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又名乌拉尔甘草、甜草、甜根子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状茎入药,药材名甘草。甘草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等症。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甘草苷等。商品甘草按产地不同,可分为东甘草和西甘草。东甘草又名东草,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西甘草又名西草,产于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新疆等地。其中西草根据具体产地又可细分为梁外草、王爷地草、西镇草、上河川草、新疆草等。习惯认为产于内蒙古杭锦旗的梁外草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除乌拉尔甘草外,甘草属的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和光果甘草(G.glabra Linn.)同被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药材甘草原植物收录。但在我国以乌拉尔甘草的分布范围最广,药材品质最优,目前引种栽培的基本上为乌拉尔甘草。因此,本节只对乌拉尔甘草的栽培技术进行叙述。

甘草是一种重要的大宗药材,同时又是食品、香烟及其他轻工业的重要辅料,年需求量巨大。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日趋枯竭,人工栽培生产甘草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甘草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工作,目前,对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及移栽等常规种植技术体系已基本成型,有关甘草遗传多样性和种质选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人工栽培甘草的药材品质偏低是影响当今人工甘草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培育优质稳定的人工甘草是今后甘草栽培的研究的重点。

植株形态特征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 cm,全株被覆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根茎圆柱状,多横生茎;主根长而粗大,外皮红棕色至暗褐色,有甜味。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枚,倒卵形或阔椭圆形,全缘,两面具腺鳞及白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二体雄蕊;子房无柄,上部渐细呈短花柱。荚果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多数密集排列成球状,褐色,密被刺状腺毛。内有种子6~8粒。种子扁卵形,褐色或墨绿色,千粒重8~14 g。花期6—7月,果期7—9月。见图10-12。

图10-12 甘草植株形态图

1.花枝

2.果实

3.根

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甘草是喜光植物,野生甘草分布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 700~3 360 h,充足的光照条件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甘草对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野生甘草分布区的年均温度平均为3.5~9.6℃,最低温度在-30℃以下,最高温度为38.4℃。甘草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沙埋的特性。野生甘草分布区的降水量一般在300 mm左右,不少地区甚至在100 mm以下,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甘草能形成单独的种群。甘草对土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栗钙土、灰钙土、黑垆土、石灰性草甸黑土、盐渍土上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含钙土壤最为适宜。土壤pH 7.2~9.0条件下均可生长,但以8.0左右较为适宜。此外,甘草还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总含盐量在0.08%~0.89%的土壤上均可生长,但不能在重盐碱化的土壤或重盐碱土上生长。甘草是深根性植物,适宜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或砂壤质土上生长,不宜在涝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土中生长。

(二)生长发育

甘草的地上部分每年秋末枯萎,以根及根茎在土壤中越冬。次春4月在根茎上长出新芽,5月中旬出土返青,6月上旬枝繁叶茂于下旬开始花期,7月上旬进入盛花期与结实始期,7月中旬进入结实盛期,8月中旬进入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枯黄始期,9月中下旬进入盛期,10月上旬进入枯黄末期。

甘草为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根深可达地下3.5 m以下,土层深厚,根长可达10 m以上,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深层地下水,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主根和侧根不产生不定芽,一旦根茎部分死亡,整个根系就会从上至下腐烂。甘草地下根茎发达,在5—7月地上茎和地下茎生长快,根系的生长和主根增粗慢,8—9月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而主根增粗较快。故牧区割草应在10月进行,否则会影响甘草主根的生长。栽培5年以内的甘草,其主根长度和株高均随株龄增加而增长,两者呈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主根长度和植株高度不论绝对增长量还是增长率,根的增长都大于茎的增长;各

株龄根长和茎高的增加同时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其中无论增长量还是增长率,均以3年生最高。

(三)繁殖特性

甘草的人工培植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地下茎栽植两种方法,甘草根茎萌发力强,野生甘草主要靠根茎在地表下呈水平状向老株的四周延伸来扩大种群,实现自然更新。一株3年生的甘草,在远离母株3~4 m处可见地上分蘖生出。甘草的种皮致密,不易透水透气,存在着大量硬实。成熟的种子硬实率高达80%以上,种子萌发困难,所以在播种以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干燥的成熟甘草种子具有很高的抗逆性,以60~80℃烘烤4 h,或90~100℃烘烤10 min,对其发芽率都没有任何影响。在有霉菌和细菌侵染的环境条件下,培养15个月,种子表面长满了霉菌和细菌,但种子的发芽率仍然高达96%。贮藏13年的种子仍可保持约60%的发芽率。甘草种子的吸水能力非常强,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4 bar),也能迅速吸足萌发所需的水分。甘草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6℃,适宜温度15~35℃,最适温度25~30℃,最高温度45℃;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7.5%以上。

栽培技术

(一)品种类型

甘草野生变家种历史较短,目前还没有选育出真正意义上的优良品种,栽培所用种子均来自野生。近年有关于甘草种源试验和甘草变异类型的研究报道。甘草多点种源试验的结果表明,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和鄂托克前旗所产甘草种子较为优良,一年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对甘草形态特征研究发现,野生甘草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根据茎皮颜色及叶片形态等形态指标,可以划分8种形态变异类型。不同类型中,以绿茎茎光滑类型的各类药用成分含量高(表10-10)。

表10-10 不同甘草变异类型药用成分含量的比较(n=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