章节进行细致的解读和整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展示和讨论学生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将所选择的章节进行板书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评价意见。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看看他们在章鱼面前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5、尼摩船长是什么样的人呢?
八、作业布置
1、阅读剩下章节。
2、摘抄精彩句子。
3、归纳科普知识。
板书设计
看头看尾窥全貌
观看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跳读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评说复杂神秘的各类人物
欣赏科学梦幻的精彩旅程
课 题 《海底两万里-引读课》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经调查,有一部分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阅读过这本书,他们上了初中之后开始接触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对科幻类的作品也比较感兴趣。希望通过《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尝试创作科幻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 《海底两万里》 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音生动有趣,即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音,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儒勒.凡尔纳。
2、 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性、幻想性。
能力目标:
1、了解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
2、 感知科普知识、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及原理探究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幻想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幻想性。
二、说一说故事梗概。
三、出示《海底两万里》的社会背景。
四、作者简介。
五、小说三要素。
六、介绍方法、感知小说。
七、选读作品内容:
1、海底世界有什么呢?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提示:用笔圈画出海洋生物的名字。)
2、现在,尼摩船长带领我们来到了南极,想象一下,到了南极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呢?
教学难点 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 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谈谈你们对科幻小说的理解。
出示科幻小说与玄幻小说的区别。
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以科学想象为基础的,有比较严谨的逻辑。
玄幻小说:完全是凭空想象,天马行空,怎么高兴怎么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