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注释译文主题.doc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注释: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10-11 页)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 105 天,清明节前 1-2 天,节日期间不能生活做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这里泛指天子宠幸之臣。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tiÁo)迢:遥远。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弄:摆弄。

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

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形容清澈。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译文如下:
《寒食》译文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十五夜望月》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些古诗的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考虑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6、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3、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8、弄:摆弄 9、杼(zhù):织机的梭子10、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1、零:落。

12、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3、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意思1. 原文及逐句解释。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

这里的“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

“无处不”是双重否定,表示到处都是的意思。

春天嘛,百花盛开,风一吹花瓣就飘落,就像到处在飞舞着花一样,这是一幅很美的暮春景象呢。

-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

“寒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这一天禁火,只能吃冷食。

“御柳”就是皇宫里的柳树。

皇宫里的柳树被东风吹得歪歪斜斜的,多有画面感呀。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皇宫中传赐蜡烛燃火。

“日暮”就是傍晚的时候,本来寒食节是禁火的,但是皇宫里却可以传蜡烛,开始用火了。

- “轻烟散入五侯家”: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五侯”在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普通百姓都要严格遵守寒食节禁火的规定,但是那些权贵们却能得到特殊待遇,在寒食节的傍晚就有火可用了。

2. 赏析。

- 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时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像一幅春日长安城的风俗画。

前面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用“无处不”强调了春天的烂漫。

后面两句呢,就通过“传蜡烛”这件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就好像在说,哼,普通老百姓都不能用火,你们这些权贵却可以,真不公平呢!1. 原文及逐句解释。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牵牛星”:遥远的牵牛星啊。

“迢迢”就是遥远的意思,想象一下,在浩瀚的星空中,牵牛星在很遥远的地方闪烁着。

- “皎皎河汉女”:明亮的织女星。

“皎皎”是明亮的样子,织女星看起来很亮,就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在星空中闪耀。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纤纤擢素手”: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柔美,“擢”是伸出的意思,“素手”就是白皙的手。

你看,诗人把织女的手描写得多么美啊,就像看到织女在星空中伸出她那漂亮的手一样。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五、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源自网络
四、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五、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

诗词一: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面上的霜一样。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注释: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和个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注入大海。

如果想要尽览万里景色,就得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
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追求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
(继续写下去,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古文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
这是一个标题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释》的文档,其中包括诗词的中文译文和相关的注释。

该文档旨在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对其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
涵有所了解。

文档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让读者轻松理解诗词的
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译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词语注释 :1、漉:过滤。

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3、萁:豆茎。

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5、煎:一种烹饪方法。

寓意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五言绝句)【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

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词语注释] 1.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 闲:安静。

3. 时: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包括诗文内容、主题、名句和鉴赏等部分,供您参考:
1.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诗文解释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

寒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里的柳枝。

傍晚时分,汉宫里传出了阵阵蜡烛的火光,轻烟首先飘入了贵族家庭。

②名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鉴赏
这是一首写寒食节风俗的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色。

整首诗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安城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2. 《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诗文解释
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河汉女相对而望。

纤细的擢出白皙的手指,却札札地摆弄着织布机织不出布匹。

终日里泪如雨下不成布匹,银河看起来清浅又浅。

看似相隔只有几许距离,却隔着一水之间无法言语。

②主题
本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之苦。

③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河汉女纤细的手指和泪如雨下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银河和水的描绘,暗示了牛郎织女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更加突出了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古老的爱情传说和相思之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课文知识点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同步练习第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是学习古诗的内容,本课中选择了三首古诗进行讲解。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咏物诗·古甁》、《绝句》和《登鹳雀楼》。

下面我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详细的解读和笔记。

首先是《咏物诗·古甁》。

这首古诗通过对古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陶器的珍视和赞美之情。

古甁象征着古代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工艺的文物。

诗人通过对古甁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陶器的细腻工艺和独特韵味,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这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绝句》。

这首古诗是一首名家绝句,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诗人以极短的四句诗句,表达了对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对光阴流逝和生死轮回的看法。

这首绝句简练而深刻,让我们深深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是《登鹳雀楼》。

这首古诗是一首名家大作,通过对登高所见的景色和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壮丽的风景和广阔的天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深邃而悠远,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浩瀚,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前途。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和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感和审美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古诗,领悟其中的哲理和韵味,从中受益良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笔记字数达到要求2000字】。

第二篇示例: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是古诗课程,本课程涵盖了三首古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之美。

第一首古诗是《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南偶遇李龟年的情景,以抒发自己对友情的珍重之情。

统编本 六下 古诗文翻译之 10 古诗三首

统编本 六下 古诗文翻译之 10  古诗三首
统编版 语文 六下
古诗文翻译 之 0 古诗三首
目录
马诗 10
石灰吟 竹石
属目
五言绝句 借物抒情
七言绝句 托物言志
七言绝句 咏物诗 托物言志 题画诗
《马诗》 《石灰吟》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 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 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状物
—特征—
开采不易 烧炼从容
喻人言志
—情操—
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
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 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长吉属马),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
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 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 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塞》、《登高》和《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模仿。

三首诗都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崇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一、《出塞》《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士兵离家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这首诗也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学习的内容之一。

《出塞》的课文首先讲述了士兵出征的情景,并重点分析了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寓意和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黄河和孤城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了解到修辞手法中顺口溜和增词法的运用。

二、《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游山玩水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首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登高》的课文中列出了重要诗句,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等,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诗句的意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人和比喻的运用。

三、《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描绘了作者骑马游览庐山时眼前所见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望庐山瀑布》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诗句“庐山谷中道士,鹤笔翰如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国的赞美。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物和对仗的运用。

总之,《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增进对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四、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1.《出塞》《出塞》是一首爱国主义诗歌,描写了士兵离家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进行详细解读与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

第一首古诗《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整首诗描绘了大自然在清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鲜花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先,诗中的“春眠不觉晓”一句用“春眠”来比喻冬眠,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沉睡。

“处处闻啼鸟”则表达了春天来临时鸟儿的欢唱,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希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称颂。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诗人在深夜思念远方的家乡为主题。

开头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映照在床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安宁夜晚的喜爱之情。

第三首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同,但接下来杨慎有所创新。

他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加入了“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使全诗更加具体生动。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同于李白的情感和思考。

它展示了杨慎对月亮的敬畏和对远方故乡的思恋之情。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讲解,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欣赏古诗,我们可以体味到古人的智慧和感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古诗的美不仅在于其中的内容,还在于它们的艺术形式。

古诗的格律严谨,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让诗歌更加韵味悠长。

它们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无穷的意境和情感。

阅读古诗时,我们需要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到古诗的美妙。

古诗也是一个时代的镜子。

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注释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注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6)回舟:乘船而回。

(7)误入:不小心进入。

(8)藕花:荷花。

(9)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hēng),怎样才能(10)惊:惊动。

(11)起:飞起来。

(12)一滩:一群。

(13)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原文译文对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石灰吟[ 明] 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

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3、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莲归来,突出了孩子的可爱。

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采字和回字,表现小孩偷采一枝白莲花又匆匆忙忙返回,为的是不想让大人发现他的冒险举动。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藏字表现了小孩既不想让人发现又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天真可爱之态毕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意思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情感。

诗中描绘了夜晚明月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感觉,也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追求高峰,逐梦未来是它的主题。

在独立挺立的鹳雀楼上,眺望着山山水水,王之涣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朝气蓬勃、志向远大的精神。

3.《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北齐诗人曹植所作,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携手合作,而非你死我活。

诗中揭示出人之间互相伤害的可怕后果,警醒人们在相互之间要珍视合作、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 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 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 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 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 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 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 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 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主题: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作者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2、《鸟鸣涧》(春天的古诗)主题:通过描写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幽雅的气息和那清爽的感觉的向往之情。

3、《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

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主题:借送别写心意,寄寓了作者高雅纯洁、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

4、《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5、《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主题:表达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主题:借竹子的坚韧、刚直、不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这是一首爱国诗。

千古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8、《己亥杂诗》主题:古诗反映了作者对清政府压抑、束缚人才的不满,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9、《浣溪沙》宋苏轼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

主题: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注释译文主题
编辑:
指导:
日期: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注释译文主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

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